研究:長者定期「為牙齒做1事」可降低中風風險!

定期規律洗牙、積極口腔健康管理,就有機會降低中風風險! 喝檸檬水調整體質酸鹼度? 喝錯方法,小心牙齒「凍未條」!年紀越長、越在意養生,先前有年長民眾以「喝檸檬水」養生,但喝下檸檬水後未直接吞入喉、反而讓檸檬水接觸牙齒過久,結果在例行牙科檢查時,醫師意外發現新增了許多「牙根蛀牙」、養生不成反倒先傷身。 唾液腺隨年紀退化 長者易覺口乾、產生口腔細菌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醫師温斯勇指出,除了生活飲食習慣不當可能導致長者齲齒增加,長者們也可能因為慢性病用藥,例如巴金森氏症藥物等,以及隨著年齡增長唾液腺退化等因素,導致唾液分泌減少、經常覺得口乾,容易滋生口腔細菌。 研究:定期規律洗牙 降低中風風險!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指出,過去已有多項研究顯示,口腔中引發牙齦發炎的病原菌抗原刺激可能導致血管發炎加劇。除了已知牙周病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最近一項以健保資料庫進行的追蹤分析發現,定期規律洗牙、積極口腔健康管理,就有機會降低中風風險! 該研究分析2002-2007年30-59歲成年人、逾一百二十萬人資料,依據其洗牙頻率,分為對照組以及洗牙組(六年間洗牙至少六次),並持續追蹤該群人於2008-2014年間發生中風的情況。結果發現洗牙組中風風險是對照組的61%(aHR = 0.61)。 牙周病致牙齦萎縮 「牙根」蛀牙風險大增 此外,很多年紀大的銀髮族、因為牙周病有著程度不等的牙齦萎縮,更是使得「牙根」蛀牙風險大增。由於牙根比牙冠的琺瑯質更為脆弱、一但蛀牙破壞速度會比牙冠蛀牙還要快!這也就是為什麼健保除了原本提供12歲以上民眾每半年洗牙一次之外,今年3月1日起,另外針對付65歲以上、糖尿病、中風、洗腎、身障等8大類高齲齒風險患者提供每3個月1次「塗氟」服務。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鼻道越寬越不會鼻塞?錯!通道過大「空鼻症」易感鼻塞、呼吸困難、憂鬱

空鼻症常發生於鼻腔手術,尤其是在鼻甲被過度切除後,病人的鼻腔結構改變,可能會使鼻內的氣流紊亂,雖然鼻腔呼吸通道看似通暢,但仍有鼻塞、呼吸困難等主觀不適。 鼻甲肥大塞住鼻腔會影響呼吸,但如果鼻腔內容積過大,產生「空鼻症」,也會導致鼻塞、呼吸不順等感覺。像48歲吳小姐常有過敏、鼻塞等問題,因為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大做過三次鼻部手術,術後鼻塞症狀雖然緩解,但過幾年後又會再次出現。 近年她還會覺得吸不到空氣、呼吸困難,嚴重影響睡眠、精神,甚至讓她陷入焦慮、憂鬱情緒中。林口長庚醫院醫師檢查後發現,她的雙側下鼻甲被切除,而且有萎縮,使得鼻腔通道超過正常大小,空氣易在鼻內形成亂流,無法刺激鼻黏膜產生氣流順暢的感覺,診斷是「空鼻症」所致。 什麼是「空鼻症」?會產生哪些症狀? 「空鼻症」主要是因為手術過度切除所致,一般來說,鼻腔術後的容積(通道)都應維持在1-2毫米左右,若是容積過小容易使鼻塞復發,但容積過大容易產生亂流,輕者會有揮之不去的術後殘留症狀,嚴重則會導致典型空鼻症候群。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黃建嘉醫師指出,空鼻症常發生於鼻腔手術,尤其是在鼻甲被過度切除後,病人的鼻腔結構改變,可能會使鼻內的氣流紊亂,雖然鼻腔呼吸通道看似通暢,但仍有鼻塞、呼吸困難等主觀不適。 除了會引起鼻部不適外,典型的空鼻症更會刺激腦部,發展出程度不一的情緒障礙。在過去的研究中,林口長庚鼻科團隊過就已證實,為數不少的空鼻症患者會合併有不同程度的憂鬱、焦慮等精神症狀,嚴重甚至有自殺傾向,因此必須積極治療。 空鼻症該如何治療?手術重建鼻腔正常氣流 空鼻症的治療是以內視鏡微創方式進行,根據鼻腔生理學型態,以及依據病患的鼻內情形,使用人工骨進行精準重建,改善患者鼻部相關症狀與其衍生的精神症狀。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吳佩雯醫師表示,一般正常的鼻腔,微小通道內會充滿「細而快速」的氣流,如果經過手術重建此種正常氣流,鼻腔及鼻竇黏膜便可迅速恢復健康。 林口長庚鼻科團隊研究顯示,內視鏡鼻腔側壁的重建最符合生理,效果也最好,超過9成的病人在術後症狀顯著改善,而且術後3年追蹤發現手術效果仍可維持穩定。 長庚團隊研究術後成果 症狀、睡眠、情緒都有改善 另外,為了解鼻腔重建手術後的改善程度,林口長庚鼻科團隊進行前瞻性研究,追蹤48位因空鼻症接受鼻腔重建手術的病患,在術前、術後利用鼻部症狀相關量表、睡眠質量量表和嗜睡量表等測量工具進行評估。 研究發現,空鼻症患者術前所有主觀評估的量表指數,均較正常對照組高,顯示各種症狀均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其中的睡眠障礙嚴重程度最為顯著,指數是正常對照組的2倍多,但在鼻腔重建手術後,所有的症狀均大幅減輕,尤其是睡眠品質更是顯著改善。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部長李達人表示,這項研究成果證實,在鼻腔重建手術後,除了改善鼻腔呼吸氣流外,患者的睡眠品質也明顯提升,同時改善了情緒症狀。而吳小姐也在醫師建議下選擇採用人工骨進行內視鏡鼻腔重建手術導正鼻腔氣流,術後不僅有效緩解不適症狀,睡眠及情緒問題也一併獲得改善。 而這篇研究首次探討空鼻症患者睡眠與生活品質、分析內視鏡微創重建手術治療結果,因此獲刊於2023年2月耳鼻喉科頂級國際期刊「鼻科學(Rhinology)」,對空鼻症提出治療新觀念。 李達人醫師表示,空鼻症的治療,必須先從患者鼻部症狀、睡眠障礙、情緒精神失能等全方位評估後,再整合外科、精神科與睡眠專科,針對病患提供個人化的精準治療,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建議空鼻症病患應積極接受治療,找回健康快樂的人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大義覺迷》趙少康:侯友宜永遠是我的老大!

話說當副總統也真可憐,永遠是個無聲的跟班,只有在各種慶典時,才能跟在總統後面露個臉。多數副總統並無大志,他們每天心中最想知道的大事,就是總統是否還健在。我寫這些無聊事,主要在告訴,侯趙配,努力拚選舉吧!閒言閒語何足掛心!(中央社) 作者/王建煊 總統選舉的熱鬧只剩下幾天了,幾家歡笑,幾家淚的場面就將顯現。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是個不錯的政治領導人,勤政愛民。我們基金會在新北市林口成立「鑫淼天使居」,主要在照顧風中殘燭的無子獨居老人;身為市長的侯友宜,十分支持,破土典禮時,他曾率市府主要幕僚參加,為我們留下勤政愛民的深刻印象。 但這次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聲勢一直拉不起來,主要原因不在侯友宜,而是因為國民黨老大了,這八年在野期間幾乎沒有什麼表現,2015年發生的「換柱風波」,為國民黨留下的污點始終陰魂不散;國民黨選總統的信心跌到谷底,一心委曲求全的盼望藍白合,但終不如願,只能硬著頭皮選下去。 及至提名擅長選舉的媒體人趙少康搭檔副手,並操盤選務,侯的氣勢開始拉升,已有可望當選的氣勢。一時之間趙的聲望似已超越老闆侯友宜,功高震主,弄得趙出頭不是,不出頭也不是;趙不得已在12月22日政見發表會上,連喊三次:侯友宜是我的老大,我的老闆,侯友宜是我心目中的掃黑英雄,是我的總統!是最好的新北市長,最好的總統!功高震主的壓力似乎不小。 (國民黨提供) 但是侯友宜也是見過世面及當過副手的人,選舉時,只要有助選票,能夠當選,功高震主的人愈多愈好;侯只要當選總統,功高震主根本就不會存在,到那時,副總統只是個很安靜的跟班。李登輝當選總統時的副總統是李元簇先生,曾任政大校長、教育部長、法務部長、救國團主任,能言善道,常得理不饒人,但是當了副總統後,就鴉雀無聲,怎麼打,一個屁都不會放;此後的副總統,蕭萬長及吳敦義等都是能言善道的人,但當了副總統,就變聲帶萎縮的人。所以在這裡特別告訴侯友宜先生,不要怕趙少康功高震主,他震動的聲音越大,你當選總統的機會愈大,安啦! 話說當副總統也真可憐,永遠是個無聲的跟班,只有在各種慶典時,才能跟在總統後面露個臉。多數副總統並無大志,他們每天心中最想知道的大事,就是總統是否還健在。我寫這些無聊事,主要在告訴,侯趙配,努力拚選舉吧!閒言閒語何足掛心! 這次選舉裡,民眾黨及民進黨似乎沒有這種功高震主的閒言發生,但民眾黨總統選舉操盤的黃珊珊,表現十分強悍,外界也有柯對黃珊珊言聽計從,黃才是選舉老大的傳言。藍白會破局,柯P當選總統機率甚小,黃列不分區第一名,將來民眾黨裡黃可能是主角,但黃也可能只是柯的小跟班。講這些似乎有點在挑撥是非,但是非已在,挑不挑撥,結果都一樣。 此外,這次跌破眼鏡的是,民進黨賴清德居然選了姚立明當競選總部主任委員,操盤民進黨的選舉。姚立明何許人也,姚也是位能言善道,有腦袋,精打細算的好手,賴清德看中他,足見賴不簡單。 姚立明,湖南省長沙人,曾任新黨立法委員,新黨明顯主張兩岸和平統一,三十年如一日。而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也是三十年如一日,這兩個怎麼能合在一起,真是匪夷所思。我查字典,匪夷所思的解釋:非一般人所能想得到的。不錯,這真是非一般人所能想得到的。 這次選舉,表面看是國民黨,民眾黨、民進黨在玩大戲,其實真正在玩的是新黨。趙少康是新黨創黨的立法委員,黃珊珊是新黨的台北市議員,姚立明是新黨的立法委員,三黨大選都操在新黨之手,新黨何其有幸,能享此盛譽!看在我這位85歲的新黨創黨元老眼中,多少也有些欣慰吧!!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8歲氣喘童短效支氣管擴張劑越吸越多送急診!醫囑過度依賴恐提升死亡率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姚宗杰醫師表示,氣喘典型症狀包含喘鳴、呼吸急促、胸悶、咳嗽,急性發作時恐呼吸困難需要到急診室處理,嚴重時可能會致命 一位8歲男童罹患氣喘5年,合併有鼻子過敏和異位性皮膚炎,疫情期間怕感染新冠不敢就醫,發作時自行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沒想到入冬變天狂咳、半夜發作、呼吸困難,藥物越吸越多,甚至送急診住院!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姚宗杰提醒,過度依賴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恐與氣喘急性惡化、死亡率攀升有關,根據最新的2023年台灣兒童氣喘診療指引,建議6歲以上患者首選使用含有吸入型類固醇的治療藥物,可有效控制氣喘。 免疫負債+秋冬變天 當心兒童氣喘4大症狀 免疫負債加上秋冬變天,近期兒科、急診通通爆滿!姚宗杰醫師表示,氣喘典型症狀包含喘鳴、呼吸急促、胸悶、咳嗽,急性發作時恐呼吸困難需要到急診室處理,嚴重時可能會致命。近期門診大增3-4成孩童患者,他提醒家長注意兒童氣喘的咳嗽有4大特徵「咳很久、半夜咳、變天咳、跑步吃冰也會咳」,須警覺與一般感冒不同。 據衛生福利部110年度統計 ,目前19歲以下氣喘小兒患者約有近20萬人。台灣本土最新研究顯示,近幾十年台灣兒童氣喘盛行率不斷上升,13~14歲青少年,氣喘盛行率由1985年4.1% ,到了2001年提升為7%,目前氣喘盛行率為12.4%。原本有氣喘的病人,確診新冠後會導致支氣管更敏感,容易誘發氣喘,家長不可不慎。 過度依賴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恐提升死亡率! 一年使用超過3支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就是依賴!美國過敏氣喘免疫學會(AAAAI)官方期刊2022年發表SABINA program 研究統計,全球12歲以上氣喘患者約4成過度依賴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而且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過度依賴與氣喘惡化風險相關,過度依賴可能會增加32%的氣喘惡化風險;《歐洲呼吸學會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20年發表瑞典真實世界研究,觀察到一年使用3-5支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死亡率增加了26%,使用6-10支增加67%,使用大於等於11支更會增加135%死亡率! 「治療好氣喘的關鍵就是在孩子小時候別太常發作。」姚宗杰醫師提醒,氣喘每發作一次,氣管就會受傷一次,氣管經常發炎久而久之就會纖維化,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依據林口長庚醫院研究,8成兒童氣喘患者約在5歲前就發作,若有接受良好治療,75%可達到緩解,即使不用藥也有望不再發作。 最新治療攻略曝光: 「抗發炎緩解型藥物」作為12歲以上治療首選 氣喘治療分為控制型藥物及緩解型藥物。姚宗杰醫師說明,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可暫時緩解症狀,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只能治標。由於氣喘根本原因在於支氣管慢性發炎,因此2023年台灣兒童氣喘診療指引更新,接軌全球氣喘治療指引(GINA guideline),建議12歲以上青少年與成人相同,使用含有吸入型類固醇(ICS)與長效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Formoterol)的「抗發炎緩解型藥物」作為治療首選。 醫師進一步說明,對於第二階、第三階以上較常發作的患者,除了每天使用控制型藥物,氣喘發作時使用抗發炎緩解型藥物,不只可讓支氣管擴張,同時提供吸入型類固醇達到抗發炎的效果,從臨床研究顯示有較佳的氣喘控制療效。 至於6-11歲孩童,急性發作有需要時可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但須注意單獨使用之疑慮,以免增加氣喘惡化風險跟死亡的風險,建議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時一併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藥物。 控制氣喘3關鍵 留意過敏原、勿自行停藥 遵循醫囑用藥 姚宗杰醫師最後呼籲,現今藥物治療技術相當進步,能有效控制氣喘,提醒患者切忌自行停藥,醫師會每3個月會重新評估患者狀況,若控制穩定有望減藥。 改善環境 家長可多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過敏原刺激物,包括塵蟎、蟑螂、寵物毛髮、黴菌,另外還有二手菸、劇烈運動、壓力、感冒病毒等誘發因子。也建議孩子隨時戴好口罩防範呼吸道病毒,也可為呼吸道保溫。 建立醫病夥伴關係 找到可信賴的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建立夥伴關係,醫師會持續評估病情、調整治療藥物、檢視治療反應等循環步驟,視情況修改治療方案。預防勝於治療,定期回診即可為孩子健康把關。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大義覺迷》2024年1月13日快到了!

如果這次台灣大選,30年來始終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新黨,表現若能令人刮目相看,台灣人民主張和平統一的仍大有人在;全體台灣人民之福和平統一的希望就會大一點,武統機會就會小一點。並且,三大政黨的選舉,都操在新黨人之手,你還能小看新黨嗎?(圖取自新黨FB) 作者/王建煊 明年1月13是台灣大選日,選舉的項目有三:總統副總統、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因此投票日,選民可投三張票。其中不分區立委員選舉,所謂的政黨票很重要,但常不為人關注,可是對我所屬的新黨來說,就無比重要。 不分區立委選舉是對政黨投票,共有34席立委,得票率達5%以上即可獲席次,這次共有16個政黨參與,新黨提名8位。不分區立委提名,排名第一的常是票源、粉絲最多的第一位,可以藉此拉抬整個聲勢。例如,國民黨排名第一的是韓國瑜,曾高票當選過高雄市長,並曾參選過總統,民間聲望甚高,由他領銜參選不分區立委,拉抬整個國民黨的效用極大。民眾黨排名第一的是黃珊珊,民進黨第一名是林月琴,皆非等閒之輩,都有拉抬氣勢的影響力。 新黨要找這樣的人頗不容易,找來找去,又找到王老先生我。我是新黨創黨元老,在新黨處境如此艱難的時候,我能有拒絕的空間嗎?我是一個充滿熱情及公平公義的人,曾寫過一本《公平正義何處尋?》的書,很多粉絲恭維我是公平正義的化身。對新黨我義無反顧,好在我的日子已不多,能為國家、人民及新黨奉獻的機會也不多了!跳下去!拚了吧! 新黨成立於1993年,迄今已有30年歷史,成立之初甚獲台灣人民支持,1995年首次參與立委選舉獲21席,是第三大政黨。現在新黨雖甚沒落,在立法院並無席次,有稱新黨是泡沫政黨,政黨在國會沒有席次而泡沫化,當然是十分難過的事,但是只要發憤圖強,自有予人耳目一新的機會。 (圖取自中選會網站公告) 在我的心目中,新黨能否東山再興,成為第三大黨,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重要之事,但是新黨在這次大選中,在立法院能否獲得一定席次,攸關台灣全體人民的未來。新黨成立30年來,主張兩岸和平統一始終未變,海峽對岸也清楚地瞭解,不像其他的政黨變來變去的欺騙人民,但因手法高明,人民卻毫無感覺,這是十分悲哀的事。 大家要知道,國內外許多專家都估算,2024年是中國大陸武統台灣機會最大的時候。首先,大陸武統台灣的力量早已綽綽有餘,更重要的是2024年初,台灣大選,年末美國總統大選,烏克蘭戰事及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美國陷入泥淖,早已焦頭爛額;加以拜登總統大選的力衰,川普捲土重來,而最近美國眾院又表決通過,對拜登啟動彈劾調查,當然這是大陸武統台灣最好的時機,屆時中華民國不見了,台灣民主共和國只有在夢中相見了。 但是,如果這次台灣大選,30年來始終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新黨,表現若能令人刮目相看,大陸方面即有理相信,台灣人民主張和平統一的仍大有人在,兩岸和平統一並非完全沒有希望,武統機會將大為減少,這將是全體台灣人民之福。 但我要誠實的告訴各位,即使這樣,台灣也未必能逃過武統的災難,但是我們多努力一點,和平統一的希望就會大一點,武統機會就會小一點;所以,為了台灣2,300萬同胞,我們一定要讓新黨這次大選能一新耳目,這是我王老先生願意代表新黨參選不分區立委的重要原因。坦白說,台灣少了一個新黨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少了一個30年如一日主張和平統一的聲音,那就事關重大了! 有人說,新黨不分區立委當選如果多兩席,國民黨就少兩席,席次分散了,其實這沒有甚麼分散不分散,新黨在某些方面,比國民黨還國民黨,在立法院自可有一致行動。此外,為什麼不說新黨多兩席,民眾黨或民進黨就少兩席呢?其實,現在國民黨還是政府遷台時的國民黨嗎?大家心照不宣罷了! 有人說新黨有個三、五席立委也成不了大事,大家要知道,新黨當年成立時,只有五位立委,縱橫立法院,影響各種法案的通過。每年立法院每個會期結束時,會有國會記者民調,評選問政最佳立委,我王老先生是問政第一名立委。大家要想國家好,兩岸和平相處,千萬不要忘記新黨呀! 更有趣的是,現在大選在即,每天媒體都是選舉新聞,熱鬧烘烘,這些選舉看似國民黨、民眾黨及民進黨在選,但是操盤的人都是新黨人。國民黨操盤大將趙少康,是新黨創黨立委;民眾黨操盤人黃珊珊,從前是新黨台北市議員;民進黨操盤大將姚立明原是新黨的立法委員。三大政黨的選舉,都操在新黨人之手,你還能小看新黨嗎?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火辣薑母鴨PK噴香麻油雞 營養價值+料理祕訣一次看

天冷來碗薑母鴨或麻油雞,具有驅寒暖身的效果。 冬令進補要選誰?是火辣辣的薑母鴨,還是香氣四溢的麻油雞呢,來看「薑母」與「麻油」的介紹吧。農業部農糧署在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分享薑母與麻油的特色與料理祕訣。老薑中含有的「薑辣素」對心臟及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所以傷風感冒、噁心嘔吐,喝碗熱薑湯有緩解功效;麻油炒熱後則有暖胃驅寒的效果。 ▲冬令進補要選誰?是火辣辣的薑母鴨,還是香氣四溢的麻油雞呢?(擷取自農糧署粉專) 大哉問:薑母鴨是用公鴨還是母鴨? 薑分為幼嫩期的嫩薑、半成熟期的粉薑,以及成熟期的老薑,依生長期不同辛辣程度也不同。老薑又被稱為登台薑或薑母,每年11月至隔年採收,因耐儲存,全年市場皆有銷售,老薑外皮粗厚多纖維,汁少辣味強,因此薑母鴨的湯頭因老薑更有滋味。 因此,薑母鴨用的「薑母」,意指老薑,並非鴨的性別喔。 ▲薑母鴨料理關鍵是使用老薑和掌握火侯。(擷取自農糧署粉專) 薑屬薑科多年生草本,依品種分有廣東薑及竹薑二種。廣東薑為台灣種植主要品種,依採收期分有嫩薑、粉薑、老薑3種。 嫩薑 薑栽植至4個月,莖皮嫩薄,色淡白,肉質柔嫩多汁,靠葉柄頭端有粉紅色鱗片葉,此時採收稱為「嫩薑」。 粉薑 栽植至6個月,待其半成熟熟後,塊莖肥大飽滿,莖皮成淡褐色,光滑鮮亮,此時採收稱為「粉薑」。 老薑 栽植滿10個月,已呈完全成熟老化時,莖肉縮瘦,外皮粗厚而多纖維,汁少辣味強,此時採收稱為「老薑」,即薑母。 薑辣素可促進血管擴張、緩解傷風感冒 薑含蛋白質、糖、脂肪及豐富的鐵、鹽、揮發油、薑辣素、天門冬素、谷胺酸、絲胺酸、甘胺酸和澱粉等。其中薑辣素對心臟及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所以傷風感冒、噁心嘔吐,喝碗熱薑湯有緩解功效;風寒發熱,可用老薑煮湯,趁熱洗浸全身,引出淋漓大汗。薑也是廚房裡不可缺的大師,扮演「食物香水」的角色,此外薑還可以醃製及做薑茶[i]。 選購嫩薑以塊莖潔白飽滿,莖末鱗片呈粉紅色,具香氣、無腐爛者為佳;粉薑以塊莖飽滿肥厚,莖皮光滑、清潔、無損傷者為佳;老薑則以不皺縮枯萎、不腐爛者為佳。保存方法老薑可放在通風處保存,嫩薑、粉薑應用保鮮膜包起,置於冰箱保存。薑只要切過,切口就必須用保鮮膜包上,放入冰箱冷藏,最好於2星期內使用完畢。 高營養、用途多 麻油除了吃還可當保養品 胡麻又叫烏麻、油麻、脂麻,國內重要的的油料作物之一,為旱作具有節水的特性,近年因氣候變遷降雨減少,種植胡麻可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及土地永續性。 除此之外,胡麻也是高營養價值的作物,種子富含脂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更含有保健成分芝麻素等等,能做成許多加工品[ii],例如: 油品 胡麻油,國產胡麻油品質好、風味佳。 調味 糖 / 糕點 / 麻醬 / 香料 美妝 化妝品 / 保養品 清潔 洗髮精 / 香皂 農用 家畜飼料 / 有機肥料 麻油雞的靈魂「麻油」原料為胡麻(芝麻),麻油因焙炒溫度又可分成胡麻清油及黑麻油。胡麻清油焙炒溫度約在120至160℃,色澤金黃、帶堅果清香,較為清爽;黑麻油焙炒溫度則約在180至200℃,色澤深褐、香氣濃郁,天冷進補一鍋暖呼呼的麻油雞,就是使用黑麻油。 ▲麻油雞加入米酒與冰糖可讓湯頭更鮮美濃郁。(擷取自農糧署粉專) [i] https://kmweb.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_life&id=52072 [ii] https://www.facebook.com/1661286914196139/posts/2790736317917854/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大義覺迷》如果沒有武統,你要公開道歉!

我經常講中共會武統台灣,最快時間可能在2024年,因為2024年美國已焦頭爛額,自顧不暇,這是中共武統的好時間。如果中共沒有武統台灣,王老先生要公開道歉。坦白說,我多麼希望,海峽兩岸能像兄弟一樣和平相處,武統不會發生,屆時要我道歉,我也會高興的遵辦(路透,資料照) 作者/王建煊 最近我經常講中共會武統台灣,最快時間可能在2024年,因為2024年年初台灣總統選舉,年末美國大選,加上俄烏戰爭及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事,美國已焦頭爛額,自顧不暇,這是中共武統的好時間。 談中共的武統,我已寫過好機篇文章說明,敬請卓參,此處不再贅述。因為有人問我,尤其媒體訪問時,居然會問我,是不是很高興或是很希望看到中國大陸武統台灣,因為我是外省人,是外省豬。說我是外省豬,我並不會很生氣,因為台灣除了原住民,大家都是外省豬,早來晚來而已!我生氣的是,台灣居然有不少的人把武統不當回事,動不動就說要努力備戰,說美國甚至日本人一定會來助戰。  (取自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網站,資料照)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我一再提醒大家武統在即,是因為我太愛台灣了。在台灣比我更愛台灣的人,奉獻一生愛台灣的人,我老王可能數一數二。我做甚麼事,都全心全力奉獻,要讓台灣更進步,人民有更好的日子過。我10歲來台灣,今年85歲有餘,吃台灣米喝台灣水75年多;我吃每一口飯,喝每一口水時,都想到要努力奉獻台灣。 我服務公職,自很低位子到身為部長,日夜所思都是如何造福台灣人民,舉幾個例子來說說吧!我當財政部長時,曾獲國外媒體頒發「亞洲最佳財政部長獎」,並在當時台北的來來大飯店隆重頒獎,上百人參加頒獎典禮,中華民國台灣十分風光。偶而有機會跟亞洲同業開玩笑說,你們國家比台灣大多了,怎麼沒有獲頒最佳財長獎呀! 我們常說財政為庶政之母,財政搞好,各項進步跟著來!我在政府機關服務,從很基層位子上就努力不懈,時常每天帶兩個便當,中午吃一個,下午下班吃一個,工作到晚上九、十點鐘才回家。當財政部長經常加班,星期六、星期日也去辦公室工作,怕太冷落妻子蘇老師,還帶蘇老師一起去加班,我對得起台灣人民。 在財政部工昨時,由於太為國家人民著想,有些措施難免得罪財團貴人,為了土地增值稅按實價課稅,黑金政治的領導與財團有志一同,要我下台。離開財政部時,民間對我愛護有加,要我參選立委,說一支小蠟燭也能點亮黑暗;我在台北市北區參選立委,第一高票當選,同區參選的民進黨大將陳水扁及謝長廷,得票都遠遠在我後面。 進入立法院,我努力問政,每個會期結束,媒體評選最佳問政立委,我是第一名。立委如果都能有水準的問政,自能督促政府更有效率,國家更能進步,造福人民。 最後我擔任監察院長,那是一個看似高位,但卻甚無聊的位子,因為它是委員制,院長幹不了甚麼事,但薪水待遇卻很高。我自稱是肥貓,對不起人民,我將監察院長六年薪水幾千萬元,全部捐作公益,媒體頭版頭條大篇幅報導。監察院我稱它是殘害忠良院,食之無味,棄之有益,得罪很多監委,他們要聯名告我。 談到捐出薪水作公益,我與妻子蘇老師成立了六個慈善基金會,前後愛心捐款超過新台幣一億元,如果當時買房子,現在應該已有三、四億元。這些愛心捐款90%用在台灣,我錢都給你們了,還能說我不愛台灣嗎?還要說外省豬滾回去嗎?同胞們請摸著良心講話吧! 以上這些自我捧場的話,我曾不止一次說過,現在再說一遍,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是告訴大家,我一再說武統在即,是因為愛台灣,不是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現在很多看似有學問的人,談到武統在即,他們常很無所謂的說:不會的啦!要武統早就武統了!老共打來,美國不會不管的啦!還有些人說,不要怕,我們要努力備戰,大力增加購買武器,兵役延長。還有人說,蘇貞昌說戰爭打到最後,拿起掃把也要跟他們拚幹到底,是很了不起的誓言!真是初生之犢不怕虎,了不起。但當大家都被虎吞下肚了,還能說甚麼大話呢?關於大陸如果武統台灣,台灣根本毫無招架之力,只會被虎吞下肚,我曾另外為文,有詳細敘述,請多指教。 (圖取自天下文化) 我寫這篇文章,是因台灣有許多初生之犢未見過虎的能量,公開或暗自笑話王老先生的人恐不在少數,因此才有人說:如果中共沒有武統台灣,王老先生要公開道歉。坦白說,我多麼希望,海峽兩岸能像兄弟一樣和平相處,武統不會發生,屆時要我道歉,我也會高興的遵辦! 我說的話可信嗎?著名的媒體《讀者文摘》有次民意調查,我是台灣最受信賴的政治人物第一名。各位好朋友,話就點到為止吧,大家信不信老人言,就自請多福吧!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宿醉喝蜂蜜水、咖啡真能有效緩解?小心解酒秘方暗藏「這些」危險!

紓解宿醉不適感的解酒方法,可能帶來其它健康問題。 年底將近,在尾牙、聚餐場合上,許多民眾不免會和同事、親友一同開懷飲酒慶祝一年的結束,但歡慶隔天卻常會有頭暈、頭痛、腸胃不舒服等宿醉不適症狀。網路上流傳了許多「解酒」方法,但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 藥師廖偉呈在臉書、部落格上PO文表示,這些方法大部分是紓解宿醉不適感的解酒方法,並非將酒精值降到安全範圍以下的解酒方式,而且其實有些解酒方法可能暗藏健康問題,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網路謠傳解酒秘方看似無害 卻暗藏健康危害 許多人一定聽過若是喝酒隔天宿醉不適,可以利用蜂蜜水、茶、咖啡等方式來緩解症狀。這些解酒方法看起來相當「天然」,沒有傷身的化學成分,但藥師廖偉呈提醒,民眾在使用這些方法時卻也可能帶來其它問題,為求快速消除酒後不適感的同時當心反而造成以下危險: 喝蜂蜜水: 喝一杯溫的蜂蜜水,據說有助於緩解宿醉頭痛,但蜂蜜含有糖份,如果喝過多會使血液中三酸甘油酯上升,而人體在代謝酒精時,本來就會讓三酸甘油酯上升,若兩者作用加在一起,血中三酸甘油酯會更高,因此血脂偏高者不建議使用,或長期使用。 喝濃茶: 聽說茶水中的單寧酸會抓住酒精,多酚類還能幫助保肝。但濃茶會刺激胃黏膜,酒精本身也會,兩者加起來其實更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空腹、胃酸分泌亢進等民眾應避免使用。 喝咖啡: 據說咖啡因能消除酒精的作用,網路謠傳當有醉意時可以馬上喝杯濃咖啡。不過其實咖啡因具有提神作用,會讓人一時無法警覺已經醉了的事實,可能會因而產生危險。另一方面過量的咖啡因容易使酒醉的心悸症狀變嚴重,若有心臟功能問題的民眾,不應使用此方法。 「水」有助酒精排出 躲酒、不喝酒才是解酒妙招 如果民眾想要解酒到底該怎麼做呢?藥師廖偉呈表示,其實單純的「水」就能加速酒精排出體外,只要飲酒適量,等待1、2小時,酒精便能完全代謝,因此建議民眾飲酒前後可多飲水,有助於促進酒精代謝排出,而進餐前攝取食物也有助減緩酒精吸收速度。 不過,藥師廖偉呈強調,學會躲酒或不喝酒,才是最好的解酒妙招,若是真的非喝不可,建議可以掌握以下原則比較不會喝醉: 選擇「含糖份」的酒類,或搭配甜食使用 不要與含氣飲料同時飲用,或含汽酒精飲品 不要空腹飲酒,並配下酒菜 資料來源:廖偉呈藥師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785751586851041&set=a.133952408697632&locale=zh_TW)、部落格(https://www.smilerx.com.tw/hangoverxphmarsmile/)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

大義覺迷》我想要雙腿回來!

多數台灣人民認為,台海戰事不會怎麼樣!現在拜習會後,習近平重申,大陸無意在某某年攻打台灣,一時之間台灣人民就更安心了。台灣人民對自身的大危機,毫無憂患意識,我要請問親愛的台灣同胞,你們憑甚麼可以這樣的高枕無憂?(路透,資料照) 作者/王建煊 哈瑪斯十月七日突襲以色列造成1400多人喪生,以色列反擊,哈瑪斯所轄加薩地區,立刻遍地哀鳴。哈瑪斯衛生部表示,加薩已有一萬多人喪生,包括4000多名孩童;許多人被炸得血肉模糊,靠耳環和腳趾才認出死者身份。 一位13歲女童失去雙腿,她痛苦的淚喊「我想要雙腿回來!」回得來嗎?永遠回不來了!有些失去雙腿的人,本來可保住雙腿,但由於醫藥資源極為缺乏,醫務人員別無選擇,只能截肢,以防併發症危及生命。醫院缺電,缺燃料,更缺醫療醫品,有所醫院,內有150具屍體正在腐爛,無人聞問,大批野狗闖入啃食遺體,慘不忍賭。 「我想要雙腿回來」是多麼痛心地呼喊,但在慘酷的戰火中,比這更痛苦地呼喊多的是,比野狗啃食遺體,讓人更心痛無言的畫面也多的是!一個父親在戰爭中失去妻子及四個孩子,他痛苦地吶喊,已成為無聲的肌肉顫抖。許多戰爭痛苦,又豈是哭喊所能表達的呢? (路透資料照) 以色列聲稱,哈瑪斯將武器藏在醫院地道中,因此有理由對醫院展開轟炸。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塞德說,加薩半數醫院及三分之二的初級醫院已停止運作,這還是三個星期以前的數字,現在情況,當然更加慘不忍賭。 戰爭實在是太恐怖了!但是大家面對這種恐怖,所得出的方法,常是以戰止戰;因此各國都大力的增加國防預算,購買殺傷力更強,更具毀滅性的武器。看看各國國防預算,數字之龐大,增加之快速,躺著想,都會知道,世界正走向毀滅之途,而不自知。 美國每年軍費預算7200億美元,不僅是世界第一,而且世界第二至第十名國家軍費之和,也沒有美國多。中國老二,年軍事預算1200億美元,俄羅斯700億美元,日本500億美元,分居老三及老四;北約整體軍費,2023年更達11000億美元。 美國近年對外13場戰爭中,軍事支出14.2萬億美元,其中在阿富汗戰爭中花費了3.7萬億美元。美國一艘航空母艦在海上,一天要花費2200萬美元,戰爭花費令人咋舌。這些錢如果花在民用上,那真是令人鼓掌終日的事。但事與願違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戰爭連連不斷,講起來也只有嘆氣的分。 世界太大了,台灣太小,我們個人就更渺小了,但是談自己,關心一下自己,總是應該的吧!俄羅斯攻佔烏克蘭災難不斷,痛苦何時了。俄烏戰爭一時恐難熄火,即使熄火,全國人民早已水深火熱,痛苦將延續好幾代。近期發生的哈瑪斯與以色列的戰爭,其苦難已是遍地哀鴻,且了無終日,想起來真是可怕!因此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烽火遍地的災難會發生在台灣嗎? 多數台灣人民認為,台海戰事不會怎麼樣!中國大陸如要攻佔台灣早就幹了。現在拜習會後,習近平重申,大陸無意在某某年攻打台灣,一時之間台灣人民就更安心了。台灣人民對自身的大危機,毫無憂患意識,真有點出生之犢不怕虎的樣子。我要請問親愛的台灣同胞,你們憑甚麼可以這樣的高枕無憂? 猶太人的名言:石頭砸雞蛋,倒楣的是雞蛋;雞蛋碰石頭,倒楣的還是雞蛋!因為實力很重要。現今海峽兩岸情勢,就是雞蛋與石頭,我們是雞蛋,大陸是石頭。但是台灣人民似乎不認為自己是雞蛋,因為台灣這顆雞蛋有美國石頭可以靠,雞蛋也變石頭,因為台灣的戰略位置對美國太重要了。因此大陸如果膽敢進犯台灣,美國一定會全力相助,這是台灣不少人民面對大陸會武力犯台,甚表輕視的原因,這也是每位有意參選總統的人,都迫不及待去美國朝拜的原因。 但是瞭解美國及台海戰略情勢的人,都清楚知道,美國屆時絕不會攜手台灣與大陸對幹的,但講這樣話的人,是不為台灣人民所喜悅的。因此我們先不談美國不會也無能來攜手台灣與中國大陸對幹。我們就假設美國真的會全力與國軍並肩與共軍拚個死活,那我要告訴大家,屆時台灣就將成為烏克蘭第二,孤兒寡婦滿街跑,難民營處處在,醫院堆滿傷患及瀕死的人,野狗進去啃屍,失去雙腿的女孩痛苦哭喊:「我想要雙腿回來!」這樣的悲慘世界將一一重現在台灣,同胞們醒醒吧!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但願人「腸」久!不可不知的發炎性腸道疾病

何愛生醫師說,IBD好發於20至40歲青壯年族群,因與腸胃炎、腸躁症等症狀相似而容易被混淆,需要倚賴專科醫師排除其他腸胃道疾病,才能釐清真正病因。 26歲的阿明是一名活潑開朗的年輕人,常有連續3-5天血便的情形,就像顆不定時炸彈,令他不堪其擾,後來求診腸胃科,內視鏡檢查發現大腸有嚴重潰瘍,切片表現亦非正常黏膜型態,才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歷經5-6年間的前線治療,病情控制不盡理想,後來病況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經生物製劑治療後才穩定控制病情,生活終於不再受時好時壞的腸道問題所苦。 經常血便藏危機 及時就醫好處理 發炎性腸道疾病(簡稱IBD)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主要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兩種型態。常見的症狀如腹痛、腹瀉、血便等,除了腸道發炎外,還可能有腸道外症狀,如關節炎、皮膚紅疹、紅斑、葡萄膜炎或虹膜炎等併發症。 北投振興醫院肝膽胃腸科何愛生醫師指出,衛福部資料顯示,自2015年至2023年短短八年間,罹患IBD的病例數突飛猛進,每年以超過7%的速度增長,而健保資料庫的重症卡不易確立,推估目前的統計數據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許多患者並未被列計,實際人數可能更多。 何愛生醫師說,IBD好發於20至40歲青壯年族群,因與腸胃炎、腸躁症等症狀相似而容易被混淆,需要倚賴專科醫師排除其他腸胃道疾病,才能釐清真正病因。倘若當成普通腸炎醫治,未及時處理而延誤病情,其長期反覆發炎的情況可能會使腸道脹大,造成毒性腸道症,後續治療也將變得更加棘手,恐怕波及骨骼、中樞關節、皮膚、肝臟、膽管等部位而產生併發症,並且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 病情反覆發作好懊惱 如何改善IBD? 許多患者無奈反映,明明病情已經控制下來了卻又反覆發作,情況時好時壞變幻莫測。針對如此說法,何愛生醫師解釋,IBD治療會運用到的藥物包含: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以及生物製劑。第一線傳統藥物治療通常由抗發炎藥物開始,如病患處於急性期,為了加速疾病緩解,會搭配類固醇一起使用;若治療效果不彰,則會再加上免疫調節劑治療。 在接受傳統藥物治療後,如對傳統藥物產生副作用或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可申請生物製劑治療。許多中重度IBD病友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腸道潰瘍狀態及臨床症狀皆能達有感改善。建議與醫師加強醫病溝通,有助於找出最適合的治療組合,切勿擅自中斷用藥,以免控制理想的病情再度復發。 腸保健康平日飲食先顧好 醫推地中海飲食 「廣泛而言,IBD也算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腸道細胞所致。」何愛生醫師補充,由於飲食西化,生活環境及步調緊湊,加上工時長、生活壓力大,影響自身免疫力,都會提高罹患IBD的風險。 醫師呼籲,預防IBD應從生活做起,飲食方面,可遵循地中海飲食法:少吃紅肉、多吃蔬菜,適量補充堅果,有助於降低疾病發生率。提醒民眾,腸道發炎問題不容忽視,若有相關症狀應盡早就醫,目前已有許多專治IBD的肝膽腸胃科醫師可提供專業協助。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