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光辭世 李永得代頒總統褒揚令

文化部長李永得與陳重光家屬合影。 (記者王誌成攝)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創會董事長暨嘉義市228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陳重光,於4月10日以95歲高齡辭世,文化部長李永得10日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由長子陳立栢代表受贈。  陳重光為前輩畫家陳澄波長子,接續父親對藝術的熱忱,於1999年創立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長期推廣美育、提昇台灣藝術發展,也讓後代藉父親繪畫認識台灣之美,為建立台灣藝術史留下深遠的貢獻,基金會獲第6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績優團體獎。  陳重光身為228事件受難者家屬,數度見證台灣近代歷史的轉捩點。在風聲鶴唳的威權統治時期,他與母親張捷冒生命危險藏匿父親遺作,直至黑暗過去,陳澄波先生極富感情的彩筆才得以重見天日。  他以美育宣揚父親「自我文化主體」的創作觀,發揚繪畫蘊含的台灣價值與精神。另與228受難家屬共同創立嘉義市228關懷協會,期間積極協助228事件受難者平反,追求歷史真相。  李永得表示,陳重光一生以關注人權事務、追求歷史真相為己任,並以美育化人,於威權統治下不顧自身危險,努力保存父親陳澄波畫作,才能在今日成為寶貴的台灣藝術資產,這些作品不僅乘載歷史記憶,更是台灣文化價值的見證。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淺談五嶽真形圖玉飾

明代五嶽圖玉飾⌾劉振漢  現擔任台南市文物協會常務監事,收藏領域有古玉及宣德爐。  五嶽真形圖,最早記載於古代文獻《漢武帝內傳》,內容稱該圖是太上老君最早測繪的山嶽地圖。根據後人考證五嶽真形圖應出於漢末魏晉之際,為中國古代道士相傳的一種特殊山嶽圖,用以「辟兵兇逆」。葛洪《抱朴子‧遐覽篇》稱:「家有《五嶽真形圖》,能避兵凶逆,人慾害之者皆還反受其殃」。五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 明代五嶽圖玉飾 目前看到的五嶽真形圖,主要有兩類: 一類以「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為代表,就其表現方式 可以看成山嶽的平面示意圖,另一類則以明萬曆二年石刻的「五嶽真形之圖」(圖四)為代表,此類型的表現已屬符篆性質的「五嶽真形圖」。 明代五嶽圖玉飾 以下為筆者所收藏的五嶽真形圖紋飾的玉器,此三件均屬符篆性質的「五嶽真形圖」,在近三十年的收藏過程,這類的玉器特別吸引我,除了本身的吉祥寓意外,符篆字的藝術性鮮明也是其中一個要素。例如圖一這件,構圖平衡飽滿,線條簡練寫意,抽象符號與文化意涵完美結合,體現宗教、藝術於一體。 明代「五嶽真形之圖」石刻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二餅探源

⌾黃榮興  現擔任台南市文物協會監事及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專長為玉器收藏。  古玉有一種扁平長方形的物品,正面中心兩旁鑽兩個洞,看起來大小和樣式就像是麻將裡的「二餅」,大家也就以「二餅」稱之。  從現存文物完整的荷包來看,上面有「荷包扣」的都是清代之物。俗稱的二餅就是真真正正的「荷包扣」。  我們現在服裝上的口袋是從西洋傳入的,從光緒時期才開始漸漸流行。中國古代服飾上沒有口袋,所以隨身物品不是塞在衣服裡,就是藏在長袖裡,如果隨身物品多,就要用東西包裹起來,古代的人盛裝物品隨身攜帶的叫做「囊」。  荷包一詞最早可能源於宋代,是由「荷囊」一詞演變而來,「荷」是負荷,「囊」就是包裹。宋末陰時夫所編著的《韻正群玉》成書於元代,其中「陽韻~ 錢囊篇」寫到:「阮孚持一皂囊,遊會稽。客問:『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錢看囊,恐其羞澀。』」這個典故就是「阮囊羞澀」一詞的由來。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明代雙螭出廓璧

⌾黃榮興  現擔任台南市文物協會監事及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專長為玉器收藏。  明代雙螭出廓璧和戰漢出廓璧有明顯的不同,說不上仿古,算是從戰漢出廓璧演變而成的一種新型玉器。  類似的還有明代雞心佩(韘形佩),這兩種明代玉器常被擺在一起談論。差別在這兩種玉器的背後,出廓璧的主體是璧形,雞心佩的主體是盾形。  明代出廓璧的璧形外圍以雙螭居多,雙螭在璧的兩邊左右對稱頭尾相連。少數有三螭龍出廓璧,其中雙螭龍較大,一螭龍較小。正面璧形無紋飾,只有靠近中間鑽孔有一圈弦紋。璧形背面紋飾以雲紋、乳丁紋較常見。  這件出廓璧的雙螭有兩種不同的耳朵,而且兩隻螭龍的五官都集中在三角臉的前端,脛骨有密集陰線,可說同樣具有元代螭龍的風格。而螭龍肘骨外凸,較常見於明代玉器。  背面乳丁紋是以管鑽鑽出隱起的圓柱,之後再修整成半球形。特別的是從側面觀察,乳丁是略高於璧的平面,可見管鑽做出乳丁紋後,又把周圍的地子都磨低一層,使得乳丁呈現半隆起的姿態,讓層次感更好。 白玉質地,稍有綹裂痕。貓耳螭龍後腿外側有褐色斑,該處皮殼有籽料表面的現象,不是入土所形成。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宋~元 僧伽造像

⌾詹溪福  對古玉收藏具精深廣博的經驗與見解。  現任台南文物協會顧問,全國古玉收藏家聯誼會連絡人。  曾任中國玉協會,台北玉雅集,玉翫雅集要職。  圓雕一墨玉巧雕著黑衣僧伽坐像。僧伽身著連有頭巾的長袍,利用墨玉的點墨形成一臉落腮鬍,袒胸,表情沉穩持重,富於個性。雙手合於腹前作禪定印,衣紋刻劃簡練,刀法流暢明快,虔誠之情,栩 栩如生。僧伽大師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傳說他年紀很小就出家了。曾被唐中宗封為國師,圓寂後奉為「泗州大聖」。宋代以後,民間的僧伽崇拜,地域更為擴大更為盛行。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明代~三官大帝坐像

⌾詹溪福  對古玉收藏具精深廣博的經驗與見解。  現任台南文物協會顧問,全國古玉收藏家聯誼會連絡人。  曾任中國玉協會,台北玉雅集,玉翫雅集要職  青玉雕琢天官、地官、水官,連為一體合稱“三官”。中間天官頭戴七梁冠,兩旁地官、水官頭戴五梁冠。“三官”慈眉悅目、長髯,胸前佩戴鎖片,雙手籠于袖內,衣紋褶皺自然,神態肅穆端坐於檯上,為典型明代人物造像。三官信仰源于原始宗教中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與人之禍福榮辱密切相關,故受到廣泛崇拜。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明代~關聖帝君坐像

⌾詹溪福  對古玉收藏具精深廣博的經驗與見解。  現任台南文物協會顧問,全國古玉收藏家聯誼會連絡人。  曾任中國玉協會,台北玉雅集,玉翫雅集要職  白玉圓雕一大件關帝坐像。關帝頭戴巾帽,面相飽滿,寬眉、雙目威嚴有神、鼻樑挺、小嘴微張,長髯及胸。身穿寬袖袍服,左手拿書冊(春秋),右手撫摸長髯,腰束帶,坐於湖石上。這尊造像采用圓雕、鏤空雕、減地高浮雕、大斜刀技法,層次分明,比例精準,雕琢細緻寫實。關公是忠義勇敢的象徵,是儒、釋(佛)、道三教共同信仰的神祇。儒教稱為“武聖”、“文衡。聖帝”、“山下夫子”,釋教奉為護法神“伽藍”,道教尊為“關聖帝君”。

Read More

<中華副刊>砲台晨步

堡壘高處遠眺日出 文/張震威 攝影/盧秀琴  從我家到槓子寮砲台,可以開車,或踏行仿古道的山徑;經過這幾年的拓寬整建,兩條路都好走。天氣好的清晨,沿路都是早起的陌生芳鄰,迎面來時交換親切問候,並在腦中檢索對方住的巷弄。  搬來此地已十年,記得年輕時郊外散步,總看長輩拄著登山杖、長柄傘,甚或一根竹木,腰間掛著收音機,播送斷斷續續的調幅音樂,真的不解其樂;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也握著杖,用手機大聲放歌而喜悅時,才會心一笑。  從五月天、任賢齊、倒轉到周華健、劉德華,那一日聽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並以鞋底在碎石摩擦的聲音相互應和,當下,我確定自己老了。  砲台也老了,但因有古蹟身分,越老越顯其價值;如同白髯的命理先生,擁有參透人生滄桑的絕對優勢。很難想像當年,一百八十個日本兵、不知其數的國軍,在這裡守護什麼?營盤、馬廄、砲台、貯水池,樣樣構成戰爭堡壘的情調,雖然這裡和大多數基隆的炮台一樣,其實不曾發揮戰爭上的功用。  不同年代士兵的眼瞳,從碉堡窺孔中,穿看同樣的基隆嶼、深澳港和基隆山;從日出看到滿天星斗,從溽暑看到寒冬,間或有颱風捲起的狂浪,海上的漁船隱現,也在眼底,但他們沒看過敵船來犯,敵軍搶灘。  來到堡壘高處看日出,晨曦被雲遮掩;伴隨這座在戰爭史中寂寞無用,卻也幸運無恙的砲台,繼續愉快地老去。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有些話聽一聽 就「蒜」了

 文/攝影 張貴春  也不過是午後閒來無事,想找個朋友來陪陪我聊聊天,人多嘴也雜吧!我說過的話就會加油添醋傳揚開來,於是找這幾個守口如瓶的朋友來說說話,解解悶,瞧這幾個認真聽我說故事的模樣,個個生動活潑的表情包讓我也樂於分享心底話,情緒總要有出口,否則會憋出病來的,在《我啊,走自己的路》作者若竹千佐子也是書中的桃子,常常自言自語,自問自答,套句文青一點話術,就是頃聽自己內心話,但是作者直白的話語,沒有過多裝飾,就像她接納自己衰老模樣,「即使這樣也不壞啊!」書中淺顯的對話在我低潮時陪我度過,接受自己也漸漸初老,寫的文章也不怎樣,停停寫寫的,畫的也不優美,這樣的自己也很好啊!

Read More

阿龐掌摑失手 薛仕凌被打臉

台視新八點檔《生生世世》劇中,阿龐家暴薛仕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視新八點檔《生生世世》劇中,阿龐將上演家暴戲碼,將怒氣發洩在兒子薛仕凌身上,一場掌摑戲原說好不打臉,沒想到竟收不住手,巴掌聲響徹片場,讓在場的工作人員都嚇了一大跳。  阿龐在《生生世世》劇中飾演林嘉俐老公,在家中父權至上,因為向老婆求歡不成惱羞成怒,進而將怒氣發洩在兒子薛仕凌身上,不僅徒手破壞薛仕凌的油畫作品、還動手家暴摑掌,氣場強大把薛仕凌嚇得渾身顫抖。  阿龐拍攝這場巴掌戲前表示不會真打臉,並笑說:「後面如果有更生氣的那就可以真打。」薛仕凌求好心切,為了讓一切看起來更逼真,向阿龐提出「來真的」要求,遭到阿龐連忙回絕,一旁的林嘉俐和林雨宣也表示,千萬別輕易嘗試。  沒想到,正式拍攝時還是擦槍走火,阿龐出手時距離沒抓好,一巴掌不偏不倚的打在薛仕凌臉上,巴掌聲響徹片場,讓在場的工作人員都嚇了一大跳。阿龐表示雖然聲音大,但當下有收力、手指也技巧性的合攏,會減少衝擊力道。薛仕凌拍完戲也直呼:「不會痛、龐哥專業!」  薛仕凌戲裡的畫畫興趣遭到父親極力反對,而他的真實人生也與劇中角色相去不遠,薛仕凌表示,當初進演藝圈的確沒有獲得家人支持,不過因隻身在台北唸書、家人又遠在高雄,天高皇帝遠,家人也順著他。薛仕凌透露:「這應該是我比玉樹好一點的地方吧!不會正面遇到家長,最初家人是希望我大學畢業之後出國唸書,然後從事新聞業呢!」但隨著他的演藝作品累積越多,家人也漸漸能夠接納,現在反而很期待他在這部作品裡表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