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乾隆眼中的「斧珮」與「玉尺」—兩件山文化玉圭形器的時空對話

從史前祭祀到清宮收藏,古玉如何在誤讀與再詮釋中展現文化的多重生命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畢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一、引言 在中國古代文明的長河裡,玉器始終扮演著獨特而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裝飾之物,更是宗教、政治與文化的載體。從史前社會的祭祀儀禮,到帝王書齋中的文房雅玩,玉器的意涵雖隨時代而變,卻始終承載著權力與文化的象徵。龍山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作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重要文化形態,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關鍵一環。 筆者曾在〈解碼五千年:玉雕紋方鐲的前世今生與誤解〉一文中,談到乾隆皇帝見到一件良渚玉琮時,誤認為輦車的承重器,並刻詩題咏,使其意義在流轉中發生轉換。那件器物的遭遇,見證了歷史記憶的遺失與重建。本文希望延續這個主題,藉由另外兩件同樣出自龍山文化的玉圭形器,來比較它們的特徵,並探討古玉如何在歷史長河中可能被誤讀與再詮釋,最終展現跨越千年的文化生命力。若讀者有興趣也可將筆者所寫的〈從故宮的一件龍山文化的玉圭談起〉一同閱讀。 二、龍山文化與玉圭形器的原始意義 龍山文化發源於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史前社會進入複雜化與階層分化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除了舉世聞名的蛋殼黑陶外,玉器的出現與精緻化,也揭示了權力象徵與宗教祭祀的制度雛形。 本文所稱的「玉圭形器」,是指龍山文化時期出土的長條形玉器。其形制與後世《周禮》所載的「圭」相似,但實際上更接近早期玉鉞的雛形。「圭」這一名稱是後世沿用的稱呼,方便對照理解,嚴格來說並不代表龍山時期已經存在制度化的「圭」。 圖一:龍山文化玉圭形器,器形修長,刃口平直,長21、寬4.9、厚0.7公分,1976年江蘇省潥陽市出土。 三、兩件玉圭形器的相關特徵 第一件玉圭形器 故宮博物院定名為「玉鉞」,長18.7公分、寬4.53–5.4公分、厚1.3公分,材質為細膩不透明的牙白色玉。全器呈長梯形,刃口平直而鈍,無明顯使用痕跡。特別之處在於有兩個圓孔:一個貼近柄端邊緣,單面鑽成;另一孔較大,採對鑽而成。孔的設置或與佩掛或固定方式有關,但確切功能至今仍未解明。 圖二:第一件玉圭形器,配有絲穗、紫檀木盒,並將御製詩刻在玉上。 第二件玉圭形器 故宮博物院定名為「玉圭」,長31.1公分、寬8.5公分、最厚1.25公分,材質為牙黃色閃玉。器形窄長,刃部同樣平直無痕,僅有單孔,孔壁平直,展現出高超的鑽孔技術。尺寸較大,視覺上更具威嚴感,或許在當時屬於更高階層或特定場合使用的禮器。 圖三:第二件玉圭形器,器表除了加刻御製詩外,還刻了乾隆皇帝的四個璽文。 這兩件玉圭形器雖同屬龍山文化,但在材質、大小與孔的設計上各有差異,正說明了玉器製作的多樣性,也可能反映出不同功能與地位的差別。 四、乾隆皇帝的再詮釋 這兩件玉圭形器的故事,並不僅止於史前時代。它們在清代被乾隆皇帝重新認識,並留下御製詩刻,讓我們看到古器物跨越時空的「再詮釋」。 第一件玉圭形器的解讀 乾隆曾為之題詩〈題古玉斧珮〉,詩中有言「玉寓潤温斧寓剛,古人作珮意誠良」,可知乾隆皇帝認為這是古人以玉所製作的斧形佩飾,象徵剛柔並濟。器表刻有御製詩與皇帝璽文,他甚至為此配置絲穗、紫檀木盒,並在盒內加刻御製詩,可見其珍愛之情。 圖四:第一件玉圭形器上乾隆御製詩及璽印 第二件玉圭形器的解讀 乾隆曾兩度為其題詩〈題古玉尺〉、〈再題古玉尺〉,將其誤認為「玉尺」,視為丈量用具。器表刻有御製詩與皇帝璽文,並加以木托與絲穗陪襯。乾隆的理解雖與今日考古研究大相逕庭,但這些「誤讀」卻正顯示了不同時代對古玉的再詮釋與想像。 圖五:第二件玉圭形器上的乾隆御製詩題刻 五、文化意涵與歷史啟發 從龍山先民的手中,到清宮帝王的收藏,玉圭形器歷經數千年的文化轉化。它原本的宗教與權力意義,在歷史流轉中逐漸模糊,反而被後人賦予新的解釋。 這提醒我們:考古器物並非靜止不變,而是會隨著時代的知識結構與審美趣味而「重生」。當我們閱讀早期考古報告時,也常有類似感受—因為某些器形早已淹沒於歷史長河,後代早已不知其所以。乾隆的詮釋雖不正確,但卻折射出古玉在清代宮廷中的文化價值。對我們今日而言,既理解玉圭形器在史前的本義,也多了一層乾隆皇帝對它的文化再造的思考。 六、結語 玉圭形器,是龍山文化先民凝聚智慧與信仰的結晶。兩件玉圭形器,一大一小,一白一黃,見證了新石器時代玉工的精湛技藝與社會象徵。同時,它們也承載了乾隆皇帝的再詮釋,跨越時空,成為清宮文化的一部分。 圖六:兩件玉圭形器並列對照圖 圖片來源 圖一:南京博物院編,《玉潤中華:中國玉器的萬年史詩圖卷》,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3年,頁100。 圖二、圖四、圖六:玉鉞。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CC BY 4.0 @ www.npm.gov.tw 圖三、圖五、圖六:玉圭。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CC BY 4.0 @ www.npm.gov.tw 作者的話 乾隆皇帝曾將良渚玉琮誤解為「輞頭」,亦曾錯讀龍山文化的玉圭形器。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些並非不可原諒的錯誤,而是特定時代條件下的必然局限。正因他對古玉懷有極大的熱情,才推動了清代玉器收藏的蓬勃發展,並開啟了玉器藝術的另一個輝煌時代。更耐人尋味的是,即便身為帝王,手握整個帝國的資源,身邊聚集無數飽學之士,仍無法完全洞悉古玉的奧祕;那麼,今日的收藏家與研究者又怎能自詡無所不知?因此,我們更應承認人類理解的侷限,唯有在持續的學習與探索中,方能一步步逼近歷史的真實。

Read More

金田屋快閃新光三越!中秋雙福禮 大福、布丁、蕨餅一次收藏

中秋限定「雙福滿月」禮盒,韻含團圓吉祥意涵。金田屋提供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來自銀座的「金田屋·日本大福專賣」今年中秋再度掀起甜點話題!以職人匠心揉合東方風味,推出2025中秋限定「雙福滿月」禮盒,同時帶來全新「昭和三韻」布丁系列與門市限定「奶油大福禮盒」,並將首度快閃新光三越台北南西「日本展」,獨家販售「奶油蕨餅禮盒」,一次網羅多款明星新品。 「昭和三韻」布丁禮盒今秋送禮首選。金田屋提供 9月15日搶先上市的「雙福滿月」禮盒(6入),優惠價1100元,集結三款蒙布朗系列(雙色地瓜、栗子、開心果)與三款水果系列(雙橙金棗、蜜漬蘋果、香沁鳳梨),一次享受多重風味。全新「雙色地瓜蒙布朗大福」以紫薯與地瓜交織,綿密香甜不膩口;「雙橙金棗大福」則以葡萄柚、香吉士搭配金棗酸韻,清爽又驚喜。 「昭和三韻」布丁禮盒今秋送禮首選。金田屋提供 新品「昭和三韻」布丁禮盒(6入,540元),包含經典昭和布丁、清爽芒果布丁與全新「濃醇芝麻布丁」,香氣濃郁、微甜不膩,大人小孩都能一嚐即愛。 門市限定款「奶油大福禮盒」外型圓滾超討喜。金田屋提供 金田屋門市限定「奶油大福禮盒」(6入,嚐鮮價888元)同樣吸睛,包含生巧克力、抹茶、草莓、生鹽奶油大福與芝麻布丁,外層更以金箔點綴,展現華麗質感。 日本展限定「奶油蕨餅禮盒」日本空運來台。金田屋提供 金田屋首度快閃新光三越台北南西本館「日本展」,9月25日至10月7日,祭出獨家限定「奶油蕨餅禮盒」(6入,優惠價888元),內含芝麻奶油、草莓奶油、抹茶奶油、純鮮奶油等4種蕨餅搭配芝麻布丁。招牌「草莓奶油蕨餅」與「抹茶奶油蕨餅」小巧優雅,完美展現日本職人甜點的細膩氣韻。 無論是中秋送禮還是自用品嚐,今年金田屋以「雙倍祝福」為主題,從大福到布丁、蕨餅,為團圓佳節獻上一份專屬的甜蜜心意。

Read More

米其林三星頤宮秋蟹宴 沙公、黃金蟹7料理一次滿足

「避風塘炒沙公」肉質厚實美味。頤宮提供 記者徐力剛/臺北報導 秋風起,蟹腳癢,秋天是啖螃蟹的好時節。米其林三星「頤宮」中餐廳推出全新「星饌秋蟹饗宴」,即日起至11月30日限定開賣,由行政主廚陳偉強嚴選產地直送沙母、沙公、處女蟳與加拿大黃金蟹,打造奢華盛宴,吸引海鮮控嚐鮮。 「花雕酒蛋白蒸黃金蟹」選用加拿大黃金蟹入菜。頤宮提供 今年蟹宴頤宮端出7道佳餚,其中最吸睛的非「避風塘炒沙公」莫屬,廣式做法以蒜酥、乾辣椒、特製XO醬爆炒,蟹肉厚實肥美,外殼裹滿鹹辣醬香,讓人愛不釋口。另道「油鹽焗處女蟳」加入丁香、八角提味,能嚐到蟹肉的鮮甜與蟹膏油香,美味再升級。 「油鹽焗處女蟳」滿滿蟹膏讓人回味無窮。頤宮提供 招牌「花雕酒蛋白蒸黃金蟹」精選重約一公斤的加拿大黃金蟹,搭配蛋白、牛奶提升口感,以陳年花雕酒蒸蟹,再加入雞高湯、蛋黃拌勻回淋,滑嫩蒸蛋入口即化,蟹肉軟綿。「古法焗蟹蓋」選用肉質飽滿的沙公入饌,蒸熟後手工拆蟹並拌入洋蔥、培根與蘑菇,最後再釀入蟹蓋焗烤,表層金黃色澤誘人,餡料鮮嫩彈牙。 「古法焗蟹蓋」做法繁複,十分考驗主廚功力。頤宮提供 「沙母粉絲煲」選用有濃鬱蟹黃及蟹膏的沙母入鍋油淋,放入高湯煨煮,粉絲吸滿螃蟹精華,美味再升級。「薑蔥焗沙母」則以薑蔥爆香,拌炒蟹黃飽滿的沙母,注入雞高湯慢火煨煮。此外,沙公、沙母料理需提前3天預訂,處女蟳需4天前預訂,黃金蟹則需提前7天預約。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Read More

毛孩也有專屬下午茶!聯華製粉「沛森」打造寵物點心DIY體驗日

飼主與毛孩在嗅聞尋寶遊戲區開心互動,展現完美默契。沛森提供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看好寵物市場商機,台灣最大麵粉品牌聯華製粉攜手美國小麥協會合作,全新品牌「沛森/PETSON」在台北市KOOK Living 河岸蘭亭 寵物友善品牌活動空間舉辦首場「寵物點心為愛手作體驗日」,現場熱鬧非凡、樂趣無限。 「寵物DIY預拌粉體驗會」為飼主與毛孩留下美好回憶。沛森提供 當天活動邀請20組飼主與毛孩參加「嗅聞尋寶遊戲」,透過遊戲放鬆毛孩緊張情緒,搭配飼主親手製作小點心,包括訓練點心、狗鼻子鬆餅與大格子鬆餅等,使用沛森「狗狗點心DIY預拌粉(哞哞奶香)」製作,起司配牛奶的黃金組合,添加麩皮與寡糖,補充膳食纖維守護腸道健康,只需加水、簡單步驟,就能用家中常見的氣炸鍋、煎鍋、小烤箱,30分鐘輕鬆上桌。 沛森寵物預拌粉製作的美味點心,展現對毛孩的滿滿愛意。沛森提供 現場除了手作DIY體驗外,加碼設計了人寵共樂的「罐罐下午茶」時光。飼主盡情享用罐頭甜點,使用水手牌超級蛋糕粉製作,毛孩則品嚐飼主以「狗狗點心DIY預拌粉」親手製作愛心小點心,雙重起司風味超濃郁。 毛孩享用以「狗狗點心DIY預拌粉」製作的小點心。沛森提供 據現場黃小姐分享,第一次使用沛森預拌粉,只要加水就能完成,操作非常簡單。對忙碌的家庭來說很方便,最重要的是成分單 純、沒有多餘添加物,讓我很放心讓孩子和狗狗一起參與,過程溫馨又有趣。另位上班族陳小姐表示,每天工作忙碌,沒有太多時間準備點心。沛森預拌粉真的很省事,加水就能完成,而且狗狗和貓咪都搶著吃,讓我很有成就感。 聯華製粉食品總經理 張維章分享沛森成立初衷。沛森提供 沛森堅持人食等級原料、100%天然無添加,並採用美國優質小麥原料,確保營養與美味兼具。聯華製粉食品總經理 張維章受訪時表示,聯華深耕台灣餐桌超過70年,始終以「守護家人的餐桌」為使命。如今,毛孩已是家庭一份子,我們創立沛森,就是要把在人類食品累積的專業與品質延伸到毛孩生活。沛森的DIY烘焙預拌粉,不只是一份點心,而是一份愛與陪伴,讓飼主與毛孩透過「一起拌、一起烤、一起等待」共享幸福。

Read More

不只看「冷壓初榨」!選橄欖油還要看「橄欖多酚」含量

懂這個關鍵,才能挑選到真正的好油 橄欖油,為什麼被稱為「地中海的生命之樹」? 橄欖樹不只是長壽植物,更是地中海飲食的重要核心。橄欖油從古至今都被視為優質好油,因為它富含: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日常補充健康脂質的好來源 天然植化素,包括大家越來越關注的「橄欖多酚」 這些橄欖多酚不是額外添加,而是橄欖果實本身帶來的珍貴成分。選對橄欖油,才能吃到這些自然營養。 關鍵就在「橄欖多酚」!單一品種Picual為什麼最值得選? 橄欖多酚是決定橄欖油風味和品質的重要成分,帶來果香、層次感,還能幫助調節生理機能、維持健康。不同品種的橄欖油,多酚含量差異很大: Picual(皮夸):帶有新鮮芭樂與青草香,尾韻微苦帶辣,是多酚的自然風味! 數據比較(資料來源:Grasas y Aceites 科學期刊): 想選高酚橄欖油,單一品種Picual是第一選擇! 不是每瓶橄欖油都一樣!如何挑選高品質的好油? 市面上橄欖油種類很多,選擇「特級冷壓初榨」(Extra Virgin Olive Oil)已經是基本常識,但真正內行的挑法還有這3個關鍵: 單一Picual品種:風味明確、特徵鮮明,適合生飲,就像單品咖啡一樣,是精品級別的風味。 單一產區:品質穩定可控管,來源透明可追溯,充實呈現風土面貌。 單一製程:從種植、採收、榨油、裝瓶都由自家獨立完成,才能在採收後用最短時間榨油,保留最多的鮮度與橄欖多酚。 市售許多橄欖油要達到這三項要件是非常稀有的,在眾多品牌當中要同時具備品種風味純粹、來源產區透明、鮮度保持最佳狀態的橄欖油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消費者很難從瓶身資訊上判讀品質優劣,也因此只能停留在對冷壓初榨的認知,以及對價格的取捨。 莎蘿瑪有機特級初榨橄欖油 來自西班牙百年莊園,單一Picual品種 + 單一產區 + 單一製程 通過台灣境外有機驗證,合法取得臺灣有機字號 每年 10 月 提早採收高酚橄欖,出油量低,品質更好 3 小時內, 從樹上果實、採收、到完成榨油,保留果香與新鮮度 口感柔和、果香清新、尾韻細緻,生飲或是搭配沙拉、低溫烹調都適合 莊園堅持只做第一道初榨油,並將榨油後的果渣回收堆肥,實踐永續理念 一瓶真正「高多酚、高品質」的橄欖油,莎蘿瑪就是懂油人的選擇! 莎蘿瑪有機特級初榨橄欖油,讓日常料理也能享受頂級好油。 【立即體驗】➡ https://www.smartbio.com.tw/pages/2025-soler-romero-event

Read More

解鎖大馬風味!遠東Cafe主廚現場呈現道地檳城美食

「仁當牛肉」堪稱最佳白飯小偷。遠東Café提供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喜愛南洋料理的粉絲有福了!遠東Cafe自助餐廳全新「馬來西亞美食週」強勢登場,9月5日至18日,邀請馬來西亞檳城兩家香格里拉,3位主廚現場炫技,現場推出「仁當牛肉」、「椰漿飯」、「檳城蝦麵」等好料,午、晚餐每人1580元起+10%。 「馬來西亞椰漿飯」多重美味一次滿足。遠東Café提供 招牌「仁當牛肉」精選上等牛腩數小時慢火煨煮,飽含南薑、香茅、肉桂、椰奶等10多種香料精華,入口軟嫩超下飯,美味秘訣在於炒椰絲,軟嫩牛肉香氣四溢,尾韻帶有淡淡堅果香味。 甜點「香蘭椰絲卷」香甜不膩口。遠東Café提供 「馬來西亞椰漿飯」能一次嚐到香、辣、鮮、脆多種風味,茉莉香米獨特口感以椰奶、斑蘭葉慢燜,入口鬆軟,搭配參巴醬,融合蝦醬、辣椒、椰糖的多重享受,與酥脆江魚仔、烤花生、黃瓜和水煮蛋拌勻入口,美味再升級。 台北遠東香格里拉區域總經理瑞澤宇 (Timothy Wright) (左二)與馬來西亞友誼及貿易中心代表艾思妮花女士 (Ms. Aznifah Ghani) (左四)及馬來西亞主廚合影。遠東Café提供 甜點「香蘭椰絲卷」以新鮮香蘭葉汁煎製成餅皮,內餡加入椰糖與香蘭葉熬煮成漿,再拌入現刨椰絲慢炒,外層淡綠色薄餅超級吸睛,視、味覺雙重享受一次滿足。

Read More

《廟會杯》限量上市藝術加持 喝茶祈安有喝有保佑

《祈福》:廟埕前焚香祈禱,香煙裊裊、燈籠高掛,傳達對神明與祖先的敬意。(統一企業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知名在地飲品品牌 吳家紅茶冰,今年中元節首度推出 《廟會杯》,結合台灣藝術家的創作,推出節慶限定設計。以「祈福庇佑」為核心,將傳統信仰、藝術設計與飲品文化融於兩款限定杯身,讓一杯茶不僅解渴,更承載祝福,陪伴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台灣節慶文化的溫度。 這次企劃由統一集團旗下藝文品牌 玲廊滿藝扮演橋接角色,讓台灣優秀的藝術家作品被更多人看見。藝術不再僅掛在牆上被欣賞,而是透過日常茶飲融入生活,拉近大眾與藝術的距離。 《國泰民安》:融合宮廟建築、香爐與節慶元素,以傳統色彩象徵全民祈願、闔家平安。(統一企業提供) 藝術家 曾啟文以水彩細膩描繪廟宇參拜、祈求平安的場景,巧妙結合東方工筆的精緻筆觸與西方繪畫的鮮明色彩,開創獨特藝術語彙。自疫情以來,曾啟文聚焦「親情」主題,透過動物母子、父子互動象徵人類情感的延續,作品鮮活生動又具厚度。此次為《廟會杯》設計,他將祈安氛圍融入手繪風格,讓信仰與日常生活展開全新對話。 「喝茶不只是日常消費,更是一種文化體驗。」品牌表示,透過與玲廊滿藝的合作,希望更多人能在手中的一杯茶裡,感受到中元節文化所承載的凝聚力與祝福。 《廟會杯》將於中元節期間限定推出,數量有限。 無論是參與普渡儀式,或只是想喝一杯冰涼茶飲,都能在這個夏天帶回一份祝福與庇佑。

Read More

台北餐酒館秘境!ORIGEN伊比利豬烤飯、創意Tapas挑戰味蕾

主菜「西班牙伊比利豬烤飯|松露」香氣四溢,雙人共享更美味。徐力剛攝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老饕們有福了!今年新開業的台北新餐廳「ORIGEN 純正西班牙餐廳」正式落腳八德路商圈,鄰近城市舞台旁B1空間,主攻預定客群,以升級版西班牙Tapas餐酒館為靈魂,帶給食家饕客味蕾新體驗。 優雅的用餐環境,能提升饕客食慾。ORIGEN提供 私密性極高是多數人對「ORIGEN」的第一印象,隱身台北城市舞台旁B1空間的餐廳,若非熟人帶路確實讓人一段好找,走入店內,寬敞空間以愛馬仕橘搭配典雅灰為主視覺色調,磨砂材質天花板與燈光相呼應,創造舒適用餐環境。全新「ORIGEN」同樣為西班牙米其林主廚David Yárnoz旗下品牌的海外首家分店,也是台灣米其林二星餐廳Molino de Urdániz 渥達尼斯磨坊的姐妹品牌,最大不同在於用餐模式,Molino de Urdániz延續高端Fine Dining方式,採用Set Menu方式供餐,透過細節說菜與環境氛圍,更能靜下心感受餐期的美好,而ORIGEN更像是餐酒館,簡單的菜色依舊美味,輕鬆的用餐節奏搭配美酒,適合三五好友輕鬆小聚、很是愜意。 ORIGEN雙主廚 阿德里安、施哲文。ORIGEN提供 招牌菜「西班牙番茄冷湯|火腿/蛋絲」,炎熱夏季以冷湯揭開餐期序幕,以傳統Salmorejo為底蘊,酸甜雪莉醋佐以清爽甜菜根,恰到好處的酸能提升味蕾明亮感,色澤鮮艷的湯底把夏日暑氣都消散了。 招牌「西班牙番茄冷湯|火腿/蛋絲」酸度表現亮眼,十分開胃。徐力剛攝 「自製鮭魚薄片|漬物/奶油/脆皮麵包」的創意吃法令人驚豔,精選生食級鮭魚以鹽、糖醃漬12小時,手工切成薄片上桌,放上青椒、酸豆、酸瓜、洋蔥與雞蛋碎,以無鹽奶油融合,最後撒上胡椒與 橄欖油,搭配薄脆麵包享用,別有一番韻味。 「自製鮭魚薄片|漬物/奶油/脆皮麵包」創意吃法超吸睛。徐力剛攝 我最喜歡這道「西班牙伊比利豬烤飯|松露」,雙人份量超滿足,主廚延續西班牙傳統烹飪手法,以西班牙Bomba米為基底,加入自製番茄泥、紅椒粉、雞高湯與蔬菜,烘烤後呈現焦糖色澤,佐以伊比利豬肩胛肉,建議先從原味嚐起,微硬米飯吸附醬汁精華,搭配自製奶醬一起享用,溫潤奶味能提升烤飯香氣,讓人欲罷不能。 「爐烤香草豬肋|烤馬鈴薯」肉質細緻,可輕鬆脫骨。徐力剛攝 肉肉控最愛的「爐烤香草豬肋|烤馬鈴薯」加入大量辛香料,先以煙燻紅椒粉、月桂葉等香料醃製,再與蔬菜一起熬煮,刀叉輕輕一劃,軟嫩豬肉輕鬆脫骨,配上現煎馬鈴薯、百里香及煙燻奶油,美味再升級。 甜點「卡士達慕斯佐檸檬冰淇淋|羅勒」酸甜有致,入口彷彿初戀般甜蜜。徐力剛攝 甜點以「卡士達慕斯佐檸檬冰淇淋|羅勒」最吸睛,底層鋪滿甜羅勒醬,中層夾入爽口的檸檬冰淇淋,頂層放上以柑橘皮、蛋黃液、肉桂與鮮奶油打發的卡士達慕斯,表層輕撒細砂糖輕炙上色,酸中帶甜有初戀感。另道「百香果奶酪|茶凍」帶有明顯熱帶風情,百香果的酸甜混合淡雅烏龍茶香,能嚐到牛奶與糖的細膩滋味,層次相當豐富。 甜品「百香果奶酪|茶凍」果香濃郁。徐力剛攝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Read More

30歲新銳主廚領軍!台北互舍酒店「互餐廳」翻玩在地與法餐

主菜「胭脂鴨胸」肉質軟嫩,讓人一試難忘。徐力剛攝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大稻埕的街角,風聲輕輕拂過紅磚立面的歲月痕跡,舊時的商旅繁華,與今日的慢步光影交疊,在這片土地上生出了新的樣貌。台北互舍酒店靜靜佇立於此,經歷滄海桑田的歲月時光,唯獨不變的是「互餐廳」像是一位守候時光的朋友,以美食留下美好記憶,將旅行、生活與城市故事串連。走進這裡,既是品味一餐,也是參與一段與大稻埕呼吸的日常。 台北互舍酒店獨特紅磚建築,見證大稻埕冉冉歲月。台北互舍酒店提供 首次來到台北互舍酒店,很難不被外觀所吸引,酒店1至3樓保留了磚造的古典巴洛克式風格建築,以紅磚與洗石子構築,4樓以上則是灰色花崗石新建築,古典與現代戲劇性碰撞,兩者形成強烈視覺對比,似乎也訴說著大稻埕的黃金歲月故事,凝練出新舊交接的橋樑。 「互餐廳」舒適環境,提供絕佳用餐體驗。台北互舍酒店提供 館內「互餐廳/HU's Restaurant」由年僅30歲的年輕行政總主廚阮紹榮(Benny)掌勺,出身廚師世家的他,從小在廚房長大,家中長輩爺爺、叔叔擅長川菜料理,奶奶則專長江浙料理,Benny 16歲初出茅廬,曾在天香樓學藝,鐘情於江浙菜系,爾後前往新加坡、美國深造西餐造詣,從他的菜色上不難看出中西融合的影子。以前菜「胡椒胭脂蝦」來說,靈感來自經典的台式胡椒蝦,將胭脂蝦以西餐常見的舒肥手法烹調,最大程度保留肉質嫩度,玫紅色外觀綴以晶瑩剔透的澄清湯凍、墨黑色的橄欖油魚子醬,搭配蝦油製成的胡椒美乃滋、醃冬瓜一起品嚐,視、味覺雙重享受一次滿足。 30歲年輕行政總主廚阮紹榮(Benny)。阮紹榮提供 前菜「胡椒胭脂蝦」色澤豔麗,好吃又好拍。徐力剛攝 嗜辣之人絕不能錯過的「碳烤美國牛舌」,先以滷水醃漬3天,讓風味緩緩滲入纖維,再以炭火細烤,封存厚切牛舌的軟嫩。最驚豔之處,在於主廚特製的「焦化辣椒醬」,將四川二荊條辣椒的熱烈,揉合黑蒜的厚實與蠔油的醇潤。初入口時,微辣氣息在舌尖流轉,似乎還在可忍受的界線,隨著牛舌於齒間咀嚼,辣度層層推進,如同一場華麗樂章在口中熱烈奏響,尾韻則由油封蛋黃醬、芥末籽與薄片鮮蘑菇輕聲收束,溫柔化解辣意,留下恰到好處的餘韻,也是整場餐期我最喜歡的一道料理。 「碳烤美國牛舌」配上特製辣椒醬,香辣夠勁 主菜「胭脂鴨胸」色澤嬌豔,主廚特別選用彰化在地養殖的玉露玫瑰鴨,刻意保留20%血水不去除,Benny分享,法餐常見的野味料理,製作時保留血液的鐵質與礦物感,能強化紅酒醬的深度,形成獨有的「金屬與醇厚感」,玉露玫瑰鴨保留20%血水,不僅色澤豔麗,品嚐時搭配紅肉梨與鹹甜風味的冰梅醬,層層風味在舌尖堆疊。 近期來到「互餐廳」,除了能享用Benny的招牌料理外,為迎接2025「台北餐廳週」的到來,同步推出5道套色佳餚,以北部5大夜市招牌小吃為靈感,巧妙融合中西式料理技法,帶給食家饕客為味覺新饗宴。 創意菜「麻辣鹹水雞」口感多層次。徐力剛攝 首先是通化街夜市的「麻辣鹹水雞」,主廚將傳統鹹水雞皮、肉分離,鮮脆小黃瓜包裹著雞肉,再拌入鹹水汁、油潑辣子提味,建議先從原味嚐起,黃瓜的脆度能襯托雞肉的鹹香,佐以糖漬檸檬、拇指檸檬的酸甜滋味,帶給味蕾全新刺激,唯獨可惜的是雞皮仙貝口感雖脆,卻少了點鹹味,若能微調風味會更佳。 創意菜「胡椒餅」肉感扎實。徐力剛攝 饒河夜市的「胡椒餅」造型醒目,有別傳統胡椒餅的老麵皮,改以油皮包裹滿滿肉餡,烹調前加入肉凍,隨著溫度升高,餅皮吸收滿滿肉汁精華,餡料混合手炒黑胡椒、松露與少許牛肝菌,中西合壁創造多元食感, 創意菜「生炒羊肉」香滑細緻,能嚐到滿滿肉味。徐力剛攝 士林夜市的「生炒羊肉」精選澳洲羊小排入饌,以特製甜麵醬鋪底,搭佐雲林大蔥與淺黃色的薑汁蘿蔔泥,能中和羊肉羶味,細緻又好吃。景美夜市的招牌「四神湯」乳白色湯頭以豬大骨、豬里肌為基底,加入四神:芡實、茯苓、淮山、蓮子等食材,搭配九孔鮑、陽明山山藥、薏仁與蓮子泥,可依個人喜好添入蔘鬚、當歸熬煮的家傳藥酒,入口溫潤黏滑,十分養胃。 創意菜「四神湯」桌邊秀服務,滿足視、味覺雙重饗宴。徐力剛攝 創意菜「炸芋棗」巧妙結合大稻埕茶文化與乾貨文化。徐力剛攝 寧夏夜市則端出「炸芋棗」凝練出大稻埕的茶文化與乾貨文化,傳統芋棗與鐵觀音冰淇淋入口竟異常的搭,現場撒上麵茶粉,瞬間香氣四溢。 甜點「互舍椪餅」韻含南部人的成長記憶。徐力剛攝 甜點「互舍椪餅」以台灣南部傳統點心椪餅為發想,巧妙融合四果冰概念,圓型椪餅罩住的是鐵觀音冰淇淋、醃漬鳳梨、當季水果,以及桂花釀、麻油釀製湯圓,先敲碎椪餅,挖上一勺冰淇淋與水果,配上香甜椪餅,美味再升級。 整場餐期細細品味,不難看出主廚Benny以「台灣原生食材」為根基,巧妙融入大稻埕的乾貨文化,形塑出獨樹一格的料理。他不僅延伸了傳統家庭料理的記憶風味,更將多年旅居海外所吸收的飲食文化轉化為創作靈感。於是,一道帶有川味靈魂的「焦化辣椒醬」,不只是辛香的刺激,而是對地方調味深度的再詮釋;一道承襲法餐經典的「血鴨」,亦不只是技法的移植,而是在台灣語境下的文化對話。這樣的料理,既有在地情感的溫度,也承載跨文化的視野,讓餐桌成為傳統與當代、在地與世界之間的橋樑。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Read More

【風尚】當季秋蟹入饌!文華但馬家涮涮鍋奢華上桌

但馬家秋季限定「雙人海陸套餐」搶先開吃。徐力剛攝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當秋意悄然浸染街頭,味蕾也開始渴望一場應季的盛宴。走進「但馬家涮涮鍋」彷彿步入一場專屬於秋天的饗食詩篇,當令肥美秋蟹經過細膩的涮煮,鮮甜在湯中綻放,化作最貼近季節的浪漫滋味。在這裡,食材不只是餐桌上的主角,更是一首首低語的秋日散文,引領饕客在鍋煙氤氳之間,嚐見屬於初秋的溫度。 餐廳廊道以「摺紙」搭配光影設計,讓人印象深刻。徐力剛攝 隱身於台北文華東方酒店的「但馬家涮涮鍋」低調不失大氣,3樓二館適合好友相聚小酌,5樓本館則以包廂設計貼心滿足重視隱私的賓客需求。初次踏入「但馬家涮涮鍋」的你會發現,映入眼簾的是以深黑為基調的空間美學,由有「光影遊戲大師」之稱的日本知名設計師橋本夕紀夫一手操刀,以「摺紙」為靈感,將立體線條與光影交錯巧妙融入入口牆面、中央廊道、天花板與壁面。走進本館,兩側透明壓克力光牆散發夢幻光影,營造如同置身舞台般的戲劇氛圍。 肥美花蟹肉質厚實,深受海鮮控的喜愛。徐力剛攝 好的鍋具與湯頭,是成就一鍋好火鍋的靈魂。餐廳鍋具由百年歷史的日本東京老店專門短鍛造,70歲的專業職人親手敲製,每3個月僅能做出約40個銅鍋,銅鍋極佳的導熱性與保溫度,能讓每一口滋味更加豐厚。但馬家高湯也有學問,特殊日式豚骨昆布湯使用蔬菜、豬骨,以PH9.5鹼性、細分子的健康還原水熬煮,加入日本昆布、優質鰹節提升鮮味,湯頭清澈入口甘甜,隨著食材不斷地加入,疊加出獨特韻味,最終在雜炊的收尾,彷彿為整場餐宴譜上一首華麗的圓舞曲。 活沙公體型碩大,初秋時節風味最為鮮美。徐力剛攝 今天以秋季限定的山海「雙人海陸套餐」揭開餐期序幕,主菜可自由選擇花龍蝦、沙公或花蟹等活海鮮,由專業服務人員細心烹調,將大海的鮮甜凝縮於每一口滋味。秋風乍起,正是「蟹肥膏黃」的好時節,肥美的蟹肉在初秋氤氳間更顯誘人,生猛花龍蝦活力十足,隨著高湯熱力瞬間轉化為誘人的橘紅色,厚實蝦肉入口彈牙,蘸上一點特製柚子果醋,融合德島柚子汁、日式醬油、味醂、昆布與柴魚的清爽韻味,更將蝦肉的鮮甜襯托得淋漓盡致。 花龍蝦可蘸佐特製柚子果醋享用,風味堪稱一絕。徐力剛攝 沙公與花蟹則是海鮮饕客的心頭好,活跳跳的螃蟹一上桌,便引來驚呼聲四起,清澈湯頭在鮮蟹入鍋後,瞬間化作大海精華的濃縮。專人桌邊撥蟹服務,更是「但馬家涮涮鍋」的一大亮點,輕敲蟹殼,潔白飽滿的蟹肉被細心呈上,讓人只需專注於味蕾的悸動。這一刻,餐桌成了一場秋日的浪漫盛宴。 專人服務手撥蟹肉,肥美蟹螯香甜美味。徐力剛攝 海鮮控必嚐的「澎湖軟絲」、「鮮活蛤蜊」、「南非活鮑魚」一樣不少,建議先從原味嚐起,感受海鮮特有的鮮味,彈牙軟絲在舌尖跳耀,蛤蜊肥美多汁,厚實鮑魚充滿嚼感,滿足饕客的口腹之慾。 前菜「酥炸廣島生蠔」充滿大海風味。徐力剛攝 前菜推薦「酥炸廣島生蠔」與「番茄山藥紫蘇沙拉」,招牌「酥炸廣島生蠔」熱度很夠,炸得金黃香酥麵衣緊緊鎖住香氣,無需蘸醬就很好吃。另道「牛小排鳥取大蔥串」能嚐到日本大蔥特有的微辣感,口腔被牛肉的鹹度填滿,鹹中帶香超開胃,尾韻淡淡甜味神來一筆。 現煮肉品香氣十足,入口滿嘴噴香。徐力剛攝 好的肉品能為火鍋加分不少,招牌「美國頂級肋眼」大理石斑紋油花豐富,玫紅色肉質讓人垂涎欲滴,豪邁切成一大片確保滿口肉感,放入滾燙高湯輕涮幾下,略帶粉色肉質嬌嫩異常,入口滑嫩、肉香滿溢,佐以特製胡麻醬汁品嚐,香濃胡麻醬融合蔥 蒜、洋蔥、豆腐乳等獨門秘方,有深度的風味更能襯托肉的甜度。對於不吃牛肉的人,但馬家貼心備有「西班牙伊比利梅花豚」的選擇,與牛肉強調的軟滑不同,伊比利豬特有的堅果香氣與Q彈滋味,讓饕客愈吃愈上癮。 頂級「日本山形A5和牛」玫瑰色肉質,油脂含量豐富。徐力剛攝 「雜炊」如今已成鍋物料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要做得好吃卻大有學問。從湯底的下料順序、食材的烹煮時間,到最後保留多少高湯入粥,皆影響著最終的滋味。觀察「但馬家涮涮鍋」,湯頭自最初清澈如水,隨著海陸珍饈陸續入鍋,逐層堆疊出豐富底蘊。當最後以高湯煮粥,風味在此刻達到極致,再緩緩滑入兩顆雞蛋添香,金黃雜炊冒著騰騰熱氣,將整場饗宴推向最溫暖的極致。 「雜炊」匯聚多種食材精華,鹹中帶香超對味。徐力剛攝 隨著餐期漸入尾聲,創意甜品「杏仁湯佐吉拿棒」為午宴劃下優雅句點。「但馬家涮涮鍋」秉持日式職人精神,堅持對每一道料理傾注全心全力,特別延攬專職甜點師傅親手製作,將「用心款待每一位賓客」的初衷落實於細節之中。乳白色杏仁湯以南北杏細火慢熬,搭配酥脆肉桂吉拿棒取代傳統油條,看似衝突卻意外和諧,讓人不得不讚嘆甜點主廚的巧思與功力。另一款秘製「手工綠豆糕」,外型精巧雅緻,將台式綠豆糕揉合法國栗子泥,口感綿密細緻,為餐桌增添一抹東西交融的獨特風味。 甜品「杏仁湯佐吉拿棒」中西合璧,創造多重食感。徐力剛攝 近期但馬家同步推出「午間雙人套餐」,平日時段週一至週五,午間雙人用餐超值價2580元+10%,菜色包含主廚開胃前菜、季節時蔬盛合、鹽烤鮮魚、海鮮盛合、美國雪花牛胸腹肉、臺灣黑臻珠五花豚、安格斯牛排小壽司、甜品。豐盛佳餚一次滿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