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舊情三帖

義民廟巷口 文、攝影/邱傑  .巷口的女孩  那裡有一座宏偉的牌坊,左右各站著一頭石獅,行人和汽車穿越牌坊後可以進到一座被客家人視為信仰中心及彰顯客家精神的大廟。  我來大廟,想寫生廟的美,畫完逛到後院庭園,發現庭園也美,於是再畫一幅。  廟前牌坊和略帶點兒微彎的道路讓我頗是有感,因為我保有兩張在這兒拍下來的老照片,或許四十年、接近五十年前所親拍。  彼時這條道路狹窄如小巷,面對大街是一排商販,攤棚架得簡陋凌亂,店家忙碌營生。照片中有人在買東西,還有個女孩揹著個更小的孩子,用的是當年揹孩子專用的背巾,台灣人喚做搭被仔,就是一塊稍大的雙層花布方巾,裡頭鑲著層薄被,左右的上方和下方各縫有布帶,布帶並非縫在角端而是距上下端約二十公分的位置,這個位置極巧,孩子揹在背上時,天暖上端可以朝後反摺,天涼不反摺而直覆頭臉,小孩子躲在裡頭暖呼呼的,我小時候也被媽媽這樣揹過,揹著揹著慢慢長大了,手腳變長,於是兩隻腳就露在被巾外幌盪。  照片裡的女孩位於全圖左下方只佔畫面一小部份,此刻看來似乎反而成了整張照片的焦點。當時肯定不是為了拍這女孩才按快門的,用揹巾揹孩子是常見的,我拍照的主題應是想捕捉巷口的風光吧。  女孩如今應已接近六十歲或六十開外,背上更小的小孩也必已年逾半百。  .馬路上的印記  有一張老照片常成為我說故事的題材,除了說照片裡的故事,更告訴我親愛的聽故事朋友有太多事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假使幾個月前我中風中到的是慘重的風而再也無法書寫無法言語,這張照片的故事因別無他人知道,便也從人間即時消失。  照片背景是行駛中的汽車,車多,只拍下半截車,空下的位置拍的是馬路上一團奇怪之物。  不成形狀之物像一團廢紙無聲無息攤平在路面上,他是一條狗,被輾碎、輾平的一條流浪狗。  流浪狗在車水馬龍的縱貫公路旁一個公部門附近流浪,公部門有個好心的工友,偶而拿些剩飯剩菜餵牠。  牠是一條母狗,流浪並不孤單,因為有一條公狗常陪著牠。  那天一早我來這個單位採訪時看到了母狗已被撞死在馬路上。而公狗,每當路上車少,立刻衝向牠身旁,迴繞、低吟、流連,但瞬間又有車來,牠立刻奔逃路旁,再候車少再趨前,如此週而復始。  我因急於赴另一單位採訪,隨即離去,不料當晚我再一次繞行這個單位,發現這條公狗仍在車潮夾縫中奔來竄去,直到次日,輪下母狗已輾得無以分辨是何物而公狗仍在,我朝路上拍下了這一張,成為母狗在人間最後身影。 耐園最後身影 .小拱橋的身世  最近突來一場因緣,破解了一張塵封四十多年的老照片久久無法解開的謎。  照片中一座造形優雅的小拱橋,橋下像是秋後殘荷之景,橋畔古木成蔭,景緻清幽。  這張照片長存在手邊,但照片所攝是何地景色?因何去拍了這樣的照片?搜遍腦海中的記憶庫卻始終沒有答案,唯一記得的只是幾十年前去拍攝時,好像她的芳名叫做宋屋花園。  宋屋是台灣桃園市的一個地名,位於台1號縱貫公路中壢、楊梅之間,是一個純樸的客家莊,早年住民以宋姓人家居多,因而名叫宋屋。為了解開宋家花園之疑團,我首先往訪宋屋地方知名的宋家人士,卻無一知道宋家曾在宋屋莊仔裡闢有宋家花園的事。再向在地學校校長及多位在地文史工作者查訪也沒有所獲,因此謎團遲遲未解,反而因為拖的年代日久,耆老日益凋零而越加難以查問。  這期間我曾多次依著舊時記憶試圖找到花園殘址,理論上即使花園傾圯頹敗,至少也會留下若干蛛絲馬跡,何況那麼多高大的樹木,那有可能連同斷垣殘瓦一併憑空消失?但今日宋屋早已結合整個平鎮、中壢街肆,道路縱橫,車水馬龍,根本找不到早年引我進入探訪的清幽農村小徑了。  這樣,老照片就擱在我的電腦某個匣中成了沉沉入睡的睡美人。一直到兩天前,幾位年輕人來訪,竟然帶來了答案,驚人的是宋家花園雖然確實是位於宋屋莊,卻不是宋家花園,而是梁家花園。  原來這群年輕人是接受文化部委託執行一項文史採集而來,他們知道我擁有非常多的桃園舊日照片,一路找來,鎖定的主題是老中壢。我覺得那張宋屋花園也位於中壢市郊,一併挑了出來。  結果,他們只看到照片一眼立刻驚呼:啊!這不是耐園嗎?  耐園?  接下來他們娓娓道出地方上暱稱為梁家花園的耐園的故事。  梁家渡台祖為十五世義昌公,乾隆三十年自廣東梅縣來台,拓墾足跡經淡水、龜山、楊梅頭重溪最後定居平鎮宋屋,多代胼首胝足克勤克儉經營而成為一方之富,擁有百甲良田及數十甲灌溉水池。其後便在平鎮建造名叫樹德堂的宅邸,並於屋後建造寬闊優雅的花園,命名耐園。耐園的當代主人梁盛文飽讀詩書,為全台著名詩人,曾在彰化崇文社主辦的全國吟詩大會得到第二名,也常在花園中招待各地詩友遊園賞花,耐園一度成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而梁家也出了許多傑出子弟。  耐園後來何以殘敗荒廢?我的訪客語焉不詳,但我終於能找到當年照片裡的故事,證明照片中的畫面終究不是虛幻之物。

Read More

<校園廣角>長大防疫課程 教作布口罩套

歸仁大潭社區居民認真學習縫製布口罩套。(記者林偉民攝) 面對武漢肺炎疫情,口罩成為搶手貨,長榮大學在「綠色社區根與芽行動計畫」(USR),邀請資深女裁縫師黃美紅教導歸仁區大潭社區居民動手縫布口罩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為社區防疫努力。  黃美紅表示,口罩實名制立意良善,但限量購買醫療用口罩,對於每週固定要到醫院、診所檢查或復健的長輩們或許會不夠用,因此如何利用家裡剩餘的布料製作美觀且實用的布口罩套,延長醫療口罩的使用壽命,對長輩們而言相對重要。  上課的社區民眾大多拿過針線,有些甚至有裁縫基礎,要縫製布口罩套難不了他們,黃美紅事先還準備許多小道具,協助社區居民更清楚了解布口罩套的縫製過程,也讓不常使用針線的阿公們也能簡單地完成。  課程中只見大家戴上老花眼鏡,細心的穿針引線,陸續縫出一個個漂亮又實用的口罩套,參與活動的大潭里長林文鍠表示,布口罩套的縫製環保又實用,一針一線縫製也能訓練長輩手眼協調。  黃美紅不忘提醒長輩們,所縫製的布口罩套一定要每日清洗、日曬,以減少使用時的衛生疑慮。  USR計畫主持人暨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院院長洪慶宜表示,長榮大學落實防疫工作,除於校園做許多防疫措施外,也透過系列防疫課程,連結大學與社區居民,共同加強居家環境與個人衛生習慣,將公共衛生落實於生活中。 (記者林偉民)

Read More

狗兒子是戲精 羅時豐MV玩親親

羅時豐帶狗兒子拍MV。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家中2歲大的薩摩亞犬「Duffy」,讓羅時豐坦承,家庭生活變得更熱鬧,生活更多姿多彩,還帶著一起演出《體驗》MV,大玩親親。  出道35年的金曲歌王羅時豐,將於23日推出最新國語專輯《體驗Experience》,他透露,去年10月初,因全心投入新專輯錄製,壓力過大舊疾復發,這場意外讓他感恩與珍惜,出院後他推翻之前錄好的版本,進錄音室用雲淡風輕、溫暖的中低音,重新配唱新歌《體驗》,歌曲呈現出經歷生死大關後的人生故事。  《體驗》MV中,他飾演男女主角的鄰居,成為「樓下的房客」,面對頭頂小倆口的愛慾糾葛,D.L默默「體驗」情侶午夜「床戰」聲,並適時用棍子頂兩下天花板示意提醒情侶:「該休息啦!」  此外,MV中最受矚目、吸睛是羅時豐的愛狗「Duffy」獻出螢幕的「第一次」,一身雪白亮晶晶的它,非常聰明、討喜,看主人望向天花板,也乖巧趴在旁邊抬頭往上望!而且D.L仰望幾次、它就抬頭看幾次,從未「漏接」,讓團隊男男女女都哇的一聲直呼:「太神奇了!」  羅時豐說,家中2歲大的薩摩亞犬「Duffy」是兒子在美國唸書時養的,去年特別從美國運回台北,個性迷人、長相憨厚,非常討人喜歡。「我每天看著牠吃東西、睡覺、奔跑等,帶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體驗!就像一起演出《體驗》MV,我與Duffy的親親(親嘴),也是我的人生第一次體驗!」

Read More

為醫護打氣 女神卡卡號召全球巨星接力演出

因武漢肺炎受困在家的民眾扮成艾爾頓強、Lady Gaga,線上觀看「一個世界,一起在家」演出。(路透) 中央社/紐約18日綜合外電報導  「女神卡卡」發起,包括泰勒絲、滾石樂團等數十組明星參與,為支持醫護人員的全球馬拉松式特別演出今天登場,因武漢肺炎受困在家的民眾透過連線得以「歡聚」在一起。  這場由美國樂壇天后「女神卡卡」號召、世界衛生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全球公民」籌辦的演出「一個世界,一起在家」,目的是要為對抗武肺的醫護人員打氣。  路透社報導,美國、亞洲與中東的音樂人,在自己的家中接力表演,並有直播。  這場網路派對在台灣時間19日清晨2點展開6個小時的節目,演出名單星光熠熠,包括音樂人珍妮佛哈德遜、「克莉絲汀和皇后」、安妮藍妮克絲、路易斯方辛,香港歌手陳奕迅,演員唐奇鐸、山繆傑克森,足球明星貝克漢、拉皮諾等人。  其中一段兩小時的黃金時段,接唱的A咖藝人包括「怪奇比莉」、艾爾頓強、珍妮佛羅培茲、席琳狄翁、保羅麥卡尼、史提夫汪達、泰勒絲等人。  美國深夜脫口秀主持人吉米法隆、吉米金摩和史蒂芬柯貝爾共同擔任主持人。  「全球公民」一名公關告訴法新社,「滾石樂團」主唱米克傑格、吉他手凱斯李查茲與朗尼伍德、鼓手查理華茲都會演出,而這4名「滾石樂團」成員表示,他們在「隔離的家中」參與這場盛會。  「女神卡卡」說:「我們可做一些事,將歡樂和緩解帶到地球上各個角落。」

Read More

被老公拖累 何嘉文當狗保母累翻

何嘉文被老公拖累變狗保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何嘉文被老公拖累變成狗保母,餵奶、陪玩還要訓練狗狗上廁所,天天睡眠不足,沒想到,老公還嫌她太憔悴,讓她氣炸。  何嘉文上衛視中文台《一袋女王》分享另一半對別人很大方卻對自己很小氣的親身經歷。說到有次老公跟她說等會回家會有驚喜,結果何嘉文一到家看到一隻比巴掌大一點的小奶狗跑到她腳邊,讓何嘉文好開心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老公朋友剛領養來的狗。  不過,因為友人臨時被公司外派出差一個月,於是就在臉書上詢問狗旅館,何嘉文老公因為有多年養狗經驗,便自告奮勇要幫忙養一個月。  第一天晚上,何嘉文老公睡前就提醒說,小奶狗剛來都會不適應,可能會有哭聲。果然,入睡後何嘉文就聽到可憐的奶音哭聲,著急著要搖醒老公,結果老公怎麼都搖不醒,她只好去充當狗保母,讓牠喝奶、陪玩跟抱抱牠,等牠喝完牛奶,還要訓練牠上廁所,就這樣一邊打哈欠一邊陪牠,還為了怕自己睡著,狂放熱門音樂,結果等了55分鐘小狗終於上完廁所,何嘉文才安心去睡。  隔天早上,何嘉文拜託老公晚上記得起來照顧小狗,結果晚上老公只說了「拜託」後又繼續睡死,因為小狗真的太可愛,讓何嘉文很不忍心,就這樣心甘情願地照顧了牠一整個月。  最讓何嘉文生氣的是,有天她抱著小狗在玩的時候,老公竟然跟她說:「妳怎麼這麼憔悴啊?!」,讓何嘉文氣到當場把小狗塞到老公懷裡,直呼:「我晚上都沒睡覺啊!」

Read More

<校園廣角>官小前進美術館桌遊 豐富美學修養

官田國小讓學生美術課學習製作彩繪平安掛飾,將美術教育融入生活中。(記者林相如攝) 官田國小對美術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除了融入校園情境外,更結合歷史與時事及遊戲,引導學生用雙手及創意,創作出「前進美術館」桌遊,更製作美麗校園的平安掛飾,讓校園在防疫的同時,也能具有獨特的美麗能量,引領師生走向美麗的世界與人生。  官田國小校長王全興說,陳澄波是台灣美術教育的重要推手,而他的生活哲學觀就說,「日子再怎麼難過,要相信美,也要相信愛」,如今全世界都在對抗武漢肺炎,大家都生活緊繃,希望透過美術教育的獨特性,讓學生透過美學,減輕武漢肺炎的生活抑鬱,藉由彩筆,繪出美麗又精彩的人生,更藉由美術桌遊的製作,與大家分享生活美學的快樂。  官田國小教師單韻如,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指導學生創作「平安掛飾」及「美麗校園」,展現出獨特的審美觀,也讓校園掛滿美術吊飾,調節學生的心情。  教師張淑賢則說,疫情延燒對於學生身心靈多少帶來不安,而豐富的生活美學修養,看任何事物總是正面,情緒容易調整,也能感受周遭環境之美。  而指導學生設計「前進美術館」桌遊,以台灣美術教育的推手陳澄波和郭柏川為主題,因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於藝術、生命充滿熱情,推廣美術教育不餘遺力。且透過桌遊設計,讓學生認識美是什麼,區別內在美與外在美的不同,尋找校園美的角落,落實生活美學真諦。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校園廣角>南科實中校友分享選系經驗

南科實中邀請就讀大學的學長姊,與即將畢業的高三生分享大學生活點滴與科系選讀的經驗。 (記者林相如攝) 南科實中為了讓高三畢業生選填志願時,能找到自己的興趣與理想科系,舉辦校友科系分享沙龍,邀請已就讀大學各類組、各科系的校友,分享他們大學求學與生活的經驗談;有校友建議,「把自己的強項,用在不同領域,就能造就個人風格」。校長秦文智說,期望藉此讓即將畢業的學生,了解大學的真實情況,選填志願時能更謹慎,順利就讀理想的科系與大學。  南科實中輔導室為了讓考完學測,等待填寫志願的高三學生,能依照自己的成績、興趣,順利錄取理想的大學與科系,去年開始在寒假過後,都會舉辦「校友科系分享沙龍」,今年已邁入第二年,為了這次的經驗談,校方邀請來十四位畢業校友,分三天利用晚間,舉辦座談分享會,這些畢業校友,分別來自文法商社會與心理學群、工程數理化學群及醫藥衛生生命科學學群,有就讀心理系、醫學系、法律系、經濟系、企管系、建築系、機械系、英語系、獸醫系、護理系、藥學系等。  校方表示,一連三天的分享座談會,吸引不少家長與學生到場參加,學長姊熱情的分享他們大學生活與學習的情況,台下的學弟妹也紛紛提出不少問題,大家互動相當熱絡,也讓學弟妹對於未來的路,有更清晰地勾勒。  就有學姊說,因大學四年還可再培養、探索,因此當初並未把出路當成主要考量,不然念不喜歡的科系,會很痛苦;另外也有學長提醒,了解社會的趨勢在哪裏,也要知道自己在哪裡。也因學長姊的經驗談,讓參加的高三生,對於選填科系更清晰,對未來的路掌握得更清楚。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下陂

 詩:也思 圖:陳若蓁  消音關在山城  把溫潤迤灑沿途  花競開  鋸階而下的羊齒植物  嚼夢開始的地方  潮濕沒有陰影  一次次仰頭是靜穆虔誠  殿堂、排松、白霧  低頭是受教  靜默揹著洞察邀請  陽光閃爍,愈通往噪音  深入平原敞開、群屋、河濱  被更黝暗的古老夜色掩沒  純然的平等和自由  美麗和驚懼  不諧和將只是和諧詠嘆的明天

Read More

模仿阿中部長 洪都拉斯齁不離口

「中央流行藝情指揮中心」網路節目,藝人洪都拉斯(右)、湯志偉(左)分別扮演指揮官陳鬧鐘及副指揮官。(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9日電  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成為全民大劇團的靈感,推出「中央流行藝情指揮中心」節目,洪都拉斯扮指揮官陳時中的弟弟「陳鬧鐘」,他指出,陳時中的語助詞「齁」是模仿精髓。  全民大劇團日前KUSO模仿疫情記者會,製作「中央流行藝情指揮中心」網路節目,播出後在網路引起討論,找來演員洪都拉斯扮演陳時中的弟弟「陳鬧鐘」,內容點出網友每天看直播時,對媒體的提問氣得牙癢癢的心情。  洪都拉斯說,此次模仿陳時中,做了許多準備,「指揮官陳部長思路清晰、語調平緩,為了模仿,花了一些時間反覆看部長記者會影片,例如部長發言前後都會有的那句『齁』。」在模仿時,洪都拉斯把陳時中的語助詞強調出來,他表示,這就是提升相似度主要因素。  洪都拉斯說,此次會答應參加演出,是因為跟劇團深厚的交情,「第一集開錄時,我根本連內容都不知道就來了。」而對於影片意外熱門,洪都拉斯也很開心能夠再用模仿娛樂大家。  洪都拉斯表示,近期因疫情影響,比較長時間待在家裡,「我自己也是快悶壞了,能夠有這樣的影片讓大家開心,我也覺得榮幸,也謝謝那些在網路上對陳鬧鐘留言好評的網友。」  全民大劇團團長謝念祖是此次製作「中央流行藝情指揮中心」的編導,他坦言,創作起源是因為疫情影響,讓社會氣氛低迷,民眾感覺都很悶,「希望能讓社會有些歡樂,加上看到網友很多苦水,於是決定要做。」他也說,即使貼錢做也沒關係,能夠帶給眾人歡笑,這是最重要的。  謝念祖說,因為疫情影響,表演藝術、劇團都停擺,今年兩部舞台劇「最後一封情書」、「同學會!同鞋~」都已延期,損失金額超過千萬元。

Read More

布拉瑞揚直播開唱 為台灣加油

布拉瑞揚舞團17日晚間在台東舉辦「布拉瑞揚舞團之夜」,並進行臉書直播,用溫暖熱情的歌聲為台灣加油。(台北國家兩廳院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在台上台下一起高歌「明天會更好」的熱烈氣氛之下,布拉瑞揚舞團17日晚上舉行線上直播演出,這次舞團不用舞步現身,而是以天生熱情歌聲為台灣加油。  來自台東的布拉瑞揚舞團BDC原於昨晚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5周年作品「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但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延期,藝術總監布拉瑞揚最後決定仍在同一天演出,地點則移回了家鄉台東鐵花村,改開唱「布拉瑞揚舞團之夜」,用團員的溫暖歌聲帶給觀眾正能量。  主持人也是舞團行政羅羅以活潑自然的風格串連全場,他表示布拉瑞揚舞團是把樂觀跟力量傳達給所有觀眾,他也一再叮嚀現場觀眾要保持社交距離,暫時忘記病毒,享受當下。  在東部創團扎根、生活跳舞的布拉瑞揚和舞者們,至今邁入第5年,團員多為原住民,昨晚的直播演出現場選擇了很「台」的方式進行,無論是反串,高歌傳統歌謠、流行金曲或是演奏鼻笛,還是可以看到舞團深厚的肢體訓練與很「鬧」的自然本色,現場氣氛熱烈,不少粉絲還說布拉瑞揚舞團應該直接改名「布拉瑞揚歌舞團」,繼續發揮第二專長。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晚上的演出也有包括文化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以及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等做臉書串連直播,透過藝術為全球打氣,讓世界認識來自台灣文化。台北國家兩廳院節目部經理施馨媛演昨晚也到現場為舞團打氣,她表示一下飛機就感受後山台東不一樣的氣氛,布拉瑞揚舞團的演出展現了溫柔而堅定的力量,「要把這份力量帶回台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