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特展花蓮登場 徐榛蔚朗讀追思

花蓮縣文化局舉辦「帶你回花蓮─楊牧追思紀念特展」發表會,縣長徐榛蔚與多位在地學者及作家共同追思文學巨擘-楊牧。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昨日舉辦「帶你回花蓮─楊牧追思紀念特展」發表會,縣長徐榛蔚與多位在地學者及作家共同追思花蓮詩人楊牧,並經由朗讀詩句,書籍的翻閱,感受楊牧生前創作時所見的花蓮美景而抒發的情懷,來賓們也人手持著一株百合花為楊牧獻上最深的敬意。 楊牧的胞弟前東華大學副校長楊維邦為縣長徐榛蔚介紹楊牧與他摯愛的故鄉花蓮。 (記者林有清攝) 徐榛蔚表示,一代文學巨擘的殞落令人遺憾,縣府希望藉由舉辦紀念特展,提供鄉親們共同追思紀念這位偉大文學家。花蓮是孕育藝術家的城市,更是文學的原鄉,無論是郭子究或是楊牧,都是花蓮的文化瑰寶,花蓮創造了楊牧,楊牧榮耀了花蓮。他的偉大不只在詩、在漢字,而是全方位的文學,身為花蓮的一份子,心中都應該保留一本「楊牧學」,隨時反覆咀嚼回味楊牧文學的意境,將能深入發現花蓮的美好。  現場邀請楊牧的弟弟前東華大學副校長楊維邦、東華大學校長趙涵捷、華文系主任許又方、作家邱上林等人分享對楊牧的追思感言,也特別邀請作家陳克華及韓麗蓮朗讀楊牧的詩作,活動在吳柏熹老師及花蓮在地學生以詩、舞蹈及悠揚的音樂,表達花蓮人對一代文壇巨擘-楊牧的緬懷。  徐榛蔚也應邀感性地朗誦陳克華詩作「我曾在你的白紙黑字裡徘徊」,將對於楊牧大師的敬意,放進濃濃的詩意中。

Read More

<社論>蔡政府應務實評估經濟風險與紓困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台灣無薪假人數激增,勢必影響民間消費。圖為高市勞工局提供無薪假影響等諮詢。(中央社) 最近幾天,台灣兩度出現單日零新增確診病例,讓民眾稍微鬆了一口氣;但是,日前國際貨幣基金(IMF)大幅下修今年全球經濟預測值,其中包括將台灣一口氣調降到負百分之四,又讓人感到前景堪憂。雖然蔡政府官員和若干經濟學者專家認為,IMF的預測失準,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仍然不容掉以輕心。畢竟,經濟預測準確與否,也會影響政府的紓困措施。  自去年年底中國大陸傳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都擔心對經濟的衝擊;因為,在生產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儘管當時僅大陸陸續傳出工廠停工情形,但由於大陸停工又會影響全球產業供應鏈,甚至導致斷鏈,此一影響就非僅衝擊中國大陸,而是全世界仰賴大陸供應鏈的經濟體都會共蒙其害。  以汽車產業而言,全中國大陸有大約十萬家汽車零部件與供應鏈企業,英國廣播公司(BBC)於二月中旬即報導,「這十萬家零部件企業復工難,帶來的停工後果是全球性的」。而隨著疫情在中國大陸持續擴大、乃至於歐美國家也成為重災區,包括半導體、消費性電子等產業在內,全世界有太多產業都捲入供應鏈斷鏈、缺料的漩渦當中,而這種困境也會影響就業情形。  正因為如此,國際主要經濟預測機構、投資銀行都紛紛調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例如,摩根士丹利於三月中旬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是二00八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最低水準;經濟學人智庫將今年全球GDP預測值,調降到負百分之二點五;四月上旬惠譽信評再度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從百分之一點六大幅下修為負百分之一點九。衰退,成為全球針對今年經濟預測的共同用語。  十四日IMF的最新報告,則將全球、中國大陸、美國、歐元區、日本、台灣的今年GDP預測值下修到百分之負三、正一點二、負五點九、負七點五、負五點二、負四。此一預測出爐之後,蔡總統表示,是否如IMF所說還有待觀察,但台灣「應該算是還好」;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直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主計總處則表示,今年預估會是百分之一點三到一點八之間。  政府官員不像IMF那般悲觀,的確令人稍感安慰;但是,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對台灣造成的風險,卻仍不應漠視。以出口而言,近年來占台灣GDP的比重都在七成上下,而根據經濟部的統計,今年一月日本、歐美疫情尚未爆發時,台灣對中國大陸、日本、歐元區、美國的出口年增率為百分之負七點八三、負十點一、負十一點五(歐盟二十八國)、正一點一;根據財政部統計,三月份對美國出口年減百分之三點一,終止連四十一個月正成長。簡言之,出口下滑勢必拖累今年台灣經濟成長。  另外,財政部長蘇建榮回應IMF的預測時也指出,可以刺激內需以彌補出口。但是,以內需當中的民間消費而言,二月份失業率較一月份上升零點零六個百分點,三月份恐將持續攀升;另一方面,二月份無薪假通報人數僅八百六十九人,四月中旬已急速攀升到一萬四千八百二十一人。在此情況之下,民間消費勢必衰減。  儘管蔡政府已提出紓困方案,但幾乎每天都可看到餐飲業、旅宿業歇業、倒閉的消息,企業界也一再反映紓困貸款核貸速度太慢,許多業者大嘆紓困貸款「看得到吃不到」。這些訊息令人質疑:政府是低估了經濟衝擊?還是高估了產業界承受衝擊的能力?無論如何,政府都應回到務實的心態,才能正確評估經濟風險與紓困措施。

Read More

溶屍戲太逼真 許瑋甯直呼反胃

台灣懸疑推理原創影集「誰是被害者」由演員王識賢(後右)等人主演,劇組真實重現刑事命案現場。 (Netflix提供)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影集「誰是被害者」為台灣少見的懸疑、刑偵類型劇,劇組花費心力重現刑事命案現場,在最新曝光的幕後花絮中,劇迷可以直擊劇組重現王水溶屍案、自焚案的過程。  「誰是被害者」由瀚草影視製作,張孝全、許瑋甯以及王識賢主演。這齣戲因題材特殊,劇組為求真實,場景、道具都相當逼真,就算特殊場景演員也都親自上陣。  這齣戲取材許多命案,包括王水溶屍案、焚屍案等,美術組與特效化妝師,打造出真實比例的屍體,仿真還原肉身的視態,連屍斑及屍骨都打造的相當真實。  許瑋甯回憶,拍攝時第一次看到溶屍畫面,當下覺得很反胃、噁心,心想:「天啊!怎麼做得那麼真!」看了一張照片後就看不了了,坦言劇中她感到噁心、反胃,全都是真實的。  製作人湯昇榮說,「『誰是被害者』王水溶屍案,參考自台灣轟動一時的清大王水事件。」湯昇榮說,劇中的溶屍以及燃屍,都是特效化妝師找尋真實圖片,然後與製作團隊討論後,才做出來的,「美術儲旭精心製作,絕對讓大家視覺驚艷,是台灣在電視戲劇呈現上的一大突破。」  王識賢在劇中飾演偵查隊的隊長,他透露,有一場戲要去第二殯儀館拍攝驗屍的過程,進場前,他在心中忍不住默念,「我們今天是來工作的,若有打擾的地方對不起。」拍完後還去了廟宇拜拜。  影評人藍祖蔚對於這齣戲的編排也相當讚賞,他說,「全劇的巧思其實是從劇名開始的,每個字的筆畫都有殘缺,是陷阱,也是事實。」藍祖蔚認為,全劇從罪恨與憾痛切入,踩上了一條風聲颯颯的高空鋼索,走得讓人膽戰心驚,卻也走得面面俱到, 猜不透的連環套,散發著讓人心甘情願被編導兜著轉的巨大磁力。

Read More

Paul Smith錄製影片寫信 祝福台粉絲

疫情延燒全球,英國設計師Paul Smith特別以手寫信表達對台灣粉絲的關懷。(Paul Smith提供)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英國設計師品牌Paul Smith位在倫敦的辦公室也因疫情暫停營運,Paul Smith為台灣錄製一段鼓勵影片及手寫信,為台灣粉絲加油打氣,攜手度過難關。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隨著歐美一線城市淪陷,時尚產業也遭到重創紛紛停擺,Paul Smith位在英國倫敦的辦公室也因疫情暫停營運。 Paul Smith品牌公司今天發新聞稿表示,75歲的Paul Smith雖然無法自由地活動,但有「時尚老頑童」稱號的他,自有一套度過這段時光的妙方,近期也以#FindInspirationInEverything(生活處處是靈感)為題,在個人社群網站分享平日的創作靈感來源。 Paul Smith曾在2017年首次來台宣傳他的特展,這次Paul Smith特別為台灣粉絲錄製了一段鼓勵影片及手寫信。信中提及對粉絲們的關懷,「在這個艱難時刻,我的心與台灣的朋友同在。獻上愛與祝福。(My thoughts are with all my friends and customers in Taiwan, during these difficult times. I send all my love and friendship.)」希望還能維持正常生活的台灣粉絲們,能抱持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疫情。 Paul Smith在18秒的影片中提到,「拍這支影片是想跟台灣的各位問好,希望你們一切都好,並保持身體健康,相信一切都會好轉,以上是我來自倫敦的祝福。」

Read More

藝識流淌 14女性藝術家聯展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邀請來自國內外14名女性藝術家,以畫作呈現「藝識流淌」。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提供)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邀請來自國內外14名女性藝術家,以畫作呈現「藝識流淌」。策展人翁淑英表示,女性作家的創作較為柔軟,期望為疫情造成生活繃緊的民眾帶來溫暖。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18日至10月18日舉辦「藝識流淌」展覽,由2月接任美術館館長的翁淑英策展。翁淑英今天接受中央社電訪時表示,當初策展時定調要以女性藝術家作為出發,過去容易強調女性是弱勢等刻板印象,但這次則從心理學中的本我、自我、超我,挖掘女性藝術家在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  「藝識流淌」邀請來自國內外14名女性藝術家,共展出48件作品,展場分為6個單元,行流散徙、沿流溯源、鋒發韻流、放任自流、浮翠流丹及流風餘韻,以「流動」為主題。  其中袁旃的作品「三人行必有我師」,以東方的筆墨結合西方超現實的抽象概念,透過浪漫不俗的色調,蘊含女性的柔美、細緻。薛保瑕的「轉煥現象」,透過作品中間的深綠色塊與充滿力道的線條,形成強烈的對比,帶出事件的臨場感。  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的作品Wall,以血液代表無形的牆,並以此暗喻生命中由家庭、種族、國藉、宗教形成的邊界。賴純純的「浪開花」,靈感來自於工作室外一望無際、粼粼波光的太平洋,透過媒材與色彩美學的探索,引領觀眾探索自我靈魂的深處。  翁淑英表示,策展過程中意外發現,這次邀請的藝術家多半在1970年前後出生,「70年代的亞洲是一個新舊並陳的年代,從參展藝術家創作中,能看到傳統與新潮流文化並陳的樣貌。」  翁淑英表示,在疫情期間辦展不容易,尤其歐美有許多博物館休館,台灣政府因為把疫情控制得很好,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才有可能舉辦「藝識流淌」展。她強調,疫情期間美術館採參觀實名登記、入館前需量體溫、全程佩戴口罩、並且會控制留容人數,全面做好防疫措施。

Read More

<中華副刊><城市與閱讀>玫瑰城

 文、攝影/王悅嶶  城市的三月,一日將盡。大河流經這座紅磚之城,河堤,面西的屋宇都有著這城典型的高窗,美麗的木窗板漆著粉彩的色調:乳白,天藍、粉綠……  沐浴在早春時節,走在魔術時光裡,看到這裡嫣然流轉盛放的彩光,你就會剎然懂了,為什麼城的別名叫玫瑰城。  沿河散步的行人,走過河堤的梧桐樹下,忍不住瞻仰成排美麗的紅樓。心想,如果,也能在這裡擁有一扇雪白或天藍的窗?如果在窗內,凝望河那邊墜落的紅日?  某扇白窗前,黑白打扮的優雅女孩,帶著珍珠耳環,挽起黑髮,一手叼菸、神情專注,站在窗前閱讀。  路人,一不小心望見這幅動人的畫面,躲在梧桐的樹幹後,不忍離去。  是這樣的一個午後深處,在這樣一座光彩流轉的、玫瑰色的城市,女孩在光裡閱讀。  她手中拿著,是什麼書?  羅曼史、偵探小說、文學鉅著?  還好,書封的字印得特別大,滿足了偷窺者的好奇。那是……一本無神論的哲學散文,名叫《上帝並不偉大》(註)  當你為這樣的一個一日將盡時分、這樣的梧桐與紅磚相映掩的濃郁光影,為這樣一幅無名主角的光景而感到著迷,說不定,你也正屬於那種易感之人,容易喜悅與憂傷;說不定,你也剛好愛好文學、或音樂,或美,或哲思與真理……說不定,這樣的你,也曾想過,這世上究竟有神沒有?  如果,這樣的一個黃昏,這般的光與這般的影,這般清風,這般的讀者跟她那偶然與秘密的見證者,窗前一方白巾,還有這一本書,只是純粹偶然的機率組合?亦或,如果,某隻手曾悄悄將這些元素擺置一起,像精心佈置一隅使人流連的舒適角落,讓你站在發光的梧桐樹後,感到那手主人的慧心、隱約見到祂的面容?  當然,兩者都是可能的。  我們的星球繼續移轉,大河對岸,恆星變得巨大,愈加光耀燦爛,像就要墜入河中;宇宙間的星際,藉著梧桐的樹影,在發光的紅樓上溫柔地書寫;窗前,女孩的肌膚被映上瓷般的粉光……  註:中譯書名《上帝沒什麼了不起》,作者克里斯多福.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小異出版。

Read More

芭芭拉史翠珊再讚台灣防疫 要川普多學學

美國知名老牌藝人芭芭拉史翠珊16日再度公開讚美台灣對抗武漢肺炎疫情成績。(圖中央社取自facebook.com/barbrastreisand) 中央社/洛杉磯16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知名老牌藝人芭芭拉史翠珊今天再度公開讚美台灣對抗武漢肺炎疫情成績。她在推特發文表示,台灣透過篩檢和隔離,成功壓低確診和死亡人數,值得美國總統川普學習。  芭芭拉史翠珊在推文寫道:「台灣有2000萬人口,卻只有6例死亡、約350例確診。人們獲得篩檢、隔離措施嚴格,民眾如今恢復上班。」  芭芭拉史翠珊的推文轉推美國「國會山莊報」一則標題「台灣:中國的勁敵或許能成世衛(WHO)救星」的報導。芭芭拉史翠珊還寫道:「台灣成功控制疫情,如果川普多留意,或許能從中學到東西。」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天無新增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案例,是本週第2次出現零新增確診。全台目前累計395例確診,其中340例是境外移入;病逝人數維持6例。  芭芭拉史翠珊4日才在推特稱讚台灣。當時她表示:「儘管距離中國大陸僅約100英里,還與武漢間有例行直航班機,但台灣已成功挺過冠狀病毒大流行最嚴峻的時刻。台灣到目前僅有5例病死和不到350例的確診,大多數學校與商家都還正常運作。」

Read More

虎尾科大藝術中心舉辦你是哪裡人─洪鈞元影像創作個展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舉辦你是哪裡人─洪鈞元影像創作個展。(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即日起於第二校區綜三館一樓展覽室舉行【你是哪裡人─洪鈞元影像創作個展】,洪鈞元的作品主要以錄像創作為主軸,透過錄像來反射自身的生命經驗以及對過去經驗的探問,並以創作不斷挖掘自身於成長過程中的生命軌跡,從一件件的錄像作品中,再一次一次地重整出對於自我、家庭及社會的身分確認,歡迎前往參觀。  洪鈞元展出的影像為系列作品,共分成三組影像,分別為你是哪裡人一九八一、你是哪裡人─一九九0以及你是哪裡人─二0二0,透過時間的切分,將創作者自身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事件以不同的表現手法同時呈現,包含動態舞蹈的拍攝、破碎的玻璃以及各種聲音及人物的串聯,來勾勒出作者對[家]在意義上的認知,挑動一般人對於[home sweet home]的既定概念,呈現出現實社會中許多人,對於所謂[家]的無法定義。  藝術家洪鈞元目前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並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擔任兼任講師,其作品近幾年獲得國內外多項影展入圍即獎項,今年更獲得德國柏林revolution獨立影展入圍、法國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Berlin影展入圍,錄像作品〈缺席〉於二0一九年更獲選丹麥哥本哈根六十秒錄像藝術節評審團十大最佳影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等。

Read More

重返大集合 小禎嗨玩償父債

睽違13年,小禎15日重返《綜藝大集合》與胡瓜同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睽違13年,小禎15日重返《綜藝大集合》,滿心期待又開心說:「來了就是要玩」結果竟是償父債,與王中皇搭檔「下腰撿紅包」。  小禎重返《綜藝大集合》,胡瓜出場時特地介紹是「很親的一位但不常來上節目」,也說,「自己人真的很少上我的節目」,也替小禎想,「這樣會壓力很大」,但是「這樣讓她出去跑一圈再回來,今天再回來也像是驗收成績單,看她在外面學到多少、反應有沒有進步!」  小禎睽違節目13年,一來就滿心期待又開心說:「今天不知道有什麼遊戲單元,來了就是要玩」結果突然來了八點檔演員王中皇要來「討債」,讓胡瓜驚嚇了一下。  原來是先前胡瓜與王中皇的兩位女兒王齡儀、王采婕玩遊戲,當時胡瓜曾說自己「女兒」來的時候,就可以跟王中皇搭檔玩遊戲,沒想到,小禎難得出現,王中皇就出現要玩遊戲,讓胡瓜哭笑不得。  反應超快的小禎一聽到王中皇來意,超快反應說:「要女兒是不是?剛剛籃籃有拿到瓜哥紅包馬上喊乾爹,就找她來玩」,這讓胡瓜大讚賞女兒幽默又超快的反應,也覺得女兒成長不少,可以獨當一面。

Read More

羅時豐維持好體能 自爆靠床上運動

羅時豐體格精壯讓人讚嘆,分享維持體能的秘訣。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羅時豐體格精壯讓人讚嘆,他也分享維持體能的秘訣,就是早上起床都要來一下床上運動,羞得主持人「活力DJ」阿娟差點接不下話。  出道35年,羅時豐15日擔任Hit Fm聯播網「hito最大ㄎㄚ」,回歸歌壇推新專輯《體驗》,不僅歌唱實力跟現代流行樂壇沒脫軌,身材也不輸年輕人,現場做起伏地挺身,而且姿勢相當標準,一連做了20多下都不見喘氣,之後脫下外套,秀出手臂展現二頭肌,讓現場人都大呼羅時豐寶刀未老。  羅時豐也分享維持體能的秘訣,那就是早上起床都要來一下床上運動,讓主持人「活力DJ」阿娟聽了害羞不已,讓羅時豐馬上澄清說,「不要想歪」原來是早起空腹時就開始在床上抬腿、拉筋,他說,一早起來會滑手機,看看社群媒體的粉絲留言,邊看邊運動,效果顯著。  提及新專輯歷經20月的醞釀籌備,羅時豐不僅將過去人生的體驗心情與口吻,透過音樂詮釋「你」、「我」、「他」都可能經歷的故事,更將親身體驗自己有別以往的音樂新風格,「人生的每一次體驗,就像是一顆飽滿的種子,在心田撒下之後蓄勢待發,不經意的某一天,這顆種子萌芽了、茁壯了,造就了愈來愈美好的人生,也成就了一個愈來愈美好的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