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苦中作樂 小提琴家林品任高歌落葉歸根

小提琴家林品任的音樂會因疫情持續取消到6月,他特別在社群媒體上貼出演奏小提琴與高歌的影片,沖淡些許緊繃氣氛。(林品任提供)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小提琴家林品任音樂會也取消到6月,他在社交媒體上貼出邊演奏邊演唱王力宏「落葉歸根」影片,苦中作樂之餘,也沖淡些許疫情緊繃氣氛。  林品任喜歡唱歌在音樂圈相當有名,但他平常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練習,現在音樂會持續取消到6月,有比較多空檔,「演奏音樂的影片,網路上很多音樂家都在做,我就想做一點特別的,希望大家看了之後,能保持健康跟愉快的心情。」不少粉絲看了都非常開心,紛紛留言「歌喉跟演奏一樣動人」、「比原唱還好聽」,知名男高音林健吉還留言「唱歌非常好聽」。  林品任是台灣獲得波蘭維尼奧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第一人,1991年出生於美國,畢業於茱莉亞音樂學院,曾拿紐西蘭麥可希爾國際小提琴大賽銀牌,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冠軍,2015年姚阿幸國際小提琴大賽第3名得主,琴音與個性一樣溫厚,深具音樂性。  目前林品任人在舊金山灣區的朋友家,「我現在住在山區,還可以出去散散步,每餐都嘗試做平常沒做過的菜,這也是之前忙碌的巡演生涯沒有辦法做到的」。  林品任表示,他每天除了練習之外,就是準備下個樂季的曲目,包括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布拉姆斯「雙重協奏曲」等,如果還有時間,林品任也希望把之前比較不熟的曲目練起來,包括普羅高菲夫「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或是艾爾加的「小提琴協奏曲」。  林品任認為,越是疫情嚴峻,音樂跟藝術更顯重要,現在包括歐美大城市都是處於禁足狀態,彼此無法跟親友見面,就連出門呼吸新鮮空氣機會也沒有,更別提正在與病毒纏鬥的染疫者,「音樂家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演出,甚至直播,就是希望盡己之力,為這個世界帶來美好片刻」。

Read More

<中華副刊>鞋子的故事

 文、繪圖/周靜芝  我替畫作選題材時,喜歡找能使我有感覺的,無論是形貌、色彩、內中的情節,總有什麼能牽動我的,否則即使下了筆也無法成畫。  這雙登山鞋被置於我家車庫裡又髒又舊,當初撿它起來作靜物寫生,不過就是一念「想畫它的衝動」。衝動,絕對是畫畫的一種充分理由。後來設計圖構時加了只紅蘋果於兩鞋之間,除了想多點紅色,也因那會兒覺得聖經裡的亞當夏娃為了嚐口蘋果滋味,便得走一番人生波折路。而鞋子本身代表的不也就是我們所選擇的人生路。  可一路畫了下來,顏色愈來愈歡快,用筆亦愈來愈自如,還沒畫完我已猜知自己應該是畫了幅好畫。無論別人怎麼看,我彷彿著了一首詩的「道」:  千岩不許一泉奔,  攔得溪聲處處喧,  等到後頭山腳盡,  悠然流水出前村。  喜歡某畫的心態,有時就是詩中那一泉勇往向前的奔流。  我住的區域有位挺富聲名的地方畫家,他歡喜畫各種各式放大了的鞋子,如同喬治婭.歐吉芙將花的尺幅加大,鞋質鞋型逼真而講究,但我看了沒受感動,沒似看梵谷鞋畫的那般滋味。梵谷的畫裡含藏生命的故事,也在他用自己的生命作畫。  哲學家海德格看梵谷畫的鞋子,竟體味到大地(恆常、神性)和人世(短促、人性)的連接。海德格以為鞋子本只是作為一個可資利用的普通物件而已,但當它被畫家重新詮釋之後,好像物件穿著了畫家的魂魄,被賦予了生命的意義。藝術作品不單使本為庸碌的素常與生命的精粹交鋒,並提出兩者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海德格把梵谷畫的灰塵撲撲的鞋子看為一位農婦穿的鞋子(可據聞其實是梵谷自己穿的鞋子),從鞋子外形上的鄙陋猜想鞋主的生命故事,幾乎即像詩歌般頌讚生命中的磨難與堅韌,喜悅及顫慄,從而呼召出人走在大地上能提取的各樣能量。  海德格能把一幅畫講演成豐富的哲學意涵,不愧是哲學大師。我畫的登山鞋,能量雖沒似海德格說得那樣的充盈,確實曾令我於畫畫的當下感受到生活不僅只活著,也活得不尋常,活得有色彩有滋味兒。

Read More

思媚兒舞蹈藝術團 創團12年義行頗受地方好評

思媚兒舞蹈藝術團與學生經常在大甲、大安社區義演,(下)思媚兒翩翩起舞,展現曼妙舞姿加上愛心,獲得各界至佳好評。 (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大安報導  思媚兒舞蹈藝術團日前受邀參加了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舉辦的「櫻花季」公益活動,在櫻花林裡,翩翩起舞,讓愛的心花綻放,得到相當的評譽。大安區長周琇茹表示,思媚兒老師是位很有愛心的舞師,對長輩更是關心,經常在大安義演,是位有愛心的女孩。   大安區公所政風室主任謝國樑表示,思媚兒舞蹈藝術團長期支持社區關懷長輩的公益活動,今年以『心創廉政.動見奇蹟』協助社會參與廉政宣導活動,藉此提升民眾對各機關廉政風險業務及透明化措施之認識,凝聚貪污零容忍共識。展現出對政府廉能的期盼與信心,勇敢渡過目前的疫情,一起跳出喜悅的心靈之舞。 思媚兒舞蹈藝術團與學生經常在大甲、大安社區義演,(下)思媚兒翩翩起舞,展現曼妙舞姿加上愛心,獲得各界至佳好評。 (記者陳榮昌攝) 思媚兒同時也參加台中市、彰化縣鄰近鄉鎮的各種大、小型活動演出,也致力於參加各種公益團體活動,善心與愛心不落人後,學員努力練習後,參加了全國各項舞蹈競賽,成果優異。  思媚兒老師在舞蹈教室教學的同時,致力於推廣中東肚皮舞,在各鄉鎮的國中、國小及幼稚園推廣教學不遺餘力,讓大、小朋友們開心學習,自信心也能成長。團長自己也常出國前往埃及、俄羅斯、韓國、日本、泰國、中國等各國參加舞蹈研習課程及表演活動,帶領著舞蹈學員們一起認真練舞,一起享受成長的喜悅。

Read More

戴怡平插畫展 高科大文創系藝術迴廊展出

戴怡平藉由溫暖的繪畫與文字傳遞,刻劃出無法用言語描繪的溫度與感動,讓創作成為她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校友戴怡平,即日起重回母校舉行「此時此刻:戴怡平二0二0插畫展」,預計展出三十一幅作品,內容包含出版品原畫、個人創作與商業合作,展期至五月十五日止,歡迎前往欣賞。  戴怡平表示,此次展覽以「此時此刻」為名,駐足回首過去創作的蛻變,同時懷抱未來邁進的冀望。藉由梳理過去不同類型作品,期待與學弟妹分享從就學到踏入社會的碰撞與成長,展現插畫的多變與可能,並嘗試在商業委託與個人創作中找到舒適的平衡。  二0一七年於文創系畢業的戴怡平,以「戴小憨」為名長期在社群平台分享創作點滴;她白天是專案企劃和展場設計師,夜晚則是努力追夢的插畫家。至今出版作品有繪本《LUNA之森》及《我跟阿公上學去》,並曾與詩人王希成合作台語詩畫集《有一隻白鴒鷥》。  戴怡平在大學時期就期望投身於台灣原創繪本的行列,藉由溫暖的繪畫與文字傳遞,刻劃出無法用言語描繪的溫度與感動,讓創作成為她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Read More

北市國第2場網路直播音樂會 阿中夫人參演

衛福部長陳時中夫人、曾擔任過台灣多個職業樂團大提琴首席的大提琴家孫琬玲,18日將受邀參加台北市立國樂團「台灣加油」網路直播音樂會。 (北市國提供)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台北市立國樂團3月底首開國內職業樂團之先,舉辦網路直播音樂會,深獲好評,18日樂團將再舉行一場,並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夫人大提琴家孫琬玲演出,為全民加油打氣。  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國內表演藝術產業遭受巨大衝擊,北市國3月21日與中華電信合作舉辦「網路直播音樂會-望春風」,直播期間超過3400名觀眾同時線上收看,影片總瀏覽數逼近6萬人次,好評不斷。  持續籌備之下,北市國第2場「沒有現場觀眾」的網路直播「台灣加油」音樂會將在18日晚上7時30分在中山堂中正廳舉行,由團長鄭立彬指揮樂團演出。  鄭立彬表示,整場音樂會曲目皆以「台灣」作為規劃理念,包括4名台灣不同時期具代表性作曲家的經典作品,包括台灣第一位在奧運獲獎的作曲家江文也得獎作品「台灣舞曲」、今年逝世5週年的作曲家馬水龍代表作「梆笛協奏曲」、國樂作曲家蘇文慶「台灣追想曲」,以及傳藝金曲獎得主李哲藝以鄧雨賢3首膾炙人口的歌謠為素材所創作的「四月雨小提琴幻想協奏曲」。  其他包括作曲家鮑元愷以台灣原住民為描繪對象的「泰雅情歌」,台灣女婿、也是瑞士知名作曲家法比安.穆勒(Fabian Muller)所創作的「第三號台灣狂想曲-思想起」等曲目。  這次參與演奏的包括去年國家文藝獎得主、笛子演奏家陳中申,北藝大音樂學院院長、國內重量級小提琴家蘇顯達,以及曾擔任台灣多個職業樂團大提琴首席的大提琴家孫琬玲,孫琬玲是防疫大將陳時中的妻子,將參與「第三號台灣狂想曲-思想起」演出。  音樂會主持人除台北愛樂電台主持人邢子青之外,還有亞東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芫宏。鄭立彬表示,期望透過兩名主持人不同專業背景的搭配,除做音樂會導聆外,也能在直播中對民眾做防疫宣導,並為台灣前線醫護人員加油打氣。此外,轉播規格也將升級,從上一場的4機轉播增加至7機高畫質拍攝,也為未來常態性的直播音樂會預作準備。  音樂會屆時將在YouTube平台上的TCO Channel(https://reurl.cc/Wdd37O),提供樂迷免費觀看。

Read More

<中華副刊>遠遠的海

 詩:方宜 攝影:蔡芳宜  風穿越長廊  回頭撞見窗邊的鏡子  塵垢如浪  微光暗影浮動  恍若遠景深遂的一片海  懸在那裡多久了  遠遠 遠遠的海  依稀聽見潮聲  船錨起落,飄散的情節  緩緩貼近貼近了又退卻  還可以撫摸嗎  久未擦拭,無人閱讀的海面  遠遠 遠遠  是飛魚閃爍的背脊  還是時間磨光的疤痕

Read More

<社論>尖酸的網路語言,是台灣想要的文化?

譚德塞發言固然有惹議之處,但也再度凸顯網路語言的尖酸刻薄。(路透) 最近,台灣發生幾件與網路語言有關的新聞議題。其一為,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指控台灣網民涉及歧視性言論,譚德塞做此指控之後又引起網路上一番回擊;其二為,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對台灣捐贈新加坡口罩,在網路留言引發爭議,何晶已將該留言收回,重新留言對台灣表示感謝。這幾起事件,除了爭議本身之外,也再度凸顯網路語言的傷害性,這種傷害性的影響程度的確不可小覷。  大約三十年前,英國科學家伯納設計了目前全球通行的「全球資訊網」,再加上傳播電子科技飛速發展,人類使用網際網路的普及率大幅提升。以台灣而言,根據《二0一九台灣網路報告》揭露的調查資料,全台灣上網人數已達兩千零二十萬人,整體上網率達百分之八十五點六;從年齡層分析,十二歲至三十八歲以上人口的上網率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三十九歲至五十四歲為百分之九十六點六,五十五歲以上人口也有百分之七十一點七;其中,五十五歲以上上網率較二0一八年增加近兩成。換句話說,台灣幾乎已進入全民皆網民的階段。  但是,網路普及率越來越高,並不表示優質網路文化亦隨之提升;反之,網路霸凌案例俯拾皆是。外交官蘇啟誠因楊蕙如等人操弄「假新聞」而釀生的悲劇,至今許多人提及此事仍在遺憾中帶著氣憤。  譚德塞、何晶的發言固然有語意不明,乃至於惹議之處;但這兩起爭議的確也再度凸顯網路語言尖酸刻薄,甚至如前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所說的「間接影射殺傷力最強」的劣質網路文化。必須進一步追問的是,這種劣質網路文化何以產生?這種尖酸網路語言是台灣應該有的文化嗎?  持平而論,尖酸刻薄、含沙射影是人類長久的劣習;但是,過去因為中華文化時時強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種自春秋戰國時期儒家開始倡導的「禮」文化,根深柢固地烙印在中華文化圈每一個人的腦中;太多太多的華人從小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這些經典中的禮、節等規約,也潛移默化地鑲嵌在背誦這些經典的人的行為模式裡。  再者,包括京戲、歌仔戲等傳統戲劇,也發揮了寓教於樂的教育功能。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系教授林茂賢即歸納出傳統戲劇闡揚忠孝節義觀念,是維繫倫理道德的重要力量;去年楊麗花推出《忠孝節義》歌仔戲節目,製作人陳亞蘭也特別提到,「在收視率掛帥的演藝圈,我們不跟收視率比拚,因為台灣文化是沒有敵人的」,這種力倡社會正面文化的勇氣,令人欽佩。  中華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傳統戲劇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即可接觸到的「軟體」,皆灌輸著人們遵循有禮、有理的行事觀念,即使君子絕交也不出惡言,這在「實名制」社會中,彰顯了善念、壓抑了惡性。但是,網路社會中,由於匿名性等因素使然,即如社會學者林嘉誠所說,「言論充斥仇恨、敵意」,甚至雖非「國內僅有,但與民主先進國家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傳統大眾傳播媒體,除了有他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律;然而,在當今人人都有機會當網紅的年代,趨利心態之下往往語不驚人死不休。久而久之,台灣社會亦見怪不怪,甚至許多政治人物以此導引風向,為自己攫取政治利益;兼之諸如美國總統川普等國外政治人物,動輒在網路上留下尖言酸語,更發生推波助瀾效果。長此以往,台灣的社會文化怎能不變?社會文化固然隨時在變,但這種文化是台灣需要的嗎?

Read More

翁家明大跳洗手舞 搞笑倡防疫

翁家明在《多情城市》劇中提倡防疫正確觀念,大跳洗手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翁家明在《多情城市》劇中提倡防疫正確觀念,笑說,現在的「枯一蘇」是大家療癒的來源,特地大跳洗手舞,樂得配合搞笑,期以正向防疫觀念來正常生活。  翁家明在民視八點檔《多情城市》劇中飾演邱醫師,但因變故腦傷而轉為有點瘋癲,翁家明表示,防疫期間防疫心態不能鬆懈,大家都會看電視,「枯一蘇」是大家療癒的來源,更要把正確觀念傳播出去,自己也隨身攜帶口罩、酒精以及乾洗手。  翁家明笑說,除了戴口罩、面罩搞笑以外,近期更是加碼,大秀洗手舞,自己好像被開啟了搞笑開關,還會主動加詞,惹得對手演員哈哈大笑。翁家明說,看到美術組用心打造的道具,就盡演員本份發揮,看到旁人笑翻,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翁家明表示,啟發他搞笑一面的是徐進良導演,當時演出陳美鳳主演《台灣阿足》的另一半,角色就是痞痞得非常好笑,翁家明說導演曾說過「你可以演有文化的流氓」,接下來《台灣奇案》以及《風水世家》也是演出不正經的浪蕩子,而這三部戲主角身邊的女人都是陳美鳳,讓他記憶深刻。

Read More

<中華副刊>八卦眠床

難忘當年眠床掛帳外的天光,如今再看世事更透徹。 文、繪圖/劉惠芳  從小我就愛爸媽房間那張棕紅色八卦眠床,大人叫它「架仔床」,小孩叫它「搖籃床」,它對我總像是童年大物件玩具,快六十歲的我看它更多光陰的故事。  那年代,好像家家多見這種三度圍屏眠床,挺像新郎新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眠床帶有床額,床緣,床柱,床屏,床櫃,床頂與床蹲,床上的中屏有幅玻璃畫至今如新,畫面素材有大道、邊城,黑森林,白雲,圍屏也多見雕刻木痕。當年我看眠床明亮如紅寶石,一直外罩著米黃色蚊帳,冬天保暖夏天防蚊。如今織物與木器仍相得益彰,只是歲月沉澱,仍帶蚊帳的「老東西」像白髮蒼蒼,也真的老了。  愛畫畫的我看「老」與「舊」並無關系,因為生命自然會變老,那才是生命的表徵;再者,任何東西泛黃了,豈不更溫暖了?  八十四歲老媽仍愛講古,常回憶她的五個孩子都是在那張有頂有柱的八卦眠床出生的,再看它就是爸媽留給我們最久最大的玩具。從來看它始終孤獨但不寂寞,絕不乞憐慰藉,它是新郎新娘洞房主題。我近六十歲看它已不再風姿卓約,絕不輕狂,幾處浮雕花鳥工藝也不再精細,因為真老了!  憶往說趣木造八卦眠床。朱砂暗棕色,雕工簡潔素雅,不繁複自然不顯富貴,只求吉祥平安。四床腳是粗實床蹲,眠床下就是當年我們躲大人拿竹篙修理的地方,多少次躲避「做鬼的抓」也進出自如;如今至少半世紀一直沒再低頭看一眼「眠床下」,懷舊古韻也傷感童年,八卦眠床真是好玩,樸素的回歸,如今真老了!  想像當年爸媽「拜堂」過後,新郎新娘應就入了「洞房」。上床之前也曾忙過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想像有人鬧完洞房後就是人生開端禮,後來孩子一個個出生豈不因這份大禮?可想而知床緣曾坐過多少親友?閱歷多少動人眼神?人生短短幾夜,不就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金剛經)?或是「你若沒有什麼償還,何必使人奪去你睡臥的床呢?」(箴言22:27)  老家門口是廟坪,常見演戲拜拜,八卦眠床離戲台不到一百公尺,當年平板或胡琴正響亮時,我也曾在眠床搖曳花旦身姿,深情揮甩水袖,扮演帶孩子氣的「八仙」,甚至搖籃時把妹妹甩下了床…全都在八卦眠床上。如今眠床由單身妹妹繼續使用,歲月靜好,我看八卦眠床就是她的婚床。眠床有三圍屏保護,即使孤獨處世也不用顧慮外面太多八卦世故,她用客家花布做被罩眠床更顯風情萬種,因為花布是相思豆的「紅」色。  幾次我再橫躺豎臥八卦眠床,透過掛帳看外影像,流金歲月一切並不清晰,配著記憶中鄰家磨米石工作聲,八卦眠床更像我生命的老磨坊,或說它就是「吾廬」,難忘那張眠床曾給我幸福時光的生命密碼,難能可貴,絕無僅有。  當年下了床就趴趴走至今,但它永遠是童年最亮眼的,因它承載過養育之恩和手足之情。世事多屬「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舊·伯12:12),今我像六十歲少女,難忘當年眠床掛帳外的月光與星光,如今再看世事更透徹,因為萬籟近寂。  然八卦也,天地人矣!昨夜雨疏風驟,知否?知否?

Read More

龍劭華與女兒同台 笑稱陳璇不屑他教戲

龍劭華與女兒陳璇在華視、公視台語精緻劇集《若是一個人》共同演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龍劭華與女兒陳璇在華視、公視台語精緻劇集《若是一個人》共同演出,但兩人沒有對手戲,龍劭華雖對女兒首次擔任女配角的演出十分肯定,卻也笑說,女兒「不屑」向他請益。  《若是一個人》13日舉辦發表會,導演杜政哲、製作人陳秀卿,與主要演員孫可芳、宋柏緯、林子閎、陳璇、王可元、龍劭華、陳亞蘭、謝瓊煖、苗可麗、林秀君、林紹謙、章廣辰、游詩璟、葛丞、唐綸、陳玄家皆盛裝出席。  首次擔任導演的杜政哲自嘲說:「以前都不太希望導演改我的劇本,但這次身兼導演與編劇兩職,倒是自己改了自己劇本很多次。」  製作人陳秀卿表示,《若是一個人》是融合都會生活議題的精緻台語劇,每集都將探討不同「一個人的議題」不同議題,包括:「敢不敢一個人吃麻辣鍋?」、「吃過一個人的年夜飯嗎?」、「敢參加前任的婚禮嗎?」等等,希望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在正式開拍前,主要演員都特別上了一個多月的台語課,女主角孫可芳透露,台語老師的眼神在現場就像掃射一般,很害怕自己會被點名,每次台語老師靠近的時候都會特別緊張;男主角宋柏緯則是自招台語最不輪轉,他說:「台語有8個聲調,很容易就飄掉,變成不同的意思」。而林子閎也說:「有時候導演喊卡沒問題,但台語老師還會要求再來一次,劇組就會特別再拍一次。」足見劇組對於拍攝台語劇的用心。  《若是一個人》也請來陳亞蘭、龍劭華、謝瓊煖、林秀君、苗可麗等人特別演出,陳亞蘭闊別7年再度演出現代時裝劇,除飾演女主角孫可芳的上司,還演出人工受孕的話題,但她笑說:「我才不會自找麻煩啦!」所有的事情都是順其自然,強求反而會有反效果。 龍劭華與女兒陳璇在劇中共同演出,雖沒有對手戲,但龍劭華大讚女兒演出很有潛力,但被問及女兒是否有向他請益拍戲時,他開玩笑說:「她不屑!」但陳璇表示,私底下,老爸沒有教她怎麼演戲,但會指導她一些台語台詞的唸法,演戲的時候也不會特別到場,給她壓力。 《若是一個人》將於4月19日晚間8點公視台語台、晚間10點華視主頻、晚間10點30分於CATCHPLAY+、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聯合播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