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家明大跳洗手舞 搞笑倡防疫

翁家明在《多情城市》劇中提倡防疫正確觀念,大跳洗手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翁家明在《多情城市》劇中提倡防疫正確觀念,笑說,現在的「枯一蘇」是大家療癒的來源,特地大跳洗手舞,樂得配合搞笑,期以正向防疫觀念來正常生活。  翁家明在民視八點檔《多情城市》劇中飾演邱醫師,但因變故腦傷而轉為有點瘋癲,翁家明表示,防疫期間防疫心態不能鬆懈,大家都會看電視,「枯一蘇」是大家療癒的來源,更要把正確觀念傳播出去,自己也隨身攜帶口罩、酒精以及乾洗手。  翁家明笑說,除了戴口罩、面罩搞笑以外,近期更是加碼,大秀洗手舞,自己好像被開啟了搞笑開關,還會主動加詞,惹得對手演員哈哈大笑。翁家明說,看到美術組用心打造的道具,就盡演員本份發揮,看到旁人笑翻,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翁家明表示,啟發他搞笑一面的是徐進良導演,當時演出陳美鳳主演《台灣阿足》的另一半,角色就是痞痞得非常好笑,翁家明說導演曾說過「你可以演有文化的流氓」,接下來《台灣奇案》以及《風水世家》也是演出不正經的浪蕩子,而這三部戲主角身邊的女人都是陳美鳳,讓他記憶深刻。

Read More

<中華副刊>八卦眠床

難忘當年眠床掛帳外的天光,如今再看世事更透徹。 文、繪圖/劉惠芳  從小我就愛爸媽房間那張棕紅色八卦眠床,大人叫它「架仔床」,小孩叫它「搖籃床」,它對我總像是童年大物件玩具,快六十歲的我看它更多光陰的故事。  那年代,好像家家多見這種三度圍屏眠床,挺像新郎新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眠床帶有床額,床緣,床柱,床屏,床櫃,床頂與床蹲,床上的中屏有幅玻璃畫至今如新,畫面素材有大道、邊城,黑森林,白雲,圍屏也多見雕刻木痕。當年我看眠床明亮如紅寶石,一直外罩著米黃色蚊帳,冬天保暖夏天防蚊。如今織物與木器仍相得益彰,只是歲月沉澱,仍帶蚊帳的「老東西」像白髮蒼蒼,也真的老了。  愛畫畫的我看「老」與「舊」並無關系,因為生命自然會變老,那才是生命的表徵;再者,任何東西泛黃了,豈不更溫暖了?  八十四歲老媽仍愛講古,常回憶她的五個孩子都是在那張有頂有柱的八卦眠床出生的,再看它就是爸媽留給我們最久最大的玩具。從來看它始終孤獨但不寂寞,絕不乞憐慰藉,它是新郎新娘洞房主題。我近六十歲看它已不再風姿卓約,絕不輕狂,幾處浮雕花鳥工藝也不再精細,因為真老了!  憶往說趣木造八卦眠床。朱砂暗棕色,雕工簡潔素雅,不繁複自然不顯富貴,只求吉祥平安。四床腳是粗實床蹲,眠床下就是當年我們躲大人拿竹篙修理的地方,多少次躲避「做鬼的抓」也進出自如;如今至少半世紀一直沒再低頭看一眼「眠床下」,懷舊古韻也傷感童年,八卦眠床真是好玩,樸素的回歸,如今真老了!  想像當年爸媽「拜堂」過後,新郎新娘應就入了「洞房」。上床之前也曾忙過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想像有人鬧完洞房後就是人生開端禮,後來孩子一個個出生豈不因這份大禮?可想而知床緣曾坐過多少親友?閱歷多少動人眼神?人生短短幾夜,不就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金剛經)?或是「你若沒有什麼償還,何必使人奪去你睡臥的床呢?」(箴言22:27)  老家門口是廟坪,常見演戲拜拜,八卦眠床離戲台不到一百公尺,當年平板或胡琴正響亮時,我也曾在眠床搖曳花旦身姿,深情揮甩水袖,扮演帶孩子氣的「八仙」,甚至搖籃時把妹妹甩下了床…全都在八卦眠床上。如今眠床由單身妹妹繼續使用,歲月靜好,我看八卦眠床就是她的婚床。眠床有三圍屏保護,即使孤獨處世也不用顧慮外面太多八卦世故,她用客家花布做被罩眠床更顯風情萬種,因為花布是相思豆的「紅」色。  幾次我再橫躺豎臥八卦眠床,透過掛帳看外影像,流金歲月一切並不清晰,配著記憶中鄰家磨米石工作聲,八卦眠床更像我生命的老磨坊,或說它就是「吾廬」,難忘那張眠床曾給我幸福時光的生命密碼,難能可貴,絕無僅有。  當年下了床就趴趴走至今,但它永遠是童年最亮眼的,因它承載過養育之恩和手足之情。世事多屬「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舊·伯12:12),今我像六十歲少女,難忘當年眠床掛帳外的月光與星光,如今再看世事更透徹,因為萬籟近寂。  然八卦也,天地人矣!昨夜雨疏風驟,知否?知否?

Read More

龍劭華與女兒同台 笑稱陳璇不屑他教戲

龍劭華與女兒陳璇在華視、公視台語精緻劇集《若是一個人》共同演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龍劭華與女兒陳璇在華視、公視台語精緻劇集《若是一個人》共同演出,但兩人沒有對手戲,龍劭華雖對女兒首次擔任女配角的演出十分肯定,卻也笑說,女兒「不屑」向他請益。  《若是一個人》13日舉辦發表會,導演杜政哲、製作人陳秀卿,與主要演員孫可芳、宋柏緯、林子閎、陳璇、王可元、龍劭華、陳亞蘭、謝瓊煖、苗可麗、林秀君、林紹謙、章廣辰、游詩璟、葛丞、唐綸、陳玄家皆盛裝出席。  首次擔任導演的杜政哲自嘲說:「以前都不太希望導演改我的劇本,但這次身兼導演與編劇兩職,倒是自己改了自己劇本很多次。」  製作人陳秀卿表示,《若是一個人》是融合都會生活議題的精緻台語劇,每集都將探討不同「一個人的議題」不同議題,包括:「敢不敢一個人吃麻辣鍋?」、「吃過一個人的年夜飯嗎?」、「敢參加前任的婚禮嗎?」等等,希望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在正式開拍前,主要演員都特別上了一個多月的台語課,女主角孫可芳透露,台語老師的眼神在現場就像掃射一般,很害怕自己會被點名,每次台語老師靠近的時候都會特別緊張;男主角宋柏緯則是自招台語最不輪轉,他說:「台語有8個聲調,很容易就飄掉,變成不同的意思」。而林子閎也說:「有時候導演喊卡沒問題,但台語老師還會要求再來一次,劇組就會特別再拍一次。」足見劇組對於拍攝台語劇的用心。  《若是一個人》也請來陳亞蘭、龍劭華、謝瓊煖、林秀君、苗可麗等人特別演出,陳亞蘭闊別7年再度演出現代時裝劇,除飾演女主角孫可芳的上司,還演出人工受孕的話題,但她笑說:「我才不會自找麻煩啦!」所有的事情都是順其自然,強求反而會有反效果。 龍劭華與女兒陳璇在劇中共同演出,雖沒有對手戲,但龍劭華大讚女兒演出很有潛力,但被問及女兒是否有向他請益拍戲時,他開玩笑說:「她不屑!」但陳璇表示,私底下,老爸沒有教她怎麼演戲,但會指導她一些台語台詞的唸法,演戲的時候也不會特別到場,給她壓力。 《若是一個人》將於4月19日晚間8點公視台語台、晚間10點華視主頻、晚間10點30分於CATCHPLAY+、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聯合播出。

Read More

日劇無照律師第2季 不畏疫情照常播出

受2019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許多日劇都宣布延期播出,不過,演員織田裕二(左)、鈴木保奈美(右)主演的「SUITS無照律師」第2季照常播出。 (friDay影音提供)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近期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日劇宣布延期播出,不過,演員織田裕二、鈴木保奈美演出的「SUITS無照律師」第2季,不畏疫情照常播出,一解劇迷追劇癮。  經典日劇「東京愛情故事」男、女主角織田裕二、鈴木保奈美,兩人前年在「SUITS無照律師」第1季時,暌違27年再度合作,這次雙雙續演第2季,讓粉絲能再度看到兩人螢幕火花。  近期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影響,多數日劇宣布延期播出,但是「SUITS無照律師」第2季不畏疫情照常播出。  片中除了由織田裕二、中島裕翔主演,鈴木保奈美飾演事務所所長,首集更請到反町隆史客串演出,這是他自1999年「三十拉緊報」後,時隔21年再次參演「月9」(富士電視台週一晚間9時連續劇)日劇,也是首度和織田裕二同台飆戲。  「SUITS無照律師」第2季,明天起每週二在friDay影音全網獨播。

Read More

波伽利米蘭大教堂開唱 奇異恩典送暖

義大利男高音波伽利台灣時間13日凌晨1時在米蘭大教堂演唱,透過現場直播,盼以溫暖的歌聲,帶給世人復活節重生的意義。 (環球唱片提供)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由管風琴伴奏,義大利知名男高音波伽利台灣時間13日凌晨1時在米蘭大教堂為復活節演唱,最後走到戶外演唱「奇異恩典」,用歌聲帶給世人力量。  受到米蘭市政府邀請,波伽利(Andrea Bocelli)在米蘭大教堂透過波伽利官方YouTube頻道,以歌聲傳遞復活節的重生意義。  演唱現場由管風琴伴奏,波伽利演唱4首歌曲包括選自法朗克「莊嚴彌撒」中的「天使靈糧」,古諾的「聖母頌」,改編自馬斯康尼歌劇「鄉間騎士」間奏曲的「聖哉瑪利亞」以及選自羅西尼「小莊嚴彌撒」的「榮耀頌」。最後波伽利則走到戶外,以英文演唱「奇異恩典」,用歌聲祝福全世界。  現年61歲的波伽利自12歲起失明,但他不因此氣餒,用他天賦的歌聲帶給世人啟發。他在開場時表示,米蘭大教堂空蕩蕩的座位,無聲記錄了因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造成的人類浩劫,但即使沒有現場觀眾,他非常願意透過歌聲,傳遞復活節訊息給米蘭與全世界。  在最後「奇異恩典」的歌聲裡,波伽利歌聲搭配巴黎、倫敦和紐約的城市景像,同時也給予深深祝福。  波伽利說,他深信會有那麼一天,疫情會過去,「透過現場直播,我們聚集世界上數百萬雙手,一起擁抱受傷的地球,米蘭也會重新站起來,成為義大利的驕傲。」

Read More

<社論>陸生暫停來台就讀,對兩岸都有負面影響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表示,陸方片面暫停陸生來台升學罔顧陸生權益。(中央社) 中國大陸教育部日前宣布,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兩岸關係形勢之後,將暫停二0二0年陸生來台就讀。表面看來,只不過減少成千上萬的陸生來台就讀,其實對兩岸都將會產生負面影響。  受疫情影響,台灣大專院校一0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延後開學,但自二月底至三月初,各校都已開始正常上課;唯獨來台就讀的陸生自一月二十六日起就「暫緩來台」,至今不得其門而入。  根據教育部資料,一0八學年度上學期的陸生有八千三百五十三人,港澳生有一萬零六百七十七人。管制前抵台的陸生只有八百九十二人,占全部陸生百分之十一;港澳生抵台二千七百零五人,只占百分之二十五點三;加總起來,一萬九千零三十個陸港澳生中,無法返台繼續學業的占百分八十一;無法來台的陸生,當然希望台灣當局能放寬政策。  然而,按照大陸教育部的說法,「對於近來廣大陸生的強力要求,台灣當局仍漠然處之、無動於衷、聽之任之、無所作為…而台灣學校也沒有為陸生爭取應有的返校就讀權利,甚至試圖將陸生推出校園、推卸責任」。台灣教育部則強調,已從二月啟動安心就學措施,並請各大專院校考量個案特殊性,提供陸生開學選課、註冊繳費、修課方式、成績考核、請假休復學、輔導協助等彈性修業機制,全力協助陸生如期完成課業。  從這個角度看,大陸批評「台灣當局無動於衷、聽之任之、無所作為」,自然不盡公平,但安心就學方案能否讓滯留大陸的陸生安心就學?同樣也未必盡然,因為遠距教學有其侷限性。舉例來說,需要實驗室設備的科系、必須實際操作製作模型的科系、小班制或一對一指導的討論課、必須和同學一起完成的畢業展或畢業專題、必須親身參與的課程、需要實習或建教合作的科系,這些都很難透過線上課程搞定;何況即使是大班制、互動性低、不用實作的課程,在各校資源不同的狀況下,也不是所有課程都能遠距教學,效果更比現場差了很多。這對支出更多費用的陸生,顯然並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陸生至今始終無法入境,何時解禁?也一直沒有答案,以身分為禁止入境的標準,更有歧視之嫌。例如,台灣兩名大學生春節赴大陸旅遊,二月六日後,有我國身分證的學生,返台只要自主健康管理或居家檢疫十四天,而持大陸身分證的陸生,卻不能來台。試問,這是什麼邏輯?難道陸生就一定是帶病毒者嗎?  再說,三月後,大陸通報疫情基本上已控制,三十一個省市區,除湖北之外,其他新增多半是個位數、甚至掛零,且多半是境外移入,即便國人對以上通報數字有所疑慮,但反觀歐美國家即使已淪為疫情重災區,新增病例增加之快、死亡病例之多,恐怕早已超過中國大陸,然而從歐返台的學生,只要居家檢疫十四天。試問,這不是差別待遇,什麼才是差別待遇?  平心而論,台灣大專院校在國際排名方面雖不如若干大陸頂尖大學,但平均素質尚佳,學風自由,重視學生適性發展,更能培養學生創意;陸生在文化、生活、環境上,都不會水土不服,所以台灣大專院校一直是大陸學生的優先考慮之一,尤其傳播、資訊、財務金融、設計等領域,更為陸生青睞;而對深受少子化之苦的台灣大專院校,尤其是私立院校,陸生則是重要生源。如今大陸暫停陸生來台就讀,對兩岸顯然都有負面影響。而且這會不會只是一個開端?未來陸客會不會接著終止?ECFA會不會不再延續?在在都值得關注。

Read More

<校園廣角>種紅豆 附小童做紅龜粿

南大附小學童動手體驗做紅龜粿。(記者施春瑛攝) 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執行教育部專題探究課程,設計為期七個月的紅豆專題課程,帶領學生從栽種有機紅豆開始,歷經多次田間拔草和採收,並由指導老師陳怡均帶著二十七名二年級學童製作紅豆餡的紅龜粿,全程由學生親自動手做,每人完成六個迷你紅龜粿帶回家跟家人分享。  南大附小師生在善化尋得一處有機紅豆田,紅豆於去年九月底種下,全程有機栽培,前後共計出動一百六十二人次參與拔草的工作。學生劉語彤說,紅豆田的紅豆葉被蟲吃得坑坑洞洞,旁邊長了很多粗壯的雜草,用力一拔還跌得四腳朝天,現在能吃到自己做的紅龜粿,加了紅麴粉的紅龜粿看起來賞心悅目,吃起來更是心滿意足。  學生藍品翰則說,糯米粉用滾水來和成漿糰,完成的紅龜粿不容易裂開,而且蒸過的紅龜粿比蒸之前還要紅潤,看起來很可口。學生蔡淯帆也說,迷你紅龜粿的模具要抹上足夠的油,才能順利把紅龜粿敲出來,做好的紅龜粿放進蒸籠蒸十三分鐘,當老師掀開鍋蓋的那一刻,大家都忍不住大聲歡呼。  協助活動的家長歐曉玲指出,看著孩子照著老師的引導一步步完成紅龜粿,揉好的漿糰和紅豆沙都需要精準的秤重,小孩聚精會神的看著電子秤,多一克少一克都不行,場面非常感動,能陪伴孩子成長真是件幸福的事。  指導老師陳怡均表示,紅龜粿的製作過程雖不繁複,但要帶領二十七名學生製作紅龜粿,對老師而言確實是一大挑戰,事前得先試做抓出材料的比例,也感謝班上熱心家長入班協助,集眾人之力才能成就此一美事。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平中榮譽日 校長請學生吃早午餐

安平國中用來獎勵學生的「榮譽日早午餐」很受歡迎。(記者施春瑛攝) 在安平國中有一項實施多年的優良傳統,那就是榮譽日早午餐,學生在每次段考及學期成績公布後,最期待的就是校長親自頒發的榮譽日早午餐。  安平國中表示,這項獎勵措施是從前任家長會會長發起與執行,獎勵的重點並不在吃了什麼,而是許多學生因為能擁有這份榮譽而更努力地發揮實力,在每次的定期評量上衝刺出最佳成績。有機會享用這份餐點的孩子們也給了家長會滿滿的正向回饋,因此接任的家長會長與委員們也相當支持,延續這項榮譽日的早午餐獎勵,成了家長會獎勵學生的傳統之一。  平中總務處主任兼家長會總幹事吳舒靜表示,因為安平國中的吉祥物是劍獅,所以校內的獎勵名稱也以劍獅來做分類,「金劍獅獎」代表是全年段前二十名的學生,「銀劍獅」則是頒發給二十名之外的每班第一名;另外最特別的是對於能奮發向上進步最多的孩子,則以「醒獅獎」來進行鼓勵,代表他們是潛力無窮的一群。榮譽日的餐點會由校長與家長會長公開頒獎,獲獎的學生也很喜歡成為被羨慕的焦點,餐點品嘗起來特別美味。  平中校長郭憲璋表示,非常感謝家長會的支持與實質的支援,除了對學科成績的鼓勵之外,也對於學生發展多元能力非常重視。對於在各項對外競賽為校爭光的校隊或社團隊伍均能提供相當好的獎勵,已經連續三年包下餐廳,獎勵一百多位選手用餐,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受到肯定與重視。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中華副刊>旅客留言

 文、攝影/吳鈞堯  三十多年前,我曾與兩位同學走中橫。這只是中點,完成健行後夜宿台中車站,隔晨搭早班車續往溪頭。我們擱沙包大小的登山背包在座椅前,比肩坐、把腿打直,打量晚上的住宿處。夜宿車頭很常見的,當年旅館常被色情侵入,從櫃台人員到又深又暗的長廊,都透著鬼祟。我們彼此都是鬼。步伐小、腳步輕,進入把自己包覆著、保護著的空間,卻一點安全感都無。  多年後,我高中畢業且服完兵役,一次後備兵役徵召,前晚下榻新竹旅館,夜間的門被敲了一回又一回。他們深信越夜越孤單,叩叩……叩,終於會有一扇門在凌晨時分打開,男的一半、女的一半,寂寞以及其他也能合成一個圓。  男人住旅館遭強迫推銷,女人家住常被誤會在應召,如果經過尋歡客房間、房門剛好沒關,常被吹口哨調情或者乾脆問,一次索價幾兩銀?這是我跟同學不住旅館,該也是大廳前後幾排女孩們,捨舒適的床而坐在冷風習習木製長椅的原因。當然,還一個要緊的盤算是省錢。  車站入夜人漸多,沒有人平躺霸佔長椅,或用背包搶位置,大家都是守夜人,在這一晚的台中車站。  兩位同學一男一女,正好兩小無猜,彼此的眉毛、耳朵、痘痘都長魔法,你看我我看你,就是甜蜜新世界,我每隔十來分鐘都出去蹓蹓,囑咐他們,「看好我的背包啊。」他們每回都點頭,可是太隨意了。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不單指勇士,還包括沉浸愛情的男生女生。多年後同學各自嫁娶,這一晚的你儂我儂,最適合做為這一個留言板的背景。  「阿芝,我搭八點鐘的火車離開了。勿念。」我多次離席蹓達,上廁所、看夜空、偷瞄車站內的男孩女孩,然後晃到大廳左側牆面,看到這則留言。我意識到它跟蹤上來,已在數年後,它起了一個線頭,讓我留意客運售票亭也有留言板。這回標示清楚且署名,「小惠,久等不至,我們先出發了。阿千留」。  沒有網路的年頭,人與人約了,都必須說清楚、講明白,一是一、二是二。我曾發生過「一是二」的狀態,約了人在新光三越,久久等待不見人影。我躑躅街頭,把每一個路口轉了又轉,我得打消等待念頭嗎,萬一只是遲到五分鐘?時間走向錯路,再如何等、再怎麼走,真的,沒有一扇門可以叩叩。兩頭的人都回家了,都氣急敗壞質疑對方,一個等在南京西路、一個候在台北車頭,都叫新光三越,卻是兩種分歧。  百貨公司沒有留言板,但能適時廣播。那一回也是約了人,地址無誤、樓層無誤,都想先找到對方給個驚喜,兩個人剛好間隔半個圓,當我快追上身影,他已經移往下一個刻度。越走越慌,等聽見廣播喊我名字時,已經播報好幾回。  五年級以上的人,約莫還能記得在戲院看電影,有時左、有時右,會以猛烈的曝光揭露幾個大字,「某某外找」。再緊急些的放點劇情,「某某某,家有急事,速回」。每回那個光板打出,我就想起阿芝,跟離開復離開的八點鐘。  留言板的一層意義是,他們都失約,不在說好的時空出現。有的署名,以及標示時間,多數留言都截頭去尾,非常篤定對的人一看,馬上知曉,「你知道我是誰、你知道我說什麼,而且我只對你說」,我不知道阿芝後來是否看到,至少在我結束夜宿、購票前往溪頭時,阿芝還沒來。  萬一阿芝始終沒來,留言由誰抹拭?失約的人越多以後,板子必然不夠用,該是火車與客運的站務人員,負責抹除,給新的一天乾淨的板子,給失約的人一個敞開的書寫欄。萬一僅在午後,久候的人依然沒來,面對已經填得滿滿的留言,能擦掉哪一則,寫上自己的?  有線電話的年代,行蹤的追索有賴電話線頭,離開家、離開電話筒,猶如現代人遺失手機,任何事物都飄忽了。有回約了孩子看電影,說好就在下車處等,戲院店招太明顯了,孩子過兩個路口到戲院售票亭。一可以分解做一跟一,難怪乘法裡的一乘一等於一。我們奔波於同一個路口,尋覓於彼此,可能讓幾個身軀擋了、幾輛車子遮了,誰也沒找到誰,無法一加一等於二。我能做的是不停打電話,打家裡的室內電話,巴望著失約的孩子根本沒有出門。  在幾乎報警前,我守候馬路另一頭站牌,詢問每一輛返程的公車,可曾載到八歲左右的男童?司機們搖頭。站牌沒有留言板,那一刻我領悟,面積幾十平方公分的板子,看似無事懸掛牆上,卻是所有失約者的行動中樞。但沒有人會在公車站牌,掛上留言板。  我希望找到孩子、我的希望正在一點點流失,我想像幾種孩子走丟的不同版本,壓根兒無法想到,孩子等久也遲疑了,他不當守夜人,而當報信者,長春路接松江路、連民生東西路,再右轉承德路、過台北橋,回到三重三和路父親家,在我即將朝路口兩名警察走去時,父親打來電話,說孩子走得滿頭滿身汗,正拿毛巾幫他擦。  孩子回到家了,但是阿芝呢?阿芝該是女孩,什麼年紀?她有搭上下一班火車與她或他會合?火車南下還是北上?平快車還是對號座?「勿念」到底是後會有期、無期,是寬厚思念還是別離的咀咒?  「我只對你說,而且你明白」還常在報刊看到,「警告逃妻,孩子天天想你」、「給阿平,園子裡的玫瑰開了」,當然還有為數不少的「告台灣同胞書」、債權人滿版廣告控訴不公不義等。  「留言板」有名字的,就叫「旅客留言」。「旅」,路過與不經意,「言」都焦急而厚重,他們都小心翼翼且不敢多占版面,因為失約的人何其多。我很想問問阿芝,後來乘上了甚麼、加減了什麼滋味,因為一,乘上任何數字都不再是一,當她沒有搭上約定好的火車以後。

Read More

<中華副刊>狩獵黃金麥田

伸出長長手臂護衛麥穗。(作者提供) ■張薈茗  車子悄悄靠在田野,離開都會叢林,逐步靠近野風芒草海邊,天空湛藍,放眼望去千頃麥浪,屬於農作子民仰賴五穀豐收的土地伯公廟。農民三合院聚落穿梭其間,一陣東北季風襲來,麥浪翻滾、搖顫。比梵谷畫中,萬鴉飛過麥田要熱鬧,畢竟梵谷只有一面畫布,而海邊四面八方雲集小麥,浮盪陽光與麥穗,抬頭,天空掛滿朵朵白雲,似滿風帆。農會鼓動的麵粉自產,形成海鄉一片金黃色彩,在初春的季節,旅人相皆踏著麥徑尋找心中最滿意的畫面取景,見證大城小麥壯闊無邊的海鄉特色,農委會的雜糧轉作補貼,鼓勵社區文創活絡經濟,也是重要的推手。  離我們最近人影,一位高齡阿婆站在田埂上,乍看似稻草人,她說:「請人種了五分地,別人已收成差不多,阮囝去都市吃頭路,沒空登來割麥仔,我只有竹篙綁沖天炮,嚇嚇鳥兒加減趕啦!」原來阿婆憑自己願力,聲音細微的驅趕麻雀,偶而點炮碰一聲,麻雀暫時飛走一批,一會兒更成群結隊攻入麥田,集中他的領域。阿婆雖用盡力氣吼叫,可野雀不怕,吃定她老人家,似乎越趕越多,眼看勢單力薄,任由麻雀霸凌,這背影讓人感動與不捨;姐妹們自動在麥田裡排成一排稻草人,伸出長長手臂護衛麥穗,讓阿婆開心一下。  彰化縣大城鄉墰墘社區,位處於濁水溪出海口北側,臨海的冬天,吹起東北季風呼嘯而過、飛砂走石,人畜無法站立,生活條件嚴峻。年輕人紛往都市外移就業,留下年邁父母固守家園,靠勞力種田維生。其實,五十年前台灣中部海岸線,從台中大雅到彰化大城,一條小麥黃金海岸線,是長輩們的記憶。隨著進口麵粉的大軍壓境,台灣小麥抵不過進口麵粉的傾銷策略,小麥黃金海岸線不見了。  本是垂暮白髮蒼蒼,佝勞背影的老農,耕地湖口如夕陽落幕,感謝上天召喚;林名煬有為青年回鄉種植小麥,經濟效益比稻米更好,成立產銷班輔導老農,冬季降雨量少,於秋收後轉作小麥,排水系統完善、沙質土壤適合小麥根部生長、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在林名煬班長努力推廣之下;大城鄉潭墘社區,這個站在浪頭上的庄頭,有天然急勁海風除蟲害,濁水溪的水尾,送來肥沃養份,稻、麥輪作,除了可以增加收入外,水田、旱田輪作也能讓土地更加鬆軟好種植。  林名煬班長告訴我:「目前種植小麥的方法是,於水稻收割前,先將小麥種子撒入土裡,經過機器收割稻田後,稻桿覆蓋於土地上,既能保濕又能預防小鳥吃掉種子,更能防止雜草叢生,稻稈成為小麥日後生長的肥料,真是一舉數用。」小麥喜愛涼爽的生長環竟,無畏東北季風的侵襲,適地適種台灣小麥粗糧旱作,需要水卻不用太多水的小麥,冷峻乾爽的環境讓蟲害無法生存。  林班長說:「長輩有云懶惰的男人要種麥。」這是因為小麥屬於粗放作物很省工時,適合懶惰的人耕種,不像水稻屬於精緻作物需要留心許多細節。第一次種小麥,並沒有參透這句俗語的含意,把小麥當成水稻細心呵護著,可想而知小麥收成不好,但是;田邊阿婆小麥卻大豐收,大伙向她請益,她說:「年輕時跟過父兄在大城種過小麥,印象中的小麥不太需要照顧,只是需要時間長大。」隨著阿婆的口訴歷史經驗,成了年青麥農的諮詢顧問,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初春三月,微弱北風吹在黃金麥田,如浪舞動,成了都市人追逐麥浪的畫面,為死寂的潭墘社區帶來人潮,樸實的莊稼漢臉上綻放出憨憨的迎客笑臉。林名煬班長說:「不僅把記憶種回來,大城這塊土地好久不見的綠繡眼、青蛙、鵪鶉都現身了,還有環境生態指標的黑翅鳶已在空中盤旋,守護這片金黃大地的熟成。」大城海鄉是全國人口老化最快速,被俗稱「皺紋掩沒」的海鄉,期待小麥延伸出商機,年輕人願意回鄉耕作,活絡農村、陪伴年邁父母,是長輩們最真切的渴望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