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左岸行,品味那流動 饗宴

海明威的巴黎故居 文、攝影/姚嘉為  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海明威致友人     今年春天,生平第一次去巴黎,隨身攜帶海明威的巴黎回憶錄《流動的饗宴》,遨遊左岸。這本書描寫1921-1926他在巴黎的生活,英美作家圈的人與事,寫作社交的場所。踏著他的足跡遨遊左岸,為此行增加了探索和發現的樂趣。  春寒料峭的五月天,搭乘地鐵到左岸,前往第一站--海明威故居。東張西望間,被一棟雄偉的建築吸引,原來是萬神殿,連忙改道,前往參觀。     .萬神殿  台階上二十多根巨大的希臘式柱廊,三角形山牆上有浮雕和銘文: 「獻給偉人們,國家感念你們」。大殿內處處可見偉人和神祉雕像,四面牆上的巨幅壁畫,描繪法國重大歷史事蹟,聖女貞德生平,泱泱大國氣派。萬神殿原是法國王室教堂,法國大革命前完工,政權翻轉後,改為偉人墓室。樓下的墓室,莊嚴肅穆,啟蒙運動領軍人物伏爾泰、盧梭,文豪雨果、大仲馬、左拉,科學家居禮夫人,等七十多位法國偉人長眠於此,油然而生景仰之情。  走出大門,眼前的大道通向綠意盎然的盧森堡公園,綠樹接著藍天,遠方的艾菲爾鐵塔清晰可見。公園建於十七世紀,位於左岸拉丁區中心,佔地寬廣,綠草如茵,義大利風格的花園、噴泉、雕像,美麗如畫。市民和遊客來此漫步,休憩,逛博物館,也是法國參議院所在地。  搜尋谷歌地圖,發現海明威的生活圈都在盧森堡公園周邊。故居在東邊,向北行,到莎士比亞書店借書,向南行,到丁香園咖啡館寫作,往西行,穿過公園,是葛楚史坦的文學沙龍。  .海明威故居  從萬神殿出發,不到五分鐘,來到一棟四層樓的公寓前。寶藍色的門窗深鎖,顯然不對外開放,牆上有塊牌子,說明海明威和妻子海德莉1922至1923年住在三樓。樓下有家Under Hemingway旅行社,不覺莞爾,正印證了海明威的話,年輕時他待過巴黎,巴黎永遠跟著他!  1921年底,海明威二十三歲,收入微薄,沒沒無名,懷著作家夢,和第一任妻子千里迢迢來到巴黎,在左岸第五區賃屋而居。公寓有兩房,一張彈簧床,沒熱水,也沒廁所。附近有小店舖和文具店,唯一的餐廳在萬神殿附近,是個窮區。  樓下是舞廳,環境喧囂,無法靜心寫作。他在半條街外一家旅館頂樓租了一間小房間,只有書桌和壁爐,冬天需買樹枝生火取暖。每天上午他來這裡寫作,午後到盧森堡公園散步,或去葛楚史坦家中聊天。  這是海明威初至異鄉,寒微的起點,但沒關係,春天不遠了,作家夢剛發芽,即將開花,結果。  .葛楚史坦的文藝沙龍  葛楚史坦是美國作家,寫詩、小說、評論,收藏當代名家畫作,是巴黎藝文界的靈魂人物。她的寓所客廳裡,掛著畢卡索、塞尚、莫內的原版畫作,如同一流美術館的陳列室。每周六晚,花街27號是作家和畫家雲集的文藝沙龍。  一九二o年代海明威到巴黎寫作,正逢其時。一次大戰剛結束,巴黎恢復了活力,文藝創作如百花齊放。正值現代主義鼎盛時期,文學名家輩出,後印象派式微,畫家們正在嘗試創立各種流派,許多歐美年輕人前來發展。他在文藝沙龍結識了詩人龐德,小說家喬伊斯、費茲傑羅,雜誌編輯,建立了文學界的人脈。  葛楚史坦熱心提攜新秀,忠告他寫作需建立自己的風格,要懂得欣賞藝術,為他的第一本書寫書評,建議他辭去記者兼職,專心寫作。龐德教他少用形容詞,用簡潔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意涵。  天時地利人和,加上勤奮,海明威在短短三年內,以短篇小說《我們的時代》初露鋒芒,長篇小說《旭日依舊東升》揚名文壇。書中題詞--失落的一代,出自葛楚史坦。 丁香園露天咖啡座 (當今面貌) .丁香園咖啡館  時近中午,來到蒙帕那斯區的丁香園,這一帶還有雙叟、花神、菁英、圓頂、圓亭,等老字號咖啡館,是文人雅士相聚,觀光客流連之所。  十九世紀開業的丁香園,原是一家種了千株丁香的跳舞場,後來演變為巴黎藝文聚會據點。作家巴爾札克、波特萊爾、沙特,畫家畢卡索、塞尚、莫內,都曾在此留下身影。  不同於一般的露天咖啡館,客人對著人來人往的大街排排坐,丁香園有個樹牆圍繞的庭院,將市聲隔開,客人坐在院中的咖啡座,優雅地喝咖啡聊天。步入酒吧間,新穎亮眼的大型海報下,客人談笑宴宴,從容進餐。吧檯左邊第四個座位是海明威之椅,鑲有他的名字,牆上兩張他的黑白老照片,營造出懷舊的氛圍,吸引無數觀光客前來。  丁香園是海明威最喜歡的咖啡館,「冬天坐在裡頭暖融融的,春秋兩季,坐在露天咖啡座更寫意。」他常來此寫作會友,叫杯咖啡,消磨大半天。長篇小說《旭日依舊東升》在這裡完成,寫一次大戰後,年輕人的迷惘失落,找不到新的價值觀。出版後引起轟動,美國年輕人紛紛來巴黎,到咖啡館體會書中情景。海明威成為「失落的一代」代言人。 高至天花板的書架,擺滿英文書。 .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是塞薇亞·畢奇1919年在左岸創辦的英文書店,出售和租借英美文學書籍,推介新秀,舉辦讀書會,類似文藝沙龍,被稱為巴黎英美文學和現代主義中心。旅居巴黎的英美作家都是常客,她替他們服務,如代收郵件,海明威繳不起保證金,她讓他借書,多少本都可以。最為人知的是,替喬伊斯出版到處被拒的經典之作《尤利西斯》。1941年德軍進佔巴黎,書店停止營業。  現在的莎士比亞書店位於巴黎聖母院對面,原是喬治·惠特曼1951年創辦的英文書店Le Mistral。因理念相近,1958年賽薇亞將店名交給惠特曼沿用,1964年書店改名為莎士比亞書店。  書店門面由兩間書店和一間咖啡館組成,中間有張莎翁畫像。室內空間不大,滿室書香,書架高至天花板,擺滿了各類英文書,牆上掛著名家照片。門楣上的雋語「Open door Open books Open mind Openheart」,深獲我心。樓上有間賽薇亞·畢奇紀念圖書館和一間寫作室,入口處是書店的座右銘:「勿對陌生人無禮,他們可能是化妝的天使。」  店員文雅有禮,有的是世界各地的文青,免費住在店裡,條件是交一頁自傳,每天讀一本書,在店裡幫忙兩小時。他們來來去去,有個外號「滾動草」,至今已達四萬人。  兩位店主承先啟後,將書店的理念--人道精神和理想主義,傳承下去。如同一則動人的傳奇,莎士比亞書店成為全世界文學愛好者必訪之地。  出了書店,過街到塞納河畔,一路瀏覽舊書攤的古籍、古畫、舊書報雜誌,當年海明威常來此淘寶。走走停停,終於來到巴黎聖母院。四月間遭火災後,正門前的道路封鎖,只能隔河觀看,廣場空無一人。兩座鐘樓完好如昔,但教堂主體的尖頂和橡木屋頂全被燒毀,留下鷹架重重,尚無法準確估計需多少年才能修復完成 。法國人對保存文化古蹟的敬謹鄭重,贏得舉世支持,捐款蜂擁而至,令人動容。  遨遊左岸,看不盡的藝術珍品,聽不完的文學傳奇,深感海明威的無所不在,恰似一場流動的饗宴,讓我捨不得離去。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必將再來。

Read More

著迷經典情歌 王若琳再翻唱鄧麗君名曲

歌手Joanna王若琳(圖)推出翻唱專輯「愛的呼喚」,翻唱歌手鄧麗君、翁倩玉、美空雲雀的經典情歌。 (索尼音樂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日電  歌手王若琳再推翻唱專輯「愛的呼喚」,精選翻唱60到80年代中,如鄧麗君、美空雲雀、翁倩玉等歌手的經典情歌,王若琳說當年的詞曲作者賦予歌曲的個性、情緒至今依然前衛,讓她著迷。  王若琳在2014年曾推出翻唱專輯「午夜劇院」,當時就將許多經典歌曲如「被遺忘的時光」、「夜上海」、「今宵多珍重」等重新翻唱。  這次再推出翻唱專輯「愛的呼喚」,對於60至80年代經典情歌一直興趣很高的王若琳,在這張專輯中,集結鄧麗君、美空雲雀、翁倩玉等歌手的作品,並且以中文、粵語、日語等3種語言演繹歌曲。  王若琳說,當年的詞曲創作者給了歌曲中的女性相當強烈、鮮明個性和情緒,她說,「可能是沒有愛不能活、即使當小三也無法離開這段感情,或是止不住心中對愛情的幻想與渴望,很多歌詞到現在來看依然是很前衛的」,她坦言也因為如此,對這些歌曲非常著迷。  這次專輯名稱「愛的呼喚」,概念來自翁倩玉的日文歌曲「愛的迷戀」,王若琳認為這首歌曲中的詞,描述一名無法抑制內心幻想、想要戀愛的女人,時時刻刻感受愛的呼喚的那種狀態,讓她覺得符合這張專輯主題,因此決定以此命名。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我力行環保 我愛地球

地球只有一個,要好好愛護它。  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9月23日在紐約舉行,唯一的共同目標:環保救地球。  格陵蘭、冰島融冰速度創新高,一天之內融冰量超過20億噸,科學家發出「完全融化」的警訊,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7公尺,台灣西部濱海地區也將被淹沒!全世界最美的瑞士「冰川列車」也將成歷史;《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的新研究,喜馬拉雅山脈冰河本世紀的融化速度加快一倍,逾四分之一冰層在過去40年間消融不見,可能危及十億人口的用水,尤其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  這些可怕的數據在在警示我們:地球正一步步走向毀滅。  「氣候變遷,物種滅絕」,這個警語絕對不是玩笑話。(今年的蘋果和核桃明顯減產了不少,而且品質很不好,不是在意價錢貴了、不好吃了,而是深切感受到「氣候變遷」對生活的影響)  德國政府已經拍板定案要用540億歐元環保救地球,首要減二氧化碳,全民埋單。  .環保救地球,從小事做起  地球壽命恐怕只剩12年!(聯合國去年10月公布最新氣候調查報告,若按照現在的溫室效應趨勢,地球最快在 2030 年突破「升溫大限」)  我努力思考,我們能做甚麼?政府花大錢去努力大目標,如:減碳;我們至少做我們所能做,尤其跟日常息息相關的塑膠產品,就從「減塑」開始。  我寫過email給德國幾家廠商(餅乾、盥洗用品等),分享「補充包」概念(這一點台灣做得比德國好,值得鼓勵)、減少外包裝塑膠袋的建議,雖然目前尚未收到回應,但如果廠商聽到我的發聲而思考甚至去做,至少是好事。  我更力行了「用報紙替代可溶性環保垃圾袋」(據專家分析,這種可溶性至少也要7年才可分解,也是還有其他的合成添加劑,如增塑劑……這些添加劑被食用後也會產生一定的危害),而且整棟樓6戶因為跟隨我的發想,大家也都改用報紙處理有機垃圾(果皮菜葉等)了。我還打算分享到市政府的周刊,從0做起,做了,就有改善。  (德國的垃圾細分四大類:普通、有機、紙張、塑膠罐類,各用黑、棕、藍、黃色不同垃圾桶、垃圾袋裝束,市政府會定期到各社區每棟建物旁指定位置收取)  我市假日前夕的超市終於看見人潮了(納悶這些人平日都不出門的嗎?)。  今天的芹菜和茴香頭特價又新鮮漂亮,正要拿取,靠過來一位歐嬤,啪啪抽下二個塑膠袋套在一起,把我眼前的茴香頭菜籃拿起放旁邊,對我指指下面那滿滿一籃挑選起來,然後啪啪啪地把茴香莖一一掰掉(動作好俐落),她每啪一次,我就心痛一次,我一旁靜靜地看著,她總共拿了四顆茴香頭,每顆茴香頭起碼五根茴香莖,全部丟棄在旁邊垃圾桶裡(這可是秤斤論兩賣的啊);又拿了旁邊二大把西芹,同樣把尾莖連同葉子摘掉,走人。我只好又雞婆地默默幫她擺回菜籃,覺得自己真沒用,為何不叫住她自己善後。  與此同時,我心裡OS:哇咧!妳的國家正撥出天價預算做環保減碳救地球,妳不但浪費食物,還同時製造二氧化碳,妳真是太超過了?(雞婆魂開始上身)  我從垃圾桶撿出幾根茴香莖和西芹尾莖,拉著先生就去找超市主任(曾經採訪過他,所以熟他),我秀出手上的茴香莖給他看,他笑笑(他應該見怪不怪了),我很認真地說:你們有責任教導(要求)消費者不浪費資源,尤其不製造垃圾。  食物在腐壞過程中,因為物理或化學變化所引起的發酵作用,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惡臭,也因此,歐盟特別呼籲與制定法則,開罰隨意丟棄食物的超市與餐廳。 感謝大地滋養萬物,供養我們豐盛的食物。 .友善土地護地球  正好看到英國BBC電視台報導巴黎的環保團體和志工,收集超市與餐廳丟棄的蔬果、廚餘,用英國人研發的「有機土壤製造機」(類似名),短短二星期就培養出自然培法至少半年才能培養成的有機土,不但解決了蔬果廚餘的問題,更直接友善了土地,最重要的是減少了碳汙染,很值得推廣。(目前法國有九座這種機器)  為了更了解「友善土地」的耕作,我曾探訪了以「生產多樣性有機食品和永續農業(permaculture)生態」為志業的Kleinsthof有機農場,農場主人Michael Selinger非常致力於「培養好土地」和種植出更無毒、有機的農產品,他的作物的確以品質取勝。  Michael Selinger解釋好土壤的條件,首重不使用農藥化肥種植,因為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態系會被農藥破壞殆盡,更會殺死可以活化土壤使植物健康生長的好的昆蟲。所以,他利用農場裡天然的雞糞和枯葉、果皮製作的「腐殖質(humus,富含氮)」和「堆肥水(compost tea)」,這些都是富含營養素的有機肥料。  他用堆肥水澆灌園區,三年後已經轉換成有機土,當場測試用100ml水澆灌普通土壤,需要4分鐘才完全吸收,農場的土只需要2.5分鐘,因為土質鬆軟易吸收。  法國政府做過這個實驗:農地只要鋪用千分之四「堆肥土」(堆肥水混合土),不但改善土質,更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清淨空氣,可見護土的重要。  附近不少二年一次的「休耕」田地,都任其雜草叢生,同時也讓耕地休養生息,儲存好能量,北魏《齊民要術》中就有「谷田必須歲易」的記載。雜草收割後可做為動物的飼料;保護好土壤不但環保,也是慢慢靠近更好的食安環境的第一步。  個人的微薄力量或許不容易改變現況,如果結合更多人的力量,世界或許能一點一點慢慢恢復健康。  我們要相信愛的力量源源不絕,而且,要把愛的對象放得更寬、更廣。地球只有一個,我們怎能不愛它呢?

Read More

古典音樂雜誌MUZIK宣告紙本停刊

台灣原創古典音樂雜誌「MUZIK古典樂刊」從2006年10月創刊至今,總共發行147期雜誌,總銷售超過300萬冊,企劃主題涵蓋音樂史、曲目分析、樂曲評論、台灣古典樂壇的歷史軌跡與世界樂壇發生的重大事件等。 (MUZIK古典樂刊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日電  不敵數位網路浪潮,台灣原創古典音樂雜誌「MUZIK古典樂刊」將於2020年1月及2月號合併出版後,正式停止「紙本刊物」的發行。消息傳出,不少樂界人士都表示遺憾。  「MUZIK古典樂刊」副總編輯連士堯表示,隨著網路興起,紙本媒體的產業鏈逐漸趕不上閱讀人口變化的速度,「MUZIK古典樂刊」也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預作準備,跨足數位內容產製,這次希望可以全力先投入網路的營運,至於是否有機會復刊,連士堯說紙本本來就是強項,只要環境允許,隨時都有機會復刊。  「MUZIK古典樂刊」從2006年10月創刊至今,總共發行了147期雜誌,總銷售超過300萬冊,企劃的主題涵蓋了音樂史、曲目分析、樂曲評論、台灣古典樂壇的歷史軌跡乃至世界樂壇發生的重大事件等,近年則以專題特企包裝時事,走出自己一條新路。  連士堯表示,停刊紙本大概在3個月前正式思考,其中也想過是否要出版雙月刊或是季刊,但最後還是希望可以在網路世界持續傾注心力,希望可以培養更多新世代的樂迷與讀者。  目前在MUZIK Air數位服務裡,已經有專注於新聞新知的「讀樂」、專門提供古典音樂免費線上收聽的「聽樂」以及網羅全世界音樂會資訊的「赴樂」等多功能內容,歡迎讀者持續與他們保持互動。  「MUZIK古典樂刊」即日起到2020年2月底,在MUZIK SHOP將會舉辦紙本雜誌特惠活動,停刊後續的處理上,訂閱未到期的訂戶,MUZIK會將款項全數退回。

Read More

回顧演藝路 坣娜:我不是愛唱歌的人

近年多將精力放在公益活動,較少出現於螢光幕的歌手坣娜(中),日前在電視節目中回顧演藝路,自曝不是愛唱歌的人。右為主持人黃小琥,左為林俊逸。 (八大電視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日電  歌手坣娜曾有許多經典歌曲「奢求」、「一廂情願」等,近期多投身公益活動的她,日前上電視節目回顧演藝之路,竟自曝說,「我並不是很愛唱歌的人」,讓主持人黃小琥很驚訝。  坣娜近年多將精力放在公益活動,較少出現於螢光幕,她日前參加八大電視台音樂節目「就愛瘋音樂」錄影,在節目上談及她進入演藝圈後的歷程,坣娜竟說她不是愛唱歌的人,讓黃小琥及另一名主持人林俊逸訝異不已。  坣娜說,當年她踏入歌壇,並不是因為熱愛唱歌。她說當時因緣際會,經朋友引薦與經紀公司認識,但初次接觸時,她並沒有強烈意願想與對方合作。  坣娜的父親知道此事後,嚴禁她與經紀公司簽約,她說,「我父親覺得我還小,所以不准,但那次的不准,激發我心裡面的第一次反抗,我就跟我父親說,我一定要簽約」,父親的反對反倒成了坣娜進入歌壇的助力。  坣娜說,「我就這樣進入演藝圈,但最終的目的其實是我可以賺錢養家」,因為抱著希望能成為家庭經濟支柱的想法進入演藝圈,因此坣娜說唱歌這件事,對她而言始終只是一個工作。  但坣娜出道後,除了歌唱也跨足戲劇,她說雖然在她演藝事業的第1年時,都是以歌手身分在秀場唱歌;但因後來開始拍電影、拍連續劇,改變了她對於歌曲的想法,她說,「大概拍了一部戲之後,我再錄第2張專輯時,我覺得我自己對於歌的想法不一樣,所以我從第2張專輯,我都是在想10首歌就是10部電影,以這樣子來唱歌」。

Read More

<中華副刊>流浪狗與我的獨白

 文、攝影/王強  烈日朗照,熔熔的光,讓眼界的感光元件過度曝了光,舉目所望,裊裊氳氤如煙雲瀰漫,眩惑出一片海市蜃樓,光影在草地沉重貼浮,樓裡樓外映照著兩個不同的世界。  流浪狗怯生生挪移至大樓前,牠輕擺尾巴,懨懨然眺望遠方山頭聚起團團雪白如絮的雲朵,大門時而開敞冒出的冷氣清涼了牠的背脊,進出的人對這群流浪族群大抵懷著和善的態度,久了習慣溫婉的四目交寓,呼朋引伴在騎樓下安穩蜷臥;紅日斜沒西山,餘暉將盡,騎樓內外呈現同一個光景的時候,牠們就會麇聚沙灘,等待嫋嫋的海風吹起,薰風習習消散了暑氣,淡淡的鹹澀瀰漫在空氣中,牠們追逐嬉戲,舒展筋骨,展開期待一整天,足以消磨解憂的社交聯誼。  無主的、豢養的、雜食的、飼料的、飽餐的、饑餓的、馴服的,野性的,不辨彼此,牠們在濱海的緩坡上,以鼻腔裡數億個嗅覺細胞,以數萬年前相同於近親灰狼一樣的姿態,以天生本能交換亙古至今相同的記憶,在浪花碎沫處興奮的追逐,天空飄浮著與牠們相同身影的白雲蒼狗。  鮮有人蹤的花蓮溪出海口是另一個流浪狗的避風港,往海岸山脈的方向游目騁懷,風雨過後的濃郁蒼翠,海風帶不走深鎖在樹梢上的灩綠,雨水帶不走自然循環生命的節奏,溪水乘著山高水長的餘勢,滾滾滔滔東流,河海交界,濤聲不絕,偶爾吹來強烈的海風,揚起沙灘煙波一片,宛如貼著地面停滯不前的灰暗濃雲。  流浪狗在此交換心情,溫存慰藉,血脈混雜交融,分不出爹娘邂逅伊始的顏色,行蹤飄忽,蠕蠕於沙堆,隱身於堤岸,結群引吭,吠聲迴盪在我與牠們之間,牽曳彼此的視野相伴而行;地勢開闊,展望無阻,捕犬人車難以抵達,在這裡即使挨著餓,受著凍,即使瘦骨嶙峋也要盡情繁衍,壯大流浪本色;尾巴頹然,瘦弱不堪,漫無目的閒晃,海風吹來,奔跑不出直線的流浪狗,每年每月輪替不同的身影,有的離開到更遠的地方流浪,有的走不出沙灘喪命於此,天涯如此開闊,海角如此遼敻,太多不期然的騷動與不安在身後惶惶追趕,迫使牠們為逐餐飽,四處遷徙。  母狗虛弱地躺著,擠不出幾滴奶水的乾癟乳頭被嗷嗷待哺,饑餓到僅能發出微弱呻吟的幼犬爭相吸吮而出血,母狗只是無奈躺著,哼也哼不出一聲,春風滋長了牠們自然流露的情慾,沙灘之外的囂嚷,人車奔馳激起文明的塵土與牠們的愛慾無關,沙灘上的死寂,生死之間,生命的奄忽之感也與牠們的流浪無關,生命的豐饒與貧瘠在牠們的感觀世界分不出界定,勉強撿拾了一餐好像擁有了一切,大部份的時間一無所有,卑微的只剩對「餓」與「不餓」有感,終日在「有」與「沒有」之間茫然打轉。  瘦小的流浪狗站在土丘上,永遠不明白最不可輕侮的永遠是生命,昂首挺胸的樣子即使看起來很滑稽,牠一心想站成與我等高的姿態,武裝自己扳回些許頹勢,孱弱單薄的身軀,惶惑不安的眼神只剩滑稽的悲壯,母狗咬斷臍帶那刻,命途多舛的宿命就艱難地在沙灘逶迤展開。  沒有圈項,沒有晶片,沒有稱謂,只有吠聲客觀辨識卑微的存在,只有沙灘上的聚首,才能短暫的苦中作樂,遠處傳來的吠聲是一聲聲悠遠的嘆息,喚醒在一個淒楚的雨夜,呱呱墜地就沒了戶籍的記憶;咱就是油麻菜籽命啊,落腳在那裡就長在那裡,總得因應不同的生存環境,死拼殘存的餘力讓日子快活,隨遇而安,把命運的否泰,拋如馬耳東風。  我反覆審閱當下心情,不過是在生活的體驗與經歷中,不斷的追尋與穿透,嘲諷別人也被人奚落,評頭別人也被人論足,最終又回到起點對哀樂中年將盡的歲月無病呻吟,我竟然與流浪狗的處境有一些消極的雷同。  流浪狗以黑色居多,黑狗喜歡漂泊?黑狗易遭遺棄?黑色的流浪狗在街頭相遇,互嘆卑微,共走天涯,情意纏綿,纏綿繾綣出更多黑色流浪的蹤影?走訪流浪犬中途之家,探訪每週將中途之家的棄犬載到商圈供民眾認養的愛心活動,我得到答案,不僅流浪狗黑色居多,黑色的通常乏人聞問。  人類文化的意涵裡,黑色代表高貴、穩重,雖有褒義,僅佔一小部份,一般人對黑色普遍懷著貶抑,黑箱作業、黑心食品、黑社會、黑金、一白抵三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混淆黑白、天下烏鴉一般黑等;從古至今,黑色代表憂愁、悽慘、悲傷、死亡、恐怖、哀悼,莫怪乎黑色讓人敬而遠之,唯有嗜食狗肉者,會以一黑、二黃、三花、四白品味口腹之欲的高下,所以深色皮毛的流浪狗常莫名被眼冒凶光,拿著繩網,舞著棍棒的人,餓虎撲食似的在大街小巷追逐。  果真懷黑其罪?我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啊,不管主人身家尊貴,賤如螻蟻,微如塵芥,我對主人沒有任何功利的要求,不管主人如何憎恨嫌棄、惡言與暴力相待,我始終逆來順受,不離不棄,絕不割捨對主人發自於內心最單純,最簡單,純粹來自於天性的感情投射,不因顏色而有別,讓我永遠離開主人的唯有死亡與遺棄。  快樂奔馳,樂天卻不知命的流浪狗像團團烏雲隨著風濤席捲出陣陣漂浮靡定的哀愁,牠們永遠不明白,身上背負黝黑的皮毛決定了一生的順逆,只因為部份人類心中那一塊難以勘誤的迷障。  二十六年前服務軍旅,有一年颱風夜,我被值日官室旁排水溝裡微弱哀嚎的聲音吸引,冒著強風豪雨,鑽進溝內救起一隻卡在激濤幾已溺斃,出生沒多久的流浪狗,施以心肺按摩將牠從鬼門關前救回攜回家鄉,家人悉心照顧下,牠皮毛亮麗,身強體健,整整十五個年頭給了我們難以道述的快樂時光。  每次返鄉,我將牠深擁入懷,遙想那次風雨飄搖,不期而遇的機緣,我看到子女俱已離家的父母在牠的陪伴下,綻放喜悅滿足的笑顏;牠死的那一天,全家哭成一團,兩老的哀傷如陰霾的天空久久不散,那種深沉的痛,猶如一把利刃狠狠插入心窩。  老母的一生與狗緊密相連,年輕到年邁,狗左右她的情緒與喜怒哀樂;老伴走後,狗是她貼心的伴侶,每天在腳邊撒嬌磨蹭,舔得一身涎沫騷味也不在意,沒有這些味道,不知道老母何以度過漫漫長日;她最後一次養的狗叫旺旺,有一年,旺旺二度咬傷路人,傷者提出告訴,雖與當事人和解,簡易法庭仍裁處移送,捕犬隊將牠送往中途之家,捆送當日,旺旺悽厲哀號,聲聞數里,母老淚縱橫,每日搭乘計程車往返中途之家,管理員不捨,探問她兒子的電話,我才知道連續一星期,她每天拖著垂老的身軀,花費數百元車資探望旺旺。  幾經波折,旺旺終於又回到她的身邊,又過了好些年,老母與牠更形蒼老,感情更加的緊密,超越了死去多年的老伴,那種相互倚存,可以立即呼喚撫慰的關係常人難以理解,當相對於人類已是耄耋之年的旺旺奄奄殘息躺在手術台上,鼻胃管傳送生命微弱的訊息,牠被病痛折磨得形銷骨立,那一次,牠沒能走出醫院;老母的淚水無法使牠站立,聲聲的呼喚無法使牠蠕動,陪伴老母十三載是牠生命的全部,青春在她腳邊的撒嬌中消磨,歲月在唇齒相依的依賴中流逝,幸福在柔情的對望中得到完整。  終其一生,牠得到妥善的照顧,不僅給牠溫飽,也賜予屬於人與人之間高貴的尊重,視為家人,視為老伴故去之後,一起走入老年的伴侶;我終是明白,當年我買了狗嘴罩防止旺旺咬人,老人家固執地將罩子戴在自己臉上,站在門前,昭告眾人,堅決抗議的心是那麼的柔腸百轉,感人熱淚。  我時時到海邊與流浪狗相會,和婉的眼神博得了信賴,從憚畏到疑慮,疑慮到踟躕,踟躕到不畏懼,彷彿嗅聞到老母對旺旺恆久如常的愛,化為怡人的氣味,吸引牠們逐步貼近。  走過沙灘,有情與無情之間,晦朔兩端的心情,迥然不同的世界;如今流浪狗與我的獨白在年近花甲的歲月裡苦澀淺酌,生離死別的痛讓人難以承受,我鍾愛卻始終沒有勇氣豢養,牠們的顰笑我怡悅收納,或許有朝一日,潛藏深埋於心的回憶再次被重重喚醒。

Read More

太空練唱 青峰唱到撕心裂肺

吳青峰首次和草泥馬同框,臉貼臉合拍MV,呆萌可愛的模樣魅力無法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吳青峰首場個人演唱會《太空備忘記》即將在高雄巨蛋舉辦登場,進入備戰狀態練唱的青峰,近日打趣地在限時動態發文表示,「唱到撕心裂肺,自己的歌也都太難唱了吧!」更自嘲道:「自己寫的怪誰。」  即將在11月23日、24日,於高雄巨蛋舉辦人生第一場《太空備忘記》演唱會的吳青峰,已經開始進入演唱會的備戰狀態。  這次出道15年的首場個人演唱會,青峰在歌單上下足了功夫,一個月前就開始和團隊多次開會討論,終於完成為此次《太空備忘記》演唱會量身打造的“首航歌單”。  在準備首航巡演的同時,青峰最新MV「失憶鎮」也於1日全面首播,在金曲導演黃中平操刀下,空間效果產生吸睛感十足的3D分割感,最後呈現出來的唯美畫面以及藝術感,讓青峰自己也大讚表示相當滿意。  拍攝「失憶鎮」前一晚,青峰在海洋音樂祭演出,在舞台上因太過盡情賣力,導致不慎扭傷腳踝,隔天至拍攝現場時,腳整個紅腫到無法走路,導演為體恤青峰,調整放慢當天所有的拍攝,但也因為導演這次採用MOCO (動態線性控制)方式,一個鏡頭要重疊多次,青峰必須一直入鏡、出鏡反覆拍攝,非常繁瑣但青峰未曾喊累,讓金曲導演黃中平也忍不住大讚青峰很敬業。  在MV中,青峰也首次和草泥馬、白孔雀、鴿子、貓頭鷹、兔子等5種動物們同框合拍,宛如動物園般。其中,草泥馬妮妮是特別從南部坐專車北上來客串演出的動物界明星,呆萌的可愛模樣,不但臉貼臉和青峰互動拍攝,還乖順地躺在他懷裡,任青峰輕柔撫摸,彷彿一見如故的好朋友,迷人魅力無法擋。

Read More

國泰藝術節 與雲門共舞

2019國泰藝術節與雲門舞集今年在系列活動有新創舉。 (記者陳建興攝)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欣賞舞蹈帶來的感動也能在身旁就實現,將舞蹈帶入美術館、社區、縣府大廳是國泰與雲門舞集今年在國泰藝術節系列活動的新創舉。  國泰金控長期實踐以「大樹成長,文化深耕」的理念,1996年起與雲門舞集攜手,24年來不間斷舉辦大型戶外公演,《紐約時報》今年7月以全版報導,現場上萬觀眾等待的「不是搖滾盛典,不是足球大賽,驚人地,他們在搶奪一場當代舞蹈表演得一席觀賞地盤。」  而從2001年起,國泰支持雲門子團「雲門2」,將藝文種子遍灑校園與社區,廣邀社區民眾免費欣賞,18年來在69所學校,演出近200場,觀賞人次逾19萬人。今年是第19年的支持,雲門舞集下任藝術總監鄭宗龍策劃新的展演方式,雲門舞者踏入公眾場館,打破舞台與觀眾席的界線,以更多元,更有機的互動,牽起民眾的手,一起跳舞。  雲門舞者昨日在國泰人壽大樓大廳熱鬧起舞,平時忙碌的辦公大廳,化為美麗的舞蹈空間。國泰同仁表示,沒想過這個每天忙碌辦公的地方可以跳舞!  11月9日起,雲門舞集連續五個週末下午兩點半,將分別在新北市鶯歌陶博館、澎湖科大體育館、彰化縣政府大廳、台南美術館2館大廳以及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各演出兩場,歡迎與雲門舞者共舞,共享獨一無二的舞蹈體驗!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世界最小的城鎮裡

 詩、攝影/簡玲  格拉哥里字母打開唇齒  時間發出嗡嗡的語簡  古老符碼的走向,純粹  這裡,超現實的光影跋扈  兩座教堂敞開真理門扉  兩條小街貫穿十三間房子  傾斜末路上開著第十六盞路燈  吹捲號角的藍白色被單被寂寞寵溺  上午遇見第一個胡姆男人  竄進梵谷黃的向日葵彈唱蒙娜麗莎微笑  浪跡的明信片泅泳松露氣息裡  腹語轉換灰暗時代的字首  一樣烽火的城門  你的名字躺成遺跡  孤而不獨,耽愛透明質地  方格內看穿一往情深  當山路揚起最後一角塵沙  今天就要落幕  明天以後,小鎮也會隱沒?  不該言說的問句過於黯淡  溫熱的掌心,正好  接駁一片斑斕的落葉  註:胡姆〈hum)是世界上最小的城鎮,擁有格拉哥里文字(Glagolitic )最早的遺跡(如附圖)。消失的格拉哥里文字,由40個字組成,是斯拉夫最古老文字,保加利亞在十二世紀前,馬其頓、克羅埃西亞在十七世紀前都使用此文字。

Read More

影視音人才媒合 增動畫特效組

台北影視音人才媒合會30日在松菸文創園區展開2天的媒合活動,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遠(小野)(左5)、台北市影委會總監饒紫娟(右2)等人出席開幕典禮。 (台北市影委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0日電  台北影視音人才媒合會今天開幕,希望搭起投資方與創作者的橋梁,台北市影委會總監饒紫娟表示,今年除了影視劇本外,也因導演李安的建議,首次針對動畫特效進行媒合。  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及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共同承辦的「2019台北影視音人才媒合會」,今年共有141件作品投件,經過專業人士評選後,在8月中公布錄取名單,劇本組錄取22名,動畫特效組16名。  台北影視音人才媒合會今天在松菸文創園區展開為期2天的媒合活動,開幕典禮邀請創作者及投資方共同出席。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遠(小野)致詞表示,感謝饒紫娟舉辦這場創投。李遠以自身經歷舉例,他認為寫劇本相當辛苦,常常會與老闆吵架,現在能有這樣的平台讓創作者與投資者進行媒合,對創作者而言是很好的機會。  今年首次將動畫特效組納入人才媒合平台,饒紫娟接受訪問表示,淵源其實從2012年李安來台灣要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當時遭遇各種障礙,因此後來從美國帶了動畫人才來台,讓製作成本變得更高。  饒紫娟提到,「去年金馬獎結束時,我送李安上車,我問他,我們還有什麼能做的?」李安回應,「動畫、動畫特效、AR、VR,能做的趕快做」。因此今年特別納入動畫特效組,希望藉由這個媒合平台,讓台灣的動畫人才能有更適切的發揮空間。  饒紫娟指出,去年成功媒合率高達88%,「我自己也嚇到了」,沒想到這麼多資方、製作方求才若渴,而媒合會能夠成功,對台灣影視音產業是很重要的事。  根據台北市影委會的資料,去年成功促成近250場的會談,饒紫娟說,希望能延續去年的佳績,讓優秀的劇本及動畫製作被更多人看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