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火車來了 富岡鐵道藝術節今開跑

富岡鐵道藝術節展出的裝置藝術「蒸汽火車」。 (桃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各項元素匯聚而成的「富岡鐵道藝術節」今(十四)日登場,至八月二十三日,這段開展期間共展出二十二件公共藝術作品,七場音樂表演活動和十一場主題活動。 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在開展前夕,在楊梅富岡舉行開展記者會表示,桃園市府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合作,在本月十五日推出「蒸汽火車之王」稱號的DT668蒸汽火車,自中壢車站行駛至富岡車站,約有一百二十位鐵道迷受邀搭乘,一起體驗富岡人與鐵道的濃厚情感;鄭文燦也歡迎市民藉由富岡鐵道藝術節,感受當地的生活美學。 富岡鐵道藝術節中展出的滑板人偶裝置藝術。 (圖:桃市文化局提供) 富岡車站是日治時代所建立,是當時重要的稻米及貨物集散地,富岡車站具古老火車記憶,所以市府決定辦理富岡鐵道藝術節,除了增添新藝術創作外,今年四月舉辦富岡鐵道裝置藝術徵件,從七十四件獨一無二的作品中,遴選出六件藝術裝置,以藝術重新翻轉對小鎮的想像。 這些裝置藝術有埤塘的白鷺鷥、滑板人偶、火車等,同時辦理復古踩街活動及客家趕集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

Read More

認識虱目魚 揪團遊七GO首發

七股海鮮節揪團遊七go首發團十二日出遊,參觀虱目魚養殖環境及過程,小朋友很感興趣。 (七股區公所提供) 記者盧萍珊/七股報導  今年七股海鮮節觀光赤嘴園挖文蛤一日登場,吸引民眾湧入,將六孔碼頭周邊道路塞爆了,而由七股區公所承辦的「揪團遊七GO」小旅行,更是秒殺額滿,首發團十二日前往股份魚鄉認識虱目魚,透過食魚教育讓更多民眾了解虱目魚。  今年的揪團遊七GO小旅行,從十二日起到二十九日共推出四梯次的一日遊程,昨天首發團是「股份魚鄉天鳥行空!「藝」起認識虱目魚!」,四十個名額早就秒殺額滿,在推動食魚教育的青年團隊「股份魚鄉」帶領下,透過遊戲及體驗,讓更多人了解友善環境的養殖漁業,進一步了解,這條已有三百多年養殖歷史的虱目魚。  除參觀十份社區漁村一覽七股虱目魚的養殖故事;下午在建功國小穿越養殖時光隧道認識傳統漁具的使用,最後來到充滿藝術氣息的「天鳥行空」小屋,搭配魚塭景色,發揮創意將虱目魚各部位圖章蓋印在帆布袋上,創作屬於每個人獨有的漁村小物。  參與的民眾表示,小旅行安排的遊程很有趣,了解虱目魚養殖的環境及過程,讓人在食安問題上更安心。

Read More

農糧署輔導 得獎火龍果全家上架

農糧署南區分署輔導的百大青農,與福和生鮮農產公司合作,將全國評鑑得獎的火龍果截切裝杯,即日起在全家便利商店上架銷售。 (農糧署南區分署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超商切好的盒裝水果因方便取食很受歡迎。農糧署南區分署輔導的百大青農謝孟翰、林旻謙、百大青農輔導陪伴師洪兆濡、青農林統勝,與福和生鮮農產公司合作,將全國評鑑得獎的火龍果截切裝杯,即日起在全家便利商店上架銷售。  農糧署南區分署指出,謝孟翰、林旻謙在洪兆濡輔導下,用心栽培產銷履歷紅龍果。三十三歲的謝孟翰原為從事自動化工程的工程師,曾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農機研究室擔任研發助理。大三那年莫拉克颱風來襲,他因緣際會接觸輔導災民種植紅龍果的案子,從此與紅龍果結下不解之緣。  屏東農民林旻謙家族,以前不僅種檳榔,還兼任檳榔販。十多年前,他的父親認為檳榔有害身體健康,於是砍除檳榔改種紅龍果。三十歲的林旻謙原是麵包師傅,父親驟逝後,留下大片紅龍果園無人照顧,他回鄉接手父業。因長期接觸食品類,深知安全衛生的重要性,毅然決然響應農糧署推動安心安全產銷履歷政策。  屏東佳冬農民林統勝家中養殖池,在八八水災時被淤泥填塞,索性利用林邊溪疏浚的砂土回填養殖池,改種紅龍果。他以檳榔樹幹當支柱,廢物利用提供紅龍果適當的養分及根系附著,樹幹腐爛後還是養分。田埂間布滿俗稱豬母乳的松葉牡丹,美觀又具保肥作用。此外更運用水電專才進行田區規劃,克服嚴峻天氣造成的熱生理障礙。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強調,上述火龍果職人,依不同氣候環境改變肥料施用、重視疏花疏果,一棵樹體只留一粒果,給予最完整的營養。採收後嚴選甜度十九度以上的完熟果截切販售,不會挑選水果的消費者也無須擔心踩雷,品質絕對掛保證。

Read More

赤嘴園挖文蛤 週日還有一場

今年最後一場七股海鮮節挖文蛤,十六日將登場,配合防疫需戴口罩,觀旅局也有接駁車載送,紓解車潮。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羅玉如、盧萍珊/台南報導  台南七股海鮮節觀光赤嘴園挖文蛤體驗活動,月初開幕創下十四年來首次破萬人參與紀錄。市府觀光旅遊局指出,十六日還有一場次,當日下水時間預計下午二至四時。當天中午十二時至下午四時在六孔管理站廣場,配合舉辦社區農特產展售活動,有興趣的民眾要把握機會。  二0二0台南七股海鮮節觀光赤嘴園挖文蛤體驗活動,由市府觀光旅遊局與七股區公所共同辦理。觀光旅遊局長郭貞慧表示,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指示,戶外大型活動因人潮眾多較難保持社交距離,提醒參加民眾配合佩戴口罩。六孔碼頭周邊停車空間有限,為免人車湧入造成交通壅塞,佳里分局將加強實施交通管制。入園車輛原則上以五百輛為限,逾五百輛將交管,並引導車輛停放七股鹽山,民眾再搭乘免費接駁車,或收費的台灣好行九九路延駛公車前往園區。打算至七股鹽山搭乘接駁車的民眾,可行駛台六十一線在七股鹽山下交流道至乘車處。配合活動進行,搭乘公車前往六孔碼頭的民眾,可免費進入七股鹽山。 台南七股海鮮節觀光赤嘴園挖文蛤體驗活動,一日開幕創下十四年來首次破萬人參與紀錄。 (觀光旅遊局提供) 七股區公所指出,十六日當天中午十二時至下午四時,在六孔管理站廣場有社區農特產展售、特賣活動。屆時三股、竹橋社區發展協會、七股感潮、成大水工試驗所、台鹽實業、崑山科大南關線文化小學堂、南台科大地方創意發展中心、社團法人台灣草蝦暨養殖協會將進駐,提供試吃及文蛤吊飾DIY。公所則安排虱目魚丸DIY免費體驗、品嘗,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Read More

竹市圖動物園分館推書展

新竹市文化局將於十四日起、於圖書館動物園分館接續推出新檔次「飛,是怎麼一回事」,以孩子純真的本質與視角為策展理念展出。 (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繼五到七月舉辦「每天都是第一天」主題書展,新竹市文化局將於十四日起、於圖書館動物園分館接續推出新檔次「飛,是怎麼一回事」,以孩子純真的本質與視角為策展理念,展出「觀察」、「想像」、「勇氣」、「創造」四大類精選優質讀物,並將播映十場生態影片,結合劇團演出、繪本創作藝術工作坊,活動豐富多元。 新竹市文化局將於十四日起、於圖書館動物園分館接續推出新檔次「飛,是怎麼一回事」,以孩子純真的本質與視角為策展理念展出。 (記者曾芳蘭攝) 文化局表示,這次展出的四大類讀物,有如開啟不同的窗口,拓展孩子們的視野。「觀察」類的《今早下雪了!》,全書僅使用白色,閱讀過程彷若置身於寂靜雪國中,作者運用簡約幾何圖形表達雪地裡躲藏的動物,提升孩童圖像識別力。「想像」類的《亨利.德斯的動物園狂想曲》,用繽紛色彩創造華麗動物群,全書以立體隔頁呈現多樣物種的趣味與想像。「勇氣」類的《書之樹》,以奇幻的想像與令人瞠目結舌的劇情轉折,彰顯文字的力量與挺身行動所帶來的意義。「創造」類的《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 讓孩童從布農族的生態智慧與傳說禁忌中,理解不同群體的生活型態與生命樣貌。  文化局長黃竫蕙表示,動物園分館的館藏定位以生命教育為主,因此自八月十五日至九月十三日,每週末下午將於視聽室播映生態影片,共有十場 ,有環境紀錄、生物巡禮等紀錄片與類劇情片,如《村野故事》探討人類與自然的和平共存、 《雲端花園》省思高度都市化的綠地保存與棲地永續,並邀請生態保育專家周昭蕊映後座談。

Read More

茂林三大祭典 部落聯合歡慶

高雄茂林祈雨祭勇士祭及黑米祭聯合祭典十九日登場。 (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市茂林區公所十二日宣布,第六屆運動大會暨聯合豐收慶典活動,訂八月十九到廿一日一連三天,在多納國小盛大舉行,除一般運動比賽、傳統競技,重頭戲在區內三個不同部落不同族群,即茂林祈雨祭、萬山勇士祭及多納黑米祭的聯合豐收祭典,要展現原民傳統文化永續傳承。  茂林區長宋能正表示,茂林是台灣本島人口最少的行政區,人口約一千九百人,卻居住著有三個不同語言與傳統的原住民部落族群,長年都被歸類為魯凱族,區公所為展現各族群的獨特歷史文化,今年首度結合運動會共同舉辦聯合祭儀,喚起族群正名的靈魂,讓三族群各自傳承逾百年的祭典。  宋能正說,祈雨祭是茂林部落古老傳統活動,並非每年舉辦,萬山部落的勇士祭是屬於祖靈祭一部分,歷經三次遷村,許多傳統祭儀日漸流失,要守住傳統,成為部落長老最在意的事,黑米祭則是多納部落特有的祭典,是確保作物豐收的祭典。  十九日下午以豐收慶典揭開序幕,包括報信、古謠傳唱、各部落祭典展演、篝火圍舞等,每一項活動都代表著延續傳統文化的意義,凝聚部落的向心力,更是象徵祖先之精神與文化;廿日及廿一日則是運動大會,包括球類競賽及田徑賽,傳統競技射箭、擲矛準、負重接力、女子頂上功夫、傳統角力、傳統推力等,都是過去原住民族必備的生存技藝,讓傳統競技融合運動與文化。

Read More

台日交流 客家文化館2展覽開幕

客家川流不息特展記者會,副縣長鄧桂菊參加。 (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客委會客發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常年致力於客家「物質」「非物質」文明,進行蒐集、典藏、研究、分析與保存維護,透過詮釋歷史、記憶與族群演進的脈絡,保存與延續客家文化資產的價值。  客家委員會十二日舉辦「川流不息─臺灣客家與日本國際展」及「典藏客家─經典館藏常設展」聯合開幕記者會,「川流不息─臺灣客家與日本國際展」呈現日本時代日本對臺灣客家族群的影響,展品包含客家婦女服飾、嘉農投手吳明捷於早稻田大學棒球隊的制服與球棒、旅日客籍棋士謝依旻的獎盃與簽名扇、日本客家社團的代表旗幟及多位日本學者一九七0年代在臺灣進行客家研究的影像、筆記手稿及隨身田野調查工具等。  「典藏客家─經典館藏常設展」展覽內容為臺灣客家文化館自一0五年以來蒐藏來自各地之經典客家文物,透過「藏品故事」、「藏品旅程」、「回顧展望」等三個主題來陳述豐富的客家文物及多年交流成果,同時結合典藏學術研究,使客家文化館成為客家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重要平台,傳承客家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  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表示,感謝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館常年致力於客家「物質」「非物質」文化的蒐集典藏保存及延續,並透過特展展現成果,讓全球看見客家。

Read More

台灣書法回顧展 北投梅庭登場

特展策展人張炳煌教授介紹展品。 (記者吳靈芬攝)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北投梅庭曾為「一代草聖」于右任的避暑別館,平時陳列于右任墨寶,今年適逢北投梅庭開館十週年,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特別策劃「台灣書法回顧展」向于右任致敬。展覽於十二日登場,作品以「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為主軸,展出影響台灣當代書法發展之先輩作品,傳承書法藝術之美。  這次特展邀請到淡江大學教授張炳煌策展,擇選台灣已故二十名書法家經典作品進行展出,最大亮點為觀光傳播局典藏的于右任墨寶真跡,及由張炳煌提供其收藏台灣水墨大師張光賓、陳雲程及曾跟隨于右任編修「標準草書」,與其有著深厚情誼的劉延濤的作品。除此之外,展覽還有關於于右任重要事蹟及標準草書寫法的影片,供民眾欣賞。 台北市觀傳局專門委員沈永華表示,北投梅庭除了平時館內的于右任常設展外,每年也規劃不同類型的特展,吸引眾多國內外遊客到訪北投。這次特展除展覽及影片欣賞外,特別製作「梅庭」明信片,凡遊客填寫藝起來梅庭問卷,即有機會獲得限量梅庭明信片,對梅庭及書法有興趣的民眾絕對不能錯過。  「台灣書法回顧展」即日起展至十二月二十日,八月十五日下午一時舉辦由中華民國書學會主講「于右任書法再現講座」以及書法體驗活動,邀請民眾一同體驗書法揮毫的樂趣;另於八月十六日下午二時卅分舉辦台灣書法回顧展特展音樂會,帶來午後音樂饗宴。

Read More

羅東林業園區新設3主題館 啟用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新闢設三間情境式主題展館十二日啟用對外開幕營運。 (羅東林管處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為推廣民眾認識林業及體驗國產材與日常結合的生活美學,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新闢設三間情境式主題展館:「樹民種子屋」、「森林物語」及「林場Kids扣屋」十二日正式啟用,對外開幕營運。  活動會場以常見的經濟、生態、綠美化造林樹扁柏、牛樟、光臘樹等營造綠意盎然的苗圃森林印象,由林管處團隊以國產材木箱鼓及種子樂器演奏開場,賴錫祿處長及來賓為小樹苗澆水,意喻孕育希望的苗木,期許三館舍能在此生根、萌芽、成長茁壯,分享傳遞更多林業知識,並共同完成「種‧森‧林」的三館舍聯名版象徵啟用開展,其後由專人帶領展館巡禮及體驗。活動現場還發送檜木木屑包讓參與者留住記憶的芬芳。  近年來,林務局致力於永續林業與國產材利用推廣,透過鼓勵消費者支持愛用國材木竹材製品,循環林業創造在地經濟,並促進林地適時更新利用,減少木材進口的碳足跡,形成友善環境的綠色消費,這也是台灣森林永續經營的發展方向。  新開幕的三間展館─植物種子、果實主題館「樹民種子屋」、森林生態主題館「森林物語」及國產材主題遊具親子館「林場Kids扣屋」,透過「種子」、「森林」、「生活木遊」的設計主軸彼此串聯呼應,要提供民眾探索林業、森林、國產林木應用主題之友善舒適展覽場所,讓參觀者擁有專屬的空間體驗與互動學習機會。

Read More

蘇澳振興抽大獎 首場直播開獎

蘇澳鎮公所首次辦理「振興抽大獎」活動,首場十二日由鎮長李明哲主持直播抽獎。 (蘇澳鎮公所提)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為搶攻振興券消費市場,藉此刺激在地消費,蘇澳鎮公所首次辦理「振興抽大獎」活動,串聯轄內各大觀光工廠及在地逾七十間商家,民眾只要消費滿額集戳章,即可參加週週抽愛瘋活動,最大獎還有Gogoro壹台,首場抽獎十二日在「Robert Y瘋狂夢想藝術園區」登場,抽獎儀式並結合館內導覽線上直播,讓民眾等開獎之餘,也能認識各觀光工廠服務資訊及展覽特色等。  蘇澳鎮長李明哲表示,公所舉辦「振興抽大獎」活動,希望能帶頭刺激消費,以誘人獎項及親民的消費門檻,鼓勵各地遊客到蘇澳血拚,尤其本次活動首度串聯鎮內共十三家觀光工廠及博物館,不僅要讓民眾來到蘇澳玩好、買好、吃好,還有機會把大獎帶回家。  蘇澳「振興抽大獎」活動日期為八月一日至十月廿七日止,凡在活動期間內,於活動合作商家消費滿百元以上,即可獲得戳章,集滿三個不同商家之戳章,該摸彩券即符合抽獎資格,首場抽獎儀式十二日在臉書粉絲頁「水水蘇澳」直播登場,獎項除了iPhoneSE2,還有博物館的加碼驚喜獎項,抽獎過程並串聯「Robert Y瘋狂夢想藝術園區」直播導覽,讓民眾線上欣賞博物館的珍貴收藏,以及館方最新夜間延長營運資訊及優惠活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