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推夏季集中訓練課 12場培訓即日開放報名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勞動局六日表示,面對全球高齡化浪潮,長照議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為提升居家照護品質、讓長輩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更妥善的照顧,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六日宣布,今年七月至九月將在北、中、南三區規劃共十二場集中訓練課程,針對「失智症照護」、「居家護理實務」、「高齡飲食與吞嚥」等重點主題,提供外籍家庭看護工與照顧家屬一同參與的專業訓練,強化照護知識與實作技能。 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設計出一系列課程,內容涵蓋「失智症日常生活安排與問題行為處理」、「居家護理特殊問題與就醫安全」、「高齡者飲食備餐技巧」,以及「咀嚼吞嚥障礙與口腔照護」四大主題,並搭配實作操作與教具練習,讓學員能即學即用。另,考量語言溝通需求,課程中特別安排印尼語專場,並提供全程同步口譯服務,幫助外籍移工更快吸收重點,也拉近移工與雇主、家屬之間的理解距離。 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表示,集中訓練不只希望提升看護工的專業能力,也希望減輕家庭照顧壓力,打造正向勞雇關係,移工與家屬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起成為長輩照顧路上的神隊友。 照護路上不孤單,歡迎臺北市合法家庭看護工及雇主踴躍報名。

Read More

屏縣府推動屏南地區陽光法案 為南國再添清廉力量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政風處為提升辦理補助、採購等業務同仁及財產申報義務人對陽光法案之認識,六日在東港鎮公所舉辦一一四年度陽光法案宣導講習屏南場次,課程聚焦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與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透過專業講解與實務解析,協助各機關人員強化法律遵循與廉政意識。 此次講習上午課程為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法規與實務,現行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規內容較為艱澀複雜,由屏東縣政府政風處預防科科長吳季璇授課,吳科長在屏縣具有多年利衝法實務經驗,能夠藉由分享本縣實務案例之方式,簡白說明法規內容以及實務作法,協助與會人員正確理解該法規並清楚如何執行;下午課程為財產申報法規與實務,因應線上申報系統一一四年三月起暫停提供財產授權查調服務,為減少申報人查調資料所遇到的障礙,使申報人如期如實完成申報作業,此次講習邀請到枋寮鄉公所政風室主任陳慧茹擔任講師,輔導各申報義務人如何使用線上申報系統正確申報,以減少疑義及異常情形發生。 縣府政風處暨所屬二十一個政風機構,未來將持續推動宣導活動,並加強未設政風機構之鄉公所陽光法案宣導工作;另外今年度亦接續擴大宣導對象,向各鄉鎮市公所社區發展協會進行利衝法第十四條執行實務重點宣導,希冀各民間團體在與機關為交易或補助行為時能更順利,落實簡政便民之精神。

Read More

一一四年國中教育會考成績公佈 桃園學子多元適性發展表現亮眼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一一四年度國中教育會考於六日上午八時正式開放網路成績查詢並同步寄發國中教育會考成績通知單,考生可至國中教育會考(網址: https://cap.rcpet.edu.tw/)查詢。集體報名之考生成績通知單將由原就讀國民中學轉發,個別報名者則由桃園考區試務會(本市大溪高級中等學校)寄發。考生如未收到成績通知單,應於一一四年六月八日(星期日)至六月九日(星期一)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向桃園考區試務會申請補發。考生成績如有疑義,亦可於上述期間親至桃園考區試務會辦理成績複查申請,需備齊桃園考區一一四年國中教育會考複查成績申請表暨結果通知書、成績通知單正本、申請資格之證明文件正本(如:准考證、國民身分證、健保卡等)及回郵信封(請填妥收信人姓名、地址,並貼足新臺幣三十五元郵票),複查費用為每科新臺幣五十元,採現場繳交方式。 教育局提醒所有考生與家長,免試入學志願選填為一一四年六月二十日(星期五)中午十二時至六月二十六日(星期四)中午十二時止,同時公告學生參加免試入學志願選填之個別序位區間。國中會考成績只占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積分三十三分,志願序占十五分也很重要,請家長及學生參考個人序位區間來選填志願。現階段請詳讀免試入學簡章,與孩子討論生涯方向,並參考學校導師、輔導教師的建議,也請踴躍參加各國中辦理志願選填輔導說明會。 一一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假桃園市中壢商業高級中等學校辦理「一一四學年度桃連區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適性宣導說明會」,由桃園市適性入學宣導團講師提供桃連區免試入學志願選填及升學事項說明及諮詢;亦援例規劃於志願選填期間結合市府一九九九專線,安排十一位適性入學宣導團講師,提供志願選填諮詢服務,一同為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Read More

柴山小獼猴蜷縮淋雨不治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高雄市近日天候不穩、晴雨不定,有山友在柴山登山步道發現一隻被雨淋濕虛弱的幼小獼猴,打電話救援。農業局五日表示,幼猴經保溫仍不治死亡,正由獸醫鑑定死因。 一位經常在柴山登山的山友表示,在柴山登山步道發現一隻被雨淋濕的小獼猴,不知什麼原因蜷縮在步道,雖仍有生命跡象、但一動也不動;因擔心觸法不敢私自移動,立即通報市府救援。救援人員趕到後,將小獼猴用布包裹後放進保溫箱,帶回收容所照顧。 農業局表示,柴山登山步道救援的小獼猴雖經救援人員加強保溫仍不治死亡,目前已送往動物園請求協助鑑定死因。

Read More

蔣萬安證實 輝達就要T17、18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宣布海外總部地址正式選定在台北市士林北投,外界普遍猜測為北士科T17、18,但由於該地已由新光人壽得標地上權,且北市科還有不少塊土地可供選擇,最終落腳何處仍備受關注。不過台北市長蔣萬安五日在議會直言,市府有定期跟輝達開會,「輝達很明確指出就是T17、18」。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陳賢蔚質詢問輝達要來北士科這件事情,到底是否確定了?新光人壽都還沒公布相關事宜,但蔣萬安稱市府都有沙盤推演,那有沒有推演過,什麼時候可以得到新壽正面回應?蔣萬安表示,但是可以跟議員說明,我們有定期跟輝達開會,輝達很明確指出就是T17、18。 由於T17、18地上權案已經由新光人壽得標,陳追問新壽什麼時候可以有比較明朗化方向?蔣萬安回應,現在T17、18的地上權是由新壽取得,市府依照合約,當然有進行過沙盤推演討論與跨局處研究,分析依照合約走,會有哪幾種可能方案。 市府到現在還不知道新壽何時會把資訊對外做說明,擔心會生變。蔣萬安強調,依照地上權合約,新光人壽若來申請變更,市府將依約進行;產發局長陳俊安則補充,到目前為止,新光人壽還沒提出任何相關申請,所以目前依照現有地上權合約進行。

Read More

向綠能光電業者恐嚇勒索 嘉檢聲押2嫌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縣東石鄉近發展魚電共生,光電業者進駐魚塭設置光電設施,疑因村民發起陳情抗議,一名自稱是議員助理的張簡姓男子,以及地方人士王姓男子自稱能夠幫忙協調,向光電業者恐嚇勒索四百萬元,檢方五日訊後認為罪嫌重大,並於當天下午將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 據了解,東石鄉一處魚電共生案場去年起開始施工,疑因卡車及大型機具頻繁出入,附近居民不堪其擾,發起陳情抗議,導致廠商施工受阻,張簡姓男子自稱是議員蔡政宜的助理,與地方人士王姓男子一起向光電廠商勒索四百萬元,恐嚇若沒給可能施工會有困難。 嘉義地檢署檢察官徐鈺婷、呂雅純、江炳勳指揮嘉義市調查站、台南市調查處,四日搜索、傳喚,初查,因綠能業者施工屢屢遭受民眾陳情,張男及王男認為有機可乘,疑似趁機藉勢向綠電業者勒索財物,相關案情尚待進一步釐清。 經檢察官四日深夜訊問完畢,檢方表示,張簡姓男子及王姓男子涉恐嚇取財罪嫌,犯罪嫌疑重大,事證有待釐清,且有滅證及串供之虞,認為有羈押原因及必要,依法聲請羈押,其餘均請回,將持續釐清案情,促進健全綠能產業發展環境。

Read More

國民黨團批南投罷免案涉死亡連署 要求檢調依法偵辦民進黨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針對民進黨發動南投第二選區罷免案,國民黨團五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質疑罷免連署過程中出現「提議人與連署人重複」、「死亡連署」等違法情形,連署份數原不足,疑靠作弊手段才勉強成案,要求檢調比照辦理罷綠團體案之標準,立即查辦民進黨南投縣黨部及主委陳玉玲。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許宇甄指出,民進黨對在野立委發動大罷免,但檢調辦案出現雙重標準,對罷綠委連署案大規模搜索、羈押禁見,對罷藍委團體即便證據確鑿,卻遲遲不辦。許宇甄並揭露,一段影片顯示陳玉玲對支持者宣稱,若出門發生任何事,均為國民黨立委馬文君、游顥指使,藉「民主碰瓷」方式嫁禍國民黨立委。 許宇甄表示,南投罷免案係由民進黨南投縣黨部主導,領銜人為陳玉玲主委的議會公費助理。游顥罷團質疑南投縣選委會審查不公,但依中選會查核,提議人與連署人重複者高達一千五百三十六人,已違反《選罷法》規定。若扣除問題連署,僅剩一萬九千一百四十人,未達二階門檻一萬九千八百三十三人,證明罷團以提議人重複連署、幽靈連署及戶籍異常等違法手段,硬湊成案。 許宇甄批評,罷團不僅未檢討違法行徑,反而惡人先告狀,指控南投縣選委會與公務人員惡意審查與拖延時程,實屬顛倒是非。國民黨立委早於三月二十四日赴北檢控告罷團偽造文書,至今已逾兩月,檢調卻毫無作為;反觀同時期,檢調卻發動搜索國民黨嘉義縣黨部,即便嘉義罷綠案已不成案。 游顥表示,民進黨與陳玉玲等人對罷免程序採取不擇手段行徑,並以鬥爭方式針對國民黨立委。他批評,民進黨高喊罷綠有死亡連署,實則在南投第二選區死亡連署與抄襲名冊情況最嚴重。游顥呼籲南投地檢署勿選擇性辦案,應有一致標準,否則對藍營極度不公。 游顥並指出,陳玉玲甚至教唆支持者圍毆不支持罷免的鄉親,導致社會對民進黨地方公職素質質疑。他形容民進黨已成為「政治模犯生」,要求檢調儘速查明真相,還給南投鄉親公道。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強調,司法應秉持一致原則,現今檢調針對罷綠偵辦時,創設「高核分」制度,誘使調查官大規模查察偽造文書。他質疑,偵辦偽造文書本身無可厚非,問題在於檢調違反程序正義,對罷藍案遲不查辦,對罷綠案則全力追捕,已違反平等原則。 國民黨團提出三項訴求:一、檢調應依法偵辦作弊行為;二、對游顥罷免案涉及五十六份死亡連署,依《選罷法》與《個資法》展開偵辦;三、陳玉玲主委及民進黨議員蔡銘軒應就不實指控,向南投縣政府基層公務人員公開道歉。

Read More

羅智強秀通聯紀錄反駁騷擾指控 批民進黨造謠將依法提告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羅智強遭指控在朝野協商期間以「無聲電話」騷擾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羅智強五日出示通聯紀錄自清,強調在被指控的五月八日及十五日兩日,手機皆無撥號紀錄,痛批民進黨造謠,並表示將持續依法提告。 羅智強日前已對罷免團體提告,求償新台幣一百萬元,此前更宣布已委託律師追加對柯建銘提告,求償金額同為一百萬元。柯建銘則反駁表示,羅智強是使用他人手機撥打,要求其「男子漢敢做敢當」,並強調誣告行為將負有刑責。 羅智強當日上午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成員王鴻薇、徐巧芯陪同下,前往立法院內中華電信服務處調閱個人門號通聯紀錄,並向媒體公開相關資料。 羅智強說明,依據通聯紀錄,五月十五日當天其手機無任何撥號紀錄,前一筆撥出紀錄為五月十三日,下一筆為五月十六日。至於另有政論節目指控五月八日亦曾撥打,通聯紀錄同樣顯示該日並無撥號紀錄,前後分別為五月五日及五月十一日。他強調,自己平時主要以LINE通訊,實際使用手機撥號頻率極低。 羅智強表示,已主動出示完整通聯紀錄自清,呼籲柯建銘應本著「真男人標準」,比照辦理申請個人通聯紀錄對質。他並批評民進黨不應迴避,若堅稱其有以手機撥打電話騷擾,請民進黨繼續造謠,「造謠一個,告一個」,將持續訴諸法律途徑追究責任。

Read More

賴苡任請求罷瑤送件聲請暫時處分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五日裁定,駁回聲請人賴苡任針對立法委員吳思瑤罷免案所提的假處分聲請。本案因罷免案領銜人張克晉於五月一日聲明退出,賴苡任主張備補領銜人應自動遞補,並要求中央選舉委員會受理其連署案,但法院認為聲請人資格不符且受理機關認定錯誤,駁回其聲請。全案可抗告。 藍營發起的吳思瑤罷免案已於今年四月通過提議人門檻,中央選委會依規定通知領銜人張克晉於四月八日領取連署人名冊格式,徵求連署期限至六月七日截止。但張克晉於五月一日公開表示退出,不再履行領銜人義務。賴苡任以罷免案召集人身份聲請假處分,主張備補領銜人應自動遞補,要求中選會在連署期限內受理其提出的連署文件,並續行查對程序。 北高行審理指出,我國公職人員罷免程序分為提議與連署兩階段,連署人數需達原選區選舉人總數百分之十,最終投票則需同意票超過不同意票且達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才能通過。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八十條第三項規定,連署人名冊應向主辦選舉委員會提出,而吳思瑤所屬區域立法委員罷免案的受理機關為台北市選舉委員會,並非中央選委會,聲請人要求中選會受理,是屬於對象認定錯誤。 針對聲請人資格部分,法院強調,賴苡任僅自稱為罷免團體「召集人」,但選罷法並未規範「召集人」角色,且備補領銜人若有資格爭議,應由實際具法律利害關係的備補領銜人提出,而非以召集人身份主張。此外,連署人名冊尚未向主管機關提出,聲請人與中選會間並無具體法律關係爭執,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二百九十八條第二項「防止重大損害或急迫危險」的假處分要件。 最後合議庭裁定,聲請人未釋明適格當事人身份,且誤認受理機關,其聲請於法不合,應予駁回。本案裁定可依法抗告,後續罷免案連署程序將依選罷法規定,由適格領銜人於六月七日前向台北市選委會提出連署名冊,否則將因逾期而終結。 法院特別說明,罷免制度為民主程序重要環節,相關權利應由符合法律規定的主體行使,以確保程序正當性。本案釐清了罷免案連署階段的受理機關與當事人資格要件,為後續類似案件提供重要參考。目前吳思瑤罷免案仍處於連署徵求期,後續發展有待領銜人團隊是否能在期限內完成法定程序。

Read More

臺灣建築師首度參與泰國建築展 國際交流重要里程碑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由泰國皇家建築師協會主辦的國際建築展,近日盛大舉行,吸引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等多國建築師公會共襄盛舉。此次活動不僅是全球建築專業的一場盛會,更標誌著台灣建築師國際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展覽,台灣建築師公會首次正式參與,由台中市建築師公會代表台灣出席並與泰國簽署合作備忘錄,藉此深化雙邊專業合作與交流。當日,由台中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俞承宗率領副理事長及國際事務主委出席簽署儀式,展現台灣建築界積極拓展國際舞台的決心。 隨行團隊亦包括全國建築師公會國際事務主委鄭明裕、前台中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基隆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廉貴晶,以及新北市建築師公會代表黃契介建築師夫婦,不僅悉心安排行程,更展現出台灣建築師團隊的凝聚力與專業精神。此外,此次出訪也獲得建築師周正明的語言協助,讓交流順利進行。 全國建築師公會及各地方公會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並參與國際建築事務,積極宣傳台灣建築師的專業實力,拓展更多合作與發展的可能,讓世界看見台灣建築的多元與創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