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塭仔 溪埔寮 百足真人蜈蚣陣首度進城

「百足真人」蜈蚣陣神童座前備有平版電腦及電風扇。(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向來只在三年一科「西港刈香」亮相出巡的公塭仔溪埔寮「百足真人」蜈蚣陣,成軍逾百年來,十日首度前進台南舊城區的府城,吸引眾多信徒擠爆搶拍。 公塭仔溪埔寮「百足真人」蜈蚣陣進入祀典大天后宮廟埕,吸引眾多信徒擠爆搶拍。(記者陳治交攝) 公塭仔萬安宮與溪埔寮安溪宮合組的「百足真人」蜈蚣陣,向來知名,成軍逾百年,僅在號稱「台灣第一香」三年一科的「西港刈香」亮相出巡,懸掛「特」字號陣頭,獨立出巡,不必和香陣同進退。 公塭仔萬安宮「鎮南聖母」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前夕前往祀典大天后宮參香請火,「鎮南媽」示意「百足真人」蜈蚣陣隨行,廟方不敢大意,日前到西港慶安宮向天上聖母稟報,連續擲出三個聖筊才促成蜈蚣陣首度踏進府城。 蜈蚣陣又稱「蜈蚣坪」或「蜈蚣閣」,長度從三十六節到一○八節不等,行走時猶如百足爬行,又有「百足真人」別稱。 公塭仔溪埔寮「百足真人」蜈蚣陣神童為家族世襲,一代傳一代,早期只有四十二名神童,之後增加到七十名。民國三0年,「百足真人」蜈蚣陣以人力肩扛行走,之後改採拖曳機牽引,每個蜈蚣節裝有輪子,省下不少人力,不過每次出巡總得動員四、五百人,陣容浩大。 公塭仔溪埔寮「百足真人」蜈蚣陣於昨日上午五點三十分進香遶境,先前往安南區海尾朝皇宮,再一路途經海佃路、中華北路、海安路、民族路、永福路、民權路、西門路,進入中西區祀典大天后宮廟埕,接著參與「台江迎神祭」。

Read More

打開表演奇幻箱 台江文化季熱鬧登場

台江文化季開鑼,昨晚安排馬戲團帶來精彩豐富演出,吸引上千人觀賞。(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二0二一台江文化季「台江幻想曲」十日開跑,邀請「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演出《潘朵拉的盒子》為活動揭開序幕,結合特技、高蹺、大環及小丑演出,讓大小朋友看得驚呼連連、如癡如醉,市長黃偉哲也前往和民眾同歡。 台江文化季今年邁入第十二年,今年以「台江幻想曲」為主題,邀請各式各樣團隊演出,希望以宛如打開奇幻箱般的表演,將驚喜帶給觀眾,從四至六月,安排包括戶外大型馬戲團演出、劇場表演、圖書館活動、社區巡演及展覽;五至十二月結合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推出社區音樂會、藝文社團博覽會及大道公遊學等共同逗鬧熱。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江文化季最大特色即是由下而上,不只是表演團體演出,而邀集社區居民、學校學生和廟宇社團共同展演,真正和在地合作。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帶來《潘朵拉的盒子》,當小蜜蜂與美麗的花朵,踩著高蹺出現,讓大小朋友high到最高點;馬戲團副團長陳冠廷說,潘朵拉盒子打開後原是災難,然馬戲團的盒子打開後,卻是無限的驚喜、熱鬧和歡樂。 台江文化季今年端出豐富多樣的表演菜單,有「廟口演藝」系列,包括鶯藝歌劇團、古都木偶戲劇團和清華閣周祐名掌中劇團,另有偶戲、在地培訓演員將踏入社區;戶外部分將帶領社區居民打造「萌生」裝置藝術、駐館團隊結合身障者舞出共融之舞以及漫才短劇、兒童劇及技術劇場人攝影展等,歡迎所有人一起到台江,打開表演奇幻箱。

Read More

台南客家桐花祭 梅嶺飄4月雪

市長黃偉哲推薦梅嶺油桐花美景,邀請民眾上山賞花。(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楠西報導 油桐花是客家聚落的重要意象,每年四、五月是桐花盛開季節,台南市的客家族群雖不多,但楠西區梅嶺風景區近幾年栽植百餘株油桐花,目前已陸續綻放,雪白花蕊飄落如雪。市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十日首次在梅嶺舉辦台南客家桐花祭「桐花之南、梅嶺初放」活動,市長黃偉哲到場體驗,也邀約市民朋友上山賞花,感受客家風情與桐花之美。 黃偉哲表示,在市府的政策推動下,逐漸喚起梅嶺當地客家意識,在地開基伯公廟旁,自發性地種植桐花林一片,集中在福來老梅園一帶,上百株的桐花,因南部氣溫較高,花期普遍比中北部早一個月,自三月中旬起就已見花跡,正陸續綻放中,猶如下起四月雪,可說是全台最早綻放的桐花林。 市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表示,在梅嶺舉辦台南首屆客家桐花祭,主要是梅嶺地區多為日據時期來自桃竹苗地區的島內二次客家移民,推估約七成為客家人,目前部分第三代還會講幾句客家話。尤其,桐花主要分布在台三線桃竹苗沿線,是客家人日據時期重要經濟作物,梅嶺近幾年也栽植油桐花,讓梅嶺在自然美景、豐富生態、美食賞螢之外,還可就近賞油桐花。 梅嶺能飄起四月雪,幕後的重要推手是福來餐廳負責人陳居峰,他表示,母親為楠西鹿陶洋江家古厝的客家人,自己對於梅嶺、客家皆有一分深厚的情感;他自十多年前開始嘗試在梅嶺栽種油桐樹,原本尋找高海拔的原生種,移植到福來老梅園周邊坡地種植,發現生長狀況還不錯,又從中北部的苗圃購入花朵較大的油桐樹,至今已陸續在山坡上種了上百株,有著近七成試種成功率,讓梅嶺近年紛紛飄起了四月雪,和鄰近梅園樹上結實纍纍的青梅相互輝映。 目前梅嶺桐花開花狀況約六、七成,十日有不少遊客走進桐花林,聆聽動人心弦的客家樂音;接下來還有近兩週的花期,遊客可以在賞青梅與點點螢光的同時,一同欣賞油桐花盛開時的花海美景。

Read More

〈 里長放送站 〉柳營區東昇里 楊清風爭設監視器改善路平

東昇里長楊清風建議當地路燈全面更換為LED燈。(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柳營報導 柳營東昇里人口達三千多人,是柳營人口數最多的一里,東昇里長楊清風說,當地路燈應趕快改成LED燈,也建議增設監視器,道路不平的地方施作路平專案,並加強做綠美化設施。 楊清風曾任兩屆東昇村長,縣市合併後,擔任了兩屆的里長,對於地方各項事務都相當熟悉,也常爭取地方建設。 楊清風說,東昇里有一千多戶、三千多人,人口數是各里之冠,監視器是治安維護的基本利器,在科技執法之際更不得忽略,建議在路口增設監視器、維護該區域治安及交通狀況,預防竊案發生,路燈也應全面改做LED燈。 他表示,農路的改善和拓寬也是里民重視的事,畢竟務農的里民多,平時仰賴農路進出做農事,以及利用農路進行農產品的運輸。 楊清風說,東昇里人多,需要綠美化休憩設施,地方會評估合適的地點,請義工協助做綠美化休憩設施,未來也會持續找出更多適合做綠美化的地點。 他指出,面對人口高齡化,各里都在爭取經費設置關懷據點,未來東昇里也會爭取經費設關懷據點,讓長者能到據點互動、聯誼,參加各種健康講座,豐富銀髮族的生活。

Read More

勞工局論壇 談飛輪上斜槓工會

勞工局長王鑫基說明各工會參與弱勢房屋修繕的熱情,讓人感動。   (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白河報導 市府勞工局十日舉辦「百工斜槓、躍動台南」勞工議題論壇,不僅探討工會的發展,也分享南市勞工界率先全國,由發現職災勞工弱勢家庭困境,發起協助房屋修繕,到各工會出錢出力組成「做工行善團」,團隊合作累計一百卅九件弱勢房屋修繕服務案,讓台南成為有情有疼心的「希望家園」,過程中,勞工局居間協力發揮工會的嶄新價值,堪稱全國創舉。 市府勞工局十日舉辦「百工斜槓、躍動台南」勞工議題論壇,與談人和勞工局合照。(記者陳佳伶攝) 論壇在白河關子嶺勞工育樂中心舉辦,安排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就「勞動關係觀察及趨勢」專題演講,講述工會發展、團體協約,爭議處理等,並強調勞動部會繼續致力化解勞資關係歧見。 第二階段談「飛輪上的斜槓工會」,勞工領袖大學九名學員,在雲林科技大學林尚平、李怡慧教授指導下,研究台南市做工行善團助人斜槓的過程,以三個月時間訪談工會代表、受助者、勞工局官員,完成「飛輪上的斜槓工會」研究論文,探討斜槓工會如何創造價值,將公益行善能量影響各角落。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二0一三年,他在發送職災慰問金時,發現職災勞工居住環境惡劣,發起協助房屋修繕行動,各工會熱情自發性參與,讓弱勢勞工獲即時幫助。 隨著需要援助個案增加,工會進而實踐「斜槓」理念增加行善項目,改善弱勢家庭房屋、還到宅義剪、義煮、協助就學、就業,工會間相互交流、學習,能量多元化。 他說,副總統賴清德在擔任台南市長時即號召更多工會共襄盛舉,去年並攜手市長黃偉哲成立「南方治理平台」,將南市「做工行善團」向各縣市推廣,協助更多弱勢。 王鑫基說,「斜槓」是指個人擁有雙重或多重職業,提高自己競爭力;如今台南各工會扮演斜槓工會新角色,由論壇發表研究論文可發現,斜槓工會不再只是幫勞工發聲,透過逐步整合,已進入「飛輪」期,向前穩定造福勞工和大眾;工會成員已體悟出工作的熱情來自「利他」,而非「利己」,才能發揮工會嶄新價值,期許未來能推及全國工會團體響應,造福更多人。

Read More

新營藝術季 古都掌中劇團揭序幕

新營藝術季開幕,市長黃偉哲(右二)到場抽出福袋。(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二0二一新營藝術季十日起登場,在新營文化中心廣場安排古都掌中劇團領銜主演《女豪傑》,做為開幕大戲,文化中心旁綠川廊道有「花鹿路文創市集」,現場相當熱鬧。市長黃偉哲到場和親子同樂,並強調去年底安排在新營辦耶誕點燈、跨年晚會,到現在的新營藝術季舉辦,顯示市府重視大新營區的發展。 文化局長葉澤山說,二0二一新營藝術季十日起登場至五月底,近兩個月結合劇場、影展、講座、畫展,再次帶來「銀齡風潮、在地主張」的藝術浪潮。 民治文化中心科長楊馥菱說,新營藝術季今年已是舉辦第九屆,以「銀齡風潮、在地主張」為主題,呈現溪北地區豐沛的藝文發展能量,以及促進樂齡文化平權的努力,並邀請台南團隊登台獻藝根植在地,新營藝術季成為新營在地年度文化盛事。 新營藝術季開幕,安排掌中戲演出,吸引不少民眾到場欣賞。(記者陳佳伶攝) 新營藝術季開幕大戲,邀請古都掌中劇團在文化中心廣場搭舞台演出《女豪傑》,澎湃聲光效果讓觀眾的心情隨劇情起伏,感受西拉雅族的女力傳奇。 「花鹿路文創市集」,則邀請民眾動手做手工藝,體驗手作的美好;大肆萱羊樂團、赤山表演藝術坊也來快閃演出,讓文化中心既熱鬧又充滿藝文氛圍。 黃偉哲到場和親子們同樂、一起逛市集,開幕日並安排福袋抽獎,為活動帶來高潮,他鼓勵親子一起來欣賞新營藝術季的展演、聽講座,感受藝術美好。

Read More

台江迎神祭遶境 信眾排隊鑽轎腳

鹿耳門天后宮「鹿耳門媽」主帥轎行經各庄頭宮廟,信眾伏地等待「鑽轎腳」。 (鹿耳門天后宮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鹿耳門天后宮「台江迎神祭Ⅲ」十日進入第二天出巡,鹿耳門媽主帥轎行經各庄頭宮廟,總是吸引信徒排隊爭相「鑽轎腳」,文武陣更是賣力演出,讓安南區部落一整天熱鬧滾滾。 有別於第一天跨縣市的「入庄徒步,出庄坐車」,第二天出巡採徒步方式,昨日清晨五時許由中洲寮保安宮出發,途經管寮聖安宮、海寮普陀寺、溪埔寮安溪宮、新吉里保安宮、公親寮清水寺、新寮鎮安宮、布袋嘴寮代天府、總頭寮興安宮、三塊厝大慈宮、新宅濟福寺景德祠、新宅新安宮、舊和順慈安宮、新和順保和宮、陳卿寮保山宮、南路寮保鎮宮、五百戶慈雲宮、溪頂寮代天宮、溪頂寮中安宮、溪頂寮保安宮、溪頂寮福德宮、府安路聖安宮,駐輦什三佃慶興宮。 特殊的是,各部落廟宇之信眾在鹿耳門媽主帥轎行經之處,善男信女扶老攜幼伏地等待「鑽轎腳」,隊伍綿延逾數百公尺之長,相當壯觀。 安南區幅員廣大,居民間多數有著同宗同族的血緣或姻親關係,部落間交誼深厚,「台江迎神祭」出巡遶境各庄頭宮廟,沖天炮、鞭炮、高空煙火齊放,點心供應自是免不了,文武陣更是賣力演出,輸人不輸陣的較勁氣氛濃厚,增加了民俗藝陣的可看性。

Read More

下營茅港媽赴郡會香 500人隨行

下營茅港尾天后宮「赴郡會香」,昨天清晨在點燃起馬炮後正式啟程,有五百信眾隨行。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下營報導 下營區茅港尾天后宮媽「赴郡會香」,昨日清晨五點半起駕,五百人隨香,展開徒步到台南祀典大天后宮會香的行程,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茅港媽、二媽、三媽難得一起出巡,沿路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奉祀軟身媽祖「茅港媽」的下營區茅港尾天后宮,有三百四十三年歷史,在前年恢復中斷一百零一年的「赴郡會香」活動,但去年的「赴郡會香」受到疫情影響被迫取消,今年的會香,則如期在十、十一日舉辦。 下營茅港尾天后宮「赴郡會香」昨天清晨在點燃起馬炮後正式啟程,有五百信眾隨行。(記者林相如攝) 昨天的「赴郡會香」,於清晨在茅港尾天后宮主委馮進士、台南市議員尤榮智、吳通龍、陳秋宏、茅營里長馮朝義等點燃起馬炮後,展開往台南徒步會香的行程,路程約四十公里。 啟程的儀式中,廟方人員將茅港媽開基大媽迎請坐上花車,開基二媽、三媽和「二轉體」造型的千里眼、順風耳將軍,則迎請上神轎,會香更出動儀仗、哨角等隊伍,一路浩浩蕩蕩出行,而因應防疫,隨香總人數控制在五百人以內。 廟方表示,「赴郡會香」起駕後,陸續到麻豆文衡殿、順天宮、善化慶安宮、安定蘇厝真護宮等友宮會香後,往府城前進,晚間則駐蹕祀典大天后宮,明天一早再回駕茅港尾,茅港媽將依古香路,從府城大北門進、從大北門出回鑾。

Read More

白河分局在後壁區新東里活動中心舉行社區治安會議

白河分局長安派出所在後壁區新東里活動中心舉行社區治安會議,分局長陳明宏親自主持。(白河分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白河報導 白河分局長安派出所在後壁區新東里活動中心舉行社區治安會議,分局長陳明宏親自主持,宣導預防犯罪、交通及婦幼安全等議題,也提醒社區長者晨昏外出運動,要穿著亮色衣服、發覺身體不適別勉強開車、切勿酒後駕車。 這場社區治安會議包括民代、里長、警方相關人員都出席,白河分局長陳明宏表示,透過辦理社區治安會議,藉由直接面對面的座談會方式,宣導預防犯罪、交通及婦幼安全等議題,拉進警民距離,期建立治安維護工作的聯絡管道,共同建構社區治安網絡。 警方提醒長者晨昏外出運動,多穿著亮色衣服、如發現身體不適,千萬別勉強開車、也切記不可酒後駕車、以免害人害己,並播放交通及婦幼安全相關影片,宣導預防詐騙、防竊、家庭暴力防治等資訊。

Read More

假日欣賞藝文去!美學館文化中心看表演去

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十一日邀請民管樂團年輕音樂家舉辦胡琴、揚琴「雙闕」聯合音樂會。(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假日欣賞藝文去!台南生活美學館推出「漾彩心境」聯展;台南市民族管絃樂團年輕音樂家劉于菁.林永源舉辦胡琴、揚琴「雙闕」聯合音樂會。 台南生活美學館即日起於第三展覽室推出「漾彩心境」高雄師大美術學系系友會系友聯展,展出的媒材多元,涵蓋版畫、油畫、壓克力彩、水墨、攝影、棉紙撕畫等,每名會員將內心情感在畫作內展現,也希望激勵所有人,不斷尋求、探索自我,展期至二十五日止。 想聽音樂,這裡也有!十一日下午二時三十分於台南文化中心的原生劇場推出「菁音」獨奏家系列,今年由劉于菁.林永源的胡琴、揚琴「雙闕」聯合音樂會打頭陣,希望透過不同風格的樂曲,翻轉聽眾對傳統樂曲印象。提供專業國樂展演平台,文化局推出系列音樂會,邀請成立二十週年的台南市民族管絃樂團年輕音樂家展演。 兩人都是台灣年輕優秀音樂家,畢業南藝大的劉于菁,演奏風格細膩婉轉、柔美內斂,除精通胡琴外,亦曾副修鋼琴、大提琴,另馬頭琴及電腦音樂也擅長;林永源兩度獲得中國揚琴藝術節金獎、全國菁英盃揚琴大賽冠,除揚琴外,並涉獵管絃樂指揮及打擊樂,加深自我藝術廣度。售票請洽兩廳院系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