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重挫443點 跌破10日線

台股二十六日賣壓加重,權值股、高價股及八大類股全面走跌,指數開低走低盤中摜破二萬五千五百點,終場收在二萬五千五百八十點三二點,下挫四百四十三點五三點。(中央社)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股二十六日在電子、傳統產業以及金融股齊跌下,開低走低,終場加權指數大跌四百四十三點五三點、跌幅百分之一點七,收在二萬五千五百八十點三二點,跌破十日線,成交值四千七百九十七點四七億元;台股本週表現虎頭蛇尾,但累計仍小漲一點九五點,週線連五紅。 自營商賣超四十五點二六億元,投信賣超五十四點零八億元,外資及陸資賣超二百五十一點九四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三百五十一點二八億元。 外媒報導,英特爾已與台積電接觸,商討投資生產或合夥事宜。引發市場憂心,衝擊台積電股價下跌二十元,收在一千三百元,市值滑落至三十三點七一兆元,影響大盤一百六十點。 廣達集團旗下達明機器人以每股二百三十八元掛牌上市,盤中最高達四百九十九點五元,收在四百九十三元,大漲二百五十五元。廣達股價力守平盤二百八十五元。 鴻海、台達電、聯發科等權值股收跌,千金高價股中僅穎崴收漲八十五元,其餘千金股皆收跌,整體電子類股指數下挫百分之二。 匯市方面,美國經濟數據優於預期,恐使聯準會降息步調受阻,台灣上演股匯雙殺,新台幣兌美元延續貶勢,摜破三十點五元關卡,收盤收三十點五四五元,再貶一點零七角,匯價連七黑,且為三週以來最低水準,台北及元太外匯市場總成交金額放大至十七點八九五億美元;單週貶值三點二五角,週線終止連二升。 匯銀人士指出,台股創高後,獲利了結賣壓湧現,隨後又有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釋出偏鷹言論,台股下挫,外資、投信同步匯出,均加重台幣貶值壓力。

Read More

巨大強迫勞動?美海關下暫扣令

美國海關指稱巨大公司涉及強迫勞動,針對巨大集團台灣製造據點發布暫扣令。圖為巨大集團旗下品牌捷安特的自行車。(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針對巨大台灣製造據點發布暫扣令,暫停輸美自行車、自行車零件及配件。巨大二十五日表示,這是第一次遇到暫扣令,CBP近年從未到巨大工廠看過,也沒發文或聯繫過巨大,只因懷疑就直接發布暫扣令,非常不公平,已委請律師向CBP申訴。 CBP二十四日針對自行車品牌「捷安特」製造商巨大公司的自行車、自行車零組件發布暫扣令,巨大公司可以選擇銷毀,或證明貨物可入境。根據CBP網站,在針對巨大的調查中,依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框架,確認五項強迫勞動指標,包括濫用弱勢處境、苛刻的工作與生活條件、債務束縛、扣留工資、超時工作。巨大凌晨發布訊息表示,爭取撤銷暫扣令並啟動應變方案,積極釐清事實。 對此,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後續將與勞動部合作,普遍性檢視所有產業情況,保障員工安全。事發後已和勞動部溝通,未來若有類似案子,都會協助企業,至於巨大個案部分,業者也與貿易署長劉威廉聯絡,他們認為有說明必要,經濟部會代為聯繫美方,讓業者有說明機會。 外界關注也此事是否為美國對台灣的貿易制裁新手段?台經院表示,應屬個案,但其他廠商應趁此機會,儘速檢視對勞工的權益落實。 勞工團體則表示,這是台灣首次有企業被CBP指控涉及強迫勞動重大事件,籲政府提出政策與立法時程,引導企業強化預防強迫勞動風險能力。

Read More

台經院上修景氣預測 GDP可望衝5%

台經院二十五日發布八月產業測驗點調查結果,製造業連兩個月呈現上揚態勢。圖為台北光華商場人潮。(中央社)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經院二十五日發布八月三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製造業連續兩個月走揚。台經院分析,今年以來影響製造業的關稅、匯率及大陸產能過剩等三大變數衝擊減退,廠商展望未再下滑;加上人工智慧(AI)需求續熱,可望帶動今年經濟成長率挑戰百分之五。 台經院發布產業測驗點調查結果,八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八十八點八八點,月增一點七九點,連兩個月上揚。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上半年美國關稅、新台幣匯率升值及大陸產能過剩(內捲)三大因素,衝擊製造業表現;但隨著美國關稅政策逐漸明朗,新台幣匯率走貶,以及大陸推出政策解決產能過剩問題,製造業廠商近幾個月對景氣看法轉好。 台經院長張建一表示,主計總處、央行最新經濟預測,對今年經濟成長率看法都在百分之四以上,主因是AI需求比預期樂觀;接下來的普發現金一萬元,也可挹注內需,對經濟成長率貢獻落在零點四至零點四五個百分點之間。今年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四點五沒問題,有機會挑戰百分之五。 近期台股強勢攻高,闖過二萬六千點大關。張建一直言,主要是AI相關類股帶動,特別是台積電;雖然美國先前釋出消息,未來將與台灣達成重大協定,內容如何還不知道;如果關稅發展往正面方向走,廠商對於景氣未來看法、投資布局會比較明確。 張建一提醒,產業表現依舊分歧,AI相關出口續強,傳產相對疲弱。孫明德也說,今年台灣出口一支獨秀,台美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美國是台灣最主要出口市場,也成為與美談判的風險。

Read More

中山大學AI監測 揭文蛤求生祕技

文蛤水管伸出外殼外露是應對環境壓力的反應。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中山大學跨領域研究團隊觀察到台灣文蛤在鹽度溫度變化時,會改變水管活動、鑽出底泥,甚至在池底「走路」,試圖逃離不利環境。這些行為模式經量化分析後,不僅揭示文蛤如何面對環境壓力,也為文蛤養殖業找到新的警示線索。 文蛤養殖是西南沿海重要產業。但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極端高溫與暴雨頻傳,常導致水質惡化、缺氧和大規模死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中山大學海科系博士生徐聖翔(右二)及教授劉莉蓮(右一),攜手資訊工程學系博士生慕艾力(左二)及教授黃英哲(左一)共同研究智慧監測文蛤逃生行為。 (記者王正平翻攝)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博士生徐聖翔及教授劉莉蓮,攜手資訊工程學系博士生慕艾力及教授黃英哲組成研究團隊,將文蛤的行為劃分為水管伸出且殼埋藏、水管縮回且殼埋藏、水管伸出且殼外露,以及水管縮回且殼外露四種狀態,並設計行為觀測實驗,探討牠們在不同逆境下的行為策略。 結果顯示,在鹽度驟降至六psu(每公升水公克鹽量)的低鹽環境下,文蛤會關閉水管、加深埋藏,像是把自己「藏起來」以抵禦滲透壓失衡;而當溫度升至攝氏三十二至三十六時,文蛤反而會增加水管活動,反映出代謝需求上升。一旦高溫超過攝氏三十六,多數個體會急速鑽出底泥,甚至在池底表面大幅移動,最終死亡率也明顯升高。 這些行為模式與漁民口中的「翹角」(鑽出底泥)或是「走路」經驗相符。結果證實,文蛤的行為比體重變化更能反映早期壓力,監測行為可在問題惡化前及早預警並介入管理。 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影像辨識系統,將文蛤的細微行為即時轉化為數據,蒐集分析七千八百六十張文蛤在一般環境與逆境下的影像,以此訓練YOLO深度學習模型,自動辨識文蛤的露殼與水管活動,準確率九成七以上。 這項智慧監測與養殖技術曾成功應用於白蝦養殖,於二0二一年起陸續獲得科技部未來科技獎、國家新創∕精進獎、國際APICTA Award等;近期更獲資策會與資訊軟體協會合辦的二0二五「A* Awards 金仝獎」肯定。 研究團隊表示,下一步將把此自動辨識系統推向戶外養殖池,並結合水質感測器,朝建立即時預警平台邁進。此成果不僅有望於協助台灣文蛤產業因應氣候挑戰,也為全球貝類水產養殖提供新的監測模式。該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水產養殖工程》。

Read More

堰塞湖蓄水量剩15% 紅色警戒未解除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林保署花蓮分署二十五日出動空拍機拍攝畫面,評估壩體已降低一百零四公尺,蓄水量剩百分之十五,暫時不會有致災洪水,但紅色警戒尚未解除。 (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中央社)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林保署花蓮分署二十五日出動空拍機拍攝,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體已降低一百零四公尺,蓄水量剩百分之十五,暫時不會有致災洪水,但紅色警戒尚未解除。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中長期應妥善排出剩餘水量。農業部指出,方案有二,包含沿著溪床開便道至堰塞湖,將土石運送下來,但這需要非汛期才能執行,且要三個月時間;若堰塞湖風險降低,也可考慮建梳子壩攔截砂石,近日將儘速決定。 林保署花蓮分署上午九時許出動空拍機拍攝,經計算堰塞湖蓄水量已從九千一百萬立方公尺降到一千三百萬立方公尺,紅色警戒仍須視天候情況,研判殘餘壩體、水量及河道土砂狀況等綜合條件評估安全無虞才可解除。 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說,警報解除前持續監控回報壩體狀況,建議民眾白天可回家清理家園,晚上須回收容處所,避免靠近河道確保安全。 二十五日上午陽光露臉雨勢暫歇,光復地區居民穿著雨鞋返回家園清掃。 (中央社) 卓榮泰在行政院會指示,農業部應儘速評估並規劃未來中長程計畫,妥善排出堰塞湖剩餘水量,減少水壓對壩體的影響;在尚未完全處置完成前,也要更新各種可能情境模擬狀況,動態調整警戒與應變機制,強化預警系統,適時啟動必要預防性撤離工作,減低災害發生。   花蓮光復鄉民宅、店家遭泥水淹沒,市區二十五日仍有多處道路充滿泥濘。 (中央社) 對於解方,林保署長林華慶表示,中期方案是順著溪床開便道抵達堰塞湖,將土石運送下來,但這需要非汛期才能執行,且需時三個月;倘若堰塞湖風險降低,也可考慮建梳子壩攔截土石,不要同時間往下流,近日將盡快做出決定。

Read More

光復勘災 賴特許國軍入私宅助清淤

  總統賴清德(前右)二十五日前往光復鄉慰勉救災國軍。 (中央社)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災情第三天,總統賴清德二十五日視察馬太鞍教會收容所,允諾災民可就近找旅宿,費用由中央來付;馬太鞍溪橋重建經費,中央也會負責。賴清德表示,授權國防部與地方取得共識,可進入民眾家中協助清理家園。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二十五日召開第二次工作會報,總協調官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表示,中央已動員消防人車超過七百七十人次以上全力搜救,截至二十五日中午十二時三十分統計死亡十四人、失聯三十四人、救出人數六百三十三人。 賴清德下午到花蓮關心光復地區堰塞湖溢流災情,臨時增加至馬太鞍教會收容所關心災民。他表示,「若認為住在這裡不方便,可以找民宿、旅館住,錢由中央來付」,現場責成賴建信建立機制。 賴清德也提到,馬太鞍溪橋被沖斷,要求交通部一個月內搭建便橋,陸續完成鋼構便橋及永久性橋梁,現場允諾未來新馬太鞍溪橋所需二十四點五億元經費,同樣由中央來負責。 賴清德強調,目前許多家庭無力整理,過去國軍嚴禁進入私人屋宅;但此次特別授權國防部與縣府取得共識,可進入民眾屋內協助搬運及清除。如果需要人力,國軍可繼續增加,器具也可全力投入。 他並要求水利署在一個月內把馬太鞍溪堤防修復完成,農曆年前務必完成堤防加固工程,明年四月汛期前完成永久性堤防。

Read More

美智庫印太安全研究所訪團拜會 江啟臣:除區域合作 盼關稅雙贏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右四)二十五日接見「哥倫比亞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前主席培瑞茲參議員訪問團」。(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美國智庫印太安全研究所訪團二十五日拜會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江啟臣強調,台美除了在國防與安全領域合作外,當前最關鍵的是關稅談判,希望能達到雙贏結論,建立自由、公平與互惠的貿易關係。 訪團由印太安全研究所主席、美國國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率領,並與跨黨派立委交流。 江啟臣致詞指出,該研究所由「二0四九計畫研究所」更名,凸顯印太區域戰略情勢複雜化,也展現對區域安全的重視,感謝訪團長期支持深化台美關係。他表示,台灣位處西太平洋第一島鏈,深知戰略地位重要,也會持續與美國及區域夥伴合作,面對挑戰與威脅。 江啟臣說,台灣在全球供應鏈尤其是半導體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未來不僅晶片製造,其他高效組裝產業也將更受重視。基於地緣政治及產業鏈的重要性,台灣是美國國際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夥伴。政府已宣布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三,並期盼在二0三0年前達到百分之五。他呼籲朝野攜手,對任何有助於提升防衛力量的政策或採購進行良好溝通與決策。 江啟臣並表示,台灣期盼能被納入更多區域安全對話及國際組織,讓台灣聲音被國際聽見,對全球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薛瑞福則肯定台灣在國際事務中展現責任感,並期待台美貿易協定能儘速推動,雙邊合作不斷深化。 江啟臣下午在則立法院接見哥倫比亞參議員培瑞茲率領的訪問團,強調雙方共享自由、民主、人權價值,為未來合作奠定基礎,並期盼持續拓展經貿交流。

Read More

韓國瑜訪日晤麻生 關切花蓮災情

  立法院長韓國瑜二十五日率跨黨派立委訪問東京,僑胞到機場揮舞國旗迎接。(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法院長韓國瑜二十五日率團前往日本自民黨總部,會晤自民黨最高顧問、前首相麻生太郎等人,雙方並就體育合作、少子化與高齡化、區域安全及政黨政治等議題交換意見。麻生並就花蓮災情,向台灣人民表達慰問。 韓國瑜致詞時,感謝麻生及自民黨議員熱情接待。他表示,此次立法院三大黨團均派員參與,展現國會外交的團結一致;目前立法院一百一十三席中已有八十四位委員加入「台日交流聯誼會」,成為院內最大跨黨派國會平台。 韓國瑜指出,立法院長需兼顧行政監督、立法推動及黨團平衡,亦肩負推動國會外交使命。未來將持續深化台日民主、經濟及文化交流,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穩定。三黨立委洪孟楷、黃珊珊及何欣純亦致詞感謝日方接待,並盼深化雙邊國會友誼。雙方並就體育合作、少子化與高齡化、區域安全及政黨政治等議題交換意見,會晤歷時一小時,在互贈紀念品與合影後圓滿結束。

Read More

高雄榮總兩位醫師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高雄榮總崔冠濠教授與李佳榮副教授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美國史丹佛大學近日公布最新2025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在全世界超過八百萬名科學家中脫穎而出的名單裡,高雄榮民總醫院再傳捷報——婦女醫學部的崔冠濠教授與李佳榮副教授同時入選, 可謂雙星齊耀。 這份榜單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重要指標,依據Scopus資料庫進行科學量化分析,透過各項關鍵指標,嚴謹遴選具長期影響力與卓越貢獻的學者,今年台灣共有1,470位科學家入榜,其中398位來自臨床醫學領域。崔冠濠教授與李佳榮副教授雙雙入列,肯定個人學術成果,更象徵高雄榮總在婦女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上已邁向國際領先水準。 崔冠濠教授長年專注於生殖醫學,特別在試管嬰兒技術領域成就卓越,深受南台灣患者信賴,他不僅在臨床治療上表現優異,也透過持續研究為國際婦女健康與不孕症治療奠定重要基礎。李佳榮副教授則以粒線體功能異常與代謝疾病為主要研究,其成果對婦女健康及相關疾病的理解與治療具有重大意義,更持續推動跨領域研究合作,展現出卓越的學術影響力。 高雄榮總院長陳金順院長表示,這份榮耀不僅屬於兩位學者,更是全院研究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高雄榮總長期致力於醫學研究的發展,並鼓勵跨領域合作與國際交流,希望透過這些努力,提升醫院的學術能量,更能將研究成果落實於臨床應用,造福廣大病患。

Read More

校園濫訴受矚 教育部:開放態度傾聽教師心聲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到教育部門口陳情。(記者王誌成攝)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二十五日舉行記者會或直接到教育部門口陳情,呼籲政府正視中小學校園濫訴、行政負擔等亂象,尊重教育專業價值。教育部則回應,將以開放態度傾聽教師心聲,保障教師的權益。 教育部以部長鄭英耀的名義發布新聞稿強調,絕對會重視並理解第一線教師面臨的挑戰,任何制度的設計與調整都會回應現場需求,並以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不會迴避問題,將持續以開放態度傾聽教師與教育團體的聲音,成為全國教師最有力的後盾。 針對校事會議造成的濫訴情況,鄭英耀表示,已邀集法制專家、地方政府及相關團體共同研議,加速完成相關修正,讓教師能安心教學、學生專心學習。鄭英耀強調,教育部的立場與教師一致,就是要建立合理、健全的制度,讓專業能獲得尊重。 另,為維護教學秩序與教師專業,鄭英耀說,教育部訂有「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明確教師管教目的、原則及依法可採取的措施,並新增必要情況下的「阻卻違法」事由,保障教師在正當管教或維持秩序時不會受到懲處。 對於行政負擔的議題,鄭英耀指出,已推動多項行政減量措施,自一一四年起取消地方政府統合視導,簡化計畫申請及成果填報流程,以線上系統取代紙本作業,並補助學校增置專任或兼任人力,分擔行政工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