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陸港澳風險大增 政院:將討論公務員赴港規範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港版國安法施行細則公布,台灣人未來前往香港的風險引發討論。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九日表示政府討論是否進一步提醒或規範公務員赴港事項;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也呼籲,民代赴中事前應申請,事後應通報,也應對外公開考察報告。  港府公布港版國安法施行細則,部分內容涉及台灣。在行政院會會後記者會媒體詢問政府是否會限制公務員前往香港。丁怡銘表示,公務員到港或大陸本來就有內部規定,而在港版國安法訂定之後,政府將討論是否進一步提醒或規範相關措施。  丁怡銘也表示,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已經成立,並展開個案協處工作,相信在台灣的香港人有些已經受到協助;但是政府並不會公布相關資訊,以免影響他們的生活。  公督盟憂心未來台灣的地方民代赴中、港,恐面臨盤查,被迫要求提供資料,成為國安漏洞,台灣民主防禦機制瞬間面臨極大威脅,執行長張宏林等人呼籲,直轄市、縣市的議長和副議長,以及議員赴中,事前應申請,事後應通報,考察報告應公開日期、地點及考察結論與建議。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陸委會九日表示,港區國安法及其第四十三條實施細則已分別實施,且其條文內容模糊不清、浮濫,對國人赴陸港澳等風險大增,呼籲國人審慎評估前往或過境陸港澳行程。  港台關係陷入低潮,陸委會香港辦事處(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是否有撤館的可能。邱垂正表示,駐港機構不會主動撤離,會在當地確保在港國人的安全以及持續維護台港雙方民眾的權益福祉,「會努力到最後一分一秒」。

Read More

首屆校園禮賓親善大使 選拔開跑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由中國文化大學與國際禮賓親善協會共同主辦「二0二0國際禮賓親善大使」選拔活動,即日起活動採線上報名至七月二十日止,最後八月二十二日舞台總決賽,歡迎年滿十八歲之在學學生踴躍報名。  首屆全台校園禮賓親善大使選拔,目前已有十二所大學、研究所同學報名。國際禮賓協會理事長童柏壽表示,相當鼓勵同學們參與這項優質的選拔活動,進入最終決選培訓營者,有長達五天免費的專業訓練,包含「美姿美儀」邀請名模姚采穎教學、「侍酒禮儀」新世紀管理學院院長舒程老師親授、「國際禮儀」、「危機處理」、「舞台魅力」展現等相關課程的學習。

Read More

吳介民:國安法是柏林圍牆 斷港與民主國家聯繫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港區國安法日前施行,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九日說,此法是遮羞布與柏林圍牆,目的是在香港建立一套讓中共為所欲為的政治壓迫制度,並斷絕香港與民主國家的聯繫,「下一步大家要擔心,中國將明確劍指台灣」。  民間團體「經濟民主連合」、「台灣人權促進會」、「香港邊城青年」、「民間司改會」等單位,在東吳大學城區部舉辦「港版國安,點解不安?台港局勢與人道救援的現況與展望」論壇。  吳介民在論壇上發表看法時說,他非常不同意用「一部法律」的觀點來看待港區國安法,因為這是一部以法律作為論述的「遮羞布」,背後就是中國硬要在香港設立一套為所欲為的政治壓迫制度;在經濟制度上,中國將香港視為「境外」,但政治層面上,中國則視香港為「境內」。  吳介民表示,這部國安法是封閉性的壓迫體制,中國正在破壞、拿掉香港的「彈性身分」,使香港不再具有伸縮自由的境外、境內空間,對中國的經濟是有損失的;但如果從中共政權存續看,此舉讓香港不再是國際民主力量進入中國的破口,並阻絕香港成為與國際連結的窗口。  針對未來局勢發展,吳介民預測,不管中國統治者心裡怎麼想,但合理推論中國政府、習近平政權,可能在計算準備打一場美國、中國的持久對抗;他指出,中國的未來發展可能會因美中對抗,而往新冷戰的方向前進,或是走向另一條納粹的侵略道路。

Read More

國五連假通行費漲10倍?由高公局評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國五在端午連假期間連塞逾三十小時,引發民怨載道,學者九日建議「以價制量」,把連假通行費提高至十倍,以達到分流效果。對此,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分流措施包括費率、高乘載等等手段,將由高公局做最後評估,再在中秋連假調整疏運措施。  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理事長林良泰表示,要解決國道壅塞,就必須分散車流,差別費率是分流方法之一,但目前通行費率依法規只能增至兩倍,以雪山隧道為例,即時提高到兩倍,也僅只一百元,達不到效果,因此,建議修法提高上限到十倍,才能產生改走替代道路的誘因。  同時,林良泰表示,除了費率調整,也可透過坪林、石碇交流道匝道封閉的措施,免車流匯入主線的干擾,同時搭配大客車優先通行措施,不僅可以確保主線的交通順暢,同時也有助於鼓勵公共運具的使用。  由於調高十倍通行費率,被批是「懲罰宜蘭通勤工作者」,對此,林佳龍表示,林佳龍下午視察郵局開賣三倍券銷售演練時受訪表示,專家學者所提的差別費率是政策工具,過去雖然用過,但效果不是那麼大,不過把費率拉大是否就能達到效果,高公局會在做最後評估,但也不一定會調高十倍,這只是方法之一。  林佳龍表示,高速公路疏導措施以減量跟分流為主,費率、高乘載及路線管理等等,都是可能方法,高公局會根據大數據跟學者專家建議,在中秋連假作調整疏運措施。  高公局也表示,有關國五通行費提高十倍以上,以抑制過量之交通需求方案,尚涉及修法以及需有符合社會大眾期待接受之配套作法才具可行性,目前尚無該項措施規劃。

Read More

末代試委?被提名人:認同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立法院臨時會九日舉行全院委員會,對考試委員被提名人進行審查詢問。談及對未來考試院的看法,試委被提名人陳錦生等人認為,考試院如何轉型,尊重立法院和民意的決定。  立法院臨時會全院委員會議程安排,由各黨團立委依比例推派人選,對考試院試委被提名人中的陳錦生、吳新興、楊雅惠、王秀紅提出詢問。  幾位試委被提名人被詢問前,先做口頭說明表達個人對未來考試院的一些看法。  陳錦生指出,考試制度是目前最公平的制度之一。至於考試院如何轉型,尊重立法院和民意的決定,但考試制度的獨立精神應該保留,不受行政單位或任何黨派的影響。  王秀紅表示,有關廢考試院的主張,這是長期以來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如果立法院依權責提出修憲,她個人絕對尊重與支持。  包括台灣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國民黨立委林思銘、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提出詢問時,都請試委被提名人回答,是否認同「末代考試委員」的說法?  陳錦生說,「末代考試委員,我是認同。」但是考試制度的中立性和公平性要保存;至於考試院在不在,尊重立法院的決定;吳新興說,「如果是立法院和全體國民決定,我們就配合;楊雅惠說,到底是不是末代試委,這涉及修憲和立法院的決定。」

Read More

六月賦稅收入 年減逾5成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財政部九日公布六月全國賦稅收入二千二百零二億元,受綜所稅退稅提前影響,年減百分之五十四點三;累計上半年實徵淨額則為九千六百八十一億元,年減三千九百七十六億元,衰退百分之二十九點一,主要是營所稅與綜所稅減少逾千億元所致。  以六月各項稅收與去年同月相比,綜所稅減少一千八百零五億元,營所稅減少八百五十九億元,營業稅減少五十二億元較多,不過證交稅則增加六十四億元。  去年同期相比,營所稅減少二千四百三十三億元,綜所稅減少一千七百四十五億元,不過,證交稅增加一百九十九億元。

Read More

外交部:台灣及索馬利蘭駐處將擇機同時揭牌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台灣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外交部九日說,待相關國際航班恢復、考量各國防疫措施,以及索國代表抵台後,雙方將擇適當時機為雙邊駐處同時揭牌。  外交部宣布,台灣與索馬利蘭二月議定互設具官方性質的代表處,名稱分別為「台灣代表處」及「索馬利蘭代表處」。  至於索國代表何時抵台履新、雙邊代表處何時正式開始運作,亞西及非洲司司長楊心怡表示,台索雙方保持密切聯繫,自杜拜飛往索國的航線尚未恢復,此外還有疫情及各國防疫考量,待索國代表抵台後,雙方將擇適當時機,為雙邊駐處同時揭牌。  楊心怡也提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邦是台灣旅客轉機及旅遊、洽商熱門地點,阿聯酋航空六月十七日已恢復杜拜和台北間航班;杜拜邦政府公告,七月七日起,含台灣籍在內的國際旅客可透過阿聯酋航空公司網站申請入境杜拜簽證。

Read More

港版國安法如柏林圍牆 吳介民:下一步劍指台灣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港區國安法日前施行,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九日說,此法是遮羞布與柏林圍牆,目的是在香港建立一套讓中共為所欲為的政治壓迫制度,並斷絕香港與民主國家的聯繫,「下一步大家要擔心,中國將明確劍指台灣」。  民間團體「經濟民主連合」、「台灣人權促進會」、「香港邊城青年」、「民間司改會」等單位,在東吳大學城區部舉辦「港版國安,點解不安?台港局勢與人道救援的現況與展望」論壇。  吳介民在論壇上發表看法時說,他非常不同意用「一部法律」的觀點來看待港區國安法,因為這是一部以法律作為論述的「遮羞布」,背後就是中國硬要在香港設立一套為所欲為的政治壓迫制度;在經濟制度上,中國將香港視為「境外」,但政治層面上,中國則視香港為「境內」。  吳介民表示,這部國安法是封閉性的壓迫體制,中國正在破壞、拿掉香港的「彈性身分」,使香港不再具有伸縮自由的境外、境內空間,對中國的經濟是有損失的;但如果從中共政權存續看,此舉讓香港不再是國際民主力量進入中國的破口,並阻絕香港成為與國際連結的窗口。  針對未來局勢發展,吳介民預測,不管中國統治者心裡怎麼想,但合理推論中國政府、習近平政權,可能在計算準備打一場美國、中國的持久對抗;他指出,中國的未來發展可能會因美中對抗,而往新冷戰的方向前進,或是走向另一條納粹的侵略道路。

Read More

改善城鄉差距 交部:42億發展智慧運輸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交通部九日在行政院會報告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案,預定從民國一一0年到一一三年投入新台幣四十二億餘元推動第二期智慧運輸計畫,行政院長蘇貞昌裁示,運用智慧運輸解決城鄉差距最後一哩路。  交通部上午在行政院會報告第二期「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一百一十年到一百一十三年)」,將投入四十二點八七億元,致力將智慧交通數據技術與服務就定位,著重發展國家核心路網數位基礎建設,並導入跨運具整合、運具共享,與世界智慧交通新科技接軌,打造創新交通科技實驗場域。此外,對於偏鄉與弱勢使用者,新一期計畫要將成功服務模式擴散加乘,使更多民眾受惠。  蘇貞昌表示,今天台灣城鄉差距、貧富懸殊,應運用智慧運輸,並設計、分配且聯繫好,使最偏鄉、窮苦、弱勢的民眾能有回家的最後一哩路。   蘇揆指出,智慧運輸是推動城市數位轉型、奠定智慧城市的重要根基,本計畫推動迄今,已建立良好的跨部會及中央與地方合作推動機制,多個縣市幹道號誌智慧化,縮短行車時間最高達三成,於交通事故熱點導入人工智慧,減少路口肇事率約四成三。  此外,也陸續在桃園、新竹等多個城市,進行自駕車測試,不但提升交通安全、便利偏鄉交通,也促進國內智慧運輸產業技術創新升級,近幾年也在國際智慧運輸世界大會上屢屢獲獎,值得肯定。

Read More

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成大梁永成等10人獲殊榮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九日公布「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得獎名單,包括成大物理系副教授梁永成等十人,在九十位學界菁英中脫穎而出。每名得獎者可獲頒獎金新台幣二十萬元、研究獎助費三十萬元及獎牌一面。  在這次獲獎者中,共有十名年輕學者獲獎,包括數理科學組四名、生命科學組二名,及人文社會科學組四名。其中,有五位來自中研院院,分別為統計科學研究所黃彥棕副研究員、資訊科學研究所鐘楷閔研究員、生物化學研究所姚季光副研究員、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張雅貞副研究員、歷史語言研究所劉欣寧助研究員。  另外,獲獎者還包括成功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梁永成、台灣大學化學系副教授詹益慈、中正大學哲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何宗興、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暨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張葶葶、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彭松嶽。  年僅三十八歲的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鐘楷閔,是這屆最年輕的得獎人,專長領域為密碼學、複雜度理論與量子理論,他透過平行運算程式及搭配的編譯程式大幅提升密碼演算法運算速度,兼具理論及實務貢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