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臺日十校聯合研討會海大登場深入交流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第4屆USTP x SixERS 臺日聯合研討會10月24日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畢東江演講廳舉行,聚焦「全球永續發展與綠色科技」和「醫療保健和生物技術的未來趨勢」兩大關鍵主題,來自臺灣與日本的多位學者線上線下一同共襄盛舉。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University System of Taipei, USTP)的成員包含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今年由海洋大學擔任輪值學校。日本國立大學六校聯盟(The Consortium of Six National University in Japan, SixERS)的成員則包含千葉大學、新潟大學、金澤大學、岡山大學、長崎大學與熊本大學。臺北聯合大學系統(USTP)和日本國立大學六校聯盟(SixERS)於2020年簽署合作備忘錄,承諾將結合臺灣和日本共十所傑出高等教育機構的教育和研究優勢,共同推進人才交流與學術合作。 海大許泰文校長作為輪值代表在開場致詞時表示,在這個全球永續發展與綠色科技成為關鍵的時代,必須勇敢迎接這些挑戰,並透過研究合作與交流,促進領域的發展,為全球社會尋找解決方案並做出貢獻。來自日本岡山大學的SixERS主席鈴木孝義(Takayoshi Suzuki)副校長也代表聯盟致詞,並期待兩個聯盟之間的關係更加牢固。此外,上屆主辦學校臺北醫學大學的吳麥斯校長也應邀致詞,強調此次研討會的重要性。 USTP x SixERS 臺日聯合研討會為聯盟的年度盛事,本次講者陣容十分堅強,透過現場及線上即時的發表,分享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全球永續發展與綠色科技議題,第一場由北醫林良宗副國際長主持,海大關百宸副教授、千葉大學秋田典子(Noriko Akita) 教授及臺北大學Chantalle Rietdijk 助理教授演講;第二場由海大國際處國際學生事務組李柏蒼組長主持,長崎大學河邊玲 (Ryo Kawabe)教授及金澤大學Aida Mammadova副教授演講,充分探討有關海洋再生能源、綠色科技及創新抗災技術的應用,並為邁向永續未來提供了許多方法。 此外,北大韋岱思國際長、北科大國際處國際合作組羅元隆組長、海大顧承宇副校長、國際處邱品文組長、張文寧組長及北聯大系統的同仁們也都熱情參與本次聯合研討會。另,正巧於海大進行菲律賓假日學校(International Ocean Camp)活動的CSU、UPV、BPSU、PUP及MSUN的5間姊妹校18位師生,以及臺北醫學大學新南向專班的研究員也帶著21位學生也特地來參加這次研討會,顯見本研討會的重要性。USTP 和 SixERS 將持續深化及拓展聯盟的夥伴關係,致力於富有創造力與韌性的交流合作,第五屆會議預計交棒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與岡山大學共同籌辦。

Read More

太平船務首兩艘1.4萬TEULNG雙燃料貨櫃船命名交付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太平船務(PIL)首兩艘1.4萬TEULNG雙燃料貨櫃船-"鷹城"(Kota Eagle)和"翠城"(Kota Emerald)輪上週在大陸﹁中國船舶集團﹂(CSSC)江南造船廠命名交付,除象徵該公司船隊中的最大型船舶正式投入使用,更是其向綠色航運轉型的重要里程碑。(見圖) "鷹城"輪和"翠城"輪係太平船務船隊四艘最大船舶中的前兩艘,作為該公司船隊更新計畫的一部分交付。Kota Eagle 由淡馬錫控股首席執行長 Dilhan Pillay 夫人 Chan Su-Shan 命名,Kota Emerald 由太平船務執行主席 SS Teo 夫人 Liza Teo 命名。交付後,Kota Eagle 和 Kota Emerald 將部署在太平船務的西海岸中南美洲航線2上。 太平船務執行主席張松聲在命名儀式上表示,這次命名儀式對該公司來說意義非凡,因為這是公司重組後訂造的首批新船,不僅是對太平船務過去不斷挑戰和堅持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堅定信心。太平船務首席執行長高瑞澤稱,這批使用LNG燃料的新船,是PIL船隊現代化更新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的重要舉措。 據稱,LNG作為一種清潔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大幅減少,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不斷收緊的環保法規,太平船務在LNG雙燃料船舶上的投入,無疑是對未來市場的預判和前瞻佈局。技術創新:智慧化與自動化的融合"鷹城"輪和"翠城"輪不僅在燃料上體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還在設計上融入了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等先進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船舶操作的自動化程度,還顯著提升船員的工作效率。這兩艘船還配備了大量冷櫃專用電源插座,以靈活裝載更多冷櫃,滿足拉美冷藏市場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其紅色船體,品牌煥新的象徵除了技術和環保的突破,太平船務還在品牌形象上進行了大膽的革新。此次交付的"鷹城"輪和"翠城"輪,船體改成了充滿活力的紅色,象徵其"以人為本",積極滿足客戶需求的熱情和決心。以此為契機,太平船務訂造的新船都將採用紅色船體,並計畫逐步將現有船舶的船體從黑色改為紅色。此一舉措,不僅是對品牌形象的提升,更是對企業文化的深度詮釋。 太平船務船隊佈局另訂造的十一艘LNG雙燃料貨櫃船,包括兩艘1.4萬TEU姐妹船、四艘八千TEU和五艘1.3萬TEU船,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步交付。

Read More

中裕國際物流召開AEO資格認證啟始會議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中裕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於113年10月24日召開安全認證優質企業(下稱AEO)認證啟始會議及商業夥伴大會,宣示取得AEO資格的決心,並邀請該關AEO驗證小組到場見證。 基隆關進一步提到,中裕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國際海、空運及內陸的貨運承攬管理。為符合世界關務組織(WCO)所定全球貿易安全與便捷標準架構(SAFE Framework)規範,積極申請加入AEO行列,有助於完善各項安全機制,提升整體企業形象及貿易競爭力。 基隆關說明,AEO制度旨在建立海關與企業間夥伴關係,透過全面檢視、精進企業作業程序與安全風險預防對策,強化整體供應鏈安全機制,使貨物能於安全便捷環境下快速通關。經過認證合格業者,貨物出口至與我國簽署AEO相互承認協議國家,如美國、新加坡、以色列、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日本、紐西蘭及瓜地馬拉等國,均可享有與該國AEO業者同等進口通關優惠。 基隆關指出,目前經該關完成驗證並取得AEO資格廠商已達98家,涵蓋進出口業、製造業、報關業、承攬業、倉儲業、海運運輸業、公路運輸業及船務代理業等業別。如需瞭解申辦AEO相關規定,可洽詢該關單一窗口,聯絡電話:(02)24202951分機5118、5414、5421,或利用AEO網站(https://aeo.customs.gov.tw)查詢相關資訊。

Read More

東方海外與Seaspan簽署6艘13000TEU貨櫃新船租約

(左上)東方海外行政總裁陶衛東,(右上)Seaspan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兵,(左下)東方海外營運總裁葉建平,(右下)Seaspan 亞太商務高級總監劉遠傑。(東方海外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東方海外貨櫃航運(“東方海外”)於2024年10日22日與Seaspan 訂立租船合同,承租方東方海外將會以不超過人民幣112億元之總金額向船東Seaspan租賃六艘13,000TEU全新貨櫃船,該批船舶預計於2026年第四季度至2028年第一季度交付,租期為船舶交付起計15年。 一直以來,東方海外通過持續評估全球經濟形勢、航運業營運狀況及集裝箱船舶的供需情況,擇機引進更多大型現代化、低能耗船舶,以進一步優化船隊結構,加強船隊競爭力。此次租賃的這批船舶最早可於2026年開始陸續交付使用,將為東方海外在不同經濟環境下的船隊規劃和運營帶來更大的靈活性,確保東方海外運力穩步增長,增加規模效益,提升船隊和航線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鞏固東方海外行業地位,並持續推進公司貨櫃運輸業務的規模及全球化發展。

Read More

工研院主辦2024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爆發

2024通訊大賽國際賽由美、臺跨國公司Ataya代表隊獲得冠軍,該團隊的作品「CHORUS AP」打造便攜式、即插即用的系統裝置,在戶內外及各種場合皆可快速部署,提供中小企業5G專網的簡單解決方案。(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由工研院主辦的第23屆「Mobileheroes 2024通訊大賽」,國際賽獲獎名單揭曉,來自國內外的優勝團隊分別展現5G通訊結合AI人工智慧技術在通訊網路管理、AR/MR及智慧能源等應用,所有入圍決賽的團隊也在現場設置攤位同步展出各種新穎的資通訊解決方案,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絕的創新能量。 2024通訊大賽以「5G結合AI與ESG」為競賽主題,鼓勵參賽者開發更多具實用性、跨領域的解決方案,國際賽吸引來自臺灣、美國、加拿大、葡萄牙、義大利、德國、波蘭、奈及利亞、新加坡、印度、紐西蘭等超過20個國家代表團隊報名參與,並獲得桃園國際機場公司、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高通、G REIGNS(宏達電)、華電聯網、和碩聯合科技、優達科技等10家企業贊助,競賽總獎金超過200萬元。 國際賽決賽最後由臺、美跨國公司Ataya代表隊獲得冠軍,該團隊的作品「CHORUS AP」打造便攜式、即插即用的系統裝置,在戶內外及各種場合皆可快速部署,提供中小企業5G專網的簡單解決方案。 榮獲亞軍的加拿大團隊OVA,作品「StellarX」平台利用生成式AI、雲端計算、和先進的空間計算框架,讓非程式設計師也能透過簡單的文字及語音等指令,在各種XR延展實境設備中進行創作,令人耳目一新。 葡萄牙團隊Enline則開發創新的數位孿生技術,將物理和數學算法整合到雲端中,無須額外的硬體或感測器,實現精確的即時監控與電力資產的預設性維護,榮獲本屆通訊大賽季軍。 工研院IEK Consulting指出,隨著6G發展的應用情境出爐,結合低軌衛星、雲端運算、AI、物聯網等技術,帶動我國高速光纖接取設備、DOCSIS 3.x Cable產品、Wi-Fi 6/6E無線設備、5G FWA固網無線接取設備、5G小型基地台等設備持續出口,預估2025年通訊產業產值可達1兆2,965億元,年成長1.4%。 今年參與通訊大賽贊助的企業代表除擔任評審,也在競賽過程中給予團隊各種建議與指導,獲勝隊伍更可獲得企業提供的資源,包括市場推廣、技術支援或進入企業應用生態圈,協助團隊持續成長,打造長久的商業模式,為產業孕育下一個隱形冠軍。 工研院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透過發展人工智慧與資安、半導體晶片、5G通訊、智慧感測等「智慧化致能技術」,支持四大應用領域發展出相關應用需求、展現創新系統及應用服務價值,厚植產業競爭力。

Read More

全國船代會:期待港區作業數位化再進一步 提升至AI智慧化

左一包嘉源秘書長、左二高雄市倉庫公會駱啟明理事長、左三高雄港引水人辦事處杜振勇主任、左四關務署高雄關張淑娟副關務長、左五航港局南部航務中心張博彥主任、右五全國船代公會黃啟洋理事長、右四全國船代公會監事會召集人賴柏涵、右三高雄市船代公會顏銘傳理事長、右二基隆市市船代公會鄭梓建理事長、右一台中市船代公會陳益民理事長 。(全國船代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華國船務代理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全國船代會)10月23日下午於高雄市漢來大飯店舉行第12屆第6次理監事會議,此次會議由高雄市船務代理公會提供場地及行政支援,會後並宴請全體理監事,致贈伴手禮。會議由全國船代會理事長黃啟洋主持,會中由秘書長包嘉源就過去三個月以來會務發展及理監事關心的重要議題提出報告,會前並有台灣港務公司就其所推動之「113年度航港產業數位轉型獎勵方案」進行簡報。 黃理事長在致詞時指出,自動化及智慧化已經是近年來舉世最重要的議題,而台灣在此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船代業對港公司所提供業界數位化轉型之獎勵方案表示贊同,但其攸關所有航運相關業者的轉型發展,船代業更期待港區作業之數位化能再往前一步,提升至AI智慧化的程度,讓航港機關對進出港之審批更加有效率。同時,藉由進出港引航之智慧化,提升船舶的安全。港區內執行作業智慧化之即時監控,涉及諸多不同部門,需要公部門之整合及執行,方有進展。高雄港七櫃已開始營運,船代業對其自動化及人工智慧有相當的期待,更希望政府有關單位能整合航運相關資源,建立一個嶄新的系統。 對於今年台灣港務公司正在進行的未來五年(116-120年)商港整體發展規劃及建設計畫,黃理事長表示相當重要。在台灣野村與台灣世曦研究團隊9月5日前來來本會訪談時,該會就航商對港口的需求、現行作業及港口軟硬體設施等方面提出看法。該計畫所涉及的幾個重要議題將對未來台灣的航運產生巨大的影響與挑戰。如果有了完善健全有競爭力的環境,船代業者必定會盡全力招攬業務,為航運發展共同奮鬥。 本次會議中理監事熱烈發言,紛紛關切臺灣商港事業發展協會要求台灣港務公司將現行港埠業務費費率上限標準表之「棧埠業務作業之裝卸及雜項工作」,增列星期六及星期日作業之工作得加成之規定。此項議題經全國船代會徵詢各港船代公會之意見,紛紛表示反對,各公會表示考慮到與鄰近港口的競爭力及船舶操作成本,增列此加成之規定,將影響船東派船彎靠的意願,並增加船務代理的困擾。同時,港埠業務費之裝卸費用已於112年1月1日起調整了10%。高雄市船代公會並表示高雄港自民國87年棧埠裝卸民營化,裝卸業者多達20餘家,目前裝卸業者多已自行制定假日收費標準,與其他港口之裝卸作業情況迴異,散雜貨裝卸部份與其他港口更為不相同,且卸貨條件多為貨主指定裝卸公司,所以貨主有權決定週六、週日是否作業提貨,船方為趕船期而貨主不提貨所衍生的費用多已轉嫁至船方,故無增列加成之必要。 在臨時動議方面,高雄市船代公會鑑於陸資船舶至安平及興達等國內港口執行裝卸貨作業,但因該等國內港口無加油/加水設備不足,又未能獲得同意前往就近之港口進行補給。船代業者表示願意提醒國外船東注意其靠泊港口補給的困難,但基於船舶安全及人道考量,船代業者仍希望航政等有關單位在國安無虞之情況下,協助船舶前往就近之港口進行補給。

Read More

海巡署艦隊第3航次公海巡護返航歸國

(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海巡署艦隊分署「巡護七號」船執行本年度第3航次「中西太平洋公海漁業巡護」,於24日平安返抵國門,圓滿完成為期35日的巡弋任務。由海巡署張忠龍署長及艦隊分署廖德成分署長親赴碼頭迎接,另頒發加菜金慰勉執勤同仁辛勞,並對此次的遠洋巡護任務給予高度的肯定與讚許。未來,將有6艘新式高緯度遠洋巡護船加入遠洋巡護量能。 海巡署公海漁業巡護任務範圍涵蓋「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公約(NPFC)公海水域」及「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公約袋狀水域」,本年度規劃執行3航次,由新竹艦、巡護九號、巡護七號依序圓滿完成,總航時達125日、登檢及無線電慰問我國遠洋作業漁船計30艘次,並於公海11處不同區域採集海水提供各機關單位研究,不但為國際漁業資源管理盡一份心力,更保障我國漁民海上作業的安全。 海巡署張忠龍署長表示,航行時長達1至2個月的遠洋巡護任務,除展現我國善盡國際漁業資源養護責任外,更使離鄉千里工作的漁民感受到政府傳遞的溫情,感謝所有同仁的辛勞,因為有這一個捍衛主權、保護漁權的海上艦隊,才能讓台灣人民心安並確保國安、治安、平安。未來,將有6艘新式高緯度遠洋巡護船加入遠洋巡護量能,期盼透過執行「籌建海巡遠洋巡護船發展計畫」,展現我國維護漁業資源永續發展、關懷漁民之決心。

Read More

航迷小確幸 桃園機場觀景台24小時直播上線

2024巴黎奧運中華代表隊搭乘長榮班機2024年8月7日凱旋歸國,南跑道鏡頭紀錄機場以水門禮迎接的難得畫面。(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機場公司為回應廣大航迷與旅客的期待,桃園國際機場YouTube直播鏡頭正式上線!架設於南、北觀景台的4K攝影機,導入AI智慧追蹤技術,即日起24小時直播南北跑道及機坪實況,以獨家視角盡覽各國飛機起降與繁忙有序的地勤機坪作業即時畫面。此外,機場直播也推出整合即時天候、航班時刻及營運動態等資訊頻道,網友不出門也能身歷其境感受桃園機場的運作與繁忙。 機場公司表示,第二航廈南北觀景台自2019年啟用開放民眾走出航廈近距離賞機後,不僅深受航空迷、攝影族群喜愛,更是家庭旅遊與網友打卡的熱門景點。為了讓民眾有更多機會了解國際機場實境運作,機場公司首度以24小時全天候、南北跑道雙視角的4K高解析度鏡頭,直播影像放送至全球。透過鏡頭觀眾可零時差看到包括跑道、滑行道及機坪空橋接駁、地勤作業及拖機等空側運作,更有機會捕捉到南跑道黎明晨光與桃園城市風光,以及北跑道竹圍海濱與夕照黃昏等獨特風景。如有特殊機種或活動時,也將即時播出與民眾分享珍貴的畫面。 桃園機場直播頻道設有航班資訊、即時天氣、機場能見度及聊天室功能,可供航迷交流互動,並推播最新營運訊息;即使颱風期間觀景台關閉時,即時影像仍提供服務,讓民眾隨時掌握機場最新動態。 桃園機場即時影像上線後,獲得「視野不錯、好讚的鏡頭、離飛機好近唷、角度好讚」等眾多好評,為讓更多民眾一同賞飛機被療癒,機場公司特別規劃活動,網友於10月31日前,訂閱桃園機場YouTube頻道,截圖即時影像畫面並tag兩位好友,留言「一起來桃機看飛機!」,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獨家紀念品「跑道滑鼠墊與無線滑鼠」,敬請鎖定桃園機場Facebook粉絲專頁。 訂閱桃園國際機場Youtube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taoyuanairport/streams 南跑道觀景台即時影像: https://www.youtube.com/live/y3_x8el5ZJY 北跑道觀景台即時影像: https://www.youtube.com/live/wWEnxWA7nnY 天氣及飛航資訊全視野:

Read More

喜迎精品級郵輪珊瑚地理學家首航基隆/蘇澳兩港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喜迎精品級郵輪「珊瑚地理學家」首航基隆/蘇澳兩港。 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新建蘇澳港旅運中心今(113)年六月啟用後,蘇澳港成為郵輪業者靠泊臺灣港口的新選擇,繼六月首艘郵輪「日本丸」靠泊後,蘇澳港昨(23)日再度由精品級郵輪「珊瑚地理學家」現身,該輪看準蘇澳及宜蘭地區擁有豐富多樣的觀光及文化資源,規劃帶領旅客探索蘭陽地區的獨特風情。 附圖為珊瑚探險郵輪公司旗下郵輪「珊瑚地理學家」靠泊蘇澳港,並由基隆分公司蘇澳港營運處曹至宏資深處長代表蘇澳港致贈首航紀念牌予「珊瑚地理學家」船長。(見圖,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珊瑚地理學家」為珊瑚探險郵輪公司旗下的探索型郵輪,總噸位5,516噸,可搭載120名旅客,主打紐澳地區、亞太、南太平洋、印度洋等熱帶地區的探索深度旅遊。該輪自本(十)月21日至22日首航基隆港,並以基隆港為母港出發,昨日靠泊蘇澳港,旅客人數43人,主要為澳洲籍人士,預計在宜蘭縣內進行三天的深度旅遊,本月25日出港繼續前往菲律賓。基隆港務分公司為迎接「珊瑚地理學家」首航蘇澳港,特別規劃安排拖船噴水儀式,以及致贈旅客印有蘇澳港旅運中心圖案的紀念杯墊,熱情歡迎旅客的到來,另外基隆港務分公司蘇澳港營運處曹至宏資深處長亦代表蘇澳港登上該輪,與船長雙方交換首航紀念牌,儀式簡單隆重。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考量到蘇澳港航道、碼頭水深及旅運中心通關效率等港口條件,基港公司將蘇澳港的郵輪業務發展,定位為提供中小型郵輪靠泊服務,正好適合近年來興起的中小型「高端」、「探索型」郵輪市場,該分公司也積極與縣政府、蘇澳鎮公所合作,規劃蘇澳港周邊推薦旅遊行程,提供周邊熱門景點的觀光路線圖、伴手禮店資訊和交通指引等,並且完善交通接駁配套措施,期能創造更多國際郵輪靠泊誘因,以促進宜蘭地區產業及經濟發展。 昨日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處亦安排服務人員進駐旅運中心,提供旅客觀光諮詢服務,致力於將宜蘭在地景點及文化推薦給旅客們,基隆港務分公司將持續和縣政府、蘇澳鎮公所合作,規劃周邊旅遊行程與觀光接駁等配套措施,爭取未來有更多郵輪品牌靠泊蘇澳港,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發展。

Read More

台船建造海軍新型救難艦以大武鄉命名大武軍艦交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新建造之海軍「新型救難艦」-「大武軍艦」昨(23)日在台船公司高雄廠區舉行交船典禮,(見圖,台船提供) 該艦由海軍司令部唐華司令及台船公司黃正弘董事長共同主持,台船表示,「大武軍艦」係以台東縣大武鄉為本艦命名,象徵整軍經武、我武維揚,發揚不畏艱難之精神協助各型遇難目標;大武軍艦與海軍已除役之大武艦同名,該艦曾先後參與定海、海南島及大陳轉進之役,於61年除役。 新型救難艦主要是用來取代二次大戰時期美國設計建造的大湖級救難艦與大同級遠洋拖船,現有的救難艦船齡都已超過70年,裝備老舊,且無法執行萬噸級船舶拖帶任務,因此規劃籌建新型救難艦原型艦,並由台船公司承攬精進設計與建造業務,具有速度快、機動力佳、自動化作業能力高、拖帶拉力大等特性,遂行艦艇救難、拖帶及與水下失事物體打撈等任務,不易受操作安全及風力等因素限制,有利救難任務達成。 「大武軍艦」為海軍推動「國艦國造」政策委託台船公司建造之新型救難艦。該案於109年12月簽約,110年八月開工,去(112)年三月下水,本日舉行交船典禮,正式交付給海軍。 本艦全長87公尺,最大模寬15.5公尺,滿載排水量3,250噸,滿載船速18節。最大特色為全電力推進系統搭配減速機及可變螺距車葉(CPP),並配備動態定位系統,具艏、艉側推進器及伸縮式全向推進器等輔助推進裝置,另針對本型艦特殊任務裝載潛水作業系統、水下無人載具(ROV)及釋放回收系統。此外,本艦為國內第一艘具備拖帶萬噸以上船隻能力的救難艦最大負荷可至10萬噸,其新型的推進系統使其能在每年十月到隔年二月期冬季海象不良的期間仍能有效出海執行任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