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港務公司訪巴賽隆納港 搶先開箱2023亞洲最大郵輪

台灣港務公司派員前往巴賽隆納預勘2023年亞洲第一大郵輪-地中海榮耀號。(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港務公司由基隆分公司總經理高傳凱率隊前往歐洲第一大郵輪港-巴賽隆納港,為明(2023)年度即將首航基隆港之亞洲最大郵輪-地中海榮耀號(Bellissima,18萬總噸)進行預勘。 台灣港務公司派員前往巴賽隆納預勘2023年亞洲第一大郵輪-地中海榮耀號,並與巴賽隆納港務局郵輪策略行銷部門Gracia女士合照。(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基隆港雖已利用疫情期間完成可接待25萬總噸級郵輪之西岸旅客中心,對於即將到來的榮耀號仍不敢掉以輕心,自靠泊帶纜位置、行李及補給作業動線、空橋搭接、旅客報到通關規劃等環節,均至現場一一檢視,與船方再三溝通不錯過蛛絲馬跡,期待明年能以高規格接待榮耀號。 基港分公司高傳凱總經理,代表致贈基隆港紀念港區圖予巴賽隆納港務局。(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考察前一日,港務公司先拜會地主巴賽隆納港務局,由該局郵輪策略行銷部門 Gracia女士主持接待。回顧2012年,臺灣郵輪產業逐步起飛之際,港務公司有感國內硬體建設逐漸無法滿足郵輪大型化需求,遂派員前往巴賽隆納考察郵輪碼頭之規畫設計,成為今日基隆港、高雄港郵輪碼頭優化之基礎,也令本次交流與考察,別具歷史意義。 (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臺灣港務公司除表達謝意外,並分享10年來秉持歐洲郵輪碼頭「務實」、「效率」、「不奢華」精神建設郵輪碼頭之成果,深獲巴賽隆納港認同與佩服。雙方也切入郵輪碼頭經營所面臨共通的問題,包括確保永續經營、區域港口間合作、港口與城市交通及觀光資源整合等議題進行深度探討。巴賽隆納港素執歐洲郵輪產業之牛耳,港務公司更進一步請益郵輪碼頭特許經營之模式,以及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動力郵輪、遊艇碼頭管理等議題,並現地踏勘由嘉年華集團取得特許經營之Terminal E郵輪碼頭,成果相當豐碩。期許下一個10年後,臺灣能帶著更多的成果再與巴賽隆納港分享。

Read More

我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獲國際搜救組織驗測通過

(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獲國際搜救組織正式驗測通過。 航港局昨(八)日表示,接獲國際電信開發股份有限公司(ITDC)通知,Cospas-Sarsat第67屆理事會議正式確認我國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通過審查,宣告我國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正式啟用,將可有效縮短急難事件搜救時間及提升搜救效率。 航港局說明指出,我國在1992年以「國際電信開發股份有限公司(ITDC)」名義加入Cospas-Sarsat,配合Cospas-Sarsat發展新一代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航港局於107年底完成衛星地面接收站(MEOLUT)及臺北任務管制中心(TAMCC)軟硬體建置,系統已可正常穩定接收涵蓋區域內遇險信標告警訊息。但要正式上線提供服務,需經過Cospas-Sarsat MEOLUT及TAMCC兩項審查通過,其中MEOLUT已於108年十一月通過Cospas-Sarsat審查,MCC驗測則因我國屬於西北太平洋資料配送區域(North?West Pacific Data Distribution Region,NWPDDR),各國需與日本任務管制中心(下稱JAMCC)進行測試後,再由其提送報告至Cospas-Sarsat審查通過後,始能參與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系統運作。我國於110年底即與JAMCC進行連線啟用測試,續於今(111)年十月底通過Cospas-Sarsat專家工作小組(EWG)初審後,提送第67次理事會議;該會議於上(十一)月16日至29日召開,我國由ITDC、航港局、運安會、漁業署等以視訊方式組團與會,經審查臺北任務管制中心啟用驗測報告獲得通過。 據瞭解,全世界計有六大資料配送區域,我國屬西北太平洋區(NWPDDR),上層結點為日本,其下成員包括兩岸三地、韓國、越南,我國為NWPDDR中第一位通過驗測國家。 (航港局提供) 據稱,原低軌衛星系統(LEO)等待衛星通過及下載的時間往往造成一小時以上的延遲才能確認定位或再次更新定位,中軌道衛星系統(MEO)衛星數多,可即時偵測定位,每分鐘持續更新,而且即使移動中也可定位,發出第一筆訊息後的十分鐘內95%定位準確度可達五公里以內。本次臺北任務管制中心啟用驗測報告已獲理事會審查通過並正式公布,我國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臺北任務管制中心正式上線提供服務,可提供我國獲得更快速、精確之船舶、航空器或個人在遇險時所發出之警訊定位資料,有效縮短搜救時間及提升搜救效率,另藉由MEOSAR系統亦可透過國際合作模式建立良好的搜救互助機制,確保海空運輸的安全。

Read More

港務公司持續推廣港務168高雄港區路況即時資訊網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為推動臺灣港群轉型智慧港口,提出「臺灣港群Trans-SMART計畫(Transform Sustainable, Modern and Advanced ports with Revolutionary Technology)」,期許以智慧科技提升我國港埠作業安全與效率,港務公司建置「港務168─高雄港區路況即時資訊網」(下簡稱「港務168」),為提升使用者方便性並提供手機版App(服務網址:https://tipc168.twport.com.tw),使用者無須透過應用程式商店下載安裝,可立即新增至個人手機桌面即時查閱路況資訊,期藉此推廣以提高相關業者使用率。 港務公司持續推廣港務168高雄港區路況即時資訊網。(港務公司提供) 洲際貨櫃中心為高雄港區近年重點發展區域,未來將帶來可觀的貨量,亦伴隨大量車流量之轉移,港務公司重視且關切港區交通議題,著手規劃因應方案,「港務168」於111年中旬啟用服務至今,已累計近4萬次使用人次,為提供港區路況資訊予用路人參考,運用AI智慧影像辨識及大數據分析,將相關資料轉換為量化及視覺化資訊,即時呈現港區交通現況,港務公司亦與高雄市政府交通局進行資訊交換,期發揮港區交通協控之綜效。 港務公司持續推廣港務168高雄港區路況即時資訊網。(港務公司提供) 港務公司表示,長期以來,港區交通服務品質為港區管理議題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隨著海運貨運量的成長,港區車流量亦隨之增加;然而影響港區交通因素繁多,從港區作業流程、腹地及車道皆有關聯,且各節點環環相扣、牽涉廣泛,鼓勵業者多加利用,並期望使用者回饋建議以提供更完善資訊。

Read More

航運學會明年恢復舉辦航運物流學術研討及講座

(李錫銘攝)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華航運學會第廿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昨(八)日在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1F演講廳召,會中決議明(2023)年恢復舉辦航運物流學術研討會及航運實務與研究方法講座等活動。 航運學會提案指出,由於十校聯盟航運物流學術研討會已停辦多年,近月來隨著疫情逐漸緩和,擬於2023年恢復舉辦航運物流學術研討會與講座。 本次大會由理事長呂錦山主持,秘書長林上閔提出年度工作報告,相關議題觸及年度決算與預算、房產更名登記、理事異動、新進會員、王洸航運獎學金發放與更新辦公場所設備及加強安全設施。 呂錦山在本次會中並針對長達八年服務原會務人員(研究員)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博士吳志淵轉任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教職,及本次專題演講講師光明海運郭志成總經理分別主持感謝頒贈儀式。 (李錫銘攝) 其中光明海運總經理郭志成以散裝航運市場發展與經營為題,就散裝航運市場概況、經濟成長V.S市況變化、經營與挑戰及未來發展不同層面,解析乾散貨運量結構、全球散裝船隊現況、十大散裝船東,解盤董事會與經理人經營策略考量因素,以及全球經濟與市況變化(中國因素、黑天鵝),金融海嘯與新冠疫情帶來全球航運物流業嚴重衝擊差異分析,同時引據國際海運研究機構有關需求動能、散裝船隊供給數據,推論未來市場發展趨勢與能源轉型、脫碳供應鍊決策、數位化服務及管理應用。

Read More

TILSCA會員大會與海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TILSCA會員大會與海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TILSCA)於汐止富士大酒店舉行第七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由理事長劉詩宗主持,會中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由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理事長劉詩宗,與中華海運研究協會理事長桑國忠代表簽署,出席貴賓及會員也觀禮同慶。 本次會中討論新年度工作計劃及預決算、理監事會議通過交議案,並由秘書長吳文昇進行過去一年的工作報告,及預決算使用結果、新會員入會案,並介紹入會新會員,會中進行餐敘及聯誼,由於該協會會員涵蓋相當廣泛,業界交流熱絡。 TILSCA會員大會與海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陳瓊如攝)

Read More

航港局籌辦1日雙塔+自行車活動週六登場

航港局籌辦一日雙塔(附圖奇萊鼻燈塔由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由交通部航港局籌辦的一日雙塔+自行車活動本週六(十日)登場! 航港局表示,所稱雙塔包括了有土地公保庇奇萊鼻燈塔與網美最愛的花蓮港燈塔,當日限定開放,早上漫騎完臺九線後(7-11嘉里門市至新城火車站),有接駁車接送至奇萊鼻燈塔參加活動,花蓮港燈塔同步開放參觀。

Read More

裕民風能航運引進兩艘CTV新船開始運作離岸風場

(裕民提供) 記者李錫 /台北報導 裕民航運旗下裕民風能航運引進來台兩艘CTV新船開始運作彰化離岸風場運務。 裕民風能航運委託泰國Marsun Public Company Limited建造兩艘HSC PAX Category A級CTV人員運輸船「裕風6號」(UMO GREEN)及「裕風7號」(UMO JADE)在Marsun船廠交船,運載來台完成轉旗入籍程序後,將執行Vestas Offshore Wind Taiwan Limited彰化離岸風場的運務合約。 附圖由左至右為:裕民風能航運經理-方凱弘、副總經理-鍾傑州,裕民航運財務處經理王清霖及副總經理-張宗良。 裕民表示,「裕風6號」(UMO GREEN)及「裕風7號」(UMO JADE)船長27.06公尺,船寬10.8公尺,創新採用鋁合金三艟體船身,可搭載人數最多達乘客24名,搭配MAN主機、HamiltonJet噴水推進器及主動式航態水翼(Active Hydrofoil),提升船舶整體操控效能及舒適性,兼顧航行安全、穩定性及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台灣離岸風電市場首次引進高速客船,為符合「2000年高速船安全國際章程」訓練與資格要求,裕民風能航運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商定理論課程、實船熟悉訓練等高速船型式等級訓練,並安排台灣籍船員至泰國船廠完成實船航行評核訓練,是台灣首批獲得交通部核發HSC型式等級訓練證書的船員。此外,裕民風能航運也將強化產學交流合作,期許為台灣離岸風電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的船員,同時也給予有心嚮往離岸風電市場的優秀本地人才更多發展機會。 裕民風能航運秉持創新思考、永續經營的願景,以客戶為中心並保持開放、創造性思維,持續改進和優化服務內容,提供合作夥伴靈活的解決方案,使命成為客戶的第一選擇。加上已於上半年購入並完成轉旗入籍的兩艘二手船「裕風3號」(UMO MISTRAL)及「裕風5號」(UMO SCIROCCO),裕民風能航運目前總計擁有4艘離岸風電人員運輸船(CTV),所屬船隊投入風場除了滿足海事船舶的需求之外,更呼應國家推動之國產化政策。

Read More

臺德能源轉型論壇 雙邊攜手共促淨零

2022臺德能源轉型論壇圓滿落幕。(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與德國在台協會舉辦「2022臺德能源轉型論壇」昨(8)日圓滿落幕,本次論壇在引頸期盼下恢復實體會議。論壇中除了分享烏俄戰爭下兩國能源政策最新發展,亦探討氫能於未來能源轉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儲能發展對未來維持穩定能源供應的重要性。 臺德雙方自2015年起透過臺德能源轉型論壇的建立進行雙邊能源對話,並於2016年簽署《臺德能源轉型領域合作意向共同宣言》。本論壇為雙邊能源長期交流與促進合作的平台,藉由經驗交流與分享,穩健發展再生能源政策、科研與商務等雙邊合作。 「2022臺德能源轉型論壇」由經濟部參事吳志偉與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Jorg Polster)博士致開幕詞,並特別邀請德國聯邦經濟與氣候保護部國際能源事務副處長博拉克(Ursula Borak)預錄開幕致詞。來自德國與我國等6位能源領域專家進行演講與對話,吸引產官學研各界達201人共同參與論壇。 上半場論壇主要針對能源轉型政策進行討論。今年因受到烏俄戰爭的影響,德國在能源安全議題上面臨重大挑戰。德國Agora能源轉型理事會主席齊辛博士表示為使德國繼續往淨零目標邁進,應推動降低能源價格計畫、落實節能以及提升能源效率,並全面擴大部署再生能源。我國自2016年開始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於今年3月30日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且即將提出12項關鍵戰略具體方案,加強能源轉型力度。 下半場論壇則以「氫能」與「儲能」作為討論主軸。德國已於其《國家氫能戰略》中確認「綠氫」的優先地位,將積極建立綠氫市場及相應的價值鏈。2022年1月,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亦針對氫能產量提出新目標,且將加速擴展全球氫能供應鏈,至2030年每年將使用300萬噸綠色氫,德國氫能智庫THEnergy創辦人希利格博士表示綠氫將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利器。我國則以短、中、長期氫能之應用、氫能來源布局、基礎設施等三大面向推動策略。目前以減碳應用為主,推動能源部門及產業部門之氫能應用示範,如天然氣機組混氫發電、氫能煉鋼、以氫固碳轉化成高價值化學品等,並配合氫能領域應用,規劃建構所需之氫能基礎設施。儲能部分,為因應再生能源間歇性特性,我國正積極於電網端、發電端及用戶端布建儲能系統.目標在2025年建置1.5GW的電池儲能系統;此外,德方儲能系統協會羅森塔爾先生也強調德國因應擴大再生能源部署政策,規劃電網擴建與開發儲能系統,並強化在建築、運輸及工業之應用。

Read More

海豐宸明輪交船SITC貨櫃船隊規模擴充 市場排名升

海豐宸明輪交船(揚子江船業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海豐國際(SITC)在揚子江船業新造2600TEU貨櫃船 "海豐宸明"輪交船,SITC貨櫃船隊規模進一步擴充,市場排名同步提升。(附圖取自揚子江船業) 海豐國際與揚子江船業透過視訊方式舉行"海豐宸明"輪新造船線上交付儀式,揚子江船業表示,該輪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雙方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始終保持緊密良好的合作關係克服疫情困難,交付後該輪迅速投入航線營運,為海豐的客戶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 新揚子造船為海豐國際建造的新造船"SITC CHENMING"(海豐宸明)輪從船廠碼頭解纜啟航,該船是十艘2600TEU系列姊妹船中的第四艘。揚子江船業與船東海豐國際視訊方式舉行新造船線上交付儀式。該船於2022年二月底點火啟動,通過船東監造組、船級社現場辦和船廠各條線共同努力,克服疫情和高溫影響,歷時十一個月新船保質按期順利交付。 ALPHALINER數據顯示,SITC貨櫃船隊規模由去(2021)年底的95艘、運能14.26萬TEU,隨著新造船交付,目前已突破百艘達107艘、運能16.02萬TEU,在全球排名由去年底的第十六名升至十三名

Read More

臺中關舉辦業者聯合座談會暨優良專責報關人員頒獎典禮

臺中關舉辦業者聯合座談會暨優良專責報關人員頒獎典禮。(臺中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臺中關於該關6樓大禮堂舉辦111年第1次報關業、運輸業、倉儲業及貨櫃集散站業聯合座談會暨111年度優良專責報關人員頒獎典禮,公開表揚優良專責報關人員,由關務長陳木生頒發獎狀。座談會由副關務長趙台安主持,邀請報關業、運輸業、倉儲業及貨櫃集散站業等各界代表參加,該關各業務單位主管均偕同列席,即時解答各業者所提議題,加強與業者間之雙向溝通。相關業者計40餘人參加,出席非常踴躍。 會中該關除宣導「無紙化通關作業」、「進口貨物產地標示不實案件處理原則」、「海運快遞貨物涉及課徵反傾銷稅說明」、「進口船舶抵港報到e申報」、「船舶結關後無法出港之申辦作業」、「強化貨棧及貨櫃集散站門禁管理」及「關務署於關港貿單一窗口提供線上委任作業」外還包括「報關業設置管理辦法修正要點及報關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等重要措施。 臺中關進一步表示,報關業者與專責報關人員為進出口廠商與海關的重要橋樑,優良專業的服務對提升報關品質與貨物通關效率甚為重要,對於報關業務有具體優良事蹟者,每年均定期對外公告辦理專責報關人員獎勵作業,今年經評審結果,計有21名優良專責報關人員接受表揚,分別為全順報關行、開原報關公司蔡雪蜂、建新國際公司蘇寶蓮、捷盛報關公司楊揚光、倢盛報關公司詹春龍、開元報關行劉雲庭、耀億報關行陳文淇、建新國際公司李斯洋、三旺報關有限公司劉思良、東盟通運報關公司張國安、東盟通運報關公司李光彩、浩威企業公司許英堂、百立報關公司台中分公司溫世杰、山隆船務報關公司台中分公司陳其豊、凱悅通運報關公司賴谷榮、凱悅通運報關公司王錦珠、驊洲中科公司鄭耕宜、美生運通有限公司沈文雄、赫聲報關有限公司江志剛、協豐報關有限公司陳格甄、鴻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梧棲分公司林雅惠等,以上獲獎者從190位專責報關人員中脫穎而出,期盼更多優秀專責人員參與遴選,以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通關服務。 臺中關特別感謝業者積極配合海關推動的各項政策,期望藉由座談會與業者面對面溝通,進一步瞭解各業者需求,作為精進服務之參考,以提供更便捷通關環境,爭取更多拓展外銷商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