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角七號到東京大學 — 難忘東京學術之旅

黃炎東教授 筆者出生於台灣最南端-屏東縣恆春鎮車城鄉,海角七號旁的一個海口小漁村。初中畢業後雖以優異成績直升恆春高中並考取屏東高級中學及屏東師範學校。但由於家境關係而改讀享有公費的師範學校,主修英文科。在當了三年小學老師後又進入大學及研究所繼續進修,在求學的過程中,總渴望有一日能出國留學,但由於負擔繁重的公務及生活家計,因而一直未能圓夢。民國73年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取得國家法學博士學位。自此,筆者就在大學院校從事法政學術教學與研究工作,並擔任行政一級主管十餘年當中亦相當留意國際局勢的發展,尤其對我國近鄰-日本的法政、財經、文化及教育等之改革,一向投以無比的關注。按日本自明治維新推行立憲主義至二次大戰後,能從一個戰爭廢墟中重新站起來,而成為今日之經濟強國的歷史過程,殊值有加以探討與借鏡其經驗之必要。因此心中常有親自前往日本實地研究考察的想法,但由於公務纏身,赴日研習的機緣總是一波三折,當中曲折之情節與感觸,可說寸管難以形述。直至2013年8月1日收到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総合文化研究科許可證,獲聘為客座研究員,前往日本從事專題研究及學術交流。其實早在1997年9月19日,即已獲邀請前往東京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之許可證,惟當時因有要公,繼而又承蒙中央警察大學與崇右技術學院長官之厚植,借調至崇右技術學院擔任副校長兼財經法律系主任,致而一時無法成行;此次承蒙日本東京大學國際關係史知名學者川島真教授之鼎力推薦,並通過該系所、院等級的審查,如願前往,多年之美夢成真,心中感到無比榮幸與喜悅。 左一為筆者之夫人林玉葉主任,左三為筆者,中間為東京大學國際關係史知名學者川島真教授。 西元2012年,我閱讀了《司法院人民參與審判之法例與實踐》乙書後,其內容對世界各國有關人民參與刑事事件審判制度,無論是陪審制、參審制或日本的裁判員制度、韓國的國民參與審判制度、德國參審制度、義大利人民參審制度、法國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等專家學者所撰述的論文,皆有深入之論述,尤其是日本東京大學井上正仁教授的〈日本裁判員制度〉、同志社大學三井誠教授的〈日本之裁判及審判-運作與課題〉、一橋大學後藤昭的〈裁判員審判事實認定與爭議之上訴救濟〉、東京大學大澤裕教授之〈裁判員制度與日本之刑事司法-以公判審理之應有方向為中心〉,及韓國首爾大學申東雲教授的〈韓國的國民參與裁判制度〉、韓國東部地方法院金庭長烔枓的〈國民參與審判之回顧與前瞻-以國民參與審判施行後法曹三倫之角色變化為中心〉,對以上幾位學者所論述的日韓兩國人民參與刑事司法審判制度之立法及實施過程與成效之評估皆有深入且精闢的見解,令筆者甚為敬佩。而司法院為推動我國的司法改革能先後邀請世界上有關推動國民參與司法裁判的國家之學者專家至司法院發表他們獨到之見解,以供我國推動觀審制度之參考是頗具意義的。所謂他山之石足以攻錯,取精用宏乃是推動任何改革制度的重要努力指標,殊值國人予以肯定。 筆者於東京大學駒埸圖書館留影。 筆者身為一個長年在大學教學與研究的法政學者,一向關心我國的司法改革工作,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的民主發展,人民對司法的裁判品質之提昇可謂期盼甚殷,因此基於一個關心我國司法改革的學者之熱忱,主動向東京大學大學院総合文化研究科提出申請,以「日本裁判員制度」為課題再作深入的探討,經東京大學大學院総合文化研究科審查通過而授予該校客座研究員身份赴日研究。這次學術之旅,是個人在追求法政學術過程中向前邁進的一個新里程,而且更有機會能與彼邦法政專業學者多作學術交流,分享司法民主化之心得經驗,其意義彌足珍貴。 來日研究期間深深感受到日本東京大學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一流學府,實有其因,舉此次訪日目的較為密切的法學政治學研究科和総合文化研究科為例,前者學術教養紮實又深厚,後者著重科際整合與創新,在在體現了東京大學之所以成為世界頂尖大學的基礎所在。整體而言,東京大學無論是師資陣容、培育與晉用或是學生的錄取,皆有嚴格之規定,這從東京大學於平成25年(西元2013年)4月所編印的【東京大學法學部便覽】乙書中所列舉的各項規定即可窺見一斑。以筆者擔任客座學者為例,其實早在10年前筆者就已申請並經東京大學通過為客座學者。當時審查的過程中,首先他們要求筆者提出個人的學經歷及所有主要著作及研究計畫,歷經逐級審查後,才通知筆者通過並頒發許可證,這次筆者以「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研究」為研究主題亦需經過逐級審查才得到通過。東京大學的教授不但勤於教學及研究,他們對學生的輔導與關心亦是甚為周全的。但他們的學生對尊師重道亦是很能遵守的,對老師的敬重皆是出自內心的,真誠流露。而日本學生在學業的追求不但兢兢業業,且對品德的修養亦很自我修持,雖然西風早已深深地影響了日本的民風,但他們愛國愛校愛鄉的優質文化仍然保存且能加以發揚光大,這由他們注重校園美好環境與街道之整潔皆可一一感覺出來,而東京大學的軟硬體設備皆亦能注重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而學術研究能注重科際整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綜合判斷、創新的見解更是獨具特色。 筆者於日本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留影。 2013年9月19日上午10時,東京大學大學院総合文化研究科舉行專攻會議,此次會議由科長石井洋二郎主持,在會議中特別邀請筆者針對客座研究主題【日本國民參與裁判制度之研究】做專題報告,由於研究內容切合當前司法革新之核心理念與實踐價值,甚得與會教授之肯定與支持,令筆者感到無比的欣慰。 筆者在來日研究之前即耳聞日本人非常勤於研究與創新之精神,世界上任何國家之任何一本名著一經出版,日本人就能很快的將其翻譯成日文版以供日本及各界人士參考運用。這次在東大參訪研究期間多次進入東大的總圖書館及其他部門的圖書館,即發現其館藏甚為廣博,尤其是法政學門方面的有關書籍相當豐富,這亦是東京大學之所以成為日本及全世界青年學者之最為嚮往的最大因素,而在政經、教育、文化等各界亦有不少人才是由東大出身的,實是良有以也。此次在日本研究期間,筆者深刻體驗到日本若干學者對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教育、文化等皆有相當深入之研究,當中亦有不少學者專家對台灣甚為友好者,諸如曾任東京大學總長(校長)的矢內原忠雄教授,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一向秉持著基督愛世人的精神,關懷殖民地社會遭受壓迫與剝削,因而大力提倡被殖民者應獲得更公平與合理的對待。他亦曾在「帝國大學報」發表〈在台灣的政治自由〉之文章,為台灣人民發出正義之聲,批評當時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缺乏政治及言論自由,其充分發揮人道關懷之精神與道德良知,令筆者甚為感動。在日本研究期間,筆者多次與日本幾位友人在論及不久前所發生的福島核災巨變中,他們對我方政府與人民給予之大力救助,至今仍感念不已。 如同日本和南韓,台灣當前正從事司法的改革,如推動「觀審制度」,其主要動機,乃是為了藉由「審判民主化」增加司法制度的正當性,而「公民參與」亦可提高司法透明度,促進民眾對司法程序之了解。尤其我國在經歷司法界少數害群之馬收賄醜聞,以及所謂「恐龍法官」造成社會負面觀感之後,如何維持人民對司法的信任,與司法裁判不致背離人民情感,成為不可不審慎思考的問題。 筆者在日本東京大學擔任客座學者期間,與內人林玉葉特在東京大學前故總長(校長)矢內原忠雄紀念碑留影。(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間,矢內原忠雄曾為台灣人民的言論及政治自由發出正義之聲而為文發表於帝國大學報。) 特別是日本,更值得我國借鏡。筆者在參訪位於東京永田町的國會議事堂、最高裁判所及憲政紀念館等三權分立之最高象徵的機關單位時,深深感受到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國家體制改造偉業之深遠歷史意義。遙想當年清廷在甲午戰爭中慘敗後,曾派員向日本學習憲政改革的經驗,唯立憲設計仍以皇室角度出發,無法落實國民主權而以失敗告終。反觀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不僅憲政改革循序漸進,2009年更在政治界及司法界等有志之士戮力奮鬥下,實現了融合陪審制與參審制之優點,獨創了具有適合日本自己國情特色的裁判員制度,為其國家之司法革新開拓一個更為理想之境,進一步深化了國民主權的原理。我國歷經九○年代後一系列的憲政改革,至今已完全落實選舉的主權在民之理念,然而民眾對司法的信賴仍感不足,今後應在符合我國國情的前提下,參考借鏡日本循序漸進地實現司法的主權在民之經驗,加速深化司法民主化之工程,使我國憲政體制分立與合作之原則、民主化之根基及國民主權精神更加體現與鞏固。 筆者於日本最高裁判所留影。 筆者曾於1988年獲聘前往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政府系擔任訪問教授,二十年後如今再度出國赴日客座,從事訪問研究,心中充滿無限感慨與感激。誠如美國知名法學者孔傑榮教授所指出的,台灣即將實施的觀審制度是深具意義的,對未來司法改革之影響是深遠的。筆者亦認為「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行穩才能致遠、有為者亦若是」。然而,世界上很難找出一個十全十美的制度,適合甲國的未必適合乙國,千萬不可強行移植。畢竟我國的國情與歐、美、日、韓等國有所不同,但只要我們能夠堅守住實踐司法民主化的決心與毅力,採循序漸進的方式,先由試行觀審制開始,向前走一小步,視實施結果與績效如何,加以確實評估。如果成功了,當可進一步在全國推行觀審制度,俟全國實施觀審制度確實成功之後,再進一步規定實施,如同美國的陪審制、或是德國的參審制、或是日本的裁判員制度、或是另行立法建置具有我國特色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如此方為我國實施司法改革最穩健可靠的思維與策略也。日本的司法改革,尤其是在裁判員制度的立法及實施之能有今日的成就,乃是政府與人民歷經十多年的宣導與溝通,在國人建立共識之下才得以在2009年開始推動,至今四年多,經評估已獲得相當的成效,所謂「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因此,筆者希望藉由此次親身探訪研究,期許能為我國司法制度之健全完備,貢獻棉薄之力,贏回國人對我國司法的信賴,共同為國家的永續發展與人民的安和樂利、幸福生活開創一個更為理想的新境界。 〈本文作者黃炎東博士:歷任台大教授,警大教授,崇右副校長暨財法系主任,海洋大學兼任教授,開南大學法商講座教授,北商大榮譽講座教授,東華大學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中山大學行政主管班講座,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司法官學院〉法學課程講座,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班講座,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校區政治系及日本東京大學(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研究)客座學者,衛生福利部法規會委員。現為大學講座教授、燿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顧問、台湾商業聯合總會顧問、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講座教授。〉

Read More

屏大師長們的愛是永無止息的

黃炎東 2022(民國111)年6月1日,對我來說可是一個很重要很有意義的日子,就是有兩件關係我在奉獻教育志業的生涯中獲得了高度的肯定與鼓舞的日子,首先是今日早上我接獲了我一向很敬愛的母校大學長及長年指導我的恩師,也是我們燿華企業集團的大家長暨母校國立屏東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張總裁平沼博士,為我即將出版的《教育與法政一感恩的人生》所惠賜的珍貴序文。 第二件重大且深具意義無比的事,就是當天下午3時40分至5時30分於母校屏大大武山學院開授的「憲法與人權」講座,在本校主任秘書(準校長)陳永森博士卓越的主持引言,及大武山學院副院長黃玉枝教授、楊增暐老師光臨指導、承辦行政人員張香美同仁等的大力協助,及所有同學們踴躍出席的美好氛圍,圓滿完成本學年度我在母校所開授的講座教授課程,益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母校屏大於我培植之鴻恩盛德,山高水長,而母校的師長、學長、同仁及同學,永遠都是那麽親切無比,而這一堅若磐石的親情友情,讓我永銘心中。 (本文作者係國立屏東大學<屏師>56級砥礪班畢業校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開講>勇敢向橫逆sayNO!,為自己奮鬥一次!

黃炎東 我雖衹是一個很平凡的學者,但很用心去思考如何為國家社會大眾做一點事、謀取國家與人民之永續發展與安和樂利的最大幸福生活,惟誠如古聖先賢所言:「人不知而不慍」,因為人生往往是隨機緣而來而去,「燕雀豈知鴻鵲之壯志哉!」,「邦有道則現,邦無道則隱」,「識時務為俊傑,知進退為英雄」,而真正的英雄豪傑是信公理不畏強權,公義在則邦國舉、豈可因大環境之困厄而有所退縮不行公義呢?仁人志士當有勇氣向各種橫逆say NO才是,因此我是從不去在意任何橫逆挑戰,永遠站在公平正義歷史正確之一邊,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我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堅苦卓絕、百折不撓、且愈挫愈奮的以鋼鐵般的意志與毅力,去實踐我的志業、我從早年至今,衹要是為國家與社會大眾福祉之公理正義的事,我是堅守原則努力以赴,為理想奔馳不懈,正所謂「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絲毫不可動搖,亦從不計較別人對我的看法品評如何,甚而曲解我的初衷本意亦在所不惜,因為我堅信板盪識忠貞,急風知勁草,公理最終必能戰勝強權、我亦不信苟全能存性命於亂世,而堅信唯有結合天下仁人志士共同努力奮鬥才能撥亂反正,達到救國救民之理想境界、為中華民國的前程共同開創美好之新願景,而有願才有力,我一向堅守公平正義、寵辱不驚、為遠大的理想日夜奔馳不已,非至成功之境域是不會稍為鬆懈片刻的。 如在初中時代,我連基本的學費往往都是在很艱困之狀況下才得以籌措繳上,但每學期的考試成績幾乎是名列前茅,因我在幼年就喜愛閱讀古今中外偉人的傳記及古典文學,對他們不怕苦、不畏艱難、努力奮發、力求上進的精神,心有所嚮往而見賢思齊,尤其那些偉人們在其功成名就之後、亦皆能以悲天憫人之胸懷與高尚情操去回饋報效國家、造福人群,如林肯傅記、邱吉爾傳、改變歷史的書、中國古典文學等皆是我最喜愛的課外閱讀作品,誠如古人所言:讀其文章知其人,至今想來真是有其道理所在。在初中畢業後,我雖直升母校恆春中學且考上屏東高中及屏東師範學校,祗因家境關係選讀屏師,之後展開了我的教學生涯。 我在小學教書,衹說我要到台北唸大學,某些親朋好友覺得那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因為以那時我所處的大環境而言,要考大學對我來說困難度的確很高、因為在師範學校所學的課程與要考大學的高中課程是有很大的差別、加上三年繁重的教學兼行政工作且在恆春地區沒有升大學之補習班可填補沒上過的課程、若想升學,衹能利用夜深人靜或假日期間自修了,皇天真是不負苦心人、三年的大平國小服務期間,我不但把教學工作做得很順利、與學生們教學與生活打成一片,雖然我在教學上或生活上較注重嚴格之紀律,至今每當我再與昔日教過的學生們談到我的嚴格教學方式、雖然他們似乎感到心仍存有餘悸但他們亦深信嚴師出高徒是有其道理所在的,目前在眾多的學生中,有的當公務員、有的經商、務農、開辦公司為董事長、從事教育工作、擔任地方政府首長,有的學生的另一半已擔任外交部派駐友邦國家之大使重要職位,為國家的外交工作奉獻績效甚為卓著,學生們的成就令我相當欣慰。 在完成三年的國小教學師範義務教育工作後,我靠自修先後考上輔大哲學系後轉歷史系專修西洋史並輔修法律學門、在完成大學課業後一舉考取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法律組及師大研究所,真是跌破了那些原來不看好能再入大學深造的少數親朋之眼鏡呀! 在民國63年我正在大學四年級上學期中,忽然接到母校恆春中學校長陳廷輝先生的一封信,要我立即返回母校恆春一趟。在晉見陳校長時,校長當面頒發一份恆春中學專任教師預聘書,並希望我能兼辦行政工作,在場的亦有我恩師方成崑教務主任、江一舟老師等,對我返鄉服務亦鼓勵有加。後因我考取了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以致一時未能完成回母校服務之心願,但我對母校師長厚植之恩澤是永銘心中的,特別是那一紙「001」號的預聘書,我始終點滴在心。當年滿腔熱忱回母校恆中服務的我,既不能追隨敬愛的恩師們奉獻所學,復感慨時下「流浪教師」何其多的複雜心情,曾經在母校恆春國民中學「傑出校友」的頒獎典禮上,語重心長的說:「受過落山風洗禮的恆春子弟,腳步是堅毅的,儼然是一隻隻散落在田野間覓食的鷺鷥,即使化成鵬鳥展翅,更是不忘故鄉的牽成,無時不自我警惕!」 我在中央文工會、新聞學會服務時,本來大家都認為必須要等到約10多年才能升到相當於簡任職等的工作「即使到了10年甚至一輩子若沒機會亦無法升等至這個職位」、沒想到不到六年間我就做到相當於簡任職等且擔任甲等職總幹事之職位。我沒有一天唸過大專院校新聞傳播學系的課程,我從零頭開始學習做過記者、撰述委員、特派員、主筆、美國華商報駐台主任、總編輯、中國新聞學會總幹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兼任教授,我也沒有一天唸過中央警察大學,但沒意料到有一天我會做到警大的專任教授且兼公共關係室主任、圖書館長、世界警察博物館館長、全民拚治安論文集總編輯、校務發展委員會執行秘書、並兼任台灣大學的教職,當中我兩度擔任世界警察博物館長,在民國94年教育部首次評鑑警大各單位行政及系所之評比項目中,我主管的圖書館暨世界警察博物館榮獲校務組第一名,我亦曾以專任教授之身分兩度擔任公共關係室主任、負責與國會立法院、新聞媒體及廣大警大校友們之聯繫服務工作、曾榮獲傑出新聞人員奬及內政部頒發警察一等奬章、行政院頒發服務績優獎等、並先後兼任考試院警察人員、司法人員考試、公務人員升等考試典試委員並曾擔任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法官學院)法學課程講座,我無論在中小學、大學、研究所博碩士班或是在各種司法警政、文化、教育、政治、財經法律企業、行政主管、社會政治人才班等所教過的學生分布於各行各界且皆有傑出表現,令我深感欣慰之至。直到轉至崇右大學擔任財經法律系主任、擔任教授兼系主任不到一個月就升任副校長、講座教授並兼任中央政府部會如國防部總政戰局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委員、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法規委員等工作、我從沒讀過大學醫學系、但我亦曾任長庚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長庚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我亦在臺灣警察專科學校開授法學緒論、刑事訴訟法等課程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與敬愛。 我從沒有在美國及日本唸過一天的書,但先後在1988年及2013年前往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政治系及日本東京大學擔任客座學者……,這一切都要感謝我的父母養育、老師的教導、長官的提拔、同仁及同學們及諸位親朋好友們大力的協助之鴻恩盛德,更應感恩萬能的神賜給我這麼多神奇無比的恩典,這也是我這一個小小人物不是狂想曲的狂想曲真實最佳的寫照,但有一點可以保證的是無論我走到哪裡、那裡的人群因為有我的參與,場面一定充滿喜樂、甚至嗨到不能控制……啊!人生往往就是這麽神奇! 因為:「誰都不知道明日會如何?誰都不知道明日花落何處?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一深具人生不畏艱難困苦、逆勢轉勝、天下無難事衹怕有心人、祗要有願就有力之人生哲理,殊值當今年輕朋友處在這個到處充滿不確定的大環境中,如何突圍種種瓶頸迎向不可知的未來、能化不可能為可能最寫實的經驗之分享,因為衹要您我有堅定的信心與毅力努力打拚,終有一天必會達到那勝利成功的理想目標,這亦是您我當秉持奮進再奮進、努力勇往向前行之最佳奮鬥的指針與提昇自我心靈向上的原動力呀! 誠如古人所言:樂天知命吾何憂、盡理盡性吾何疑、我亦深深地體悟到自由、民主、人權法治乃是當前全球化世界之潮流趨勢與沛然莫之能禦之普世核心價值,我亦深體西方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的「認識你自己」之千古至理名言,因此我今後更會以終身學習的精神去向各界朝野賢豪仁人志士請益,並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願意和有志者共同為國家與人民未來美好之幸福生活做出更佳之奉獻,年輕的朋友們,不要只在乎在工作獲得多少?不要只在乎要休假多少,為了你人生的精彩度,勇敢向橫逆say NO!為自己奮鬥一次!讓你的人生更多彩多姿! (本文作者黃炎東博士,歷任台大教授,警大教授兼校長室機要,公關主任,圖書館長,世界警察博物館長,崇右影藝大學副校長財經法律系主任,講座教授,國立中山大學行政主管班講座,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校務顧問及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開南大學法商專題課程講座教授,世新大學台湾史兼任教授,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海洋教育及全人教育兼任教授,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講座教授)

Read More

<開講>當前我國政黨政治與選舉問題之檢視與展望

黃炎東 建立良性政黨政治制度以有效落實優質民主憲政   民主政治是民意政治,法治政治又是政黨政治。政黨成立之目的乃是透過選舉的方式,以求選舉勝利取得政權,實踐其福國利民的政綱政策為目的。因此,當選舉之際,各政黨皆會透過黨內初選或政黨內部協商,以求能選出更為傑出的候選人以代表其政黨,博取民眾的支持。直到目前為止,尚無其他組織可以取代政黨去扮演這個角色與功能,唯有透過良好的選舉制度與政黨競爭體系,才能真正落實國家的憲政體制。 不同的選舉制度對政黨發展都會造成不同的影響。以德日兩國所採用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即一般通稱的混合制(Mixed or Hybrid System)為例,所謂德國制或日本制的計票方式亦各有其優缺點,但不可否認的其對各該國家政黨政治發展的影響與憲政體制的運作是有很大的關係。沒有良性的政黨競爭就沒有健全的民主憲政的政治哲理,朝野最後能以理性冷靜高度政治智慧,一切以國家與人民的最高考量原則下,共同克服了這一政治上的難題。 任何憲政體制之實現,必須以建立一個良性的政黨政治制度為前提,我們亦應體認現在是政黨政治來臨的時代,因為政黨成立之主要目的乃是要為全民之福祉而奉獻,並不是只為自己政黨的利益著想,而必須以更宏觀的格局為全民之幸福生活而打拚,因此「政黨政治」並不是「仇敵」的政治,而是建立在既合作又競爭的基礎。筆者認為唯有建立一流的憲政體制與良性競爭的政黨政治,才能有效的形塑一個更為優質的選舉大環境。 直至當前,中華民國之現有政黨合計81個,現在的執政黨為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擁有62個席次;中國國民黨為最大的在野黨,在立法院擁有38個席次;其次為台灣民眾黨,在立法院擁有5個席次;時代力量黨在立法院擁有3個席次;台灣基進黨在立法院擁有1個席次。 我國在2020年1月11日,舉行第15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20年中華民國中央公職人員選舉。三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選舉結果如下: 民進黨的蔡英文、賴清德的得票數為817萬0231票 (57.1%);韓國瑜、張善政的得票數為552萬0219票 (38.6%);宋楚瑜、余湘的得票數為60萬0850票 (4.3%)。2020總統大選投票總人數計1446萬4571人,投票率為74.9%,有效票為1430萬0940人,無效票為163631人。  本屆立法委員選舉為中華民國立法院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的第4次選舉。第10屆立法院的總席次共計113席,其中73席區域立法委員採單一選區制選出,3席平地原住民立法委員、3席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採複數選區制選出,34席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採比例代表制選出。 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皆為民進黨黨員,而民進黨在立法院擁有62席次,因此,未來的四年間,民進黨無論在行政與立法上可說是完全執政完全負責。惟政黨成立之目的乃在於為國家與人民謀求幸福的生活,而目前我國正面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嚴峻之考驗,一切應以台灣優先、對人民有利為考量,所有朝野政黨及全民皆應捐棄成見,同心協力,共同為台灣人民的自由民主人權之幸福生活開創一個美好的新境界,並全力以赴維護我國之主權,以確保國家的安全與同胞的民主自由法治人權之幸福生活。 俗云:家和萬事興,同胞要團結,團結真夠力,綜觀古今中外歷史的經驗,大凡任何國家發生重大災難之秋,只要全國無分朝野上下,全民團結合作同心協力下大都能共赴國難,最後都能一起渡過難關。如英、美這兩個先進國家在國家發生外敵侵犯之際,朝野政黨在以大局為重之思維下都能立即實施所謂政黨休戰(Party Truce),團結一致對外,全力以赴共赴國難,因為國家生存永續發展之利益是永遠超越任何個人或政黨之利益,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呢? 像台灣在這次防疫作戰,我們全民無分朝野皆能發揮「做好防疫工作,人人有責」的精神,以傑出的防疫亮麗績效,赢得國際各界人士之稱讚,這一優質的良好民主風範,是很值得我們珍惜和繼續保持,共同努力開創更為美好之新願景。   朝野政黨合作協商推動憲改大業,以強化民主憲政與保障基本人權之優質功能。   依立法院修憲委員會組織規程第3條規定:修憲委員會之委員為立法委員總額三分之一加一人,由各政黨(政團)依其院會席次比例分配,並依保障少數參與原則組成之。依立法院修憲委員會組織規程第4條規定:本會置召集委員五人,由委員互選之。本會會議,除首次會議由委員互推一人為主席外,以召集委員一人為主席,由各召集委員輪流擔任。目前擔任修憲委員者,民進黨的修憲委員原為22席,但其禮讓2名給無黨籍之委員,國民黨的委員為14席,台灣民眾黨為2席,時代力量黨為1席。目前朝野相關修憲提案計30多件,主要包括「18歲公民權」、「廢除考監兩院」等議題。依筆者的看法,目前各政黨針對各項議題可以共同充分討論,一切應依政黨協商而尋求共識,最後需經公民之複決。 依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等相關規定:憲法之修改,須經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之決議,提出憲法修正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才能通過,不適用憲法第一百七十四條之規定。 由此可知,修憲的門檻確實很高,若要通過任何修憲條文,皆需經過各政黨的協商討論取得共識,在立法院通過,並經過多數公民複決方能通過。因此,政黨的協商與取得大多數民眾支持才能完成修憲大業。   從憲法法理論『完全執政與完全負責』政黨政治之真諦與實踐----建構更為優質的政黨政治與選舉文化   2020年1月11日,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中贏得了62席次(本為61席,1席為以無黨籍競選,當選後加入黨團運作故為62席次);代表民進黨參選正副總統的蔡英文、賴清德又以817萬2百31票贏得總統、副總統選舉。代表國民黨競選正副總统的韓國瑜、張善政獲得了552萬2千1百19票,立委國民黨籍黨選38席、台灣民眾黨立委當選5個席次,時代力量黨當選3個席次,代表親民黨參選總統、副總统的宋楚瑜、余湘得60萬8千5百90票。由這次總统、立委選舉之結果,又再度顯示人民選擇了行政與立法權「一致政府」,由民進黨完全執政。民主政治乃是講求權力分立與監督制衡及權責相符的憲法原理,亦即是民意政治、責任政治、政黨政治、法治政治的落實。也就是說,人民才是政府真正的頭家,人民可以把權力交給任何獲得他們支持的政黨執政,但若做得不符合民意,人民亦可將權力收回去,此乃民主政治之真諦。 目前民進黨已獲得完全執政的地位,尤其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席次上,民進黨更是達到絕對多數。未來在議案審查,從入關到三讀通過,民進黨可以說佔盡優勢,加上第十五任總統選舉,民進黨又以超過對方陣營二百多萬之高票當選,因此難免引起社會大眾聯想到所謂「一致性的政府」是否會導致「一黨獨大」而難以制衡的問題。如日本,自民黨亦是「一黨獨大」,採取總統制的美國,總統與國會多數黨同屬一黨之時雖相對較少,但並非沒有,然重點在其憲政設計上都有完整的配套,日本有解散國會重新改選的制度,可以打破行政與立法的僵局,美國參院每兩年改選一次,民意可以進行任期間的監督,而目前我們這部憲法都盡付闕如,而公投法之門檻又過高,因此亦很難發揮人民最後的制衡武器。未來執政的民進黨,不但有需要向全國人民說清楚講明白,更須證明「一致的政府」,不但不會帶來權力的失衡,並會提出具體的方法來自我約束,嚴加防範權力的濫用,讓國人相信「一致政府」能真正達到完全負責的效果,且能提升服務人民的品質。另一方面,在野的國民黨及其他政黨,對執政黨亦須善盡反對黨的角色功能,對執政的民進黨有效地監督;同時司法、監察部門與媒體或是學者專家,亦須共同扮演對政府之制衡角色,作為政治權力的最佳防腐劑,並提出有益國計民生的政綱政策,以獲得人民的信任,為深化與鞏固我國得來不易的民主,立下更為良好的根基。 在李前總統登輝時代,由於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行政院等機關皆屬於國民黨一黨控制,所以社會各界對於權力制衡的問題,出現了很大的疑慮。尤其是自民國八十六年第四次修憲以後,行政院長由總統直接任命而不須經由立法院同意,而依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規定行政院仍須向立法院負責,自此以後,形成總統有權無責,而行政院長有責無權的現象,而行政院長頓時間成為總統的幕僚長,依憲法本文第五十三條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但依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規定:行政院仍須向立法院負責,因此擔任行政院長者實左右為難,除非在行政運作上總統與閣揆、立法院之間能協調妥適合宜,否則閣揆在總統與立法部門之間,往往會有所謂兩大之間難為小矣!惟在李前總統執政期間,由於國民黨一黨優勢,行政權與立法權由同一個政黨掌握,在運作上即使面臨民進黨在立法院之強烈抗爭,但大體上國政之運作尚稱順暢。 在陳前總統水扁執政期間,民進黨雖贏得總統寶座,但國會卻由泛藍陣營掌握優勢,形成朝小野大局面。非但行政與立法部門關係欠佳,府院權責嚴重失衡亦無法釐清,加上政黨間的惡鬥,造成國政嚴重內耗。因我國中央政府體制不同於法國雙首長制,陳前總統無法如同法國總統般可以主持行政院會議(相當法國的部長會議),以推動其政策,另一方面在野的國民黨所主導之泛藍陣營立委,亦不願意主動發動倒閣權來作為制衡政府的手段。如此一來,總統就無法依據憲法行使解散立法院之權以化解僵局,使得政府這部大機器不停地空轉。再者,立法院對總統罷免或彈劾權因發動門檻過高,即使通過立法院那關,仍須再送請公民複決或移請大法官審理,使其在行使制衡實有難上加難的條件,而形同束之高閣。 而執政民進黨的「一致性政府」,比第一次政黨輪替陳前總統時代所形成的朝小野大的局面,預期能帶來較為安定之政局。但為求國家之長治久安,終究不能僅依短暫穩定的時局來確保國家永續的發展,國人當仔細地思量,如何打造一部合宜的憲政體制,以更能發揮適時適地、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規範,來維持國家未來民主政治永續的發展,而不能端賴選舉結果來治理國家。 「一致性政府」與「分立性政府」是相對的政治名詞,所謂「一致性政府」,就是掌握行政權的執政黨,亦掌握國會多數的席次,使行政與立法權皆掌握在同一個政黨的手裡。而「一致性政府」是否就會帶來政黨與政府的專制濫權呢? 試觀實施內閣制的英、日、德等國家,如國會由同一黨掌握多數席次時,就由該黨負責組閣,閣揆及大部分閣員皆由同黨的議員兼任,形成行政與立法由同一政黨掌握的「一致性政府」;如在國會大選後,沒有任何一黨獲得半數以上的席次,就由獲得較多席次的政黨與其他政黨協商共組所謂聯合內閣或執政聯盟,如最近德國大選,由麥克爾政府所籌組的執政大聯盟,就是所謂的「分立性政府」。 在內閣制的國家,如英國乃是以一黨獨大為執政的主要條件,由國會大選獲多數席次的政黨負責組閣,使行政與立法部門連鎖合一,方能有效貫徹執政黨在選舉中對選民所提出的政見,且釐清政治責任,在野黨亦可扮演忠誠反對黨的角色加以監督,因此在內閣制國家的「一致性政府」,乃是貫徹民主政治與責任政治的最有效施政方式。而議會政治就是政黨政治,國會若能選出一個多數席次的政黨,就能有利於議事之運作及議事效能之提升,反而可以增加行政與立法部門之和諧,使政局穩定。 而美國自1946至2004年,58年期間曾有36個年頭處於「分立性政府」,另22年處於「一致性政府」之狀態,美國選民都會憂慮行政與立法分別由不同政黨控制的分立政府可能引發的紛爭,而一黨主政也不能保證政黨不被輪替,無論是美國或法國,政黨輪替與再輪替的選舉循環,都是民主社會政黨選擇與民主政治偏好的正常現象而已。 復觀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民主先進國家,每次大選後各國所組成的新政府,無論是「一致性政府」或是「分立性政府」,由於其人民具有高度的政治素養,政治人物皆能遵守憲政的規範,尤其他們皆有良好的中央政府體制,而能發揮權力分立與制衡、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功能,所以國政都能順利推動,並未造成嚴重內耗。因此我們認為政府的組成,無論是「一致性政府」或是「分立性政府」,都要能遵守憲法規範,不至於有一黨獨大而濫權之問題,因為人員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民主政治的國度裡,人民才是最大的制衡力量。 筆者認為,既然民進黨在國會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席次,又贏得總統寶座,行政與立法合一對人民負完全責任,乃是實施民主的常軌,因為在民主國家由多數黨執政乃是正常之事,不能與隱含有專制獨裁意涵的「一黨獨大」畫上等號。惟筆者亦認為社會上既然有「一黨獨大」濫權的疑慮,執政的民進黨,當以更謙卑的心,誠心誠意地傾聽人民的聲音,在權力運作上更要嚴加自我約束,加強行政與立法部門之各黨團溝通工作,尤應尊重民意的主流趨勢與歸向,因為在一個民主政治體系中,人民才是政府真正的頭家,無論是執政黨或在野黨,都應該為台灣人民的自由民主人權之幸福生活開創更為美好的新境界。 (作者歷任台大教授、警大教授、崇右影藝大學副校長,現為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講座教授)

Read More

<開講>將屏大推向頂尖 古源光校長績效亮麗

黃炎東 今日我拜讀了母校國立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博士的大作《校長的話(八年回顧)》,令我深深受了很大的感動。 古校長的確是一位學養頂尖卓越的教育家,長年投入教育神聖志業,績效卓著,建樹良多,尤其在擔任母校國立屏東大學八年來,以其優質創新的辦學理念,帶領一流的行政團隊結合全體師生員工,推動兩校合併後的繁重,艱巨無比的校務,但他能堅定愛校日夜不停的投入校務發展的工作,不但能引進一流的師資,在教學研究上有頂尖卓越的績效,尤其在因應全球化的世界潮流趨勢,推展本校邁向國際化的學術精進,與世界上多所知名學府結為姊妹校,進行精密的國際學術交流,大大的增益提升了屏大學生的現代化專業知能,深耕落實學生優質的專業學養根基,又能擴大國際宏觀之視野。 因而在校長卓越的帶領下,母校卓著辦學績效,深獲教育部、科技部及各級上級有關部門高度的肯定與獎勵,而在各項國內外之評比亦能屢創佳績,普獲國內外各界人士的稱許。 如今母校屏大已成為青年學子甚為嚮往的學府,古校長八年來卓越的帶領一流的行政團隊有效的結合全體師生員工,一步一腳印,全力以赴的苦心經營而才得以獲得的美好成果,深得各界的肯定與支持,不但在校務之經營有卓著之績效,更能發揮其高度的經驗智慧舆令人敬佩的親和力,因而深獲母校廣大校友們大力的援助辦學,母校校友總會歷任理事長陳道南先生、陳哲男理事長及現任理事長張平沼博士皆能一貫如接棒式的,有效的結合廣大的校友們支持母校的辦學。 尤其自張平沼理事長接任校友總會理事長以來,勵精圖治,不但再三的大力捐助母校興學,更帶領所有理監事及吳茉朱秘書長等會務幹部同仁們,主動積極發展會務組織,推展各項會務活動,凝聚分佈於國內外的校友們成為支持母校辦學的最有力後盾。 在再三拜讀了敬愛的校長這篇大作,更讓我們想起自2014年8月1日起至今八年的黃金歲月中,古校長為母校所做的奉獻不但是至為厥偉,且為母校未來的校務永續發展立下了甚為優質深厚之根基,如在當初主持校務開始就將屏大的學校角色定位為「具特色之區域型大學」,並以(UGSI)為學校的發展策略,使母校能朝向「大學4.0」之頂尖卓越的一流學府邁進,因此在後續教育部「發展特色大學」與「高教深耕」等競爭型計C中,均因能精確與務實地掌握學校定位舆中長期的發展方向,因而能獲得開創性的卓著校務發展績效。 尤其近幾年來的高教深耕計劃主軸,能由「From UGS 1 to USR」進化到「From USR to USSR」,藉由教師所組成的跨領域研究團隊,透過課程教材內容融入與學生參與,並引進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資源,有規劃的將大學能量分享至偏鄉或弱勢團體,協助其建構永續發展能力,並將USR與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DNA,融入大學生的學習歷程中。 而學校的研究團隊傑出的表現,在教育部的USR計劃中成果亮麗,於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的地方創生計劃中,在通過計劃件數及金額名列前茅,並與中山大學合作,共同榮獲南部地區地方創生輔導中心計劃,並在學校成立專案辦公室,負責推動屏東地區地方創生業務。 在辦學的重點方向,古校長很能把握住優良校風的傳承與創新開展,如屏師校區、屏商校區的設立,大力整修1971年由張效良校長落款的「校友之家」及充份的服務合併後兩校合一的廣大校友們,並成立「國立屏東大學校友總會」,進行校園组織文化的融合舆重建,以「尊重與包容」和「異中求同」之原則,鼓勵同仁們在教學、研究、產學合作等層面力行實踐,走出校園連结社會,並鼓勵師生參與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不因疫情的影響,而更能展現多元蓬勃發展向上提昇優質之新風貌。 由於在古校長卓越的帶領下,母校在校園建築與硬體建設皆有很大的改善,因而無論是在學的同學或是廣大的校友們,皆能享有這一嶄新優質的美好校園環境,母校能先後於110年度榮獲教育部「藝術教育獎」及2021年建築雜誌譽評為當年台灣十大最佳建築等殊榮,為母校爭光實是良有以也。 而在國際化推展的工作更是有頂尖卓越的傑出亮麗績效,古校長秉持「教育是最經濟且最具經濟效益的外交」之優質信念,推動屏大「教育國際化+國際化教育」,和國際姊妹校拓展與師生國際學術交流合作,並於每年校慶活動中,辦理「亞洲校長高峰論壇」,並與國外大學簽訂雙聯學制,以增進學生的國際競爭力,並鼓勵教師帶領學生申請教育部學海飛颺、學海惜珠、學海築夢國外見習、實習及遊學計劃,並參與無國界師資及國際史懷哲計劃等,大大的提昇了學生之國際視野與全球移動力。 而在新設的國際學院,並獲教育部同意增設「STEM教育」和「資訊科技與應用」2個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以及「應用科學」國際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等。2021年起增設「大武山學院」,其下設有「EMI發展中心」,配合行政院「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之推動,以「師生共構EMI永續發展校園」為雙語人才培育願景,並將EMI課程推動列入學校中長程發展計劃,宣示英語為校園第二正式語言,另設置「大武山社會實踐與永續發展中心」,除負責教育部USR計劃與國發會地方創生計劃之執行與推動外,並逐步紮根青年學子,透過教學與實作課程,落實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與國際ESG規範的達成。 而在古校長帶領全校師生們共同推動國際化中,最讓人深感難能可貴殊值敬佩之處,乃在於古校長能埾持其「大學在地社會責任的實踐」之崇高信念,有效結合產官學界,持續關懷照顧弱勢學生提升偏鄉地區學生在英文學習之能量。 在推動「築夢展翼翻轉計劃」方面,持續爭取校友及業界的捐助。如「張平沼總裁暨陳淑珠董事長伉儷獎助金」、「元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偏鄉弱勢教育獎學金」、「亞德客有美助學金」、「李高祖先生紀念獎學金」等傑出校友及社會傑出人士關懷弱勢學生的大力協助,為培植更多的屏大優秀人才而全力以赴,奉獻國家社會。 正如敬愛的古校長在其大作中所提示的,「八年來在跟時間賽跑的這個漫長艱辛的歷程中,我沒有讓時間白白的流過,我自認已經很用心盡力地跑完第一棒。然而學校還是有諸多校務發展的待辦工作,只有接棒者的睿智大度與接續主管團隊,師長同仁們無私無己的熱忱付出,才能讓這個大學未來持續發展進步」,「成就屏東大學,成就每一位師生同仁」,誠哉斯言! 今日我有幸拜讀了校長的文章,而文章所論及的每一字、每一句,我都已再三一一拜讀了,也令人為古校長八年來全力以赴的投入校務經營的心路歷程與卓著的成就,及無私無我的領航母校屏大邁向一流國際化頂尖卓越大學之崇高優質風範感佩不已,而古校長這一篇大作珍貴的話語,亦是未來母校屏大校務永續發展與進步的最佳努力指引與動力之所在。 (作者黃炎東博士歷任台大教授、中央警大教授、崇右影藝大學副校長、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通識大師典範講座、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講座教授、燿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暨台灣商業聯合總會顧問)   (以上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開講》返母校屏大講座有感:回首來時路無限感念與追憶

黃炎東 我出生於台灣最南端的屏東恆春半島海角七號旁的車城海口小漁村,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綺麗迷人無比,每年來自國內外到此出遊人士多得難以數計。我的先祖本是世居恆春仁壽里、網沙及猫仔坑等地區,後遷至車城海口村小漁港定居,小學我就讀車城國民小學,初中(國中)念恆春中學(當時恆中之高中部及初中部合一),民國五十三年八月初中畢業後,我是那一屆唯一考入省立屏東師範學校(現國立屏東大學)就讀者,當年能考取師範學校在我們偏鄉地區可是一件很重大的新聞,很多鄉親皆會予以熱烈祝賀一番。 在故鄉恆春大平國民小學任教三年後,我又考入輔仁大學深造。輔大是一所天主教會所設立的現代化學府,校風開放國際化很濃厚的大學,國內外一流師資及優質校園環境陶治下,我在屏師(屏大)早已打下的文武合一,術德兼備的師範良好基礎教育。 在輔大接受了四年追求真善美聖為教育指標的洗禮後,我又於民國六十三年八月以優異成績考入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現國家發展研究所)第一屆就讀(所應考的科目尤其是國文、英文及法學等科目皆是名列前茅),當年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第一屆直屬校長,後改隸法學院,所長先由閻振興校長兼任,改隸法學院後三民主義研究所所長由前教育部次長、後任台大法學院長、教務長姚淇清博士兼任,所裡開課的教授約分為三種,一是專任教授,二是兼任教授,三是每學期邀請至本所作專題講座的校內外教授,或是在政界、經濟企業、司法、教育文化等專業頂尖卓越的專家學者等,也往往會被聘請至三民主義研究所授課,因而所裡不但擁有一流師資,且考入之研究生也是很優秀(考入很難,畢業也不容易),且畢業學生出路也很好。 我在台大念首屆三研所時代,不但是所班代表,也是台大研究生協會副理事長,在學業及學生活動中我可是樣樣要兼顧。畢業後校方本是希望我能留在所裡擔任專任教職並兼行政工作,有鑑於當時執政當局屬意我前往革命實踐研究院(陽明山莊)工作,從事訓練國家各種高級人才,以蔚為國用。 在上面中央大力厚植之下,之後台大及警大的教職工作也只能以兼任方式進行了;而當我又要入博士班深造時,因當時台大三研所只有設立碩士班,因而於一九七八年考入當年全國唯一設立三研所博士班的中國文化大學就讀,歷經了七年多的刻苦攻讀,终於民國七十三年拿到法學博士學位。 其時母校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無論是師資皆是在各學術領域之頂尖卓越權威學者,而研究生之素質也有很優質的水準,因而我在文大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後,旋榮獲台大校長孫震博士、院長姚淇清博士、所長賀凌虛教授、恩師秦孝儀教授、周道濟教授等大力培植下,於一九八五年就在台大三研所博碩班及大學部開授法政專題課程,我在台大歷經了三十多年的求學及教學研究黃金歲月。 在教學與研究階段,曾先後前往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政治系及日本東京大學(裁判員制度研究)擔任客座學者,因而歷練累積了我之後所以能在警大、崇右影藝大學、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學府,及獲聘為大型優質幸福企業集團及全國性商業聯合總會顧問等職埸及公益志業,於從事各種工作上,皆能鍛鍊出堅毅全力以赴完成各階段任務之優質能量。 尤其在學術的生涯上,我在母校屏東師範學校(現國立屏東大學)畢業逾半世紀後,又能承蒙母校屏大厚植再回校任教,並於今(一一一)年三月十九日上午十一時舉行校友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中,由校長古源光博士與校友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博士兩位母校最為大家所尊崇的師長共同頒授我母校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講座教授聘書。 在我人生學術生涯中最感到無比光榮歷史性的此刻,我深深的體會到我當年選擇就讀屏師(屏大),且在歷經多少次的職場轉換工作跑道,即使工作有多忙,大環境有多麽艱難困頓,但我一路走來始终如一的從沒有離開過我這一輩子最為鍾愛的教學研究的工作,以教育翻轉人生,以教育英才奉獻國家社會為終身志業之堅定信念與實踐之毅力與恆心,也令我在內心深處,總是永遠感恩所有培植過我的母校師長,我所服務的公私機構的長官們,於我厚植之鴻恩大德,真是山高水長,永銘心中,終身難忘矣! (作者歷任台大教授,警大教授,崇右影藝大學,大學講座教授)

Read More

<開講>台灣新願景:透過交流促進兩岸和平穩定發展

黃炎東 日前台灣新願景論壇協會,在台北市南京東路(知道了會議廳)舉行第二屆第四次理監事暨顧問聯席會議。本次活動由理事長吳敦義前副總統主席主持,出席的貴賓有副理長吳清基前教育部長總校長、前立委張平沼總裁博士、林中森董事長、劉盛良總會長、陳兩傳董事長、鄭錦洲董事長、譚量吉董事長、周繼祥秘書長等卅二位幹事同仁踴躍出席。 吳理事長在致詞中特別向所有出席人士多年來全力以赴同心協力推動會務,績效卓著,貢獻良多,表達衷心的謝忱,今後更希望所有會員能秉持成立之宗旨,透過辦理文化學術活水營等活動,培植青年幹部以蔚為國用,並透過文化交流等活動推動促進兩岸和平穩定之發展,營造兩岸良性交流,共創兩岸人民及世界人類之幸福生活。 大會中張平沼總裁特贈其最新大作《驚濤駭浪30年—張平沼的兩岸交流回顧》予吳前副總统賢伉麗,以表達他對吳前副總统崇高之敬意。張平沼總裁甫出版問世的巨著論述內容精闢生動寫實,對促進兩岸經貿和平良性交流貢獻至為厥偉,深獲吳前副總统及出席人士大為稱許,更加增添本次盛會温馨熱络無比的氛圍。 (作者黃炎東博士歷任台大教授、中央警察大學教授、崇右影藝大學副校長)

Read More

<開講>有優質的教育才是培植一流國家人才之不二法門

林碧楨老師(右三)、林碧楨老師之長女(右一)、黃炎東講座教授(右四)、林玉葉老師(右二)。(作者提供) 黃炎東 日前我與內人玉葉一起特前往台北市景美拜訪恩師林碧楨老師,林老師學養頂尖卓越,自台灣師範大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奉派至當時花蓮師範學校任教,當年能考入師範學校就讀可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林老師在花師任教時,她們的校長是李昇先生(按李昇先生的公子李安先生即是享譽國際的知名導演),在李校長卓越的帶領及林老師等導師們共同努力下,確實培育了很多優秀的教師人才,分佈於各處為培植國家人才做了很大的貢獻。 所謂教育乃是百年樹人的神聖志業,從我與內人能有機會向林老師當面請益,所論述的內容更可得到有力的印證。 李安導演的父親李昇校長。(作者提供) 林老師府上皆是很頂尖卓越且對國家教育工作貢獻至為厥偉的教育家,按林老師的先生趙金祁博士,歷任師大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老師的公子趙涵捷博士,曾任國立宜蘭大學校長,現任國立東華大學校長,他們皆能長年獻身教育神聖志業,春風化雨,為國培育優秀人才以蔚為國,實踐了良師興國的崇高理想,真是功德無量。 林老師不但國學底子深厚,而且也精外國語文,在聚會中偶爾談到當年她們求學階段,她的日文造詣可是精通流利無比,令我深深的感受到當年師範教育是德智體群樣樣精到,而我與內人有機會親自向林老師當面請益,深感榮幸之至。 (本文作者黃炎東歷任台大、警大教授、崇右影藝大學副校長,現為大學講座教授)

Read More

<開講>麟洛國小百年校慶,滿滿的祝福

黃炎東 4月2日上午8時30分,我與內人玉葉陪同我就讀車城國民小學時代的導師劉祿德校長,以及師母出席麟洛國民小學百年校慶,劉祿德校長並由屏東縣潘縣長及吳進源校長頒授百年校慶傑出校友。 本次麟洛國小百年校慶由校長吳進源主持,麟洛國民小學曾榮獲世界網球冠軍,為台灣爭光。恩師劉祿德校長於1945年畢業於麟洛國小,今日出席的貴賓有屏東縣長潘孟安、周春米立委、鍾佳濱立委服務團隊、邱志偉立委、屏東縣政府教育處江國樑處長、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陳麗萍處長、麟洛國小傑出校友劉祿德校長、楊麗川將軍、縣議員李世淦、縣議員王景山、縣議員宋麗華、麟洛鄉長鍾慶平,本次大會百年校慶籌備主委黃啓仁及各界人士皆踴躍出席本次盛大活動。 本次我與內人回故鄉屏東清明掃墓,有幸應我輔仁大學及屏東大學的傑出校友的邀請出席本次活動甚具意義,而人生一切講究的也是緣,在今日出席的貴賓中我遇到多位在政界、教育學術文化界、民意代表、企業及媒體界人士們皆是當今故鄉屏東出身的各界精英俊彥一時之選人士,大家一起來慶祝麟洛國小百年校慶生日快樂。 吳進源校長是我屏大(屏師)、輔仁大學的兩度同學,邱志偉立委是我任教於台大社科院國發所教過的學生,(我在台大國發所<前身為台大法學院三研所>及中央警察大學開授法政專題課程有三十多年,教授過的學生分布於國內外,從事中央或地方政務、司法、警政、消防、海巡、移民、獄政、國安等部門工作,且皆有傑出的表現,至今仍有保持很好的聯繫,師生情誼深深,殊值珍貴),他今日看到我就向我說,當年他在台大修我的法政課程,甚是想念在台大研究所的生涯,那椰林大道、傅鐘聲中、醉月湖畔、卓越研究中心、鹿鳴堂等台大校園之各角落皆有留下,我們一起走過的痕跡,今日師生又能於此重相逢,真是太喜悦了,他也是今日麟洛國民小學傑出校友的得獎者。 在今日活動中也遇到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現任六堆客家風雲雜誌社鍾振斌社長,他的文筆一流,多年來從事客家文化的闡述不遺其力,貢獻卓著,建樹良多。 從這次吳進源校長所主辦的校慶盛典,也使我深深的感受到,麟洛國民小學創校百年來,的確為國家社會培植了很多傑出人才,並分布於國內外各行各業,且皆有很卓著的貢獻。尤其自吳校長主持校務以來,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勵精圖治,辦學績效卓著,特別是他對客家文化教育之推展更是全力以赴,深耕客家文化的精神與成就,普遍客家族群高度的肯定與稱讚,從今日出席這次盛會的各級長官貴賓們的致詞中,皆一致的肯定吳校長主持的校務推展,卓著績效更可加以印證,殊值敬佩。 (作者黃炎東博士歷任台大、警大法學教授、崇右影藝科大副校長,世界客家雜誌社榮譽社長)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大學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與時代價值(下)

黃炎東 還有,美國師承英國優質的民主,自由教育和進取的精神,以民族熔爐的包容性廣納全球第一流的人才,並以杜威的全人教育(博雅教育)和福祿貝爾強調的愛與榜樣的教育理念,為歷史只有兩百多年的美國開創空前的盛世。又如日本特別強調道德教育及法國也強調民主、科學、道德的全人教育(博雅教育),都是因此而躍居為全球強國之一。 我在課堂上特別強調以色列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曾經亡國兩千年,最後卻奇蹟般的復國建國,並且三次打敗中東強國,這都是因為以色列特別強調教育。他們以開放自由的環境,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並勇於挑戰真理,二十年內誕生了十位諾貝爾獎得主,這一切也是因為他們採用全人教育(博雅教育)的原因。 「全人教育」也特別強調要注重親子關係、家庭關係、人際關係、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以及全球發展和國家競爭力,同時要整合民族精神與科技,並重視道德的提升,教育學生端正品格,導正社會風氣,以增加國家的力量。 在資訊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只憑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是不能夠成就大事的,切莫恃才傲物,而是要重群己關係,所以個人的品德就更顯重要,擁有真誠的心才能夠感動別人,旁人自然會來幫助你,也要有成功不必在我的精神。古聖先賢說:「君子不器」,又說:「士不可不弘毅」。「全人教育」不是一成不變,不能夠死板,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回顧和檢視自己人生計畫是否需要修正。 譬如: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國務卿康朵麗莎‧「康迪」‧萊斯(Condoleezza “Condi” Rice),她原來是以音樂為她一生發展的志向,後來受挫便轉向政治發展,這就是有彈性,也是「君子不器」所說的。你不能只有一種專業技能,要能夠有彈性的去適應社會,最好是有兩種專業,若有三種專長那是最好。萊斯在面對挫折後,還是能夠堅持自己的方向,「士不可不弘毅」也正是這樣的意思。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我們都是社會的中堅份子,受教育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除了修身齊家,更要能夠治國,並且提升因應全球化世界潮流趨勢高品質之職能,此乃孔子所說:「士不可不弘毅」。 因此,「全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增益因應全球化政經社會變遷,及知識經濟來臨大時代的專業知能,強化大學生畢業即能就業的頂尖卓越競爭力;也就是說,「全人教育」這一學門乃是教導大學生如何追尋人生的夢想,從認識自我、了解生命的真諦,做好生涯規劃,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強化個人的逆境智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塑優質的家庭與職業倫理,以落實德智體群真善美的教育理想境界。 「全人教育」提升國民的生活優雅品質,建立美好家庭,增進社會和諧群己關係,開拓人生視野,終身學習以適應地球村急劇變遷的國家社會之多元文化環境,實現自我理想,培養職場專業技能,建立家庭開創事業,施展所學所能,以奉獻國家社會所必須建構的基本修持與正確的價值觀。 這些正是當今無論是就讀任何科系的大學生,在其修習「全人教育」中之核心理念,與重中之重的最大課題之所在。 (作者為大學講座教授,歷任台大、警大法學教授,崇右影藝科大副校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