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南國之旅(四)

黃炎東 整個行程的最後一天──六月八日,我們特別安排前往印尼所屬的巴淡島(Batam )參觀。 印尼爲一萬七千餘島嶼所構成的群島國,據聞部分島嶼於漲潮時會被海水淹沒,其中住人的島嶼六千餘個,少數未開發之地仍有食人族出沒。巴淡島爲臨近新加坡的一個小島,從新加坡至巴淡島需搭乘輪船往返,航程單程約需五十分鐘。由於新加坡腹地狹小,星國政府對此島頗有意向印尼購買,幾經協商,兩國政府決議採聯合開發方式,由印尼出島嶼及天然資源,星國政府負責科技、經費與對外商投資之保證,來共同經營。筆者對此感觸良深,臺海兩岸目前正處於分裂分治狀態,這是無庸置疑的,大陸當局若能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彼此作和平競賽,彼此和平交流穩定發展,相信以臺灣雄厚的經濟能力及濟濟的企管、科技人才,如能像星、印兩國共同合作開發巴淡島的範例,加強以經貿爲主軸的交流工作,則必能互蒙其利,兩岸人民未來的前程將是光明無比。 「自助而後人助,德不孤必有鄰」。今日是一個國際競爭的時代,東南亞星、馬、印、泰、菲等國是一個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也將是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經濟重心;目前我國雖不是東協的一員,但外交乃内政之延長,今後我們應加速國家的各項革新工作,提升國家的競爭力,穩定推動兩岸關係,有步驟的強化與各國之務實外交,則我國不但能立足東亞,更能與歐美及亞太等民主先進國家並駕齊驅於世界之林,則未來國人無論遨遊於世界各地,必能獲得更有地位、更有尊嚴、更有體面的待遇。 到達巴淡島參觀當地商店,小姐上茶水時口呼「阿爸」、「阿娘」、「豬哥」、「豬 母」,甚感奇怪。經導遊解釋才知,當地稱呼未婚男子爲「阿爸」、女子爲「阿娘」;而已婚的男子則稱爲「豬哥」、女子稱爲「豬母」,不禁莞爾。早期印尼華人多來自福建與廣東,經過與當地種族融合後,語言或多或少產生變化,也足以表現出中華民族的融合與生命力。 巴淡島面積略小於新加坡,由於此地工資低廉,在星國政府的大力規劃與宣傳下,已吸引不少外國廠商投資;我們也順道參訪我國光華投資公司以臺灣國際企業集團名義在此投資的工廠。由於印尼曾發生共黨叛亂,印尼政府防患甚嚴,不准華語教學,因此以印尼話與英語爲主要溝通語言,但此地英語仍不普及,是以聯絡參觀過程中,幾經曲折。 傍晚時分,航返新加坡後,再度搭乘長榮航空返臺。長途飛行期間,在閱讀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nal 、The New Stait Time 、The Star 、Sun 等新加坡有關報章雜誌打發閒暇時,適巧發現一篇與此行新加坡有關之文章,報導新加坡前總理現任資政的李光耀先生最近在一個集會場合中,對其國家青年人的講話。他特別指出:希望新加坡人民不要忘記 新加坡先進先賢們爲國家奮鬥的艱辛歷史,而只顧追求大房子、大車子,因爲物質的成功並不能代表全部,要抓住創造東亞經濟、文化的新契機,才能爲新加坡帶來前瞻性的遠景。 李光耀先生在擔任新加坡總理時,也提出科技向歐美學習,但是東方的倫理與文化,尤其中國的儒家文化更是新加坡須學習落實的。李光耀先生的這番話令筆者深有所感,筆者以爲一個國家的現代建設工作必須要有前瞻性的政策,並且精神與物質須並重發展。西方歷史學者湯恩比就曾在他寫的「我爲什麼不喜歡西方文化」文中說到:西方文化中不敬老尊賢,崇尚實力強權,科技高度發展造成許多殺人武器產生,精神文明喪失,造成物慾瀰漫。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在大力推動西化的過程中,亦沒有抛棄東方文化的精神,且加以發揚光大,造就日本國力的鼎盛。可見一個國家之發展必須精神與物質之建設並重,而中華文化在現階段以物質爲重心的生活裡,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落地出關雖已是午夜十二時,但大夥兒仍興緻勃勃地談論著這一趟考察之旅,帶著豐盛的收穫與依依不捨的離情,返抵家門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本次活動由本會所屬有關新聞從業同仁發起,但本會主任委員張家驤先生感念同仁們長年默默地不計一切爲國家社會所作的犧牲奉獻精神,予以鼎力促成,而資深新聞工作者李元平先生(兪大維傳的作者)爲成全同仁們能順利圓滿成行, 甚而犧牲本次出國機會,留守戮力從公。國內素有一流服務品質的喬美旅行社能配合承辦單位之協調服務,使本團之考察工作獲得良好的預期效果,眞是功德無量,令本團全體成員深爲感佩。 這次星馬印考察旅程雖僅短短的一星期,但的確是一次值得一遊的南國之旅。無論是南國蓬勃發展的政經景象,或是那迷人綺麗景色,在在令人魂縈夢繫,陶醉其中,永難忘懷。然而,畢竟故鄉的泥土永遠是芬芳的,正如目前臺灣流行的一首民俗歌謠──回鄉的我, 歌詞中有這麼一句:「走遍了天涯海角,也是故鄉的月卡圓,吃遍了山珍海味,也是阿娘煮的卡有滋味」。回到國內才有踏實的感覺,但願本次的訪問參觀考察,能爲筆者及全體參與同仁帶來更多的啓迪與激勵,且以更恢宏的國際觀爲中華民國的美好前程作出更大的貢獻。(本文作者黃炎東博士,歷任大平國民小學教師、中華民國新聞學會總幹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法學教授、中央警察大學校長室機要秘書、中央警察大學公共關係室主任、圖書館館長、世界警察博物館館長、全民拚治安論文集總編輯、崇右技術學院法商專題講座教授、副校長兼財經法律系主任、國立中山大學行政主管班講座、日本東京大學及美國奧斯汀大學政府系客座學者、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大師典範講座、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講座教授)

Read More

〈 學者觀點〉大陸對台政策白皮書的重要意涵

記者趙家麟∕專訪 中國大陸國台辦、國新辦十日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十三日接受本報專訪表示,這份白皮書面向國際宣示一中原則,反駁蔡政府「兩岸互不隸屬」、反制美方虛化一中及「以台制華」,同時強調和統的基調不變,但也以「非和平方式」警告外部勢力與台獨分裂勢力。 丁仁方從八個面向解析白皮書的重要意涵:首先,大陸發布白皮書,主要是針對近年國際情勢變化,向國際社會聲明自身立場和作為。從一九九三年針對美國大幅軍售台灣、二000年針對李登輝「兩國論」,到事隔廿二年後的二0二二年,前後三份白皮書,都具有歷史文件性質。 其次,白皮書一次駁兩項,一是反駁蔡政府「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二是反制美方虛化一中及「以台制華」。 第三,重申一中原則的三段論(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有強調「一國兩制」的統一模式,但並非反映統一的急迫性。 第四,凸顯「九二共識」仍是兩岸間的政治基礎。大陸今年還盛大舉辦「九二共識」卅週年活動,並有政協主席汪洋致詞,足見大陸對「九二共識」的重視程度。 第五,「和平統一」仍是大陸解決台灣問題的主調。習近平去年三月赴福建地方考察時,曾提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方式,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此次白皮書依循此脈胳,以兩岸融合達到和統的目標。 第六,針對兩岸政治分歧問題,凸顯「民主協商」基調不變。習近平於二0一九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紀念會上就強調「民主協商」,當時指民主協商的對口是「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此次白皮書只提政黨團體,未提社會各界,內容略有修改。 第七,大陸對台灣實行「一國兩制」的空間壓縮。白皮書內容對統一後的規劃,未再提「不派行政人員和軍隊駐台」,顯示大陸對統一後的一國兩制安排,表現出已操之在我。 第八,凸出「非和平方式」,主要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勢力。這種傾向反分裂法的表述,是對當前情勢的針對性論述,與過去講「不放棄武力」屬一般論述,也有所不同。 綜合而言,白皮書內容必然是經過長時間的研擬、彙整大陸各單位意見總成,與此次大陸圍台軍演的關係不大。同時,中共十月將召開廿大,習近平屆時針對新時代、新征程,以及對台戰略部署及總體方略的相關內容,白皮書已做預先鋪陳。

Read More

我永遠銘記當年身為師範生之初衷誓言—終身奉獻教育志業

2022(民國111)年8月1日下午3時母校國立台灣大學前校長暨現任校友總會理事長李嗣涔博士(右三)與母校國立屏東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總裁博士(右四),兩位理事長帶領兩校校友們共同出席國立屏東大學新舊任校長之交接典禮 ,在大會中與新任校長陳永森博士(左一)、黃炎東講座教授(右二)等合影誌念。 黃炎東 我是台大首屆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本所於2000年改名為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之研究生,我於1974年以優異的成績(國文、英文、法學之分數皆名列前茅)考入就讀。也於1977年榮獲本所法學碩士學位,當時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直接隸屬校長,後直屬法學院,尚未設立博士班,因而我於1978年考入當年中國文化大學唯一設立的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班(現之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就讀,於1984年在母校文大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旋承蒙母校台大孫震校長、法學院姚淇清院長(姚院長曾歷任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即社科院國家發展研究所之前身)首任所長、台大教務長、教育部常務次長、聯合國科文组織大使等要職)、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社科院國發所)所長賀凌虛教授、秦孝儀教授、周道濟教授等恩師們大力的培植,被台大聘入本所開授博碩士班及大學部有關科系開授法政等專題課程。 我在台大擔任教職工作歷經了30多年的黃金歲月,在台大無論於研究所或是大學部所教過的學生也不在少數,為學生開授課程中,我總會以「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勉勵學生且力行實踐之,因而學生們在校皆能努力勤於所學,待他們畢業後無論是從事任何工作也皆能有傑出的表現,而他們即使在畢業後多久,也仍會與我這位昔日曾教過他們的黃教授(dear Professor Peter Huang)保持聯絡,因為我在大學時代所主修的科系是文史哲兼輔修法律學門,尤其是在西洋史及人權發展史等領域有相當的深入探討研究,在台大及文大三民主義研究所求學撰著的碩博論文的撰寫重點,乃在於西方自由主義大師約翰穆勒自由論的探討及世界民主先進國家民主憲政與政黨政治發展等學術領域的探討及論述之撰著,且常隨時代的潮流趨勢為文發表於報章雜誌、期刋論文、或出版法政專書,以學術闡發自由民主法治人權與國家發展之理念與實踐,因而在台大及之後在警大、崇右大學等學府所開授的專題課程,主要在於法政法商企業管理等範疇,但我一向秉著教學相長終身學習的精神,不斷因應全球化國家社會環境的變遷,精進個人的學問知能,以圓滿完成在各階段及於各學府服務期間,所負責開班授課的學生之專題課程,以順利的達成教學指標,師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之優質效果,因此每當與教過的畢業學生聚會時,往往會提到當年在校園甘苦或是甜蜜的種種生活點滴,真是有無限的感觸與甜美的回味。 黃炎東教授為撰著一部法政學術專著,2022年8月11日上午10時專程回台大圖書館查閱有關圖書資料,特留影於傅鐘前方以資誌念。 記得我於2010年2月2日出席教育部在高雄義守大學所舉辦的98學年度全國大學校長會議,在那個盛大會議中見到一起出席那次會議的母校國立台灣大學當時的校長李嗣涔校長(現任國立台灣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台大前校長陳維昭先生,令我深感榮幸之至,而今年2022年8月1日下午3時我追隨母校國立屏東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博士總裁出席母校國立屏東大學新舊任校長交接典禮,在那深具重大意義的盛典上又再次的遇到母校前校長也是現任台大校友總會理事長李嗣涔博士帶領了很多校友出席大會,受到現任校長古源光博士及新任校長陳永森博士熱烈的歡迎,令我深深的感受到身為屏大及台大的校友是多麽的榮幸。 而我本身就是從早年就讀屏東師範學校(國立屏東大學)畢業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立志終身從事百年樹人的志業,即使後來我在恆春大平國小任教三年完成師範生的義務教學工作,即負笈北旅繼續求學及後來在幾個不同工作崗位服務,但無論工作有多麽忙碌,至今我常不時的回首這一條终身學習、終身奉獻教育生涯之來時路,讓我亦深深的感受到,即使時空有多大的變化,環境有多麽的艱苦困難挑戰,但我可是一路走來绐终如一的全力以赴堅定不移的勇於向前行,從沒有忘記當初我身為師範生立志终身奉獻教育志業之初衷誓言,過去如此,將來亦如是。 (本文作者黃炎東教授,現為大學講座教授)

Read More

難忘南國之旅(三)

黃炎東 新加坡爲臨近赤道的海島國家,終年酷熱,政府三十三年來皆致力於綠化工作,不只讓平均氣溫降低了攝氏一度,也使新加坡顯得綠意盎然,獲得花園城市的美名;新加坡的 綠化工程落實,可說是各國都市計畫綠化工程的最好模範。在佔地五十四公頃的新加坡植物園內,即培植了二千多種的多年生植物,其中包括新加坡國花──卓錦萬黛蘭及其他諸多名貴罕見的品種。 星馬兩國對都市規劃皆有計畫地推展,到處皆可看到大樓林立,生氣蓬勃。落實「住者有其屋」是星馬兩國政府與各政黨共同的政策,目前在星馬兩國購買國宅二十五坪,僅需約新臺幣伍拾萬元,並可獲政府低利貸款補貼。馬國政府甚至規定建商於建築高級大樓時,必須另外搭配建築百分之三十八之低價國宅,方給予建照。在新加坡,社區規劃廣建國民住宅,並鄰近輕工業區,使家庭主婦於工作之餘仍能照顧家庭。在前往西部裕廊飛禽公園道途中,我們即可很清楚的分辨出各地區所屬的都市計畫歸類。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同屬多元種族國家,政府與各政黨都致力於種族融合工作;星國政府對國民住宅的銷售對象,即採取按照各種族比例分配,藉以促進種族融合。 位於裕廊山頂的飛禽公園佔地二十點二公頃,爲新、馬地區規模最大的飛禽公園,擁有世界各地超過五百種不同品種的鳥類,總數超過六千隻。園內的博彩圓型劇場上午十一 時舉行了一場飛禽公園名星大會串的表演(Bird Show ),各種珍禽曼妙舞姿的表演,讓我們嘆爲觀止。魚尾獅身像是新加坡的象徵,矗立於南部港邊的新加坡河口,爲觀光客必至及拍照留念之地。在聖淘沙島上現在也另造一更巨大雄偉的魚尾獅身像,已近最後整修階段,然而二尊都面向南方,據導遊解說:南方爲新加坡的財源。 「晚晴園」地點在新加坡市區五公里外的大人路十二號,是華僑張永福先生於一九 ○六年二月十六日開始,提供給國父孫中山先生作下塌居留使用,也是同盟會南洋支部會址所在地,爲國父孫中山先生營謀革命大業,領導群英而聲聞中外的紀念勝蹟;目前交由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託管,有重建之計畫正在進行中,全體團員莫不懷著虔誠追思的心情做一巡禮。 步入「晚晴園」園區,首映入眼中的是莊嚴安坐的國父銅像,而婆娑老樹及如茵綠草環繞在其四周廣場,使我們在瞻仰時,不禁更加肅然起敬。廣場後之二層式樓房,已做爲革命史蹟文物展示館,全部都是與國父孫中山先生有關的史料圖片;二樓則是當年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辦公室和卧房所在,也陳列相關的圖書資料。巡禮其中,深深感念國父孫中山先生與諸南洋革命先烈精神的偉大,以及革命過程中的艱苦與辛勞,一幕幕慷慨激昂爲革命捐獻財物、犧牲生命的壯烈影像,不禁在我眼前及腦海中浮現。 離開「晚晴園」後,我們在往餐廳用餐的路程上途經新加坡大學,這靜雅的新加坡大學學園,正是星國培養國家建設需要的高級人才所在。星國對人才的培育工作皆極度重視, 自小學起,即有計畫的選拔、培養,尤其初等學院階段考選及淘汰最爲嚴格;雖只有新加坡大學及南洋工學院兩所大學,但是大學生卻都是一時之選,畢業後經過嚴格甄選的優秀者,國家並將其送到歐美深造。目前,新加坡在法政、財經、科技等頂尖之領導人才,皆是經過這種嚴格的過程培育出來的。筆者認爲,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設一流的現代化國家,而國家人才之取得必須靠有計畫、有步驟的長期加以培訓。我國因教育普及,人才可謂濟濟,如能貫徹人才的選拔、培訓 及考用,三者加以連貫落實,則我國之各項建設必將更加發展,而更有成就。 在克拉碼頭新加坡河泛舟航程中,透過廣播的解說,將新加坡歷史栩栩如生地呈現。新加坡在西元十三世紀時,據說因「巴鄰旁」王子桑尼拉烏它瑪到當地遊歷時,見到一頭行動敏捷而美麗的獅子,故名此地爲「新加普拉」,意爲「獅子城」;西元一八一九年, 英國的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在新加坡河岸登陸,開始將新加坡建設成爲自由港,作英國海外貿易的據點,爲紀念萊佛士爵士的功績,星國特於新加坡河畔立其銅像,以資感念。 由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期,駐守該地的十多萬英軍,輕易地被爲數僅三萬的日軍打敗,令新加坡人民深感依賴別人之力量來保護他們是不可靠的,惟有自立自強才是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的最佳保障。因此,二次世界大戰後新加坡人決定獨立。西元一九五九年,星國人的願望在和平協商後得以順利達成,成爲一自治領,並推舉劍橋大學畢業獲頒英國女皇皇家法學獎學金的李光耀律師出任第一任總理。一九六三年與馬來亞等州組成馬來西亞聯邦,一九六五年復脫離聯邦正式爲一獨立共和國。三十年來,新加坡已是亞洲觀光、商務和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提煉中心及重要物資集散地。 暢遊新加坡河後,我們轉往新加坡最高的山峰──花柏山鳥瞰新加坡市景,並搭纜車前往著名的聖淘沙(Sentosa )。 聖淘沙擁有亞洲最大的熱帶深海魚水族館──海底世界,在蜿蜒的海底隧道中,欣賞著壯麗生動的珊瑚,感受著與魚兒們遨游於水中的歡樂。電腦鐳射噴泉水舞表演在亞洲屬第一,伴著音樂起舞的水波镭射與燈光的襯托下,舞姿異常嫚妙,像一場聲色美麗的饗宴,在陶醉中渡過了愉快的一夜。

Read More

難忘南國之旅(二)

黃炎東 六月四日一早,即驅車前往龍木紅土坎碼頭,換搭乘遊艇到有世外桃源之稱的邦喀島 (Pulau Pangkor),途中順道參觀了一望無際的橡膠園。橡膠、棕櫚及錫是馬來西亞的三大物產,在旅途中我們常常見到一片綠油油經計畫栽培的橡膠及棕櫚樹林。橡膠及棕櫚是我華僑在南洋開拓最主要的作物之一,具高經濟效益,目前馬來西亞也是世界主要生產國家。馬來人認爲像這種具高度經濟價值的天然作物,乃是眞主阿拉賜給他們的,因此他們除了遵照教規,一天禱告五次外,尤其感謝阿拉眞主。 參觀橡膠園後,我們的遊覽車特地經過一段馬來西亞的高速公路。馬國在高速公路建造之初,即考量到未來汽車流量的必然增加,因此收費站皆設於下高速公路以一起徵收,且交流道離主要市區皆有二十公里之遠,以避免造成收費站及市區交通壅塞。 在遊艇的載送下,我們於午后三時來到了嚮往已久的世外桃源── 邦喀島,這一天也是在馬來西亞之旅中難得的晴天。在經過數日的長途跋涉後,團友們雖感到有點疲憊,但在安置好行李後,仍然迫不急待地投入大自然中。邦喀島爲馬西亞霹靂州怡保南方的小島,有著青翠的森林與清澈的海洋,黃昏與清晨時,漫步在細柔的Hornbill Terrace沙灘上,徐徐的微風吹來,享受難得的寧靜,尤其在夕陽西下之際,站在金黃色的海灘,瞭望那碧海藍天,頓時有忘卻世俗煩憂之感。這裡有最現代化的游泳池,使筆者湧現就讀師範時期的最愛運動,在池中暫扮水中蛟龍一番,雖久未下水,但泳技仍不遜當年,內心甚感欣慰。 只可惜爲趕下一行程,六月五日中午,我們在依依不捨中離開了這個頗富羅曼蒂克的遊覽聖地。 離開了邦喀島後,我們繼續前往有東方花園之稱的檳城(Penang ),由於氣候涼爽,景觀優美,檳城目前已成爲馬來西亞的高級住宅區,其中華人居多,也是我國工商投資的重點區域。 檳城座落於馬來西亞半島的西北岸,又稱「東方之珠」。途經聯接半島檳城的檳威大橋(Penang Bridge ),全長十三點五公里,爲亞洲第二大橋,僅次於日本的瀨戶大橋,其中八公里於海上,建造費用馬幣八點五億(相當新臺幣壹佰億元),工期自一九八二年 至一九八五年共三年九個月,據承造的韓國工程公司所說:耐震七點五級並可使用四百四十年。檳威大橋橫跨麻六甲海峽,遠觀宛如一條卧波長龍一般。在工程完竣通車典禮中,該國總理馬哈迪親自駕駛馬來西亞國產車通過大橋,以資誌慶。 以馬國檳威大橋來說,長達十三點五公里,短短三年九個月完工,且品質保證使用四百四十年,吉隆坡新近將完工使用的捷運工程,也僅三年工期,兩者皆耗資約新臺幣壹佰億元。反觀國内,據最近我國各報章雜誌報導,臺北捷運六條線總長八十五公里,須至西元二〇〇六年方可完成,耗資達新臺幣肆仟肆佰肆拾億元;再者公共工程之低劣品質及發生的種種弊端,諸如各項公共工程之圍標、綁標及偷工減料情形嚴重。我們應深思檢討,星馬能做到的,我們應該也能做得到。 俗稱檳榔嶼的檳城,是華人早年至南洋開拓的主要地區之一,國父孫中山先生於清末領導革命時,曾數次造訪檳榔嶼,駐足於檳城海濱街一九七號得昌號公司( c / o Tek Cheang, 197 Beach Street, Stails Settlement )。 進入檳城後的首站參觀點爲康華利斯古堡(Fort Comwallis ),所在地是西元一七八六年法蘭西斯,萊特船長登陸上岸的地方,古堡原是木造建築,於一八〇四年由當時的罪犯改建成水泥建築。在堡內有著名的荷蘭古砲,是由荷蘭人贈予柔佛蘇丹。導遊告訴我們,臨海的一尊古砲因未曾開過砲,故被稱爲「處女砲」,當地民眾常爲求子,前來撫摸砲管,聽說非常靈驗。此番話談完後,吸引了不少團員上前撫摸,並拍照留念。隨即在相互調侃中,我們已到了打尖的飯店。 在用餐和梳洗後的自由活動中,筆者前往參觀檳城華僑女子中學,深感此地重視中華 文化之傳播,亦更印證華人在此具有雄厚的發展實力。參訪途中,與當地華人閒談時,頓 然發現海外僑界對我國憲政改革與發展均十分關心,常流露於言詞上,尤其李總統任內推 動的各項革新及總統直選結果,僑胞們都感到這是中國人五千年歷史上未曾有過的民主成 就,中華民國在臺灣推行的民主改革,使他們在僑居地顯得更有尊嚴,這也是身爲中國人 的最大光榮與驕傲。 六月六日是我們在馬來西亞行程的最後一天,在飯店用完自助式早餐後,前往植物園參觀。植物園佔地三十公頃,内有瀑布,爲西元一八八四年英國人建造,今已成爲世界主要的草本植物範例,亦以野生猴群而出名。置身於植物園裡,我們充分地享受到那綠色植物所散發出的撲鼻與誘人的芳香。 繼植物園後,我們參觀全馬最大的卧佛寺。卧佛寺採泰式設計,佛像全長三十三公尺,鍍金身的臥佛爲世界上第三大的臥佛像,法相莊嚴。當然,對面的緬佛寺也免不了吸引團員前往參觀及祈福。 荅迪布蠟染場離佛寺一條街遠,團員參訪後,對蠟染工作與流程也有了初步的瞭解,蠟染成品的精緻也讓我們印象深刻。 著名的蛇廟是世界罕見的廟宇,供奉清水祖師爺,神壇上盤繞著被香火燻陶而具有神性的幾條大小蛇。這是我們在馬來西亞最後的一個參觀地點,之後,我們趕赴機場,在依依不捨地與當地導遊話別後,搭乘長榮航空公司的飛機飛往新加坡。 抵達新加坡已是下午六時許,出機場即由新加坡當地導遊迎接上車,安排住宿於阿波羅酒店。 新加坡樟宜機場擴建工程於四年前完工啓用,爲一百三十餘家各國航空公司服務,爲使各國觀光旅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機場採快速通關方式辦理,連行李也作到讓旅客不必等候,近三年新加坡樟宜機場皆獲選國際間服務最好的機場之一。 上車後,導遊彭先生就先告訴我們,進入新加坡是不能吃口香糖的,另外在新加坡如果亂丟垃圾所受到嚴厲的處罰,則是其他國家所未見的,不但要科以掃街等勞動服務之處罰,且會聯絡媒體對不守法者加以免費報導,在嚴刑峻罰及全民的配合下,新加坡的街道長年保持異常的整潔;交通方面,駕駛車輛若違規則計點,凡滿二十四點則調銷駕照,並需講習數天,因此在土地狹小人口稠密的新加坡頗不容易遇到塞車的現象。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我們深刻體會到法治教育的落實及執法的嚴格是星馬兩國共同的特點。當前,我國正在推動亞太營運中心的計畫,而吸引外商的投入,其首重基本條件爲良好的社會治安,星馬政府的執法決心與人民的守法精神,應爲我國最好的榜樣。 行進中,導遊也先就新加坡國情民俗與建設作一概括的介紹,他指出:新加坡爲一島國,面積約等於臺北市的一點八倍,人口三百萬左右,由華人、印度人、馬來人及其他少數阿拉伯人、猶太人、亞美尼人等民族組成,也創造了多元性的文化特質。新加坡由於缺乏自然資源,只有朝國際貿易與服務業發展,目前國民所得已超過壹萬美元的已開發國家之列。 在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已執政三十餘年,雖然常被批評不符合西方民主政治的標準,但卻保持政局穩定、法治嚴明,以及經濟高度成長。筆者以爲民主政治實施的主要目標,乃在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與民衆福祉和人權的確實保障,而這些皆須依據該國的政治文化及社會背景,來設計一套適合該國的政治制度,否則,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且民主政治是以政黨政治爲實現的途徑,政黨政治是否落實以及政黨是否私心自用,皆關係民主政治之良窳。就星馬兩國來說,無論是馬來西亞的巫統、馬華公會、印度國大黨、回教黨與其他小黨,抑或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或僅佔四席的其他在野小黨,莫不以國家發展與人民福祉爲共同目標,甚少藉種族或政治迫害等理由,進行黨爭,因此政局安定,經濟繁榮,國力因之相對增強。我國實施民主憲政多年,目前可說是一個轉型期,但從最近種種背離民主政治的朝野政黨互動的情形來看,不禁讓有識之士憂心。筆者以爲須撷取歐美等民主先進國家實施民主政治的經驗,深思熟慮,對當前我國的政黨政治,做一徹底的檢討與改進。 另外,廉能政府的建立在新加坡可說已實現,星國以嚴格的法律制度規範公務人員,使其不敢貪瀆,以最好的福利制度照顧公務人員,使其不必貪瀆因此政風清明,足以爲開發中國家實施廉能政治之楷模。 往飯店途中,在我們右手邊出現一片綠地,這是新加坡政府向馬來西亞及印尼購買泥土填海而成的,共約五十公頃,因土壤尚未紮實,目前提供民衆作休閒之用,名之「濱海南公園」。 在星國華燈初上之夜,特地前往「牛車水」作了約兩個小時的Jalan Jalan (馬來語「逛逛、散步」之意),牛車水爲新加坡的唐人街,是早期華人至新加坡開墾的聚集區域,雖只有二平方公里寬,但這裡的古老樓房、廟宇、商店均保留濃郁豐富的中國傳統色彩,漫步在牛車水,不禁使人感念當時華人離鄉背井遠赴此地,篳路籃縷辛苦打拼的艱辛,亦是我中華民族勤勞儉樸、吃苦耐勞之美德的最佳寫照。 六月七日又是一個雨天,但雨水無法澆滅我們參觀考察的興緻。這一天的行程有植物園、裕廊飛禽公園、魚尾獅身像、晚晴園參訪,克拉碼頭搭乘渡輪暢遊新加坡河,花柏山俯瞰新加坡市景,再搭纜車往聖淘沙島觀賞海底世界及電腦鐳射噴泉,渡過充實愉快的一 天。

Read More

難忘南國之旅(一)

黃炎東 俗云:「行萬里路,勝讀十年書」,昔太史公司馬遷博學多才,他之所以能寫出像史記那樣的千古不朽巨著。除其天縱聰穎,自幼勤讀古文外,他自二十歲那年起,即從事壯遊天下的活動。依據太史公自序中曾提及其「曾南遊江淮,北涉汶泗」、「奉使巴蜀、 南邛、笮、昆明」,又曾至「崆峒,北過逐鹿,東漸於海」,其足跡可說遍及天下各地。也就是因爲他親往各地山川名勝,蒐集史料,考察典章制度,因而能培養出「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之磅薄氣度。國父孫中山先生遊歷五大洲,結交朝野賢豪,吸取各國政經思想精華,比較其利弊得失,取精用宏,故能發明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應世界潮流的三民主義,而成爲引導中國人邁向民主化與現代化的最大原動力。 西元一九九六年(民國八十五年)六月二日清晨,與內子玉葉一大早即提著行李趕赴集合地點,準時前往中正機場搭乘長榮航空直赴首站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抵達該地時,雖是霪雨霏霏,但異國綺麗景色著實迷人,因此我們仍照既定的行程參觀了馬來西亞的和平公園國家紀念碑、博物館、回教清眞寺等地。 馬來西亞是由首任總理東姑拉曼(Tunku Abdul Rahman )於西元一九五七年領導全民 以和平方式,與英國協商後獨立的。一九六三年該國結合馬來西亞、新加坡、沙巴、沙澇越等十四州成爲一聯邦國,其中新加坡於一九六五年脫離聯邦。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由其中九州之蘇丹輪流擔任,每一任期五年。它也是一個多元種族所組成的國家,總人口約爲一千八百萬人,其中馬來人因宗教關係不可墮胎及節育,人口就佔大多數。華人及印度人次之,還有當地沙巴、沙澇越等少數民族;但各種族間互相尊重對方的文化、傳統、宗教 信仰、生活方式等,未見爭端的發生。爲提升馬來人之生活水平,馬國政府也規定公司或工廠職工須有一定比例的馬來人。由於種族間的和睦相處,創造了一個和平的社會環境、穩定的政治及強勢的經濟,已使馬國成爲東南亞國協的重要成員之一,也是亞洲的第五條小龍。 在市區旅遊途中,透過當地導遊之詼諧解說,讓我們對馬來西亞之風土民情有了更深 一層的認識。馬來西亞處於熱帶雨林地區,沒有颱風及地震的天然災害,先天條件優良,其總理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 )更以西元二五二〇年爲目標,提出三十年的前瞻性 政經建設規劃,由於政治穩定、治安良好,吸引了廣大的外資投入。在我國對東南亞各國 的投資中,也以馬來西亞的投資金額最大,達五十六億美元,廠商家數也最多,這一千一百多家。 在處於國際競爭的時代,國力不進則退;由於經濟進步的快速,馬來西亞爲彰顯國力,更進行了摩天大樓的建築,以吉隆坡塔來說,是僅次於日本東京鐵塔的亞洲第二高塔,目前已近完工的吉隆坡國家石油大樓(Kuala Lumpur, Petronas Towers )更將足以媲美美國芝 加哥希爾斯大樓(Chicago's Sears Tower),雖僅八十八層,比希爾斯大樓之一百一十層少,但樓高如加上頂樓之一百五十五英呎高的鐵塔,則高度達一千四百八十三英呎,超過芝加 哥希爾斯大樓,最近也被正式承認爲世界上最高大,當然一些喜歡希爾斯大的人,也認爲要是連鐵塔都算上的話,那麼希爾斯大樓的天線也該進去。無論結果如何,國家石油大樓的完工,將爲吉隆坡帶來新的景觀。這亦充份顯示出馬來西亞猶如萬馬奔腾,努力向已開發國家邁進的宏偉氣勢。 第二天六月三日仍是雨天,據導遊的解說,熱帶雨林氣候應是午後雷陣雨,但因全球生態之破壞,已嚴重影響了氣候。在小雨中,我們依照行程安排,於唐人街用完中國風味的肉骨茶早點後,繼續參觀活動,前往國會大廈、黑風洞、錫器雕工廠,下午的參觀點則爲東南亞最大賭場── 雲頂高原。 黑風洞是一個天然石灰巖的洞穴,分爲明暗二洞,爲保護鐘乳石之生態不被破壞,暗洞目前已不對外開放,因此這次行程無緣參觀;而明洞已成爲印度教的聖地,因前兩天剛好是印度教的節日,因此印度裔的馬來西亞人絡繹不絕於途,空氣中也瀰漫著印度教徒祈福時,所遺留的椰子水發酵過後的臭酸味。在攀爬近三百階石後,總算得以一睹造物者巧奪天工之神奇。在馬來西亞雖是奉回教爲國教,但華人在此的宗教信仰并未受到鉗制,舉凡中國民間所有的神祗,幾乎在此地都可找到供奉之廟宇。 參觀錫器雕工廠,一時頓入眼簾的是使人目不暇給的精製錫器產品,許多經過精雕後之飾件更是光彩奪目,讓人有愛不釋手之感。錫製品用具在英國爲貴族使用之高級器皿, 早期英國即因發現馬來西亞之錫礦豐富,而殖民擴大開採,目前鍚產量馬來西亞佔世界首位。 用完午餐後,全體團員在導遊指導下前往東南亞最大賭場── 雲頂高原參觀。雲頂高原之建設乃華裔林梧桐先生開創,目前仍有飯店陸續增建中,採二十四小時營業,員工八千餘人,並設遊樂場,已成爲馬來西亞之觀光重點之一。進入賭場,按規定男性需穿著長袖服裝打領帶或著該國的國服花襯衫、女性則限制較鬆,賭具五花八門。馬來西亞之國教── 回敎是禁止賭博,然而卻核發惟一賭場經營權給雲頂高原,且由政府發行之彩票等超過二十種,爲馬來西亞每年增加了數億美元的觀光與稅收,對國家建設助益良多。由此可知法與時移則治,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像馬來西亞這種寓禁於樂,以法律有規劃、因地制宜的有效管理特種營業的施政,及日本的電動玩具之管理得法,實在值得我國有關部門深思與借鏡。 在一整天的行程中,我們發覺馬來西亞各地機車騎士白天行駛時都開著車前的大燈, 頗爲好奇,經詢問導遊告知:馬國政府爲保障交通安全,嚴格要求機車於白天行駛時也需開大燈,讓前方來車得以注意,醉酒駕車會予以重罰,有些餐廳甚至會安排車輛接送醉酒的客人,當然費用由客人自付。

Read More

〈 學者觀點 〉軍演顯見和統轉武統 政府空有嘴砲

中國大陸對台灣包圍式的軍事演訓與實彈射擊,依公告從五日持續到八日告一段落,但大陸海事局六日又接連發三起航行警告,要在黃海南部、渤海部分海域,實施十天到一個月不等的長期軍演。 大陸此次公布的加碼軍演海域,雖然距離台灣較遠,但仍引發民眾疑慮與不安,主因在於大陸隨時可能加碼軍演,什麼時候又會對台灣周邊海域的軍演又突然增加或延長?目前為止,只見外交部對大陸軍演長期化「予以最嚴厲的譴責」外,沒有看到任何因應配套措施。 其實,從五日至八日,大陸對台周邊海域七大區塊進行軍事 演訓與實彈射擊以來,已具有類封鎖態勢。大陸機艦、飛彈直接越過海峽中線,侵入領空、領海或毗鄰區,以「侵門踏戶」形容已不為過。 但是,一直將對岸視為「敵對勢力」的蔡政府,在台海出現新危機之際,除了譴責之外,只強調全程觀察、監控,至於大陸對台的直接軍事壓迫,卻要大家「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似乎台灣生活仍然一幅國泰民安的景像。 很明顯的,大陸宣布對台的軍演時間、劃定區塊、警告船隻、航空器禁止進入等,已凸顯反介入、區域拒止的隔離性質,軍事主動權完全操之在大陸,我方只能被動因應。 此次對台類封鎖軍演或長期軍演,也是對國際、台灣官方與民間的反應測式。綜合目前的情勢看來,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轉折點,亦即從軍演的那一刻起,「和統」已開始往「武統」轉向。 過去大陸對台是軟、硬兼具,硬的一手是對付台獨勢力不放棄武力,軟的一手是持續推動多項惠台政策與促進交流。但蔡政府上台後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失去政治互信基礎,大陸軟的一手,還是有,但已轉換成「惠台在陸」,亦即鼓勵台灣民眾赴陸發展。 現在,大陸硬的一手著力更深。廣義的「武統」形式,涵蓋武力軍事、外交、經濟等層面,壓迫、制裁更為直接;在大陸推動兩岸統一的進程中,軟的一手雖然仍還持續,ECFA也還沒有中斷,但其功能性與重要性,已經被硬的一手所超越。 自大陸對台軍演、執行類封鎖以來,台灣的安全防衛空間已被嚴重壓縮,航運秩序受影響,許多海、空航班都被迫調整、取消,還增加成本繞道遠行,食品業、農產品被禁入的項目愈來愈多。但看農委會只有一貫的四招:補貼、內銷、向WTO提告、抗議,相關的交通部、陸委會、經濟部等,也完全沒有相應的解套之道。 蔡政府缺乏有效的反制措施,使得大陸對台的連串攻勢,可以予取予求;大陸對台軍演以及後續的加碼軍演,都是意志力的持續展現,但同時也曝露出台灣在兩岸關係趨於緊繃的困境下,幾乎是完全處於被動的劣勢,除非美中博弈有新的轉寰,否則,台灣只能繼續自己面對承受。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余元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屏大校長交接 衷心的祝賀與展望之感言!

(作者提供) 黃炎東 2022年8月1日下午3時,我有幸能追隨母校國立屏東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總裁博士,出席新卸任校長的交接典禮,受到古源光校長與陳永森校長及母校師生們熱烈的歡迎。在大會中也巧遇了自小就一起在故鄉恆中及屏大苦學有成的現任恆春社區大學張順興副校長,所有出席人士都很喜悦的一起走向大會場。 出席本次盛典的,有來自各界產官學的代表人士,冠蓋雲集,將會場擠得滿滿的,喜氣洋洋,尤其是由我們屏大校友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總裁博士所帶領的校友會理監事及台大校總會理事長也是前台大校長李嗣涔博士所帶領的台大校友會等兩校的校友們一時同聚在一起,更顯得同是今日新舊任校長的同學們出席踴躍之熱忱無比。 我同時也是屏大及台大的校友,我在台大求學及在文大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又旋獲台大師長們的厚植獲聘在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現之社科院國家發展研究所)開授法政專題課程,歷經有30多年的黃金歲月,所教過的台大學生算來不在少數,且他們畢業後皆能秉持母校敦品勵行、愛國愛人的精神,努力奉獻國家社會,且在各行各業,亦皆有很傑出之表現。 而自我於民國56年於母校屏師(屏大)畢業後,屏大的師長及學長們於我的培植關愛至今已逾半世紀,可說是山高水長,永無止息的。今年3月19日我又很榮幸的承蒙母校屏大聘為大武山學院講座教授,讓我有機會繼續施展所學,以回饋母校多年來於我厚植之鴻恩大德,因而今日回母校屏大在這個盛大的典禮當中,能見到久別重逢兩個母校的師長及校友們真是備感喜悦難以形述,如台大前校長也是現任台大校友總會理事長李嗣涔博士,前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校長後任美和科技大學校長林顯輝博士等師長們,心中愉悦之心情真是寸管難以形述。 當日典禮出席的貴賓有前立法院長,內政部長現任台灣日本關係協會蘇嘉全會長,屏大校友總會張平沼理事長博士總裁,新任校長陳永森,其就讀台大博士時代的恩師張長義教授等在致詞中,皆一致高度的肯定古源光校長及陳永森校長皆是學養頂尖卓越育的傑出學者,長年奉獻大學教育行政工作,都有很傑出的表現與卓著的貢獻,古源光校長雖然榮退了,但他八年來努力的用心經營已有頂尖卓越的成果,並為屏大立下了良好優質深厚根基,相信接棒的陳永森校長必能在這一既有的良好基礎上繼志承事,努力精進校務,為屏大的校務永續發展,帶領全體師生們使屏大邁向更為頂尖卓越的新境界。 (作者提供) 屏大校友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總裁博士在這一歷史性的盛會中,亦特致贈一幅很珍貴的名畫予新任校長陳永森博士,以表達廣大的母校屏大校友們繼續大力支持母校的熱忱與決心,並恭賀母校校運昌隆,校務蒸蒸日上,更為本次盛會帶來温馨無比的氛圍。 (作者黃炎東教授,係母校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師範學校)56級砥礪班畢業校友,歷任屏東恆春大平國小教師,車城國民小學傑出校友獎,台大教授,警大教授兼一級行政主管,崇右大學副校長,國立北商大榮譽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通識大師典範講座,國立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講座教授,中華民國新聞學會總幹事,美國華商報駐台特派主任,媒體主筆,副社長,社長,榮譽社長)

Read More

<開講>夢想的起點與成功的傳承

黃炎東 13日早上5時30分起得很早,搭乘高鐵6時30分於8時15分至左營,在昔日教過的台大法學院(現之社科院國家發展研究所)學生曾玉祥博士的接送陪同下,一起在上午10時回母校國立屏東大學屏師校區藝文中心,出席出版「《夢想的起點》專書,展現合校八年成果」記者會,本部巨著特敦請本校國立屏東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張總裁平沼博士為文回望為推薦序,更增添了本大作的篇幅光彩。 本校現任校長古源光校長、陳永森主任秘書(準校長)、劉英偉副校長、林曉雯副校長、曾紀幸副校長暨所有一級行政主管、前屏東師範學院林顯輝校長賢伉儷、陳國展學長、校友總會吳茉朱秘書長及各界貴賓們皆踴躍出席本次大會。 古校長在致詞中一一詳述了,其自2014年以來,主持兩校合併後的校務,八年來的心路歷程,字字珠璣,句句令人感佩無比,充份彰顯了一位頂尖卓越的教育家,以奉獻教育為志業努力精進不已的精神,成就斐然的卓著成就,及崇高優質之學者風範,驘得今日出席盛會的貴賓、媒體記者朋友們及各界人士高度的肯定與稱許不已,我身為屏大(屏師)的一份子,能有機會出席本次盛會,亦深感與有榮焉! (本文作者黃炎東博士,係本校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師範學校)56級砥礪班校友,歷任台大教授、中央警察大學教授兼一級行政主管、崇右影藝大學副校長、講座教授、中國新聞學會總幹事、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政治系及日本東京大學「日本裁判員制度研究」客座學者)

Read More

<開講>難忘訪美學術生涯之旅

黃炎東 我在就讀首屆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現之社科院國家發展研究所)時代,我研究的論文是英國自由主義大師約翰穆勒的自由論與國父孫中山先生自由論之比較研究,待1984年在文大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後,旋獲聘入台大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現國家發展研究所)博碩士班及大學部有關科系,開授法政等專題課程,先後在台大及警大等學府歷經了一段教學研究生涯後,心中不時總會有嚮往,若有機會前往國外有關大學擔任客座學者做學術交流工作。 但因個人本職的工作一直年年逐漸增加繁重,因而前往國外從事學術研究之事宜,可說是一波三折,歷經了困難重重之心路歷程,直至1988年間我應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政治系邀請,前住擔任客座學者,使這一個多年來的美夢終於成真。當時我心中也有一番的思維,即別人是先至國外留學,學成後再回國任職做事,而我是在國內先任職一段時間後,再前往國外從事考察研究,當中扮演的客座學者角色可說是別有一番滋味,且對往後我的學術志業之永續發展甚具意義,因特以(難忘訪美學生涯兩度行)為題,加以論述記行之。 按我在大學求學時代,因專攻西洋文明及人權發展史等專題,而在研究所時代就以西方自由主義大師约翰穆勒的自由論為主要研究探討撰述主題,因而早已深深的感受到,研究歐美民主先進國家憲政體制的發展歷程及其運作之利弊得失,以資取精用宏,作為我國實施民主憲政改革,以提昇我國民主憲政文化品質之參考借鏡,並為我國建構一個更為優質的民主憲政體制與良性的政黨政治及選舉制度,建構一個能為我國帶來長治久安,為同胞更為美好幸福生活之新境界,此乃我兩度訪美從事親自考察,探討研究有關美國憲政體制之架構與運作,尤其是美國的總统,國會兩院,司法三權分立與制衡關係,美國總统的選舉與政黨政治的互動,美國國會議員的產生及其兩院制國會之運作,美國司法權,尤其是其司法違憲審查權的行使及其重要功能,而就美國總统的選舉比較其與世界其它民主先進國家選舉制度,美國總统選舉制度之過程與特色,美國憲法制定的歷史背景,及二百多年來之實施,與其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強國之關聯因素所在,並深入探究美國多元主義民主政體,彼此的關聯及其運作之特徵與特色及功能,在在皆是我在當年前往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政治系,從事學術交流的主要課題。 其實這些主要學術課題,早在我於大學及研究所求學時代及後來我在台大及有關學府任教期間,即有相當的探討涉獵自不在話下,因此在本次擔任客座學者期間,在與彼邦學者教授與同學們作學術交流之過程,便覺得頗為順利,尤其是我是第一個來自台灣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系的訪問學人,因而也頗受系主任戴思博士及系上费希根教授,伯纳教授等同仁們很好的禮遇,尤其費希根教授更費心的為我安排學人宿舍及各種福利事項,並多次安排我與系上的教授與同學們做學術專題研討會,在每次的學術活動進行中,除了對美國及世界各國有關民主化及全球化政經教育文化人權普及等問題,有所進行研討外,他們對我國政經發展,尤其是民主化等方面也深感興趣,當中我也很實在的將我國當年在蔣故總统經國先生主政下,領導全國海內外朝野全民,在台湾復興基地從事十大建設,開創了經濟奇蹟,並進行了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大陸探親等一連串的政治革新工作,深得與會教授與同學們頗為肯定台灣民主化美好的發展與成就。 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的確是美國及全世界的一所知名優質大學,校園廣大清新優雅,尤其圖書館不但占地寬廣且藏書豐富,培植了很多美國及在此留學過的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因而吸引很多來自世界各國優秀留學生到此留學。 當時我在美國初次獨在異鄉為他鄉客,一時感到最快樂之事乃是他鄉遇故知吧!筆者在德大奥斯汀分校擔任客座學者期間,有一次適逢當時我國的交通部次長袁頌西教授率團至德大奥斯汀分校訪才回台灣服務,袁次長曾任母校台大教授兼法學院院長,與筆者有師生關係(我與曾任台大副校長的趙永茂教授皆是袁教授的學生)之誼,異地相見分外親切,而對袁老師以中央部會次長身份,不辭長途跋涉來美為國訪才,倍感欽佩不已,當天我特邀請當時正在德大奥斯汀分校攻讀博士學位(他們於學成回國後,皆分別獲聘在中央研究院及各大學從事教學研究等工作)的楊文山、王業立、張德文、顏良恭等留學生共同用餐,我從故鄉來說故鄉事,多麽親切,席中談笑風生,甜蜜昔日生活點滴話不盡,尤其那日在奥斯汀大學附近開餐館由台灣移民至此的高老闆(高媽媽)特別出了幾道故鄉料理新鲜可口,令袁老師與我們當日一起的聚會,更添了欣喜無比温馨之氛圍。 我在美擔任客座學者期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故必須盡力以習其所長,以備將來奉獻國家社會,另一方面回顧自己求學,尤其是在那麽艱困好不容易的環境下,能克服種種難題出國深造學習,心中由衷的感恩父母親辛苦的養育,師長們的厚植及所有親朋好友大貴人們大力的協助下,而才能達成我人生訪美學術生涯二度行的心願之開創,及為之後的學術前程願景,立下了深厚的根基,基於此一信念,因而在當年完成那一段訪美學術旅程,搭機返台之際,一時心中亦感到人生旅程中,終身學習,終身運動的重要性,及全人教育核心價值之所在,尤其處在今日全球化元宇宙資訊科技的來臨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權普世價值潮流趨势來臨新世紀浪潮中,人人應具有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素養的全球化科技思維知能,方不會為時代潮流所淘汰,我亦感受到昔日見到留學回國準備貢獻所學的海外留學生,心理對他們有多麽的㵪慕,那時筆者亦以相同的心情返抵台湾,除了一份期許外,更多了一份眼界的開拓,尤其是自己國家轉型時期邁向現代化,能夠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奉獻一己棉薄之力,是我當年克服艱難訪美學習之初心原意,更是追求學術報效國家社會之努力指標。 本文作者黃炎東講座教授,歷任台大教授,中央警察大學(中央警官學校)專任教授兼一級行政主管,崇右影藝科技大學副校長兼財經法律系主任,專任講座教授,中國新聞學會總幹事,美國德州大學奥斯汀分校政治系及日本東京大學(日本裁判員制度研究)客座學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