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媚兒舞蹈藝術團 創團12年義行頗受地方好評

思媚兒舞蹈藝術團與學生經常在大甲、大安社區義演,(下)思媚兒翩翩起舞,展現曼妙舞姿加上愛心,獲得各界至佳好評。 (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大安報導  思媚兒舞蹈藝術團日前受邀參加了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舉辦的「櫻花季」公益活動,在櫻花林裡,翩翩起舞,讓愛的心花綻放,得到相當的評譽。大安區長周琇茹表示,思媚兒老師是位很有愛心的舞師,對長輩更是關心,經常在大安義演,是位有愛心的女孩。   大安區公所政風室主任謝國樑表示,思媚兒舞蹈藝術團長期支持社區關懷長輩的公益活動,今年以『心創廉政.動見奇蹟』協助社會參與廉政宣導活動,藉此提升民眾對各機關廉政風險業務及透明化措施之認識,凝聚貪污零容忍共識。展現出對政府廉能的期盼與信心,勇敢渡過目前的疫情,一起跳出喜悅的心靈之舞。 思媚兒舞蹈藝術團與學生經常在大甲、大安社區義演,(下)思媚兒翩翩起舞,展現曼妙舞姿加上愛心,獲得各界至佳好評。 (記者陳榮昌攝) 思媚兒同時也參加台中市、彰化縣鄰近鄉鎮的各種大、小型活動演出,也致力於參加各種公益團體活動,善心與愛心不落人後,學員努力練習後,參加了全國各項舞蹈競賽,成果優異。  思媚兒老師在舞蹈教室教學的同時,致力於推廣中東肚皮舞,在各鄉鎮的國中、國小及幼稚園推廣教學不遺餘力,讓大、小朋友們開心學習,自信心也能成長。團長自己也常出國前往埃及、俄羅斯、韓國、日本、泰國、中國等各國參加舞蹈研習課程及表演活動,帶領著舞蹈學員們一起認真練舞,一起享受成長的喜悅。

Read More

新北建教獎學金加碼400萬

瑞芳高工學生帶領新北市長侯友宜操作機台。(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長侯友宜十四日訪視全球傳動科技公司與瑞芳高工建教合作的實際狀況,現場由學生帶領示範如何使用器材,侯友宜肯定企業持續關懷弱勢學生的愛心,市府今年加碼四百萬元成立「新北學霸─建教合作圓夢獎學金之紓困專案」,幫助技職建教生安心就學。  今年是全球傳動科技公司與瑞芳高工第二年建教合作,儘管面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影響,仍提供學生實習機會,讓學生將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實務上。訪視過程,全球傳動科技公司總經理李進勝,簡介公司的產業結構及建教生所學,學生也帶領侯友宜操作機台,展現學以致用成果。  侯友宜表示,新北市開辦建教合作班已有五十年,面臨疫情衝擊,更感謝無名氏捐款四百萬元成立的「新北學霸-建教合作圓夢獎學金之紓困專案」已補助一九五名優秀建教生各二萬元獎學金。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開辦建教合作班,以就業為導向提供有經濟需求的學生兼顧工作與學業,目前共有十校十科辦理建教合作班,約二四00人。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關懷弱勢學生不遺餘力,從一0八年起,每年投入一億元經費推動新北市「贏得未來‧技職人才」計畫,希望全面提升技職教育品質,培育優質技術人才,更結合各界資源,推出幸福保衛站、幸福晨飽、實物銀行、建教合作圓夢獎學金與非自願離職勞工子女生活扶助等多元協助策略,幫助弱勢學子。

Read More

幼兒園抽籤 44童爭備取第2

台中市議員楊典忠說,梧棲區的幼教資源不足問題嚴重。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梧棲報導  台中市幼兒園上週六完成抽籤,梧棲幼兒園今年竟出現四十四名學童抽「備取第二」的情形,也就是抽中了也不一定會可以入學,家長無奈說「希望可以備取的上,等待奇蹟出現」,台中市議員楊典忠憂心表示,梧棲幼教資源嚴重不足,將是年輕家長們的噩夢。  楊典忠表示,梧棲幼兒園公告缺額為十六名,一0八學年度仍延續去年採二階段辦理,但是第一階段優先入園已登記學童數有十七名,第一階段已經滿額,而且會有一人為備取第一,到了第二階段更有四十四名一般生學童登記,他們抽籤第一名也要從備取第二名排起,有家長質疑市府的增班動作太慢,區域內的學童調查與登記作業又不確實,才會讓家長與學童參與這次「槓龜」抽籤。  楊典忠認為,這次梧棲幼兒園首度出現第一階段額滿,顯見這幾年都是年輕家長們的惡夢。梧棲區的幼教資源不足問題嚴重,恐怕未來幾年都是年輕家長們的噩夢。  學生家長上網查閱台中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資訊即時揭示系統,發現梧棲幼兒園本園公告缺額為十六人,第一階段優先入園登記為十七人,第二階段一般生登記為四十四人,等於第一階段為十七選十六,第二階段則入學中籤率為零,家長懷疑週六抽籤很可能是白忙一場。  台中市教育局表示,梧棲區中正國小附設幼兒園現為四班,核收一百二十人,已爭取且獲教育部核定補助增建工程經費,再增四班(三班三至五歲混齡班,一班幼幼班,計一百零六人),暫定一一二學年度前竣工,總核定招收數將達二百二十六人。梧棲區梧南國小現無幼兒園,已於該校二期工程中納入幼兒園班級量體,增設二班三至五歲混齡班,總核定招收人數計六十人,暫定一一二學年度前完工。

Read More

俄羅斯發明展 僑光科大全壘打

僑光科技大學在俄羅斯聯邦工業產權局,勇奪三金三銀的豐碩成果。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二0二0第二十三屆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僑光科技大學電腦輔助工業設計系參賽作品全數獲獎。僑光科大八位教師及十七位同學,組成師生研發團隊,與來自二十五個國家、超過五百二十件發明作品激烈競爭。三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在俄羅斯聯邦工業產權局(FIPS)進行評選暨頒獎典禮,勇奪三金三銀的豐碩成果。  僑光科大董事長陳伯濤說,僑光師生研發團隊的努力,參賽同學發揮學校所傳授之專業知識與技能,歷經紮實的實作訓練過程,完成作品、參展獲得佳績,展現僑光科大堅強的創新研發實力。  僑光科大工設系林昱呈、朱賢儒老師帶領學生林昕璇、林育岑研發最新一代「旅行箱聯結器」,採用創新設計更為便利、安全與美觀的機構,有效串聯數個行李箱,解決多行李箱攜帶者的不便與負擔,獲得評審的高度評價奪得金牌。此作品已取得發明專利,朝向商品化邁進。  鄭淳詩、林昱呈老師指導學生楊合意、賴耀基、楊凱翔研發之「積木式異質性工件夾取-欠驅動機械手臂夾爪」,直接利用機械手臂第六軸的旋轉力,帶動齒輪組驅動三組夾爪動作,無需另外動力源,以實用性及模組化設計奪下金牌。同樣奪金的還有由林群博、楊健炘、鄭淳詩老師指導學生洪莛絜、楊凱翔、呂秉洋研發「智能熱像儀消防帽」,在消防帽上加裝熱像儀、音訊偵測,雙層濾波過濾不同頻率聲音,辨識閃燃現象發生,偵測器更精準的尋找火焰燃燒聲音而提出警訊,對消防員的安全提供多一層保障。

Read More

國土計畫 大安區籲以觀光為主軸

台中市鄉村地區國土計畫規劃案,大安區各里強烈建議相關機關能體察基層之現況與困境,以觀光為發展主軸為發展基礎。(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大安報導  台中市大安區擁有美麗的鄉村自然景色,可惜位處靠海,種植物不敵東北季風導致二期作難以收成,區公所配合台中市鄉村地區國土計畫規劃案之推動,地方各里強烈建議並提出放寬特定農業區為一般農業區、擴大鄉村區規劃、以觀光為發展主軸等二大訴求,冀望相關機關能體察基層之現況與困境,為地方大安區未來的永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區長周琇茹表示,因區內屬許多土地為特定農業區土地,僅能農作使用,但二期稻作易受東北季風挾帶海水鹽分影響,導致農作收成不佳,甚至無法收成,在這種自然環境下根本不宜農作,各里建議土地能開放使用,活化偏區發展,讓農地利用與管理更符合土地現況,兼顧經濟與生態發展,值得主管單位重視。  再說,大安區之非都市土地使用皆以聚落發展為主,希望國土計畫之規劃單位能考量大安區地方特色,擴大既有鄉村區之範圍,並結合濱海觀光資源及自行車路網等發展主軸,調整出適合地方的發展,並配合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的地方創生計畫,整合區域資源之自然,生態,自行車道,天然的溫寮紅樹林,野生的招潮蟹,滿潮水會湧入的生態公園,可眺望海景的活動中心,可欣賞落日餘暉的自行車道,隱藏版的幸運物─喜鵲巢,媽祖的登陸點,飛天豬的故鄉,大安蔥的產地等特色,有效的規畫觀光點,作為未來台中市海線地區整體發展之基礎,期望符合台中市國土計畫新展望。

Read More

苗準木標 永靖創生大葉扮推手

大葉大學與永靖鄉公所簽立地方創生計畫合作備忘錄。(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大葉大學昨日與永靖鄉公所簽立地方創生計畫合作備忘錄,將向國家發展委員會提出地方創生計畫「永靖鄉地方創生事業提案苗準木標花現幸福」,讓園藝景觀產業齊聚永靖,增加工作機會,吸引人才回流,促進永靖永續發展。  大葉校長梁卓中指出,大葉為協助地方鄉鎮解決人口外移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特別整合全校七大學院與七大特色研發基地資源,積極推動永靖鄉地方創生計畫。永靖鄉公所與大葉大學多次開會後,選定「改善園藝景觀產業園區聯外交通」、「社區為基礎之長照衛福據點」、「荖葉新唱、花卉翻轉、智慧農業/樂活永靖/永續人才」三大核心,以「人才培訓」串連地方需求。減少人口流失,增加工作機會,促進地方永續發展,達到「苗準木標花現幸福」的願景。  永靖鄉長詹木根表示,永靖鄉素有「苗木之鄉」之稱,且人文薈萃,處處老屋古意盎然,產業方面,花卉多樣美麗,苗木生機蓬勃,人才更在各領域開枝散葉。但是依據地方創生資料庫統計,永靖鄉近十年人口流失超過二千六百人,占全鄉總人口百分之六點五以上,民國一0七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已達百分之十五,且平均每年人口老化增加速度達百分之二點五。如何讓長輩安居,青年放心留駐永靖,是地方重要課題,  詹木根期能透過地方創生計畫為推手,整合產官學的資源,協助永靖在地苗木、花卉與特色產業升級,吸引園藝景觀產業聚集永靖,讓更多人認同永靖,帶動地方繁榮。

Read More

防豬瘟鼠疫 台中港拒收船舶廚餘

台中港務分公司與委外合格廠商逐袋檢查船舶垃圾,防堵非洲豬瘟趁虛移入。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港報導  為防堵非洲豬瘟及鼠疫傳入我國,保障國人安全,台中港務分公司配合交通部航港局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等相關單位,在港區進行防疫宣導,除應加強滅鼠及滅蚤等措施外,亦應落實懸掛防鼠盾等防鼠措施,以防鼠類上下船舶,並管制船舶垃圾收受、實施公共區域環境消毒、每月抽查業者防治紀錄與現地環境衛生等,共同防範疫情。 台中港務分公司表示,為避免船舶自非洲豬瘟疫區攜入含病毒的肉品,針對到港船舶採一律不收廚餘的措施;另針對船舶垃圾部分,不論本國或外國籍船皆須先向港務公司提出申請始可收受清運,經逐袋檢查被發現廚餘混雜則予以退回,如有再犯情形則列入拒收名單中。 為防止船上的老鼠跑下船,也要杜絕岸上的老鼠循著纜繩上船,把疫情細菌擴散感染,港務公司都會要求在纜繩綁上「防鼠盾」,並積極宣導鼠疫防治,亦偕同業者配合疾管署進行港區環境消毒、投藥、滅鼠滅蚤作業,定期抽查承租業者鼠疫防治紀錄與現地環境衛生辦理情形,另透過AIS自動識別系統定時向在港船舶廣播應落實懸掛防鼠盾,有效加強邊境管制措施,防範鼠疫境外移入風險。

Read More

大智路打通啟動 盧秀燕工地視察

大智路打通工程已正式啟動,預計八月底完工。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延宕十三年的大智路打通工程,十三日正式啟動,預計八月底完工。市長盧秀燕十四日到工地視察,強調在安全第一的情況下,重大建設防疫期間也不能停。 「大智慧學苑」大樓前天啟動樓層結構拆除,動用吊車將兩台挖土機吊掛至十二層樓頂,採用大鋼牙咬碎,搭配油壓剪,逐層由上往下拆除。昨天建設局長陳大田在做好各項安全措施,爬上十二樓頂樓,實地關心工程進度。 大智路打通工程已正式啟動,預計八月底完工。 (記者徐義雄攝) 盧秀燕說,大智慧大樓拆除,須維持周邊道路交通順暢,保障鄰近大樓結構安全,也要維護夜間安寧,市府不採大規模爆破,改採較細膩的逐層拆除方式,一周拆除一樓層,六月就可完工,並展開大智路延伸新闢道路工程,預計八月大智路就可打通。  東區新庄里長洪宗毅表示,大智路打通是里民期盼已久的工程,開通後將帶動周邊舊城區發展,創造周遭店家商機;周邊廚具行陳老闆說,大智路打通後,後站將更繁榮。

Read More

彰食品業人員 強制戴口罩

 記者洪錫賢/彰化報導  為防堵武漢肺炎疫情破口、往社區群聚感染,彰化縣衛生局昨天正式宣布,即日起所有從事食品製造、營業場所的工作人員都得全程佩戴口罩,以免受罰。  國人在積極配合防疫之際,一天還是的「顧肚子、吃三餐」;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因眾多民眾離不開食品業,為防止餐飲業相關製程與販售營業鏈等場域,出現飛沫傳染疫情的風險,經由進行風險控管評估後,認為全民要有長期抗疫與防疫的意識,才會宣布即日起,所有食品業,從產製、運送到販售等營業場所,包括餐飲、冷飲、小吃店、烘焙業、超商、超市、大賣場與傳統市場攤商等食品販賣業的工作人員,都要「全程」佩戴口罩,即日起為期一週勸導期,從四月二十二日起如被查獲未佩戴口罩,將依法可開告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衛生局長葉彥伯也提醒所有食品業者,在工作時如手部不小心觸碰到口罩外層,就要立即洗手,以防遭污染手部再觸摸其他地方,引發間接性感染;並再度呼籲鄉親配合,做好手部衛生、咳嗽禮節,有發燒、上呼吸道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排隊、用餐時與他人保持一點五公尺社交安全距離,降低病毒傳染率,一起嚴守社區感染防疫線。

Read More

高那瑪夏納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地方說明會

高雄那瑪夏區申請納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昨舉行地方說明會。(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昨天在那瑪夏區瑪雅里,召開「那瑪夏區申請納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地方說明會,會中再度熱烈討論並聽取地方的各意見,補充更完整的資料,將由區公所彙整補充及修正資源說明書後,報請觀光局轉交通部觀光局審核,以完成申請的行政程序,決定是否同意納入。    這項地方說明會,為了防疫措施,昨天下午選在屬戶外的瑪雅里社區球場舉行,由市府觀光局副局長葉欣雅、那瑪夏區區長白漾共同主持,地方各里、各族都有派人出席表達意見;葉欣雅說,少數居民擔心納入會破壞土地現況,觀光局詳細說明後比較安心,爭取納入可帶動原鄉的觀光;區長白漾表示,已努力多年希望能早日納入,畢竟對部落及地方旅遊產業發展都有很大的助益。  那瑪夏區因鄰近嘉義縣阿里山鄉,僅一山之隔,八八風災後因重創台廿九線主要道路,重建之後為活化觀光旅遊,帶動地方產業,多年來積極爭取申請納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高雄市有三個原鄉,另兩個原鄉六龜區與桃源區,都已納入「茂林國家風景區」,因那瑪夏區三個里的族人有不同的意見,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以那瑪夏區屬玉山山脈,並不屬阿里山山脈,以及人力經費有限一直沒有同意。  那瑪夏區自然生態豐富,每年春夏螢火蟲賞螢,四、五月盛產水蜜桃最早收成,人文歷史也是一大特色,除三大族布農、卡那卡那富(與阿里山鄒族有文化淵源)、拉阿魯哇,還有泰雅、排灣及漢族,每年具原鄉傳統的祭典活動,也是一大亮點,都吸引不少遊客上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