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和美鎮農會綠色護照示範站揭牌

王惠美和農委會為農會綠色護照示範站揭牌,期結合關懷據點、學校營養午餐,吃得更安全。(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和美鎮農會廿七日舉行「糧心守護、食在和美」一○九年度農業推廣活動暨綠色照護示範站揭牌儀式,並表揚模範農民與績優農會會務人員。農委會輔導處處長陳俊言、彰化縣長王惠美、和美鎮農會理事長李明成等人與會,期許透過綠色照護示範站,讓大家學到全民食農教育的觀念。  農委會輔導處處長陳俊言感謝和美鎮農會對於中央推動政策的支持,綠色照護站內仍有許多零星設備需補足,未來將予以協助讓設備更為完善,使社區長者來農會綠色照護站參與時能夠有更好的活動空間與設備,也感謝獲獎農友及農民辛苦的付出。和美鎮農會理事長李明成說,這次活動推銷國產米量及農作物,也推廣食的安全,營造友善高齡生活環境,每週還有一日農會會員共餐。  王惠美讚美和美鎮農會的努力,在全國卅一個綠色照護示範站,和美鎮農會是其中之一,相當不簡單。更感謝所有農友的辛苦,這次揭牌的「綠色照顧示範站」,類似社區關懷據點,期待未來整合農會家政班,將社區關懷據點、學校營養午餐等予以整合,讓大家吃得更健康。

Read More

台灣設計展主場館消防演練

 新竹市政府將舉辦「二0二0台灣設計展」,為強化展區公共安全,近日特別在主場館體育館進行消防演練。(記者曾芳蘭翻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將在十月一至十一日舉辦「二0二0台灣設計展」,展覽將在體育館、玻工館、孔廟及動物園Giftshop等十二個場館展出,為強化展區公共安全,近日在主場館體育館進行消防演練,項目包括工作人員初期滅火、通報一一九及疏散避難等緊急應變及消防局搶救演練,從火災預防及搶救面向,確認公共安全無虞。消防局表示,將陸續巡視其他場館,確認消防演練狀況順利,讓民眾安心看展。  市長林智堅表示,今年是新竹市首次舉辦台灣設計展,開展後會有來自各地的民眾參觀,對於展覽的安全市府必需嚴陣以待,以最謹慎的態度來規劃場館公共安全管理,希望讓民眾安心參觀,收穫滿滿。  新竹市政府將舉辦「二0二0台灣設計展」,為強化展區公共安全,近日特別在主場館體育館進行消防演練。(記者曾芳蘭翻攝) 消防局長李世恭說,此次演練狀況假設體育館一樓展區數位瀑布電線走火引發火災,造成火警鈴聲大作,工作人員立即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執行通報一一九、初期滅火、人員疏散等自衛消防編組動作。消防局獲報後,派遣救災人員及車輛到場協助搶救,抵達現場後即展開火災搶救,火勢在分工合作下,迅速撲滅火勢,此次搶救演練總計動員消防人員計八名,各式消防救災車輛三輛。  消防局表示,市府非常重視主場館安全,特別先召開會議研擬各項危機狀況,包括火災、地震等,並規劃應變處理機制,除了制訂大型群聚活動安全維護管理計畫外,針對場館內火災的危害,從預防面及搶救面分析,將可能發生火災的原因,包括人為縱火、電氣因素、菸蒂、明火烹調等,透過禁煙、設置監視器等方法降低火災發生機率,並訓練工作人員滅火、疏散及通報等技巧,完善緊急應變措施,防範於未然。

Read More

全國城鄉局處長論壇台中登場

第十六屆全國城鄉局處長論壇台中登場,各縣市分享市美學等經驗。(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第十六屆全國城鄉局處長論壇在台中登場,台中市政府都發局長黃文彬分享台中都市治理策略,包括都市退燒、城市美學與都發三計。  市府秘書長黃崇典表示,面對全球化、氣候變遷等趨勢,各縣市城鄉局處統籌、協調與整合,盼透過國土計畫、都市計畫、都市及建築設計等手段,打造幸福宜居城。  市府與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昨在台中舉辦全國城鄉局處長論壇,探討「國土計畫之困境與契機」、「未來都市發展策略」兩大主題,邀請營建署長吳欣修以「永續國土的務實規劃」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各縣市政府、都市計畫技師、學界及業界代表與會,針對空間規劃專業深度交流。  都發局長黃文彬指出,台中祭出都市退燒策略(引風、增綠、留藍)、城市美學與都發三計,包括建照執照預審、都市設計審議、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活化老舊社區,發展特色街區,形塑藍綠帶生態景觀,未來將持續努力,打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論壇中,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澎湖縣及連江縣城鄉局處長分別提出縣市國土計畫發展重點,對於多數縣市面臨現有國土計畫產業用地留控、土地管制因地制宜等問題,雲林縣提出國土復育促進地區策略,分享推動經驗,更多創新的都市策略醞釀發酵,打造幸福宜居城。

Read More

中秋國慶連假 苗栗交通疏導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苗栗縣警局規劃中秋及國慶連假交通疏導措施、替代道路方案及國道交流道匝道管制措施,呼籲出遊民眾事先作好行程規劃,避開交通尖峰。  大湖、泰安風景區:下午三時後機動管制新外環道苗六十二─二線進出泰安風景區車流,泰安風景區車輛由苗六十二線進出。  台十三線三義木雕街及勝興車站:三義交流道至水美街沿線派遣交通崗燈控及取締違規停車。  南庄慢城:交通尖峰時段在南庄外環道與西村大橋橋頭機動實施強制分流管制措施,引導車輛循西村大橋─西村聯絡道─縣道一二四線─中正路逆時針方式行駛,嚴格實施市區單行道管制。  陸家苦花潭、通霄落日大道、拱天宮、好望角等網紅景點加強疏導作為及違規取締。  十月一日六至十二時國一頭份及國三香山交流道南向入口匝道高乘載管制。十月三、四、十、十一日零至二十四時全日封閉國道三號西濱交流道北上入口匝道。  十月三、十日十三至二十三時,四、十一日十三時至二十時台六十一線封閉崎頂、冷水坑、復興路、中美里、保福路、垃圾掩埋場及苗十一線共七處平交路口。

Read More

改善校廚 苗縣獲7千萬金援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苗栗縣政府向教育部爭取「國民中小學午餐廚房精進計畫」經費七千萬元,改善全縣學校廚房設施設備。  教育處表示,針對這次公立國中小的午餐廚房精進計畫,大埔國小等八十五所自設廚房學校皆獲得補助經費,計畫補助后庄國小、竹南國中等三十五校改善既有廚房硬體及設施設備修繕及汰舊,補助三灣國小、梅園國小等八十四校購置資訊及消毒設備等,強化環境衛生安全及午餐管理資訊化,另補助大湖國小、卓蘭國小等十九校供應他校廚房設備需求,如增加保溫飯菜箱、不銹鋼餐具(盤)清洗機、特色餐食烹調等設備,以提升學校廚房安全衛生,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學校廚房經費不足之困境。

Read More

狀況多 梧棲農寶寶運動會笑聲揚

梧棲區農會昨日舉辦農寶寶運動會,小選手使出吸奶的力量,賣力向前爬。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梧棲報導  台中市梧棲區農會農寶寶運動會二十七日熱鬧登場,今年有小寶寶爬行、大寶寶爬行、寶寶搬搬樂、寶寶宅急便比賽,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嬰兒爬行比賽,只見大人們拿出各種寶貝最愛的玩具引誘,聲嘶力竭地呼喊,許多萌寶還是不動如山,有些大爆哭,甚至「倒退嚕」,現場狀況百出,笑翻許多人。  第四屆農寶寶運動會昨日上午在梧棲農會產業文化大樓登場,吸引近千名爸爸媽媽或家人參與,梧棲農會總幹事王秝毅表示,為提倡地產地消,引導消費者食在地、吃當季,建立安全健康農業,參加者除了可獲廠商贈送產品外,並提供每個參加寶寶一本燙金開戶存摺,並將報名費於開戶時存入小朋友戶頭,當為開戶資金。  熱鬧有趣的寶寶爬行比賽有一百七十三組親子參加,家長為了吸引寶貝向前爬,使出玩具、奶瓶、鑰匙等各種物品吸引寶寶注意,有些家庭還出動小哥哥、小姊姊助陣,哨音響起,大多數寶寶搞不清狀況,有的瞬間大爆哭,有的呆立在起跑點,不動如山,也有寶寶賣力爬到快接近終點時,又「倒退嚕」,急壞了爸爸、媽媽們,倒是有一名寶寶,快速爬向媽媽的懷抱,成為全場爬最快的寶寶。  七樓除了寶寶運動會活動外,還有六樓增設古禮抓周活動。王秝毅表示,近年來配合政府政策,除了非基改黃豆外,今年也配合政府輔導農民種作景觀作物,營造花海,並積極推動國產農產品及青年農民行銷地方農產,進而促進農產品消費,以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

Read More

漫遊美西港 賞古厝之美

彰縣單車會員遊和、港、西三鄉鎮古蹟,王惠美到場勉勵大家走出戶外、多運動。(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化縣單車體育運動協會廿七日在和仁國小舉辦運動i臺灣「漫遊美西港」活動,由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現場貴賓一起為參加民眾鳴槍起跑。此次活動路線從和仁國小鳴槍出發,沿途行經大陽古厝、阮氏宗祠、柑井武當宮、吳家古厝等美景,讓大家騎單車健身,還可欣賞古厝建築。  昨日的活動,由縣府協助向教育部體育署申請「一○九年運動i臺灣計畫」經費補助,以單車活動來運動健身,路線特別安排行經古厝,不僅可以運動樂活,也可以讓大家瞭解在地的古厝文化歷史風景。  王惠美縣長表示,縣政府在十月九日、十日,將在於溪州公園舉辦「二○二○溪州提拔泥溪遊記」的活動,邀請大家帶著小孩光著腳丫玩泥土,當天備有芭樂、羊肉等美食供大家享用。另外,在十月卅一日、十一月一日於二水也有一場國際跑水節,是全台路跑運動中,唯一能在八堡圳中了解跑水文化,今年也結合蒸汽火車,邀請大家前來參加。 台中市太平區公所等單位舉辦「頭汴荔枝騎跡文化活動」。(記者黃俊昇攝) 記者黃俊昇/太平報導  台中市太平區公所、區農會、頭汴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二十七日在頭汴國小舉辦「頭汴荔枝騎跡文化活動」,讓參與的民眾感受山林美景。  太平區長許貴芳指出,頭汴社區是太平農村再生重鎮之一,雖然現在不是荔枝主要產季,但太平區農會開發急速冷凍保鮮技術,克服了荔枝保存不易,容易黑殼敗壞的弱點,急速冷凍的荔枝外觀紅潤鮮豔,退冰後吃起來跟新鮮荔枝一樣,還有農友利用日曬焙火烘成果乾或釀造加工成醋等,讓民眾一年四季都能品嘗荔枝美味。  此外,頭汴社區周遭還有日據時代頭汴坑警察官吏派出所、五龍山神社遺址、內城百年大樟樹、薑仔園觀景步道、聖和宮、龍奉宮、阿財伯童幻花園、鴻禧高爾夫球場等風光明媚的景點,歡迎民眾前往頭汴坑一遊。  荔枝騎跡自行車活動,從頭汴國小出發,沿著各產業道路規劃轉型為自行車活動的「荔枝細道」北田路,轉大中坑產業道路、龍奉宮,再返回頭汴國小主場地,沿途花木扶疏,綠意盎然,風景宜人。  現場並安排頭汴國小鼓藝社舞獅鑼鼓迎賓、慈明高中千手觀音讚頌、光華高工樂儀隊表演及頭汴國小愛心志工隊熱舞表演,並有逗趣的剝柚子趣味遊戲及闖關、摸彩活動等,場面熱鬧滾滾。

Read More

全嘉愛健走1500民眾響應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全嘉愛健走」二十七日清晨,近一千五百名愛好健走的民眾齊聚八掌溪畔的河濱運動公園,衛生局廖育瑋副局長、水利署第五河川局張庭華局長等人,與民眾一起沿著綠茵步道,搭配輕快音樂,環繞生態資源豐富的綠池健走,為中秋烤肉前夕啟動健康活力。 廖育瑋副局長表示,今年衛生局特別推廣公園健走活動,鼓勵市民選擇在住家附近公園步道健走,每週5天、每天健走30分鐘的活動,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 廖育瑋說,運動可以保持身體健康,對於想養成運動習慣,健走是相對安全又方便的入門款,尤其對於體重較重、年紀較大、本身患有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或踝關節曾受傷的人,健走能燃燒脂肪,對膝蓋負擔也較少。 嘉義市衛生局為鼓勵市民健康瘦身,將瘦身競賽融入健走活動,鼓勵18-64歲參加者維持每天健走30分鐘的運動習慣,搭配健康飲食進行體重管理。健走瘦身賽活動分4組競賽,每組取前3名減重績優者擇期獎勵表揚,第1名一萬元、第2名八仟元、第3名5仟元等值禮券。 市衛生局國健科長林秀猜說,公園趣健走第三、四場將分別於10月24日及11月21日於嘉義公園、北香湖公園辦理,採線上報名,限1000名額,額滿為止。事前預約報名且活動當天走完全程即贈送健康好禮、餐包及摸彩券,活動當天現場報名前100名可與預約報名者同享好康禮,北香湖公園健走結束時辦理公開摸彩。

Read More

彰化家扶兒與認養人相見歡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彰化家扶中心二十七日於員林市琉璃仙境休閒園區,舉辦助學認養人相見歡活動,讓很少見面的認養人及認養童有相處的時間,也讓家扶孩子們能當面向幫助他們的認養人,表達最深摯的感謝之意。  認養人來自全國各地,有遠自高雄、宜蘭、台北及桃園等地而來,年紀最小的是八歲,最年長的七十二歲。  昨日還特別請員林高中扶輪少年團設計配對活動,讓認養人與認養童透過牽起的紅線來找到彼此,當六十四組的紅線牽起時,場面充滿溫馨氣氛,也為此活動揭開序幕。  近三百名認養人與認養童有五成是第一次見面,為減低見面的尷尬,透過分組活動闖關,有推大球比賽、沙坑找字、裝水比最多、傳球遊戲,最後在認養人及認養童在親手製作的祈福卡中,讓彼此雙方寫下最誠摯的祝福,與孩子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永久認養人聯誼會長謝芬蘭表示,此次有來自各地的一百四十七名認養人及家人,加上認養童及家人一百四十六人參加,在中秋節前齊聚一堂,格外溫馨。  彰化家扶主任王震光表示,認養人的熱情實在令人感動,因為疫情及景氣關係,家扶的認養人也減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投入認養行列,讓家扶的孩子能夠受到更多幫助。

Read More

淡水環境藝術節 千人踩街登場

邁入第十二年的淡水環境藝術節二十七日登場,號召千人熱鬧踩街。 (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淡水環境藝術節二十七日號召千人踩街隊伍,在藝術家們的帶領下,歷經滬哈工作坊學習肢體表演、服裝道具及藝術踩街道具製作,藉由自由創意裝扮融入藝術踩街活動中,因淡海輕軌藍海線第一期將於今年底通車,今年的遊行活動聚焦為藍海線即將通車與北海岸觀光主題青春山海線。  踩街活動邀請到藝想天開吳忠良老師擔任藝術總監,以「淡水阿給先生」為代表偶,另外由「淡商女籃冠軍車隊」、「鐵道戰警」、「藍海蛇形號」、「淡水高蹺隊」、「夢想森巴坊打擊樂團」、「頑猴嘉年華」、「飛炫魚花車」、「無所不擊創意樂器車」、「宇宙星球人高蹺隊」、「H.Double.C」等特色表演團體。  活動開始前,新北市長侯友宜逐一向參與踩街的遊行隊伍勉勵加油,他說,淡水環境藝術節已經邁入第十二年,尤其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能在各界用心努力下,繼續舉辦踩街活動誠屬不易,新北市強調超前佈署的防疫工作以及安全生活模式下享受藝術活動,就是代表臺灣在國際上領先的新指標,多元文化展現的最佳舞台。  今年淡水踩街主題為「青春山海線-淡水愛你」,社區居民意識以多元文化的藝術踩街內涵,共同響應支持市政計畫重點及輕軌重大交通建設。  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推動捷運三環六線,除了已通車的淡海輕軌綠山線及環狀線,淡海輕軌第一期藍海線已於八月三十日完成初勘作業,可預期今年底能順利由新北捷運公司接手營運,藍海線上重要地標「藍海橋」可遠眺台灣海峽的美壯闊美景,新增的「台北海洋大學站」、「沙崙站」以及「漁人碼頭站」也由文化局淡水古蹟博物館將站體與清法戰爭主題結合成為特色車站,讓輕軌建設與古蹟文化完美共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