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飯店小資餐盒 熱賣5千個

台南大飯店一口氣推出二十種餐盒,單價一百元起,半個月來已售出五千個,單日最多賣出六百個。 (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防疫宅在家,三餐除了自己下廚,多半選擇外帶外送餐盒。為了讓民眾居家也能感受在飯店用餐的幸福感,台南大飯店一口氣推出二十種餐盒,單價一百元起高貴不貴,醫護用餐還有八折優惠。半個月來已售出五千個餐盒,單日最多賣出六百個,很受歡迎。 台南大飯店表示,經濟實惠的小資餐盒單價一百元,有蔥燒子排、塔香三杯雞、樹子蒸魚、黃金炸豬排等四種主菜可供選擇,每週更換主菜。想吃好一點可升級一百五十至三百五十元的個人餐盒,鮮魚、私房粽、港式燒賣、港式雙拼、元氣雞腿排、元氣鱈魚或鮭魚、豪華海陸、經典海陸等九種餐盒,吃飽擱吃巧。 除了上述中式餐盒,近日再推出歐式風味個人餐。燻肉菲力、愛爾蘭鮮蝦、香草奶油鮭魚、奧斯卡雞腿、麥年鱸魚等口味,售價三百至五百元不等。不想吃太多增加腸胃負擔,輕食料理是首選。西點餐盒一百五十元,加價兩百元就可品嘗手工麵包、主廚湯品、沙拉、甜點等附餐。小家庭不妨考慮中式經典四人套餐,含烤鴨冷筍拼盤、甘露蔥燒鮮魚、添福豬腳、開陽白菜、藥膳菌菇雞湯、香鬆白飯四碗,四菜一湯附主食,每套一千一百八十八元,平均一人不到三百元,相當划算。 口感絕佳的手工麵包,每日中午十一時三十分新鮮出爐。疫情期間訂購餐盒,均贈乾洗手隨身包,飯店設有免入館取餐區,無須入館更安心。

Read More

大雨助攻 官田搶種菱角

連日大雨,讓農民順利種植菱角。   (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官田報導 連日來的大雨,讓官田區的菱角農信心大增,已陸續種植菱角,育苗業者也忙著整理菱角苗株出貨,讓農民順利種植菱角,也讓今年的菱角產業看見一線曙光。 仍有農民擔心水量還不夠,如果菱角種下去,後續水利署沒有提供灌溉用水,可能白種了,因此還在觀望中,只要水利署願意供應灌溉用水,就會開始種植菱角。 官田區農會則表示,到六月底前,都還適合種菱角,因此今年菱角種植面積如何,還有待後續觀察。 連日大雨,農民信心大增,官田菱角已陸續種植。 (記者林相如攝) 今年遇到大乾旱,官田區的菱角種植出現停滯景象,以往為了搶先種植菱角,在產量少時賣到好價錢,陸續在五月中旬就有農民種植菱角,有些則因種植一期稻作的關係,等稻米收割後,才會種植菱角,也因此先前種植的菱角,大都集中在葫蘆埤等有水源的地方,有些農民則因有地下井,也會搶先種植菱角。 如今官田區一期稻作大都已收割完成,但因乾旱的關係,不少農民雖已整好地,但遲遲沒有種下菱角,直到這兩天的大雨狂炸,讓不少農民信心大增,開始種植菱角工作,育苗業者也雇工開始整理菱角苗株,出貨給農民,整個菱角產業似乎已經動起來,官田區內也可看見新種植的菱角田,一排排的菱角株浮在水面上,為農田帶來不少朝氣與生機。

Read More

肉粽買氣旺 不受疫情影響

疫情嚴峻,肉粽店工作人員全程戴口罩綁粽成為今年端午節最大特色。  (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一場疫情並未澆熄我們吃粽子的熱情,尤其在台南,好吃、有媽媽味的粽子俯拾皆是。若不計較排名和名氣,很多藏身巷子內的小店或達人,也都有令人回味無窮的古早味,透過口耳相傳或是網路介紹,撐起自己的一片天。 疫情已打趴很多經濟,唯獨肉粽這種應景的美食,今年走訪許多店家,整體說來,業績不受影響,原因是肉粽店因疫情不提供內用,但端午節肉粽很多用來送禮,民眾都自行來店取粽或是宅配,大部分店家都自六月初就不再接受預訂單,現在要買,只能臨櫃。 其二是疫情,三級管制持續至二十八日,吃東西極不方便,肉粽可冷凍,要吃再蒸熱即可,即使小孩子也會操作,因此,很多人買起來囤積備用。 今年各家肉粽大部分都維持原價,肉粽四十元,菜粽三十五元。肉粽不論怎麼變化,還是傳統的台南粽最受歡迎,各家不同的口感來自於爆香和炒料的調味技術。糯米用特調的肉汁拌過或炒過再包粽,內層包材選用有特殊香味的麻竹葉,外層覆以耐煮的桂竹葉,水煮兩個半小時後,重點要關火再悶半小時,這樣米心才會熟透,這是台南很多媽媽都會的「心法」,巧妙就在綑粽的紮實度和調味,初次包粽要包出四角形需要練習。 台南肉粽的名店很多,知名度太高的和連鎖店不說,立人國小旁的「老店」肉粽,菜粽和肉粽各一個再加一碗味噌湯,原先七十元就能搞定,三月份略有調漲,現在不過八十元就能吃「一套」。中山國中對面的遠馨阿婆肉粽、三老爺宮旁的李記肉粽、來自水仙宮的八十年老店海龍肉粽,還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肉粽達人,都有自己的粉絲。

Read More

關廟綠竹筍產量增 農會忙包裝

受梅雨滋潤,關廟區綠竹筍近日收成激增,區農會展開真空包裝作業。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關廟報導 關廟區的綠竹筍在端午節前夕進入量產期,受惠於前一陣子的梅雨鋒面,雨水滋潤後的綠竹筍近來收成遽增,關廟區農會啟動收購,展開真空包裝的加工作業,並將擴大配送規模,搶攻防疫期間的宅配商機。 關廟區農會總幹事陳愛妹說,綠竹筍到貨之後,都先經過篩選、清洗,再經蒸氣殺菁,接著切頭、裝袋、抽真空,製作流程嚴謹,完整保留綠竹筍的鮮、甜美味。 她指出,完成真空包裝的綠竹筍還要再經高溫殺菌,之後進行冷藏貯存,運銷各地。目前到貨量激增,區農會動員人力在集貨場內全面趕製,希望儘快將鮮美的綠竹筍送到消費者手中。 關廟區農會供銷部主任黃國斌表示,綠竹筍與鳳梨、關廟麵等,並列關廟產業三寶,栽種面積約五百公頃。由於品質好,口感鮮甜,吃起來像嫩梨,深受消費者喜愛。 黃國斌指出,今年受乾旱影響,綠竹筍的產期延後、產量銳減;但五月下旬以來經雨水挹注,收成明顯增加,訂單持續湧入,區農會啟動收購作業。 黃國斌說,目前每天到貨都有六千台斤以上,雖然仍不及以往同期,但已漸入佳境;而真空包裝分為帶殼與去殼兩種,都是熟的,拆開後立刻鮮食,相當方便。他強調,除了供貨各通路之外,今年也會擴大宅配能量,讓在家防疫、減少出門的民眾一樣能吃到美味的關廟綠竹筍。

Read More

宅家過節 台南好粽品嘗攻略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應景粽子需求量大,近兩個月業者都忙著包粽、宅配出貨。    (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端午節將屆,但本土疫情未見趨緩,台南市長黃偉哲呼籲民眾原地過節,透過視訊方式與家人團圓。觀光旅遊局則分享台南粽品嘗攻略及台南好粽Google地圖,鼓勵消費者自取或宅配方式訂購。 觀旅局長郭貞慧表示,台南菜粽只有糯米包花生,看似簡單,實際上美味不輸肉粽。最道地的吃法就是淋上醬油膏、香油、香菜、撒些花生粉,再來一碗味噌湯。創立於民國四十八年的村伯菜粽,販售超過一甲子,搭配味噌湯食用,是麻豆人記憶中難忘的好味道。麻豆市場旁的惠美肉粽是道地的南部粽,除了瘦肉、香菇和蛋黃的肉粽,還有限量版的綠豆瘦肉粽,脫殼綠豆蒜融合糯米,加上瘦肉內餡,口感清爽,重口味者不妨沾上蒜蓉醬油膏品嘗。 官田田媽媽菱成粽藝坊,選用在地特產菱角推出菱角五穀養生粽、蔬菜五穀養生粽、蓮子養生粽等品項。關廟區牛稠埔肉粽,蛋黃、土豆仁、豬肉塊和花生粉入餡,外覆清香的月桃葉。東區品香肉粽菜粽,近年獲台南府城十大傳統美食獎等多項大獎,招牌八寶肉粽含豬腿肉、魷魚、香菇、鴨蛋黃、蓮子、栗子、雪蓮子、花生等豪華內餡,重達四百公克。 北區三老爺宮旁的李記肉粽是四十多年老店,肉粽、菜粽、素料粽、干貝粽備受喜愛。中西區大銃街老店肉粽淋上肉燥、加上香菜提味,特色獨具。永康中山北路保生宮對面的喜多鄉味肉粽、南區灣裡路京富號肉粽菜粽、歸仁陳家肉粽、中西區國華街阿娟肉粽、北區海安路阿秀古早味肉粽等好粽,也都各有忠實顧客推薦。 為了讓民眾宅在家不無聊,台南旅遊臉書也將陸續舉辦「跟著宅南一起challenge」線上互動小遊戲,由美食篇活動打頭陣。即日起至六月十一日點選連結,將台南美食的美圖與名稱正確連結,完成對應並截圖貼在留言區,就有機會抽中台南限定、限量的魚頭君口罩。

Read More

〈中華副刊〉鬼打牆

文/李彩琴  插圖/國泰 大樓有位夜間管理員,中年大叔,在社區服務多年,人是好人,除了最基本的寒暄,儘量避免與他有任何「申論」對談,因為很快陷入一種「鬼打牆」的模式,永恆在原地打轉,沒有出口,讓人疲憊不堪~~ 某天就在想,話語相互交換之際,一定浮現某個類似樞紐或陷阱的裝置,稍不覺察,順應著對方的話鋒又被捲進去了…… 站在研究修辭學(或理則學)的立場,若能審視並發現話語「機關」所在,應該挺有趣的。 本日傍晚,拿了掛在信箱上的牌子,到管理室領掛號信,發現昨天還有另一封壓著沒通知,有些火大,已知會日夜班管理員多次,住戶有掛號信,當日即登記掛牌子通知(搞不好有人心急如焚在盼等),不要存放在管理室,萬一弄丟了誰要負責? 哎呀,這不是甚麼大事,不會弄丟的啦,有人牌子掛了一兩個禮拜也不來領(那是別人家的事),嘿,我告訴妳喔,有些大樓有電腦鍵入檔案,更方便啦…… 只好正色再跟他辯解,關鍵不在於用筆謄寫在登記簿上,或是用電腦鍵入檔案,純粹是「態度」問題,辦事拖拖拉拉的,工具再先進也沒用……,最後又補了一句,「信件存放在管理室會生利息嗎,萬一弄丟了誰要負責?」 (看官有沒有發現,我這端已開始幫忙搭建一小段「循環」~~) 「這是小事啦,不會不見的,」他繼續很不以為然說道:「哎呀,我跟妳講啦,有些大樓有電腦鍵入檔案……」 總算驚覺「循環」又即將運作,噤口不語,投訴也要找聽得懂問題的人。 (每次舌敝唇焦從「鬼打牆」的模式逃出,忍不住會好奇,不知這位大叔如何與家人相處、討論大小事情?) 回想多次與夜間管理員溝通的境況,再深一層往邏輯的層面探討,有點質疑對方是否有思想上的「自閉症」,每次你提甲項,他一定會提個乙項(並很堅持重複),完全沒交流磨合,所以才會形成兩個平行迴路(circuit),也即是雙重「鬼打牆」的模式嗎? (舉一反三,那些冗長永遠沒有結論的會議,國家政策運作之辨證等等。) 很想挖掘更多範例,以輔佐或完善上述理論,可惜的是,大叔已預定月底離職––聽他自述,有住戶看不順眼嚴厲投訴,列舉出其大小毛病……,倒是跟語言模式無啥關聯,嗯,誰又說得準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歲歲有今朝

■楊璧華 年初五,大學同學Y,臨時邀約了幾位同學一起到他大內祖宅、龍貓公車站社區走春。聽聞大老闆L特意把拜訪客戶的行程挪到下午,就為了和久未碰面的同學歡聚,讓大夥兒揪感心。 原以為是簡單的茶敘,沒料到是在學時「省話一哥」H親自掌廚,包辦我們的中餐。同學40年方知他是廚藝高手,如此深藏不漏,讓在座的女同學們扼腕,當初怎麼沒先打聽?既然廚房無英雌用武之地,我們只好搬矮凳喝茶去。 杯子剛舉近,茶香撲鼻,入口甘溫潤喉。泡茶高手Z甚是費心,將他家的茶具、水源,爐火都帶上,講究的功夫令人歎為觀止。邊喝茶邊聽他娓娓介紹茶葉的由來,剛喝完這杯某山的茶,下一秒馬上翻過另一山的茶,彷彿上了一堂品茗課,這意境的領悟,只能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Y趁空檔時介紹他家祖宅翻修的經歷,如何去蕪存菁,維持原貌,甚至連早年犁田的農具都保留下來,真佩服他們夫妻倆傳承、惜物的意志。走入社區內,看到許多屋體外牆底部,砌上取之曾文溪的石頭,建築物的特色在Y生動解說下,才知石子瀨的來由。一路以想像著「雨水沿著石頭流洩而下,似一道道小瀑布」的浪漫情懷,逛進色彩繽紛的巷弄裏,令人流連忘返。Y堪稱為導覽高手實不為過。 回到老宅,H已備好一桌「手路菜」,等著餵飽大夥的五臟六腑。菜色不多,道道應景;我獨鍾老薑爆炒黑木耳,紅酒和醋調配的醬汁,看似單調卻爽口入味;有人熱愛黃澄喜氣的南瓜蟹黃豆腐羹配上素炒麵,當地風味「刺子雞」湯自然不可缺席,熱騰騰上桌。此時,大夥好羨慕H嫂子有福氣,家有大廚,難怪「妻子遠庖廚」。 如此色香味俱全的同學會,人生難得幾回有。老宅裏,時光倒流,髮蒼蒼、視茫茫的我們,重溫青春年少的熱情。40年同學情誼,彌足珍貴。看到老同學們如此康健,欣慰之情溢於言表,衷心期待我們都能歲歲有今朝!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社尾──先考記略

■紀小樣 月亮最圓最亮的那一夜誕生;而嫦娥何曾多看他一眼,破漏的小農村還被四野的墓塚包圍。貧窮如風──有縫就攢,而鈔票總被勢力者攔截。排行老三的長子(兩個早婚的姐姐、三個更幼小的弟妹)……他,國民學校正要畢業,在父親糖尿病截肢之後,孤獨地蹲在田埂──努力地推敲為什麼稻子還不長出春天? 祇習慣北風、黑夜與牛毛上晨霜的寒冷,更習慣佃租的兇惡與鋤鐮在手腳咬出來的血痕,或許也習慣那樣一個人躺在墳起的斜坡上巴望天色──風箏也有自己的臍帶──能不能拉過來一片烏雲,將自己掩埋? 所幸擁有一個繁茂的名字,希望如電,匆匆一閃──病蟲害剛過又染上枯熱病的空空的稻穗以及被飢餓嚴實罩住的強烈蠕動的腸胃。一個夭折的黎明刨出祖先的棺木,把燐骨抱在胸前,讓所有難遣的親情鳥獸散去。 可不可以在另一個高地丈量自己?匍匐卑微爬過濁水溪,一路向北步行「三暝四日」的路程……被汗淚弄糊了的眼眸──那樣看見並且記取:整個村子都是他的,炊煙……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與鸕鶿有約定 

■林念慈 我想為我的鸕鶿 束頸,用紅色的棉線 交相纏繞 像擁有一份真摯的禮物 我們有艘竹排 十年才能修得 一點搖曳,我和我的鳥 共天光雲影 共漁火徘徊 良禽可遇 不可求,我選擇訂定契約 以春水游魚 以良辰美景 交換滿載 于歸 所幸這麼多年過去了 我們依然一排 兩瞪眼,互有靈犀 我依然會 一把掐住鸕鶿的脖子 再含情脈脈地 聽牠吐出:「愛!」

Read More

〈中華副刊〉因為所遇都是善良的人

■琹涵 她是大家公認的好命。 如果都已80歲了,無風無雨到暮年,周遭的人都愛她、對她好。這不是好命嗎? 平日她在某知名女校教書,代步工具是一輛賓士車,她姊買給她的。 習慣開車的人,不愛走路,也不想搭公車捷運,就是要開車,只是我們越來越不太敢搭她的車了,畢竟即時反應早已不如年輕時。 她是家中的么女,小時就過繼給自家的叔叔嬸嬸,因為他們沒有生育,依舊是備受疼愛,只是親生母親總是覺得「生了她,卻沒養她」,一直愧疚在心,總要想方設法地對她好。哥哥和姊姊們看在眼裡,更是對她加倍的照顧。 她有點男孩氣,認識的,都是哥兒們,卻沒有把自己嫁出去。怎麼會這樣? 或許,姻緣也是天注定? 好朋友卻說:「這樣的個性是會有一點難。如果對方也陽剛,婚姻恐怕不偕。或許也有幾分天意吧?」 說不定是由於沒有進入婚姻,少了很多的磨難,更能確認她的好命。 在知名女校教書,這麼個性鮮明的老師,很具有個人特色,學生們都很喜歡她。有一年她胃出血開刀,畢業的學生已經是某大醫院的醫生了,學生說:「老師你來,一切都會幫你安排好。」順利的住院開刀,姊姊還專程北上前來陪病照料。 因為她在台北,哥哥姊姊們的兒女大了,也陸續到台北來讀書,或高中或大學,富裕的姊姊立刻買下好地段的的房子一間供兒女居住,她有空時前往察看,他們很乖,沒有甚麼需要操心的。假日時,一起吃喝玩樂,感情很好。 幾年以後,這些晚輩多半出國留學,然後就業成家,個個優異。 有一年,快過年時,外甥來看她,臨走時,留給她一個袋子說:「這一點錢,給小阿姨零花。」那一點錢,居然是三十萬現金。真讓我們瞠目結舌。 她還說:「不都是這樣嗎?」 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她不知都是我們長輩給晚輩的,可從來不曾遇見這麼慷慨的晚輩呢。 她已經逐漸向著人生的晚霞靠近了,好在身子硬朗,讓人羨慕。 東坡有〈點絳脣‧庚午重九〉的詞: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白雲飛亂,空有年年雁。 不要因秋天而傷悲,幸好今年身強體健,還可以登高宴聚。江邊的村落、海邊的地區,總是當作虛幻的鏡中花一般看待。 想起從前漢武帝曾經橫渡汾河,蘭花和菊花紛雜爭豔。乘船出遊的事距今久遠,白雲亂飛,年年只見難去的群雁。 年老和病苦,恐怕人人都無法規避,但是我們都要樂觀以待,不論世俗的名利和榮華富貴如何誘人,也不過是過眼的雲煙罷了,哪裡值得汲汲營營,不肯罷手? 她的個性開朗,人有趣,加以廣結善緣,一向都把日子給過得風風火火。 其實,究其原因,個然她的個性好,也由於她所遇的都是善良的人,尤其,人人待她好,更是風生水起,時時好運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