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墜落在小鎮的那些日子(上)

 文/殷謙 插圖/國泰 在德令哈這個彈丸大的小城市我堅持到了冬至。而在這之前,我應該是在首都的一座摩天大樓裏做我想要做的事。而現在正是與往常一樣的一個普通的早上,佇立在冷冽的樓房的第六層,我有點兒神迷意奪了,窗外飄著如煙絮一般的雪花,被寒風席捲著、交織著漫向田壟,很快就為眼前這片蕭索之地蓋好了皚皚的被子。 陽台的檐梠上垂下如簾的冰錐,晶瑩剔透,就像深藏在我某個記憶中的那一滴心痛的美麗。   三歲的兒子滿眼期冀地在我身後耐心等待,他希望在雪停之後帶他出去套麻雀。這是我很小的時候經常玩的遊戲,而此時我卻毫無興致。我想兒子這此時應該在幼兒園溫暖的大教室裏津津有味地聽白雪公主的故事。妻子在沙發上專心地打毛衣,這是她的第三件要織的毛衣了,對我來說這簡直就是玩物喪志,而在她看來,這樣可以省下一袋米。我不想讓手術後痊癒不久的兒子失望,他幼小消瘦的身軀讓我時刻感到揪心的沈痛。我轉身為兒子折疊紙飛機,然後蹲下身來將它鄭重地放在兒子的手中,他顯然很高興。我咬牙抑制著不讓眼淚湧出來,確切地說,我是不想讓孺弱的兒子以及賢淑的妻子看到我脆弱的一面。 我在想這時候應該去哪裏,因為物業告訴我們不必再指望供暖了。起身的時候,我遇到了妻子無奈的目光,我尷尬地笑笑,低下頭去。我已經習慣了用這種方式回避現實,但我無法知道妻子此時在想什麼,也不想知道。我怕那種長期侵擾我的恐懼淹沒我,伴隨我的只有無奈和歉疚。 下午的時候,聯繫好的貨運卡車準時到了。我開始討厭那個滿身油漬的卡車司機,就因為三百元貨運費,我與他發生了不快。我像抱木柴那樣把我們所有的財產裝進了卡車。兒子在我身邊糾纏,要求我去尋找他的鐵甲勇士,就在我們收拾家當的時候他似乎已經察覺到要離開這裏了,因此整整一天他都在為玩具擔憂。妻子默默地看著我,其實她真正想做的是和我一起搬東西,但我拒絕了她,我堅持說這是我的事情,我要自己把它幹完。我只希望她能安靜地坐在那裏。當我決定了要搬家並且聯繫卡車的時候,我就沒想過她和兒子參與進來。但是我心裏是後悔的,因為我希望有家的感覺,並且它應該是完整的,就算我要拋卻由這次遷居所造成的全部悲傷,但妻子應該陪我一起清點物品,兒子也應該能夠拎起一些小的東西。   我和妻子擠在卡車的副駕駛座位上,妻子抱著兒子。車正在往一個靠山的小鎮駛去,在靠車窗的鏡子中我看到輪胎在雪地上碾過的痕跡。我不知道我在期望些什麼,每當在生活沿途遇到阻礙,我就會重複問自己這個問題,但似乎確實沒有時間來做出回答。是期望獲得美好的希望和前途嗎?是期望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和尊敬嗎?當卡車行駛到可以遠遠地眺到我們新租的農舍時,我似乎全都看到了,我正要前往的生活和我曾經逃離的生活,一種時常從我身上爆發的忿躁、不安與氣憤的情緒,以及一種無奈、平靜與迫切的心情。我想一個男人只有在具備了理智的調節能力和判斷力,才能在這兩個極其極端的某個敏感點上准確地找到他的位置。而我思索著這些能力是不是我所不具備的,或者是我在不斷向前衝的某個地方已經失落了,或者是我在努力於討人喜歡並奮勇前行時隨時準備放棄的能力。 以往的那幾年,我在同代人中間屬於那種高級的管理雇傭階級,為了安逸和金錢,我可以攜妻帶子到達我想去的任何地方,並且把這些地方當作自己的家,那時候至少是滿足的快樂的。雖然我並不依戀這些地方和這些地方的人,但是這些地方卻有很多能夠讓我飛黃騰達或暫勞永逸的機會。而現在我正走向不顧親人感受的冒險之路,不知道一路上等待我們的是艱瘁還是美好,但我必須倔強地走下去,直到這條長路的盡頭。   實際上這正是我一直曾經期望的那種房子,盡管它的租價是我剛剛搬離的那套樓房的兩倍。當我和妻子在找到它時,我就發現了它的與眾不同,我甚至興奮地告訴嬌小的妻子,它更像是那種應該由世外高人來居住的房子。它坐落在高聳的山崖下,像我這樣的成功的人可以在這裏把我們的家庭安頓得妥妥當當、舒舒服服的,並且能夠像模像樣地度過冬天,然後就會尋找到一份我們的嶄新的未來。在遷居的前兩天我買回六百元的煤,我考慮到每晚要熬夜創作,這些煤還不足以讓我們應對漫長的嚴寒。我托朋友去十里以外的木材廠買回一堆廢棄的木材,有了它們我就能勉強解決煮飯和取暖的問題了。這座小院非常謐靜,站在柵欄外抬頭就可以看到白雪皚皚的山頭,山下有幾棵凋戚的老榆樹,偶爾還可以看到成群的麻雀抖落枯枝上的素雪。離它們不遠處有一條細長的雪瓴,有一些絞車的某個部位的生鏽物件散落在那裏。在宛若戴著一頂白帽子的山頭上,我看到有一只雀鷹翱翔盤旋于空,眨眼間就振翅直刺蒼穹,我仿佛感覺到它拍起的冰霰飄落下來,又隨風掠過我的臉頰。 這是三間土坯和木材建造的房子,房門上的木栓已經被積雪覆蓋了。我抱兒子走進去。院子周圍除了我買回來的木材,還有一些七零八落的絕緣體、幾個廢棄的汽車輪胎。我想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燒火,而且一定是那種熊熊大火,可以讓整個房間熱起來,並且我伸手就可以摸到兒子滾燙的臉蛋。我和妻子大體規劃了一下房子,帶土炕的那個房間作為我們的臥室,我可以弄一些木屑與煤渣來讓土炕足夠溫暖。另一間作為我的書房,有五六把沒有椅面的藤條椅並起來,置一塊木板就可以放下所有書籍了。中間的一間房子就是廚房,兒子正在擺弄著灶台旁邊的一個呼啦圈,小手上沾滿了黑色的灰塵。 兩位在市政府供職的朋友來幫忙,為我打掃著房間,忙得灰頭土臉,他們所表現出的樂觀讓我心情平靜很多。而我站在旁邊搭不上手,一無用處,朋友說什麼也不願讓我沾手這些粗活。我只能對他們熱心的幫助感到無比的心慰。處於決定和痛苦中的妻子冷漠而美麗,就像夜空中皎潔的月亮。     (未完)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你女兒「有身」了

雖然疫情改變了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湖邊靜賞風景,仍盼世界能與疫情和平共存。 文/攝影 李燕瓊 把它當作禮物送出去,那麼,它就是禮物。 德國和台灣距離約一萬公里路,疫情中關懷祈禱家鄉的心卻如此接近。 五、六月正是端午團聚的佳節,一個小破口,就讓全球抗疫模範生的台灣陷入驚滔駭浪中;還好全國齊心抗疫下,不愧是模範生,短短二個月就控制住了疫情,雖然「疫苗乞丐」等諸多口水滿天飛,倒也還有幾筆溫馨事宜值得一書。 因為「乞丐」說,我回到了童年的時空……50、60年代的鄉下,大環境不好,很多家庭甚至顧不上溫飽,常有乞丐沿門扥缽,曾當選「好人好事」代表的媽媽是以款待客人般善待上門的乞丐,除了豐盛的飯食,臨走還會給上一包紅包,而不是放在缽內,年幼的我不甚了解,媽媽說:把它當作禮物送出去,那麼,它就是禮物。 今時再看「乞丐」說,特別感觸,如何「把它當作禮物」,端看心態。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年一位「算命盲乞丐」,瘦高個頭,手拿小牛角沿路叩叩叩算命兼行乞;隔年,身邊多了一個瘦小女孩牽引,聽說「抱來的」。日子慢慢過去,小女孩卻還是瘦小,媽媽總給她更多飯菜(她真能吃ㄟ);有一天,媽媽基於職業敏感把她帶進診間,再把男人叫進去,同時要我把小女孩帶離診間,關上門時聽到媽媽說:這裡只有我和你,你女兒「有身了」(懷孕),知道誰是孩子的爸爸嗎? 我這邊是小女孩一臉稚嫩問我:姐姐,我生病了嗎?除了心疼,我不知該說啥,她甚至比我尚讀國中的妹妹還小,她連自己懷孕都不知道,就要當媽媽了? 後來不小心「偷聽到」媽媽和她的老師朋友的談話,果然,小女孩肚裡孩子的爹就是她的養父。然後媽媽就忙著四處幫小女孩張羅嬰兒衣物;套句俗話說,「窮到脫褲子 (意即拿去典當)」,哪來餘錢買嬰兒用品呢?當然媽媽全程免費幫忙。 之後媽媽幾次幫她產檢,同時教導她一些產前產後常識,最後順利幫她接生,小男嬰健康好養,小女孩也有了媽媽的身形,雖然瘦小但奶量足,果然天生天養啊! 從形單影隻到老父幼女,再成一家三人行,我實在不忍心看成是亂倫,只能鄉愿地認為是命運的安排;不少村人卻很不以為然,認為這男人不是人,連女兒都要「吃」(雖然沒有血緣關係),算命生意大受影響,就漸漸不見他們身影了。 (寄自德國)

Read More

玩命9馮迪索兒子扮小「唐老大」

中央社∕台北5日電 受全球矚目、因疫情延期的「玩命關頭9」終於確定在台上映,飾演主角的「唐老大」馮迪索日前被評為撞毀最多車的演員,他不僅虛心接受頭銜,更搞笑感謝汽車犧牲大我娛樂大眾。 馮迪索日前跨海接受亞太區媒體訪問,替被COVID-19疫情耽擱多時的「玩命關頭9」宣傳,身兼製片的他也大聊幕後趣聞。 媒體好奇,系列拍攝20年來,這麼多瘋狂的動作場面,馮迪索是否曾經拒絕演出。馮迪索幽默回應,隨年紀增長,他也忍不住質疑,自己的理智是否正常,「因當我全心投入角色時,導演叫我從大樓跳下去,我真的會跳,因為我就是唐老大」。他笑說自己從沒拒絕任何要求,很感謝劇組從沒給他太過分的指令。 持續車輛話題,馮迪索今年被Scrap Car Comparison網站票選為「車輛終結者」。網站中統計好萊塢演員們,生涯拍攝至今累積撞毀的車輛數量。排行榜顯示,馮迪索以「玩命關頭」系列一共摧毀61輛車,高居首位。 對於「車輛終結者」這個稱號是否滿意,馮迪索聽到問題後,掩面大喊oh no,並坦言每次拍完「玩命關頭」都會被追問到底毀了幾輛車,拍到第9集後,劇組不敢也不想去計算了。 這回在「玩命關頭9」中除了老面孔「韓哥」姜成鎬回歸,還多了一張新面孔,也就是馮迪索10歲的親生兒子文森,首回演戲的文森扮演小時候的「唐老大」。 馮迪索解釋,絕對不是自己動用明星特權的關係,而是導演林詣彬的建議,「身為父親的我只能在攝影機後面鼓勵他、指導他,我為他感到非常驕傲」,滿滿的父愛不言而喻。  

Read More

山上農會 送酪梨挺醫護

山上區農會向果農收購酪梨送醫護,既挺醫護,也挺果農。(山上區農會提供) 記者黃文記∕山上報導 近期連日大雨,酪梨樹不堪負荷、落果嚴重,銷售還受到疫情影響。山上區農會特向區內青農採購酪梨,五日贈送山上區衛生所醫護人員及轄區高齡長者,表達對醫護人員在防疫期間堅守第一線崗位的感謝,既挺醫護,也挺酪梨果農。 山上區農會表示,全台防疫雖降為二級警戒,但醫護人員仍堅守第一線,每天馬不停蹄協助民眾接種疫苗、宣導防疫相關事宜,從疫情爆發至今,不辭辛苦全力守護國人健康。 而近期酪梨的銷售也受到疫情影響,北部市場買氣不旺;加上連日大雨,酪梨樹不堪負荷、落果嚴重,產量大幅減少,酪梨產銷都不樂觀。 山上區農會為挺醫護及果農,特地向在地果農收購新鮮酪梨,部分送到山上區衛生所,為醫護人員加油打氣,部分則送給轄內的高齡長者。 山上區農會總幹事許弘霖表示,酪梨富含優質的脂肪,含有超過二十種以上的營養成分,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最營養的水果。藉由「送酪梨、挺醫護」活動,除了感謝醫護人員的辛勞,也呼籲大家多多支持在地果農,一起挺過這場艱辛的戰役,相互扶持,希望盡一分微薄力量,讓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Read More

台糖協會前董事長被控挪用公款 張有惠一百萬元交保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台灣糖業協會前董事長張有惠遭檢舉涉嫌掏空協會資產,台北地檢署四日依刑法背信罪嫌兵分四路搜索,將張有惠、張介嶺父子及涉案理監事等五人約談到案,檢察官複訊後五日諭令張男一百萬元、張子五十萬元交保,其餘三人各二十萬元交保。 調查局、廉政署日前分別接獲檢舉,指張有惠擔任糖協董事長任內,協會資金疑流向不明,涉嫌掏空資金,有觸犯背信罪嫌之虞。 專案人員查出,張有惠涉嫌於民國一0二年贊助成立某公益協會,再以補助車馬費及人事費等名目,酬庸該公益協會特定的理監事,其中還包括其子張介嶺,總金額近千萬元。 檢察官四日指揮專案人員兵分四路執行搜索,並約談張有惠、父子及公益協會理監事三人到案,查明協會資金流向,經漏夜訊問後,昨日清晨諭令張男父子各以一百萬、五十萬元交保,另三人各二十萬元交保。 財團法人台灣糖業協會源始於民國二十八年,民國八十九年政黨輪替前後,張有惠修改捐助章程並改名為武智基金會,將原應由台糖派任的董監事改為自聘,公產變成私產,官方提出追產官司。最後法院裁定變更武智基金會捐助章程,並將名稱改回糖業協會。後於一0六年收歸國有,現隸屬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下,屬由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

Read More

被控盜圖 資生堂千金遭起訴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資生堂千金、女藝人李宓去年開設花藝教室,遭其花藝老師朱宛柔指控未經同意使用多張圖片,提出侵害權告訴。李宓雖辯稱使用照片均經授權,台北地檢署不採信她的辯詞,五日依違反著作權法將她起訴。 台大戲劇系畢業的李宓,因演出國片「台北物語」走紅,她曾至朱宛柔開設的「露森不凋花」花藝教室上課,取得證照後自己另外開設「薄荷天使不凋花」永生花店,並收費開課教導花藝。 朱宛柔去年七月間指控,李宓在網路盜用她花藝教室的作品照片,涉嫌侵權,先後提起民事求償及刑事侵權訴訟。李宓表示,報名朱女的課程時,朱女曾告知未來會是合作教室,「露森不凋花」的照片全都可以使用,並控朱女涉嫌妨害名譽。 朱宛柔提告侵權的照片共三十六張,民事部分,智慧財產法院一審認為,李宓與朱女並非合作教室,且朱女多次傳訊請求撤下照片,李宓卻置之不理,認定李宓侵權。 至於李宓反告朱宛柔妨害名譽部分,檢方認定朱女的陳述並非憑空捏造,今年二月間已處分不起訴。

Read More

3歲童摔成植物人 無照保母判2年定讞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新竹市楊姓無照保母三年多前受託照顧三歲男童,卻被控將男童重摔成植物人,檢方認定她涉及虐待,依對兒童重傷害罪嫌起訴,但歷審均查無施虐證據,改依業務過失傷害致重傷罪判刑二年,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全案定讞。 判決指出,民國一0六年一月起,楊女以每天一千至一千三百元受趙女所託,全日照顧三歲兒子。同年七月二十七日,男童突然昏迷送醫,診斷為外傷性硬腦膜下出血,轉院至林口長庚醫院緊急開刀。 但男童仍出現腦神經受損、右肢癱瘓、癲癇,無法自理生活,需專人全天照護,形同植物人。檢警懷疑楊女虐童,到她住處蒐證,發現多處男童血跡,且牆上血跡噴濺高度達兩公尺左右,依對兒童重傷害罪嫌起訴。

Read More

黃金海岸添椰林風情 今開放

黃金海岸廊道公園堤頂步道。(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歷時一年六個月,黃金海岸廊道公園改造工程完工。隨著國內防疫警戒降為二級,訂於六日重新開放民眾遊憩。 黃金海岸曾因環境變遷造成海岸退縮,經第六河川局進行沙灘養灘、填砂造陸工程後,已逐漸恢復昔日風華。此次市府投入九千萬元工程經費,改善堤岸階梯、打造無障礙環境、土堤培厚、增加堤頂活動空間及休憩設施。公園植栽也經過重新設計、配置,以棕櫚椰林呈現南台灣熱帶風情。 觀光旅遊局表示,黃金海岸北可串聯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台江國家公園及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東經台八十六線,串聯奇美博物館、十鼓文化園區等觀光景點,是台南觀光旅遊網絡的重要節點及新亮點。網美喜愛的IG打卡景點黃金海岸方舟,位於黃金海岸廊道公園中央。國內疫情趨緩後,黃金海岸方舟也積極籌備正式營運的相關活動,期待以嶄新風貌與大眾見面,掀起另一波黃金海岸觀光風潮。

Read More

城隍夜巡 今年停辦

今年城隍夜巡因疫情影響停辦一年。(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一直被認為最有資格申請市定民俗的台南城隍夜巡,今年原訂國曆九月十一日舉行,今年受疫情管制人數影響,宣布暫緩辦理一年,這也是復辦十二年來首度中斷。 「夜巡」古時候叫「夜訪」,在傳統民間信仰裡,是一種很神秘的宗教儀式,主要目的在鬼月過後肅清藏在市區各個角落逾假不歸的孤魂野鬼,或是在近年來不很平靜的區域以儀式除煞鎮邪,讓民眾在鬼月過後能恢復平靜的生活。 縣城隍爺的夜巡自古即有之,後來因故中斷,直至十二年前復辦,城隍老爺要出門抓鬼,有勞五鬼幫忙推車,配合「快打部隊」觀大駕緝捕逃兵,還有八家將隨扈同行,魔鬼打擊部隊會在常出車禍的馬路中間,以大油鼎起火煮油逐穢,法師再用「草龍」將煞氣打散,並灑鹽米讓道路恢復清淨。 台首邑縣城隍廟常務監察郭國光表示,夜巡每次動員兩頂大轎、一頂四駕,加上轎班、五鬼、家將和執事牌、扛油鼎的工作人員,動輒五、六百人,去年受疫情影響,規模縮小,但也要兩百餘人,這和不包括看熱鬧的民眾,已違反戶外最多不超過一百人的防疫規定,昨天主任委員黃百榮率總幹事周吉雄和常務監察郭國光向縣城隍顯祐伯秉報,今年決定暫緩實施一年。 文史專家謝奇峰表示,既然已有其它縣市跟進,甚至連大陸廈門城隍廟也邀縣城隍廟派人前往指導,絕對有資格申請為「市定民俗」。

Read More

龍崎行善團慰問新市子聚落災民

龍崎行善團贈送禮品慰問崎頂里泥流受災戶。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龍崎報導 近日西南氣流發威,龍崎區崎頂里新市子聚落內十戶民宅因屋後泥土滑落淤積,經龍崎區公所向台南市後備指揮部申請二十員兵力支援,協助在地居民清理屋後淤泥;清理工作雖因雨暫停,但龍崎區行善團號召團員於五日到現場慰問受災住戶,也感謝國軍官兵的辛勞。 崎頂里里長黃怡婷表示,該里新市子聚落有十戶民眾反映,因連日豪雨,住家後方有泥土滑落淤積,所幸並未危及住戶安全,但出入較不便,也擔心接下來又有颱風侵擾,若雨勢不斷,恐致災情擴大,因此向區公所及市府通報,尋求國軍協助清淤。 惟近日雨勢未歇,國軍派員協助清理工作僅能在四日稍放晴的空檔進行,五日清理工作暫停,將待這波雨勢過後、天氣轉晴時再另行申請進行。 龍崎區公所主動連繫長期關愛故鄉的龍崎區行善團團長蔡爵祿,他得知消息後,立即號召團員於五日前往關心在地居民,並贈送禮品表達關懷;龍崎區長顏振羽則代表市府轉達慰問之意。受災戶之一的劉素華十分感謝龍崎區公所、國軍兵力協助及龍崎區行善團的關心。 顏振羽表示,該連棟民宅後方山丘地為國有財產署土地,因山表裸露、缺乏植被,將會同國有財產署及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共同會勘,研議規劃改善方案,以保障在地居民安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