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護管員的一天 為守護森林出任務

「森林護衛隊」假日免費活動,由森林護管員林映辰、賴錦樑現身說法,藉由護管員職人講座分享,訴說不為人知的山林故事與職人秘辛。(羅東林管處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森林保護議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而默默在山林裡守護的「森林護管員」,更是支撐著台灣山林環境的無形大手!每年七月三十一日是世界巡護員日,羅東林管處於八日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推出「森林護衛隊」假日免費活動,有動腦又動手的森林闖關遊戲、護管員職人講座,吸引大批遊客與親子家庭遊玩體驗,穿上專業裝備解任務,一同揭開山林工作者的神秘面紗。 羅東林管處表示,森林護管員工作範圍廣闊,包山包海的任務百百種,特別透過森林闖關遊戲,把護管員日常工作一次攤開,讓民眾體驗與追緝山老鼠大搜查、舉起水槍撲滅森林大火、樹木調查工作、負重完成山區巡視等,在多種趣味關卡中,深刻認識這群無名英雄日常工作,體驗遭遇的困難與挑戰。 這次活動由榮獲去年度傑出及優秀森林護管員林映辰、賴錦樑現身說法,藉由護管員職人講座分享,訴說不為人知的山林故事與職人秘辛。護管員談及救援森林大火的真實經歷,任務緊張艱鉅,讓大小朋友聽了都大開眼界,搭配展示說明一身打火裝備與器材,現場互動十分熱絡。

Read More

蘇澳鎮立幼兒園59位小朋友畢業 勇往直前挑戰未來

蘇澳鎮立幼兒園應屆畢業典禮在鎮公所展演廳舉行,年應屆畢業生有59位小朋友完成學業,鎮長李明哲為小朋友頒發畢業證書及禮物。(鎮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蘇澳鎮立幼兒園第二十九屆畢業典禮八日於鎮公所展演廳舉行,今年應屆畢業生共計五十九位小朋友在鎮立幼兒園完成學業。園方為了讓畢業班的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的歷程中留下美好與難忘的回憶,老師們用心的規劃了畢業典禮,讓來賓及家長們參與並分享孩子們成長的喜悅。 在畢業典禮開始前,畢業班老師帶領著寶貝們進行健走活動,讓孩子遠離3C、增強體魄,留下美好的回憶,並期望孩子將來能勇往直前面對未來各種挑戰。健走結束後將頒發完成證明書及紀念品,接著進行畢業典禮,老師帶領畢業生緩緩的走進典禮會場,代表著他們將在所有人的祝福下,向幼兒園的生活說再見,並充滿勇氣與自信的迎向下一個學習的新里程。蘇澳鎮鎮長李明哲親自為小朋友頒發畢業證書及禮物,給予所有幼兒完成人生階段性任務的鼓勵,讓全園親師生感受深深的期望與真摰祝福。 最後,畢業生一同吟唱畢業歌「孩子的天空」,帶著對彼此滿滿的祝福,互道珍重再見。

Read More

竹市樂齡藝術村成果展開展

新竹杜華基金會樂齡藝術村-老時光?藝生活~藝術創作聯展八日啟動,新竹市副市長蔡麗清與不老藝術家們用畫筆進行油畫共融創作儀式,為成果展正式揭開序幕。(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杜華神父社福基金會(簡稱杜華基金會)舉辦一百一十二年樂齡藝術村-老時光?藝生活~藝術創作聯展八日啟動,邀請巷弄長照站的搖滾爺奶班長者帶來「樂齡舞動」表演,結合時下流行的「開花」舞,希望傳達「要活就要動、動出精采人生」,老年生活也可以很不同! 新竹市副市長蔡麗清、杜華基金會執行長楊銀美及不老藝術家們,現場一起用畫筆進行油畫共融創作儀式,為成果展正式揭開序幕,象徵創作不限年齡,希望大家跟長輩一樣,揮灑屬於自己多彩多姿的生命! 杜華神父社福基金會的執行長楊銀美表示,每年舉辦樂齡藝術村成果展不僅是為了讓老寶貝們圓夢,更希望讓其他長者和民眾看到「老」並不意味著無用,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老年生活中綻放出精彩。今年的展覽特別邀請到秋霖園日照中心長輩的作品,使展覽更加多元和繽紛。 秋霖園日照中心八十四歲的不老藝術家邱菊枝奶奶表示,以前是她教學生,數十年後,自己還有機會再次當學生,感覺真的很特別!指導老師很細心地講解、社工耐心的引導與志工溫暖的陪伴,讓她在創作過程中,回想以前的教書時光,備感懷念! 「很感謝杜華社福基金會提供這麼棒的環境與學習機會,讓我圓一個畫家的夢。」 今年的「樂齡藝術村」展場設置在基金會的大禮堂及中庭,包括壓花書籤、瓶中花、永生花作、粉彩畫、油畫等一百一十三件精采作品,在獨特的天井建築展出,作品在各個角度的光影下,透露出不同的韻味,更延續亮化園區的特點,為廣場上的杜華石戴上「客家花布特製大斗笠」的藝術造型,並運用罕見的農業素材(稻穗脫殼機、蓑衣、鋤頭及竹簍等),讓觀展民眾一起回到農業時代,在觀賞裝置藝術的同時,也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Read More

彰化縣府在員林國小舉辦就業博覽會,求職者眾

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中)等人為就業博覽會啟動。(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為協助企業覓得好人才,社會新鮮人及求職民眾找到好工作,彰化縣政府八日在員林國小舉辦二0二三「彰化優職x技能加值」就業博覽會,邀請中友百貨、皇潮鼎宴、正新橡膠等三十六家以上廠商參與徵才,提供一千個以上工作機會,最高薪資上看十萬元,吸引許多民眾到場「找頭路」。 副縣長林田富到場關心民眾求職情形,並與來賓共同啟動就博會,他期待透過徵才活動找到合適工作,縣民都能在地就業,一起打造彰化就業力。 縣府表示,現場特別設置中友百貨專區,中友百貨預計在二0二五年完工進駐彰化,二0二六年開幕,為儲備優質管理營運人才,特別與縣府合作招募企劃人員、營業儲備幹部、文案企劃、設計(平面/數位)人員等。另外也設置「就業得來速專區」,廠商包括雅頓、川岳、喜願家園、饗城等,優職好頭路,上工得來速。 為提倡職業安全衛生危害防護,現場設置職場工安體驗區,首創施工架體驗,讓民眾親身體驗高處作業施工的情境,並學習職業安全危害預防知識。另設置職人體驗專區,提供三D列印展示與雷雕DIY體驗。 還有求職好印象專區,為求職者改頭換面。按摩體驗區,藉由按摩紓壓。另橘世代專區,提供年滿五十五歲以上求職民眾更多銀髮友善職缺。 為引導新鮮人、剛入職等青年就業及尋找職涯方向,設有職涯相談所,由專業職涯諮詢人員服務,也設置暑期工讀專區,提供青年學子暑假打工。

Read More

新北食農樂活巧營造 智慧農業融入在地特色食農課程

大坪國小-插入智慧盆栽的土壤溼度感測器。(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巿教育局七日於新泰國小辦理一一一學年度「食農樂活巧營造」優良推動案例成果發表會暨教師增能工作坊,邀請竹圍國小、光復國小及大坪國小等三所特優學校分享食農教育推動成果,除展現學校智慧食農及透過科技元素融入教學課程的豐碩成果,也提升了學員推展食農的知能與素養。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市每年補助學校辦理「食農樂活巧營造」食農教育推廣計畫,活化校園場地空間,推廣在地農業特色,結合科技能力,解決從產地到餐桌的各類問題,並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二項「消除飢餓」及第12項「永續消費和生產」,推動各項食農教育政策方案。 特優學校竹圍國小校長蔣承志表示,學校組織教師食農教育學習社群,創新食農教學模式,透過全校師生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食農營造,運用社群平台及學校網頁,行銷學校食農教育特色。 光復國小張明賢校長則表示,學校位於都會區,在頂樓規劃日光農場,以「小小食農看天下」為主題,低年級走入社區賣場與家樂福合作,認識世界各國有機標章及企業協助在地小農的做法;中年級進行種植並採收艾草,邀請志工到校指導學生自製創意艾草粿,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高年級探討土地正義,探索公平貿易,認識食材來源,分享自己觀察的資料,為環境永續發展而努力。 位於萬里區的大坪國小校長石啟宏表示,雙興里里長無償提供農地,讓學校能連結在地資源,創闢食農教學場域—夢想農田,使學生能實際體驗從農田到餐桌的歷程。學校更引進智慧監測及自動澆灌系統,讓學生從系統測試、操作程式積木來認識智慧農業的精神。更連結未來重要趨勢—AI科技,讓學生以科技的方式來栽種作物,不但培養偏鄉學生的科技素養,更讓師生的學習走在未來的前端。

Read More

新城鄉原住民族傳統體育競技運動會 凝聚部落傳承技藝與文化

經過一天的激烈競賽,總成績由布農族群獲得第一名。(新城鄉公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新城鄉公所八日辦理原住民族傳統體育競技運動會,從祭天祈福儀式、開幕式及創意進場,場面非常熱鬧,新城國中的操場聚集全鄉共十四個部落,超過一千五百名的原住民族人,不分族群準備同場競技,另有新城分局實施防詐等宣導及新城鄉衛生所實施衛教宣導。 競賽項目有國小組五十公尺短跑、青少年與社會組一百公尺短跑、幼兒慢跑─原民小將狩獵去、五十五歲以上長者健走、滾輪胎競賽、親子趣味競賽─領頭羊、電流呼拉圈、套圈圈競賽、兩人三腳、招財納福迎彩球、青少年與社會組八百公尺接力賽等,透過競技活動建立文化學習場域並以傳承原住民文化,將傳統技能藉由趣味的方式傳承給部落年輕的勇士及青年。 經過一天的激烈競賽,總成績由布農族群獲得第一名、復興部落第二名、佳林部落第三名。花蓮縣長徐榛蔚也特別出席並至各部落鼓勵族人。鄉長何禮臺表示,所有族人的運動精神都是部落與新城鄉的驕傲,也藉此活動讓族群及部落互相交流聯誼,尋回部落族人的文化根基與對部落文化傳承的熱情。看到參加的族人逐年成長,今年超過一千五百名族人共襄盛舉,而每年的原住民族運動會,參加的年輕人逐年的增加,出列領獎的更多數以年輕族人為代表,正是展現新城鄉公所推動部落傳承的成效。

Read More

花蓮縣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首辦花少電影節 相擁幸福花蓮

花蓮縣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首次辦理花少電影節。(花蓮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八日於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首次辦理花少電影節,透過《戀夏五百日》電影放映和青少年們探討情感需求與困惑的議題,希望藉由情境舉例,讓青少年學習辨識危險情境與求助方法,讓面臨自我認同與混淆階段的青少年,能夠被傾聽、理解與接納,獲得支持與協助。 花蓮縣政府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合作,邀請社福單位權益宣導、手作市集以及草地野餐活動,透過CRC兒童權利公約,倡導青少年受保護權、青少年議題宣導,提升青少年及其家庭對兒少權益、青少年人際關係議題以及對危險情境之辨識能力,建立兒少自我保護意識。 現場同步辦理社福闖關,邀請法律扶助基金會花蓮分會、現代婦女基金會花蓮工作站、花蓮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及台灣世界展望會共同參與青少年宣導,讓青少年更認識自我保護與安全界線。完成五個社福闖關集點後,可以免費限量體驗市集,透過人體彩繪、塔羅及簡單輕食,包括:妮娜璐彩繪藝術 Henna人體彩繪、飛鳥羽月亮‧塔羅‧心像採集、TOP烘焙房、花果家雞蛋糕、柴一口厚奶茶等愛心單位共襄盛舉,與青少年朋友們共度愉快的週末下午。最後,更安排花少自助吧外燴提供參與大小朋友一起草地野餐享用簡單輕食。 縣府社會處表示,縣府積極辦理青少年、家庭親子活動,透過青少年喜愛的休閒活動,釋放青春活力,並傾聽青少年的需要,為花蓮縣兒少權益福祉盡一份心力,讓青少年擁有充實精彩的暑假。

Read More

冬山紅茶季暨全國紅茶製茶技術競賽登場

冬山紅茶季展開!率先登場系列活動是全國小葉種紅茶製茶技術競賽。(冬山鄉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冬山紅茶季於八日起至八月三十日展開!夏日火紅的太陽猶如紅茶沖泡後那紅亮的茶湯,此時正是冬山紅茶的產季,系列活動由第七屆全國小葉種紅茶製茶技術競賽於八、九日率先登場。 冬山鄉政中心廣場化身為武林擂台,讓來自全國四十五名頂尖製茶好手齊聚一堂一較高下!競賽採用有機驗證的小葉種茶菁,以冬山河上游最純淨的水源灌溉,在冬山無汙染好的環境下悉心照料成長茁壯,並在競賽當天現採運送至比賽會場,讓武林各路高手大展身手,製作出最上等的紅茶。 此外,比賽現場也提供冬山紅茶冰淇淋免費吃,憑券即可在現場兌換;鄉長林峻輔也以行動支持冬山紅茶,多年來的競賽也與選手一同在現場過夜參與製茶的全程,化作冬山紅茶的最佳代言人! 今天同時舉行創意調茶競賽,期許透過此次競賽發掘紅茶飲品的潛力與多樣性,帶動宜蘭縣觀光餐旅事業之發展,培育專業人才,將在冬山紅茶推廣為國人所週知。 今年度冬山紅茶季以更大的規模盛大登場,邀請廿五家冬山鄉在地茶園一同共襄盛舉,遊客在活動期間於廿五家合作茶園消費滿額與打卡即可獲得今年度新款冬山紅茶季紀念茶杯,且單筆消費滿六百元,憑收據或發票上網登錄即有機會抽中「Coleman空氣循環帳篷」、「Apple Watch S8」等多項大獎,活動詳情請上臉書搜尋「幸福冬山」。

Read More

竹市推「親子FUN暑假」5個系列12場活動 歡樂暑假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二O二三新竹市「好讀好玩–親子FUN暑假」系列活動自七月十六日至八月二十八日,將在新竹市圖書館各分館辦理「親子共學閱讀夏令營」、「親子共學理財一日營」、「親子雙語共讀日」、「父親節爸爸派對日」及「家庭教養講座」五個系列共十二場次活動,首場活動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https://pse.is/54r2f2),歡迎大小朋友踴躍參加。 文化局長錢康明表示,向來受到家長歡迎的「親子共學閱讀夏令營」,今年以運動和藝術為核心,共辦理兩個梯次,分別於七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二日、八月十七至十九日進行為期三天的活動,內容結合主題繪本、親子律動和手作體驗,讓家長和孩子們在閱讀的同時,享受運動和藝術創作的樂趣。 文化局表示,近年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理財觀念的建立,圖書館特別於七月二十三日及八月二十日,規劃二場次的「親子共學理財一日營」,歡迎國小學童、國中生和家長一同報名,透過遊戲方式,讓孩子們學習家庭理財知識和技巧,培養聰明用錢和儲蓄的好習慣。 另外、「父親節爸爸派對日」,將由繪本講師帶領親子一同閱讀相關主題,透過繪本重溫與父親度過的親密時光,歡迎全家在七月二十九日及八月六日一起到圖書館與爸爸約會。 文化局提到,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則舉辦「親子雙語共讀日」,包括寶寶英語日、幼兒日語日,以及兒童台語等三場共讀活動,家長和孩子們可以一起閱讀經典的外語或母語繪本,共同認識多元語言及文化。 市府也同時為家長們設計了三場「家庭教養講座」, 七月十六日及七月十九日將邀請教養專家,分享幼兒、國小生和國中生各個階段的陪伴技巧,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引導孩子的成長。

Read More

好事花生在五結 「沙仁」土豆採收上市

五結鄉公所為行銷在地特產沙仁土豆,舉辦土豆發表會,農友現場炒土豆。(鄉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五結鄉公所為行銷五結在地特產沙仁土豆,八日舉辦土豆發表會;會中,鄉長沈德茂展身手,親自現場炒土豆。 五結鄉靠海的三個村落(季新村、利澤村、成興村),位在冬山河沖積的沙崙沙地,含有豐富礦物質,在淡淡鹹味海風吹拂下,沙地土質種出來的花生香味濃、軟硬適中,軟的不會太鬆垮,硬的不會太堅硬,地方上稱為「沙仁」土豆。 鄉公所為增加農民收益,行銷沙地花生,八日在五結鄉利澤村下褔褔德廟舉辦「112年五結鄉好吃土豆產銷發表」,以行銷該鄉特產,提高產值,增加農民收益,並藉由發表行銷推廣地方產業,形塑地方特色,期冀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