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市仁一劉銘傳路口等十處明年將添科技執法,議員批先有配套再執行,不能把市民當提款機。 (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內政部核定給基隆市近三千萬元,用於明年在市區增設十處交通科技執法設備,議員痛批把市民當提款機,屆時會爆發民怨,有愛城市恐變成魔法城市,建議先從宣導及交通人車專用時向及分流做起,但不做中央補助又會被收回去,審查會主席何淑萍決議預算通過,但明年三月前市警局要向議會提出執行配套報告。
基隆市加強友善行人執法,大量投入警力、義交協勤,在愛三路與仁一、仁二路口設置科技執法,今年更向中央爭取二千九百九十餘萬元新增十座科技執法,包括忠一孝四路口、仁一愛六路口、仁一劉銘傳路口、深澳路深澳路口、東勢街暖暖街口、光明路自治街口、信一路義二路口、麥金路安樂路二段口、安一西定路口及武嶺街基金一路口,各區都有,預計明年五月完成,六月上線。
市議員洪森永持友人凌晨在仁五路臨停二百秒,也被科技執法開罰沒人性。(記者王慕慈攝)
針對科技執法全時段偵測與舉發,市議員張芳麗首先發難指出,新添科技執法恐造成民怨,繳罰款怪市長,現值大選又把帳算到中央頭上,把基隆市民當提款機;市議員洪森永拿出一張民眾在仁五路遭科技執法舉發紅單,指發生時間是凌晨四點多,路邊臨停二百秒,路上車輛不多,到崁仔頂漁市取貨就走了。
鄭愷玲說,最初爭取科技執法初衷是加強取締噪音,而不是違規未禮讓行人;況且,基隆路狹,路口變換燈號時常發生糾紛,車輛右轉與行人同向,遇到禮讓的行人躊躇不前,等待右轉時被拍到違規超越停等線,因地制宜很重要。
基市仁一劉銘傳路口等十處明年將添科技執法,議員批先有配套再執行,不能把市民當提款機。(記者王慕慈攝)
市長謝國樑表示,在基隆的很多重要路口執行科技執法,是加強交通秩序的管控,尤其是禮讓行人這一部分非常重視,噪音也加強執法。市警局長張樹德說,新台五線噪音執法從十一月十四日至今已告發二百六十幾件,會取締與勸導兼顧,新科技執法到明年六月才執行,加強員警教育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