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老神在在 鄭道聰書寫台南400

府城四百年,鄭道聰從廟宇、神明角度切入,讓民眾理解台南通俗信仰特色與社會生活關係。(記者林雪娟攝) 為推動擴展台南文化,文化局發行「大台南文化叢書」,10年來已出版近百冊,因應台南400,鄭道聰書寫《文化游藝—府城老神在在》,在神祇依來源、職能、街境所在,加以分類,讓所有人清楚理解台南通俗信仰的特色與社會生活關係。 喜愛文史的鄭道聰,設立赤嵌文史工作室,曾任台南文獻委員,調查包括傳統工藝、乙未抗日台南戰事場域及史蹟等,著作包括《2021安平歷史圖像集》、《珍珠與薔薇》、《台南城的故事》、《赤嵌的主張》、《你我鄭成功∕2024誕生400年》等。 鄭道聰說,漢人在台拓墾雖早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入台,但真正移民台灣基礎奠定在鄭成功驅逐荷人,頒布開墾章程、寓兵於農、建立庄社等,鄭克塽投降後,大部分在台居民盡歸故里,當時社會文化如信仰、風俗、習慣等,完成承襲中國華南區域。台灣鄉村社會組織型態,逐漸從移民社會轉為土著社會,保甲制度、清莊聯團等,許多措施透過地方庄廟、境廟協力完成,台灣通俗信仰及祭祀空間,扮演維持社會運作重要角色。 台南是台灣最早開發城市,台南通俗信仰廟宇、神明及祭祀科儀數量、內容、形式,鄭道聰指出,可說是台灣最豐富也最具特色的城市。根據民政局登錄寺廟,涵蓋法人設立、社團登記相關加總,有近千個祭祀空間,從其多元豐富的祭祀活動,顯見民眾對宗教虔誠程度,為何會如此普遍發展,鄭道聰指出,先民移民而來,在各地立庄、建廟,崇祀神明,經由信仰產生勇於行事的精神力量,再則可團結鄉親,達到在台灣安身立命。 鄭道聰說,台南市有許多廟宇,是台灣各神明信仰系統的開基廟,建廟時間可溯至明末清初,台南府城四百年歷史衍生的精彩神明世界,顯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及理想價值祈願,歷代傳承的通俗信仰廟宇和祭祀活動,反映多采多姿的民俗圖像及故事傳說,是府城最動人的文化資產之一。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隆乳下垂有硬塊 填充物作怪

醫師游騰翔說明乳房下垂原因。(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6旬許女士年輕時接受注射填充物的隆乳手術,隨著年齡增長、乳房下垂,自我檢查時摸到硬塊,切片化驗證實為傳統隆乳手術使用的填充物。經實施「倒T型方式」乳房提拉手術,清除部分乳房纖維瘤與硬塊,恢復原有胸型。 台中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游騰翔指出,生育、哺乳、體重改變還有年歲的積累,都是女性「乳房下垂」因素;隆乳後的女性經歲月推移、生產哺乳後,一樣會面臨乳房下垂問題。一般乳房下垂的程度,可藉由乳頭或乳暈相對於乳房下緣線的位置,判斷下垂程度。 游騰翔表示,乳房下垂不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體態改變卻會降低病人自信。早期追求身材勻稱的女性選擇隆乳,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透過「提乳手術」可恢復原有胸型。建議接受「提乳手術」後,可以作擴胸運動與胸部按摩,鍛鍊胸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讓胸部更加豐滿結實。 他建議,女性朋友如果有乳房下垂疑慮,可至整形外科門診諮詢;如自行觸診胸部懷疑出現硬塊,把握時間到乳房外科檢查,才能兼顧健康與健美。

Read More

猴痘改名M痘 2月起生效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世衛(WHO)將猴痘英文名稱修正,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20日指出,衛福部已於19日公告,將我國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猴痘」中文名稱修正為「M痘」,自2月1日生效,通報規定與時效不受影響。 猴痘(Monkeypox)由猴痘病毒引起,傳播對象以親密接觸的人際傳播為主。台灣自2022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迄今累計確診359例病例,包括340例本土及19例境外移入。 羅一鈞表示,在歐美流行期間,曾針對Monkeypox這個名稱造成汙名化進行討論;後來在WHO會議上有專家建議應設法改善,包含改變疾病名稱等。 WHO在2022年11月28日宣布,會開始使用Mpox稱呼猴痘,後續1年2種名稱可以混用,但希望1年後Monkeypox可以退場。 羅一鈞指出,去年9月22日疾管署猴痘防治應變會議決議通過更名;11月3日至今年1月2日則進行預告程序、未收到不同意見;因此,在今年1月19日公告,自2月1日起修正第2類法定傳染病「猴痘」中文名稱為「M痘」。 他也強調,「修正名稱並不影響猴痘作為第2級法定傳染病通報規定與時效」,相關指引手冊陸續修正中,2月1日起法傳系統通報欄位、法定傳染病正式名稱都會正式改為M痘。 考慮國內M痘疫情已趨緩,各項防治措施、疫苗接種也到位,現階段修改對醫界、民眾端整體影響最小。羅一鈞說,若還是習慣稱呼為猴痘,暫時無法改過來是可以理解的;建議比照WHO在1年中,各界逐步把猴痘名稱改為M痘,跟進國際作法。 他也提到,台灣自去年11月13日至今已經9週沒有本土M痘發生。根據WHO定義,3個月沒有新增本土病例,可視為M痘消除,還要再觀察到春節後、到2月中旬。

Read More

<醫師專欄>趕快好?─1

■吳重達 責任心很重的醫院同事車禍,右膝內側側邊韌帶斷裂;醫師採保守療法,讓他穿支架保護受傷處,皮下、血液循環佳的組織會在6週左右自行癒合。 沒想到,他要求開刀,理由是這樣會「趕快好」,他可以快快回去堅守工作崗位。 醫師頓時愣住,感到啼笑皆非。雖然對方不是醫生,好歹也是醫療人員,有這種「趕快好」的執念,會不會太超凡脫俗了?對方也沒重要到醫院沒他就會倒吧?難道他過去都沒正常休假過嗎?休假時單位停擺過嗎?美國總統還不是不時在度假。 「人定勝天」是醫師自小就被教育系統灌輸、根深蒂固的觀念,現在應當也還存在於很多人的腦袋中。感冒、生病了,吃這個特效藥保證2天就藥到病除;退化,收音機、電視說的那個藥會讓你年輕如常;肌少症,介紹你喝那個很能長肌肉;骨折快開刀,使用某種固定物幾天就可走路。 感冒是濾過性病毒感染,1週左右體內的病毒會自然消失,這是自然法則,不治療也會自己恢復。治療只是減輕症狀,避免發生或降低併發症的嚴重度,沒有縮短病程的效果。 退化是自然過程,30歲左右就開始出現「無形、不自覺」的退化;中年過後,「有感」的退化就會陸續出現。目前,沒有任何有效的方法來減緩、更別想扼止退化。 隨著平均壽命拉長,三高、關節炎、痛風、癌症的病人數一直在增長;某些過去少見的病,也開始擠進排行榜,例如骨質疏鬆症,肌少症,老年癡呆症。目前,也只能症狀治療,沒有逆轉、根治的方法;只能在病情失控時,眼睜睜的看著我們的至愛消失。 一個醫者竟然如此悲觀,專潑冷水?醫師只是希望提供某些觀念,讓我們用正面的態度來應對,得以好好享受自己的「必老」人生。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B肝帶原未追蹤 竟惡化肝癌3期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0多歲B型肝炎帶原者,前幾年由於COVID-19疫情不敢就醫,也沒有追蹤肝臟情形。近期健康檢查發現,其甲種胎兒蛋白(AFP)飆升到1,700多ng/ml,前往消化內科複診,確認肝細胞癌已達第3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昌弘表示,B肝會潛藏在慢性帶原者的肝細胞內,當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復發,並不斷的複製病毒破壞肝細胞,讓肝指數上升,進而造成肝臟纖維化、硬化,最後產生肝細胞癌(肝癌)。 他指出,AFP可當作肝細胞癌的指標,正常值上限只有到7.0 ng/ml。個案在健檢發現異常後,醫師安排打顯影劑的腹部核磁共振(MRI)還有腹部超音波,發現好幾顆肝腫瘤。 近年國健署有相關公費補助,45~79歲民眾可到醫療院所做免費B、C肝篩檢,篩檢項目是HBsAg(B型肝炎表面抗原),若是陽性表示是B肝帶原者;還有anti-HCV(C型肝炎的抗體)。黃昌弘呼籲民眾做B、C肝篩檢,且一生有1次免費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機會更高。

Read More

長輩易眩暈 5穴位可舒緩

眩暈除能用藥、針灸改善,醫師唐漢維也推薦5個對應穴位舒緩症狀,平時可多按摩保健。(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70歲黃奶奶飽受眩暈困擾,尤其是在起床或姿勢移動的時候更加明顯。經前往中醫治療,並透過針灸及按時服藥,狀況明顯改善。 中醫對眩暈有多種描述及名稱,且造成的原因眾多,包括風、火、痰、虛所導致,也可能是因為臟腑影響,甚至會有惡心嘔吐的感覺。特別是前庭功能退化的長輩,若加上有慢性疾病,更容易誘發眩暈症狀。 門諾壽豐分院中醫師唐漢維表示,眩暈除能用藥、針灸改善,也推薦5個對應穴位舒緩症狀,包括在頭頸部、耳朵附近的百會穴、聽宮穴、翳風穴與風池穴,以及手部的合谷穴,每天按壓數回,平時按壓預防保健,暈眩發作時則加強按摩力道,緩解症狀。 唐漢維說,百會穴位於兩耳尖直上與中線的督脈交會頭頂中央處,按壓可促進頭部氣血循環;聽宮穴在耳屏(耳珠、耳廓前的瓣狀凸起處)前方凹陷處;翳風穴位於耳垂後方,下頜骨後緣凹陷處;風池穴位在下,後頸部斜方肌外緣、枕骨下方的凹陷處;合谷穴則於手掌虎口,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有眩暈症狀的民眾,建議平常可用指尖由輕漸重慢慢的揉按,緩解偶發性頭暈目眩的症狀。

Read More

〈中華學園〉背棄友誼的教訓

台南一中一年十七班 ◎蔡雨棠 自幼,我與同儕的相處十分融洽,我更將其中三名知音視如家人般。而這樣的美好友誼持續到了國中一年級時,卻被我親手斬斷…… 知音難尋,得一知音已是大幸,更何況擁有三個!自小學時期,我們四人在滿是星點的夜空下,趴在鄰近公園的小山丘上誓言:無論如何,絕不拋棄任何一人,並結為兄弟。畢業時分,我們不得不分開並前往不同國中就讀。所幸已決定報名進入同一所補習班,因而不影響四人往來。 經過兩個月,我已與補習班上的所有同學熟悉,並能自如進行交流,當然包括三名老友在內。這時意外卻發生了,班內有一群學生因看不慣我其中一名老友的處事作風,而決定排擠他;更糟的是,幾乎全班都被其風氣所影響;最慘的是,由於其他二名摯友時常與他接觸,因此也遭受他人白眼。當時的我如同走在友誼的獨木橋上,雙方均試圖拉攏我,如此一來,我的內心糾葛難解,成了暴風雨與雷電交加。「對不起!」怕被排擠的我對好友拋出了句輕浮的道歉,就走向了班上的群眾中,背棄友誼的身影也不再回頭。 過了許久,我收到了一封短信,而寄信人正是起初受排擠的那名摯友。信內無標題,內容短短的一句話卻令我難以忘卻:「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傷是必然的。」回想當初,我不就是因為不想遭眾人排擠、傷害才背棄友誼轉身加入他們的嗎?當時我竟忘卻了我們四人曾誓言要友愛彼此,相互扶持,那堅固的友誼之牆,硬生生被我親手擊潰,傷害了他。我長嘆了一口氣,百感交集,心生愧疚。 時間雖沖淡了一切,這次教訓卻也為我好好上了一課。之後,我們雖是恢復了以往的交流,他們三人也不追究此事並表示諒解,但我心中的傷疤卻依舊隱隱作痛,我思索著自己無情的背棄,不知他們的傷痛如今是否能夠痊癒?這段日子來,我深切檢討自己,誓言不再當一個背棄友誼的人。

Read More

〈彩繪人生〉雙認證 照服員張耿豪一把照

領有長照雙照的張耿豪表示,長照服務對象不限老人,身體特殊狀況、未滿65歲的人也提出申請。(記者陳俊文攝) 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居家照服員成為最熱門的行業,尤其是週末假日代替照顧者的「假日喘息」服務,更是應接不暇。考取勞動部「長照單一級」證照和社會局「長照服務員」雙重認證的林澄輝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照服員張耿豪表示,原先是擔心不景氣之下工作不能長治久安而去考照,開闢另一專長,現在雖只是兼職,沒想到很有成就感,但這項工作不是每個人可做,所以考到證照後實際投入長照工作的約只有3成。 張耿豪表示,以前工作時發現長照是未來趨勢,家中也有長輩需要,先考取社會局長照服務員證照,發現這張仍有限制,於是再到勞動部上了80小時的課,考取「長照單一級證照」,也就是中華民國技術士證,長照雙證在手,現在要去醫院當照服員也沒有問題,當然也可就近照顧自家的長輩,因為一天長照的費用可能要3千元,也是「貴桑桑」,當然要自己賺。 但長照不是每人可做,張耿豪指出,上一級證照課時,除基本PCR、洗澡、餵食和基本的血壓、血糖和血氧測量之外,還有一些他認為是一般人不太喜歡做的,比如「會陰清潔」,其實就是尿管清潔,還抽籤分男女。 長照目前是2.0版,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已喊出116年改為3.0,老人化社會,長照未來一定方興未艾,他現在雖是兼差,逢週末假日居家照服的需求量很大,主因老人照顧者,不論親人或外勞,週末假日需要喘口氣,這個叫做「假日喘息」,他就專門做這一區塊,加上假日加級,有的一個小時可達380元,他就接到一個案例,10小時照顧下來是3380元,費用很高,但這個案例自費額只要190元,若沒有國家補助,一般受薪家庭很難支撐。 居家照服最怕碰到什麼case?張耿豪說是失智的老人,因為無法用常理去溝通和規範,即使只是簡單的請他去浴室洗澡,往往要奮戰半個小時還無法搞定。 居家照服也學到一些實用的經驗。比如老人身上都會有一種特殊的「老人味」,只要用沙威隆就可去除,讓家裡小孩覺得長輩香噴噴。 台南市目前共有246家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難免良莠不齊,張耿豪表示,最好慎選口碑好的長照中心,才能讓家中長輩獲得良好的照顧。有長輩需要長照的家庭,社會局目前依老人遲緩或生病的程度有不同的補貼,如上述,若能獲得政府補助,家中晚輩才會輕鬆,否則長照絕對是孩子不論時間或金錢,最沉重的負擔。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連續起立坐下5次 可檢測肌力

檢視連續起立、坐下5次所花費的時間,可判斷有無肌少症可能。(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主因之一,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安欣瑜分享2個方式,可以判斷自己的肌肉功能: 第1招:觀察起立坐下時間,在椅子上連續起立、坐下5次,只要大於或等於12秒,代表肌肉功能不足,建議就醫評估肌肉量和肌力;另外,也有可能是關節功能退化,要多加留意。 第2招:單腳站立時間,使用至少40公分高的硬椅子進行測試,一開始是坐姿,接著使用單腳站起來,從40公分高的椅子單腳站起來,相當於體重支持指數WBI大於或等於0.6。最好能站起來並持續2秒,若站不起來很可能肌力不足,站立無法持續3秒肌力也可能不足,建議就醫評估肌肉能力。 安欣瑜表示,中醫大附醫衛教資料說明,肌肉組織在30歲以後,每1年減少1~2%;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會增快。肌少症是長輩失能、跌倒、住院、死亡危險因子之一。 安欣瑜說,若要改善與預防肌少症,飲食方面要適量攝取蛋白質,能幫助維持肌肉量,像是豆製品、魚、蛋、肉類等;運動方面建議每週至少運動3次,像是針對下半身的肌力訓練,以及有氧運動的健走、游泳、騎飛輪。另外,每天要曬太陽15分鐘,促進身體自行合成活性維生素D3,可改善肌肉功能與質量、預防骨質疏鬆症。

Read More

新竹縣上智國小二年B班 百變設計師   ◎范恩睿

〈中華學園〉百變設計師

新竹縣上智國小二年B班  ◎范恩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