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奶奶的蘭花香

台南女中一年十五班 ◎陳沛芳 蘭花,以幽香的姿態盛開著,我卻總能在滿園的花團錦簇中,立刻找到蘭花。蘭花在許多人眼中或許僅是一種色彩淡薄,不易引人矚目的植物,但在我心中,她卻代表著我和奶奶彼此最難忘的記憶。它的香氣極為「幽淡」,那似有若無的氣味在我腦海中卻如此深刻。它的深刻,不同於玫瑰的濃郁芬芳,而在於給人一種「我輕輕的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般的清新灑脫之韻。 每回到了奶奶家,便會看見庭院不計其數的蘭花在此地迎接我的到來。蘭花是奶奶最喜歡的植物,時常見她在閒暇之餘來到這「蘭花園」欣賞花身上的樸質配色;觀察花的成長;聞著花散發的清新香氣。有次我背著滿滿的好奇心,隨奶奶到蘭花園,想了解奶奶如此喜愛、著迷蘭花的原因,但奶奶彷彿猜透了我的心思,便說道:「蘭花是種特別的花,它有著淡淡的花香,姿態優美、花瓣典雅,如果不仔細注意,便易忽視它的存在。我喜歡的,是它的樸質性格。蘭花從不用外貌和濃重的香氣吸引人注意,而是用最真實的一面來讓我們銘記於心,刻上喜愛蘭花的『基因』。」又告訴我:「在未來,有些時候,我們易會被事物的華麗深深吸引,且會為了追求世俗眼光的肯定而漸漸迷失最真實的自己。我們會不知不覺披上一身偽裝,只為迎合社會的運行。但請記得,就算我們長大後飛向世界,也不能忘記自己最初的本心,好好做自己,別因外界紛紛擾擾而失去自己,就如同這蘭花一樣。」 今日,奶奶已不在我身旁,但每次聞到庭院中淡淡的蘭花幽香,總感覺奶奶依然在身邊陪伴、照顧我,那日的叮嚀至今記憶猶新。這世代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但在未來,我仍會攜著奶奶對我的叮嚀,踏上前方未知卻充滿希望的道路。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及圖畫欣賞

星空                 ◎吳郁辰         彰化縣南郭國小三年七班 好吃的甜點     ◎王亮羿  高雄市三侯國小六年忠班

Read More

〈醫師專欄〉慢跑跌倒 膝蓋骨脫位了

■林敬為 「曉婷」一跛一跛地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診間,愁眉苦臉地說:「醫生,我剛剛慢跑時跌倒,膝蓋直接撞到地上,膝蓋前面的骨頭有移位的感覺,然後我就無法彎曲我的膝蓋了。」我請她躺在病床上,手從膝蓋外側輕輕一推;喀啦一聲之後,曉婷就驚訝地發現,雖然膝蓋仍然疼痛,但自己的膝蓋可以稍微慢慢彎曲了。 膝蓋的正前方的骨頭,是俗稱「膝蓋骨」的髕骨,髕骨透過上方的股四頭肌與下方的髕骨肌腱與大腿跟小腿相連接,負責完成膝蓋伸直彎曲的動作。當受到由內往外的力量撞擊或拉扯時,髕骨可能會向外偏移,脫離原本的位置,造成所謂的「髕骨脫位」。大部分的髕骨脫位在受傷當下,藉由大腿肌肉的用力或是輕微的外力就能復位回到原本的位置上,因此有時候容易被忽略掉,病患只感覺有膝蓋疼痛腫脹、活動度不佳、跛行等情形。 在受傷初期,由專業的骨科醫師確認診斷後,除了使用藥物止痛及冰敷消腫外,也可以使用外側增厚的髕骨維持護膝來增加髕骨的穩定度;同時接受運動復健訓練,增加股四頭肌力量,避免後續發生髕骨再脫位的情況。 一旦發生髕骨反覆脫位的情形,就會造成髕骨內側的「內側髕骨股骨韌帶」損傷,造成髕骨不穩定,造成日常生活困擾及運動能力的受限,此時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內側髕骨股骨韌帶重建以及截骨矯正2大類,需根據實際上病患的髕骨不穩定情況以及先天骨頭結構來做詳細評估,決定實際所需的手術內容。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全台血庫亮黃燈 庫存僅6天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全台血庫亮黃燈,只夠用6.1天;其中,台北捐血中心更僅剩4.7天、以O型血最缺。捐血中心呼籲民眾踴躍挽袖捐血。 血液安全庫存量為7~10天,4~7天是偏低,4天以下為急缺。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截至4日上午7時30分,全台血庫只夠用6.1天;其中,A型血庫存量剩6.4、O型血剩4.9天均偏低,B型及AB型血則為正常。 在各縣市血液庫存量中,只有新竹捐血中心7.1天正常,台中捐血中心6.4天、高雄捐血中心6.7天,台北捐血中心則僅有4.7天最吃緊。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劉俊宏表示,台北O型血最告急只剩3.6天,A型血4.6天、B型血6.3天偏低,AB型血則有7.7天在正常範圍。 劉俊宏說,庫存量只要在5天以下,醫院用血就會出現要等待的情況。由於受到連續幾波東北季風增強影響,低溫不但降低了民眾出門意願,也使感冒人數增加,且觀察這波感冒恢復時間拖得比以往更久,醫療用血需求卻未因此減少。 他指出,離農曆春節前目標庫存天數尚缺5.3天,以每天供應量2093袋計算,尚須補充1萬1000袋熱血。但目前也還有23天需要供應醫院用血,估計須供應4萬8000袋。換算下來,台北捐血中心在這23天內必須募集5萬9000袋,呼籲民眾捐血一袋、救人一命。

Read More

專家籲飲酒年齡調高至21歲

酒精對身心影響大,每年花掉健保約53億元,多名專家4日齊聚戒酒及酒癮防治研討會,呼籲政府把現行18歲飲酒門檻延後到21歲。(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飲酒過量對身心影響甚鉅。據統計,與酒精相關的生理、心理問題,每年就花費健保支出53億元。專家提醒,若常獨飲恐是已成癮先兆,也呼籲政府將現行18歲飲酒門檻提升至21歲。 台大醫學院榮譽教授王正一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酒精依賴列為影響全球10大疾病之一。研究發現,逾半數以上重度飲酒者都是15歲以前就開始喝酒。 在台灣,依據國健署發布民國110年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顯示,國中生及高中職生過去30天內的飲酒率,分別為14.1及30.6%。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說,過去已有研究發現,酒精除了傷肝外,也和胰臟炎、食道癌、頸部癌、痛風等多種疾病相關,因此切勿以為喝酒後肝臟正常就沒事;且常會獨飲即為一種可能成癮的前兆,例如看電視喝上2口、不喝一點就睡不著等,應自覺並尋求專業協助。 王正一提到,日本民法已將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但飲酒規定仍維持20歲,可見兩者可脫鉤處理;台灣應延後合法飲酒年齡至21歲,甚至25歲,才能有效遏止青少年飲酒情況。 雖然台灣法令規定未滿18歲不得喝酒,但王正一說,這並不是告訴民眾18歲開始喝酒,而是要強調滿18歲前禁止飲酒,卻有許多民眾錯誤解讀。及早建立「無酒、節酒、零酒精」的健康台灣,第1步就是將合法飲酒年齡延後。 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表示,健保與酒精相關的生理、心理問題,每年花費健保支出53億元;若再加上酒精造成的骨折、車禍等治療成本一併計入,花費高達530億元。減少酒癮可避免醫療暴力、家暴、車禍等社會安全問題。 陳亮妤也指出,WHO等研究發現,投注酒癮治療1元、至少可回收7元,目前全台已有超過百家酒癮治療機構。台灣未滿18歲青少年飲酒情況仍嚴重,應先從既有法規落實酒癮防治,擴大酒癮治療政策也會是政府未來施政重點。

Read More

〈中華副刊〉殺氣

■嚴忠政 把最鋒利的東西放在心臟 像每日拿起眼鏡 無聲擦拭 而秋後知道的事就不用再提 繼續燃燒纖細,看他燦爛 看他走火,入魔(相信 祕笈有它的歧義) 等有那麼一天草木醒來 風跟我朗讀 掀開他最害怕的石階   就在他的行徑 山以離開的方式撼動樹林 這是一種揮別 在敦厚中積累的力量 像石頭與石頭並肩的承擔 怒目便是金剛,俠氣是核心肌群 飛沙走石只是腦前 腦後必然才是我的眼睛

Read More

〈彩繪人生〉黃至民 速寫台灣老建築

黃至民說,透過觀察及手繪者的溫度情感,能將建築物外觀和特徵表露無遺,這是專業也是一種可以推展全民認知普及的行動藝術。 文/記者葉進耀 圖/黃至民提供 台中太陽餅博物館藝總監黃至民,一位擁有建築師背景的速寫藝術家,他2019年公職退休後,以台中為起點,遍訪艋舺龍山寺等全台逾60座歷史建築,透過筆下呈現每一座老建物的現代風貌,其作品被出版社相中,挑選逾60座歷史建築的速寫作品,出了一本「速寫台灣老建築」,今年11月初在台南府城辦一場新書發表會,引起藝文及建築界熱烈迴響。 2018年亞洲速寫年會在台中活動,讓速寫畫家直接在車站作畫,從中領略舊城之美。 黃至民是台北工專建築設計組(今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畢業,高考及格進入菸酒公賣局服務,後來轉入台中市政府任都發局正工程司、中區區長。林佳龍任台中市長時期,看上黃至民的建築專業,指派他擔任中區區長推動舊城都市更新,在推動更新過程,黃發動地方居民參與各項舊城再生活動,並以其另一項手繪速寫技能,號召一群志同道合熱愛速寫的畫家,來台中舊城畫出店家、老建築的故事。市府結合在地店家、速寫愛好者辦一場「2018年亞洲速寫年會在台中」大型活動,吸引21國、400多位速寫好手齊聚,畫出台中城市的美,也感動舊城復興的店家,其任內推動舊城速寫以藝術帶動新生,傳為地方美談。 黃至民認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的文化,來自它的歷史深度與人的溫度。 黃至民作畫風格簡單俐落、線條分明,動起畫筆令人驚豔,在友人的眼中評價有「被公職耽誤的藝術家」稱譽。退休後,他以台中為起點開始畫台中州廳、台中公園等歷史建物,結構層次分明、古意盎然,北到黃金山城九份、艋舺龍山寺,南到嘉義車站、台南州廳(今台灣文學館),都有其足跡。他的新書「速寫台灣老建築」從建築專業結合手繪美學,圖解鉛筆、原子筆、鋼筆及水彩等媒彩運用在透視原理的畫法,讓讀者可以透過觀察建築細節,了解台灣建築樣貌呈現,不僅吸收外來的建築技術和風格,也配合實際生活的需要、各地民俗風情的差異,再從建築本身作適當的調整。黃至民從超過百年歷史的幾座近代城市中,挑出逾六十幅歷史建築的速寫作品,收入書中,一一介紹建築背景、速寫印象與美感,還有走訪城市角落的庶民美食與在地小吃等,透過淺顯易懂的手繪方式呈現台灣四百年來的記憶。例如,他速寫黃金山城九份,聆聽店家敘說芋圓的故事,九份原本就不是盛產芋頭的地方,竟然會以芋圓而聞名,像基山路賴阿婆芋園,或豎崎路上面阿柑姨芋圓都是遊客必打卡的店,遊客來九份小城找的是一種懷舊的感覺,食物也一樣,找一款記憶中的味蕾體驗,芋圓就是大家心中的那一款懷舊甜品,是台灣的味道。 黃至民在區長任內推舊城速寫以藝術帶動新生,辦「2018年亞洲速寫年會在台中」吸引21國、400多位速寫好手齊聚,畫出台中之美。 他說,台灣先後受到西、荷、漢、日等多國文化、軍事、商業與宗教因素的影響,建築上可概略分為荷西時期建築、近代洋風建築、日式和風建築以及漢人傳統建築等,也因此台灣的老建築能兼容並蓄,不僅有振興實業所建造的洋樓、宅第;還有因宗教傳入、鞏固防務而形成的教堂、學校、醫院、城堡;日治時期尤見帶有地域性的仿西方巴洛克式建築樣式群出。   黃至民在台中市全安堂台灣太陽餅博物館辦首場新書發表會,為粉絲簽名。 「老靈魂與新創意!用手繪喚起舊城新生命」,這是黃至民最喜歡的一句話,他認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的文化,來自它的歷史深度與人的溫度。近年來,現代化高樓林立,古樸老屋看似被時代拋下,其實卻更彰顯歷史文化的深度。擁有建築專業的黃至民,走訪南北具有歷史年代、故事性的建築及城市景觀聚落,無一不被深深吸引,並用畫筆慢慢的描繪出內心情感。他強調,融合建築、景觀、周圍環境,透過觀察及手繪者的溫度情感,可將建築物的外觀和特徵完全表露無遺,這是專業也是一種可以推展全民認知普及的行動藝術。 (記者葉進耀) 擁有建築專業的黃至民到府城辦新書發表,吸引不少藝文及建築界粉絲到場。 這是黃至民走訪歷史建築及城市景觀聚落,經常隨身攜帶的簡便速寫工具。 日治時期的台灣,常見帶有地域性的仿西方巴洛克式建築,台中火車站是一例。

Read More

〈彩繪人生〉李愷人 銀髮生活不留白

  駕管筏載遊客欣賞紅樹林之美,李愷人每次遊程都看到紅樹林的旺盛生命力。 (記者陳佳伶攝) 李愷人在公務機關服務近30年,個性活潑、喜歡交朋友。在公務機關任職期間建立豐沛人脈資源,退休後,轉到北門雙春遊憩區愛莊園當顧問,廣大的園區成為他第二個家,駕管筏帶領遊客欣賞紅樹林、園區導覽,樣樣都難不倒他,退而不休,拓展不同的視野,讓銀髮生活不留白。 現年61歲的李愷人是麻豆人,曾在標準檢驗局台南分局服務18年、後來到台南縣政府工作,在工務局半年,後來轉到經貿科技局、縣市合併後的南市經發局工作10年,為了照顧生病老父,也想多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在未屆齡前辦退休。 8年前進入北門雙春遊憩區愛莊園當顧問,為園區處理一些事務,在考試取得二等船長執照後,也能駕管筏載著遊客在園區欣賞廣大的紅樹林之美,海茄苳、水筆仔、欖李、紅海欖,如數家珍,比農業出身的專業人士還厲害。 李愷人說,他是活潑的雙魚座,也喜歡挑戰自己,不管在哪一個領域,都要「做什麼像什麼」,占地260公頃的園區,紅樹林就占200公頃,為了提供專業知識給遊客,他用心蒐集資料,並透過輕鬆的方式向遊客傳達紅樹林的知識。 每趟旅程,沿途看到美麗紅樹林展現旺盛生命力,都有心曠神怡之感,也在和遊客互動過程中,聽到不同的人生故事,覺得自己收穫更多。   李愷人退而不休,繼續欣賞人生不同風景。 (記者陳佳伶攝) 他說,園區內還有生態木棧道、沙灘、露營區,常吸引網美、遊客來拍照,廣大的園區走下來,創造可觀的步行運動量;不同的風景,常讓人留流忘返,和過去公務生涯每天追著業務進度跑不同,能退而不休,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覺得很幸運。 (記者陳佳伶)

Read More

攝護腺肥大 中醫針藥改善解尿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攝護腺肥大症透過中醫治療,除可內服中藥的處方,加上針灸治療,解尿狀況獲得改善,生活品質也跟著提升。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俞生表示,中醫對於攝護腺肥大稱為「癃閉」,指的是排尿困難,其中表現為小便量少、點滴而出,發病較緩者稱為「癃」;而小便閉塞不通,發病較急者稱為「閉」。癃病的病位雖在膀胱,但和三焦、肺、脾、腎、肝均有著密切關係。 中醫治療有內服處方外,另一主要治療方式就是針灸,通常在下腹部的穴道下針,以肚臍下1.5吋的「氣海穴」、肚臍下3吋的「關元穴」,以及肚臍下4吋的「中極穴」為主軸治療穴道。同時會根據中醫的四診來判斷證型,針對不同證型給藥及施針。 如屬於腎虛型所致的攝護腺肥大,會搭配內踝尖下方骨縫凹陷位置的「照海穴」、內踝跟足跟阿基里斯腱中點的「太奚穴」,以及肚臍相對於腰部脊椎位置的「命門穴」,以及命門穴同高度、旁開約1.5吋位置的「腎俞穴」;血瘀型引發的攝護腺肥大,除了前述主軸治療穴道,還會搭配「血海穴」、「太衝穴」;氣虛型則會搭配「足三里」、「合谷穴」等。

Read More

預立醫療決定 拚年增2.5萬人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攜手九歌兒童劇團製作兒童劇《牛爺爺的心願》,盼寓教於樂推廣複雜的醫療及生死抉擇轉命題。器捐病主中心執行長蔡宏斌(左)、董事長李明哲(右)與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中)等人4日出席首演。 (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台灣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滿6週年,鼓勵民眾透過預立醫療決定(AD),為生命旅程設定航線,至今9.3萬人簽署。衛福部說,今年目標盼能讓新簽署人數增加到2萬~2.5萬人。 台灣自2019年1月6日起施行《病主法》,是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法律,立法核心精神是希望當病人走到生命末了,保障善終權利,也尊重醫療自主。截至去年,全台逾9.3萬人在健保卡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意願註記。 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若沒有深思熟慮,可能會認為預立醫療決定不重要,盼各界可以一起打破只看現況、卻沒想到未來的淺碟文化。過去每年約1萬~1.5萬人簽署、接近2萬人左右,今年目標是讓新簽署人數增加到2萬~2.5萬人。 另外,對於現行規定,簽署AD前必須先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目前各醫院ACP門診每人自費約3000元上下,費用是否可能降低? 劉越萍指出,ACP團隊涵蓋各領域專業人員,去年7月起健保已針對末期病人等特定對象提供健保給付,低收、罕病也有相關補助,透過多元管道齊下,若執行過程認為還有需要檢討之處,不排除調整費用或在法制上調整。但她認為,在萬物齊漲前提下,相對而言不見得真的算貴。 器捐病主中心執行長蔡宏斌表示,台灣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站在社區照護角度,推動韌性醫療外;對社會中很多的老老照顧、醫養結合等議題,關鍵在於把醫療跟長照資源整合,尤其需要知道長輩的心願,包括不能進食時要不要放鼻胃管、身後要不要捐大愛等,都值得關注。 儘管已有9.3萬人簽署,仍不到全台灣人口的1%。蔡宏斌表示,推動障礙在於照顧方面的細節,醫療跟長照2個體系如何串聯結合是重要課題。簽署AD要有表達意思能力,呼籲40~65歲族群可提早規劃未來;而70歲以上長者只要還能表達意願,希望家人能協助,讓長輩的心願在人世間有最好延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