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實科技大學青年節環保行動 擦拭反光鏡與掃街共創美好社區環境

敏實科技大學青年節環保行動,學子擦拭反光鏡與掃街,共創美好社區環境,深獲居民肯定。(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慶祝青年節,弘揚青年節青年為理想與國家奮鬥的精神,展現大學生關懷社會、服務社區的熱忱,促進SDGs永續城鄉的發展,敏實科技大學特別舉辦「鏡光閃閃,街道亮亮」社區清潔及走讀活動,透過擦拭社區反射鏡與掃街活動,展現學生對社區的熱忱與行動力。 敏實科大表示,此活動由學生會與志工服務社共同發起,旨在提升道路安全,同時美化社區環境。學生手持抹布、清潔劑,細心擦拭路邊反光鏡,確保行車視線清晰,降低交通風險。此外,學生沿著主要街道進行垃圾清理,不僅讓街道煥然一新,也向大眾傳遞環保意識。 參與活動的學生表示,透過實際行動,更能體會到公共設施維護的重要性,同時也希望能帶動更多人關注環境清潔。社區居民對敏實科大學生的志工服務活動表示感謝,認為這樣的活動能有效提升社區的生活品質。 校長曾信超表示,這次活動表現出青年對社區發展的積極參與,也讓深耕在地與環境保護相互結合,並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多項指標,未來,將持續舉辦類似的活動,鼓勵更多學生投入公共事務,攜手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環境,並持續推動SDG十七夥伴關係的深化,讓學校與民眾共同參與,提升社會影響力。

Read More

玄奘大學學子畢業作品利用疏伐木製作書籤 送給小學作為閱讀書籤

玄奘大學學子陳鈺方和鄭淨方畢業作品利用疏伐木製作書籤, 送給小學作為閱讀書籤,薪傳環保永續理念。(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玄奘大學師生在專業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學子利用學習時間,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創作中,在學校的創客教室內精心製作文創作品,這些作品被巧妙地設計成書籤,並送往急需推動閱讀的小學及社區,旨在傳遞環保概念及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負責這項融合創意與社會責任的指導老師徐美慧表示,她期望通過這次實踐,讓學生們早日樹立社會關懷的意識,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為社會做出更具實質性的貢獻。 徐美慧說,此次書籤的製作由學生陳鈺方和鄭淨方共同負責,他們從原木選材到加工製作,全程親手打造這些獨特的書籤。這不僅是他們畢業製作的主題之作,更是他們對社會責任的深刻體現和實踐。兩位同學也都深感這次畢業作品特別有意義。 而提供環保木材材料的北埔鄉麻布山林表示,因園區內種植大量的樹種,目前這段時間疏伐的是樟木,疏伐後的樟木,透過大學生巧手,華麗轉身為小學生的閱讀書籤,讓永續觀念,透過企業、學校,大手牽小手薪傳。 徐美慧指出,通過這次活動,學子不僅展示出色的創意和實踐能力,更傳遞出對社會的深情關懷和對環保、永續發展的堅定支持。相信畢業後進入職場,這群社會新鮮人,將繼續推出更多富有社會意義的創意作品,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Read More

突破極限 戴爾攜Dell Pro Max 全方位帶動創新

  Dell_Pro_Max_with_GB10。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當創作者擁有遠大夢想、開發者突破可能性的界限時,他們需要可以跟上腳步的工具。Dell Pro Max系列讓進階使用者、創意專業人士和開發人員都能超越極限,重新定義高效能運算的可能性。作為戴爾領導地位的核心,Dell Pro Max產品組合從中扮演關鍵角色,讓客戶從桌邊到資料中心能夠無縫開發和使用AI應用程式。 搭載最先進的NVIDIA RTX PRO™ Blackwell 世代顯示卡、最新款的 Intel 和 AMD Ryzen 與 Threadripper 處理器,以及神經處理單元(NPU),Dell Pro Max 系列可輕鬆處理龐大的資料集、密集的多工作業和嚴苛的工作流程。無論是設計卓越產品、打造尖端建築或製作電影和電視節目,這些系統都能滿足您的需求。這不僅與效能有關,更關鍵的是可靠性和適應性。這些工作站擁有業界領先的獨立軟體開發商(ISV)認證和嚴格測試,並預先配置 NVIDIA 軟體堆疊,為重要任務專案和軟體開發提供無與倫比的穩定性。從工作室適用的多功能桌上型電腦,到隨行使用的高效能筆記型電腦,Dell Pro Max 產品組合提供靈活選擇以滿足您的需求。 工作站需求水漲船高。根據 IDC 預測,至2030年,企業購買的商用 PC 中,每十台就有一台將是工作站,市占將從 5% 增長至 10%。戴爾作為全球第一的工作站品牌,正在以搭載NVIDIA最強大專業顯示卡的產品組合樹立業界新標準。 Dell Pro Max產品組合不僅僅是一套工具,更是助您加速實現最嚴苛運算需求的跳板。對於追求可靠性、可配製性及頂級效能的人而言,選擇不言而喻。Dell Pro Max是與您攜手重新定義創意及更多可能性的最佳夥伴。 Dell_Pro_Max_14_Premium_及_Dell_Pro_Max_16_Premium。 全新 Dell Pro Max with GB10 專為 AI…

Read More

慈濟響應緬甸震災救援

  台中慈濟醫院舉辦午間祈禱,透過集體祝禱與善心挹注,將無形的慈悲化為跨國救援力量。(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緬甸中部三月二十八日發生強震,災情遍及多個城鎮,鄰近的泰國受到波及。台中慈濟醫院三十一日舉辦午間祈禱,醫院同仁與社區大德踴躍參與,透過集體祝禱與善心挹注,無形的慈悲化為跨國救援力量。 慈濟院長簡守信指出,緬甸當地政局不穩,加上強震與酷熱氣候,災民承受極大壓力,失去家園與親人的痛苦尤為沉重。 醫院同仁捐出平日存下零錢累積的竹筒,此起彼落的清脆聲響,敲出大家的慈悲與同理,落實行動發揮安定人心的作用。 耳鼻喉部主任周一帆回憶起九二一地震的慘痛經歷,深知災區環境的艱困,號召科部同仁共同獻愛心,盼能為緬甸、泰國的災民盡一份心力。 急診室護理小組長林秋伶表示,身為護理人員無法親赴災區救援,希望透過祈禱,讓災民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懷與支持。 護理之家輕安居的照服員農氏邊來自越南,天災帶來的無情苦難感同身受,誠心祝願災民能夠度過難關。   台中慈濟醫院舉辦午間祈禱,透過集體祝禱與善心挹注,將無形的慈悲化為跨國救援力量。(記者徐義雄攝) 住院中的王先生家鄉在台南,見證慈濟人援助台南楠西區地震災民,深受感動,參與祈福活動,這份善念傳遞至緬甸與泰國。 來院健檢的廖女士表示,新聞畫面中的受災景象令人心痛,願盡一己之力,透過慈濟幫助災民早日脫離苦難。

Read More

台灣公益聯盟啟動「偏鄉兒童五育培力」

  台灣公益聯盟與年度代言人林柏宏(中)啟動「偏鄉兒童五育培力」,左一為新北市石門國小蔡清寬校長、左三為公益聯盟創辦人鄭龍水博士、右一為新北市屈尺國小林錫恩校長。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灣公益聯盟今日(3/31)正式宣布,由金馬獎得主、知名演員林柏宏擔任2025年度公益代言人,雙方攜手啟動「偏鄉兒童五育培力」計畫,並揭曉年度三大重點項目:「關懷弱勢偏鄉」、「視障學生教育」及「身心障礙者發展」。同時許下年度募款3,000萬元台幣目標,以推動永續發展(SDGs)優質教育與平等目標,讓偏鄉學童能夠突破先天地理限制,獲得更平等的學習機會,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支持,以教育種下希望的種子。 林柏宏在拍攝台灣公益聯盟年度形象影片過程中,與全台最北邊的偏鄉小學石門國小學童們大量互動,勾起滿滿大學回憶:「就讀化學系時,原本以為我會成為一位化學老師,意外踏入演藝圈後,我一直希望自己能為台灣偏鄉教育做些什麼,因此當台灣公益聯盟邀請擔任代言人時,我就立刻答應了。」 台灣公益聯盟創辦人鄭龍水博士表示:「我自己也是在缺乏教育資源的環境中長大,很能體會視障孩子的感受,不管是偏鄉或是都市的視障孩子,都是真正的弱勢。」 在石門國小,林柏宏驚嘆「偏鄉少子化」比自己想的還嚴重:「一個班不到十個學生,相對教室變得空空蕩蕩的。」拍攝過程中林柏宏跟孩子們聊起自己的夢想,一起做實驗,一起當太空人,似乎孩子的未來也多了無限可能,就像是擔任了一日代課老師,陪伴孩子探索夢想。 全台國小面臨少子化考驗,6 班以下的偏鄉小校數量已經高達全部國小2,361間的三分之一!為了讓這些學校擺脫環境資源匱乏的限制,甚至走向廢校、引發鄉鎮功能退化的連鎖反應,台灣公益聯盟今年度將持續推動【夢想教室:偏鄉小校共伴計畫】,希望搭建一個平台,讓偏鄉小校彼此連結資源,不再單打獨鬥,形成共學網絡,真正實踐永續發展目標(SDGs)優質教育與平等目標。 台灣公益聯盟在去年舉辦第一屆 『偏鄉小校教師共識營』,集結北中南 17 所學校、超過 50 位校長和老師一起參加,三天兩夜的時間裡,大家討論如何解決偏鄉教學現場的困難,譬如隔代教養的家庭,家長外出都市工作,經常提出要學校老師一起照顧學生弟弟妹妹的要求,讓很多老師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很多老師分享處理經驗,第一次感受自己並不孤單,有人願意跟他們站在一起。 公益聯盟「偏鄉小校教師共識營」深獲各校參與校長好評,新北市大坪國小石啟宏校長觀察:「 人生的高度取決於自己的視野有多高、多寬廣,公益聯盟的【夢想教室:偏鄉小校共伴計畫】其實是在落實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透過觀察模仿與社會互動,學習新的正向行為。以教師角度來說,偏鄉小校教職員大多都是初任教師、初任主任,缺乏經驗,『偏鄉小校教師共識營』的實務交流讓老師觀摩他校的寶貴經驗,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這些積累讓我們學校在去年一舉獲得『全國教學卓越獎』的『金質獎』大獎肯定。」 展望未來,台灣公益聯盟將擴大【夢想教室:偏鄉小校共伴計畫】,計畫在中南部成立更多學校聯盟,促進跨區域合作。此外,聯盟也希望透過與企業、志工團體合作,讓更多資源進入偏鄉,並確保計畫能夠長期運作持續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第四項目標是「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優質教育(SDG4)、減少不平等(SDG10)及夥伴關係(SDG17),讓這些孩子能夠突破地理限制,獲得更好的學習機會,幫他們的人生裝上翅膀,讓他們自由翱翔。

Read More

雲林縣斥資三千多萬打造防災教育科技中心揭牌

雲林縣斥資三千多萬打造防災教育科技中心揭牌,引領智慧防災新時代。(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府為強化防災教育,提升全民應變能力自籌一千七百萬元經費用於四間防災體驗教室及四間防災創課教室建置,一六六八萬元用於活動中心設置防災研習及收容體驗,共計斥資三三六八萬元經費在石龜國小設置防災教育科技中心,三十一日縣長張麗善、議長黃凱及多位議員貴賓等共同揭牌啟用。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位處台灣西部沿海地區,面對自然天災等挑戰,防災教育尤為重要,「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我們設置防災教育科技中心,透過科技與教育結合能有效提升防災知識的普及性,讓縣民在面對災害時能從容應對。 雲林縣斥資三千多萬打造防災教育科技中心揭牌,引領智慧防災新時代。(記者陳正芬攝) 雲林縣防災教育科技中心以「智慧引航、科技防災」為核心理念,規劃四大災害主題教學區,包括颱洪、地震、火災與土石流災害模擬教學區,透過沉浸式體驗提升學習效果,未來參訪來賓可在模擬環境中學習應變技能,體驗災害發生時的應對,確保真正掌握逃生技巧。 張麗善說,本縣縣民數約六十六萬人,我們已盤整出避難防災空間可容七十萬人,如何透過教育提供訊息及知識,讓鄉親知道離自家最近的防災避難空間及如何躲避災害,災害發生時才能從容逃生救已也救人。 黃凱表示,防災教育科技中心對於交通、火災、土石流及地震等各類災害,都有深入的介紹及設施體驗,希望這救災科技中心未來能發揮功效,讓學子學習且平時做好災難預防措施。 教育處長邱孝文說,縣府自籌三千多萬經費將石龜國小打造成為防災科技學校,不僅導入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技術,提供真實的防災體驗,相關的課程也由防災輔導團設置完成,更有專屬網站給予詳細介紹,幫助學員快速學習正確應對方式。並透過數據分析與即時監測系統,更能提升整體災害預警能力。 今年五月全國防災教育研習將在雲林舉辦,防災教育科技中心將會是研習重要場域,這中心不只教育縣民,更擴展到全台。未來,我們將參照並引進國外先進科技的防災設施設備及教學模式,提供各級學校防災教育很棒的學習及體驗場所,甚至將防災意識推廣至更多學校與社區。

Read More

大甲媽將遶境起駕 清水警總動員加強防制暴力衝突及指揮交通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將於四月四日晚上起駕,鑾轎五日凌晨進入清水區、沙鹿區,台中市清水警分局已安排全體動員加強防制暴力衝突。(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將於四月四日晚上起駕,鑾轎五日凌晨進入清水區、沙鹿區,台中市清水警分局為維護交通安全,並防止各陣頭爭鋒搶轎,已嚴密規劃部署警、民力投入這次安全維護工作。 大甲媽鑾轎預訂四月十二日中午後,進入沙鹿區沿沙田路北上,行經清水區中山路,晚間預計駐駕清水區下湳里朝興宮,十三日起駕返回大甲區;活動進行過程中,往年均湧入大批人潮與車潮,汽、機車在香客人群旁穿梭,清水警分局為維護交通安全,並防止各陣頭爭鋒搶轎,已嚴密規劃部署警、民力投入本次安全維護工作。 大甲媽遶境期間,清水警分局已嚴密規劃部署警、民力投入這次安全維護工作。(記者陳金龍攝) 大甲媽祖起駕、回鑾遶境活動期間,清水警分局為維護媽祖鑾轎、陣頭秩序及服務香客信徒,動員警、民力、志工投入,由分局長蔡慶星全程擔任指揮官,再由二位副分局長擔任二個分區指揮官,各所轄區所長擔任小區協調官,並規劃護轎組、機動組、交通組、安全維護組等,加強防制暴力衝突事件以及趁機扒竊行為,並將交通衝擊減輕至最低。 另因應人潮大量湧入,將隨鑾轎的行進,機動實施交通管制及調撥車道,屆時請各用路人遵照告示牌並配合員警指揮,以保障香客信眾安全與維護交通順暢。

Read More

壽山獼猴侵擾市民案件逐日增多 曾俊傑籲農業局應拿出因應作為

副議長曾俊傑質詢說,市府不能再放任獼猴繼續影響市民的生活,農業局應拿出因應作為,勿再紙上談兵。(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壽山台灣獼猴侵擾市民案件逐日增多,逼得佛心的出家人也要以空氣槍嚇阻獼猴搶食行為,副議長曾俊傑卅一日質詢說,市府不能再放任獼猴繼續影響市民的生活,農業局應拿出因應作為,勿再紙上談兵。 曾副議長表示,雖然有研究報告指出壽山台灣獼猴有所減少,但事實上對於市民的侵擾卻是日漸增加,連最具佛心的出家人也不堪其擾,只好拿出空氣槍來嚇阻獼猴的搶食行為。 曾副議長指出,市府對付壽山獼猴「不餵食、不接觸、不干擾」三不政策太過消極,無法阻止這些獼猴下山來侵擾市民,他肯定人與台灣獼猴間要和平共存,但農業局要有具體作為,將兩者的生活空間隔開,減少市民繼續受到獼猴的侵擾。 對於高雄肉品公司遷建的議題,曾副議長表示,市府要努力先停止當地的屠宰行為後,再來跟高雄地區農會談如何轉型:而果菜市場重建案,他則表示,包括蔬菜公會、青果公會都對仁武區仁新段溜三三號,位於文中路、新庄路交界的一塊台糖用地表示高度興趣,建議市府可以可以考慮先用租借方式進駐,提供原果菜市場攤商使用。 農。 曾副議長也關切新濱町海洋廚房開幕案,他表示這個由鼓山魚市場改名的商場已經是第三度開幕,希望海洋局要督促讓開幕日滿滿客潮的榮景維持下去,而當地停車位不足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他建議海洋局要積極找地興建停車場。

Read More

廣納創意興建竹縣美術館 縣長楊文科率隊至「許文融美術館」取經

廣納創意興建竹縣美術館, 縣長楊文科(右)率隊至「許文融美術館」取經,讓竹縣美術館成為中外藝術家前來展覽之場所。(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長楊文科為廣納創意興建新竹縣美術館,日前率隊參加苗栗縣三義鄉「許文融美術館」開幕,取經獨特的建築設計及藝術家許文融將科技結合藝術、營造虛實交錯的藝術體驗, 讓未來的新竹縣美術館融合科技城特色吸引國內外藝術愛好者,成為文化及城市的新地標。 楊文科表示,興建新竹縣美術館的初衷是緣於新竹地區藝術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值得一座優質的美術館來典藏竹縣、本土畫家的畫作,並安排至台灣各地巡迴展,讓藝術家的作品源遠流長。新竹是科技人才匯集、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希望未來新竹縣美術館能注入科技特色,為竹縣的文化建設帶來嶄新的風貌。 楊文科說,許文融教授水墨作品「臺灣風物圖」,由科文雙融科技轉換為沈浸式的展覽方式,以科技型態表現藝文內容獲得各界好評,此外,許文融透過AR(擴增實境)技術,將平面、雕塑作品帶入新的維度,也可作為籌劃並啟動中的新竹縣美術館學習參考。 文化局表示,許文融有「牛背上的藝術家」之稱,作品融合中西方之特色,創作橫跨水墨、油畫、書法、素描及雕塑,今年九月將邀請他到新竹縣文化局展出,期望帶給竹縣鄉親一場酣暢淋漓的藝術體驗。 文化局指出,新竹縣美術館規劃、興建經費約廿一億,第一階段公開競圖共有廿七家參加評選,五家入圍的頂尖建築團隊,將在現勘館場基地、理解竹縣的藝文底蘊及發展的可能性之後,四月底提出簡報設計案後,決定由哪一家勝出。

Read More

2025新竹美展徵件活動開跑 徵集6大類藝術創作

二0二五新竹美展徵件活動開跑,徵集六大類藝術創作,歡迎藝術工作者踴躍參加。(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年一度的「二0二五新竹美展」徵件活動五月廿八日至卅日開跑,凡出生或曾設籍、居住、就學、就業於新竹縣、市之藝術創作者皆可以報名參賽。 竹縣府表示,創作類別有東方媒材類、書法篆刻類、工藝設計類、西方媒材類、影像暨數位內容科技媒體類及立體暨造形藝術類等六大類,最高獎金十五萬元,歡迎創作者踴躍投件。 縣長楊文科表示,縣府重視文化藝術推廣,期盼持續孕育新竹縣市藝文風氣,促進地方文化藝術健全發展,期盼透過美展讓更多藝術工作者持續創作,提升藝術創作交流平台,落實藝術與生活結合之理念。 文化局表示,投稿者請自行依參賽類別送達指定的收件地點,西方媒材類、影像暨數位內容科技媒體類、立體暨造形藝術類,請送至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美術館。東方媒材類、書法篆刻類及工藝設計類則送至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A、B展區。評選結果預計於六月十日前公告,得獎作品展將於十月一日至十月十九日在新竹縣、市文化局展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