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拔草跌坐 壓迫性骨折脊椎體崩塌

彰化醫院骨科醫師洪宗賢表示,骨質疏鬆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必須治療加保養。(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83歲陳姓阿嬤拔草時不慎跌坐,她覺得只是小跌坐,竟引發腰椎第1節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整個脊椎椎體完全崩塌,不僅嚴重疼痛還明顯駝背,經醫師施以微創手術解決痛源,矯正駝背。 阿嬤陳述,她在後院種香菜,發現有雜草,於是蹲下拔草,因草滑不小心跌坐在地,心想沒什麼大不了,沒料到後續幾天後腰很痛,痛到晚上無法睡覺,她貼藥布也沒什麼效果,直到忍不住了,經過1週才由兒子陪同就醫。 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洪宗賢表示,X光及核磁共振影像可看出阿嬤的腰椎第1節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長方體的椎體擠壓成三角體,短時間造成脊椎椎體完全崩塌,駝背達50度,一般而言,角度達到40度即為駝背,可見椎體壓迫程度很大。 洪宗賢指出,經施以微創人工骨泥椎體形成術,採用骨水泥灌注以及椎體支架,合併健保申請的脊椎骨釘及支架,以微創手術的方式固定,病人術後疼痛明顯緩解,駝背順利矯正回35度,住院5天順利出院。 洪宗賢表示,病患一個小跌坐引發嚴重壓迫性骨折,脊椎體塌陷,如果是年輕人,可能屁股拍一拍起身沒事,但病患如此嚴重是因為骨質疏鬆,一個不小心就引發骨折,在老年人中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如果不積極治療,後果相當嚴重。 據國健署資料,骨鬆易骨折,台灣因脊椎骨折1年死亡率1成,5年死亡率達到4成,主因是骨折導致行動不便、長期臥床,造成下肢靜脈血栓引發死亡,而免疫力變差,更易因肺炎或泌尿道感染死亡。 洪宗賢強調,病患因跌坐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在臨床上還有很多個案是由更簡單的日常動作引起,例如彎腰、打噴嚏,這在骨鬆嚴重者身上是有可能發生的,所以,老人家一旦腰痛,即使不了解原因,還是要徹底檢查,以免拖越久越嚴重。

Read More

痔瘡血便下腹痛 揪高位直腸癌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47歲女性長期患有痔瘡,過去偶爾出現微量血便,已習以為常。然而某日,她開始出現斷斷續續的下腹疼痛,長達兩週,並發現血便的顏色與以往不同,出血方式也有所改變,就醫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確診為高位直腸癌,且伴隨小區域肝臟轉移。 收治個案的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李營東表示,高位直腸癌是指發生於直腸近端的腫瘤,小區域肝臟轉移則指癌細胞已擴散至肝臟的局部區域,根據醫學定義,當直腸癌出現遠端轉移,即屬於第4期。 由於病人的肝臟轉移範圍較小,採用燒灼治療方式處理,而直腸腫瘤則透過微創手術完全清除,術後病人只有輕微排便習慣改變,無需使用人工肛門,也未有長期後遺症。所幸病人發現得早,在此情況下,5年存活率仍可達7成以上,目前病人持續接受化學治療並定期追蹤,尚未發現復發跡象。 大腸直腸癌多年來高居國人10大癌症之一,近年更呈現年輕化趨勢,許多患者在50歲前即確診,醫界稱之為「早發型大腸癌」。 約16%至25%的早發型病人與遺傳有關;此外,生活型態也是關鍵因素,包括長期攝取高脂飲食、過量紅肉、缺乏纖維等,皆可能改變腸道菌相,使腸道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進而提高癌變風險。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時期若有肥胖情形,亦可能因代謝、荷爾蒙與腸道菌相變化,增加罹癌機率。 李營東表示,多數早發型病人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該名病人因長期患有內痔,對血便變化較為敏感,才能及時察覺異常。

Read More

乾癬非皮膚病 而是全身性發炎疾病

醫師林騰立表示,乾癬並非單純的皮膚病問題,而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位38歲林姓男子,身體長期呈現大面積紅色斑塊、並附著銀白色脫屑,出門時經常引人注目,路人因擔心傳染性而對他投以異樣的眼光,甚至不敢靠近。透過專業醫師的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這位病人的病情已有顯著改善。 大林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林騰立表示,日前來了一位年輕乾癬病人。這位病人身上多處出現大面積增厚的紅色斑塊,特別是在頭、頸部、下背、手臂、大腿及小腿,斑塊表面覆蓋著厚重的銀白色脫屑,並伴隨劇烈的搔癢與疼痛感。每當出門經常到他人的異樣眼光,這種情況增加了他的社交及心理壓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睡眠。 林騰立說,乾癬並不是傳染性疾病,而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源自於免疫細胞的失調,病人自身皮膚產生異常增厚脫屑的斑塊。該病的發病原因相當複雜,與基因遺傳、外傷、感染、壓力、內分泌等多種因素相關,常見於年輕族群,男性平均年齡35歲、女性為30歲及55至60歲的族群,嚴重病人還可能出現膿皰或全身紅斑。 醫師說,除了皮膚症狀外,約1/3的乾癬病人可能伴隨乾癬性關節炎,這種情況會導致關節腫脹、疼痛和晨間僵硬,影響日常活動。此外,乾癬病人羅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腎病、癌症,以及整體死亡率的風險均較一般人高,顯示乾癬並非單純的皮膚病問題,而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 目前乾癬病人常用的治療,包括局部外用藥物、照光治療、傳統免疫調節藥物、小分子、口服系統性藥物及生物製劑等。他強調,由於乾癬並非免疫力低下所致,而是免疫系統錯亂所致,故建議病人應保持規律作息、減少壓力,戒菸並避免過於刺激性或進補性的食物,以降低發炎反應。

Read More

攝護腺拉開術 熟男擺脫尿急尿不盡

醫師董聖雍強調,攝護腺拉開手術手術時間短且麻痺風險低,大多數患者可以在數週內完全恢復正常生活。(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攝護腺肥大是常見的熟男困擾,50歲的張男長期因排尿問題所苦,透過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頭暈、鼻塞等藥物副作用反而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經與安南醫院泌尿科醫師董聖雍討論後,決定接受新式「攝護腺拉開手術」,翌日即能順利解尿,擺脫長期以來尿頻、尿急、尿不盡的困擾。 董聖雍表示,攝護腺拉開手術屬於輕度麻醉手術,手術時間短且麻痺風險低,因此也尤適合高齡或其他麻醉風險高的患者,且屬於低侵入性手術、幾乎無傷口,比之傳統常見的血尿、解尿疼痛等副作用都相當輕微,通常術後尿管在1天內即可移除,甚至可以不用放置尿管,大多數患者可以在數週內完全恢復正常生活。 而攝護腺拉開手術透過內視鏡進入尿道,以特殊的鎳鈦合金軟釘將肥大的攝護腺組織撐開固定,減少壓迫為尿道開路,能有效幫助恢復尿暢通,合金軟釘壓迫的肥大攝護腺組織也會隨時間萎縮,通常術後約3個月左右,可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並且可以持久性的改善排尿症狀。 董聖雍指出,傳統電刀手術會有影響性功能的疑慮,但新式的攝護腺拉開手術風險較小,尤其能避免射精障礙等影響生育能力的後遺症,對於有生育計劃的青壯年患者來說,也是可以考慮的治療選擇。目前攝護腺微創治療除攝護腺拉開手術外,還有水蒸氣消融,作為攝護腺雷射手術外的替代治療選項。 董聖雍強調,攝護腺拉開手術和水蒸氣消融引進台灣約兩年,在國外則已約有10年臨床經驗,安全性和效果已經過時間的考驗。男性如有攝護腺肥大困擾,可至泌尿科門診接受完整的檢查評估,與泌尿科醫師討論最符合需求的治療方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