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最佳收穫期為黃熟期至完熟期之間,此時稻穀已呈金黃色。(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部一期稻作即將進入收穫期,適逢梅雨季雨水多。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水稻最佳收穫期為黃熟期至完熟期之間,天氣晴朗時收穫的稻穀品質最佳。農民切勿青割、搶割,提高稻米品質才有較好收益。
南區分署指出,水稻最佳收穫期為黃熟期至完熟期之間,即稻穗全數抽出達齊穗後約三十天。此時稻穀已呈金黃色,穗梗尚有二、三粒仍為黃綠色。若農民在此期間天氣晴朗時收穫稻穀,穀粒充實飽滿,品質最佳。因未熟粒青粒米比例較低,水分含量多在百分之二十八以下,可大幅減少烘乾時間、節省烘乾費支出。
南區分署強調,稻穀價格、品質與含水率有密切關係。含水率過高,烘乾成本增加,加工成白米的品質也降低。濕榖若含未熟粒超過百分之十七或含水率超過三十二度,無法繳交公糧,也會影響糧商收購意願及市場價格。因此希望農民等稻穀成熟再收割,避免於黃昏或清晨露水重時採收。
一一四年一期作開始,在整體收購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公糧計畫及輔導收購比例提高,輔導收購價格提高一點五元,即每公斤二十四點五元。一、二期均繳交公糧,每公頃收益增約兩萬元。搭配稻作升級2.0計畫發展集團產區、轉作雜糧等政策,還可兼顧產業整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