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導覽解說培訓報名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安平為台灣歷史與世界文明首次交會的舞台,為推廣在地歷史、強化導覽人才培訓,安平區公所與台南市解說員發展協會推出「台南安平壹貳参」經典小旅遊:導覽解說培訓課程」,將於八月二日開訓,歡迎有志參與安平文化推廣者踴躍報名。 安平區公所聘請嘉南藥理大學黃源謀老師與文化局專業導覽師歐財榮,訴說大航海時代下的熱蘭遮城與安平古堡興衰,台南小吃天后楊淑燕揭開台南小吃的歷史密碼,安平德陽艦首任艦長陳一平解析安平海岸防禦與德陽艦的故事,再由亞果遊艇集團董事胡竣甯分享「遨遊海洋、樂活人生」,結合觀光與生活美學,開啟國際導覽視野。 這次課程涵蓋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美食人文、信仰傳說與國際視野五大面向,並安排走訪安平古堡、老街、德記洋行、樹屋與德陽艦等重要景點,讓學員以「說故事」的方式,活化導覽語言能力與在地感情。 安平區公所指出,全程參與課程並通過結業測試,並於公告之指定日期內完成實習時數達十二小時(至少四次),即頒發培訓證書與初級導覽證,名額有限,歡迎市民朋友報名。

Read More

左鎮化石動物園特展登場

  左鎮化石園區舉辦化石動物園展覽,攜手國家地理打造沉浸式自然體驗。(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左鎮報導 左鎮化石園區今夏與國家地理英文點讀書籍台灣獨家代理商—力新國際文化事業合作,攜手推出「化石動物園」特展,展覽結合爬蟲類動物主題特展與國家地理影音知識內容,透過趣味小遊戲與豐富影片,啟發兒童對自然世界的探索興趣。展期內每週六下午一點半還將舉辦限時快閃活動,前一百名參與民眾可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國家地理限量贈品。 台南市立博物館館長何秋蓮指出,這次展覽規劃三大主題課程:「鱷的勢力」、「象聲世界」、「恐龍當家」,結合左鎮化石園區正在展出的「遠古爬爬走」特展,以台灣出土的重要化石「豐玉姬鱷」為核心,延伸介紹蛇類、龜鱉、蜥蜴等台灣常見爬蟲類,並搭配國家地理獨家授權的多媒體素材,建構出完整的自然史敘事與生動互動體驗。三大主題課程設計兼具趣味與知識性,讓孩童在參與過程中自然吸收自然科學觀念,是今夏極具教育與娛樂價值的親子展覽。園區歡迎所有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的朋友蒞臨,一同踏上這趟穿越古今、認識生命演化的精彩旅程。展期至九月七日。

Read More

為災民請命 藍促速發萬元救命錢

  議會國民黨團要求市府儘速發放立院通過的一萬元,成為民眾救命錢。(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議會國民黨團十七日召開記者會,為災區民眾請命。議員建議既然要還稅於民,應提早發放立院通過的一人一萬元,成為民眾應急救命錢。而佳里地區有民眾等不及,自行爬屋頂蓋帆布,結果摔死,也有工人上屋頂摔破頭;國民黨團指部分企業和移工願意支援,受限法令,要求市府協助法規鬆綁。市府指出,已啟動多項協助機制,各項建議會透過管道反映,希望加速重建腳步。 風災過後各項救災工作如火如荼進行。黨團書記長林燕祝,議員盧崑福、方一峰,蔡宗豪助理和欲參選議員的李佳蓉召開記者會,指立院既然通過每人發放一萬元,還稅於民,既然要救急,建議先由市府代為墊付發放給在災區有居住事實的災民。 溪北許多地區屋頂被吹毀,雖有許多志工、技術人員協助,卻緩不濟急,近日悲劇頻生,除有兩名工人摔破頭,佳里區更有六十歲男子上屋頂修理摔死。黨團指出,目前修繕志工難尋,上萬戶屋頂若欲修理,恐延宕多時,有營建廠商說引進的合法外籍勞工可支援,卻受限法規,無法至他處工作,目前缺工缺料,要求市府協助,加速重建腳步。李佳蓉也說,申請補助全品項應再放寬,另後續包括重建貸款、學貸等問題,都應一併考慮。 市府秘書長尤天厚說,市府在颱風過後,沒日沒夜投入,電力也在台電人員積極搶修下恢復民生供電,中央核定的法定補助金已有部分款項撥交至區公所,核定後可立即發放。對議員提議先行墊付一萬元經費,市府自主財源不足,議員提議會循管道和中央反映,並在各區公所開設單一窗口,受理各項申請,重災區則會至第一線受理;外籍移工支援災區部分,會請勞工局向中央尋求法規彈性處理空間。各局處出席者也強調市府作業程序,工務局指若外縣市專業者願意支援,也會協助媒合。

Read More

蓋帆布跌落地 六旬男喪命

  佳里區下營里六旬男子二度爬上屋頂蓋帆布,跌落地面傷重不治。(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佳里區下營里十六日下午發生一起六十歲林姓男子,因住家屋頂毀損嚴重,二度爬上屋頂覆蓋帆布,不慎跌落地面傷重,送醫宣告不治。包括佳里區長林耿漢、市議員方一峰等都到場慰問,事涉全市首樁因覆蓋帆布跌落致死意外,佳里警方報請台南地檢署檢察官相驗,初步擇期解剖,釐清死因。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造成許多民眾住家屋頂被掀起,家住佳里區下營里的六十歲林姓男子,因為黑瓦的老房子被毀,十六日下午四時多趁著天氣晴朗,與修繕師傅約好要修復。 礙於人手不足,林男也跟著師傅架梯爬上屋頂協助,第一次爬上去往後倒栽,跌落地面,手腳有挫傷,林男休息一下後,第二度又爬上屋頂,不料再度從三公尺高的屋頂跌落下來,家人將林男扶坐一旁休息,沒多久林男暈眩過去,家人緊急將他送往佳里奇美醫院急救,經過一個多小時後,晚間宣告不治。 下營里長林秉達表示,六旬林男與九十多歲的老母、兒子三代同堂,由於林母是據點共餐對象,中午都會送餐到林家,林男與母親感情甚篤,沒想到發生憾事。 林男兒子說,老屋受損嚴重,原要將黑瓦改成浪板,父親卻因此喪生,令人相當難過。 佳里警分局獲報後,全案報請台南地檢署檢察官相驗,由於林男並無明顯致死外傷,加上有宿疾,檢察官擇期解剖。

Read More

修屋傳憾事 藍籲政府苦民所苦 綠反批「嘴炮救災」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遭風災吹毀的屋頂,近期也傳出多人上屋頂鋪設帆布卻不慎受傷,甚至致死等不幸憾事。議會藍營痛批民眾跟總統賴清德求救,卻要求民眾、社區自救、自助,請政府苦民所苦;民進黨團則批藍營惡意曲解,是真正的「嘴炮救災」。 黨團表示,受災的民眾需要各種援助,市府也對外募款,卻因多次災害發生後善款運用非捐款者期望,有建商指工程已完工,雇用的外籍工人期限尚未到期,經詢問移工,他們也願意協助,受限法規,若至非規定地點工作,恐遭開罰。 黨團說,人命關天,近期傳出有工人摔下受傷、還有民眾自己爬上屋頂修繕,結果發生死亡悲劇,政府雖積極救援,行事沒有章法,夏季颱風多,近期又頻下雷陣雨,等不到專人協助,且經詢問,最快也得等四個月,民眾只得冒險自救,要求市府向全國發出SOS。 民進黨團回應,請藍營不要拿不幸事件炒作新聞,目前綠營民代在第一線辛苦救災,反觀藍營只會批評,名副其實的「嘴炮救災」。賴清德所言,乃國軍有更重要的「保家衛國」任務須執行,內政部也因應對策,調派替代役、警專警大訓練生協助救災,呼籲目前應不分政黨,停止所有政治口水,一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協助災民度過難關。

Read More

修繕救助即起申請 市府加快作業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丹娜絲颱風過後,台南市政府持續推動各項復原與救助工作,針對受損住屋提供每戶最高十萬元的修繕救助,十七日起受理民眾申請。市長黃偉哲至災區視察災後復原進度及關心受災民眾需求,並責成市府團隊加快清理、修復及相關補助作業。 黃偉哲表示,台南市啟動「丹娜絲颱風」災後補助,是目前全國受災縣市,第一個啟動補助專案並受理登記的縣市。這次風災影響範圍廣泛,受災里數眾多,無法親訪每一處受災地點,但已動員市府團隊,由各區區長與局處首長到各地關懷並協助辦理慰助作業。 黃偉哲感謝眾多善心各界的慷慨支持,本次災後救助金總額已突破五千萬元,並承諾「我們會以最快的行政效率,將這筆資源直接發送到民眾手中,協助大家儘速重建生活。」 黃偉哲前往北門區視察,里長反映抽水機損壞,市府第一時間調度移動式抽水機進行部署,研擬後續修復抽水站方案,確保防災機制不留死角,防範下一波可能到來的颱風災害。 市府呼籲受災民眾儘速完成登記作業,以利後續補助作業進行。本次風災及0708豪雨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受理期間等資訊,可至市府官網「丹娜絲颱風臺南市政府扶助措施」專區查詢。

Read More

台灣心義工團進駐七股修屋

台灣心義工團的義工具有各項專業技能,光是覆蓋帆布就不容易。(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七股報導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眼看著薇帕颱風追隨在後,社團法人台灣心義工團十六日起進駐重災區七股,協助受災戶屋頂覆蓋帆布,義工團監事楊海西表示,協助受災戶的計畫會持續到二十日下午。 楊海西指出,台灣心義工團的義工來自全台各地,具有水電、房屋修繕等專業背景,因應這次風災關懷受災戶的活動,這兩天約十二至十六位義工到災區幫忙,週六、日將有六十多位志工,初步將會做到二十日下午。 「出來就是要做事」,楊海西說,看到這麼多房屋受損,心情真的很難過,只能盡量幫忙,主要是協助災民覆蓋帆布,暫時可以擋風、遮雨,由於每戶的受損程度不一,所以需要時間也不一定,嚴重需花費四小時。 具有專業修繕經驗的楊海西表示,最近傳出有人修繕屋頂不慎摔傷,其實覆蓋帆布不是易事,志工都相當小心,尤其受損房屋皆為多年老屋,屋頂房梁結構相當脆弱,修繕時也會視大家的專業能力,不會強迫志工爬上屋頂。 義工團在立委郭國文媒介,來到重災區七股協助災民,不僅提供專業修繕服務,還會募集物資、乾糧送往災區,解決災民所需。 將軍小吃「秀里蚵嗲」宴請台電人員吃蚵嗲等美食。(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將軍報導 丹娜絲颱風重創將軍區,包括在地企業大豐棉廠董事長徐忠祿、高雄承翔鴿舍董事長薛承翔攜手製作二千五百顆枕頭,送給受災戶;青鯤鯓秀里蚵嗲則是宴請台電人員用餐,感謝其辛勞。 徐忠祿表示,颱風過後沿海滿目瘡痍,十四日復工後,就加緊腳步製作枕頭,選用柔軟親膚材質,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不僅實用更承載滿滿的溫暖與祝福。徐忠祿與吳敬香、薛承翔與林佩瑤夫婦,十七日將首批三百顆枕頭送往廣山里活動中心,在里長吳泰源與區長許博森陪同下發送,每戶限領兩顆,民眾大排長龍,感謝聲不絕於耳。 將軍區在地企業大豐棉廠董事長徐忠祿(左四)贈送枕頭給受災民眾,由將軍區長許博森(左三)陪同發送。(記者盧萍珊攝) 台電永康配電中心十七日投入十七位人員,在將軍區青鯤鯓進行電力修復,中午前往「秀里蚵嗲」用餐,老闆娘周嘉卿與丈夫黃清平見到身穿制服的台電人員,深感敬佩與不捨,主動免費招待招牌蚵仔麵線、酥脆蚵嗲、海鮮與冰涼紅茶,讓大家補充體力,也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台電班長郭展有說,頂著烈日、冒著風雨搶修,是責任也是使命。沒想到遇到在地小吃熱情款待,真的打從心底感謝。

Read More

黃偉哲視察學甲等災區重建

市長黃偉哲前往北門、學甲及七股區視察丹娜絲颱風災區重建情形,鞠躬感謝慰勞來自高雄義消的協助。(市府提供) 消防署長慰問警義消 感謝各地民團馳援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長黃偉哲十七日前往北門、學甲及七股區,視察丹娜絲颱風災區重建情形並慰勞協助學甲災民鋪設帆布的高雄義消,並感謝大台南天然氣捐贈帆布等物資。黃偉哲表示,台南市屋頂全掀及半掀的受災戶將近有八千戶,市府將努力協助。 黃偉哲至七股、學甲公所關心民眾申辦災損補助情況。他指出,屋頂及外牆損壞面積未達二十平方公尺者,補助上限五萬元;二十平方公尺以上、未達一百平方公尺者,補助五萬元;一百平方公尺以上者,補助十萬元;另,民眾反映魚塭或農田旁搭建的工寮是否也能提供相關補助,雖然中央目前無補助方案,市府會帶回研議,盡力幫助大家度過難關,民眾可先至區公所登記損壞情形。 市府提醒,丹娜絲颱風受損車輛,維修慰助金即日起開放申請,汽車(含大型重機)補助上限一萬元,機車(含微電車)上限為兩千元,申請期限至八月十五日,各區公所同步受理書面及線上申請。 學甲公所表示,今雄義消團隊協助的家戶當中,慈福里八十歲李先生多年前妻子亡故後就獨居,此次颱風造成老宅嚴重毀損,遲遲找不到師傅維修,加上颱風恐再度到來,相當心焦,所幸市府團隊前來關心,用心媒合全國熱心義消前來幫忙,讓他相當感動。 消防署長蕭煥章十七日至消防局先慰問南市警、義消人員,感謝南市在地的救災力量。(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丹娜絲直撲南台灣,造成南市多區嚴重災情,內政部消防署號召全國義消、災害防救團體及志工支援台南災區。消防署長蕭煥章十七日特別南下,逐一感謝表達敬意同時致贈慰問金。 蕭煥章昨先至消防局慰問南市警、義消人員,感謝南市在地的救災力量,在面對丹娜絲嚴峻災害的第一時間,展現絕佳應變能力,同時於第一時間投入南市各地災害搶救、復原任務中,也特別感謝南市警義消人員不畏辛勞堅守崗位,守護地方民眾。

Read More

防暴潮侵襲 七股西寮加高防洪牆

水利局緊急在七股西寮社區加高防洪牆,以抵禦暴潮侵襲。(水利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丹娜絲颱風曾造成七股西寮社區的短暫淹水,市府關心七股區西寮聚落防汛安全,水利局緊急在當地加高防洪牆,工程在十七日完成,以防再受暴潮侵襲。 水利局說,丹娜絲颱風日前來襲,七股地區觀測到最大平均風力十三級、陣風高達十六級,巨浪穿越青山港汕,沿大寮排水溢堤進入西寮社區,造成短暫淹水。 為防止類似災情重演,緊急施作防洪牆,全長六百公尺、高度六十公分,採用混凝土預鑄塊堆疊工法,節能、高效且施工迅速,確保整體加高作業能在最短時間內完工。 水利局長邱忠川表示,此次工程展現災後快速應變能力,也為未來極端氣候做好防備,市府團隊將持續災後重建,減輕居民生活壓力。 另外,水利局說,大寮排水整治及網仔寮汕沙洲復育兩項計畫,總計十七點六億元的治水經費,市長黃偉哲在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南下勘災時當面爭取,期盼中央儘速核定補助,以提升台南防洪韌性。

Read More

加速校園復原 南都汽車捐百萬

南都汽車總經理陳宗豪(中)代表該公司捐款一百萬元作為災後校園復原經費。(教育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協助南市校園加速復原工作,南都汽車慷慨捐贈一百萬元,作為學校受丹娜絲颱風災損後的修復經費。教育局長鄭新輝十七日代表市長黃偉哲頒贈感謝狀,感謝南都汽車拋磚引玉的善舉。 市長黃偉哲感謝南都汽車提供即時且實質的挹注,對災後重建大有助益;目前災後受影響學校已全面復電,後續將加速搶修進度。 教育局局長鄭新輝指出,這筆善款將專款專用,全數作為校園搶修、環境清理與設施設備修繕費用,協助學校儘速恢復正常教學與活動空間。此次風災以樹木倒塌最為嚴重,截至十六日全市已有一百七十一校完成樹幹裁切,八十八校完成清運,其餘學校也預定七月底前全數完成。此外,教育局已授權各校依實際狀況滾動式調整暑假團隊訓練、學習扶助、社團活動及課後收托服務等開課期程,確保學生暑期學習不中斷。 南都汽車總經理陳宗豪表示,教育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得知學校因颱風受損,深感責無旁貸,盼藉由此次捐款協助學校度過難關,重建優質的教學環境。南都汽車長期投入在地公益與教育支持,未來也將持續關注校園需求,與市府共同為學子打造安全、安心的學習場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