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前右)對於大罷免投票前能否喊「告急」、「搶救」的說法引發爭議,莫非又是綠能你不能的雙標?(中央社,資料照)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日前陪同立委考察投開票所時表示,喊「告急」只要有「民調外觀」,雖與學理上民調有若干差距,實務個案認定仍會被認定為違反規定;儘管中選後隨後數度澄清,但仍堅持「只要接獲檢舉,就要經個案審認」,消息傳出,輿論譁然。這不僅違反台灣選舉文化,也讓人對中選會的中立性更加懷疑。大罷免能否公平公舉行?已然面臨嚴厲考驗。
大罷免第一波本月二十六日投票,依照選罷法規定,投票日前十日起至投票時間截止前,政黨及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發布、報導、散布、評論或引述民調。這一點社會早有共識,沒人會去挑戰。但是對於記者詢問「政治人物預估掉幾席、誰告急、陣營催票率不夠等等,是否違反選罷法?」李進勇明確回應「是的」,此一回答就大有爭議,因為選罷法對此並無規範,既無法源依據,李進勇貿然認定,顯然有擅自擴張中選會行政裁量權,逾越法律規範之嫌。
尤其可議的是,李進勇對於能否喊「告急」、「搶救」,立場反覆,先說不行,後又否認,雖然中選會七個小時內連發四次聲明、數度澄清,最後還是強調只要接獲檢舉,就要經個案審認。換言之,宣稱「告急」、呼籲「搶救」,會不會被認為違反規定?難道最後還是中選會認定?一旦如此,恐怕不僅於法無據、不合情理,更讓人懷疑中選會是否要在大罷免中進行大追殺?
眾所皆知,喊出「告急」、「搶救」,本來就是候選人或被罷免人催票的策略,在選舉中也經常可見。以李進勇為例,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投票日前,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前往基隆替當時立委候選人李進勇車掃造勢,就喊出集中選票「搶救」勇仔;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基隆市長選舉前夕,李進勇也訴求「選情告急」,動員數百輛車隊遊行;二0一八年李進勇參選雲林縣長,同樣也打出「告急」牌。足見「告急」與「搶救」早已融入台灣選舉文化,李進勇本人也不例外。
更何況去年立委選舉中,打出「告急」牌與「搶救」牌的候選人,比比皆是,各黨都有。其中民進黨的「搶救義川大兵」喊得最響,也喊得最多,成為選戰熱點。試問,身為中選會主委的李進勇,當時為什麼不去調查?也不做處理?為什麼只有民進黨可以「搶救」?其他政黨就不能「搶救」?為什麼只有民進黨的候選人可以「告急」?其他政黨的候選人就不能「告急」?這不是雙重標準?什麼才是雙重標準?在野黨質疑中選會違反「選務中立」之所以引起社會關注,其原因顯然正在於此。
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智庫日前指出,民進黨可能在罷免投票前使出十大奧步,包括「投票前以賭盤資訊引導選戰方向」、「宣布戒嚴」、「製造外交成功假象推動罷免」、「刻意升高兩岸衝突」、「虛構藍白亂砍預算」、「中選會行政不中立」、「以虛假影視作品散布仇恨與恐懼、抹紅在野力量」、「聲稱有走路工」、「反串藍白支持者誤導投票」、「胡亂發送細胞簡訊製造恐慌」等等。
這些奧步會不會真的出現?未來可以驗證,現在當然不能武斷論定民進黨一定會做。但是,中選會行政中不中立?既是最顯著的指標,也是最容易判斷的標準。如果中選會做不到這一點,誰會相信大罷免是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辦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