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中元祭 開燈夜揭序幕

  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輪值主普的吳姓宗親會主委吳春成、理事長吳阿彬、執行長吳政材等人皆親臨現場參與儀式。(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基隆年度盛事「雞籠中元祭」已傳承一百七十一年,二十四日晚間十一時三十分,在開基老大公廟舉行象徵祭典開端的「開燈夜」儀式,正式為中元祭拉開序幕。當晚現場萬燈齊亮,氛圍莊嚴肅穆,眾多市民與信眾共襄盛舉,場面隆重熱烈。 基隆副市長邱佩琳、輪值主普的吳姓宗親會主委吳春成、理事長吳阿彬、執行長吳政材等人皆親臨現場參與儀式,共同啟動中元夜的第一道光。邱佩琳表示,雞籠中元祭為全臺歷史最悠久、規模最盛大的中元普度活動之一,自清代延續至今,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不僅是基隆信仰核心,更是市民的精神寄託與文化認同。 開基老大公廟舉行象徵祭典開端的「開燈夜」儀式。(基隆市政府提供) 文化觀光局長江亭玫指出,「開燈夜」為中元祭中具開端意義的重要儀式,象徵普度儀式全面展開。自即日起,將陸續舉辦開龕門、豎燈篙、迎斗燈、放水燈等一系列傳統科儀,展現基隆豐厚的民俗文化底蘊。 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此次中元祭除了延續傳統儀式,更加入藝術創意,展現基隆文化的多元樣貌。首波登場的為藝術家蔡潔莘的裝置藝術作品《幸福蘋安抱抱》,自即日起於基隆市立美術館前草皮展出至九月二十一日。作品以中元祭為靈感,創作角色「蘋蘋」與「安安」,以溫暖童趣風格傳達平安祝福,賦予中元文化更多想像與情感連結。

Read More

罷團指未收到罷免投票通知單 市選委會:已於23日分送完畢

罷團領銜人陳青逸與議員鄭文婷在市府大門前,公開質疑選舉作業有疏失。(記者張上耕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罷免林沛祥團隊二十五日下午在基市府大門前召開記者會,指有市民尚未收到投票通知單,市議員鄭文婷質疑選舉作業有疏失。基市選委會表示,投票通知依規定於二十三日已分送完畢。 罷免行動團隊質疑民政系統刻意阻撓監票作業,在七月四日就完成就地投票名冊,卻在同日才要求提出監票人名冊,導致大量監票人員無法安排投票,質疑市府有意製造程序障礙。 離譜的是,記者會現場多位民眾出面指控,自己或家人至今未收到投票通知單,甚至有民眾反映,同一人收到兩份、另一人完全沒收到的離奇狀況。市議員鄭文婷律師指出,這些不是個案,而是系統性的混亂,投票通知單錯發、遺失、戶籍錯誤、投票地點異動,民政處要出面說清楚、講明白。 鄭文婷議員與罷免團隊呼籲,基市府與市選委會應立即說明,停止程序不正與疑似人為干預,讓七月二十六日罷免投票得以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進行,讓市民安心行使神聖的民主權利。 基隆市選委會表示,依照中央選舉委員會訂頒的選務工作期程管制表,罷免公告及罷免投票通知單應於二十三日前分送完畢,經查,罷免公告及罷免投票通知單,已於十一日交由各區選務作業中心裝訂,各區都依規定於二十三日分送完畢。選舉人如未收到投票通知單,可逕向戶籍地區公所洽詢,或到基隆市選舉委員會網站查詢(https://web.cec.gov.tw/klec/article/60286)投票地點;未攜帶投票通知單仍可投票,投票時務必攜帶身分證及印章。

Read More

潮嚮青創市集 今明國門廣場壓軸登場

  「潮嚮.山海基隆-青創市集」系列活動的最終場將以「夏日海洋」為主題熱鬧登場,現場特別規劃「海漂魚磁鐵彩繪DIY」體驗,讓大小朋友透過親手創作認識海洋保育的重要性。(產業發展處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二0二五潮嚮.山海基隆─青創市集」將於七月二十六、二十七日在國門廣場盛大登場,迎來系列市集的最終場「夏日海洋」主題活動,集結超過二十組在地青創品牌,搭配限定互動體驗與專屬好禮,為今年夏天帶來最具創意與港都風格的市集盛會。 這場市集以「海洋」為主軸,邀集多家風格獨具的在地青年創業品牌參與,從創意飲品、永續選物、文創手作到基隆特色美食,全面展現基隆作為港灣城市的生活美學與文化能量,現場也推出寓教於樂的「海漂魚磁鐵彩繪DIY」體驗,讓大小朋友透過親手創作,認識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除了豐富多元的攤位與體驗活動,市集現場也設有人氣扭蛋抽獎區,限量贈品包含潮嚮系列「啤酒杯」、「涼感毛巾」與「透明提袋」,還有機會抽中話題十足的「巨大悠遊卡」,讓民眾在逛市集的同時享受滿滿驚喜;此外,這次首度與「基隆開港祭」合作,於七月二十七日晚間七點三十分迎來活動壓軸「花火禮讚」,將在虎仔山基隆地標上空綻放三百秒的繽紛煙火秀,為這場創意市集畫下最難忘的夏日記憶。 產業發展處長蔡馥嚀表示,「潮嚮.山海基隆─青創市集」自四月起陸續推出「夜宴風味」、「濱港花事」、「咖啡香氣」及「夏日海洋」四大主題場次,吸引近百組青年創業者參與,透過串聯不同場域與生活場景,成功將創意市集轉化為推動地方品牌、展現城市魅力的重要平台,未來市府也將持續與在地青年攜手合作,打造更多具創新力的內容,讓市民在熟悉的城市中,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Read More

女騎士擦撞救護車 搭便車送醫

一輛重機車未禮讓通過路口的救護車,導致擦撞意外。(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一名女騎士乘機車與執勤救護車擦撞,經警方調查事故原因,呼籲要注意行車安全並禮讓救護車,若不禮讓可處三千六百元,並吊銷駕駛執照。 警二分局信六路派出所二十五日上午九點二十五分接獲通報,轄區基市信一路段,發生一起普通重型機車與執勤救護車擦撞事故。經初步了解,當時由消防局仁愛分隊二十八歲邱姓消防員駕駛救護車,車上載有兩名病患,沿愛四路經信一路往義二路方向行駛。 由於義二路方向號誌為紅燈,救護車全程開啟警鳴器與警示燈,緩慢通過路口。信一路綠燈方向車輛見狀,都已減速禮讓,但四十九歲羅姓女子騎乘機車直行時,疑未注意救護車通行,未及時讓道,不慎擦撞救護車右後方,導致雙方車輛受損,羅女手腳擦挫傷,與車上病患一併送往衛福部基隆醫院治療。雙方經警方酒測都無酒精反應,詳細肇事原因有待警方進一步釐清中。 警方呼籲,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聞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或工程救險車等執行緊急任務時鳴警號,不立即避讓者,處汽車駕駛人三千六百元罰鍰,並吊銷駕駛執照。」提醒用路人務必主動禮讓執勤車輛通行,共同守護民眾生命與財產安全。

Read More

新北紀錄片獎15週年影展開幕片《造山者》 侯友宜:帶本土作品走向世界

  (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紀錄片獎十五週年系列活動–島嶼視線影展」二十五日以《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為開幕片,替影展揭開序幕。新北市新聞局以「從島嶼出發,凝視世界」為主軸策展,選映二十九部國內外紀實作品,即日起至八月十日採多元多點放映,所有場次皆免費報名,部分場次將安排映後座談,提供觀眾與創作者交流對話的平台。 島嶼視線影展規劃「界線尋身-邊界與認同」、「萬物回聲-自然與未來」、「願行之地-夢想與實踐」、「語間共鳴-文化與連結」四大主題,新北市長侯友宜、《造山者》蔣顯斌製片人及策展人陳志漢等多位紀錄片導演特別出席開幕,力挺新北市十五年來深耕紀錄片的成果。 (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侯友宜表示,開幕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是首部完整記錄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紀錄長片,回顧自一九七0年代以來台灣科技產業如何逐步累積實力、走向世界,更呼應本屆影展「從島嶼出發,凝視世界」的精神。 蔣顯斌說,《造山者》與團隊歷時五年拍攝製作本片,不只是尋找「造山者」的足跡與見證,更希望喚起大家接棒其精神,共同守護台灣,勇敢面對歷史,從中學習並找到歸屬感。 (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新聞局長李利貞指出,新北市紀錄片已支持逾百位創作者、完成超過一百四十部作品,新北也成為台灣紀錄片創作的重要基地。本次影展選映二十九部國內外紀實作品,藉由乘載不同議題與多元觀點的紀實影像,與世界連結。 新聞局邀請民眾於「島嶼視線影展」期間,可至板橋秀泰影城、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國家視聽及電影文化中心與美麗新宏匯影城觀影。

Read More

暖西國小試辦停車格+標線人行道

基隆首例「路邊停車格+標線型人行道」,讓暖西國小學童擁有安全上下學的通道。(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自兩年前推動「行人友善」政策,特別針對早期對行人安全的交通規畫不夠完善的學校周邊的通學步道檢討;近期市府在學生家長、校方及地方議員的共力,以劃設標線,為暖西國小學童打造一條能夠安全上下學的步道,也是基隆首例「路邊停車格+標線型人行道」,告別過去「與車爭道」的日常。 暖暖區無黨籍議員陳冠羽表示,上任後持續爭取暖西國小通學步道改善,辦理多次會勘、會議研商暖西國小外圍面臨的交通問題,並請教育處、工務處爭取內政部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劃,討論短期的人行改善方案,「孩子的安全不能等」,爭取預算、設計、發包都曠日費時,為了保護學童上下學的安全,暖暖街三三五巷到二八一巷的路段,原本沒有人行道,市府在此試辦基隆市首例「路邊停車格+標線型人行道」,讓原本中斷的人行動線重新串起來,兼顧停車及人行需求。 基隆首例「路邊停車格+標線行人行道」,讓暖西國小學童擁有安全上下學的通道。(記者王慕慈攝) 後續,再將標線型人行道改為實體一路串聯到國小校門前,妥善運用道路空間,提供路邊停車格,及更安心的通學環境。 同時,為避免影響學童上下學,相關工程選在暑假進場,七月上旬在暖暖街與暖暖街五三0巷口,畫設行人專用時相的四方通行人行穿越道以外,也在路口轉角處畫設槽化線,車輛能以較大的弧度轉彎,進一步保障行人安全。此外,暖暖街二八一巷口,同步畫設人行穿越道與楔形標線,讓學童上下學時能夠安全過馬路。 市府推動「行人友善」政策,將持續透過跨局處協同,以交通規畫、設計、工程等方式,從學校周邊的通學步道開始,後續會陸續擴大範圍,創造更安全、更友善的生活環境。

Read More

聲請投票駁回再提抗告 柯文哲臉書:不容司法帶頭踐踏人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遭羈押禁見,柯委請律師提行政訴訟並聲請假處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合議庭二十五日裁定駁回聲請。對此,柯文哲臉書發文指出,投票權卻遭駁回,律師將提出抗告,不為個人,不容司法機關帶頭踐踏人權。 柯文哲臉書發文表示,柯文哲依照憲法聲請,主張行使投票權卻遭駁回,柯文哲律師將提出抗告。不為個人,而是心繫台灣的人權法治能否健全發展,不容司法機關帶頭踐踏人權,不容國家怠惰,侵害犧牲人民。 柯文哲委任律師蕭奕弘日前指出,柯人身、通訊、居住及遷徙等權利均受限制,但選舉等公民權利未受限,仍受到憲法保障,卻不能實現罷免投票權,柯希望透過自己的案件,促使長久以來不作為的選務機關,以法院裁定為依循,讓所有人身自由受限的民眾都能實質享有投票權。

Read More

花木蘭電影配樂音樂劇 明日演出

基隆建德青年管樂團將於七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在基隆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舉辦九週年音樂會。(基隆市文化觀光局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基隆建德青年管樂團將於七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在基隆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舉辦九週年音樂會,主題為迪士尼動畫電影《Mulan花木蘭》及協奏曲演出,現場將結合管樂演奏與劇場表演,打造聽覺與視覺兼具的藝文饗宴。 此次音樂會演出以一九九八年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為靈感所創作的音樂劇。故事取材自北朝詩歌《木蘭辭》,描繪花木蘭代父從軍、女扮男裝上戰場的傳奇事蹟,亦為華人文化中最廣為人知的女英雄形象。透過悠揚澎湃的管樂演奏與生動戲劇詮釋,將木蘭故事重新詮釋,展現性別意識、家國情懷與當代文化價值。 《Mulan花木蘭》音樂劇不僅忠實呈現「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等膾炙人口的詩句,更透過角色塑造與劇情鋪陳,探討性別角色的模糊與認同。劇情描述花家因徵兵告急,父親年邁、小弟嬌弱,木蘭毅然決定代父從軍,化名「木男」,引發連串軍中誤會與趣事。觀眾將隨劇情發展,見證木蘭如何以智慧與勇氣,克服各種挑戰,展現女性堅韌與自我認同的力量。 除音樂劇演出外,音樂會亦延續傳統,邀請音樂系學生登台演出協奏曲,呈現青年學子多元音樂實力與成果。 此次演出採免費開放入場,無須索票,親子及音樂愛好者可前往欣賞。相關資訊可至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官網查詢。

Read More

海大與中研院簽署淨零減碳MOU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與中央研究院簽署淨零減碳科學研究應用合作備忘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與中央研究院簽署淨零減碳科學研究應用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聚焦於海洋、能源、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等關鍵領域,攜手推動涵蓋藍碳、海洋能、工程建設與政策制度等面向的跨域研究,結合科研量能與場域應用,為邁向二0五0淨零排放與強化我國海洋治理奠定堅實根基。 此次合作由海大海洋中心、海洋工程科技中心、海洋生物研究所及地球科學研究所,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地球科學研究所、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及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共同參與,結合中研院於地球系統、能源科技、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實力,與海大在海洋科學與工程應用的深厚經驗,推動涵蓋環境變遷、水文循環與永續資源管理等多項跨領域合作計畫,深化策略夥伴關係,促使創新技術由實驗室走向實地應用。 雙方將在既有合作基礎下,透過互補優勢,共同催生更多具落地潛力的科研成果,例如,中研院目前海洋碳匯的藍碳計畫的藻類育種與近海養殖試驗,即是過去與海大合作的成果,探索以海洋碳匯支撐我國淨零路徑的技術可行性;而在海洋再生能源方面,雙方也積極分別投入洋流能與波浪能,共同推展台灣能源轉型的可能方向。 中研院長廖俊智指出,中研院在海洋能源開發及藍碳研究等方面已有諸多合作,如藻類育種與近海養殖試驗,雙方在海洋能源方面也各有所長,期盼透過這次MOU的簽署結合雙方專長,為我國未來能源轉型提供更多元的解方。 海大校長許泰文則表示,此次MOU簽署對海大未來在氣候變遷、淨碳、海洋能源、海洋人才培育等相關研究的重要性,並指出台灣目前面臨「人才人力的短缺」,特別是在「長遠的方面」,例如離岸風電產業亟需人才培育,中研院的協助在培養所需人才方面至關重要。最後呼應廖院長,強調要在海洋領域的高端研究積極推動國際化。

Read More

基隆-花蓮藍色公路 啟航

新台馬輪搭載近三百位遊客及近四十輛客車,二十五日晚上由基隆港出發,二十六日上午七點抵達花蓮,為今夏海洋觀光揭開序幕。  (花蓮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配合交通部推動海洋觀光及藍色公路旅遊,將於二十六日早上迎來「二0二五藍色公路海洋觀光嘉年華」基隆-花蓮試辦航班,由新台馬輪搭載近三百位遊客及近四十輛客車,二十五日晚上由基隆港出發,經由海運於二十六日上午七點抵達花蓮,正式為今夏海洋觀光揭開序幕。 花蓮縣政府表示,此次活動串聯基隆與花蓮兩大港口,遊客上岸後將採自由行或團遊方式體驗花蓮自然與人文景觀特色,還能從海上欣賞太魯閣國家公園及清水斷崖段的壯麗山水景緻,更開啟花蓮透過藍色公路跨港連結推廣海洋觀光的嶄新里程碑。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擁有世界級的海岸線與自然資源,可以透過藍色公路串聯國內外各大港口,不僅開拓旅遊新路徑,更能讓旅客以不同視角親近太平洋之美。 徐榛蔚強調,花蓮縣政府近年來積極配合中央政策,致力打造結合陸海空運輸的多元交通模式,也盼中央持續支持花蓮拓展更多元交通運輸方式,藍色公路是觀光新亮點,更是帶動區域觀光平衡發展重要契機,透過藍色公路、國際班機直航等海空等方式將吸引更多國內外旅客走進花蓮,體驗山海相依的壯闊風景與深厚人文。 觀光處長余明勳表示,藍色公路不僅是一條旅遊路線,更是串起花蓮觀光價值的橋梁。透過創新體驗與在地整合,希望能有更多旅客能從海上重新體驗花蓮的山水景致,從體驗中愛上這片土地。 觀光處表示,此次基隆-花蓮藍色公路航班為確保遊覽品質,原本滿載可達六百多人的新台馬輪只開放銷售約三百個臥鋪艙位,甫推出後旋即銷售一空,遊客二十五日從基隆港上船後,晚上不但有縣府安排的賞星解說,二十六日清晨還有縣府提供,從海上遠眺太魯閣國家公園及清水斷崖段的日出導覽行程。 縣府表示,目前由旅行業者推出多條路線,包括自然風光之旅、海洋賞鯨體驗、原民獵人學校活動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