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加LINE搞定回收大小事 「竹縣回收凍好查」上線

竹縣加LINE搞定回收大小事 ,「竹縣回收凍好查」網站歡迎加入送好禮。(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您可知若將回收物誤丟為一般垃圾,可處新台幣一千二百元至六千元罰鍰?新竹縣環保局近日推出「竹縣回收凍好查」LINE帳號,只要輸入品項關鍵字,就可即時查詢逾一千四百項回收分類資訊。為鼓勵民眾多加利用,環保局舉辦抽獎送好禮活動,共同打造友善、永續的生活環境。 環保局表示,「竹縣回收凍好查」內建的「凍好查」功能,提供圖文分類教學,清楚說明各類物品的正確回收方式,讓回收變得更簡單。另外,還可查詢資源回收垃圾車清運日、全縣蜂收站地點、不用品藏寶地圖,甚至包含廢車回收及合法回收商名單,常見的問題也彙整成Q&A問答集,資訊完整一目了然。「竹縣回收凍好查」並推出集點功能,讓參與活動的民眾累積點數,兌換好康。 環保局指出,即日起加入「竹縣回收凍好查」好友,並執行任一項查詢功能,即可獲得抽獎資格,九到十一月每月最後一天會發送抽獎通知訊息,獎品有全家、7-11電子禮卷、霜淇淋電子禮券共八百份。 環保局說,無需下 App,只要加Line好友即可掌握回收大小事,並可連結Facebook粉絲團檢舉噪音車、 案件進度,做環保變得簡單快速又便利。

Read More

中大市府共簽備忘為污染防制努力

中大與桃園市府簽署備忘錄,共為推動環境監測與污染防制努力。(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丘安/中壢報導 中央大學十三日與桃園市政府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共為推動環境監測與污染防制努力,中央大學表示,希望透過與桃園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期待能將學術研究成果貢獻被在地所應用,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協助市府打造永續宜居的家園,造福市民。 面對氣候變遷與極端災害風險日益升高的挑戰,中央大學與桃園市政府十三日共同簽署「環境治理與智慧防災」合作備忘錄,希望導入高解析氣象觀測與智慧防災技術,結合行政與學術資源,打造兼具科技韌性與環境永續的智慧城市。 中央大學表示,這次簽署是由中央大學校長蕭述三與桃園市長張善政共同出席,合作內容聚焦於「環境治理」與「智慧防災」兩大主軸。透過中央大學在遙測科技、智慧監測與資料分析等領域的專業,將先進技術導入市政管理,強化污染防制與災害預警,回應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 桃園市政府則表示,此次備忘錄的簽署,不僅是行政與學術攜手合作的重要象徵,更是桃園邁向智慧環境治理與防災新典範的關鍵一步。未來雙方將持續深化合作,共同實踐「科技守護環境、智慧強化防災」的核心願景,打造市民安全、永續宜居的生活環境。 中央大學指出,在環境及劇烈天氣等影響下,中大已建立豐富的研究能量,並持續透過尖端遙測技術、資料分析及數值模式等不同面向發展創新科研技術,希望透過與桃園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期待能將學術研究成果貢獻至在地化應用,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協助市府打造永續宜居的家園,造福市民。

Read More

桃園啟動水患防治專案小組 張善政市長:全力預防應對颱風水災

桃園啟動水患防治專案小組,張善政市長:全力預防應對颱風水災。(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十三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時表示,楊柳颱風來襲,雖然桃園市未列入颱風陸上警戒區域,但間歇性風雨仍可能發生,並造成小規模災情。因此,市府責成相關局處及區公所,務必隨時注意颱風狀況,並在第一時間迅速處理災情,將颱風災害對市民生活的影響降至最低。 張善政指出,市府已啟動新成立的水患防治專案小組,由秘書長溫代欣協調水務局、養工處等相關單位組成,盼未來能夠更有效地應對風雨所造成的災情,並將水患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確保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水務局表示,市府為強化桃園市面對水患災害之自主管理與應變能力,建立橫向整合、快速應變與長期復原的行動體系,特別設立桃園市水患防治專案小組。水患防治專案小組將整合、督導及管考各機關水患防治相關事務,建立溝通協調平台,並列管追蹤易淹水點,透過工程及非工程等手段來降低桃園市的水患災害。

Read More

楊博宇力拼銲接國手賽 為國爭光

楊博宇正全力投入二階國手選拔賽的最後衝刺。(記者黃志炫攝)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第二階段國手選拔賽,將於九月五日至七日登場,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共二十七位選手成功晉級,角逐代表台灣出征亞洲技能競賽及第四十八屆國際技能競賽的榮耀資格,其中銲接好手楊博宇在第五十三屆全國賽中奪金,正全力投入賽前的最後衝刺,努力實踐為國爭光的夢想! 中彰投分署表示,博宇選擇競賽項目的「銲接」職類,其技術是現代製造業的關鍵工藝,可廣泛應用於汽車、建築、航太與重工業等市場領域,有助於未來就業或創業。目前分署有開設「AR(系統)融合銲接技術實務班」職訓課程,結合先進AR模擬教學與實體操作,運用科技輔導學習,培養學員掌握電弧銲、氬銲、氣體銲接等多元工法,並強化工程圖面判讀與材料應用能力,協助學員成為業界所需的人才。 楊博宇角逐國手的過程並不順利,他過去首度挑戰全國賽時曾名落孫山,二度角逐全國賽時,又因身體不適黯然退場,但不認輸的他,在訓練師的鼓勵下,他實際到火力發電廠擔任銲接鍋爐的工作,經過產業前線的洗禮,讓他的銲接技術與速度大幅躍進,作品也更細膩精緻。 在堅持不懈的鍛鍊下,楊博宇終於在全國賽奪下金牌,洗刷自己的遺憾,並有機會參加二年辦理一次的國手選拔賽。而他的父母從事製刀業逾二十年,力挺他大學休學一年,全心投入中彰投分署的訓練。賽事進入倒數,他勉勵自己不設限,必有所成!

Read More

打造綠色循環 新北3社宅設智慧瓶罐回收機

  新北住都中心啟動社宅綠色生活圈,設置「iTrash智慧瓶罐回收機」作為智慧回收據點。(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住都中心攜手台灣智慧回收設備品牌,加入企業參與式社區回收模式,率先在永和中正橋青年社宅、土城員和社宅、三峽國光社宅設置首座「iTrash智慧瓶罐回收機」,進一步擴展城市永續回收網絡。 新北住都中心指出,社宅內設置的回收機雖小,背後卻承載著巨大的努力與願景;從設備研發、AI辨識、APP與雲端平台建置,到回收物流、維修保養與現金回饋,iTrash是一項讓全民都能參與的綠色行動;晧揚環境科技在新北社宅開放場域推動「認養iTrash」公益計畫,透過企業認養,讓更多社區享有便捷、高效率的回收設施,也讓ESG理念從口號走向實踐。 新北住都中心啟動社宅綠色生活圈,率先在永和中正橋社宅、土城員和社宅、三峽國光社宅設置「iTrash智慧瓶罐回收機」讓社宅居民直接參與循環經濟。(記者吳瀛洲攝) 住都中心表示,前述三社宅居民只需刷悠遊卡投遞寶特瓶或鐵鋁罐,就能完成即時回收並累積減碳數據及儲值回饋,讓環保走進日常生活;且透過系統報表,住都中心能清楚掌握雲端回收數據與減碳成效,為後續政策決策提供量化依據。 而晧揚環境科技與再生材料品牌遠東新世紀合作,所有回收寶特瓶製成高品質再生聚酯,打造「從民眾手中投瓶,到再製商品回歸市場」的可追溯循環經濟鏈。 新北住都中心啟動社宅綠色生活圈,率先在永和中正橋社宅、土城員和社宅、三峽國光社宅設置「iTrash智慧瓶罐回收機」讓社宅居民直接參與循環經濟。(記者吳瀛洲攝) 新北住都中心副執行長林士森表示,社宅導入智慧回收機讓居民能「看得見」自己的環保貢獻,每一次投瓶都是實現循環經濟、減少碳排的行動;未來住都中心將規劃在更多社宅擴大設置,逐步編織出一張綿密的城市綠色回收網,為地球多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中颱楊柳肆虐台東全縣曾三萬多戶停電台電力拼第一時間恢復供電

中颱楊柳肆虐台東全縣曾三萬多戶停電台電力拼第一時間恢復供電。(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楊柳颱風暴風圈於十三日上午六時許接觸台東陸地,各地風雨逐漸增強,陸續造成停電災情,台電統計,截至下午六時止,蘭嶼、綠島及台東地區曾停電計三萬九一二七戶,到下午六時尚餘二萬六四七八戶未恢復供電,台電全力搶修,期以最快速度恢復供電。 台電指出,主要停電地區集中蘭嶼、綠島、台東市、成功鎮及太麻里等地區。颱風中心在下午一時許登陸台東,風雨交加,台東區處處長趙淑芬在上午七時起即在緊急應變中心坐鎮,指揮各級主管組織人力,盤點機具,設備及材料。 總共動員各服務所、巡修部門及線路班同仁、承攬商人員共計一六八名,機具車輛昇空車二十台、吊臂車七台及大小型工程車二十七台等全力搶修,以縮短民眾停電時間。 趙淑芬表示,颱風的增強,配電線路受害的災情會隨而增加,民眾如遇電線掉落或外露,請立即通知台電處理,切勿自行撿拾或碰觸,避免釀成觸電的意外。 另若發生停電事故,請民眾多利用台電網站於颱風期間開設的「颱風停復電資訊」專區或「台灣電力APP」,查詢或通報停電資訊,若不便使用網路,亦可撥打「一九一一」客服專線通報。

Read More

照顧孩子情緒 北市推傾聽日

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公私立中等學校校長會議。(記者王誌成攝)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一一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公私立中等學校校長會議十三日舉行,市長蔣萬安提及科技環境下的孩子有情緒問題。教育局說,正推動家庭「傾聽日」,鼓勵家長每週至少一次傾聽孩子心聲。 蔣萬安致詞時提及在網路科技、社群媒體等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不習慣被拒絕及處理衝突能力較弱;美國學者也出書《失控的焦慮世代》,內容提到新的世代因為有科技、手機和網路陪伴,這些孩子從出生一路成長學習都是伴隨著手機跟網路,會有情緒問題、人際焦慮。因此多溝通、多傾聽是推動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教育局長湯志民簡報說,推展人文教育強化親師生交流是北市教育重點政策之一,正推動家庭「傾聽日」,每週至少一天、用心傾聽,守護孩子心聲。 北市家庭教育中心主任官月蘭說,七月間推出的「聆聽百寶袋」的五個方式進行,避免家長一開口就變成句點,無法對話下去。包含以正向、友善的方式開啟對話;先聆聽,不急著問為什麼;用「自身的感受」來溝通;說清楚彼此需求,不靠猜測;整理想法與情緒。 蔣萬安強調,「教育是百年大計,是奠定台北市乃至台灣未來長遠發展基礎最重要的推手」。在推動多項教育政策上的全力配合,包括幼兒園和小學的鮮奶週報計畫、全面進行校舍改建,以及導入AI科技提升教學品質等。除了硬體的改善與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數位時代下,孩子的品格養成與價值觀塑造更為關鍵。

Read More

北市打違建 上半年拆2823件

  北市府持續推動違建查報與拆除工作,本年度已累積處理441件。(台北市建管處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遏止新違建產生,強化市容整頓與維護公共安全,台北市政府持續推動違建查報與拆除工作。一至六月建管處已處理違建二千八百二十三件;並針對影響公共安全的違建案件訂定專案優先處理,本年度已累積處理四百四十一件。 建管處長虞積學表示,違建不僅破壞都市景觀,也潛藏公安風險。為維護公共安全,上半年度執行影響公安之違建案共計四百四十一件,包括屬「本府緊急應變中心(EOC)通報案件」十六件、「一九九九緊急通報案件」四十二件、「屋頂加蓋第二層以上之違建」七件、「占用防火間隔(巷)新違建」八十八件、「屋頂既存違建隔出三個以上使用單元」六十件、「既存違建作營業性廚房使用」五十八件、「消防局通報違建發生火災案件」三十七件,以及「屋頂既存違建加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一百三十三件。 建管處指出,執行違建拆除可能涉及斷水斷電,或是民眾抗爭的排除,須仰賴跨局處協調與緊密合作。建管處必要時將會同台電、自來水處、市警局及消防局等單位共同執行,確保拆除作業順利進行,期望改善市民之居住環境,維護公共安全。

Read More

宜大教務長陳懷恩出任 TOCEC 監事長 推動全國數位學習

均一簽約會員學校大合照。(宜蘭大學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國立宜蘭大學教務長陳懷恩教授八月初獲選為第九屆「臺灣開放式課程暨教育聯盟」(TOCEC)監事長,陳教授表示將與新任理事長、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周倩教授及全體理監事合作,推進高等教育數位轉型。 在「二0二五 台灣線上學習高峰會」中,TOCEC 與「均一教育平台」簽署合作備忘錄,整合會員校優質課程至「虛擬大學」並同步上架均一平台,並在數位學習技術與 AI 教育工具開發上協作。均一董事長呂冠緯表示,此合作將推動台灣開放教育邁向新階段。高峰會以「AI 浪潮下的學習新思維」為題,邀集近二十 所大學教務主管,包括台北醫學大學、中興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大學等,針對 AI 教學應用、MOOCs 開發、開放教材與數位評量等議題交流。 宜蘭大學表示,自 TOCEC 創立以來,持續推動 MOOCs、數位教材與開源資源整合,此次陳懷恩出任監事長,不僅肯定宜大深耕數位教育的成果,也鞏固其在全國數位學習網絡中的核心地位。  

Read More

中原大學連續三年招生百分百 推動AI大學成發展亮點

中原大學舉辦「全國專業倫理個案競賽」,鼓勵學生關注AI與永續等專業倫理議題。(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一一四學年度大學分發入學十三日放榜,中原大學再度締造「零缺額」佳績,學士班招生達成率百分之一百。在少子化浪潮下,中原已連續三年維持滿招,展現辦學成果與品牌吸引力。長期深耕「全人教育」、堅持以理念治校的中原大學,更以推動「AI大學」為發展亮點,持續融合科技、人文與社會價值,打造能引領未來、回應時代需求的人才培育模式,已成為高教轉型的重要典範。 中原大學國貿系學生發揮AI行銷專業與創意,在《2025崇越行銷大賞》競賽榮獲「特優獎」。(中原大學提供) 根據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公告之資料顯示,今年分發入學全國招生缺額共一千二百二十名,其中有十八所學校出現缺額。而中原大學一一四學年度學士班核定招生名額(含擴充名額)共三千零八十二名,包括分發入學管道的五六十七名名額也全部額滿,創造招生百分百的佳績。 中原大學深知AI趨勢正重塑全球產業,早在一一0學年度即將AI基礎課程列為全校大一新生必修,並開設超過五百門融入AI技術的跨領域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提升學生的數位轉型能力,更將AI與永續、循環經濟、人文關懷等議題相結合,培養學生全球視野與社會關懷力。 中原大學藉由多元AI課程與學程設計,不僅提升學生在AI時代的職場競爭力,更培育具備創新與跨域能力的未來人才。根據《遠見雜誌》「二0二五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原大學榮登全國私立大學第一名,並在「資訊科技業」及「非上市櫃企業」類別包辦私校雙榜首。資管系學生連續七年勇奪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產學合作組第一名,充分展現中原在AI人才培育上的卓越成效。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表示,中原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七十年來穩健累積的品牌效應與聲譽,加上校友在各行各業的卓越表現與強烈向心力,形成「中原家族」的支持網絡與好口碑。李英明強調,未來幾年是少子化衝擊的關鍵時期,他將引領中原大學邁向「綠色AI大學」,培育具備國際視野、永續思維與跨域專業能力的優質人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