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乳牙蛀成蜂窩性組織炎 忍痛拔除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一名5歲男童在幼兒園定期接受塗氟和口腔檢查均未察覺異狀,日前牙痛且臉頰腫脹,檢查發現嚴重齲齒並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拔除4顆已無法補救的乳牙。醫師表示,學校塗氟無法取代完整的牙科檢查與X光診斷,家長應自孩子長牙後定期帶至牙科門診檢查,勿等蛀牙惡化才就醫。 衛福部統計,1~2歲幼兒齲齒盛行率為2.31%,2~3歲上升至14.68%,3~4歲則驟增至42.7%。 台北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醫師陳默指出,蛀牙發生原因主要與飲食習慣和口腔衛生有關,如吃飯時間過長、進食後未即時潔牙、夜奶或半夜持續餵奶等。研究發現,吃飯時間超過30分鐘,蛀牙率提升達3倍。 陳默提供5個護齒關鍵: 1.由家長協助刷牙:許多學齡前兒童尚未具備良好口腔清潔技巧,建議家長每天早晚協助孩子正確刷牙,使用1000ppm以上的含氟牙膏,並配合牙線徹底清潔。 2.培養良好飲食習慣:控制進食時間,每餐不超過30分鐘,避免讓孩子養成含飯習慣。點心定時定量,避免含糖量過高零食飲料,降低齲齒風險。 3.定期塗氟:氟化物能強化牙齒表面琺瑯質,建議定期配合學校或至醫療院所塗氟服務。研究指出,定期塗氟漆可以下降37%的乳牙齲齒率及43%的恆牙齲齒率。 4.定期至牙科檢查:雖然學校會定期塗氟,但礙於環境及燈光,執行醫師未必每次都能清楚檢查牙齒狀況。即使孩子沒有牙痛或明顯異常,也應至少每半年至專業兒童牙科進行檢查。 5.配合額外氟化物使用:對於齲齒風險較高的孩子,可在牙醫師評估下適量補充氟錠或增加其他氟化物產品之使用,降低齲齒機率。

Read More

近3年首例兔熱病 婦發燒無力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兔熱病個案。(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2日公布,國內發現近3年首例兔熱病確定病例。個案為居住南部地區70多歲本國籍女性,有慢性病史,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亦無從事戶外活動且無動物接觸史。7月12日出現發燒、全身無力、頻尿等症狀,就醫後因症狀未改善且出現寒顫、腹瀉等症狀,再至急診就醫並通報兔熱病,血液培養之菌株經全基因體定序鑑定為兔熱病致病菌。治療後症狀改善,日前已出院。 疾管署2007年將兔熱病納入第4類法定傳染病後,迄今共確診3例,包括1例境外移入及2例本土;前2例分別為2011年自美國境外移入及2021年南部本土個案。 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兔熱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為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主要野生動物宿主包含兔子、野兔、田鼠、麝香鼠、海狸、水鼠。以病原菌循環存在於媒介節肢動物及各種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及魚類之間,低劑量即可致病,潛伏期與暴露劑量有關,通常為3~5天,亦可長達14天,流行地區包含北美洲、歐洲、亞洲及中東地區。 兔熱病傳染途徑多元,人類可經由吸血性節肢動物(通常為硬蜱和鹿蠅)叮咬、接觸受感染動物組織、食用受汙染的食物與水或吸入受病菌汙染的塵土而感染。目前無人傳人病例報告,風險族群為實驗室職業暴露及從事野外活動者。 疾管署提醒,民眾應避免接觸野兔、囓齒類等野生動物,也應避免生食野生動物或畜肉,前往流行地區應著長袖衣褲或使用政府核可的防蚊蟲藥劑以避免受節肢動物叮咬,處理動物屍體(尤其兔子)時需佩戴口罩、防水手套,避免接觸或生飲未經過濾消毒的水。衛生單位已完成新增個案住家及周邊環境之消毒工作,及通報醫院實驗室清消作業,同時針對醫院檢驗相關人員與個案之訪視家人進行健康監測14日,目前無疑似症狀。

Read More

境外布氏桿菌病+1 近10年首例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疫情。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2日公布,國內出現近10年首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個安為居住北部50多歲本國籍男性,4月至新疆旅遊,曾於動物市集接觸羊隻和馬匹,7月初出現發燒、寒顫等不適症狀,多次前往診所就醫,後續因肝指數偏高轉至醫院,並因發燒及肝脾腫大而住院治療,血液培養之菌株經鑑定為布氏桿菌,經治療後已於日前出院。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曾於2011年出現5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北非、馬來西亞及大陸;而自2012年將布氏桿菌病納入第4類法定傳染病監測後,迄今累計2例境外移入病例,分別自印尼及大陸移入,無本土病例發生。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布氏桿菌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感染主要因傷口或黏膜接觸受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尿液等、食入受布氏桿菌汙染的食物或其製品(如未滅菌之生乳或起司),以及實驗室或屠宰場工作人員亦可能經由吸入含病原菌之氣膠而感染。 布氏桿菌病潛伏期通常為1~2個月,短則5天,亦可長達5個月,主要症狀為間歇性或不規則發燒,全身倦怠、出汗、頭痛、背或關節或肌肉疼痛及四肢無力等,嚴重者可能造成心內膜炎、肝脾腫大或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應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類、未經消毒的奶類及其製品,並儘量避免接觸動物;實驗室及職業上需與動物接觸人員(如獸醫、屠宰場或畜牧業者等)工作時應佩帶口罩、手套、圍裙、護目鏡等適當防護裝備,如有不適症狀請盡速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治療及通報。 新增個案之同住家人及國外旅遊同行者目前無疑似症狀,另因我國已將此菌屬列為第3級危險群微生物,衛生單位亦已就本案實驗室操作人員依規範區分風險等級,並進行健康監測及評估暴露後處置。

Read More

〈中華副刊〉那些年戴過的手錶

■未艾 記憶中,六七十年代的少年所戴的第一塊手錶,大抵是不用花錢的,因為它是用筆蘸著墨水,就那樣畫在手腕上的。那個時候的手錶,應該是高貴的象徵,一群人中不會有多少人能戴上,就別提小孩了。但他們對那個東西還是比較奢望的,只能靠畫一個來滿足自己的念想。 印象中,我是上了高中,才得到母親買來送我的一塊電子錶,外觀黑色,滿滿的塑膠感,略顯粗糙。儘管如此,我還是把它當一個不得了的寶貝,細心呵護著。那個時候,它能派上用場的機會實在是太多了,上學放學要靠它掌握時間,考試的時候也偶爾看它進入倒計時,可是不久,我還是把它給弄丟了,這讓我很是難過了些天。 母親說,那就再買一塊吧。我看母親每天忙活那麼辛苦,自己省吃儉用的,哪好意思再讓她破費?我於是婉拒了,說自己能掌握好時間,讓她放心好了。但其實,我內心裡是多想繼續擁有一塊漂亮的手錶啊!無奈家裡經濟拮据,只能倍覺遺憾。 後來,我擁有一塊機械錶,是舅舅來我家做客的時候。當時他戴著一塊全自動機械手錶,外觀很漂亮,看著大氣上檔次,我吃飯的時候都盯著那錶看。舅舅似乎看出我的垂涎欲滴,當即就取下手錶,遞給我說,來,聽說你成績好,舅舅沒什麼禮物送你,這塊錶就送你了,雖然舅舅戴過,但也是一塊好錶。那一刻,我欣喜若狂,但見母親起身阻攔,我縮回了手。舅舅跟母親說,我這個做舅舅的,沒送過外甥什麼像樣的禮物,這個我一定得給,算是對他學習成績好的獎勵吧,以後外甥有出息了,也送一塊錶給舅舅啊!母親笑著不言語了,我接過舅舅的錶,戴上就出門給夥伴炫耀去了。 再後來,我工作,從BP機到手機都用上了,所以手錶暫時就沒戴。不過有一天,看到一篇關於男人與手錶的文章,說的就是品位。然後,我就留意戴手錶的男人,感覺文章的觀點越品越有道理,儘管手機上有時間顯示,但一塊錶,足以說明一個男人的性情、品位等,這給自身形象和工作都有所助益。正是基於這個想法,我決定重新戴上手錶。然後去手錶店,精挑細選選了一塊電子錶。我第一次覺得我是個顏值控,看中的不是手錶的價值,而是它的外觀,錶圈是金黃色,錶殼是白色,錶帶是棕黃色,整體上特別搶眼。第二天上班,同事驚訝不已,說這塊錶肯定不便宜,其實真不貴,電子錶能貴到哪裡去,還是錶的顏值打動了同事。然後,這塊錶陪伴了我5年,直到錶帶出現破損,我才取下它保存作為念想。 去年夏天,習慣了戴手錶的我,覺得光著手腕又不自然了,沒有手錶裝飾的手腕,實在是沒有生氣一樣,我突然心血來潮,就想著買一塊好一點的手錶,於是在網上看了10多天,才決定買一塊全自動機械手錶。現在戴著的這款手錶,是瑞士產,外觀已然很好看,價值不算低,以致我兒子幾次疑惑問我說,是不是又換錶了。我告訴兒子,不過是因為手錶在太陽底下因為光的折射,呈現著不同的顏色,哪是又換錶了,我有那麼容易移情別戀嗎?說笑間,兒子說,老爸還是蠻有眼光和品位的啊! 如今,我每天都戴著這塊錶,它陪伴我的不只是時間的嘀嗒,還有屬於一個男人的自信與從容。

Read More

翁頸冒鴕鳥蛋 壓迫氣管險致命

老翁頸部的腫瘤十分明顯。(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8歲廖姓老翁年初右側頸部出現一顆小腫塊,初期沒有任何不適,之後逐漸變大且合併紅腫熱痛,但他並未積極治療;直到腫塊變形有如「鴕鳥蛋」才就醫,切片檢查證實是「伯基特淋巴瘤」,腫瘤已經逼近氣管僅隔0.1公分,還出現多種併發症,經化療後腫塊逐漸消退,撿回一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賴彥廷表示,「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種罕見但極具侵略性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腫瘤生長速度非常快,若未即時治療恐危及生命。 醫師提醒若發現頸部、腋下、鼠蹊部等部位有不明腫塊、短時間變大或合併有疼痛或紅腫熱感,請勿輕忽拖延,務必及早就醫。(記者陳金龍攝 賴彥廷指出,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淋巴腺,比較集中的位置包括頭頸部、腋下、鼠蹊部、縱膈腔及腹腔等部位,當這些區域有感染源侵入時,該區的淋巴腺就會跟著腫大、發炎;若是淋巴細胞出現惡性轉變,則會轉變成惡性淋巴瘤,也就是俗稱的淋巴癌。 賴彥廷提醒,淋巴瘤並非不治之症,尤其是伯基特淋巴瘤或是最常見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這類高侵襲性的淋巴癌,只要能越早發現、越快開始治療,控制效果就越好,甚至有機會達到完全緩解。若發現頸部、腋下、鼠蹊部等部位有不明腫塊、短時間變大或合併有疼痛或紅腫熱感務必及早就醫,爭取治療黃金時間。

Read More

消基會抽測 市售黃耆多是紅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消基會發現,台灣中藥材主要來自境外,品項易混淆誤用;挑選4種食品用中藥材鑑定,結果黃耆多半疑似紅耆,五加皮很高比例是香加皮。 有鑑於消費者無法確認食品使用的中藥材品項是否正確,消基會挑選「陳皮、黃耆、苦杏仁及五加皮」4種較容易誤認或誤用的中藥材進行基原鑑別測試,提醒消費者購買時注意。 消基會3月中下旬~4月初,於雙北、台中及高雄市的中藥行或蔘藥行等地,告知店家購買陳皮、黃耆、苦杏仁及五加皮4種中藥材,每種藥材購買10件,共購得40件。 消基會鑑定結果,隨機抽樣4種中藥材,以黃耆與五加皮較容易被誤認。鑑定結果,10件黃耆中3件為黃耆,其餘7件疑似為紅耆;10件五加皮中,2件為五加皮,其餘8件疑似為香加皮。 消基會說明,依衛福部中醫藥司統計,去年黃耆及紅耆總進口量達1200公噸以上,這次抽驗發現市售容易以紅耆取代黃耆。紅耆雖也具補氣功效,但效果不如黃耆佳,味道除了較黃耆甜外,也沒有豆腥味,咀嚼後纖維較黃耆多,黃耆及紅耆應名符其實,才能確保療效。 消基會表示,五加皮主要作用為祛風濕、強筋骨及利尿消水腫;香加皮主要用於強心、利尿及止痛,除了功效與五加皮不相同外,香加皮還具有毒性,不可過量及長期服用,以免蓄積中毒。 消基會抽樣的陳皮與苦杏仁,經鑑別,結果都名符其實。 消基會建議消費者,購買中藥材時最好先告知用途,避免業者給予錯誤藥材。並建議主管機關不定期抽查市售藥材是否有遭誤用,特別是誤認比例較高藥材,才能保障消費者;另不定期教育業者,避免將錯誤藥材販賣給消費者,呼籲不定期安排課程輔導訓練中藥行從業人員,教導如何提高對藥材辨識能力,以減少誤用。

Read More

〈中華副刊〉簡政珍當代詩話「當代詩話」兩則

公主與城堡 文/簡政珍 畫/卓美黛 一、文字和物體不一定對應 文字和物體不一定對應,正如英文的介系詞不是實物的投影。但介系詞雖然不對應實物,它仍牽連了物和物、人和人、或人和物的關係。「書的第一頁」中,「的」(of)不是實物,但因為它,「書」和「第一頁」得以「牽手」。 詩是文字的藝術,也是「有關」人生的藝術。   二、消解「詩人」的存有 當「詩人」為了社會現象,而傾瀉內心的控訴時,他正在消解「詩人」的存有,所謂詩作已經不是詩。 這樣的詩人把語言當作工具,也把詩作當作工具,因此,他也在消解語言的存有。  

Read More

〈中華副刊〉夢土

■陳煌 之前有一段日子,我照例一早就走進艋舺大道的時報報社的大門,一推大門後總會碰到相識但不是很熟的警衛朋友。那一天我們見面了又聊了一下,彼此說了老家的住地,但他還說:「我在老家雲林四湖還有幾分地,幾分耕地,但現在荒廢在那裡,沒人耕種,你要不要?我那幾分地就免費給你用,隨便你種花也好或種菜也好,不收你一分錢,就當你幫我照顧看著那荒廢的土地好了,如何?」我一時興起不假思索地說:「呵呵,那好啊,沒問題,我正想哪天我真退休了想過田園生活,你那地免費給我耕作好了,雖然我沒做過耕種過……」我的話未落,他更是興沖沖要彼此立刻留下姓名和手機號碼。半個鐘頭後,他又主動在手機中加我的LINE,同時發來一條LINE:「那地,我會慢慢整理,好等您的大駕囉。」 於是,我開始有了聯想…… 那片約八、九百坪的廣大三分地,荒蕪的土地上可能遍生著各種不同的雜草,其間還散布著各類我不熟悉得大大小小花朵,很燦爛,甚至還有不可預測的處理起來相當棘手的矮木叢,那應該是一片很有生氣的土地。不過,我們對於土地是否荒蕪或耕地的定義,並不是由這些茂盛多彩卻看似無用的花草來決定的,即便這些看似美好如受保護的所謂國家公園裡的原始森林野地也一樣荒蕪,但命運卻截然不同,而一般所謂荒地,地上的野生花草,包括所有無用的植物及其他,都會被視為荒蕪,而被開墾,遺棄,除之而後快。 接著,我不禁開始用心去猜測如何規畫這一片想像中的土地,將它從荒蕪中開墾出來,這對一個幾乎對耕作完全陌生的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與試煉。L有幾次曾很認真地問過我:「你年紀也越來越大了,有什麼心願想做的,想做卻一直沒做的?不想工作想真的退休隱居了?想搬到你最喜歡的花蓮去找一個郊外住下來,同時有一塊小小土地可自己耕種也行,我到哪工作都很好找,所以不用考慮到我,如你想搬離台北我們就去做,不用想那麼多。隱居,想有一塊地耕種,不是你的夢想嗎?那就做吧。」 少年成名意氣風發,卻仕途坎坷的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當年被貶謫到湖北黃岡一處偏僻荒蕪的小山坡時,生活無著落,就被迫在這面東的小山坡開荒闢地,荷鋤耕種,幸好不因如此潦倒而差點自盡,才有了日後看似瀟灑的「東坡居士」這個號。但顯然,蘇東坡的開荒闢地,荷鋤耕種,初始是被迫而為之,想來更無法體會隱居的樂趣,但他至少在歷盡滄桑後,卻僥倖活了下來,一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复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谷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更讓他在後來不論入朝或下野的生涯中變得淡定從容,恬淡隨意了。我猜想,那一塊小小東坡的荒地耕作或許也讓這北宋大才子蛻變出另一番人生。但我,僅僅有個夢想,一塊足夠餘生耕作的小荒地,一塊夢土一樣的荒地。 這樣警衛朋友的一塊荒棄土地,如今卻像夢一樣,種在我心裡。不過,不少的現實煩惱也緊跟而來,比如台北的房子如何處理,L的工作如何安排,身邊的雜物又是該捨或棄,手機上的親朋好友又該全連繫告知一遍,甚至與自己相關的報社出版社也一樣連繫告知……這似乎為了迎接一個新生活而拋棄累積記憶舊生活,然後有點鄉愿地說這就是隱居,從大城市隱居到小地方,從樓房隱居到平房,由車水馬龍街道隱居到一望鄉野;但是電腦與手機能丟棄嗎,寫作畫畫能丟棄嗎,還有所有繁瑣的俗務罣礙能丟棄嗎,我不免思索著L的話,但我不確定真的能拋開一切而隱居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從夢想中,我開始想像我已經擁有這一塊耕地了,雖然它的面積大到讓我感到意外,也感到光憑我一人的勞動是否能支撐,但這樣的一絲絲矛盾與卑怯,卻還是在心裡不斷翻滾著,如果有朝一日確定南下了,我又應該怎樣運用這一塊土地? 如果幸運,跟所有小農一樣,將它變成一塊精緻的耕地,種出有機的各種或少數自己喜歡的蔬果作物,還是按自己的能力所及,先視情況開墾出一部分,其他的還是讓大自然住著?我想,或許我該先找關於除草翻土整地的書來看;也或許,我應該先確定那塊荒地住著哪些昆蟲和野草花樹,還有哪些鳥類;甚至,我得調閱那片土地的詳細履歷;還有,我的住處與土地的各種關係又如何……我猛然發現,當我越關心在意那片荒地與我未來的關係時,陌生感的戒懼就越加濃烈。它像一塊夢土,夢想實現卻又捉模不定。 這樣的一塊夢土,能讓我清晨起來時背著太陽,面對著荒地,如同千百年來農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需要先努力而全面剷除所有對作物無益的野生花草,既使它們原本就是那荒地的原住民,或是它們也曾做出許多貢獻,不過它們並不產生對人們而言有實質的利益罷了,所以也許它們會被趕盡殺絕,接著翻天覆地的連根拔除,將荒地全部翻過來,以便在日後播下種子?在土地被試圖狠狠掀翻過來後,飢餓索食的鳥類會開始從天降臨,讓無處可逃且無力反抗的各種昆蟲盡數成為鳥類追逐挑選的美食?然後,索求無度的鳥類會盯上這片土地,也更無視於稻草人的威脅了,或許在未來種下的所謂經濟作物中也會招引來更多其他的威脅。嗯,也許我們還會考慮同時飼養一些貓狗雞鴨,比如在驅離趕走荒地上原本的野生蛇鼠原住民之後,而將野放雞鴨取代牠們而視為自然的新住民,以為一切都在我們所能的掌控之下,也是有機的複製?而我們將這種與所有土地生物和諧相處的作業方式,以及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的過程,就稱為有機?如果,這樣叫有機,那完全的野生又稱為什麼?經過我們改變後的有機處理與自然野生又有何不同與優劣?也許,作物的產量更多更集中更有經濟規模罷了,也許種子也有不同所以結果也不同罷了。 是的,我們是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但為何總在強取掠奪自然之後,而且是以我們的標準為標準?對這樣的一塊未知數的夢土,報社那熱情的警衛朋友每每一見到我,就彷若用邀請的眼神對我說,反正有人照顧的土地總比荒蕪的土地好,你,就是最適合接受的人選。 夢土,一塊令人嚮往的夢土,我至今仍無法確定接收的一塊夢土。那麼,別說小隱隱於野了,連田園生活也似乎變得不是那麼簡單了。

Read More

國中男生9月起可打公費HPV疫苗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與多種癌症相關,除子宮頸癌,也可能導致口咽癌、肛門癌、外生殖器癌等,影響不限於女性。國健署表示,公費HPV疫苗接種對象9月起由國中女生擴大加入男生,增加113年度入學的11萬名國中男生受惠。 國健署12日舉辦「男孩女孩齊接種,HPV遠離我」記者會,說明最新HPV疫苗接種政策,宣布9月起將提供113年入學國中男女接種,預計有男生11萬人、女生10.3萬人共21.3萬人受惠。 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目前國內已經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提消除子宮頸癌全球策略中,90%的15歲女孩於15歲前接種HPV疫苗的目標;男孩女孩齊接種是癌症防治重要里程碑,台灣更因此成為東亞第一個提供男生完整接種2劑HPV疫苗的國家。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常務監事黃玉成說明,HPV是最常見的生殖系統病毒感染,若感染頭部、頸部、口咽和肛門生殖器區,有可能發展成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肛門癌等癌症。近年來先進國家研究更發現,HPV造成的頭頸癌患者已高於子宮頸癌。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HPV病毒共有200多種,現行公費疫苗包含其中9種,可涵蓋90%子宮頸癌等相關癌症,保護效果超過一般疫苗的6~7成;且其為蛋白次單位疫苗,安全性很高,不良反應多為腫痛。過去在日本受到關注的「痛痛女孩」是嚴重暈針反應,因恐懼導致類似歇斯底里的反應,把恐懼表現成全身性痠痛症狀。 目前我國提供的公費9價HPV疫苗,涵蓋前述病毒型等9種型別保護,於15歲以下接種者需接種2劑較能達到完整保護力。

Read More

邊境查驗 越榴槤法芥末醬 不合格

一款法國芥末醬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共計48公斤全數在邊境退運或銷毀。(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2日公布最新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自越南進口鮮榴槤又被發現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而自法國進口的芥末醬仍被驗出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自越南進口之黑胡椒料則含有蘇丹色素4號,已要業者予以銷毀不准退運。 食藥署統計,自2月4日~8月4日受理法國芥末醬報驗批數為36批,檢驗不合格批數為5批,不合格率為13.9%,皆為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合格。這次不合格的芥末醬由聯馥食品進口,被驗出二氧化硫殘留量達0.079g/kg,共計48公斤,在邊境全數退運或銷毀。 另,又發現2批越南進口鮮榴槤的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1批是由輸入業者為泓匯國際報驗,總重達1萬4850公斤,被檢出殘留農藥亞托敏0.02ppm及撲克拉0.02ppm。2者法規容許值皆為0.01ppm。 另一批由輸入業者豐碩生鮮蔬果報驗,總重1萬5257公斤,檢出殘留農藥毆殺松0.06 ppm及達馬松0.03ppm;前者法規容許值為0.01ppm、後者不得檢出。2批不合格越南鮮榴槤超過3萬公斤,全數在邊境退運或銷毀。 食藥署統計,近半年受理越南報驗的鮮榴槤報驗703批,檢驗不合格16批,不合格率2.3%,包括重金屬鎘及殘留農藥不合格。食藥署7月22日~9月11日止在邊境對越南報驗的鮮榴槤採逐批查驗,抽驗率10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