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8歲廖姓老翁年初右側頸部出現一顆小腫塊,初期沒有任何不適,之後逐漸變大且合併紅腫熱痛,但他並未積極治療;直到腫塊變形有如「鴕鳥蛋」才就醫,切片檢查證實是「伯基特淋巴瘤」,腫瘤已經逼近氣管僅隔0.1公分,還出現多種併發症,經化療後腫塊逐漸消退,撿回一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賴彥廷表示,「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種罕見但極具侵略性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腫瘤生長速度非常快,若未即時治療恐危及生命。

賴彥廷指出,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淋巴腺,比較集中的位置包括頭頸部、腋下、鼠蹊部、縱膈腔及腹腔等部位,當這些區域有感染源侵入時,該區的淋巴腺就會跟著腫大、發炎;若是淋巴細胞出現惡性轉變,則會轉變成惡性淋巴瘤,也就是俗稱的淋巴癌。
賴彥廷提醒,淋巴瘤並非不治之症,尤其是伯基特淋巴瘤或是最常見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這類高侵襲性的淋巴癌,只要能越早發現、越快開始治療,控制效果就越好,甚至有機會達到完全緩解。若發現頸部、腋下、鼠蹊部等部位有不明腫塊、短時間變大或合併有疼痛或紅腫熱感務必及早就醫,爭取治療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