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窗掉出半個人!警攔查揪出毒駕

  警方於現場查扣吸食器、煙彈及分裝安毒,訊後將莊姓駕駛依毒品、公共危險罪嫌法辦。(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一輛轎車十八日行經公園路時闖紅燈,市警五分局公園所巡邏員警追上發現副駕駛座乘客上半身整個探出窗外,立即攔停車輛盤查並揪出毒駕,現場起獲三小包分裝的安毒及一顆依託咪酯煙彈。乘客脫序舉動不僅讓莊姓駕駛除被依毒品、公共危險罪嫌法辦,還加碼被依載運人客不穩妥開單。 十八日深夜十一時許,警五分局公園所副所長戴士堯、警員杜孟樵與實習生黃堉恆巡邏行經和緯路、育德三街口,發現一輛轎車闖紅燈疾馳而過,警方跟上尾隨時,發現副駕駛座探出半個人,疑心有人遭綁架警方不敢大意隨即通報警網,警五分局線上巡邏警力也立即趕往協助。 待警網趕到趁著轎車在和緯、公園路口停等紅燈之際,六名警力隨即一擁而上控制並要求駕駛下車。結果,莊姓駕駛並沒有涉嫌妨礙自由,單純是旁邊座了個白目朋友,然而,面對警方盤查莊男卻眼神閃爍,對於朋友害自己多吃一張違規紅單沒有絲毫怨言,反而不時緊張的回看車內。 警方察覺有異檢視車內,發現疑似玻璃、塑膠物品反光,當場在中央扶手發現查獲毒品吸食器、煙彈,同時查獲三小包安毒,還有一大包分裝袋,將莊男帶回依法送辦。

Read More

歸仁南陽美展 刻畫府城印記

南陽美術協會在歸仁文中心舉辦「府城印記」聯展。(陳信宏提供)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成立三十年的南陽美術協會目前在歸仁文化中心舉辦「府城印記─台南市南陽美術協會聯展」,以府城印象為主題,展出八十多幅作品,用藝術創作來記錄、描述生活記憶與期待呈現對這塊鄉土、文化的心靈認同。 南陽美術協會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前身可追溯到一九八五年的「南陽人體畫會」和「南陽畫會」,創會會長陳俊州,目前擁有八十多名會員。該協會在創作上涵括繪畫、雕塑與攝影等多元媒材,會員則橫跨資深畫家與新進創作者,不僅跨世代交融,近年來更逐漸被外縣市的藝術工作者所認同,塑造出一個融合傳統與創新風格、跨區域的多元藝術團體。 協會現任理事長陳信宏指出,「府城印記」意味著歷史與記憶的對話,寓意深厚。它是刻畫於街巷、古蹟、民間生活與文化節慶中的歷史烙印,也是自由落筆下的個人記憶。透過會員的創作,希望觀者在作品前,能重溫府城生活的溫度,重拾那份屬於家鄉的安心與歸屬感。 展覽在歸仁文中心第一藝廊舉行,展期至八月三十一日,歸仁文化中心與南陽美術協會歡迎喜愛藝術的朋友一起來體驗這場視覺饗宴。

Read More

警專實習生座談 分享經驗

  歸仁分局舉辦警專實習生座談,落實經驗分享與傳承。(歸仁分局提供)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三十多名警專及特考班的實習生暑假期間到歸仁警分局進行近兩個月的實習,在即將實習期滿返回校園之際,分局長廖水池特別準備披薩、炸雞及手搖飲,與實習生們一起共進午餐,以輕鬆閒聊的方式展開雙向座談,也要求所有學長、姊及幹部都能不藏私,將自身拿手絕活薪火續傳,期勉學弟、學妹們成為未來最堅實的治安戰將。 實習生有十七名專科警員班第四十三期與十四名一一三年特考班的學員,座談過程中,實習生暢所欲言,紛紛將實習時第一次處理無名屍體、查獲詐欺車手及吸毒犯嫌、交通事故處理等特殊的執勤初體驗,拿出來與同學們分享;分局列席的各業務單位也一一解答學生們所提出的疑問。 分局長廖水池更大方分享三十多年警察生涯的心路歷程,以及對警察工作不變的初衷,並提到治安狀況不斷變化,要永遠保持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因應未來的挑戰。

Read More

讀冊抽好禮 民眾借書踴躍

西港圖書館舉辦的讀好冊抽好禮活動,身受讀者青睞,館方休館一天,還書箱堆滿二、三百本書,館員忙於分類、整理上架。(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西港圖書館十二日起開跑的暑假讀好冊抽好禮,深受讀者青睞,一週已吸引近百人借書,僅十八日休館一天,還書箱內堆滿二、三百本書籍,讓館員疲於分類整理。 西港區長李鴻裕指出,讀好冊抽好禮活動邁入第三年,不僅參與店家從第一年九家逐年成長,去年有十六間,今年增加到二十間,提供的好禮獎項也是年年增加,從去年的四百七十份增加到今年的五百九十份,讓愛看書的讀者試手氣,將好禮抽回家。 西港區圖書館長蔡采真表示,原本在暑假要登場的讀冊抽好禮,正巧遇上丹娜斯颱風來襲,因應救災與重建,活動延到八月十二日開跑,不少讀者一聽到借閱二十本就能抽好禮,光是一週就有近百人借書,希望將心目中的好禮帶回家,十八日週一休館,十九日一上班,還書箱已堆了滿滿書籍,目視有二、三百本。 西港圖書館讀好冊抽好禮活動到九月三十日止,每張借閱證只要一次借閱二十本就能抽獎,每證限一次,新辦借閱證還能再抽一次,獎品兌換期限到十月三十一日止。

Read More

細說社內 導覽志工隊成軍

  社內完成導覽解說訓練,導覽志工隊成軍。(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一場以顧客導向的導覽模式,十九日在新市區社內老人活動中心登場,由台南市解說員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源謀主講,社內的導覽志工隊也正式成軍。 社內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即使是白蓮霧老樹都是社內之寶,居民還將白蓮霧創生成日常所需的手工皂等,並是手工皂最佳的行銷者。社內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榮宗,逢人就如順口溜般的介紹社內的戀愛皂,還有社內全台六個第一,及社內之星公園裡的陶牆故事等。 里長魏千富為居民開辦各種課程,十九日的導覽課程是最後一堂課,學員們都能夠將社內的點點滴滴朗朗上口,把小小的綠地公園和不起眼的一面牆,都可以說出令人感動的故事來,例如公園裡的小步道,就是志工們一磚一磚的排列出來,還有那小瓢蟲窯的建造過程等,一草一木都有著故事。

Read More

譚艾珍宣導青春專案 警頒感謝狀

  市警一分局致贈感謝狀給譚艾珍(右三),感謝其協助拍攝「青春專案」宣導影片,強化青少年防範犯罪與自我保護觀念。(民眾提供) 記者銀全∕台南報導 市警一分局為強化青少年防範犯罪與自我保護觀念,邀「國民奶奶」譚艾珍協助「青春專案」宣導影片拍攝,推出一支兼具溫馨情感與專業警示的短片,十九日為由市警一分局長章振國,致贈感謝狀,感謝譚艾珍長期熱心投入公益。 該宣導影片中,譚艾珍以「奶奶」形象出現,溫暖關懷地表達對青少年的殷切期望與擔憂,傳遞長輩的真心提醒,呼籲年青人謹慎辨別周遭的詐騙與陷阱,並結合本分局最年輕且形象陽光帥氣的刑警現身說法,向青少年群體講解如何預防詐騙、遠離危害,強化青少年自身防護意識。 市警一分局表示,該影片將透過該分局臉書粉絲專頁等多元社群媒體平台廣泛發布,讓更多青少年及家長能在網路上隨時收看並受益。影片亦會透過學校、社區及轄內青少年活動場所播放,除了作為青春專案期間的重點宣導素材外,未來亦將作為「入校宣導」之素材,期能持續深化校園及社區的預防犯罪教育效果。

Read More

〈社論〉人口減少、貧富擴大,坐視台灣沉淪?

  2015年起至去年出生人數已連續9年逐年減少,今年恐將連續第10年下滑。(本報資料照) 就在朝野惡鬥、對等關稅等等衝突性新聞在媒體上強勢呈現的當下,兩則新聞顯得相當弱勢:其一為台灣總人口連十九個月負成長,其二為去年貧富所得差距持續擴大。其實,如果把眼光往前幾年看,這兩則新聞可能都算不上是「新聞」,因為已經連續數年都是如此。問題是,政府對於這兩個衝擊台灣永續發展的負面趨勢幾乎無力扭轉,難道只能看著台灣繼續向下沉淪? 從聯合國二0三0年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角度觀察,十七項核心目標包括消除貧窮(第一項)、終結飢餓(第二項)、健康與福祉(第三項)、優質教育(第四項)、性別平等(第五項)、消弭不平等(第十項)等目標。 為了因應聯合國這十七項永續發展核心目標,行政院於二0一八年完成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其下訂有十八項核心目標、一四三項具體目標、三三七項對應指標,並且從二0二二年起滾動性檢討。儘管政府煞有介事,但是從人口總數逐年減少、貧富差距逐年擴大這兩則已成常態的「新聞」來看,官樣文章終究只是官樣文章。 以台灣人口總數變化而言,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自二0一九年起人口總數逐年減少,今年七月約為二三三三萬八千人,較二0一九年減少二十六萬五一八五人。再以出生人數來看,二0一五年起至去年已連續九年逐年減少,甚至連去年也沒有出現傳統上的龍年效應;今年一至七月合計出生人數遠不及去年全年的一半,以此趨勢發展,今年出生人數將是連續第十年下滑。 政府早就很清楚,人口總數減少是國安級危機,衝擊層面包括勞動力短缺危及產業生存、各級學校生源不足面臨關閉命運、年輕族群社會負擔加重、內需力道縮減不利經濟成長等等。台灣不僅出生人數持續減少,生育率更在全球墊底;民進黨執掌中央政權已將近十年,幾乎所有的提振人口政策統統無效,「保台」岌岌可危! 其次再觀察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關切的消弭不平等,此一目標最主要的細項目標是減少收入不平等;但是,以台灣的發展趨勢來看,卻是與此目標背道而馳。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去年每戶五等分位所得差距較前年「略增」零點零二倍,成為六點一四倍;家戶所得差距倍數,去年看似比前年「略增」,但和二0一四年的六點零五倍相比,卻又不是「略增」二字就可輕鬆帶過;況且,六點一四倍又已逼近新冠肺炎時期的二0一二年之後最高點六點一五倍。 同樣的,政府早就很清楚,貧富差距擴大將對社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否則聯合國不會如此重視。這些負面影響包括:教育資源趨向不平等、限制社會垂直流動的可能性、城鄉與區域發展更為失衡、健康資源分配更加不均、經濟成長動能趨緩、為社會不安埋下伏筆等等。如果用家庭財富衡量,三十年前台灣最有錢的百分之二十家庭,較最後百分之二十家庭多約十七倍,去年卻已飆升到近六十七倍,這就是我們要的台灣? 從過去的變化軌跡觀察,出生人數減少不是不可逆的趨勢,貧富差距擴大也不是不可逆的趨勢,至少在馬政府時期這兩個趨勢都曾經逆轉過。如果從政策面來看,民進黨中央執政九年多來,相關政策洋洋灑灑,效果卻是二二六六,政策完全失靈。十年忽忽已過,台灣還有幾個十年可以坐等人口總數繼續減少、貧富差距繼續擴大?

Read More

性教育手冊10大破口 教團籲停用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教行動聯盟、台灣性教育學會十九日舉行記者會時表示,「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偏頗,有鼓勵情慾探索、談性邀約、素材具性暗示等十大破口,呼籲中止推廣。 教育部則回應,教學指引多次提醒教師區分「個人隱私」與「性教育教學內容」,將廣納各界建議,依校園實務經驗滾動修正。 國教行動聯盟、台灣性教育學會認為,這本指引手冊有十大破口,憂心這份指引入校後,會學生導致隱私外洩、性健康倒退,呼籲教育部中止推廣此手冊。包括要求學生自我揭露的隱私風險、情慾探索取代風險管理、使用具性暗示的教學素材、以YouTube或街訪影片取代科學實證、缺乏評量機制,以及以教學指引為名卻與課綱脫鉤等。 台灣性教育學會監事、輔仁大學公共衛生系副教授鄭其嘉提到,這份偏頗而不全面的「全面性教育」,舉例,「陰莖」單元的活動設計充滿性暗示的雙關語和戲謔口吻,至於「流行『性』文化」單元,教材選用過時且具性暗示的歌曲,並引導男女生思考誰能主動發起性邀約,可能引發性騷擾疑慮。 台灣性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暨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名譽教授晏涵文說明,但這份指引名不符實,若為補足現有教學卻未提現有課綱,與一0八課綱的素養導向教學格式大相逕庭,學習目標與教學活動無法對應,又無學習評量。 教育部說明,這份教學指引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補充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手冊,並由國教署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研發;針對外界質疑學生有揭露隱私風險,尊重隱私是性教育最基本的原則,課程設計以新聞案例或生活情境作為引導,貼近生活情境不等於揭露隱私,教師在課堂引導學生理解與辨識,並非要求自我揭露。

Read More

雙軌救護 院前葉克膜成功搶命

  南市消防局前與成大醫院攜手搶救OHCA患者,這亦是今年南消院前ECMO轉送機制首度建功。(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市府消防局第五大隊仁德分隊日前接獲民眾通報,稱有民眾在特力屋突然倒地、現場失去呼吸心跳。南消勤指中心立即啟動南關區雙軌派遣機制,派遣人車到場救援,患者經急救處置未恢復自主循環,救護團隊立即依循「院前啟動ECMO(葉克膜)轉送機制」,與成大醫院攜手救回患者寶貴性命。 十七日上午,南消勤指中心接獲OHCA通報後,立即啟動雙軌派遣,除出動仁德分隊救護車外,另派遣高階救護單位前往支援,救護人員現場確認患者無脈搏、心跳停止,立即展開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持續進行CPR同時,高級救護員也執行骨針並給藥。 然而患者經首次電擊仍未恢復自主心律,救護團隊現場透過線上醫療諮詢,經指導醫師同意採用「雙重連續性去顫電擊(DSED)」進階處置。患者後續仍未恢復自主循環,現場團隊隨即啟用院前啟動ECMO(葉克膜)轉送機制,與成大醫院專責團隊及時聯繫,一路急救送院並交由醫護人員啟動體葉克膜外心肺支持,終於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南市府消防局指出,本案例不僅是「雙軌派遣 + DSED」的再度實踐,也是今年實施「院前啟動ECMO」政策以來,首度成功落實並挽回患者生命。消防局長李明峯表示,本次成果是南消多年來積極推動雙軌派遣、進階救護技術、線上醫療機制及院前ECMO流程的共同結晶。

Read More

教團促保障華語教師勞動權益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高教工會十九日召開記者會,大專華語教師過去曾面臨低勞權、低保障、低薪資等困境,但勞動部去年認定華語教師屬於勞基法適用對象。高教工會也製作「華語教師勞權大補帖」,將複雜的法規整理為易理解的圖文,並呼籲學校落實勞基法,保障華語教師權利,同時呼籲全國的華語教師爭取自身勞動權益。 高教工會表示,台灣大專推行華語教學已逾十年,政府更號稱要打造「華語教學大國」,為來台就學外籍生提供良好的華語學習環境,但辛勤教學的華語教師過去卻被迫忍受鐘點費低廉、缺乏合理請假制度、沒有續聘保障等惡劣的勞動條件。 在高教工會持續倡議下,勞動部去年於研商會議中明確認定,華語教師本就屬於勞動基準法適用對象,教育部去年底也發函各大專,指示應確實保障華語教師的法定權益;勞動部更製作「華語教師適用『勞動基準法』相關法規問題反映彙整表」,經教育部發函給各大學。 高教工會提到,近期仍接獲多校的華語教師投訴,校方在接獲教育部及勞動部指導後依舊不遵守法規,以定期契約聘任,甚至在教師提出質疑後,以「不排課」剝奪其收入,部分學校更誤導教師,以「因應適用勞基法」為由,未經勞方同意即片面更動勞動條件。為此,對於過去學校違法侵害的權利,或未依法給付的部分,華語教師可要求學校補償或補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