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兒少書展在台中

首屆台灣國際兒少書展將在台中國際展覽館舉行,文化部揭曉各特色展區。(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首屆台灣國際兒少書展將於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一連四天在台中國際展覽館舉行。文化部十九日揭曉各特色展區。台中作為地主城市,精心規劃「台中主題城市館」,結合「台中大百科」選書概念,企劃多場台中限定活動,展現地方文化特色與文學閱讀能量。 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府推動多元閱讀資源,跨局處合作「愛閱點」計畫,目前已有逾百所學校響應。 文化局強調,市府每年投入一億元購書經費提升公共圖書館館藏內容,達成月月有新書,充實多元文化、多語別及電子書資源,透過四十六座圖書館和七部行動圖書車,增加台中愛閱點、原住民文化健康站等閱讀角,讓書香遍布全台中。 首屆「台中主題城市館」與在地藝文團隊「毛刺Glitch」合作,以「從林開始:書頁裡的奇幻旅程」為題,其寓意一方面呼應將陸續開館的台中綠美圖與童書之森.台中等國際級地標,象徵從森林啟程,另一方面融入「從0開始閱讀」意象,展現市府推動閱讀政策的成果。 選書策劃以「台中大百科」為主軸,規劃出五大子題:台中選書×「書頁裡的奇幻旅程」互動裝置、信仰文化、人文故事、水文與生態、時光風景,現場將展出上百本精選好書。 文化局長陳佳君、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台灣文學館長陳瑩芳到場。

Read More

中市老校文物普查 見炸彈殼校鐘

翁子國小「炸彈殼校鐘」。(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舉辦「台中市日治時期創校中小學校文物普查建檔計畫(第三期)」成果發表會,邀集接受普查的學校,共探校園文化資產保存新方向。當中包含「炸彈殼校鐘」的保存實例,如內埔國小、翁子國小與東寶國小就地取材,以炸彈殼充作校鐘,引人注目。 文資處指出,普查盤點出多項具「古物」潛力文物,例如土牛國小留存「大正十五年『文教振興』匾」,可對應日治時期土牛公學校內「土牛民番地界碑」歷史脈絡。其中「炸彈殼校鐘」的保存實例,如內埔國小、翁子國小與東寶國小以炸彈殼作為校鐘,反映戰後初期資源條件下的教育日常與物資再利用史實。 大雅國小「鳳凰屏風」。(記者徐義雄攝) 文化局表示,一一三年啟動第三期普查作業,聚焦后里、神岡、大雅、豐原、石岡、潭子、太平、新社與東勢等九個行政區二十四所學校,普查建檔文物達二0三案六九一件。調查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物普查列冊追蹤應注意事項》,針對教育制度沿革下所遺存之圖書文獻、教具設備及課程教材等多樣文物進行建檔與文化價值分析。 成果發表會,公開多件具歷史意義的校園文物影像,公開普查成果與文物分類,提報潛力與保存建議進行詳盡說明,與學校代表積極交流保存策略。

Read More

南投48拍短影音創作 熱血決賽

「南投48拍短影音限時創作賽」展開決賽現場實戰,南投縣府新聞及行政處長蔡明志(前排右三)率參賽團隊進行啟動儀式。(記者劉晴文攝)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由南投縣政府主辦的「南投四八拍短影音限時創作賽」,八組晉級決賽的團隊十九日在縣政府新聞及行政處長蔡明志鳴笛下,分別以南投優秀青農、青創及舊宿舍活化等多元題材,展開極限挑戰賽;參賽隊伍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完成呈現南投產業的多元魅力的作品,考驗影片構思、執行力與時間掌控,首獎將可獲得獎金新台幣五萬元。 「南投四八拍短影音限時創作賽」決賽十九日上午在中台灣創新園區舉行啟動儀式,八組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影視攝影創作好手們集結,並以現場即時抽籤方式,決定各隊主題。 在蔡明志鳴笛後,參賽團隊隨即啟動,分別以集集的香蕉與集元果、名間的茶葉與品香茶業、埔里的百香果與果然好農、國姓的稻米與新豐農場、水里的食農教育與里山餐桌、南投市的舊宿舍活化、魚池的休憩活動如划涉立槳,以及中寮的蜂蜜與蜂國蜂蜜莊園等展開現場實戰,並自十九日中午十二時開始計時。 蔡明志說,此次競賽初賽有七十二件作品,自初賽海選徵件起便廣受矚目,決賽隊伍風格多元,包括來自南投的無人機高手、熱愛攝影又擅長說故事的南投父母與北漂兒子檔、比賽經驗豐富的影像創作老手、結伴參戰的攝影同好,以及充滿活力的學生團隊,最後的作品十分令人期待。

Read More

弘光到靜宜排水年底完工

台中市海線地區過去遇大雨成災,尤其弘光科技大學到靜宜大學之間常有機車被水流沖倒,市府已投入一億五千萬元進行改善,預計年底完工,有效降低積淹風險。(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降低極端氣候與強降雨衝擊,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弘光科大到靜宜大學之間常有機車被水流沖倒,市府已投入一億五千萬元進行改善,又爭取到一千八百萬元,預計年底完工,有效降低積淹風險。 「靜宜大學及弘光科大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工程─弘光科大至北勢溪段坡地排水改善」計畫案件,中央補助款九百萬加上地方配合款九百萬,共一千八百萬預算,市府昨日在市政會議中通過先行墊付案,將送台中市議會審議。 盧秀燕表示,弘光到靜宜段,雖有排水箱涵,因地勢關係,每遇大雨水流很急,經過民眾及機車常被沖倒,幾十年來沒有改善,這次採新工法,一點五公里就斥資一億五千萬。 盧秀燕說,弘光段已完工,現在做到靜宜,預計年底前完工,日前丹娜絲颱風及強降雨時已經過一定考驗,發現當時雨下很大,但水流湍急情形大幅改善,還是咬牙處理預算。

Read More

健康體位績優學校遴選 南市5校特優

  立人國小,小小主播室介紹親手製作的健康飲食。(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教育部國教署辦理健康體位績優學校遴選,一0八學年度至今,南市共有復興國中、仁愛國小、新進國小、日新國小、立人國小等五校獲特優肯定。 一一三學年度除了拿到特優的立人國小,南市新民國小、安南國中也分別獲得優等、優良獎項。 立人國小推動跨領域PBL課程,教學場域從教室延伸至社區古蹟,健康觀念與藝術創作融合。同時結合國際教育、SDGs永續概念,鼓勵學生運用AI技術自行創作健康口號、歌曲、發展互動遊戲,提升健康學習趣味性和參與度。學生體位適中率逐年提升,已趨近七成,顯示多元健康教育措施有效建立學生健康行為模式,卓越表現獲選為健康體位特優學校。 新民國小以「正向巧推、樂動健康」為核心理念,以陪伴、提醒、鼓勵取代傳統要求及壓力。有別於傳統體控班「活力小子」課程,透過正向、無標籤方式關懷學生。「小設備大改變」則提供好健康打菜濾油勺、下課「拿了就玩得來速」器材。同時將健康策略向下延伸至幼兒園,實踐K~6向下扎根,從小培養健康好習慣。 安南國中推動學生「大下課」時間戶外活動並給予獎勵。導入健康護照,鼓勵學生記錄日常飲食、運動習慣。租借身體組成測量儀,鼓勵師生每年兩次體適能前後測。培訓學生成為健康大使,激發主動倡議健康議題的熱情。同時將三分之一社團規劃為動態課程,增加學生運動量,並開設教師有氧健身班,以身作則引導健康行為。

Read More

南台USR攜手5校深化師資培育

  南台師培USR計畫修習雙語課程發展與設計的師資生,以五條港糖文化主題規劃一日走讀。(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師資培育中心推動「同行共變:營造夥伴協作學習共同體」USR計畫,並攜手台南市成功國中、南區龍崗、六甲區林鳳、柳營區新山及白河仙草實驗小學五所夥伴學校合作,攜手深化師資職前培育課程,並回應各校的實際教學需求。 計畫內容涵蓋教案發想、社會情緒學習(SEL)課程設計、特色學校參訪,並特別邀請國中小教師擔任業師,分享第一線的教學經驗與課堂策略。此外,也推動師資生設計結合資訊科技的教學實踐方案,展現多元且具創意的課程模式。 此次課程實踐著重素養導向的專業發展,強化師資生在課程設計、教學實務與教育視野上的能力,促進高等教育與中小學現場的良性互動,共同培育兼具專業素養、多元能力與在地關懷的新世代教育人才。 規劃的師培專業實踐課程,包含王志蓮老師主授的「人際關係與溝通」、李育強的「教學媒體與運用」,及張韶華的「課程發展與設計(雙語)」課程,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 除與職前師資培育課程融入地方教育局推動重點與夥伴學校需求外,更鼓勵學生構思落實社會實踐方案,由老師鄭育萍與師資生規劃與落實「小小YouTuber」、「豬燈籠修復行動計畫」、「新山國小校慶闖關」、「學力奠基班」與「數學基礎知能增強班」、「二0二五夏日創客營」等社會實踐方案,展現師資生在真實教育場域中的創意與行動力。

Read More

日本本庄高等學院訪南一中共學

  日本早稻田大學附屬本庄高等學院師生與南一中科學班一同前往曾文溪進行河川生態調查。(南一中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有朋自遠方來!日本早稻田大學附屬本庄高等學院師生近日參訪台南一中,除了與南一中科學班一同前往曾文溪進行跨國河川生態田野調查,也踏查玉井芒果批發市場、參觀日據時期建築和知名廟宇。難得的經驗,讓兩校學子意猶未盡,期待持續開創跨國共學新篇章。 本庄高等學院十二名學生,由校長半田亨率隊來台。該校的河川調查隊,每年都在本庄市展開志工性質的河川調查,研究結果出版成冊。此次來台交流,特別帶來最新出版的成果書贈與南一中。台日學子混合分組前進曾文溪,大夥兒穿著防水裝備、手持網具下水,實地觀察溪流生態。玉井芒果批發市場踏查行程,協助本庄高等學院師生認識台南農產產業鏈和地方文化。 研究心得分享時間,南一中科學班以全英文發表兩組科展成果,半田亨和日籍學子提問踴躍,雙方互動熱絡。文化交流環節,本庄高等學院一對雙胞胎姊妹身著和服現身示範日本茶道,活動結束也將完整茶道組合贈予南一中珍藏。 南一中校長廖財固指出,未來將持續以開放、前瞻態度,推動多元國際教育交流,培養具備全球視野、跨文化理解、科學探究能力的青年學子。

Read More

南大附中音樂會 女高音、小號首席共演

  南大附中管樂團年度音樂會,結合南大音樂學系及畢業校友演出,展現學習成果。(南大附中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大學附中管樂團年度「聲樂流形」音樂會在南大雅音樓登場,除結合南大音樂學系及校友攜手演繹多首經典管樂曲目,展現學習成果,更邀請女高音廖祝琳、小號首席樂詠晨兩位重量級聯袂共演,成為全場矚目焦點。 南大附中管樂團自五0年代創立以來,長年在全國賽事中屢獲佳績。今年的音樂會由指揮孟懷馳老師帶領團員演出。首先登場的是台南市交響樂團小號首席樂詠晨老師,以一曲爵士風格濃厚的〈曼哈頓〉揭開序幕。渾厚的小號音色將觀眾帶入輕快歡愉的音樂情境。 附中管樂團亦帶來〈Railway〉、〈來自默多克的最後一封信〉等充滿敘事性作品,展現出日常練習的深厚實力與多樣音樂風貌,獲得師長與親友的熱烈掌聲。 女高音廖祝琳老師也以安德魯‧洛伊‧韋伯經典音樂劇《歌劇魅影》中的〈Think of Me〉壓軸演唱。她清亮而細膩的嗓音,將女高音的抒情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令觀眾屏息傾聽,場內迴盪著久久不散的餘韻。 附中校長曾河嶸表示,這場音樂會是學校結合南大音樂學系資源以及畢業校友一起攜手展現音樂教育成果。音樂會的演出不僅是學生在管樂社團一年的學習成果,更象徵著管樂社團的傳承及持續追求卓越的精神。管樂團也預告,二0二六年度音樂會亦將再度與觀眾相約舞台,帶來更多動人的樂章。

Read More

辦桌一甲子 阿江師手路菜 安農五寶入菜

大安區總鋪師王淳鐃(人稱阿江師)投身廚藝一甲子,把廚藝與信仰緊緊相連,還有效益的發揚飛天豬品牌,堪是台灣辦桌瑰寶。(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大安區總鋪師王淳鐃(人稱阿江師),自小學畢業便投身廚藝,至今已有一甲子的資歷,是地方公認的辦桌瑰寶。 七十三歲的阿江師,自年少時就出師,當時的台灣盛行流水席,他跟隨師傅從洗菜、端盤做起,一點一滴學習廚藝。經過歲月磨練,他逐漸闖出名號,拿手好菜「古早味焢肉」成為許多饕客記憶中的古早味。 十五年前,大安區農會邀請阿江師合作,將在地食材融入辦桌料理。他熟練運用「安農五寶」入菜,並與「飛天豬」品牌結合,推出一道道帶有地方特色的佳餚。透過他的廚藝,不僅農產品的鮮美被品嘗,農會品牌更在饕客口中留下深刻印象。 阿江師笑說,料理要貼近土地,才能讓人吃得安心。對他而言,辦桌不只是端上美食,更是傳遞在地價值的一種方式。 阿江師最大的助手便是妻子蔡美珠,從採買、備料到上菜,兩人配合默契無間。蔡美珠常說:「煮菜要用心,才會有人情味。」這份信念,也讓阿江師的料理多了一股家的味道。 阿江師把廚藝當作一種服務社會的方式。他長年到惠民盲校參與歲末圍爐,與師生共享團聚時光;也投身大安各個社區老人送餐服務,親手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長輩手中,用行動溫暖人心。 阿江師語帶堅定的說;辦桌是一種人情的展現,也是土地與農產的連結。如今雖然年逾七旬,他仍舊堅守在廚房與辦桌現場,持續用廚藝傳遞熱情。 大安農會總幹事蔡建宗表示,阿江師每年在大甲媽祖遶境回鑾,他總是親自掌廚,準備一桌桌豐盛料理,供信眾享用,成為許多人心目中與信仰緊緊相連的味道。

Read More

崑大公廣打造教學平台 傳遞公益理念

  崑大公廣系攜手台灣專長培訓及友善生活推廣發展協會,簽訂短影音與Podcast製作教學模組技轉合作案,打造影音教學平台。(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攜手台灣專長培訓及友善生活推廣發展協會,簽訂「短影音與Podcast製作教學模組」技術移轉合作案,結合雙方在教育與公益領域專長,透過教學模組的建置與現場實作經驗,打造一套具備內容創意與社會溫度的影音教學平台。 為強化學生媒體實作能力並落實社會關懷教育,公廣系攜手協會產學合作,以「媒體技能×公益實踐」為主軸,由公廣系大三學生組成的畢業專題團隊,進行Podcast節目製作與錄製實務。 其中,團隊於六月下旬日完成《職人現場訪談》節目首集,邀請協會秘書長暨手作品牌「若有齊事」創辦人何若齊進行專訪,內容聚焦協會如何透過多元手作課程、專長培訓與微型公益行動,推廣「友善生活」理念,並回應社會多元群體的實際需求。 協會多年來致力提供青少年、中高齡、身心障礙者、二度就業婦女等多元技能課程與生活支持,並推動「輔療手作」與社區課程,例如毛根創作、石膏藝術與繪畫表達等,讓學習成為療癒、連結與自我實現的過程。此次技轉合作,讓崑大學生深入理解非營利組織運作,並透過專訪與影音實作,參與社會議題的記錄與傳播。 指導教師劉正道指出,技轉合作最大的價值在於讓學生把教室裡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可執行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與非營利組織互動中,體會到媒體傳播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承載社會責任與公共價值的力量。他強調,這樣的跨界合作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強化了對於內容設計與受眾需求的敏感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