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心低壓明通過 恐釀雷雨冰雹

  中央氣象署八月三十一日表示各地高溫炎熱,圖為台北街頭民眾撐傘遮陽,亦有騎士穿防曬外套避免曬傷。(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三十一日指出,九月一日南部地區可能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二日至四日則因冷心低壓通過,大氣不穩定情況增加,整個西半部及山區都有降下大雨的可能,局部地區並可能出現冰雹,請民眾注意。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日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天氣。二日到四日因冷心低壓通過台灣上空,再加上高壓系統東退,台灣地區天氣不穩定,各地白天為多雲到晴,但午後西半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機率。 氣象署預估,三日前後菲律賓東方海面可能會有熱帶性低氣壓生成,如生成颱風將是今年第十五號颱風,命名為「琵琶」,這個系統預估未來將往日本九州方向移動,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 另外,五日以後菲律賓東方海面還有一個熱帶系統可能會發展,也不排除增強為熱帶低壓,恐在週末帶給台東、恆春半島帶來局部雨勢。

Read More

最想回訪亞洲城市 台南未上榜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數位旅遊平台Agoda公布今年旅客最想回訪的亞洲城市排行,台北排名第六名,第一名則為泰國首都曼谷,而台灣最令人想回訪的城市第一名為台北,其後依序為高雄、台中、桃園、嘉義,而台南市並未列入榜內。 Agoda指出,根據該平台今年一月到六月訂房數據觀察,以回訪比例為主軸,盤點最具回訪吸引力的城市。旅客排名第一名的希望回訪的亞洲城市為曼谷,其後依序為東京、首爾、峇里島、大阪、台北、吉隆坡、峴港、新山與香港。 Agoda指出,在台灣方面,台北之所以長年圈粉無數,關鍵在於多層次的城市魅力:從熱鬧繽紛的夜市、持續推陳出新的美食版圖,到便捷完善的大眾運輸與現代與傳統並陳的城市風貌無論初訪或回訪,都能找到再次出發的理由。 Agoda表示,依旅客訂房數據亦顯示,高雄、台中、桃園與嘉義是今年台灣「重遊比例」表現亮眼的城市。其中高雄從去年的第三名升至今年第二名,憑藉港都風情、持續擴張的娛樂場景與活化水岸的城市魅力,吸引更多回流旅客。 Agoda指出,嘉義今年首度躋身全台前五,推估與自然體驗與文化景點,例如如阿里山等熱度升溫有關,成為國內回訪旅遊的新黑馬。

Read More

卓:開學6大禮包投資青年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卅一日表示,適逢九月開學月,政府為了給學生們更多支持與陪伴,已推出學費減免、住宿補貼、校舍改善及「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等六大禮包;投資青年就是投資國家未來,政府要讓學生勇敢追夢。 卓榮泰透過社群網站臉書表示,九月開學月,許多青年正要進入求學階段新篇章,政府為了給學生們在灌溉夢想路上,能有更多支持與陪伴,近年已推出包括學費減免、住宿補貼、校舍改善、獎助學金、穩定師資、海外圓夢等六大方案禮包,有效減輕學生經濟負擔並提升校園生活品質。 卓榮泰舉例,民國一一三年大專住宿補貼就有近四十五萬人次受惠,另補助五十四棟宿舍改建或新建,已有十五棟完工。 卓榮泰說,有關師資培育支持方案,政府已調升師資公費生待遇並提高實習獎助金,給師資培育生更多支持,讓師資培育系統更穩定。 卓榮泰指出,引起青年熱烈討論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目前提供超過一三七0個名額,第一梯次已有超過六百六十人完成海外圓夢計畫;教育部也陸續規劃包括五大信賴產業等許多項目的出國獎助學金,幫助青年拓展國際視野,擴大台灣青年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  

Read More

一般性補助款 明年調整為經常事項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因應財劃法修法釋出中央財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修正補助辦法,調整一般性補助款補助範圍為具經常性等事項,民國一一五年上路。知情人士指出,補助辦法修正後,會符合一般性補助款中「普及性」、「經常性」等定義,由部會核定補助。 行政院會日前通過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因應新版財劃法釋出中央財源,擴大統籌分配稅款規模,另,新版財劃法第三十條第三項也規範,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數,因此明年度編列二千五百零一億元與今年度相同。其中,中央挹注地方財源主要有三種類型,包含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計畫型補助。 根據現行「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規定,一般性補助款補助地方政府基本財政收支差短,與定額設算的教育、社會福利及基本設施等補助經費;計畫型補助款則補助具整體性計畫項目、跨越多縣市的建設計畫、配合中央重大政策或建設辦理事項等;另專案補助款為補助地方重大事項。 主計總處已於日前公告修正「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一般性補助款補助範圍,改為「具經常性、普及性、基本建設或維運性質、財政均衡等事項」;計畫型補助款,補助「一般性補助款範圍以外的事項」;另刪除實務上很少用到的專案補助款。 知情人士說明,原來一般性補助款中,教育、基本設施項目希望地方政府有能力自行支出處理,若有需要補助再向各部會申請核定;因社會福利項目主要是照顧弱勢,因此新制上路第一年仍先維持中央以公式設算方式補助。

Read More

藍批中央帳單硬塞地方 為大選舖路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委許宇甄三十一日指出,一般性補助款制度原是依照公式直接撥給地方政府運用,但賴清德政府卻伸手干預,將本應依公式撥付地方的制度扭曲為政治籌碼,藉此打壓在野縣市、圖利綠營,形同偷走地方經費為選舉鋪路。 許宇甄指出,一般性補助款原本設計為「教育」、「社會福利」、「基礎設施」、「其他基本支出」及「平衡預算」五大項,並在《財劃法》第三十條修法時增訂第三項但書條款,明定中央不得任意干預。她批評賴政府無視法治精神,違法濫編,等於國家級財政詐騙。 她強調,中央將延續性計畫惡意塞入補助款,例如教育、基礎建設、環境改善、農業升級、經濟發展等,原本屬於中央職責,卻轉嫁地方,並要求地方逐案提案,由中央審核才撥款。這等於用地方自己的錢綁住地方手腳,痛批這是「治理之名、耍流氓之實」。 許宇甄指出,行政院此舉形同讓地方政府當乞丐。綠營縣市如同前瞻計畫「給得多、給得快、無上限」,國民黨執政縣市卻要「求爺爺告奶奶」,還要被羞辱刁難。這不僅是行政霸凌,更是明目張膽的政治分贓,公帑徹底淪為選舉工具,嚴重破壞公平治理。 她翻出預算書數字,揭露教育部0至6歲國家養五九0億元、軍教課稅補助七二點三億元、專任輔導教師十八點五億元、學校用電補貼與教師員額改由地方自籌;內政部提升人行安全三七億元,衛福部0至6歲國家養二五一億元、強化社會安全網四二點九億元、身障服務佈建二三點三億元,環境部垃圾處理和水質經費全被硬塞入補助款。她批這是「中央請客、地方埋單」,意圖為二0二六年大選鋪路。 對此,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受訪表示,明年度是中央財政最困難的一年,因為修財劃法,財源都搬到地方,但明年對於地方補助達新台幣一兆一千六百多億元,以總數來講是史上最高,可見行政部門仍想方設法擴大對地方照顧,中央照顧地方完全沒有政治考量。

Read More

遭控勒警脖子 黃國昌:手放在肩膀上

  遭指在司法走讀行動過程勒員警脖子,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表示,是手放在員警肩膀上。(民眾黨彰化縣黨部提供) 記者王超群∕綜合報導 針對司法走讀行動與警方推擠時遭控「勒警脖子」,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卅一日表示,影帶清楚顯示只是將手放在員警肩膀上,民進黨、賴總統只會用「綠媒」透過照片抹黑,連他用手去勒員警脖子這種謊言都講得出來。 黃國昌卅一日出席台灣民眾黨彰化縣黨部揭牌典禮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民進黨忘記從街頭起家的歷史,如今總統賴清德面對人民不僅以拒馬阻隔,還設置多層屏障,將抗議聲音排除在外,甚至剝奪人民使用人行道的權利。 據被指脖子被勒的警方人員表示,確實在推擠過程中被黃國昌手臂勾住,但研判是因現場混亂、黃國昌踉蹌跌向自己,並無惡意,他不會提告傷害。

Read More

興富發登峰造極青年籃球邀請賽高中組開打

興富發登峰造極青年籃球邀請賽高中組開打,光復高中拿下首勝。(主辦單位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興富發登峰造極青年籃球邀請賽高中組,31日在台北體育館開打,有200公分長人潘皓瀚坐鎮的光復高中,以71比58擊敗少了MVP黃瀚陞的南山高中,HBL新球季的男女衛冕軍松山高中與北一女中都順利過關。 來自桃園建國國中的潘皓瀚,國中畢業前就長到兩百公分,他在國二就有參加球隊,球隊第2高的只有180公分,足足矮他20公分,更好笑是每週的朝會,就像鶴立雞群,潘皓瀚笑說:「我不會打瞌睡,也不敢,太明顯了!」 講到暑假期間輸給東泰高中兩場比賽合計超過1百分,陳定杰不以為意,「就是要練啊!」。對於打前鋒,潘皓瀚說:「還可以,不過自己期望可以打1號,至於身高,不要再高了,不止是衣服,床都要加長,很麻煩!」 剛開完刀,也到現場幫南山同學與學弟的黃瀚陞稱讚潘皓瀚,「他真的跳得很高,遇到他,我一定早早就拋籃了!」高一就拿下HBL MVP的黃瀚陞,高二爭冠失利,敗給松山高中,原本想說高三再復仇,卻在7月的長耀盃受傷,右膝前十字韌帶斷裂,8月剛開完刀,依照以往的例子,至少也要半年以上。 黃瀚陞很樂觀,笑著說:「那是老人,我年輕,應該5個月就好了,可以趕得上8強賽。」,不過他也做了最壞打算,「我唸高四好了!」 南山新帥陳柏廷說:「其實暑假期間,黃瀚陞都在外面打球,球隊已經習慣沒有他的日子,不會急著要他回來,他的未來還很長,欲速則不達。」光復莊立安砍進16分最高,潘皓瀚表現不差,13分6籃板,還送出4阻攻,南山林浩宸12分。 HBL高男組衛冕軍松山高中首戰,以一路領先之姿,83比67力退日本前僑育英高校,前僑育英雖然在籃球項目起步較晚,但在足球與棒球,可是日本的傳統名校。 日本籃球近年來在國際間有不錯成績,前僑育英總教練田中亮多感受蠻多的,「在我們基層,的確看籃球變多了,打籃球的人也變多了。」 松山高中在查家兄弟與劉程恩畢業後,劉廷寬成為新一哥,今天砍下全隊最高的21分,前僑育英石川慈士與富澤仁同得16分最多。 興富發登峰造極青年籃球邀請賽高中組開打,衛冕軍北一女中順利過關。(主辦單位提供) HBL女甲衛冕軍北一女中,成熟度高於普門高中,首節就打出39比16,將比分拉開,最終以92比71大勝,在興富發登峰造極青年籃球邀請賽旗開得勝。 北一女中12名球員輪番上陣,10人攻下分數,陳柔安22分最多,張善筑只得4分,但抓了18籃板。普門陳詩晴18分最多,傅品璇14分。  

Read More

賴瑞隆批修惡財劃法 藍:高雄統籌分配款多250億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針對民進黨立委賴瑞隆發文痛批國民黨與立委柯志恩修惡《財劃法》。國民黨高雄市黨部發言人張永杰三十一日指出,明年高雄獲得的統籌分配款比今年增加二百五十億,實質幫高雄增加實財源,何來修惡?柯志恩則強調,民進黨從頭到尾只會抹黑,更不願承擔責任,最沒資格批評《財劃法》。 張永杰提到,修法期間柯志恩還帶著高雄的黨團議員召開記者會說明,並呼籲民進黨盡快自提版本,大家一起來討論。結果拿市民和高雄權益當賭注的是民進黨、利用鬥爭犧牲大家權益的也是民進黨。現在高雄財源因為國民黨修法而實質增加,反過來罵修法的在野黨也是民進黨。 柯志恩說,市長陳其邁批明年統籌分配稅款,高雄增幅居六都之末「非常非常不公平」。正如學者所言「中央只要跟地方的算法比對,就知道誰算錯。」 柯志恩認為,資源分配本質就是「政治」問題;地方能否心服口服?考驗卓內閣的能力。接下來應由中央與二十二個縣市對話、務實解決,不必把分配問題嫁禍給立院。 她指出,賴瑞隆胡扯「國民黨不敢審查」他的提案,真相卻是他的提案與國民黨和各委員案「併案審查」,只是行政院不埋單。 柯志恩強調,民進黨政府寧可說謊、造謠、誣衊在野黨。民進黨從頭到尾只會抹黑,更不願承擔責任,最沒有資格批評《財劃法》的就是民進黨。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賴清德還不「周處除三害」?

賴清德若不效法「周處除三害」,將讓執政團隊更快陷入「垃圾時間」。(中央社) 蔡炫 民進黨八二三大罷免再度遭到連二「完封」全敗,總計「三十二:0」也讓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指出民進黨十年優勢告終,總統賴清德第一時間卻是公開回應,僅僅調整「施政順序」並「人事改組」,試圖遏止黨內逼宮與重建民意支持。然而,賴清德此番表態並未掩蓋「連罷連敗」的政治衝擊,從七二六至八二三的「罷免三箭」到「精準罷免」,不僅重挫綠營士氣,還讓賴政府的合法性危機浮現。 「合法性危機」(Legitimation Crisis)是指政治系統失去統治的合理性與正當性,迫使整個體系成員不願服從命令,社會不認同理念行為,進而引發施政矛盾、衝突和動盪的危險狀態。對比,賴清德在八二三之前就已塑造「改革先鋒」為大罷免的失利奏起哀樂,依舊無法搶得民意的制高點,七二六掀起內閣與黨內鬥爭的醞釀期最終引爆,加上全台兩波大罷免結果明朗化,各界對其施政不滿及領導統御的質疑不再只是耳語,反而催化內閣人事跳船潮以及黨內幹部辭職潮,賴清德還不效法「周處除三害」來挽救頹勢? 民進黨掀起的「全台大罷免」遭到主流民意血洗,這套為了政治鬥爭的語言遊戲宣告破功,對比二0二四的在野六成民意,加上一年施政的內外交迫,迫使內閣改組開始鬆動。賴清德正透過「分批替換」策略消弭黨內火力,藉由局部人事變更維持施政穩定,但是此舉恐難阻止結構變異,在既有的同溫層裡玩大風吹,已經導致基層民意信任斷裂、政策正當性遭質疑,以及國家體系的徹底崩壞。 賴政府從人事觀察,早已率先啟動布局,八二三前陸續傳出張惇涵轉任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接任經濟部長、徐國勇出任民進黨秘書長等,顯示借重「英系」力量穩住內部。尤其,八二三慘敗後,經濟部長郭智輝、數發部長黃彥男以及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等高爭議官員,不論主動還是被迫請辭下台,顯然都已成為這波「祭旗人選」。但是應該負最大責任的賴清德卻不辭黨主席職位,恐怕無濟於事。事實上,若人事調整無法滿足全民期待,同步牽動黨內派系二0二六布局,連番挫敗已讓執政團隊信心動搖,內閣官員恐將接連離職,開始出現內閣「跳船潮」。 民進黨的罷免行動利用「委外操作」的公民團體,明顯缺乏在地認同與議題支撐,選民結構對比國民黨的落差明顯,反讓罷免成為檢驗當局政績的價值工具,才讓這把惡火燒向賴政府。八二三罷免的連二敗,凸顯民進黨失去三大優勢,包含中間選民信任不足、基層組織深耕裂解以及社會量能多數反撲,沒有營造當年總統蔡英文時期的兼容並蓄,集結最大民意的普遍支持。賴政府面臨「內外失衡」局面,外部持續放大民進黨施政不力,內部凸顯派系之間的推諉塞責,而賴清德「選敗不退」抗拒民主,正在擴大施政危機。 賴清德卻只透過臉書指出,七二六、八二三罷免案與核三重啟公投均已告一段落,他與蔡英文、蕭美琴三人一致認為,民主的價值在於不同聲音能被聽見,並透過討論凝聚更多共識,進一步成為國家繼續前進的動力。蔡英文選在罷免慘敗隔日,前往總統賴清德官邸打氣,要對近期多變的國內外情勢交換意見,而賴清德卻不主動向在野黨領袖遞出橄欖枝,恐怕將讓民進黨內捲危機浮現。當民進黨無法在二0二五年底前提出具體改革路線,未來兩年恐將陷入「內耗」危機無法突破自我,造成自身「結構崩解」,而讓「同溫內捲」再創民意低谷紀錄。 賴清德去年主導民進黨全代會定調「賴系」霸主地位,搶得與非賴系(英系)中常委席次為六比四還歷歷在目,如今面對八二三慘敗,綠營內部秋後算帳氣氛濃烈,罷免失利將成為派系重組的引爆點。事實上,這波府院黨改組重新引入英系舊臣的意味,凸顯賴清德的政治資本不足,現任總統還需透過前任「借貸」支持,等於承認自己威信崩盤。這不僅無法提升低迷民調,反而加劇「領導真空」危機。 民進黨自創黨來,敗選下台一直都是責任傳統,蔡英文過去就有辭去黨主席的三次紀錄,三十二:0是民進黨從未有過的慘敗時刻,也是賴清德一手創造的全國大罷免,至今卻未表達任何負責意向,難道賴清德看到前來送暖的蔡英文都不尷尬嗎?這波大罷免大失敗就連核電也只剩一百五十萬票的民意支持,引來行政內閣開始跳船,立法院已是少數跛腳還互推戰犯,黨內選縣市長也會無懼初選力拚到底,最終賴政府將提前進入執政垃圾時間。 八二三大罷免以「三十二:0」慘敗收場,不僅凸顯民進黨已失去過往的結構優勢,從內閣「跳船潮」、派系「內捲化」甚至讓賴清德「政治資本」破產,合法性危機已經浮上檯面。賴清德若不效法「周處除三害」,將讓執政團隊更快陷入「垃圾時間」,進而錯失改革契機,最終受到民意殘酷審判。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本文為國戰會論壇授權刊登)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東亞競合複雜 合作與摩擦並存

韓國總統李在明與川普互動熱絡,強調透過協商促進互信與穩定的必要性。(路透) ■蘇嘉宏 美國印太戰略隨著川普上台與美中(中國大陸)競爭而持續變動,近期,韓國的平衡外交、印度被美國課徵全球最高的百分之五十關稅,以及南海紛擾中,菲律賓與台灣的務實往來。各國盤算自己的利益,背後則有不同的價值取向。東亞與印太地區呈現出複雜且多層次的競合格局。 韓國總統李在明八月下旬訪日、訪美行程引發區域高度關注。中國大陸表示理解,視為韓國正常的外交交流安排。李在明與川普互動熱絡,甚至直接要求川普要求「介入」對朝鮮事務,強調透過協商促進互信與穩定的必要性。    現實主義 南韓外交政策基調   李在明在朝鮮半島安全議題上,表現出尋求更具主動性的姿態。台灣部分媒體與政治觀察者,傾向將韓美日合作視為超越地緣政治利益的民主價值聯盟,強調三方在自由貿易、法治與人權上的共同立場,但這種觀點忽略了韓國外交策略的現實主義基調。 事實上,韓國當前仍奉行「安全靠美、經濟靠中」的雙軌模式,在美中戰略對抗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李在明政府更加謹慎地在大國之間維持戰略彈性,避免在安全與經貿之間作出二選一的抉擇。 與此同時,李在明此行對中韓關係可能影響,在韓國國內的討論也浮上檯面。保守派擔心過度傾向美日將削弱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連結;進步派則批評與川普互動過於熱絡,恐削弱政府外交的中立性。種種聲音反映出,韓國在區域政經重組過程中,高度在意自身的民族主體性與自主外交空間。 緊接著李在明訪問日、美之後,國際聚焦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日本,並出席在中國大陸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印美、印中關係的變化,乃至於上合會「對沖」西方聯盟的地緣戰略會如何發展。 川普政府宣布對部分印度金屬產品加徵高達百分之五十的懲罰性關稅,激起印度國內保護主義聲浪,批評華府在推動印太戰略的同時,卻以自我利益為優先,這種出賣盟邦的關稅壁壘、損人利己的外交路線,會是美國在世界地位上讓賢給中國大陸的巨大轉折。   印度總理莫迪出席天津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並且會晤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路透)  川普懲罰印度 互信遭到質疑   印美合作的本質,已超越傳統雙邊關係,實質上是民主陣營圍堵中國大陸在印太擴張的核心一環;印度藉由「四方安全對話」(Quad)、「印太經濟架構」(IPEF)等機制,擴大影響力的外交現實主義,也一直回應著印太戰略。 但是,在川普懲罰性關稅,以及聲稱施壓「調解」印度與巴基斯坦衝突後,引發了對印美長期互信的質疑。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於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一日在天津舉行,莫迪這次出席峰會,是其七年多來首次訪中。 大陸外交部強調,中印關係與印美互動屬於「雙邊事務」,並再次提及上合組織作為推動區域合作、促進多邊主義的平台。北京意在淡化美印深化防務與經貿合作對區域平衡的衝擊,另一方面,上合組織在先前舉行的外長會議,又揭櫫 「去美元化」、「去西方化」的合作方針,呼籲建立「去極化的全球秩序」。 其實,上合組織長期受限於中俄主導與成員間利益分歧,包括印度與巴基斯坦在邊境、安全、能源議題上的矛盾,使其在真正回應區域多元合作需求上,到目前為止表現有限。 川普懲罰性關稅引發對印美長期互信的質疑。圖為《印度時報》以頭版頭條新聞報導美國對印度課徵百分之五十的懲罰性關稅正式實施。(路透)    與台灣交往 菲律賓平衡策略   印太戰略博弈的核心戰場在南海與台海。中國大陸持續主張南海爭端應透過雙邊協商解決,並堅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具有官方性質的對台交流。在此主張下,北京強力推動其「九段線」主權聲索,並強化海上執法與軍事存在。 相對地,台灣則囁嚅地近乎噤聲不語,不敢強調自身為南海實際當事方,擁有東沙島、太平島的主權,在南海的議題自我邊緣化。事實上,北京的主權聲索都是基於「歷史主權說」,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十一段線的基礎。 日前,我外交部長林佳龍率「經貿代表團」低調訪問菲律賓,菲國高層隨後仍公開重申「一中原則」。台菲人員往來、持續深化非正式合作,從農業到能源、從半導體到海上救難,凸顯了中型民主國家在地緣壓力下,如何透過「制度性務實合作」爭取戰略空間,可謂「堅苦卓絕」。 菲律賓處理台菲關係,在務實互動與政治表態之間,持續採取「低調互動、公開聲明」的雙軌策略,意圖在與台灣發展非官方關係的同時,避免觸怒北京。這種「表面不承認、實際密切往來」的外交操作,也許將成為未來更多中小國與台灣互動的典範。 菲律賓這種外交平衡策略的背景,是日益激烈的南海軍事對峙,中小型國如何在美中競爭間維護自身利益,考驗其戰略靈活度與國際話語能量。也只能這樣,畢竟實力決定一切。    和平穩定 各方考量大相逕庭   整體而言,中國大陸是以「一中原則」與「雙邊對話」為基調,強調主權完整與區域穩定;台灣則持續以民主價值、國際法與多邊合作為核心,主張自身有權與各國正常往來。 韓國在安全與經濟之間追求平衡,避免直接選邊;印度堅持戰略自主,雖深化與美國的合作,但美國高額關稅卻凸顯華府在經濟政策與戰略合作間的矛盾,可能動搖印太盟友對其的信任。 菲律賓則是明確親美抗中,透過軍事合作與國際法來維護自身主權,但在台灣議題上,維持「低調合作、公開一中」的雙重姿態,避免與中國大陸正面衝突。 各方在公開論述中都強調「和平與穩定」,但背後的價值基礎、戰略盤算與利益考量卻大相逕庭。東亞與印太局勢展現出一種複雜的多層次競合格局,也意味著未來合作與摩擦將並存,區域穩定仍充滿不確定性。 (作者為輔英科技大學健康美容系教授、兩岸與國際事務、海洋政策研究學者,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