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財劃爭議 藍白縣市長串連饒慶鈴北上為台東發聲

針對財劃法及統籌分配稅款議題,藍白十五縣市首長串連,饒慶鈴北上為台東發聲。(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針對財劃法及統籌分配稅款議題,藍白十五縣市首長由台中市長盧秀燕召集,十日在台北生技園區發表聯合聲明,台東縣長饒慶鈴也北上參加並發聲,希望中央能提出公平透明的合理分配方案,並儘速邀集各縣市首長坐下來討論。 十五縣市捍衛地方補助聯合聲明指出,行政院自今年五月違法刪減各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後,陸續又縮減一一四、一一五年度社福、教育、捷運等該給各地方的計畫型補助款。 八月又留有三四五億元統籌分配款未分配,八月底行政院修正新版補助辦法更將一般性補助款改為不透明的申請制,且未依法保障各地方政府獲配一般性補助款「不少於修法前」。 地方政府深感財政壓力與施政衝擊非同小可,為守護建設與民生服務,特此發表聯合聲明。 一、財劃法修法的目的在確保地方政府財政自主,統籌分配款與一般性補助款應依照財劃法立法精神完整且合理分配,且須保障各地方政府此二者財源較修法前皆只增不減。 二、一般性補助款應回歸透明、公平、公開的公式設算分配,不宜淪為中央片面制定規則與審查標準的申請制。 三、中央原已核定給各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及計畫型補助款應受保障,不得任意短編、刪減或拖延,呼籲中央儘速核實補足,以免嚴重影響地方施政推動。

Read More

興達電廠0909新建機組火警事故 台電將積極調查並檢討改善

針對興達電廠新建燃氣複循環機組發生火警案,台電表示,目前持續進行事故細部調查,也將全盤檢討研擬改善措施。(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0909興達電廠新建燃氣複循環機組發生火警案,台電表示,目前持續進行事故細部調查,也將全盤檢討研擬改善措施。台電不會逃避責任,將持續與社會說明。針對此次發生火警事故引起各界關注,台電深表歉意。 台電指出,興達燃氣新2號機組正進行試運轉測試,9日晚間19時57分現場偵測到天然氣外洩,人員立即停機並通報,20時5分起火,20時24分消防局進場滅火,20時40分現場已無明火,隨後火勢撲滅,無人員傷亡。台電10日與相關工程團隊赴現場勘查,天然氣洩漏點初步判斷為新2-2號氣渦輪機天然氣加熱器下游管線「法蘭(flange)」(用於連結兩段管線或管件的金屬構件,通常以螺栓鎖固,並夾入墊片以確保密封。),待現場搭架完成後將進一步檢視「法蘭」洩漏原因。後續將全面巡檢天然氣管線及法蘭等工程零件,盤查電廠內天然氣偵測點規劃,重新檢視緊急應變作為及相關通報機制。 台電指出,此次事故影響範圍包括新2-2號機天然氣加熱器相關管線及輔助設備,主發電設備本體未受損壞。新1號機與新2-1機受影響輕微,將持續進行詳細檢查,判斷是否影響主發電設備功能。事故調查及相關復原準備完妥後,將提報高雄市政府同意才會恢復試運轉作業,台電不會逃避責任,將持續公開資訊向社會說明。新1號機已於6月接受調度,由於新2號機火警事故後,安全起見,配合進行天然氣管路安全檢查而停機。台電預估10日尖峰備轉容量可維持10%以上、夜尖峰備轉容量約6%,為維持日夜尖峰備轉供電餘裕,將啟動緊備機組大林5號燃氣機組、興達4號機併聯發電,興達2號機待命。

Read More

「夜尿、尿急又怕影響性能力?」男性必知攝護腺治療指南

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沒有直接關聯,但兩者可能同時存在,症狀也容易混淆。不少男性以為只是「尿不順」,誤以為是老化現象,卻忽略潛在癌症風險。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趙正瑋報導 才40多歲,半夜總被尿意吵醒,白天開會、開車也得不停找廁所,連長途旅行都不敢?小心,這可能是「攝護腺」在悄悄提醒你! 專訪國內泌尿科權威、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志賢教授,他分享男性朋友最常遇到的攝護腺肥大(BPH)問題,幫助大家了解早期就醫的重要性。 Q1:攝護腺肥大(BPH)是什麼?只有年長男性才會嗎? 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包住尿道,是泌尿與生殖系統的重要器官。隨著年紀增長,雄性荷爾蒙會讓攝護腺細胞代謝失衡,進而變大。黃志賢教授指出,近年來,攝護腺肥大有年輕化趨勢,有些男性從35歲就開始變化,只是初期症狀不明顯。 Q2:有哪些症狀?會造成哪些生活困擾? 平常可以透過「跑廁所的頻率」來觀察自己。攝護腺變大壓迫尿道,尿流變細、變慢,常覺得尿不乾淨,還會頻尿、急尿,常常想跑廁所時就該留意。 常見困擾 每隔 1–2 小時就想上廁所 一餐飯需上廁所兩次 晚上需起床兩次以上 急尿來不及跑廁所,甚至尿褲子 出遠門或搭遊覽車旅行不便 開始有使用尿布的需求 尿不出來需要導尿管 長期殘尿可能導致膀胱結石、鼠蹊部疝氣等併發症 若這些情況影響生活或睡眠,建議及早就醫。 Q3:攝護腺肥大可以自我評估嗎? 可以透過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IPSS)了解症狀嚴重度: 總分判斷 0–7 分:輕度 8–19 分:中度 20–35 分:重度 若總分超過 8 分或影響生活品質,建議盡快就醫,由醫師進一步評估。 Q4:攝護腺肥大引起攝護腺癌?初期有明顯徵兆嗎? 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沒有直接關聯,但兩者可能同時存在,症狀也容易混淆。不少男性以為只是「尿不順」,誤以為是老化現象,卻忽略潛在癌症風險。 常見迷思 根據統計,攝護腺癌已躍升台灣男性第三大癌症,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影響治療效果。目前健保尚未將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血液檢查納入常規篩檢,但醫界建議男性應定期檢查,以提高早期發現率並延長生命,同時也倡議早期發現策略,將攝護腺癌納入「第六癌」篩檢,共同守護國人健康。 鼓勵健檢時程 有家族病史:45 歲開始 PSA 檢查…

Read More

你想怎麼走完最後一程?居家安寧:深刻思考「放下」與「陪伴」人生課題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趙正瑋、吳榮禹報導 隨著台灣人口逐漸高齡化,安寧療護的需求日益增加。許多人開始思考,當疾病進入末期,是否一定要在醫院中接受強化醫療,還是能選擇回到熟悉的家中,在親人陪伴下走完最後一段路。 前台大醫院葉克膜小組組長蔡壁如與台大醫院外科部特聘兼任主治醫師黃勝堅,針對「居家安寧」的議題,分享了他們在臨床經驗與制度觀察上的看法,並提出一個需深刻思考的課題:人生的最後一程你想怎麼走? 慢慢理解「有尊嚴」離開 居家安寧接受度轉變 蔡壁如護理師指出,近年來民眾對「居家安寧」的接受度確實逐漸提升。過去大多數人習慣將生命末期交由醫院處理,認為「醫院才安全」,但隨著社會觀念轉變與資訊普及,愈來愈多家庭開始願意讓病人回家。 同時,蔡壁如護理師觀察到,特別是年輕一輩的子女,比起單純延長生命,更重視父母「有尊嚴」的離開,因此對居家安寧持開放態度。這樣的改變,代表社會逐漸理解「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必須迴避的議題。 制度與資源上限制 現實與理想仍存落差 然而,黃勝堅醫師提醒,理想與現實之間仍存在落差。居家安寧照護涉及醫療、護理與社會資源的串聯,但目前台灣的制度仍有不足。第一,健保給付仍以醫院醫療為主,對於居家醫療與安寧的支持相對有限。第二,醫療人力不足,尤其是居家護理師與安寧專科醫師的數量,遠遠不及需求。第三,社會支援系統尚不健全,許多家屬因缺乏照護知識與支援,往往在壓力下難以堅持。這些結構性問題,使得「想回家」與「能回家」之間有明顯差距。 居家安寧非單打獨鬥 需建立跨專業團隊 如何改善這些限制?黃勝堅醫師提出幾個具體建議:首先,健保制度應更重視「病人導向」,增加對居家安寧的給付與支持。其次,須建立完整的跨專業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心理師與社工,共同支援家庭。 最後,政府與社區應加強教育與宣導,讓更多人了解居家安寧的選項與照護方式。蔡壁如護理師則強調,除了制度改革,醫療人員也要學會「退一步」,理解病人真正的需求,才能讓「善終」成為可能。 家屬心態調整 從「拯救生命」轉向「守護尊嚴」 當家人走到人生末期,對家屬而言,常常比病人更難面對。在臨床上常遇到「家屬比病人更害怕」的情況。蔡壁如護理師建議,家屬要學會「放下」與「陪伴」,理解治療已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如何陪病人走過最後的時光。 此外,黃勝堅醫師則補充,家屬需要調整心態,從「拯救生命」轉向「守護尊嚴」。這樣的轉念,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介入,讓病人回歸生活的本質,也讓家屬在事後少一分遺憾。 溫柔放手最困難 在加護病房最難忘回憶 回顧30多年的臨床生涯,蔡壁如護理師提到一段特別深刻的經歷,一位40多歲肺纖維化病人,為等肺移植,他裝上葉克膜在加護病房撐了4個月;隨著移植機會逐漸渺茫,他太太的身心也接近崩潰。 蔡壁如護理師推動三次跨科倫理與安寧會談,邀請全部家屬共同面對,並由眾人連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減輕配偶壓力。確定方向後,家屬與醫院替病人換上最愛衣物、依習俗擇時、讓兩個孩子進房道別;撤除維生後,細緻清潔縫合,讓他體面的走完最後一程。蔡壁如護理師認為,當治癒已不可能時,醫療的責任是守護尊嚴與家人的悲傷復原。 人生最後一段路 自己可以選擇 談到「自己希望怎麼走」,蔡壁如護理師和黃勝堅醫師給出一致的答案:希望能在家中、在家人陪伴下安靜離開。黃勝堅醫師表示,作為外科醫師,他深知醫院的各種急救手段,但那並不是他對人生最後的期待。 黃勝堅醫師希望,當自己走到那一步,能有尊嚴、不受折磨的在熟悉環境中道別。蔡壁如護理師也表示,自己多年來陪伴無數病人,也更加確信「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她盼望最後能與親人坐在一起,聊聊人生,靜靜走完旅程。 居家安寧照護 是學習陪伴與放下課題 居家安寧照護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人生課題。從醫療的專業觀察到個人的生命體驗,觀察到「醫療」的角色正在轉變:從延長生命,走向守護尊嚴。台灣社會雖仍面臨制度與資源的挑戰,但隨著觀念的改變與專業的努力,愈來愈多人開始理解「善終」的重要。 蔡壁如護理師與黃勝堅醫師都認為,死亡不是終點,而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如何陪伴」與「如何放下」,是大家應該共同學習的課題。 想更了解如何讓人生最後一程更有尊嚴與品質,歡迎參加 9 月 20 日於台南舉辦的公益講座「善終是給有準備的人」。

Read More

戒酒免疫反而異常? 醫揭「關鍵機轉」神秘面紗

專家提醒,若停酒過程中出現發抖、幻覺、心跳快速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奕寧報導 2020 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飲酒每年奪走約207萬名男性及37.4萬名女性生命,是25至49歲族群首要死亡與疾病風險。2019年世界心理健康調查指出,全球約80%成人曾飲酒,酒精使用障礙症終身盛行率達8.6%,其中43.9%患者合併其他精神疾病。酒精亦為第一類致癌物,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等相關,突顯其對肝臟、精神健康及免疫系統的長期傷害。 戒斷症狀多變 震顫性譫妄恐奪命 長期飲酒者突然停酒時,可能出現手抖、噁心、嘔吐、失眠、焦慮等戒斷症狀;嚴重者更會感覺「有蟲在身上爬」、不停盜汗發抖、心臟狂跳,甚至幻聽幻視,稱為「震顫性譫妄(Delirium Tremens,DT)」。此症狀進展迅速,伴隨意識混亂、焦躁不安、心率與體溫異常,恐危及生命。 免疫發炎指標 首度臨床證實與 DT 相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黃名琪院長與成癮防治科許書豪主治醫師、國衛院劉玉麗研究員合作,發現免疫發炎指標 TNF-α 及其受體 TNFR1、TNFR2 在停酒時顯著升高。許書豪醫師指出,TNF-α 是免疫細胞釋放的「警報分子」,與受體同時升高時,代表免疫系統過度活化,恐反向傷害自身。 該研究納入住院的嚴重酒精使用障礙症患者及健康對照組,結果顯示:停酒後甚至兩週,患者發炎指標仍高於健康組,且曾發生震顫性譫妄者濃度異常升高,兩週後依舊無法恢復正常值。這是全球首度臨床證實 TNF-α、TNFR1、TNFR2 與震顫性譫妄密切相關的研究。 科學監測助早期介入 降低重症與死亡 研究成果已刊登於《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未來有望透過血液檢測免疫指標,協助醫師辨識高風險患者,提前監控與治療,避免重症或死亡。專家提醒,若停酒過程中出現發抖、幻覺、心跳快速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Read More

農業部公告酪梨香蕉種苗和防風支架補助 協助台東果農災後復耕

農業部公告香蕉、酪梨種苗和防風支架補助,減輕重新種植與復耕的壓力。(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楊柳颱風重創台東農業,農業部繼日前公告針對番荔枝果農的復耕補助方案後,九日再宣布啟動酪梨與香蕉種苗補助措施。立委陳瑩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上月前來勘災後,允諾的種苗和防風支架兩項,目前均已公告補助,肥料補助也於八月底上路。 陳瑩說,果農一年辛勞在瞬間被摧毀,果樹不是倒伏就是攔腰折斷,補助種苗與復耕設備,對農民是最實質的幫助。她與莊瑞雄第一時間向農業部爭取將台東列為「全縣全品項」天然災害農損區,並針對主要作物啟動「免現勘」機制。 依農業部公告,酪梨種苗每公頃最高補助一點九二萬元,每株補助二分之一、最高補助八十元;香蕉種苗每公頃最高補助一點二萬元,每株補助上限為六元;另針對香蕉防風支柱,每支補助上限為一二0元,每公頃最多補助二千支,總補助上限為二十四萬元。申請期限至十月三十一日止,農民可依實際復耕進度彈性調整。 蕉農陳冠銘表示,風災讓整片香蕉園全毀,即使加裝竹竿防護仍無法抵擋強風,一度打算放棄復耕;得知農業部補助防風支柱後,才重新燃起希望,這對蕉農是很大的鼓勵與支持。 陳瑩強調,將持續監督相關補助措施的執行情形,確保農民順利申請、順利復耕,協助果樹受災的農民,減輕重新種植與復耕的壓力。

Read More

創世台東院首次攜手家屬 帶植物人走進美術館體驗視覺與聲音感官饗宴

創世台東院首次攜手家屬,帶植物人走進美術館,體驗視覺與聲音感官饗宴。(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創世基金會台東院的植物人,十日在院方與家屬的陪伴下,首次走進台東美術館,參觀藝術家張徐展的紙偶動畫個展「老鼠、白蟻、兔子狐狸鼠鹿與蒼蠅的生靈馬戲」。看到無法言語的植物人,透過眼神及肢體反應,展現出對藝術的感知,家人相當感動和開心。 在展場中,家屬與照護員推著輪椅,讓植物人們穿在一幅幅生動奇幻的藝術作品前,體驗視覺與聲音的感官饗宴。對多數家庭而言,這樣的出遊曾是奢望。 「看到弟弟的眼睛隨著動畫睜大,頭也轉向聲音的方向,真的好感動。」一位邱姓家屬說,她的弟弟因病成為植物人,入住創世台東院已有一年多,這次的出遊對她來說,像是一場久違的家人連結。 家屬和植物人一起走進美術館,讓他們重新找回「一起生活」的感覺。(記者鄭錦晴攝) 許多家屬坦言,這樣的活動不僅為植物人帶來刺激與希望,更讓他們重新找回「一起生活」的感覺,也希望能趕快好起來。 創世台東院職能治療師蕭納德表示,藉由感官的刺激再去誘發植物人的動作和反應,有助於腦部整合,也是重要的復健方式之一。只要家屬願意,院方會努力創造機會,讓植物人多與外界互動,延續可能的希望。 院長王玉鳳表示,台東院目前安養五十位植物人,今年受到關稅、物價上漲等因素,累計至今年八月專案捐款已較去年減少一成,邀請大家隨喜或每月一六五0元幫助植物人。

Read More

興達電廠爆炸成因不明 綠營要求台電公開透明調查

記者吳文欽/高雄到島 高雄興達電廠發生爆炸,引起市民擔憂與恐慌。高雄市議會民進黨團十日表示,市民安全無分黨派,不能打折扣。要求台電公開透明調查,中央與市府同步檢討改進,全力保障市民安全與用電穩定。 民進黨團江瑞鴻總召表示,台電必須針對事故成因盡速調查並向社會完整交代,相關測試與施工程序是否有疏漏,務必讓市民清楚知道。資訊透明,才能消弭疑慮、恢復社會信任。 黨團副總召陳明澤認為,興達電廠爆炸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確實造成市民恐慌,市府必須更加積極,全面檢視燃氣與燃煤機組的安全狀況,建立清楚的通報與防災機制,確保居民在第一時間獲得資訊。 民進黨團幹事長鄭孟洳表示,我們支持能源轉型、非核家園的方向,但安全不能妥協。中央應全面檢討電廠施工測試流程、管理制度,以及高雄承擔能源風險的合理性,推動 「區域用電正義」,讓責任與風險更均衡。

Read More

興達電廠爆炸空汙恐雪上加霜 白喬茵轟「厝邊」黃偉哲不聞不問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白喬茵十日表示,興達電廠爆炸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大規模的火光和濃煙不只容易衍生未知的風險、製造難以收拾的恐慌,也讓高雄空汙狀況雪上加霜。 白喬茵認為,陳其邁市長第一時間趕去現場了,但隔壁市長黃偉哲人呢?台南是缺電大戶,長期仰賴外縣市供電,他知道這次出意外的新燃氣二號機組,目標是以「直供」南科電力而建置的嗎?以江湖道義來說,人沒到,但起碼要關心一下我們高雄人吧? 白喬茵指出,高雄肩負國家能源政策的重大責任,長期扛起南台灣發電的重擔,光是現在,高雄就有十一組燃氣機組、六組燃煤機組,另外還有三組新燃氣機組正在興建與測試中,難道南台灣日漸擴大的用電缺口統統要由高雄來補嗎? 她提到,更讓我們吞不下去的是,興達燃煤三、四號機、大林燃氣五號機,沒有使用許可與已除役的機組遲遲不拆除,並在備轉容量低於八%、甚至六% 的情況下被迫重啟「救援」,興達煤倉還長期堆放大量煤炭,自燃風險屢屢出現。這些都是中央錯誤的能源政策,卻讓高雄人承擔過重代價。 白喬茵主張,陳其邁市長必須展現魄力,代表高雄人向中央抗議,要求落實區域用電均衡,不能再讓高雄什麼都扛,同時,也請台電徹底釐清事故原因,強化防災計畫與安全設備。這次是測試爆炸,下次會是甚麼驚喜,我們都害怕。

Read More

打破大隻雞慢啼迷思 屏縣府籲把握發展遲緩兒改善黃金期

屏東縣衛生局長張秀君(左四)呼籲家長們,若能透過早期篩檢及早期療育,可為發展遲緩兒的健康成長護航。(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縣今年迄至八月,通報及轉介近一千兩百名疑似發展遲緩兒童;衛生局長張秀君呼籲家長們,打破「大隻雞慢啼」迷思,若能透過早期篩檢及早期療育,把握孩子的黃金發展期,可改善遲緩現象,共同為兒童健康成長護航。 張秀君指出,屏東縣自一一三年起推動零至六歲「學齡前兒童入園篩檢」,結合醫療團隊主動進入幼兒園、托嬰中心與親子館巡迴服務,讓孩童在熟悉的環境中接受檢查,不僅減輕雙薪家庭的育兒壓力,也提升早期發現率。 屏東縣府積極守護幼兒成長,一一三年共通報一千八百多名疑似發展遲緩兒童,經由縣內屏基、屏榮、屏東及安泰醫院等四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專業評估後,有一千一百多名兒童被確診,其中,以語言九百一十人最多,其次為認知及知覺動作。 張秀君說,篩檢內容涵蓋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行為等面向,今年一至八月已辦理兩百五十四場次,通報及轉介一千一百多名疑似遲緩兒童;同時,縣內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服務量能也提升,確保診斷與療育不中斷。 屏基醫師黃富槻分享,一名兩歲女童原本因腸胃炎就診,卻在檢查中發現生長矮小及退縮表現,轉介早療團隊介入一年後,自閉特質及人際互動逐漸改善,顯示「把握黃金期」的重要性。 張秀君強調,過往許多家庭因為「大隻雞慢啼」等傳統觀念,誤以為孩子只是發展比較慢,容易忽略潛在發展遲緩徵兆,等到問題明顯時,已錯過寶貴的黃金治療期,呼籲家長們善用政府提供的七次健檢與六次發展篩檢,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轉介專業治療,共同為兒童健康成長護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