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慈濟醫院醫事室、運動醫學中心團隊,獲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雙金榮耀。(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推動醫療與環境永續工作成果亮眼,十一日分別以醫事室「秀林鄉全人整合照護計畫」、運動醫學中心「運動照護永續行動」榮獲亞太永續行動獎金獎、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獎等雙金獎。
花蓮慈濟醫院長林欣榮表示,這兩面金獎不僅是對花蓮慈濟醫院的肯定,更是對團隊多年努力的鼓勵,醫事室從偏鄉出發,展現健康平權的實踐價值。
林欣榮指出,運動醫學中心則以臨床、教育、研究與慈善並進,全面提升運動照護品質,未來將持續透過跨域合作與資通訊科技的智慧AI應用,推向更多場域,讓醫療一戶都不落、每位選手都被看見。
花蓮慈濟醫院團隊整合二十二套公共衛生資料,為一千一百一十六戶、七千八百八十八人建立「家庭健康戶口名簿」,透過分群分級,針對高風險與高需求的居民提供精準醫療資源,同時推動文化友善醫療,定期進入部落舉辦整合式篩檢與健康促進活動,讓服務更貼近族群日常生活。
醫事室主任林玲珠指出,透過社區參與、跨界合作與數據應用的三軸整合,住院率自二0二一年的千分之二百七十五降至二0二四年的千分之二百六十五,鄉內就醫率提升至百分之四十四,這項成果也獲得健保署認同,自二0二五年起,將秀林鄉全人整合照護計畫模式擴大推展至八個IDS鄉鎮、六家醫院複製推動,建構「無圍牆醫院」。
運動醫學中心秘書李思蓓表示,在慈善層面,結合醫院社會服務室與慈濟基金會,三年來補助清寒選手超過一百三十萬元,並發起「舉重鞋與田徑鞋募集」行動,藉由紀錄片讓更多人看見基層選手的奮鬥與需要,其中,二0二四年巴黎奧運返國的田徑國手張博雅,更選擇回到花蓮慈濟醫院復能與調養,象徵世界級選手對在地醫療品質的信賴與肯定。
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劉冠麟表示,花東培育了無數運動人才,卻常受限於資源落差與照護中斷,團隊的任務不僅是治療傷勢,而是讓每位孩子被看見、被陪伴,把「練到受傷就放棄」轉為「訓練—評估—復能—再進場」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