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樓限定「一蟹知秋」 鮮活萬里蟹入菜大滿足

招牌「油茶金沙焗沙公佐燒餅」獨特鹹蛋黃與麵茶香氣。望月樓提供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每年秋季螃蟹最為肥美,也是各家吃貨饕客啖蟹的好時機,新北「望月樓」搶先推出秋季時令菜單「一蟹知秋」,即日起至11月30日限定開賣,能一次嚐到油茶金沙焗沙公、蟹粉肉餅蒸紅蟳、巴蜀蟹肉脆皮翅等多道美味佳餚,讓粉絲大呼過癮! 今年蟹宴嚴選鮮活野生萬里蟹、飽滿活沙公、紅蟳入菜,在主廚邱龍俊主掌勺下,挑選「萬里蟹」為食材,包含口感細緻的花蟹、鮮甜清爽的三點蟹,並延伸納入南洋進口的活蟹,像是蟹黃飽滿的紅蟳、結實多肉的沙公等。招牌「油茶金沙焗沙公佐燒餅」可依照個人喜好挑選沙公或花蟹,烹調時加入麵茶粉創造特色風味,嚴選近一公斤的活沙公,鹹蛋黃先以米酒去腥、蒸熟打碎入鍋快炒,再加入主廚家傳豬油炒製的十三香麵茶粉,放入輕炸後的螃蟹炒勻,最後灑上少許炸過的鹽昆布細絲,多重美味一次滿足。 「蟹粉肉餅蒸紅蟳」將蟹膏與肉餅完美結合,鮮香彈牙。望月樓提供 「蟹粉肉餅蒸紅蟳」嚴選近800公克的紅蟳,膏黃豔紅飽滿,取下蟹殼切成塊備用,加入五花肉丁、北菇、馬蹄、菜脯,甩打起膠壓成肉餅,再放入蟹粉提升風味,點睛之筆在於特調陳醋汁,好吃到讓人停不下來。 「巴蜀蟹肉脆皮翅」外皮酥脆微辣,能嚐到蟹味滿滿的糯米飯。望月樓提供 特色菜「巴蜀蟹肉脆皮翅」為糯米釀雞翅的升級版,做工繁複費時,以生炒到熟的開陽香菇糯米飯為餡,加入蟹粉、大塊藍蟹肉與北海道蟹膏拌炒,外層是仿土雞三節翅拆骨後,填入蟹肉糯米飯以牙籤收口,再澆熱水收縮表皮,最後淋上皮水吊起風乾4小時,出餐前以藤椒、乾辣椒、大紅袍的自煉紅油翻炒。

Read More

秋遊晶泉丰旅濁酒療癒Fun鬆玩 台北凱達賽車體驗衝一波

晶泉丰旅秋季限定「從心醞釀」2天1夜專案,開啟假日小旅行。晶泉丰旅提供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秋高氣爽正是適合旅行的好時節,今年秋天不必捨近求遠,國內旅遊也能享受絕佳休憩體驗。走一趟晶泉丰旅品嚐獨特的初霧濁酒,盡情沐浴在溫泉洗後中,或是入住台北凱達大飯店體驗沉浸式賽車感受,開啟愉快假期時光。 晶泉丰旅攜手霧峰農會酒莊合作,推出全新「從心醞釀」2天1夜秋日專案,精選被譽為「喝的保養品」的初霧濁酒搭配酒粕手工製皂體驗,讓旅途充滿樂趣。活動期間入住,北投、礁溪兩館也邀請到國寶級藝術家 陳建華與古巴藝術家 雷岱爾 (Reydel Espinosa)駐村與旅人分享創作過程與心得,雙人同行每晚5394元起,加碼祭出35天早鳥優惠。 晶泉丰旅攜手霧峰農會酒莊,嚴選本土「初霧濁酒」。晶泉丰旅提供 「從心醞釀」住宿專案延續秋日療癒主軸,入住北投晶泉丰旅能讓身心沐浴在天然白磺泉,獨特乳白色泉質有助於新陳代謝,礁溪晶泉丰旅則有澄澈溫潤的碳酸氫鈉泉,素有美人湯稱號,可滋潤身心靈。專案加贈「霧峰農會酒莊」初霧濁酒,入口滑順、米香純淨,為台灣首支純國產濁酒。旅人還可免費參加「酒粕手工皂美學體驗」課程。 台北凱達「飆速T1」住房專案,入住送賽車模擬體驗券。台北凱達大飯店提供 台北凱達大飯店不落人後,看好熱愛賽車粉絲商機,特別攜手賽車模擬品牌「TopTime」合作,全新「飆速T1」住房專案即日起至10月31日開跑,精緻雙人房每晚2688元起,每天限量10間,入住即送市價300元的賽車模擬體驗券,再享TopTime任一賽車方案9折優惠,讓旅客輕鬆化身賽車手。 「飆速T1」住房專案主打沉浸式賽車體驗,贈送15分鐘的TopTime賽車模擬體驗券,店家距離飯店僅步行1分鐘,館內採用環繞螢幕、直驅方向盤與極致阻尼踏板等頂尖設備,讓旅客即使身處城市,也能瞬間暢遊世界知名賽道,帶來身臨其境的震撼感受。 家宴「美饌港點吃到飽」專案,每週一、二午餐限定登場。台北凱達大飯店提供 旅行怎能少了美食,館內家宴中餐廳同步推出「美饌港點吃到飽」活動,即日起至10月30日,每周一、二午餐限定登場,現場供應超過50道中式料理與港點無限品嚐,像是招牌川味口水雞、蜜汁拌中卷、鮮美海鮮湯品與冠軍蔥燒酥等佳餚,專案須2人(含)以上同行,成人1080元+10%,6-12歲孩童每人599+10%元。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Read More

醫美頻釀死 衛福部加嚴特管辦法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近日再傳醫美手術後死亡案件,衛福部19日說,將從嚴修改特管辦法,擴大納入不同醫美處置,加強限制執行醫師資格,也會將診所、醫院責任納入,讓制度更全面。 近來傳出醫美出人命的案件。目前衛福部「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中,針對醫美採取分級管理,但僅削骨、抽脂、拉皮、隆乳等8類病人風險高並涉及麻醉的美容醫學手術有登記列管,明訂施術專科醫師資格。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19日表示,衛福部已啟動修正特管辦法,將全面加嚴,擴大納入不同醫美處置,並逐一規範醫師資格,不只管人員,也會將診所、醫院責任納入。 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蔡仁雨指出,對於醫界近年掀起「直美潮」,許多年輕醫師在完成或甚至未完成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後,直接投入醫美診所工作,未經專科訓練就能上場。不少「直美」醫師僅透過廠商課程或師徒制學習,缺乏醫學中心的正規訓練。 蔡仁雨說,醫美並非單純美容消費,而是涉及手術、麻醉與醫材的醫療行為。皮膚科、整形外科都有完整專科制度,能降低風險,呼籲政府將「美容醫學」納入次專科,建立訓練與考核機制,「雖然醫療行為都有風險,但制度化訓練至少能讓病人更安心」。 劉玉菁認同應加強資格與訓練,但也強調不會只是用「次專科」這麼簡單,仍需一套管理,因此透過特管法修法,讓制度更全面。

Read More

打B肝疫苗 降雙疾病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全球糖尿病患者預估在2050年增加45%,根據北醫大最新研究發現,具有B型肝炎免疫力的民眾,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降低15%,這項研究不僅為糖尿防治策略開啟新思路,對於B型肝炎與糖尿病盛行率高的地區,擴大B型肝炎疫苗接種亦可作為預防兩種疾病的雙重策略。 北醫大研究團隊在2025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年會,發表有關B型肝炎免疫力可降低糖尿病風險之相關研究,該研究也已發表於《Diagnostics》期刊。 由北醫大考科藍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陳杰峰主導的研究團隊,運用全球醫療資料平台「TriNetX」,進行回溯性大數據分析。共計分析全球152個國家、131個醫療機構近90萬名未罹患糖尿病,也未曾感染過B型肝炎的成年人之醫療記錄,其中逾57萬人具有B型肝炎免疫力,31萬餘人不具免疫力。 研究發現,B型肝炎免疫力與糖尿病風險呈明顯的年齡關聯性,尤其年輕族群的保護效果最佳,分析數據顯示,18至44歲族群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達20%,45至64歲族群可降低11%的風險,65歲以上具B型肝炎免疫力的族群,糖尿病風險降低12%。 研究同時指出,B型肝炎表面抗體濃度越高,保護效果越強,血液中抗體濃度達1000mlU/mL以上者,糖尿病風險甚至降低達43%。 陳杰峰教授強調,B型肝炎免疫力的保護機轉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推測可能來自疫苗誘發的「訓練免疫」效應,透過調節先天免疫細胞,改善整體免疫調節能力,進而降低慢性發炎引起的糖尿病風險。 我國自1984年率全球之先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也進一步將B型肝炎帶原率從15%降低至1%以下,北醫大研究團隊的這項發現,也突顯出台灣這項公衛政策產生預期外的糖尿病防治效益,陳杰峰教授建議,台灣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政策行之有年,對於抗體濃度已下降之成年人,亦可考慮與醫師討論是否補強接種。

Read More

青少年飲酒攀升 專家籲25歲前別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專家19日指出,近年來青少年飲酒比例攀升,我國應加強學校、家庭、社區端酒癮教育防治工作,建議最好25歲以下都不要喝酒。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酒精使用障礙症」列為影響全球10大疾病之一,且飲酒會提高罹癌風險;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資料,酒精是第1類致癌物,與7種癌症有因果關係,包括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和乳腺癌等。 台灣在2023年成立全台首家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提供民眾臨櫃與專線諮詢酒癮相關議題,也提供酒癮篩檢與轉介服務;19日上午舉辦「2025國際酒癮防治研討會」,邀集日本、韓國及台灣專家學者,探討酒癮防治政策、社區介入、青少年預防教育等。 健保署長陳亮妤表示,酒精對身心影響大,每年花掉健保約新台幣53億元。若計入酒駕、自傷及糖尿病惡化等隱藏成本,社會醫療支出估計高達530億元,「酒精防治刻不容緩」。 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指出,根據國健署推估,台灣約有843萬飲酒人口,其中多達100萬人有暴飲情形。其中,針對青少年飲酒問題,15至18歲高中生有72.8%曾飲酒,12至15歲國中生曾飲酒比例則為49.7%。 台灣現行規定,未滿18歲不得飲酒,方俊凱建議,其實25歲以下大腦仍未發育完全,應避免飲酒;韓國已透過「計畫行為理論」,把預防教育納入國小、國中課程,並延伸到家庭與社區,值得台灣借鏡。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柏熹表示,要降低青少年飲酒,不能只靠禁止,更要提供替代管道,如運動與文化活動,協助釋放壓力,並從小建立正確觀念。同時,也強調台灣將依自身文化特性,研擬合適的防治策略,結合家庭、社區與教育系統,逐步強化酒癮防治網絡。

Read More

退化性膝關節炎 並非全因老化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呂紹睿教授19日說,退化性膝關節炎並非單純老化導致,「9成膝關節疼痛來自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長期摩擦」。膝關節是人體最大關節,1年平均活動約百萬次,是生活自如的關鍵。目前全台仍有超過350萬人受膝痛困擾。 台中慈濟醫院「關節中心」19日舉行啟用典禮,市長盧秀燕、衛生局長曾梓展與副院長江啟臣、立委楊瓊瓔與會,宣告台中關節醫療邁向新里程碑。 關節中心由享譽盛名的膝關節權威呂紹睿教授領軍,攜手親授兩位弟子提供「全人、全程、全家」的整合照護, 盧秀燕說,台中慈濟醫院關節中心的成立對市民健康具有深遠意義。台中市超過50萬名65歲以上長輩,膝關節照護是市府施政重點。呂紹睿教授與團隊將醫療服務拓展至台中,市民不必舟車勞頓獲得高品質的膝關節治療。 歌仔戲國寶明華園孫翠鳳透過影片分享接受呂紹睿教授治療重獲健康的經驗,見證「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成效。提醒術後務必持續進行「護膝三運動」,遵守少彎、慢慢彎、不要彎太久三原則,維持長期效果。資深歌手張琪是呂教授的成功個案,特別以見證者身份登台獻唱,與現場觀眾同樂。 呂紹睿教授深耕研究30年,確認退化性膝關節炎並非單純老化導致,指出「九成膝關節疼痛來自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長期摩擦」,定義為「內側摩擦症候群(MAS)」,發展「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KHPO)」的完整診斷與治療模式,嘉惠數以萬計病人。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關節,一年平均活動約百萬次,是生活自如的關鍵。全台仍有超過350萬人受膝痛困擾,台中慈濟醫院經過一年籌備,成立「關節中心」旗艦中心。 台中慈濟醫院關節中心團隊,由呂紹睿教授帶領嫡傳弟子周立展主任與趙子鎔醫師,完整傳承醫療理念與技術。

Read More

生活失衡增失智風險 陪伴+藥物改善

醫師蔡育泰說,陪伴關心配合藥物治療可改善失智惡化。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媽媽最近怎麼老是忘東忘西?」88歲魏女士去年搬來與女兒同住後,女兒發現媽媽的記憶力明顯退化,不僅經常重複說過的話,還會忘記自己是否已經吃過藥,甚至好幾天沒有洗澡,需要她提醒與督促。隨著異常行為增加,母女間的爭執也愈來愈多,讓女兒在忙碌經營開店的同時,承受沉重壓力。 女兒擔心媽媽健康而尋求醫療協助,經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評估,確診為輕度失智症,並轉介至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由專業個管師介入服務。個管師評估後,發現魏女士因生活缺乏重心,渴望獲得家人關心,卻常以負面情緒表達,造成溝通困難。為改善狀況,個管師協助轉介長照資源,安排居家服務員陪伴。 「現在每天都期待有人來陪我聊天!」在居服員定期到訪後,魏女士情緒明顯穩定,與女兒的衝突也減少許多,讓女兒鬆了一口氣,終於能專心打理麵包店,減輕家庭照護壓力。 聖馬爾定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暨神經內科蔡育泰醫師指出,失智症的治療方式以藥物結合非藥物介入為主,再搭配生活照護與社會資源,幫助患者維持自理能力,減少焦慮與行為問題,而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正是扮演這個整合角色,協助患者與家屬連結醫療、長照與社區據點資源,並提供情緒支持與照護指導。 蔡育泰醫師呼籲,及早就醫、妥善運用資源,是守護失智患者與家屬的最佳策略,讓失智症不再是壓力來源,而是能夠被妥善管理的慢性疾病,幫助患者「活得久,更能活得好」。

Read More

〈中華副刊〉立夏時節去扳筍

■謝飛鵬 穀雨過後便是立夏,這段時間雨水特別多,小竹筍也紛紛趁機伸出土面,十分誘人。村裡人相互招呼:「扳筍去了,去扳筍啵——」雖然立夏前後農活很忙,但扳筍要趕季節,人們還是儘量把手頭的活放下,忙著去扳小竹筍。縣罐頭廠也開始在鄉下設點,等著收購小竹筍。 扳小竹筍很辛苦,天沒有亮透就要起來。駝著背簍擠到密密的竹林裡,露水「嘀嘀嗒嗒」的灑下來,不一會兒衣服就濕透了。小竹筍長出土面四五寸時,扳來是最好賣。如果太長,小竹筍裡面開了椏,一般是不收的。竹林裡很靜,小竹筍很多,就像是插了針一樣密,弄得你忙不過來。扳著這支,看著那只,腳下還不時被小竹筍絆一下。只聽得「哢嚓哢嚓」的扳筍聲,背簍一會兒便沉甸甸的。馱著滿滿一背簍小竹筍,從竹林裡擠了出來,把腰伸直,長長舒口氣輕鬆下。這時太陽出來了,照得衣服上、頭髮上的水汽蒸騰而起,身上格外舒服。 早晨把小竹筍扳來,上午便在家裡剝筍。把小竹筍倒在地上,搬個凳子坐好,耐心的一支支把筍殼剝掉。左手捉著筍蔸,用右手大拇指的指甲把筍尖用力掐開,然後纏繞在食指上,沿著筍身剮下,小竹筍就剝掉一邊了。再這麼一下,那一邊也剝掉了,很快。小竹筍扳得太多,大拇指的指甲都掐凸了,便用鐮刀割開筍尖。總這樣剮筍殼,食指麻木得連疼都不知道了,於是便用一根小棍子代替。只是這樣要慢些,沒有直接用手指那麼利索。 小竹筍剝好了,倒在大鍋裡用水焯一遍,再把筍衣一層一層輕輕蛻掉。蛻掉了筍衣的小竹筍,白白的,尖尖的,就像少女纖嫩的手指。再把它們都切成三寸三分長,整整齊齊疊在竹籃裡,非常漂亮。如果不是為了弄點錢,還真不捨得賣呢!小竹筍賣了,把筍衣和切下的筍蔸曬乾,到下年沒菜時和辣椒炒好燉了吃,很有味道。 我第一次扳小竹筍時,還只有六七歲。那天早上,我跟母親去扳了一小竹籃小竹筍。回到家裡,母親叫我剝了另外放,賣的錢歸我。看著籃子裡剝好了小竹筍,別提多高興了。邁著輕快的步子,跟村裡人一同到了收筍的地方。只是看到別人都是一大籃甚至一大背簍,而我自有這麼一點,不免有點提不起勁來。輪到我了,我怯生生的把籃子遞上去。收筍的阿姨驚訝的說:「這麼小就知道扳筍賣呀?」邊上人說:「他很勤快,是自己扳的。」聽到誇我,臉一下紅了。阿姨稱好我的小竹筍,舒眉笑眼。我覺得,那位阿姨真好漂亮。那可是我第一次賺的錢哪!我買了一個小錢包,以後賣了小竹筍,錢就可以放在裡面。直到現在,我依然珍藏著這個小錢包。 我慢慢長大,小竹筍也不斷漲價。讀初中時,賣到了更多錢一斤。平時在寄讀,只有在週休回家扳點小竹筍賣。當時每學期有一個星期農忙假,我扳的小竹筍可以賣到上十塊錢呢!那時一個星期父親只給少許零花,我得到的是個大數目,又是自己賺的,用起來特別踏實。那些錢我大都用來了買連環畫,幾年下來,竟有了上百本。 如今小竹筍漲到了好多錢一斤。工作這麼多年,我恐怕吃不了扳小竹筍的那份苦了。有幾次和妻子說,去家裡扳點小竹筍,不為賣錢,曬乾到冬天用來下酒。嘴上這麼說,卻不行動,不知不覺過了季節,於是只有又等來年了。

Read More

長期乾咳 恐是菜瓜布肺警訊

豐原醫院胸腔科張孟祥醫師提醒,長期乾咳、走幾步就喘,恐非感冒或氣喘,而是俗稱「菜瓜布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IPF)。(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豐原醫院胸腔科醫師張孟祥19日說,長期乾咳、走幾步就喘,恐非感冒或氣喘,而是俗稱「菜瓜布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根據研究,IPF患者平均5年存活率不到5成。若咳嗽超過兩週或出現不明原因呼吸困難,務必就醫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張孟祥醫師指出,特發性肺纖維化過去被視為「不可逆」的沉默殺手,患者一旦確診往往病程快速惡化,隨著專用藥物問世,若能及早診斷並配合規律治療,可延緩肺功能衰退,減少急性惡化次數並降低死亡風險。 一名七旬黃姓患者雖已戒菸多年,因反覆乾咳與呼吸困難就醫,經確診並接受藥物治療後,數月內病情穩定,呼吸困難明顯改善,從「爬幾階樓就喘」進步到能與太太散步,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張孟祥提醒,約3成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往往錯失最佳治療時機,藥物控制外,患者日常生活需做好管理,包括戒菸、避免接觸有害物質與規律運動,進一步改善預後。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願意

■林宇軒 伊是共咱晟養大漢的愛人 偌濟的艱苦佮疼惜自囡仔時就開始 咱是予伊晟養大漢的愛人 未來愛記得手牽手,同齊過日子 限時批溫柔寄出一張猶閣一張 提筆細膩也緊張若登記的現場 仝款的白紙頂面誠實有咱的名字 烏暗佇頭前嘛愛勇敢講出:我願意 無論散食好額,明仔載今仔日 我願意共簾仔掀予開,印仔頓落去 佇伊破病,孤單,佇伊危險的時 我願意佮你做伙佮你做伙保護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