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中秋、國慶3連續假期代檢廠暫停檢驗 請車主預先做好定檢安排

(臺北區監理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114年9月底至10月中適逢3連續假期,含教師節連假(9月27日至9月29日)、中秋連假(10月4日至10月6日)、國慶連假(10月10日至10月12日),臺北區監理所轄管56家代檢廠(包含新北市、宜蘭縣及花蓮縣)皆停止車輛檢驗服務。該所呼籲驗車定檢期限將屆滿的車主,預先安排汽車定期檢驗時間並做好車輛保養,以維持車輛安全及避免汽車逾期檢驗受罰。 臺北區監理所表示,車主驗車時,汽車強制險應有30日以上效期、行車執照(另營業車輛登記應備牌照登記書者,駕駛應備牌照登記書),就近至各代檢廠或各區監理所(站)辦理定期檢驗。另臺北區監理所呼籲車主,車輛定期檢驗通知單或簡訊驗車服務通知均屬提醒性質,即便未收到驗車通知,仍應依行車執照登載之指定檢驗日期前後1個月內辦理定檢(逾10年之營業大客車或高壓罐槽車,應於指定日期前一個月內為之),避免逾期產生相關罰鍰。 另外指定檢驗日期也可下載「監理服務」APP直接輸入車號查詢,登錄資料後,更可以提醒車主車輛定期檢驗時間,即時又方便。

Read More

山腳消防分隊強化學童防災意識 四大體驗站傳授自保技能

山腳分隊於今日前往山腳國小舉辦「小小消防營體驗活動」。(圖/消防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校園新學期拉開序幕,為提升國小學童防災意識及應變能力,桃園市消防局第三大隊山腳分隊於今(22)日前往山腳國小舉辦「小小消防營體驗活動」,透過多元闖關設計,讓學童們在遊樂的同時,學習多樣的防災知識與自我保護的技能,猶如化身消防小尖兵。 此次活動設計四大主題體驗站。「地震專家」讓學童認識地震緊急避難包的用途與必要性,透過地震體驗車的搭配,教導「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技巧,讓小朋友親身體驗並學習正確的防震知識。「救護專家」指導學童如何辨識緊急狀況、撥打119,並實際施作心肺復甦術和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風火專家」透過模型屋模擬煙流,教導學童了解正確的逃生方向與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的重要性。最後一項「應變專家」則設置濃煙體驗屋,藉由模擬火災濃煙,讓學童體驗在濃煙環境下如何正確低姿勢逃生,同時示範衣物著火時應採取的緊急自救措施。 第三大隊表示,希望藉由寓教於樂的消防體驗,讓孩子們在遊樂中學習、理解防災意識的重要性,並透過實作與模擬演練,學習地震、火災等突發狀況下的應變與自保能力。期待防火、火災知識能向下扎根,降低意外事故的發生與傷亡風險。 學童們在遊樂的同時,學習多樣的防災知識與自我保護的技能。(圖/消防局提供)

Read More

中捷76位心輔種子上線 打造職場心理守護網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台中捷運公司舉辦「心輔種子培訓」課程,建立主動關懷的職場輔導網絡,照顧職員身心健康。培訓課程提升職員危機辨識與溝通技巧,輔助及早發現潛在的心理問題,確保職員能安心工作,同時降低發生危機事件的風險。 中捷公司表示,這項培訓計畫分三個梯次辦理,共計七十六位員工及主管參加訓練。課程中,學員學習照顧自身的身心狀況,以及如何從同事言行辨識出求助訊號,進而以同理心給予適當的回應與關懷,並協助提供輔導資源,成為職場的「心靈守門員」。 除培訓心輔種子,中捷公司也設有專業心理師,提供員工諮商與輔導服務,並鼓勵員工勇於尋求協助。中捷強調,公司重視員工情緒與心理狀態,致力營造安全、健康、友善的職場環境,與員工共創勞資雙贏的幸福職場。

Read More

教師節連假轄管省道疏運措施報你知

北分局規劃台61線 台15線沿線樞紐路口義交協勤(公路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今年新增9月28日教師節為國定例假日,適逢週日,週一補假後形成3天的連續假期,預估北部地區自9月26日下午4時起在快速公路銜接國1及國3與國5南港系統附近路段會有第一波南下車潮,連假首日27日上午8時更將湧入大量南下車潮。 中長程南下的車潮於27日上午7時出現在國道1、3、5號;台61線尖峰車潮於8時起,出現在新竹路段,整體尖峰時段集中於當日上午9至12時,北返車潮則集中於9月29日下午1時至晚間9時間,國道1號與3號無實施高乘載管制措施,國道5號循例自9月28日至10月11日每日13時至18時,於蘇澳至頭城匝道實施北向入口高乘載管制,請宜花東收假返回北部地區用路人注意,建議鄉親可提早出發,或在出發前先上網了解路況選擇路線,避開壅塞路段和時段。 預估首日台61線竹港大橋南下壅塞車潮(公路局提供) 公路局北分局特別提醒用路人,為因應大量車流進入新竹市台61線與台15線,北分局相關管制措施如下:(1)台68線南寮匝道自9月26日晚間10時至9月29日晚間11時禁止左轉台15線南下(2)台15線71.5公里處新港三街路口,自9月26日晚間10時至10月12日晚間11時封閉(3)台61線鳳鼻尾隧道前竹1路口,自9月26日下午3時起至10月13日上午9時止封閉。 北分局建議,中短程旅次的用路人,可以利用台61線、台1線、台3線及台31線做為桃園、台北、新竹間往返的替代道路,北部地區往返宜蘭、花東地區用路人如遇國道5號壅塞,建議可改道行駛台9線,因台2線福隆海水浴場周邊路段於歷次連假期間皆屬易壅塞路段,建議用路人改道可節省更多寶貴行車時間。 短程出遊的車潮,預估在連假期間每天都會出現在各知名遊憩區的周邊路段,省道台2線北海岸淡水至萬里附近及東北角福隆至瑞濱路段、台3、台4及台7線大溪、慈湖、石門水庫風景區,台3線北埔、峨眉附近、台9甲線烏來都是容易車多段,預估交通尖峰時間約在11至13時及17至19時。 公路局呼籲用路人,如遇天候不佳請減速慢行,勿超速、勿酒駕,變換車道請打方向燈並注意前後路況,快速公路沿線規劃舒適休息站提供用路人小憩。返鄉鄉親、親子出遊用路人,建議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開車則請盡量利用替代路線並避開尖峰時段。隨時收聽廣播、並注意資訊可變看板(CMS)所顯示之交通管制及訊息,可利用公路局智慧化省道即時交通資訊網(https://168.thb.gov.tw),或撥打02-86875114及公路局用路人服務中心免付費電話0800-231-035隨時查詢最新路況。  

Read More

失智長輩不好好吃飯怎麼辦?營養師曝多重成因 照護沒有「萬用公式」!

新竹臺大分院營養室鄭千惠主任表示,失智長者不願或無法正常進食的背後成因複雜,建議家屬或照護者先釐清真正原因,再量身打造應對方案。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根據衛福部2023年「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國內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8%,推估約35萬人,並預計未來人數將持續攀升。記憶與認知功能的退化,使患者逐漸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進食與吞嚥困難成為失智症家庭面臨的沉重挑戰之一。 進食直接關乎營養攝取,可能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病程進展。新竹臺大分院營養室鄭千惠主任表示,失智長者不願或無法正常進食的背後成因複雜,建議家屬或照護者先釐清真正原因,再量身打造應對方案。 失智長輩吃飯變拉鋸戰 尋解方靠照顧者「多觀察」 鄭千惠主任指出,不同類型的失智症患者,面對的進食問題各有差異,照護方式也有別。以最大宗的阿茲海默症為例,患者最常見「含著不吞」;至於血管型失智症患者可能曾有中風病史,進食時容易嗆咳,代表或許伴隨吞嚥障礙問題。 患者不願吃飯的可能原因,還包括忘記自己還沒吃飯,所以不覺得餓,或是因為身體不適如發燒、嘴巴疼痛,而影響進食意願。鄭主任分享,也有人因為疾病導致作息日夜顛倒,打亂用餐時間,或是只接受特定照顧者準備的餐點。「困難之處就在失智長輩缺乏自我表達能力、行為模式又因人而異,照顧者要多觀察,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 吃飯超過「這時間」是警訊 含著不吞、吞嚥困難因應方式不同 當發現患者進食時間超過40分鐘或一個小時以上,建議可諮詢營養師的專業意見,若是食物太多吃不完,減少份量的同時也要維持相同的營養密度。如果是身體不適導致患者進食意願不佳,則需先介入處理相關症狀。此外,部分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家屬出於好意限制鹹食或甜食的攝取,卻可能因沒味道而讓患者食不下嚥,因此飲食喜好和疾病控制目標皆要兼顧。 鄭千惠主任進一步說明,患者如果常常「含著不吞」,建議可以著重在食物的味道如鹹、甜,以及香氣、適當的冷熱溫度等,幫助刺激吞嚥反應。若患者進食後有清喉嚨的動作,或說話帶有痰的聲音,代表食物未吞乾淨,患者可能有吞嚥困難問題,食物的質地就應該配合調整。 營養師點出飲食準備迷思 掌握「軟+好咀嚼」2重點 如果患者還保有咀嚼力,可選擇較軟的食物,要用餐具就能輕易切割,反之就是太硬。而失智長者在口腔照顧上常面對困難,容易有嚴重缺牙。鄭千惠主任提醒,這時家屬或照護者常見的迷思之一,就是直接將食物「剪碎」,看似方便、安全,但如果食物質地過乾或鬆散,反而難以在口中形成完整的「食團」,導致更不易吞嚥。 另外當患者咀嚼力不佳,家屬提供軟質食物時,也要留意能否輕易被咬碎。鄭主任舉例,像是看起來軟軟的油豆腐,外皮其實不好咀嚼,可能阻塞在喉嚨或氣管造成風險,過去就曾因此發生不幸事件。她強調,失智長輩認知能力受損,難以辨別潛在危險,部分患者可能還有行為問題,如會往嘴裡硬塞食物,因此食物質地的選擇非常重要。 維持營養預防衰弱 除了顧好飲食還可以做這些 隨著失智症病程發展,患者可能逐漸失能,此時維持營養狀況的目標在於穩定體重,避免身體衰弱。在日常照護中,家屬可從細節做起,例如用餐時盡量保持安靜,避免邊吃邊說話,以防分心或噎到;盡量不要在房間吃飯,讓患者坐到餐桌前用餐,確保坐姿維持端正,也可幫助降低嗆咳風險。 如果患者屬於疾病初期,認知稍有障礙,但仍有溝通能力,鄭千惠主任建議飲食選擇可多樣化,每日攝取十種六大類食物,包括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維持均衡營養,且有助預防或延緩退化。 此外,比起市面上宣稱能強化腦力的營養補充品,她更鼓勵患者多走出家門,與人互動、學習新事物,促進腦細胞活化對延緩退化相對更有助益。家屬若有困難,也不要悶著頭獨自承受,可考慮尋求支持團體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失智者照顧協會等的幫助。 失智症末期「裝鼻胃管」成兩難 家庭攜手提前規劃 談到失智症進食問題,難以避免提及當疾病進入末期,患者喪失進食能力時,是否該裝鼻胃管、做胃造口等的艱難抉擇。鄭千惠主任表示,照顧者可能一餐就得耗費數小時,身心俱疲,也讓家屬陷入兩難。「這關乎每個家庭個別的狀況,以及對生命價值的不同認知,並沒有標準答案。」患者與家人、醫療團隊及早溝通,共同討論疾病後期的照護策略,是每個失智症家庭都應正視的重要課題。

Read More

強颱樺加沙暴風圈觸台 下半天至23日風雨最劇

中央氣象署發布的衛星雲圖顯示,強烈颱風「樺加沙」中心位於台灣東南方近海,雲系環流龐大,暴風圈已觸及恆春半島,台灣全島籠罩在風雨威脅之下。(取自中央氣象署網站)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強烈颱風「樺加沙」持續逼近台灣,中央氣象署今(22日)上午11時指出,其暴風圈已接觸恆春半島,台灣南部及東部率先感受到明顯風雨。氣象署表示,今下半天至明(23日)將是颱風影響最劇烈的時段,預計東部、東南部及南部山區將有豪雨甚至超大豪雨發生,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避免前往山區及海邊活動。 氣象署同時持續對全台發布海上及陸上颱風警報,特別提醒花蓮、台東、宜蘭、屏東山區以及恆春半島、綠島、蘭嶼等地風雨最為強勁,需嚴防豪雨及強陣風引發的土石流、坍方及低窪地區淹水。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也同步啟動警戒系統,針對宜蘭、花蓮、台東、屏東等4縣市共17個鄉鎮市區發布淹水警戒,呼籲地方政府加強防災整備,並提醒居民提早做好防洪措施。 在停班停課部分,台東縣蘭嶼鄉與綠島鄉率先宣布全面停班停課;屏東縣枋山、車城、恆春、獅子、牡丹、滿州等六鄉鎮也同樣停班停課,以維護師生與居民安全。此外,花蓮縣部分學校亦配合停課,並針對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保全戶實施預防性撤離措施,以降低可能的災害風險。 氣象署提醒,樺加沙中心結構紮實,具強風豪雨威脅,台灣沿海須嚴防長浪與海水倒灌,民眾應減少外出並落實防颱準備。農漁業活動也需特別留意,已經返港的漁船應加強繫牢,沿海低窪居民務必提防海水倒灌。專家呼籲民眾應隨時關注最新氣象資訊,並遵守各縣市政府的停班停課與避難指示,避免在風雨高峰時段出門,以確保人身安全。 目前颱風仍持續朝台灣南部近海前進,若路徑稍有偏移,對台灣本島各地影響將更加明顯。氣象署強調,今下半天到23日上午為樺加沙風雨最強勁時段,籲請全台民眾嚴加防範。

Read More

哪些人要注意子宮內膜癌?醫揭「11大高風險條件」

異常陰道出血、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頻尿或排尿困難、體重下降、持續性陰道分泌物或出血、貧血、倦怠及下腹疼痛等。若女性出現以上症狀,務必提高警覺並及早就醫。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靖安報導 子宮內膜癌近年有逐年上升趨勢,為協助女性早期發現、及早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特別設立「子宮內膜癌特別門診」,提供高風險族群快速掛號、即時檢查服務;同時,臺北市政府亦針對本市高風險女性族群補助3D陰道超音波檢查費用,以降低疾病威脅。 子宮體癌病例攀升 子宮內膜癌占大宗 北市聯醫婦幼院區婦產科主任林世基表示,子宮癌主要分為子宮體癌及子宮頸癌,其中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最常見的類型,每年新診斷病例中高達9成以上屬於此癌症。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111年國內新診斷子宮體癌病例為3,541人,已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113年子宮體癌標準化死亡率較112年顯著上升,升幅為女性癌症之首,成為女性癌症死因第10名。 異常出血、骨盆疼痛都要注意 有這些情況快檢查 林世基主任說,子宮內膜癌常見症狀包含:異常陰道出血、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頻尿或排尿困難、體重下降、持續性陰道分泌物或出血、貧血、倦怠及下腹疼痛等。若女性出現以上症狀,務必提高警覺並及早就醫。 高風險族群自我檢測 符合1項就建議就醫 林世基主任進一步提醒,民眾可透過「高風險族群自我檢測」來初步評估風險,若符合條件,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應主動接受檢查,及早發現、阻斷疾病進程。 子宮內膜癌高風險族群自我檢測條件: 1.   初經12歲以前 2.   停經超過52歲 3.   40歲以上未生育 4.   糖尿病患者 5.   曾有子宮內膜增生病史(單純性或複雜性增生,無細胞異常) 6.   體重過重(BMI>30) 7.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8.   家族三等親內曾有乳癌、卵巢癌、內膜癌或大腸癌病史 9.   乳癌患者曾接受Tamoxifen(泰莫西芬)治療 10. 不明原因異常陰道出血 11. 停經後陰道出血 如符合以上任何一項,建議盡早至婦產科就診,由專業醫師進行評估與檢查。

Read More

台灣學聯攜手亞利桑那州團 促進台美高中生互訪

台灣學聯攜手美國亞利桑那州產官學科技參訪團與國內科技大學,共同推動亞利桑那與國內多所大學交流合作,培育半導體及新興科技人才。(台灣學聯提供) 台灣學聯攜手美國亞利桑那州產官學科技參訪團與國內科技大學,共同推動亞利桑那與國內多所大學交流合作,培育半導體及新興科技人才。(台灣學聯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台灣學聯攜手美國亞利桑那州產官學科技參訪團與國內科技大學,共同推動亞利桑那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等名校與中原、淡江、雲林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等多所大學交流合作,致力於半導體及新興科技人才培育。 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院長傅昭銘日前在台美科技領袖晚宴中,與美國亞利桑那西部創業學院(AWEC)執行長Reetika Dhawan及Yuma市長Douglas Nicholls 會晤,雙方就「3+2 模式」合作展開討論。這項計畫結合學士、碩士與實習,促進台美學生雙向交流,培養具國際視野的半導體專業人才。未來雙方將規劃課程、實習與獎學金計畫,共同推動跨國人才培育。 傅昭銘特別肯定台灣學聯(Taiwan Aeon Corporation)總經理蔡振良積極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相關大學。推展台灣高中生到美交流,將增進學生的國際合作能力與全球視野。 此次洽談合作,美方學校有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亞利桑那西部學院(Arizona Western College )、亞利桑那州錢德勒聯合學區、以及鳳凰城Gateway 社區大學(Gateway Community College)。台灣方面包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大同大學、龍華科技大學與萬能科技大學等。 雙方將建立跨國人才交流平台,推動課程合作、學術研究與產業實習,形成「教育–產業–國際」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 明新科技大學副校長李志鴻表示,由亞利桑那州多所學校與政府教育單位組成的參訪團抵台,在[台灣學聯]的積極協助下,此次交流順利促成,展開半導體人才培育與學術交流合作。 李志鴻及半導體學院老師澹台富國代表出席,與參訪團進行具體合作討論。他說,明新科大近年已成為國家級半導體人才培育重鎮,積極推動國際合作,曾與澳洲、美國蒙大拿州與猶他州高中交流,並接待阿曼、科威特等國代表來校培訓。今年三月更成功招收首屆半導體日本專班,這次對接不僅展現明新科大的國際學術實力,也為台灣與亞利桑那州教育合作開啟新篇章。 亞利桑那州參訪團代表指出,亞利桑那州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與科技研究基礎,此次與台灣各科技大學交流,期待大家一起合作,共同培育國際化專業人才,為雙方開啟教育與科技合作的新篇章。 台灣學聯強調,台美高中互訪交流,美高中生來台了解台灣的智慧製造與半導體等相關科系,實驗室體驗操作學習,台灣學生則透過營隊課程模式至美國交流了解美國高中教育的特色與大學升學制度。及未來職涯與科技發展,這不僅拓展了學術與產業的連結,更為台灣半導體與新興科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台灣學聯]未來將持續推動跨國合作,共同培育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Read More

剖腹產傷口裂開、掉髮加劇?中醫師提醒產後減重千萬別心急

若在產後六週,體重仍比懷孕前多出超過 10%,即可定義為「產後肥胖」。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奕寧報導 辛苦懷胎十月迎接新生命後,許多媽媽最擔心的就是身材能否回到產前狀態。若在產後六週,體重仍比懷孕前多出超過10%,即可定義為「產後肥胖」。 初鳴堂中醫診所周宗翰中醫師提醒,這段時間減重不能操之過急,過度激烈的方式可能導致氣血恢復不足,引發更多不適。周宗翰醫師分享,有產婦產後不到一個月就開始高強度運動,結果不僅沒瘦成,還導致剖腹產傷口裂開;也有人嚴格節食,反而造成乳汁分泌不足、掉髮更嚴重。 建議把握產後六個月的黃金期,在中醫調理輔助下,邊養生邊減重,效果才會更好。 第一步:健脾補腎 改善水腫與代謝 產後脾腎之氣普遍偏虛弱,容易出現水腫或排便不順。此時重點在於健脾養腎,幫助代謝水分,同時修復因生產消耗的氣血。 推薦食療:四神湯 材料:蓮子20g、茯苓15g、山藥15g、芡實20g、排骨數塊 做法:藥材洗淨後浸泡20–30分鐘,排骨先汆燙,再與藥材一同加水煮。大火煮滾後轉小火30–40分鐘,撈去浮沫,最後加少許鹽即可。 四神湯性味平和,既能健脾補腎、祛濕,又能藉由排骨油脂帶出藥材效用。 第二步:疏肝理氣 舒緩情緒壓力 產後生活作息改變,常讓媽媽情緒焦慮、睡眠片段化,進而導致肝氣鬱結,甚至影響乳汁分泌。有些人還會因壓力而暴飲暴食,造成體重上升、心情更低落,形成惡性循環。 周宗翰醫師建議,應從調理肝氣下手,讓身體在有限睡眠中仍能獲得休養,同時改善乳汁分泌。除了哺乳能消耗熱量,他也推薦透過按壓耳朵上的耳神門穴跟饑點幫助放鬆: 耳神門穴:位於耳朵三角窩後上1/3處,能鎮靜安神、穩定情緒。 飢點:位於耳屏中點,可抑制食慾,降低壓力引起的飢餓感。 第三步:飲食調整+運動 循序漸進 坐月子期間飲食不必補過頭,建議烹調少油、纖維質比例高,能增加飽足感、預防便秘。進食可採「先蔬菜、次蛋白質、後澱粉」的順序,並分成少量多餐。 運動則從輕鬆的散步、伸展開始,待產後六週傷口癒合、氣血恢復後,再加入簡單有氧運動。 局部雕塑 中醫穴位輔助 若體重下降後仍有局部肥胖,周宗翰醫師建議可搭配「埋線」與「電針」輔助。許多媽媽會發現手腳瘦了,但小腹仍鬆軟,甚至有腹直肌分離的情況。透過電針刺激穴位,可幫助恢復肌肉彈性;埋線在腹部的帶脈穴、天樞穴及關元穴等則可促進腰腹代謝。 常用穴位 帶脈穴(肚臍平行線與腋下中線交界,左右各一穴):活絡腰腹、促進循環。 天樞穴(肚臍旁三指寬處,左右各一穴):促進腸胃蠕動、防便秘。 水分穴(肚臍上一指寬處):幫助代謝水分、消除脹滿。 關元穴(肚臍下四指寬處):補腎氣、消水腫。

Read More

新北表揚6位師鐸獎得主 教育力量翻轉孩子人生

新北表揚6位師鐸獎得主 教育力量翻轉孩子人生(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今年共有6位教師榮獲114年度師鐸獎殊榮,他們在教學現場用愛與專業,陪伴孩子跨越困境、勇敢追夢,翻轉無數人生故事。教育局今(22)日舉辦「新北愛老師 點燃夢想小宇宙」表揚活動暨記者會,學生們以真摯回饋向老師致敬,傳遞教育最動人的力量。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師鐸獎是教師的最高榮譽,也是教育界對老師專業與奉獻的最高肯定。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點燈人」,感謝老師們用行動照亮孩子心中的夢想小宇宙,讓教育成為城市最溫暖的力量。新北市將持續打造支持教師的專業系統,讓每位老師都能安心教學、發揮所長,一起點亮孩子的未來。 本屆6位師鐸獎得主各有一段動人故事: 「慢一點沒關係,只要不停下腳步,就能走到屬於自己的未來。」這份信念,是陳俊生校長對特殊教育的堅持。動作遲緩的尹同學曾讓母親徹夜憂心,陳校長不僅親自了解狀況,更要求團隊設計合適課程,讓尹同學在過程中找到手部操作與大動作協調的天賦,如今尹同學已能自立就業在洗車場擔任正式員工,從父母的擔憂,蛻變成全家的驕傲。 陳俊生校長對特殊教育長期堅持,讓尹天麟同學(右)在過程中找到手部操作與大動作協調的天賦(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牡丹國小主任徐愛鈞初任教時慧眼識才,拉著常惹麻煩卻擁有絕佳音感的江張才同學參加英語歌唱比賽,陪他反覆練習,以鼓勵取代責備,幫助他建立信心。為了增添亮點,更親自幫忙編寫 RAP 橋段,讓江同學勇敢突破自我站上舞台,贏得滿堂喝采。多年後江同學選擇追隨主任腳步,回到家鄉當老師,把當年得到的勇氣與啟發傳遞給更多孩子。 牡丹國小主任徐愛鈞(右)初任教時慧眼識才,拉著常惹麻煩卻擁有絕佳音感的江張才同學參加英語歌唱比賽。(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在別人眼裡,我曾經是個問題學生!」全國技藝競賽金手獎得主黃奕儒同學,談到高中時的轉折,最感謝的是瑞芳高工翁明郎老師。身為班導師兼技藝競賽指導老師,翁明郎老師始終堅持「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即使面對最調皮、最不被看好的學生,他依然耐心陪伴,不斷嘗試不同方法引導,讓學生看見自己的價值。展現了教育的力量不只是培養專業,更是改變生命的契機。 瑞芳高工翁明郎老師(左)讓原本是問題學生的黃奕儒同學(右)引導他成為全國技藝競賽金手獎(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淡水高工鄭煒儒老師認為,「真正的教育,不是推著孩子奔跑,而是在路上留一盞燈,讓他們自己找到方向。」李嘉峻同學高中時成績墊底、態度散漫,是個「天天中午才到校」的翹課生。但是鄭煒儒老師選擇給予陪伴與信任,用理解與等待,幫助李同學從渾噩中甦醒,不僅在閱讀心得比賽獲獎,更在學測奮發向上,找到自信,最終考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班。 淡水高工鄭煒儒老師(右)為當年的李嘉峻同學(左)找到自信,擺脫「天天中午才到校」的翹課生。(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中港國小林涵容老師則用繪畫陪伴離異家庭的王同學,幫助她克服學習障礙,走出自卑與低潮,一幅寒假作業的財神爺作品,在老師從草稿、比例到人物動作的耐心指導下,初試啼聲就脫穎而出並獲獎,不僅開啟了王同學的天賦,也成為改變人生的起點,更是讓她走出陰霾、重建自信的重要力量。 中港國小林涵容老師(左)則用繪畫陪伴王同學(右)走出自卑與低潮,開啟天賦改變人生。(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體育領域同樣有教師溫暖的身影。三多國小江彥麟老師用十年耕耘培養躲避球選手,寫下臺灣躲避球的感動篇章。當年,朱雅琦同學在國小全國賽還沒開幕就被淘汰,甚至因國中沒有校隊差點放棄打球。關鍵時刻是江彥麟老師不斷關心、替朱同學找比賽機會,假日陪練,甚至親自設計訓練菜單,幫助她走過低潮。比賽失常時,他的一句「我相信你做得到」,成為選手重燃信心的力量。十年後,朱同學率領臺灣擊敗四連霸的日本隊,不僅締造歷史,更讓江彥麟老師抱回「亞洲盃最佳教練獎」。江彥麟老師用行動證明,一位好教練,不只是教會球技,更是點亮人生的明燈。 三多國小江彥麟老師(左)用十年耕耘培養躲避球選手,讓朱雅琦同學(右)走過低潮,締造臺灣躲避球的感動篇章。(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