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靈活調度航線運力穩健前行 下半年謹慎樂觀

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左二)與該公司經營團隊出席法說會。(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公司二十五日應永豐金證券邀請出席法人說明會,會中針對2025年上半年的營運成果、全球經濟情勢、市場供需變化,以及對於貿易戰與地緣政治挑戰的未來布局說明,長榮海運在會中指出,該公司因應國際政經情勢,進行航線佈局及運力調整,雖然運價波動大,今年第三季量價比第二季好,第四季有一定量能支撐,因此第三及第四季謹慎樂觀。 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表示,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仍是中長期發展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雖然目前航運市場的統計數據多顯示供過於求,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單純,由於主要港口持續壅塞、環保法規對碳排的要求、以及紅海危機迫使船舶繞航非洲等,皆導致船舶周轉效率下降,市場的有效運力明顯縮減。 另外,對於外界關心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針對中國船舶運營商及船東的服務費用政策的新規施行,長榮海運也指出,該公司在中國大陸建造船舶低於船隊百分二十,且佈局在歐洲及亞洲,因此對長榮沒有影響。 長榮海運上半年平均運價為每TEU 1,110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美元(年增1.08%);貨量達522萬TEU,較去年同期增加4萬TEU(年增0.83%)。同時,燃油成本下降,每噸由526美元降至504美元,下降約4.22%。 長榮海運也提到,全球消費者的基本生活與剛性需求仍在,支撐了貨物運輸的需求底盤。因此,供需的落差並未如靜態統計數據所呈現的那麼大。另外,雖然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持續走低,但航運公司上半年EBITDA表現仍普遍維持正值,這也代表,儘管面臨短期波動,航運產業的韌性與中長期發展潛力仍然存在。 長榮海運指出,公司與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將持續依市場需求靈活調整船隊與艙位配置。在目前聯盟合作階段,共計投入330艘船舶,合作總運力達495萬TEU,確保服務品質並鞏固市場競爭優勢。同時,針對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與新船交付增加所帶來的供需挑戰,公司近年來持續積極調整市場策略,加強在南美、中東、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布局,降低對單一航線的依賴,提升抗風險能力。 長榮海運強調,頻繁變動的關稅政策,已對企業及消費者信心造成衝擊,市場貨量在「提前裝運」與「觀望延遲」之間持續波動,加上新增運力投入,使市場供需關係呈現高度不穩定。然而,長榮是一家全球營運的船公司,中美貿易在全球貿易佔比很大,但畢竟不是全球貿易的全貌。隨著科技持續進步,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國際貿易仍具長期成長動能。面對多變的局勢,公司將持續以「靈活調度、優化服務」為核心策略,確保在不同市場環境中保持彈性與競爭優勢。 2025年第二季,長榮海運合併營收達新台幣864.8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98.45億元(年減18.66%);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為109.5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5.01億元(年減62.80%)。單季營業毛利率21.61%,每股盈餘(EPS)5.06元。累計前二季合併營收達1,964.55億元,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76%;稅後淨利383.16億元(年減18.20%),累計營業毛利率26.46%,每股盈餘17.70元。整體而言,公司在高度挑戰的市場環境下仍維持穩健的獲利能力。 長榮海運表示,未來將持續強化財務體質,兼顧環境永續與客戶需求,積極應對國際市場挑戰,並在全球布局中尋求新成長動能,持續為股東與社會創造長期價值。

Read More

榮運:推智慧倉儲與綠色物流 邁向高價值供應鏈

長榮國際儲運公司總經理林振芳25日於法說會中進行簡報。(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國際儲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振芳25日於法說會中指出,該公司未來營運策略,將加強業務拓展,提升服務規模,子公司長榮物流所設立之「大園保稅國際物流中心」已於2025年7月完成核准設立並正式啟用。該據點定位為亞太區發貨/轉運中心,能依客戶需求提供保稅及非保稅倉儲與轉運服務及相關增值作業,同時有助擴大服務規模並強化與海、空運業務的協同效益。 中長程實施計劃如下:建設大園保稅物流園區為智慧倉儲示範點,導入綠色物流設施,符合國際ESG倉儲標準。與國際電商企業合作,建立跨境物流通道。透過供應鏈設計,期許成為亞太地區「高價值物流」的關鍵點。 未來將推動永續經營ESG四化,包括車機新化: 定期汰換各機具設備與車輛,積極關注綠色運輸載具,(如城際型電動巴士)。減碳綠化:持續進行組織型碳盤查並經第三方查證,積極了解盤查流程與工具,強化自主管理與申報能力。系統優化:全新官網嶄新體驗,在2025年6月25日正式上線,展現創新活力的形象,優化網站功能與瀏覽體驗,強化品牌印象,啟動數位轉型四項專案,檢視各營運單位的痛點,採取「小而精」策略。資產活化:善用既有資源,將有效提升資產使用效率,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運輸解決方案。

Read More

挺台參與ICAO聲浪持續擴大 陳世凱/民航局表達感謝

交通部長陳世凱透過臉書表達了對於美國力挺台灣加入ICAO的感謝,並提到事前已預錄影片,在友邦及友我國家超過百位的外賓的外交酒會中播放。(交通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際間支持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力道持續擴大,美國運輸部長達菲(Sean Duffy)在ICAO大會首日即公開發言力挺台灣,美國在台協會與加拿大國會議員也發聲支持,交通部長陳世凱與民航局對此特別表達誠摯感謝。 ICAO第42屆大會刻正於加拿大蒙特婁召開,我方民航局組成的行動團則在場外與友邦及友我國家進行雙邊或多邊交流,就各項議題、特別是機上使用行動電源相關限制交換意見,我方代表強調會根據ICAO相關規範持續推動,友我國家則透過雙邊會談機會,鼓勵臺灣在飛安領域持續精進並推動國際合作,深化專業交流。 我方行動團團長、民航局副局長林俊良指出,相較於往年,今年國際民航社群支持臺灣參與ICAO力道強勁,大會首日,達菲部長於會中仗義執言,強調包括臺灣在內的所有利害關係人,無論政治立場如何,都必須參與ICAO技術性工作。他指出,這關乎全球航空體系的共同安全與保障,而臺灣在其中已展現積極貢獻。 對於這些支持的聲音,交通部長陳世凱也特別透過臉書表達了對於美國力挺台灣加入ICAO的感謝,並提到事前已預錄影片,在友邦及友我國家超過百位的外賓的外交酒會中播放,也勉勵行動團成員透過場外雙邊會議持續和各國交流,持續為台灣發聲。 民航局指出,除了美國運輸部長達菲,美國在台協會(AIT)也公開支持我國參與ICAO,加拿大國會議員Judy Sgro與Michael Cooper除了協助行動團首度進入加拿大國會新聞發佈廳舉辦國際記者會,並親自到場聲援,支持臺灣加入ICAO,呼籲國際社會正視臺灣在全球航空網絡的重要地位。 對友邦與美國、加拿大等友我國家的支持,交通部長陳世凱與民航局均表達誠摯感謝,陳世凱表示,台灣位在亞太重要航線,每年要管制超過164萬架次航班,我們一直按照 ICAO 的國際標準來運作,無論是安全、保安、服務或永續發展,都絕對是全球航空網絡的一份子。 陳世凱強調,台灣是國際航空大家庭的一員,不應該被排除在外。 民航局指出,臺北飛航情報區(Taipei FIR)位於東北亞與東南亞要衝,對維繫全球航空安全與效率至關重要;若將臺灣排除在ICAO之外,不僅阻礙合作與資訊共享,更挑戰國際飛安治理的完整性。「全球航空安全,少不了臺灣。」臺灣也將持續攜手國際社會,共同建構更安全、更永續的天空。

Read More

中歐班列指數正式啟動邁入數位化評估與高品質發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歐班列指數”正式啟動,由中國開發區協會陸港分會與中國經濟資訊社聯合研發的“中歐班列指數”正式啟動,此一指數的啟動是2025歐亞經濟論壇中國陸港與物流樞紐發展會議的重要內容,象徵著中歐班列此一貫穿亞歐大陸的“鋼鐵駝隊”邁入數位化評估與高品質發展新階段。 2025歐亞經濟論壇近日在陝西省西安市開幕,根據說明,此一指數從戰略導航、協同賦能、共用互聯三個核心價值出發,以超越物流的理念進行設計,覆蓋“通道-樞紐-產業-貿易”全鏈條,系統評估中歐班列在提升物流效能、促進區域協同、增強供應鏈韌性等方面的作用,從運輸規模、運行效率、貿易品質、服務水準多維度刻畫中歐班列的發展現狀與潛力,為戰略決策提供資料支援。同時,依託智庫、資料、運營、發佈一體化的“指數+”空間,形成從理論到實踐、從成果到推廣的完整閉環,為中歐班列發展提供全鏈條支撐服務。 據瞭解,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11萬列,發展逐步進入品質提升的關鍵轉型期。“中歐班列指數”可為行業提供衡量發展水準、引導資源優化配置的“數位尺規”。主辦方將深挖中歐班列內在價值,分階段搭建指數矩陣體系,構建起指數生態,將指數打造成為國際物流數位化治理的標杆成果,爭取為國際陸路運輸規則、標準制定提供關鍵資料支撐。 中國開發區協會表示,“‘中歐班列指數‘通過聚焦中歐班列開行量、開行頻次、增速等資料,量化展示陸港樞紐在通道輻射能力提升、產業聯動效應等領域的成效,不僅能為國內陸港企業提供科學的資料支援和決策依據,還能提升物流效率,促進產業升級,助力區域優化陸港佈局,推動公路樞紐優勢向產業集聚優勢轉化。

Read More

營利事業取得保險理賠金 應列報其他收入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取得保險公司給付的保險理賠款,應列報為當年度其他收入,請留意避免因漏報而遭補稅處罰。 中區國稅局說明,營利事業為降低未來不可預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而遭受鉅大損失,常以投保方式來降低其特定風險,惟當實際發生損失時,又常漏未將保險公司理賠款列入其他收入中,致漏報所得額,除遭國稅局補稅外,尚須依所得稅法第110條規定處罰。另營利事業取得保險理賠款除應申報為當年度其他收入外,相關保險費支出等證明文件,亦應依規定記載及保存,並核實入帳。 國稅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1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經查得當年度受有保險賠償收入5,000,000元漏未申報,甲公司說明111年度承攬A工程,並將A工程部分轉包給乙公司,因乙公司所僱用之勞工發生職業災害,甲公司與乙公司共同負擔賠償責任,經調解與該勞工達成和解,並於112年支付賠償金4,500,000元,惟該賠償金並未入帳,本案保險理賠金額5,000,000元大於甲公司所支付賠償金,核有短漏報所得500,000元,除補稅外,並處以罰鍰。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應留意申報相關理賠收入,並依規定記載並保存相關支出證明文件,以免事後舉證困難,而遭剔除補稅。民眾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該局將竭誠服務。

Read More

海大許瑞峰副教授提出海洋塑膠雪花概念 榮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許瑞峰副教授團隊成員。(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許瑞峰副教授長期投入海洋微型與奈米塑膠污染研究,是國內該領域的重要開創者。他提出「海洋塑膠雪花(Marine Plastic Snow)」概念,並率先揭露微塑膠污染入侵黑潮主軸的證據,目前亦成功開發奈米塑膠濃縮與偵測技術,為全球海洋奈米塑膠污染與生態風險的全面評估奠定關鍵基礎,因而榮獲國科會114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此獎項被譽為學術界年輕學者的最高榮譽。 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後不只漂浮在海面上,還會分解成肉眼難以看見的微型塑膠(microplastics),甚至奈米塑膠。許副教授的研究發現,這些微型塑膠會和海水中的藻類、膠體聚集,形成類似雪花的團塊。由於比表面積小,海洋塑膠雪花也容易吸附污染物質,進入食物鏈後容易透過生物累積或放大效應,影響生物體生理功能,干擾海洋生態;或甚至會在海浪拍打的過程噴發至大氣中。 更令人震驚的是,許副教授團隊早在2021年就於黑潮主軸偵測到微塑膠污染,證實了微型塑膠在海洋中無所不在。雖然目前尚未定調危害人體的微塑膠濃度閾值,但已有研究確認塑膠污染對生物的負面影響,且危害程度與暴露濃度具有相關性。為勾勒出環境塑膠對人體及自然的威脅,團隊亦建置奈米塑膠濃縮與偵測技術,不僅精準監測海洋中的微塑膠,更是期望建立一個分析平台,能運用在所有的環境介質,讓不同領域研究者都能使用。 許瑞峰副教授於9月最新研究甫獲得領域排名第一的頂尖期刊《水研究》(Water Research, IF=12.4, 1/97=Top 1% in Water Resources)刊登,成功地揭示不同類型與型態微型塑膠的嵌入會增加有機物的纏繞和黏附,提高海洋塑膠雪花進入食物網的的機率,成功鏈結塑膠污染傳輸與有機碳封存的關係,同時也為全球海洋中「消失的塑膠」的去處提供一個可能的傳輸機制。 今年許副教授也代表海洋委員會與環境部共同參與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INC5.2)收集第一手談判資訊並持續推動跨國合作,目前已與美國加州大學、德州農工大學、華盛頓大學、英國南極調查局及菲律賓MSUIIT等頂尖研究機構建立夥伴關係,並參與南極國際研究計畫,持續將臺灣海洋科學研究成果推向國際舞臺。除了學術成就,他同樣重視如何將科學結果轉譯成「接地氣」科普知識,提升學術研究之社會價值,近期更攜手北海岸學校展開本土海洋微型塑膠科普計畫,以提升全民對海洋塑膠議題的理解與關注,進而達到潔淨海洋與永續海洋的目標。

Read More

〈中華副刊〉銀杏書簽

■張學華 老張已經清理了許多天,終於把那些堆在牆角與櫃子裡經年累月無人理會的書,統統歸置到了門廳當中。他獨居的屋子顯得愈發空蕩了,仿佛被時光之手掏空了內臟,只餘下四壁的虛空在呼吸。書堆卻像一座小山丘,幾乎要觸到房頂,書頁間久藏的灰塵在陽光裡浮游,如同無數微小的魂魄在光柱裡飄蕩起落。他重重地坐進破舊沙發裡,沉沉地喘了口氣,只覺得眼前這堆山丘似的書,竟比那搬書收拾的力氣活更加沉重地壓在了心頭。 起初,他只想把那些早已用不著、也無人看的書清理出來。可翻動之間,那些書頁卻彷彿有了生命,帶著久遠的氣息,不斷牽扯著他的記憶。他翻開一本硬殼精裝書,書頁發出乾枯、清脆的聲響,其中忽地掉出一枚泛黃的書簽,夾在書頁之間,仿佛一個被遺忘的舊夢。他拈起一看,原來是一片乾枯的銀杏葉,葉脈清晰如初,金黃的顏色卻已褪成了陳舊的暗黃。葉子邊緣微微捲起,乾枯脆薄,輕輕一觸,便發出細微的碎裂聲,仿佛輕輕一觸便要散盡這半生的微光。 老張摩挲著那薄薄的銀杏葉,眼前模糊地浮現出妻子當年在燈下讀書的情景。那時窗外飄著細雨,燈光溫黃,妻子就坐在桌邊,低頭沉浸在書頁裡,溫靜如一幅褪色的畫。銀杏葉書簽就夾在她正讀的那本詩集裡。老張當時湊過去,看見書頁上印著幾行詩,便忍不住念出聲來。妻子含笑抬頭,眼神溫柔地看了他一眼,卻什麼話也沒說。燈光下她微微的笑意,與書頁裡詩行清冷的光澤交織在一起,仿佛暗夜中悄然綻放的花,無聲無息卻動人心魄。老張當時只覺心裡一暖,卻也未曾細究那笑容背後,是否裹藏著更深的言語。 書堆門口傳來咚咚的敲門聲,老張應聲開門,收舊書的男人來了。那男人身材矮壯,動作麻利,沒多言語便低頭開始點數,將書一本本丟進大麻袋裡,動作粗率,毫不憐惜。老張默默看著,心頭微有不適,卻又說不出什麼。那男人數到那本夾著銀杏葉的詩集時,粗硬的手指只捏住書脊,猛地就要往袋裡塞去。 老張不知哪里來的急切,身體竟比頭腦更快行動了:「等等!」他一步搶上前,硬是從對方手中奪回那本詩集,動作裡竟帶著一種不顧一切的莽撞。「這本……不賣了。」他聲音乾澀,彷彿喉嚨裡堵滿了灰塵。 收書人驚愕地瞥了他一眼,帶著一種不解的漠然,又繼續低頭收拾其他書去了。老張抱著書退後幾步,仿佛護住了一團微弱的火苗。他低頭翻開那本詩集,銀杏葉書簽依然安靜地躺在原處,像一位守口如瓶的故人。他輕輕抽出書簽,那片葉子脆薄得如同蟬翼,指尖撫過,發出細微的碎裂聲,卻仍執著地保持著完整的輪廓。 他重新翻到夾著書簽的那一頁,目光掃過當年曾讀給妻子的那幾行詩。紙頁上字跡依舊清晰,然而就在那印著鉛字詩行的下方,他卻驀然瞥見了另外幾行小字——字跡不是他的。是妻子的筆跡,一筆一劃,笨拙卻認真,仿佛在小心翼翼地復刻著某種深情:   我的心裡種了棵銀杏樹, 是你不經意投下的一粒籽。 它長在光陰裡,站在沉默裡, 不聲不響,卻早已根深蒂固。   老張的手指僵在泛黃的書頁上,彷彿被詩句的根鬚纏繞住了。窗外一片寂靜,只有銀杏葉在風中無聲墜落。他緩緩地、緩緩地坐進椅子裡,書頁上那幾行模仿的墨蹟仿佛浸透了時間的水分,在他眼前洇染開來。 原來時光深處,竟藏著這樣一株無聲無息的銀杏樹;那樹根一直往下生長,穿透層層記憶的泥土,緊緊攥住他如今這顆遲鈍的心房。 人生有時便是如此,有些樹根深埋於地下,待到枝幹枯索之時,我們方才恍然明白——那被時光幽閉的綠意,其實早已默默支撐了整段生命的年輪。那枯葉書簽無聲地躺在書頁上,如同一個被遺忘的承諾:它不聲張,卻始終固守原地,只待某天被重新拾起,才將封存的重量輕輕擱回我們掌心。 當老張枯坐椅中,指尖在妻子模仿的字跡上久久停留之時,書頁上那句「站在沉默裡」的墨痕,彷彿正悄然延伸進房間的空氣。暮色漸濃,那些未曾說出的言語,那些未曾伸出的手,終於如葉脈般顯現於光陰的薄脆之上——原來最深的根鬚,往往攀纏在命運沉靜無言處。

Read More

血癌3大適應症擴增給付 下月上路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血癌治療,台灣健保再次與國際接軌,將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擴增3大適應症給付,包含濾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以及被套細胞淋巴瘤(MCL)。新制將於今年10月1日正式上路,為血癌病友帶來治療新曙光。 健保署長陳亮妤表示,健保署持續致力於提升藥品可近性,給付方向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截至114年10月,已有10項血液癌藥品納入健保,包括7項新藥與3項擴增給付,預計將有超過1100名病友受惠,藥費投入近19億元。 她進一步指出,此次BTK抑制劑的3大擴增給付,包括濾泡性淋巴瘤第三線暫時性支付、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擴及非17p缺失病人的二線以上治療,及被套細胞淋巴瘤放寬至無療程限制。除了回應臨床需求,也展現健保對血癌治療的高度重視。 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明志表示,濾泡性淋巴瘤屬最常見的惰性淋巴瘤,臨床特徵為可治療但難以根治且易復發。過去高齡或合併多重共病的患者,往往難以耐受高強度化療,導致後線治療選擇有限,使病友與家屬長期承受身心與經濟的雙重負擔。 然而,隨著「BTK抑制劑聯合療法」納保,不僅填補了第三線治療空窗,更讓治療從傳統化療跨足精準醫療,提供病友更友善的「無化療」選擇。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指出,針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以往口服標靶BTK抑制劑過去僅限用於治療具 del-17p基因缺陷或復發∕難治的病友的一線治療。如今健保給付範圍擴大作為「IGHV未突變」高危險族群之二線藥物,為台灣近3成預後較差的IGHV未突變病友,提供關鍵治療機會。 此外,同為易復發但疾病進程較具侵襲性的被套性淋巴瘤(MCL),病友常在接受一線治療數年後復發。張明志表示,目前傳統治療難達到治癒效果,如今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健保限制,讓復發/難治型MCL病友不再受限於給付上限,更大程度減輕財務負擔。

Read More

高榮研究登國際期刊封面 Fingolimod延緩卵巢老化 不孕症生機

  高雄榮總生殖醫學中心團隊研究為生殖醫學帶來全新契機。(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研究團隊研究證實,臨床上原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芬戈莫德(Fingolimod),可促進老化生殖細胞形成「奈米通道」,透過細胞間直接傳輸粒線體,恢復細胞能量與粒線體功能,此突破顯示藥物再利用的潛力,為生殖醫學帶來全新契機,這不僅展現台灣在生殖醫學的研究實力,更突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為女性健康與生殖醫學永續發展寫下關鍵里程碑。 高雄榮總婦女醫學部主任崔冠濠教授表示,卵巢老化導致卵子品質下降與受孕率降低,是臨床不孕治療最棘手的挑戰之一,隨著台灣晚婚晚育,許多女性在高齡才規劃生育,卻常因卵巢功能快速衰退而錯失黃金受孕時機,加劇少子化危機,唯有持續研發並提出創新治療策略,延緩卵巢老化、改善女性生育力,才能為少子化問題提供科學化的解方。 研究主持人李佳榮副教授也指出,這項研究首次證實生殖細胞之間的粒線體可透過奈米通道傳輸,但此現象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弱,實驗證明,芬戈莫德能促進更多奈米通道形成,加強粒線體傳輸並恢復細胞能量,在老化母鼠模型中,經治療後卵泡數量與卵子品質皆顯著提升,顯示其臨床應用潛力。 這項研究由崔冠濠教授領軍,結合李佳榮副教授、林立德副教授,以及新晉博士林佩萱與蘇琬屏博士,共同投入卵巢老化研究,從基礎機制到臨床應用皆有深度布局,展現跨領域的團隊能量;研究成果獲高雄榮總、國科會與退輔會支持,團隊已著手申請發明專利,並將持續推動臨床前驗證,期望發展出延緩卵巢老化、改善不孕治療的新策略。 高雄榮民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研究團隊這項最新成果也榮登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診斷治療》(Theranostics)封面故事(Cover Story),在國際醫學舞台上展現台灣的研究實力。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副書訊

素行引路:生活行者的智慧 作者:蘇進強 出版社:素行生命能量協會 出版日期:2025/09/05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00元   蘇進強以作家、政治家的視野,探訪素行生活行者的智慧。 開啟「靜定、簡單、觀心、順隨」的人生法門,引導現代人點燃智慧的明燈。 上善若水,少即是多,利己利世,為地球佈施的生命哲學。   從不知道何為「素行」,到認同並參與「素行」。 非關宗教,卻是生活的、心靈的、生命的覺知。 本書包括作者蘇進強與40位素行生活行者的對話、訪談,以及他對「素行引路」的辯證與思考,並深入淺出的探討小宇宙與大宇宙的共振,是一本現代人身心安頓的生命之書。 本書內容分為五篇,第一篇〈素行引路〉,第二篇〈生活行者〉,第三篇〈素行,如是我聞〉,第四篇〈素行經典注〉,第五篇〈附錄:總引路人法語〉。分別行文引介素行與素行生活方式的一般概念,全書反映作者希為社會大眾點燃參與素行光明燈的本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