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苗同鄉會會員大會 黃柏霖接第21屆理事長

市議員黃柏霖眾望所歸當選接任高雄市新桃苗同鄉會第廿一屆理事長。(記者吳文欽翻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黃柏霖廿八日接任高雄市新桃苗同鄉會第廿一屆理事長。他表示,將讓同鄉會邁向更高的里程碑、讓社會更加進步。 高雄市新桃苗同鄉會召開第廿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黃柏霖眾望所歸當選第廿一屆理事長。黃柏霖指出,首先,要向一路支持同鄉會的全體夥伴,致上最誠摯的謝意。因為有大家的付出與努力,同鄉會才能在過去的歲月裡,一步一步地成長茁壯。 會場中頒發獎學金給客家優秀的學子們。黃柏霖說,恭喜所有獲獎的同學,你們不僅在學業上表現傑出,更展現了努力不懈、勤奮向學的精神,這正是客家人「硬頸」、「勤儉」的傳統價值最好的體現。 黃柏霖表示,未來將延續前任理事長洪東堃所奠定的良好基礎,並在此基礎上推動更多元、讓同鄉會邁向更高的里程碑、讓社會更加進步。 高雄市新桃苗同鄉會為社團法人,成立宗旨係為聯絡新竹縣市、桃園縣、苗栗縣等地區旅居高雄市同鄉情感,圖謀鄉親福利,發揮親睦互助合作精神舉辦公益事業及協助政府推行法令。

Read More

張永杰組志工團赴花蓮 幫忙災區鄉親清理家園

國民黨高雄市黨部發言人張永杰和市議員邱于軒的團隊,組成志工團前往花蓮光復災區,一起動手幫忙花蓮鄉親清理家園。(記者吳文欽翻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國民黨高雄市黨部發言人張永杰廿九日表示,台灣人遇到困難時同島一命的精神,在花蓮光復災區展現的淋漓盡致,花蓮重建的路還很漫長,全台灣的人民會陪伴花蓮鄉親們一起度過這段日子。 張永杰和市議員邱于軒的團隊,組成志工團前天凌晨二點半前往花蓮光復災區,一起動手幫忙花蓮鄉親清理家園。 張永杰說,前兩天都在市黨部募集和整理物資,有人說全台各地的物資湧入,但當地最大的問題是人手不足,就和小夥伴們隨即約好馬上出發,他們所用的部分器材也是由市黨部募集物資而來,感謝熱心市民的贊助。 張永杰指出,光復災區現場看到的實況遠比想像中的嚴重,看了實在令人揪心和難過,他們帶著器具跟著不同的志工團大部隊深入災區,隨機被其中一戶阿姨攔住求援,他們就開始協助挖沙清理,民宅內的沙土淤積好幾天,部分凝固僵硬發出陣陣惡臭,但夥伴還是忍著臭味盡力挖掘。 他提到,挖沙到一半被外面突如其來的「水來了!」的撤離聲嚇到,因有前車之鑑和小夥伴趕快拿上隨身物品,與上千人一起往高處避難,好險最後是虛驚一場,但這種恐懼的感覺實在是太可怕,實在不想再體驗第二次。 張永杰表示,沿路上看到好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台灣人,不分你我帶著鏟子前往災區,本來不認識因為一起協助挖沙、清理家園,就話夾子打開聊個不停,還遇到好多同樣從高雄來的民眾,儘管不認識,經過看到身上寫高雄,會幫他們加油打氣,這就是台灣人溫暖又熱情的DNA!更不用說現場協助負責志工協調、提供免費食物、義診、按摩的志工和國軍弟兄。

Read More

白河分局公布所轄最新測速點 提醒行車勿超速

白河警分局公布白河、東山、後壁區,及轄區聯外、山區道路最新測速點,並提醒用路人要注意「三角相機」標誌,代表「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法」,行車勿超速。(警方提供) 記者陳佳伶/白河報導 白河警分局公布白河、東山、後壁區,及轄區聯外、山區道路測速點,十月起將持續以「日夜不特定時段、不定點」方式執行,提醒用路人要注意「三角相機」警告標誌,行車勿超速。 白河警分局指出,經盤點轄內事故嚴重程度謹慎評估,會同道路養護機關設置「三角形+相機圖示」警告標誌,代表「前方路段常有測速取締執法」,要依速限行駛、為彼此預留「安全應變時間與煞停距離」的防禦駕駛習慣,降低意外損傷程度。 經彙整最新測速點詳細位置,以及最高速限如下: 一、白河區(含關子嶺): 白河區市道一七二甲線四點五二公里,秀祐路段(時速六十公里);市道一七二線卅點二公里,下秀祐路段(五十公里);市道一七二線卅三點二公里,糞箕湖路段(六十公里);市道一七二線卅五點九五公里,虎山路段(六十公里);市道一六五線十點五四公里,三間厝路段(六十公里);市道一七五線六點五八至六點八八公里,南寮路段(五十公里) 二、東山區(含東原): 市道一六五線十六公里,近青葉橋路段(六十公里);市道一七四線四十四點九公里(五十公里);區道南三一四線六點六五公里,頂窩路段(六十公里);區道南一0四線一公里至一點六公里,東原國中附近(五十公里)。 三、後壁區: 台一線二七八點五五公里,近八掌溪橋路段(七十公里)、台一線二八七點七二公里,安溪寮路段(七十公里)、台一線二八四點二公里,後壁高中路段(五十公里);市道一七二甲線一點九四公里,後壁路段(六十公里);市道一七二線二十六點九至二十八點七五公里,本協路段(六十公里);區道南八十線一點五公里,竹圍後及鹽水汫水路段(五十公里)。 河警分局公布所轄和聯外道路等最新測速點,十月起將持續以「日夜不特定時段、不定點」方式執行,提醒用路人注意。(警方提供) 白河分局提醒駕駛人,上述經常測速點沿線均有社區庄頭居民出入、學生通學穿越或彎道等特殊路型路況,要自律車速、看清路況,遵守標誌標線號誌指示,留給彼此足夠的反應時間與空間,確保行車平安。  

Read More

衛福部金卓越社區選拔 屏縣5社區參選全數獲獎

衛福部金卓越社區選拔,屏縣來義鄉古樓社區曾於一0四年獲得優等獎,睽違十年後再度榮獲卓越獎,為屏東縣再創佳績。(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衛生福利部辦理今年度「金卓越社區選拔」,屏東縣推派五個社區參選全數獲獎,此次參賽社區分別角逐卓越組與績效組獎項,透過文化、照顧與產業的多元實踐,彰顯屏東社區的整體實力。 來義鄉古樓社區於一0四年獲得選拔優等獎,睽違十年後再度挑戰榮耀,榮獲卓越獎,為屏東再創佳績!展現多年在地能量與創新實踐,社區以「全人照顧」為核心,推動長者文化健康站、兒少陪伴、青年返鄉與弱勢關懷,建立完整支持網絡。同時積極傳承祭儀、織布與古謠,保存珍貴文化,更帶領鄰近社區共同守護二峰圳,推動環境教育與永續觀光。 泰武鄉佳興社區以木雕、手紋與古謠聞名,展現深厚的排灣族文化底蘊。社區以「族語為根、文化為本、照顧為實」為主軸,設立文化健康站推動長者照顧與高齡友善環境,並透過族語營、青銀共學與古謠傳習,讓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社區同時推動青年返鄉工讀計畫,串聯世代力量,並以「重現瓦魯斯溪」為願景,發展低碳旅遊、生態導覽與文化體驗,打造永續文化經濟。憑藉在照顧、文化、青年與環境的成果,佳興社區榮獲績效組優等獎,成為兼具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的典範社區。 另外三地門鄉馬兒社區與佳冬鄉塭豐社區分別在高齡友善、婦女就業支持及社區產業推動上表現亮眼,雙雙榮獲「甲等獎」肯定!牡丹鄉四林社區則以文化照顧為核心,勇奪單項特色「服務與創新獎」,展現偏鄉社區的韌性。 社會處表示,這五個社區經由縣內初選,並經過近一年的團隊努力,由於都沒有參與選拔的經驗,過程的辛酸,一度令社區想放棄,但社區還是努力的完成,不僅在金卓越社區選拔中奪得佳績,更透過文化、照顧與產業的交織發展,打造出屬於屏東社區的亮眼風景。無論是部落文化的深耕、漁村教育的創新,或是青年返鄉的實踐行動,都體現了屏東社區發展政策的深厚土壤與多元成果。歡迎大家可前往這五個社區觀摩,看看散落在屏東各地的社區珍珠。

Read More

屏東縣參加全國惜食料理競賽 黃千珊勇奪首獎與永續獎雙料大獎

屏東縣參加全國惜食料理競賽,廚師黃千珊勇奪首獎與永續獎雙料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屏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代表屏東縣參加全國惜食料理競賽「首惜廚師」的廚師黃千珊,先以南區決賽奪得3萬元獎金,再一路過關斬將,榮獲全國首獎 「首惜傳說」與「家樂福永續獎」雙獎,分別12萬及3萬獎金,成為本屆競賽最大贏家,為屏東縣再添佳績。 由環境部主辦的全國性惜食料理競賽「首惜廚師」料理食譜組總決賽,日前在臺南盛大舉行,來自全國各縣市的頂尖料理好手同場較勁,角逐最高榮譽。本屆競賽以「全食物利用」、「即期品與格外品料理」、「食當季」、「吃在地」為核心主題。 一舉勇奪3獎共獲獎金18萬元的黃千珊,平日於獅子鄉中心崙文化健康站擔任廚工,負責長者營養午餐的製備,亦積極參與志工服務。擁有8年澳洲生活經驗的她,將過去在海外節省開銷、自行料理的經歷轉化為創作靈感,突破傳統料理框架,展現惜食創新力。 黃千珊參賽作品以「去骨烤雞」為主軸,結合當季芋頭入餡,並搭配南部特有風味及現代創新手法,完整保留食材風味與營養價值;另搭配苦瓜入餡與製成莎莎醬,打造一道兼具風味、營養與在地文化特色的創意料理,展現跨世代共享與永續飲食的精神,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黃千珊表示,在澳洲生活期間,常為節省開支選購即期烤雞與食材,卻因味道不佳導致浪費,於是逐步摸索出如何善用這些即期品,透過調味與創意搭配,轉化為美味可口的料理,進而深刻體會到「好好對待及善用食物」的重要性。此次參賽,她主動與部落長輩討論料理構想,融合部落智慧與當季食材,實踐「吃在地、不浪費」的惜食理念,打造出一道真正能傳遞惜食價值的佳餚。 屏東縣參加全國惜食料理競賽,廚師黃千珊勇奪首獎與永續獎雙料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屏東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表示,黃千珊能在全國舞台上奪下全國雙料大獎,是其長期實踐綠色飲食、推廣惜食理念的具體成果。未來縣府也將持續配合中央政策,透過食農教育、惜食廚房、社區行動等多元方式,深入推廣「食在不浪費」的觀念,從源頭減少廚餘,攜手守護地球環境。

Read More

特搜向人民土地致敬 新北與花蓮同心復原

新北特搜於支援任務結束後向這片受難土地致上最深的敬意。(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因樺加沙颱風豪雨潰壩,造成嚴重災情。新北市消防局自23日接獲任務起,連續七日共計136小時不間斷全力馳援,晝夜不歇,與全國搜救力量並肩作戰,終告一段落。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新北市消防局指出,七天以來,新北消防共出動150名消防、義消、民間救難團體及醫護人員、40輛救災車輛、12架空拍機、3艘橡皮艇、2隻搜救犬,累計投入420人次,完成167件救援任務,逐戶搜索167戶住家,協助安全疏散232位受災民眾,並由特搜醫療組現場救治13名患者。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消防局說,特別在最險峻的佛祖街區域,特搜隊員徒手開挖,冒著泥水灌流與建物倒塌危險深入屋舍;雖然惡臭瀰漫、環境惡劣,特搜同仁們仍以雙手、一鏟一桶搜尋,只為尋找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同時水箱車也投入支援中正路一帶受災住戶及道路清理,協助地方逐步恢復環境衛生。 (新北市消防局提供) 消防局提到,在最後一天任務結束後,新北特搜全體同仁,以肅立與敬禮的方式,向這片曾受難的土地致上最深的敬意。這不僅是對罹難者的追思與哀悼,更象徵「即使已盡全力,仍不忘記那些未能被救回的生命」的承諾。同時也表達對災區居民在面對重大災難時展現的堅韌與勇敢的敬意。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這場災難牽動全台,全國每一位搜救人員的努力都是為了守護生命、守護家園。新北市不僅在第一時間全力支援,也將在災後復原的過程中,持續與花蓮站在一起,提供必要的資源與協助,陪伴居民重建家園、恢復生活。他強調:「面對災難,沒有縣市的分界,只有彼此的扶持。新北會與花蓮同心同行,讓希望重新萌芽。」 新北市消防局局長陳崇岳也表示:「特搜是新北消防的救災主力部隊,這七天的任務大家展現了專業、勇氣與承擔,我要特別感謝每一位同仁,在惡劣環境中仍全力以赴,不僅完成艱鉅的救援,更守住了消防『永不放棄任何一條生命』的價值。這份精神不只是專業的展現,更是一種使命感。」未來消防局將持續精進專業訓練、更新救災裝備,並透過更多實戰演練,提升救災能力。

Read More

土地公聯合遶境嘉年華 侯友宜:祈求福德佑萬民 地方平安順遂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9)日出席由中和區九間福德正神廟宇所共同舉辦的「114年度土地公遶境祈福嘉年華」。 (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弘揚傳統信仰、祈求境內安泰,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9)日出席中和區「114年度土地公遶境祈福嘉年華」,本次活動由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和美宮、碧河宮、力行福德宮、中興福德宮、埤仔頭福德宮、崎仔頭福德宮、鎮福宮、潭墘樂墘宮等九間宮廟聯合主辦,象徵福德正神庇佑地方、護佑萬民的信仰傳承與社區凝聚。 侯友宜參拜祈求地方順遂、福德佑萬民。 (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侯友宜表示,這不僅是一場傳統宗教慶典,更是地方文化的展現,可以看到里長與居民自發性籌辦香案與接待,感受到社區的力量與土地的溫度,未來也會持續支持這樣的文化傳承,讓信仰深入人心。他強調,福德正神是庶民信仰的中心,感謝各宮廟齊心協力辦理遶境活動,讓市民不僅能感受宗教文化的魅力,也為城市祈來平安與希望。 侯友宜表示,這不僅是一場傳統宗教慶典,更是地方文化的展現。 (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此次遶境陣容堅強,包含摩托車隊、舞龍舞獅、鼓陣、北管、藝閣花車與神轎,巡行範圍橫跨中和區36個里,沿途由各里民設香案恭迎神駕,展現熱情與虔誠。另外,嘉年華會場各宮廟設置特色攤位,發放平安米、長壽招財龜、結緣品,在地企業也共襄盛舉,設有趣味拍貼、土地公裝置藝術、美味胖卡餐車及藝文表演,吸引逾2,000位民眾參與,熱鬧空前。 今日嘉年華現場有許多特色攤位,此圖為麵粉製作的八家將公仔。 (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新北市民政局指出,特別要感謝協辦單位財團法人中和福和宮、廣濟宮及東德宮,持續發揚傳承土地公,福德佑民、庇佑四方之核心精神。今年特別以遶境祈福嘉年華活動的形式辦理,活動不僅彰顯土地公信仰在中和地區的深厚根基,也讓年輕一代有機會親身參與、認識地方文化,進而強化世代傳承。 侯友宜與今日出席貴賓共同合影留念。 (新北市民政局提供)

Read More

新北勇奪地理奧林匹亞佳績 展現高中生探究實作力

第24屆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地理專題組金牌合影。(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第24屆全國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成績揭曉,新北學子大放異彩。在專題論文組奪下1金1銅4佳作,在專題海報組獲得1佳作2人氣獎,實察繪圖組更收穫1銅2佳作,個人組則由林口康橋國際高中囊括2銀1銅,其中安禹丞、游辰希同學分別榮獲銀牌,葉哲綸同學榮獲銅牌,充分展現新北學生的實作力與國際視野。 林口康橋高中個人賽獲獎同學。(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持續透過課程發展中心與新課綱行動協作平臺,推動跨科學習與課程創新。本次競賽成果展現師生深入在地的探究實作及多元成果,也讓學生在課堂之外累積跨領域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未來將持續厚植學生的競爭力與合作力統整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讓新北學子成為具國際視野與行動力的優質人才。 專題論文組金牌合影。(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榮獲個人組銀牌獎的高二安禹丞同學分享,喜歡的莫過於每次的野外考察課程,可以前往許多未知區域進行探究,期待自己未來可以延續跨領域的學習,更加的接「地」氣;同獲銀牌的游辰希同學非常感謝校內老師持續的鞭策與陪伴;獲得銅牌的葉哲綸同學則很開心這些年的培訓成果都在本次個人賽的考驗充分展現。 在專題論文及海報組,林口康橋團隊同樣展現深度,包括「馬祖軍事據點的轉型與挑戰:從戰地前線到島嶼新生的探索」,記錄戰地遺址由軍事轉為觀光的過程,透過訪談勾勒文化認同與未來想像,同時榮獲專題論文金牌及海報組佳作。參賽的高一江瑋宸同學也分享,首次踏上馬祖,看見戰地轉為觀光的縫隙,在訪談中,居民於記憶與生計間協商,重塑認同與願景的想像;而「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臺海灰色地帶作戰的類型化分析」,從軍事、經濟、法理到資訊戰切入,並以圖表呈現完整脈絡,榮獲銅牌獎的肯定。 新北市亦有四隊榮獲佳作,康橋高中分別以「災後重建的轉機:烏來觀光在自然災害下的再生與調適」與「走進里山村落:雙連埤的人地關係與永續實踐」為題,探討地方觀光復原與生態永續,兩者並同時榮獲海報組人氣獎;北大高中以「誰的共好?誰的代價?鶯陶安居社會住宅對周遭居民的居住權益影響」探究鶯歌地區居住正義的議題,南山高中則提出「從生產到傳承:貓空茶產業變遷下茶農的地方感探究」,聚焦地方文化產業的傳承。 實察繪圖組進行訪談。(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而在實察繪圖組,林口康橋國際高中以「移動城市,越讀台北:臺北市圖書館的外籍藏書語系地圖」為題,榮獲實察繪圖組銅牌。作品從臺北市圖書館新住民語言館藏切入,盤點各分館藏量並比對官方統計,實地走訪士林、中山小菲律賓、萬華與文山小越南、中正印尼街,將閱讀需求與聚落分布連結,提出多語服務與社群課程的強化建議,促進文化共融。參賽的高一簡睿穎同學分享,透過走入街區,發現語言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連結信仰、工作與情感的生活路標。

Read More

洪災泥流 恐藏重金屬汙染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28日提醒,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填所形成的泥流型災害與一般水災不同,恐藏有重金屬汙染之風險,呼籲民眾不直接喝井水及地下水,也不要吃受到淤泥覆蓋的農作物。 北市公衛師公會表示,泥流型災害與一般水災不同,泥流型災害挾帶大量土石與沉積物,可能造成潛在汙染。雖目前並無確切證據顯示花蓮災區已有嚴重化學物質或重金屬汙染,但921地震後部分土石流沉積物檢測顯示重金屬濃度升高,日本2018年豪雨及土耳其洪水,也曾發生洪水後泥沙含重金屬或農業化學物質的情況,應予注意。 公衛師公會指出,台灣山區岩層可能含有砷、鉛、鎘等微量元素,土石崩落後可能隨泥沙沉積於農地或河川,若泥流若通過農耕地或是工廠,可能夾帶農藥、肥料殘留與工廠的油料或化學品,則存在潛在汙染風險。 北市公衛師公會呼籲,基於台灣地質特性與國際災害經驗,建議應採取風險預防原則,建議環保與農業主管機關,立即進行水質與土壤檢測,確認農地與水源安全,檢測結果出爐前,居民應避免使用受淤泥覆蓋農地種植食物,井水及地下水也應避免直接飲用。 北市公衛師公會提醒,醒參與清理與重建工作的志工、醫護與軍警消防人員,因長時間暴露於泥水、粉塵與黴菌環境,需佩戴口罩、防水手套與靴子,並及時更換被汙染衣物,而高強度的搬運與清理工作易造成肌肉骨骼傷害,應安排輪班,避免長時間勞動。 尤其,協助災區工作者可能面臨壓力或次級創傷反應,應建立心理支持管道,鼓勵表達情緒並互相支持。 北市公衛師公會強調,提醒潛在汙染風險,並非代表災區已有汙染,而是基於公共衛生的預防性立場,在重建過程中共同守護居民與協助者的健康,落實飲水安全、環境檢測、病媒防治與心理支持,社區才能真正恢復安全與健康。

Read More

〈生活休閒〉沒有三兩三 難上八里灣山

八里灣山沿途視野廣闊。 來回十點五公里,約需要花六至八小時完成的花蓮八里灣山,是台灣小百岳的大魔王,原名叫貓公山,又名貓公富士山,是當地阿美族的聖山,山頂祭祀著來自大港口、太巴塱、奇美、馬太鞍等部落的祖靈,每年阿美族均會上山朝拜,而挑戰小百岳者,總是在最後階段累積體力了,才敢前進。 八里灣山位在花蓮縣豐濱鄉與瑞穗鄉的交界,是海岸山脈北段的最高峰,亦是獨聳於海岸山脈北段,視野相當好,可東望碧波萬頃的太平洋,南北遠見磯崎、新社、石梯坪、三仙台,往西可跨越海岸山脈遠及知亞干溪迄至舞鶴、奇美、瑞穗、玉里景觀,居高臨下,不論觀山、看海、望雲、攬風皆是好所在。 登山八里灣山有不少挑戰路段。 要上八里灣山沒有三兩三是難以登頂,原登山路徑幾盡荒蕪,相關單位另闢步道,新的步道在雨後總是泥濘不堪,所以在枯水期的秋、冬時節比較適合前往,由八里灣分校停好車,得先越過八里灣溪(貓公溪)到對岸的溪邊小路就是登山口。 生態豐富 路途陡峭   雖是小百岳的大魔王,但沿線動植物生態豐富,可偶遇山豬、獼猴、山羌、赤尾青竹絲、穿山甲及各種鳥類、昆蟲蹤跡,植物則有老榕及藤蔓,若正值華八仙、杜鵑花、月桃花盛開時,山徑更是美不勝收,四季各有美景,而慢行其間可感受早期先民篳路藍縷逢山開路的精神,更是一條豐盛的生態饗宴。 要登上八里灣山三角點,需涉過八條小溪流。 即將完成小百岳的山友蔡清喜表示,先前走了許許多多的小百岳,一個縣市一個縣市去完攻,但來到花蓮,細數著花蓮有立霧山、初音山、鯉魚山、月眉山、八里灣山、萬人山等六座,原本打算利用週末假日兩天先爬五座,之後再擇期來單挑最難的八里灣山,巧遇兩名山友,因機車行老闆不願意租借機車給她們騎來回二百公里去登山,在善念下,蔡清喜就載著她們一同前往八里灣分校,這也讓蔡清喜一口氣完成了花蓮六座小百岳,還見識到八里灣山的美。 蔡清喜說,車行至八里灣分校時,就有三隻黑犬迎賓,更一路跟隨著他們上到三角點,彷彿這座山就是由牠們守護著,一路上有犬帶路也安心許多,且山區內動植物生態豐富,溪流、瀑布密布,老榕和藤蔓處處可見,沿路也相當陡峭,要歷經八個小溪,真的很挑戰,單趟距離五點二公里,海拔由六十四米一路攀升至九百廿四米,高度落差達八百六十米,花了四小時才攻頂。 上抵稜線後路徑較平緩,全都種植了九芎樹林,接著來到長滿野草的荒田,路徑難尋,若續行不久右側看到竹林,那就走對路了,過乾溪會陡上,得小心走,一路上總有交錯數條小溪澗,過了一個峰頂後,就可看到八里灣山了,再下切經小溪澗至叉路口,會有獵人休息平台,看到木製指標叉路─往舊部落700m或往發源地1200m,就要直上,上稜線後,看到石塊路段就快要登頂了,到三角點草都比人高,原本可展望太平洋的,但草高視野不佳,不過,來到三角點所有的辛苦也值得了,可說是趟難忘的登山之旅。 文、圖/記者張淑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