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花蓮清溝 人車完成任務

  南市水利局支援花蓮災區高壓吸泥車的團隊完成階段任務,光榮返鄉。(水利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為幫助花蓮光復鄉泥石流災區復原,台南市長黃偉哲指派市府水利局出動高壓吸泥車投入下水道及側溝淤泥清除等工作,以機具清理人力無法挖除的管道內汙泥,加速復原災區街道排水功能。支援人力機具於十月五日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光榮返鄉。 水利局指出,南市府調派兩輛十四噸高壓吸泥車、兩部貨車及一部水車,另有工作人員十人與隨行人員二人馳援花蓮,由災害應變中心統一調度,陸續完成光復鄉市區中山路二段及中興路道路側溝汙泥清理工作,恢復排水功能。 水利局說,工作人員於支援作業時,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也看到許多熱情志工投入災區協助復原工作,表現出台灣人民熱心助人、不畏艱難的高尚節操。因此工作雖然辛苦,支援人員心裡卻是滿滿的暖意。

Read More

米飛家用音樂譜出最浪漫家庭

米飛家成員:右起老米飛、飛飛、媽媽BUBU和哥哥「米米」。 (記者陳俊文攝) 有的家庭用一起閱讀、一起運動連絡感情,「米飛家」卻用音樂組成最浪漫的家庭。源於「米飛」的家長黃曉培是吉他老師,帶動全家人都玩樂器、愛音樂,彼此之間有說不完的舞台故事。 「我們是一群緊密的獨立個體。」米飛家四口這樣形容自己。每週日的家庭晚餐,是他們不缺席的約定,聊生活、談音樂。這份凝聚力,是家庭最動人的底色。 黃曉培是吉他老師,長期指導學生樂團。小學五年級時,因學生演出缺BASS,他教米飛家大哥黃泓森彈Bass,並一起上台演出,從此音樂成為父子間親近的語言。黃泓森說,爸爸對他來說比較像音樂老師,不像爸爸。 接著,米飛家最小的弟弟黃士銓愛上Popping街舞,用舞步感受音樂。他說:「舞蹈讓我更能聽懂音樂,也讓身體更有力量。」如今,他能在台上用舞蹈與爸爸吉他碰撞出火花。有舞、有音樂,就缺個主持人,此時米飛家的女主人BuBu站了出來,她原先就是婚禮主持人,主持過上百場婚宴。她幫新人與家人留下回憶,也把這份用心延伸到家庭舞台。 就這樣,米飛家四口常在舞台合作:哥哥與爸爸擔任婚禮樂團,弟弟與爸爸在舞台上合舞,媽媽負責主持。如今,他們也把熱情延伸到婚禮策劃與舞台設計,把燈光、音樂與流程結合,讓每場婚禮不只是儀式,不只是策劃流程,更延續了家庭的音樂故事。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艾草先生任明國堅持無毒農法

任明國歡喜學各種手藝。(記者張淑娟攝) 任明國因緣際會來到大內買了塊房地,種起了艾草,同時也種了無毒的木瓜,由於自己喜歡手工藝,目前學習著竹編和竹工藝,並將所學習回饋社區,與社區長輩共享手作之樂。任明國笑說,樂齡是零歲到百歲都要有的心態。 任明國是大內高手,學習各種手工藝迅速有創意,在大內種一大片的艾草和各種植物,並將艾草充分運用於日常。他說,這是大地給人類最神奇的植物,所以特別珍惜。此外,還種了木瓜,與小阿姨特別親近的他說,小阿姨最愛木瓜,才選種木瓜。 任明國表示,跟著大內的邱千芳學習到尊重自然,及植物染布的好功夫,更認識植物的五顏六色;他耕種的作物全採無毒農法,友善土地,也友善健康。任明國將所學手藝回饋大內環湖社區,到樂齡中心分享,共享自然生活。 如今,任明國又愛上竹工藝,手作一把竹椅,並在椅子上寫下自己習藝的故事。他表示竹椅要當傳家寶,讓一代又一代看到竹椅的故事,惜福大自然的贈予。 任明國盼未來能傳承老師傅的精神,讓竹子在生活中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記者張淑娟)

Read More

凃皓文棄警從商 打造餐飲王國

凃皓文棄警從商,從加盟到自創品牌,希望打造屬於自己的「凃記餐飲王國」。(記者林雪娟攝) 凃皓文棄警從商,背後有一段感人故事。愛妻生產後,他請育嬰假,妻子心思擁有自己事業,從餐飲加盟開始,為兼顧家庭生活,他毅然決然離職創業,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從加盟到自創火鍋品牌「凃記」,除呼應姓氏,也有台語「廚師」之意。凃皓文表示,希望打響個人品牌,有朝一日能夠開放加盟。 凃皓文基層警員出身,妻子五年前生產,他留職停薪三年,重返職場後,除警員工作不定時,還得兼顧家庭,加上妻子加盟火鍋店,分身乏術,他做出重大決定,決定棄警從商。 凃皓文指出,自己從小就愛吃,對餐飲也有熱情,加上本身就愛交朋友,創業之路從加盟開始,包括小火鍋店、鍋燒意麵店,開店後才有機會認識更多台南農產、食材,也希望能夠融入,然加盟無法執行,此次開設品牌火鍋店,他終於可以多方運用台南食材。 採用的台南七區物產,如新化醬油、東區烏醋、安南區的芋頭芋丸、南區的手工丸子、永康大骨等,每一項食材都是他精心挑選、多次品嘗後決定採用。除重視料好實在, 凃皓文的品牌設計也別出心裁,朝加盟方式前進。他表示,希望朝複製方式,讓「後浪」能夠減少冤枉路,擁有自己的事業。 凃皓文說,擔任警察為民服務,工作穩定,自行創業則是賺到時間自由和現金流也是另類的「為民服務」。凃皓文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穩定的邁向自己的「凃記餐飲王國」。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農業部多項支持暖心措施 協助花蓮農友盡速復耕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動員近百人次同仁,每天穿上雨鞋,挨家挨戶走訪鳳林、光復地區農民勘查農地。(花蓮農改場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光復鄉災後重建工作進入第十三日,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動員近百人次同仁,每天穿上雨鞋,挨家挨戶走訪鳳林、光復地區農民、農會、合作社、產銷班,傾聽受災農民的心聲及需求,更把政府的援助與支持,用最直接、最踏實的方式溫暖傳遞給每位農民。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宣大平表示,這次馬太鞍溪堰塞湖的災情,讓許多光復鄉農友的田地與家園受重創,農業部長陳駿季第一時間就指示農改場組成「關懷服務團」,由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農糧署東區分署、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等共組專業團隊,深入災區拜訪農友、傾聽需求,並解答農民疑問。 宣大平指出,花蓮是臺灣農業重鎮,鳳林、光復鄉此次農地受災面積達六百公傾,部分田區淤泥深及二、三公尺高、有的一、二公尺到十幾公分都有,更有田區流入大量垃圾,必須先篩除,更需要檢驗土壤所含物質。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暖心傾聽受災農民的心聲及需求,更把政府的援助與支持,用最溫暖的方式傳遞給每位農民。(花蓮農改場提供) 宣大平強調,針對目前光復鄉農地有近四百公頃遭淤泥淹沒,推估有高達六百萬噸淤泥須清除,農業部已召集各專家研擬可行方案,他表示,即使受損較輕微要現地使用或做其他農用,也需要重新調整其肥分翻拌有機質、種植綠肥作物修整農地、改良土壤結構與養分後,才適合恢復種植。 有人提議種植小米及樹豆,宣大平認為,農地受災農民多為種植水稻田,農民的專長便是種植水稻,種植每項作物所需專業不同,且小米、樹豆缺乏完整機械化耕作技術,亦無廣大市場,農民種植意願不高。 宣大平指出,鳳林、光復農田要恢復生產,所需時間恐以年計算,因此,未來農地無論是推動友善耕作,還是慣行農業經營,農民遭沖毀的曳引機、收割機等農機具更新、加工設備、農田水利設施等需求,花蓮改場同仁們都會持續陪伴農友,為農友解決問題。 花蓮農改場表示,農業部推出樺加沙颱風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針對光復受災地區農產品項、農田埋沒、農田流失補助辦法,受理期限至十月二十九日止。 另外,農業部更提供災區農民溫網室、農機具及設備專案補助八成,天災低利貸款一年免息、既有專案貸款延期還款二年及受災嚴重無法復耕者,可申請專案休耕補助及有機肥補助等措施,希望盡速協助農民復耕。  

Read More

日本雙星連線寫紀錄 朗希關門 助大谷奪季後賽首勝

道奇「二刀流」球星大谷翔平繳出6局9K,大聯盟季後賽首次先發登板就收下勝投。 (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道奇日籍「二刀流」球星大谷翔平昨迎來季後賽初登板,繳出6局9K失3分優質先發;9局下道奇派出另一位日本強投「令和怪物」佐佐木朗希關門,兩位日本球員聯手幫助道奇5比3擊敗費城人,搶下國聯分區系列賽首勝,同時也寫下紀錄。 兩隊首局都無功而返之後,費城人2局下率先展開攻勢,靠著波姆選到四壞球上壘,馬許、瑞爾穆托接連安打,加上貝德的高飛犧牲打先下3分,3比0領先。 道奇則是受制於費城人先發投手桑傑士,前5局僅有2支零星安打。 6局上2出局後戰局出現變化,弗利曼獲得保送上壘,艾德曼、耶南德茲接連安打,道奇追回2分,比數來到2比3,僅剩1分落後。 7局上道奇延續攻勢,佩吉一上來就敲出安打、史密斯觸身球,無人出局攻占1、2壘的道奇機會大好,但接下來大谷遭到三振,貝茲飛球出局,眼看就要留下殘壘時,耶南德茲從史特拉姆手中大棒一揮,一發右外野全壘打轟得主場費城人球迷鴉雀無聲。道奇一棒逆轉,反以5比3超前。 7局下大谷功成身退,格拉斯諾、維西亞接力守住7、8局,轉戰後援的佐佐木9局負責關門。佐佐木雖然在1出局後被喀卜勒敲出二壘安打,但接下來連續解決兩名打者,有驚無險收下生涯第一次大聯盟季後賽救援成功。 「令和怪物」佐佐木朗希成功關門,摘下生涯首次季後賽救援成功。(路透) 現年31歲的大谷翔平昨天雙刀出鞘締造MLB歷史,成為首位在同一屆季後賽中既登板先發,又以打者身分進入先發打線的選手。他投球表現可圈可點,6局投球被敲出3支安打失3分,有9次三振,1次四壞球,但打擊方面不甚理想,4打數4次三振,另獲得1次保送。 大谷奪下季後賽生涯首勝,朗希也摘下生涯首次救援成功,根據大聯盟官方紀錄顯示,大谷與朗希成為史上第一對,在季後賽同場拿下勝投與救援成功的日本先發與後援投手。 第2戰將於當地時間6日費城人主場舉行。

Read More

釀酒人、藍鳥分區G1先開胡

  藍鳥強打柯克單場雙響砲,率隊以10比1痛宰洋基。(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大聯盟MLB分區系列賽開打,國聯第一種子釀酒人與美聯第一種子藍鳥雙雙開胡,分別以大比分輕取小熊與洋基,系列賽旗開得勝。 釀酒人1局上先被小熊陽春砲1分落後,但1局下隨即展現強大火力,在喬里奧帶動下,靠著接連安打狂灌6分,2局下再補上3分,兩局打完就以9比1遙遙領先,早早為比賽定調。 反觀小熊攻勢始終無法串連,前5局受制於釀酒人王牌裴拉塔球威,包含1局上的陽春砲在內,僅有零星2支安打,即便是6局上哈普陽春全壘打追回1分,把裴拉塔打退場之後,面對釀酒人後援投手群,小熊打線依舊毫無起色,包括8局上霍納開轟在內,全場僅有6支安打,得到的3分全數來自陽春彈,終場就以3比9慘敗。 美聯方面,藍鳥昨天強投豪打,靠著王牌高斯曼強大壓制力以及柯克單場雙響,10比1痛宰洋基,拿下系列賽首勝。 藍鳥此役靠著1局下小葛雷諾陽春彈首開紀錄,2局下柯克開轟再添1分,5局打完,以2比0領先。 6局上,高斯曼遭遇亂流,無人出局被洋基攻占滿壘,又對貝林傑投出保送,讓洋基追回唯一的1分。 藍鳥則是在7局與8局各灌進4分,徹底拉開差距,終場就以10比1大勝,收下隊史自2016年以來的首場季後賽勝利。 美聯另一場分區系列賽,老虎鏖戰到第11局,才靠著麥金斯崔2出局後的穿越安打攻下致勝分,3比2險勝西雅圖水手,在分區系列賽取得1比0領先。

Read More

郭婞淳舉重世錦賽奪雙銅

在挪威舉行的舉重世界錦標賽,台灣女神郭婞淳5日在女子58公斤級,獲得挺舉、總和2面銅牌。(鄭富元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在挪威舉行的舉重世界錦標賽,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於當地時間4日在女子58公斤級A組亮相,最終抓舉96公斤、挺舉128公斤、總和224公斤,如願在挺舉、總和獲得2面銅牌。郭婞淳仍是帶傷上陣「與傷共存」,現階段以賽代訓,放眼明年亞運金牌。 舉重世界錦標賽女子58公斤級A組共有11人參賽,現年31歲的郭婞淳,是所有選手當中年紀最長。 郭婞淳在世錦賽場上,抓舉開把重量94公斤、第2次試舉96公斤都順利過關,不過第3次挑戰98公斤時不幸失敗,抓舉成績僅排在第5。 不過來到她擅長的挺舉項目,郭婞淳原本開把設定125公斤,最後從124公斤開始舉起,結果第1次試舉因曲肘失敗,幸好隨後穩住心情,第2、3次試舉分別完成125、128公斤,最終如願拿下挺舉、總和這2面銅牌。  

Read More

金鐘60 林凡攜手潘越雲 飆唱金曲回憶殺

  潘越雲將在第60屆戲劇類金鐘獎頒獎典禮,演繹那些陪伴觀眾走過青春歲月的戲劇經典歌曲。(三立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曾寶儀主持金鐘60戲劇類節目頒獎典禮,表演節目「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劇」邀請林凡與潘越雲聯手演繹戲劇經典歌曲;樂團「麋先生MIXER」與「小男孩樂團」演唱本屆入圍作品,象徵戲劇與音樂的完美交融。 「第60屆戲劇類金鐘獎頒獎典禮」將於18日晚間7時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盛大登場。頒獎典禮由曾寶儀主持,星光大道主持人則由黃鐙輝與黃迪揚擔任,將帶來全新感受;本屆特別貢獻獎頒予影后陳淑芳與幕後美術布景師傅葉輝龍,以表彰2人在影視傳播領域的卓越成就與長年付出。 今年戲劇類表演同樣火力全開,打造高規格音樂舞台,表演節目「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劇」邀請林凡與潘越雲聯手登場,深情演繹陪伴觀眾走過歲月的戲劇經典歌曲,觀眾將可跟隨旋律陷入「回憶殺」,一同回到守著電視機追劇的那些夜晚。 另一段表演則是青春能量爆棚的限定舞台,由新生代人氣樂團「麋先生MIXER」與「小男孩樂團」首度同台演唱本屆入圍「戲劇類節目原創歌曲獎」的5部精彩作品,將戲劇中的情感張力轉化為舞台的震撼能量;特別貢獻獎橋段邀請第36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的丹丹猫猫演出。

Read More

海洋教育推手 基隆連4屆特優

  基隆市海洋教育團隊獲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多項特優。(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評選,基隆市連續四屆獲縣市特優獎,另外還有個人獎、課程教學團隊獎國小組兩件及高中組一件,展現推廣海洋教育成果。 海洋教育是市府的重點推廣課程之一,集合一群具備熱誠的教師、學校及行政團隊,加上產官學單位的協助,推動跨領域與在地課程,獲得「海洋推手獎」縣市獎。 個人獎獲獎者中山高中秘書林金山深耕海洋教育,擔任基隆國民教育輔導團海洋教育議題小組輔導員,在團員共同努力下,開發並推廣高中十五件及國中十二件的海洋教育教案及教材;安樂高中獲獎團隊則以海洋科學與技術、海洋資源與永續學習主題,透過海洋(船舶)工程設計、APP程式設計、能源實作、ROV水下無人機、遙控仿生魚等課程,厚植學生「做、用、想」的實作能力。 八斗國小透過海洋校本課程「八斗海洋公民科學+」,打造屬於在地孩子的「五力全開」海洋素養培育方案;長興國小及港西國小與海科館組隊,設計出「潛進海洋:海底探秘行動隊」課程,透過沉浸式任務與跨域整合學習,培養學生探究精神與創造能力。 另外,基隆在教育部「一一三、一一四年海洋教育創新教學優質團隊選拔」,八斗國小、港西國小及長興國小獲得國小組特優;安樂高中、百福國中、建德國中及武崙國中聯隊獲得國中組優等;安樂高中及基隆高中分別獲得高中組的特優及優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