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旅遊〉南庄老街 山上人家櫻花季

  山上人家櫻花季,櫻花沿著山坡種植,放眼望去十分壯觀。 (中華旅行社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中華旅行社推出「山上人家櫻花季」兩日遊旅程,即將出團,洽詢專線:二二六九四六一、二二九四五八九。中華旅行社Line ID :0975316512。 山上人家櫻花季兩日遊行程,開團時間為一一五年二月十八、十九日(初二、初三)和二十、二十一日(初四、初五)。第一天至西螺、苗栗南庄及蓬萊護魚親水步道,護魚步道全長二點四公里。除可走在林間,聽溪水潺潺,感受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致;南庄十三間老街蘊含懷舊、人文歷史味道,漫步其中,看見過去文化與現代生活交錯光景,老產業、百工店,感受復古風情。 第二天轉搭小巴前往新竹五峰海拔約一千兩百公尺的山上人家,農場內種植顏色偏白的吉野櫻、偏淡桃色的富士櫻,櫻花沿著山坡種植,放眼望去十分壯觀,絕對是追櫻族不可錯過的櫻花秘境,坐在被吉野杉圍繞的森林咖啡館,觀賞變化多端的雲海瀑布及沿著茶園梯形種植,層層不斷延伸的櫻花海,既療癒又充滿幸福感。 山上人家背靠鵝公髻山,左擁參山國家公園風景區一千兩百公頃原始林,風景區內有兩百公頃吉野杉圍繞,並有登山步道,可在森林縱走觀賞吉野杉、變葉木、人造針葉。

Read More

〈社論〉府院僵局下的憲政與政治競合考驗

民眾黨立法院黨團針對行政院未依法編列提高軍人待遇、警消退休金預算,宣布將對總預算案提出復議案。(中央社) 立法院國民黨與民眾黨團針對行政院未依法編列提高軍人待遇與警消退休金預算,擬對總預算案提出復議。行政院則主張自身為「憲政機關」,對有違憲疑慮的法案不能執行。雙方僵持不下,反映出理論上的「半總統制」下行政與立法的制度拉鋸,也暴露出憲政運作中的灰色地帶。 這場衝突的焦點,不在於單一預算的立法程序問題,而在於行政權能否「選擇性執行」。立法院已然通過並公布施行中的法律,正是本案的核心問題。軍警加薪案並非預算附帶條文,而是已經立法通過、公告施行的法律。行政院必須依法行政,無從自行決定法律的執行與否。除非該法被聲請釋憲並獲大法官宣告違憲,否則行政機關沒有拒絕編列與執行的空間。更不容行政院自任憲法法庭的大法官,逾越權力分立原則,以違憲疑慮為由拒不執法,自行越俎代庖。 軍警待遇與退休金調整案屬於「法律案」,其效力源自立法程序完成與總統公布。法律生效後即具有普遍拘束力,行政院若未依此編列相關預算,實質上已構成「不依法行政」。這與國會在審議行政院「預算案」時所作的「不增加支出決議」性質截然不同。前者是法律義務,後者僅限於對預算案的修正權。混淆兩者,不但違背憲法條文的文義解釋,也動搖法治國的基礎。 憲政體制下,權力分立,行政與立法相互制衡,但制衡的前提是依循法律與權限邊界,不能逾越。當立法院依立法程序制定法律,行政機關即應執行;若認為違憲,應循釋憲程序處理,而非以自創的憲政機關藉行政裁量或政治判斷為由拒絕依法行政。 異哉!行政院此番所謂「不能執行有違憲疑慮的法案」,表面上狀似維護憲政秩序,實際上卻置自己於「違憲審查者」地位,自居司法院的憲法解釋者角色。這不僅掠奪司法的最終憲法解釋權,也為未來行政權選擇性執法開啟行政恣意的獨裁惡例。 朝野僵局若持續,受害的不僅是制度威信,更是基層公務士氣與社會信任。軍警待遇與退休制度改革,涉及公共服務體系的安定與長期人事預算規劃。若行政院因政治對抗而延宕執行,勢必引發基層反彈與民意質疑。韌性來自於人性,人性以經濟基礎為磐石,相對比較許多綠電能源補貼空耗國家實力,這筆預算根本微不足道。 這次衝突也反映出台灣兩大一小黨格局下的新現象。國民黨與民眾黨形成法案性政治聯盟,成為國會多數,執政黨則陷入執政、但國會少數的不完全執政困境。未來,若缺乏有效協商機制與政黨間的政策共識,預算與法案爭議恐成常態化,導致「否決政治」長期存在。特別是在高仇恨值、低支持度下,總統、閣揆和團隊依然傲慢,令人扼腕。須知制度成熟的民主不在於沒有衝突,而在於如何處理衝突?行政權應在尊重法律義務前提下,展現政治溝通能力;立法權則須克制,以制度方式監督,而非以人數優勢進行政治對抗工具。 這場府院對抗,是政治競合下的制度壓力測試。唯有行政依循立法的法源位階,朝野共識與制度圓融,司法維持最終解釋中立,台灣的民主憲政才能在對抗中成長,而非在僵局中停滯。當政治責任回歸制度理性,法治原則才能超越政黨立場,這才是台灣走向成熟民主的真正標誌。

Read More

白河急水溪恐成馬太鞍溪第2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右三)與環團七日指控白河水庫排砂工程及不當清淤,造成急水溪中下游民宅農地淹水受災。(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前立委陳椒華、受災農民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七日指控,台南白河急水溪因白河水庫排沙不當造成急水溪中下游嚴重淤積,今年豪大雨接連來襲,導致沿岸農地、道路淹水,農作及民宅受損。 急水溪因河道蜿蜒、波降平緩、流速緩慢易造成河道淤積,近年來白河水庫完成防淤排沙工程,水力排沙雖有助維持庫容,但卻造成下游淤積問題,也對農民生計與居住帶來衝擊。 農民張令騰表示,急水溪中游地區過去六十年來未見有效疏濬,加上不當清淤,土沙堆置河岸,大水一沖就淹往農地;以及白河水庫持續排沙排水,急水溪河床及兩旁農民土地近十年來淤積加劇超過一公尺,農地被迫成為「免費滯洪池」,居民的房屋及農業設施更面臨隨時可能被沖刷損壞危機。假如再不清淤,急水溪就會是馬太鞍溪第二。 張令騰說,二0二0年至今曾多次跟第五河川分署陳情反應泥沙淤積嚴重,但至今都無法提出具體解決方案,並刻意逃避多年來上游排沙排水,且沒清運上游疏濬土方,以及對中游地帶的法定賠償責任。 陳昭姿強調,水利署的白河水庫因長期排沙排水,造成急水溪周圍農地抬升、水災影響農田種植,這不僅是農民財產問題,更是國人的食物來源,攸關很多人的生存權跟健康權。 對此,經濟部回應,早期疏濬量較少,原因是急水溪周邊大部分土地都是私有地,但要疏濬就需要徵收,因此採取拓寬河道的排程來加大疏濬量。二0一九年至今,疏濬的泥沙已達一百六十四萬方,目前急水溪已有規劃三個囚沙區暫置,今年將啟動集水區檢討,也會在地方召開說明會。 國防部則表示,已要求台南市環保局必須在明年七月前把暫置廢棄物管理與清運;台南市環保局則表示,會極力爭取明年五月就完成清運。

Read More

災後復課首日 光復7校逾8成學生返校

光復鄉二所國中,五所小學停課多日,八成學生七日恢復正常上課。(花蓮縣政府提供) 記者黃翠娟、林中行∕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至今第十五天,造成光復鄉兩所國中、五所小學停課多日,七日恢復正常上課。縣府統計,逾八成學生順利復學。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除了光復商工仍然採取視訊上課教學外,其他的學校光復國中、大進國小、光復國小都實體上課;但是因為大進國小仍然收容百餘名受災戶,所以採取學生跟災民分流,整體運作一切正常。 其中,光復國中因洪患造成校園、球場損壞,學生訓練被迫中斷。中職會長蔡其昌宣布捐助光復國中四十萬元、光復國小三十萬元,另提供一百副手套助球隊恢復訓練。 根據前進協調所公布資料,到七日上午十一時,統計死亡人數十八人、失聯人數六人、救出人數七百一十七人、受傷一百五十七人。光復鄉富田一街一帶於下午四時許傳出屍臭味,搜救隊人員及搜救犬正積極執行搜索任務。 季連成表示,目前每日約有四十萬噸水從堰塞湖平緩流出,為防範地震等突發狀況帶來的影響,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 衛福部也公布,「0九二三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累計湧入破十億元善款,其中百萬以上捐款近九十筆。

Read More

梅嶺資訊站震壞了 專家建議重建

梅嶺資訊受年初地震震毀,評估修建與重建中。(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區梅嶺資訊站在今年初的大地震被震毀了重要結構體,經專業技師評估後研擬出修建和重建等方案,並建議重建。西拉雅國家風管處已呈報評估結果,希望能早日重開梅嶺資訊站。 早於民國八十年建造的梅嶺資訊站,原本是由原台南縣政府管理,直至縣市合併之後,於一0三年交由西拉雅國家風管處,經過建物整理之後,即委外來管理;新冠疫情三年,資訊站慘澹維持,本以為疫情過後可以提供遊客休憩,以及獲得梅嶺相關旅遊資訊的好地方,怎料年初的大地震,將資訊站震成危險建物,至今一直封站中。 由於資訊站無法經營,西拉雅風管處與委外業者達成協議收回資訊站,並請專業技師評估建物該何去何從?歷經七個月的評估,獲得的解決方案即修建或重建,不過因該建物在震後已相當破舊,修建也需花一大筆錢,且面對未能的地震還不一定能安然過關,因此建議傾向於重建。 由於建物的年限是六十年,目前只有三十五年,但遇到強震已破損,而年限未到要重建,必須得要審計等相關單位應允,目前該案已送中央審核中。梅嶺居民期盼該案早日核定,讓梅嶺再添一處優質休憩點。

Read More

立院質詢花蓮洪災 傅崐萁拍桌批中央 翁曉玲要卓揆下台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釀災,國民黨立委傅崐萁(中)在質詢時,稱中央沒有撤離計畫。(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釀災。立法院七日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繼續施政總質詢,國民黨立委傅崐萁指稱中央未訂撤離計畫,並質疑中央部會失職。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強調,卓榮泰不適任,應立即下台。 傅崐萁在質詢中要求內政部、農業部、經濟部、國防部、衛福部、交通部及原民會首長輪番上台,追問馬太鞍溪堰塞湖致災前的因應作為;並質疑八千六百人疏散避難計畫下落不明,七個部會何時與地方政府討論過。 卓榮泰答詢指出,傅崐萁應向花蓮縣長徐榛蔚逐一了解各鄉情形,不該將責任推給部會官員。 傅崐萁反駁指出,馬太鞍溪上、中、下游均屬中央管轄,批評中央未妥善管理。卓榮泰則回應,撤離是地方政府應負責的行動,該撤離未撤離、該清除未清除,「難怪全國民眾與當地災民都覺得地方政府不存在了」。 雙方在質詢中爆發激烈唇槍舌戰,傅崐萁多次拍桌表達不滿。卓榮泰則要求他勿再拍桌,並拉高音量表示,自己已親赴現場勘災,「政府不是沒做事,是地方不負責任」,強調「委員,我們在搶救生命,只有你在搶救政治生命,非常不值得」。 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撤離計畫和實施執行當然是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沒有完成撤離計畫。(中央社) 傅崐萁最後追問誰主責救災,卓榮泰表示,目前前進協調所負責。傅崐萁回應「終於說了一句實話」,卓榮泰則反批地方效率太慢,中央才會全力介入。 翁曉玲說,兩千年八掌溪事件時任副院長游錫堃下台、二00九年八八風災院長劉兆玄下台,現在發生了這麼嚴重的洪災,不該有人負起政治責任嗎?卓榮泰不適任,應立即下台。 翁曉玲批評,卓榮泰已經榮登中華民國史上最厚臉皮的行政院院長,目前為止不服立法院通過的法律案七度提出覆議失敗,又想解散國會搞大罷免失敗,短短三個月內發生兩次大洪災,造成多少民眾傷亡和財產損失,而卓內閣竟然從上到下無人負責。

Read More

綠選對會拍板 王美惠選嘉市 陳瑩出戰東縣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民進黨二0二六年選舉對策委員會七日拍板,決定由立委王美惠代表參選嘉義市長,立委陳瑩出戰台東縣,將提報中執會確認後正式完成提名程序。 黨內人士表示,會中針對嘉義市與台東縣兩區徵召案,選對會成員有高度共識,決定先行完成建議提名人選作業。接下來數次選對會將陸續確認其他縣市協調完成的人選,目標在明年農曆年前完成明年縣市首長提名作業。 民進黨發言人吳崢指出,選對會委員建議由中執會提名王美惠代表民進黨參選嘉義市長,提名陳瑩參選台東縣長。至於其他縣市人選,選對會持續廣納各方的意見,繼續進行討論。 除縣市人選外,會議另一討論焦點為初選時程。據悉,台南市長初選部分,因部分陣營希望延後進行,會中派系代表意見不一,主張提前與延後兩派意見皆有,最終未達成共識,將待下次會議再行討論。 黨內人士說,原則上台南市、高雄市與嘉義縣屬同一提名規則組別,三地將於相同時段區間舉辦初選,此原則目前維持不變。

Read More

藍黨魁選舉台中政見會 郝龍斌、羅智強:2026縣市長選輸下台

國民黨主席選舉政見發表會七日在台中登場,六位候選人比出各自號次尋求黨員支持。(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國民黨主席選舉十八日舉行,首場實體政見發表會七日在台中登場,六位候選人全員到齊,除了各抒政見如何讓國民黨「重返執政」;包括郝龍斌及羅智強更強調,如果選舉結果不理想將辭去黨主席。 郝龍斌先痛批假民調與謠言攻擊,聲明絕沒有密室協商,並承諾若當選黨主席將會負責黨內所需經費及選舉經費募款。而二0二六的戰略是「固北、穩中、強南」,台南、高雄最少拿下一都,如果沒有勝選就會馬上辭去黨主席;二0二八則會用最大誠意促成藍白合,全力以赴重返執政、下架民進黨。 羅智強也表示要「下軍令狀」,並希望大家跟進。他也嚴正駁斥退選傳聞,強調參選到底,要帶領國民黨重新贏回人民信任;更承諾如果他擔任黨主席,二0二六縣市長席次減少,高雄、台南如果沒拿下一席,就會辭去黨主席。 卓伯源主張兩岸和平與政黨改革,強調中華民族要團圓,兩岸人民要和好,並提出不用交黨費以壯大基層。蔡志弘則呼籲維持台海和平,重啟核三,並支持藍白合作。 鄭麗文承諾設立司法應援團,一定要做黨員黨工最堅實的後盾,保護黨工與基層權益,主張國民黨應成為愛和平、拚經濟的政黨。 張亞中主張黨務數位化與制度透明,以吸引年輕世代參與。他表示,其他候選人都是在台中市長盧秀燕宣布不選後才匆促上陣,代表他們沒有準備好;而他為了黨的改革已經準備很久。

Read More

官田國小閒置廚房變身食育教室

官田國小將閒置廚房改裝成食育教室,讓學童體現食農精神。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推動食農校育的官田國小,將閒置的廚房改造成食育教室,讓學童體現從土地到餐桌的食農精神,學生們都說很有感。 官田國小自一一三年參加中央廚房供應午餐計畫後,原來的廚房閒置,校長陳慶林覺得很可惜,決定妥善利用,向教育局申請改善計畫,讓廚房變身成食育教室,教室裡除有四座學習平台中島、為求低碳不使用明火,還添購電磁爐,另有專業旋風式烤箱,讓學生學習料理食材。 食育教室啟用後,校方邀請「相贏手作點心坊」負責人陳春蘭率領團隊到校指導,帶領師生手作米香堅果餅乾、黑米蛋月燒、菱形米餅等多款米食點心,從材料認識、揉製麵團、烘焙入爐到包裝成精緻禮盒,體現「從土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精神。 陳慶林說,食育教室內相關器具及設備比照食品加工廠規格打造,未來不只是烹飪教室,更是推動跨領域課程、文化與節慶教育的實踐場域。「孩子不只是來學做點心,而是在理解食物的來源、體驗團隊合作、學會送禮與感恩的價值。」 四年級學生陳子昕說,自製手工黑米餅乾很香,吃起來味道濃郁,回家要跟爸媽一起做,與家人分享。

Read More

文和實小跨年級共創智慧永續農場

文和實小打造一座融合智慧感測技術與友善農耕理念的有機農園。(校方提供) 記者黃文記∕關廟報導 關廟區文和實驗小學第一學季的「世界遊學」課程以綠能為主題,規劃固碳、綠色能源和自然生態相關的課程內容,以「AI應用於有機農園」為核心主題,讓全校學生從幼兒園到高年級都能共同參與,全校師生一起打造一座融合智慧感測技術與友善農耕理念的有機農園。 文和實小校長楊易蕙表示,課程中,低年級與幼兒園的學生率先進入校園中的開心農場,負責有機農園中各區塊的種植與照顧。他們透過觀察、澆水、記錄作物生長過程,不僅培養細心與耐心,更在日常體驗中理解「自然需要時間」的節奏。老師引導孩子辨認土壤濕度、陽光強度與不同季節的植物狀態,為日後的智慧澆灌感測設計奠定基礎,也種下對環境友善與食物來源的初步認識。 中年級學生則進一步投入「AI智慧感測系統」的原理學習與設計。他們運用基礎的感測模組,設置濕度感應器與自動澆灌裝置,讓農園能根據土壤狀況自動補水。學生學習如何以電腦連接感測資料,並透過圖形化編程了解「資料收集→分析→啟動設備」的流程。 高年級學生則肩負起「對外溝通」與「產品延伸」的任務。他們根據整體農園的發展與成果,撰寫中英雙語解說稿,介紹這次計畫的目標、過程與學生收穫,訓練國際視野與表達能力,並配合教育部戶海教育計畫的校際交流活動,介紹本校的特色實驗課程。 同時,學生也從農園中收集香草植物,如薄荷、迷迭香、芳香萬壽菊等,進行精油與純露的簡易萃取實驗,並在第四學季的課程中延伸至產品包裝設計。他們考量標籤資訊、環保材質與品牌故事,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文和出品」綠色小物,作為展覽的紀念品或家長參觀日的伴手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