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響應國際玫瑰斑月,長期受玫瑰斑困擾的藝人余皓然24日現身說法,分享原以為只是過敏,亂擦類固醇、偏方,結果卻讓病情反覆發作,越來越嚴重。最後聽從醫師建議,透過正確治療,病情才逐漸穩定。
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TARS)理事長邱品齊表示,玫瑰斑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疾病,過去被稱為酒糟。在台灣,玫瑰斑的盛行率約為1%至5%,女性的發生率高於男性,男女比例約為1比3。
玫瑰斑的主要特徵為臉部持續泛紅、發熱、丘疹、膿皰、搔癢、乾燥、粗糙等。TARS協會顧問醫師黃幼鳴說,有些患者甚至會因血管擴張而產生微血管絲,或因皮脂腺與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酒糟鼻。
此外,少部分患者也會有眼部的症狀出現,像是眼睛及眼瞼發炎、眼部分泌物增多或乾澀等情形。
邱品齊表示,玫瑰斑會因氣溫變化、辛辣食物、情緒波動等因素加劇,如果有伴隨丘疹膿皰,常會被誤認為是過敏或青春痘,因而延誤治療時機。
玫瑰斑患者也可能合併其他皮膚疾病,如脂漏性皮膚炎與青春痘等,因此皮膚科醫師除了會針對玫瑰斑進行治療,通常也需要同步治療合併的其他皮膚疾病。
玫瑰斑問題若不及時治療,邱品齊強調,症狀可能加劇,甚至影響外觀與心理健康,早期診斷與正確治療能有效降低後續惡化的風險,減少治療成本並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另外,邱品齊指出,玫瑰斑患者的心理壓力及情緒也可能造成玫瑰斑症狀惡化,若患者合併有憂鬱、焦慮、失眠傾向,則建議同步轉介身心科醫師來治療。此外,研究顯示玫瑰斑患者合併偏頭痛、高血壓及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盛行率較一般人高,因此治療時須考量全身性健康狀況,與醫師密切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