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通過大流行協定 我續推動防疫

台灣官民在世衛大會期間接力舉辦場邊論壇,20日下午由世台聯合基金會與美國「全球健康理事會」合辦,討論歐亞非三洲的全民健康覆蓋情形。前排中為前副總統陳建仁。(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21日就未來應對健康危機的舉措通過《大流行協定》,美國已表明「不會奉陪」。疾管署表示,協定新增內容與政府持續積極投入防疫方向不謀而合,國內已持續做好防疫整備應變,將不會影響推動防疫,或已建立的國際合作。

《大流行協定》主要內容包括強化大流行預防和跨部門監測措施、提倡「防疫一體」方針、加強整備工作、醫療衛生韌性、工作人員支持、法規體系和資金永續投入,以及建立各地研發能力,促進技術和相關知識轉移,以生產大流行相關產品;建立病原體獲取和受益分享系統;建立全球供應鏈和物流網絡,並致力於採購和分配的公平性等。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大流行協定》的新增內容與台灣政府和社會一直在防疫積極投入的方向不謀而合。台灣雖然未能參與協定談判過程、也非簽署方,但國內已持續做好防疫整備應變,將不會影響防疫工作的正常推動,或已建立的國際防疫合作管道。

羅一鈞表示,盼在《大流行協定》付諸實行後,能真正提升各國防疫能力,使全球發生大流行風險降低、準備應變更充分快速。

疾管署表示,即使明年《大流行協定》正式進入簽署程序後,實務面各國仍有許多防疫整備應變法規財務等體系須改革或重建的磨合陣痛期,台灣會持續爭取國際參與、分享防疫經驗的機會,協助友好國家建立更完備的防疫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