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肺球黴菌症感染恐引發致死風險。台大醫院29日指出,過往此病例相當罕見,2000至2020年間僅見1例;然而,台大在2022到2025年間卻迅速累計13例,且均具美國西部或南部旅居、工作或旅遊史。疾管署說,依近期回顧文獻,2005年一名71歲男性,至美國加州旅行返台後,出現嚴重咳嗽、盜汗症狀,且體重減輕,確診球黴菌感染,最終死於敗血性休克。
台大醫院29日舉辦「境外移入球黴菌症病例增加」記者會。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在台灣,肺球黴菌症屬境外移入疾病,以往病例相當罕見,2000至2020年間僅見1例。
然而,陳晉興說,台大醫院在2022到2025年間卻迅速累計13例,且均具美國西部或南部旅居、工作或旅遊史。陳晉興說,這些病人一開始大多被懷疑是肺癌或腫瘤,甚至動了胸腔手術,最後才確診,如果台大已發現13例,其他醫院恐怕也有,只是還沒被辨識出來。
根據臨床統計,約4成感染者在暴露後1至4週內出現症狀,包括倦怠、咳嗽、呼吸困難、頭痛及肌肉酸痛等。絕大多數患者可於數週內自行緩解,僅少數症狀較為嚴重或免疫力低下者需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疾管署回顧過去國內發表的醫學文獻,共有8例個案,皆與美國加州或亞利桑那州的旅遊史有關,加上台大醫院案例,國內至少已有20例的球黴菌症,而近期出現的病例「雖然大多是輕症,或透過X光檢查才發現」,但顯示境外移入的趨勢正在上升。
針對病例數呈上升趨勢的原因,羅一鈞說,主要與氣候變遷有關,越來越乾燥、降雨型態改變,讓環境更適合這類黴菌生存。台灣與美國西部往來頻率增加,不論旅遊、工作、經商或年底即將開通的直航航班,都可能令境外移入風險持續升高。
羅一鈞表示,因應此趨勢,疾管署本週已儲備新的球黴菌症檢驗抗體,並已公布送驗流程,29日也將對醫界發布通函,提醒注意。
他強調,球黴菌症雖然絕大部分都是輕症,但過去8例中,仍有1例重症死亡,為71歲男性,在加州待了5個月,返台前3週出現發燒、體重減輕10公斤,最後因肺炎及腦膜炎引發重症不治,死因和年紀大及延誤治療有關,儘管已是10多年前的個案,仍值得注意。
美國當地每年約有2萬例病例,其中約200例死亡,致死率約1%或略低於1%。羅一鈞提醒,若民眾返國後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或是少數人單純只以皮膚為表現,出現皮膚紅疹、腫脹結節性紅斑等,都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