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許多人最愛的紓壓方式之一,就是「來一場肩頸按摩」。尤其上班族、工程師,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肩頸僵硬得像石頭,按摩師一捏,立刻大喊「好爽」!然而舒暢背後,卻可能潛藏致命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博士在臉書「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提醒,有人因為按摩脖子,竟直接被送進急診室。
醫師黃軒表示,臨床研究與文獻指出,「頸部按摩」與「脊椎推拿手法,特別是頸椎旋轉動作均被視為動脈夾層的潛在危險因子。系統性回顧顯示,頸椎旋轉手法與椎動脈夾層有關,部分患者在治療後短短數小時至數天,即出現缺血性中風。
一項觀察研究更發現,在顱頸動脈夾層患者中,約4成曾有明顯外力誘因,包括按摩、頸部扭動、打噴嚏、咳嗽等,其中頸部按摩最常見。值得警惕的是,動脈夾層是年輕人腦中風主要原因,比例高達8-25%。
黃軒指出,頸部按摩後的腦中風並非當下立即發生,可能延遲數天。動脈內膜一旦撕裂,初期可能只有輕微頸痛或頭痛,之後因血栓生成,短暫神經症狀逐漸出現,最終血管完全阻塞,演變為急性腦中風。研究發現,中風可延遲 24小至5天才發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案例,患者按摩當下沒事,隔天突然倒下。
雖然頸部動脈夾層發生率不算高,但後果卻極為嚴重。尤其對年輕族群。黃軒強調:「按摩肩背可以,脖子請高抬貴手!」千萬不要因為短暫放鬆,把腦袋的供血高速公路當成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