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銘
眼睛為靈魂之窗,視力保健很重要!沒有失去,往往不懂得珍惜!現代低頭族,整天滑手機,平均視力嚴重下降,是大個問題。
「視神經萎縮」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其軸突發生病變,導致視神經全部變細,一般發生於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的神經節細胞軸突變性。主要表現為視神經纖維的變性和消失,傳導功能障礙,出現視野變化,視力減退並喪失,視盤呈灰色或蒼白。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視神經萎縮常見病因有缺血、炎症、壓迫、外傷和脫髓鞘疾病等,包括:一,顱內高壓致繼發性視神經萎縮。
二,顱內炎症,多見於結核性腦膜炎或視交叉蛛網膜炎。
三,視網膜病變:1.血管性,視網膜中央動脈或靜脈阻塞。2.炎症。3.青光眼後。4.視網膜色素變性。5.Refsum病。 6.黑蒙性家族性痴呆。
四,視神經炎和視神經病變:1.血管性,如缺血性視神經病變。2.脫髓鞘病。3.維生素缺乏。4.由於鉛或其他金屬類等中毒。5.帶狀皰疹。6.梅毒性。
五,壓迫性所致:腫瘤、骨髂疾病。
六,外傷。
七,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八,遺傳性疾病: Leber、小腦性共濟失調。
九,營養性視神經萎縮。
中醫治療視神經萎縮首重養肝血、補腎水,若有缺血性血管病變,則加強行氣活血化瘀;若有發炎,則加強清熱解毒。肝開竅於目,肝主木,腎主水,腎水濡養肝木,肝血湧養眼睛,肝血足則目清明,肝血腎水足則常保視力安康。臨床養肝血,補腎水常用杞菊地菌丸合四物湯;行氣活血化瘀則用通竅活血湯合丹七散;清熱解毒則用龍膽瀉肝湯合知柏地黃丸。單時藥如荒蔚子、車前子、青葙子、穀精、密蒙花、枸杞、菊花皆有助視力保健。
眼壓高可用苓桂朮甘湯加減川牛膝、夏枯草。配合針灸治療,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增強療效。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